基于资源观的虚拟企业项目治理中契约关系研究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治理研究——以雷士照明公司为例
一、引言本文聚焦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本的理论视角,从企业的角度研究利益相关治理中对异质性利益相关者的识别、管理方式以及他们参与公司治理所产生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1.利益相关者治理。
利益相关者治理形成和开始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它认为不仅仅是股东、包括员工、客户和供应商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公司的治理(李维安和王世权,2007)。
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于与传统的股东治理观念的碰撞。
传统的股东治理观念认为,企业就是要为并且只为股东负责的,企业的治理要以股东为中心,股东应该比其它利益相关者得到更多的照顾。
但Dodd(1932)提出:“管理者不仅仅是股东的代理人,还是多重成员的代理人”;Freeman和Evan(1990)也提出,像股东一样,员工、客户和供应商等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也并不能无门槛的自由退出企业,因此他们也应该享有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Evan和Freeman(1993)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观,以私有产权以及产权影响为基本视角,他们指出股东以外的所有其它利益相关者由于自身权益也受到公司治理的影响,因此应该与股东享有相同的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和决策的权利,并且他们还建议改变董事会的组成结构,在其中增加代表股东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董事席位;Blair(1996)则从专用性资产的角度对利益相关者治理进行了论述,他指出,与股东在企业中投入物质专用性资产不同的是,股东外的其它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投入的是关系专用性资产,虽然类型不同,但是同物质专用性资产一样,关系专用性资产的价值也依赖于企业的价值,因此这些投入关系专用性资产的利益相关者也应该享有对公司剩余的控制权,直接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国内学者杨瑞龙和周业安(1998)也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他们指出企业剩余的索取权和控制权实际上对称地分散于各个不同的产权主体,公司治理的效率取决于包括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在内的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程度,并且从而得出了股东外的其它利益相关者也应该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的结论。
浅谈国有企业契约化管理
浅谈国有企业契约化管理摘要: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企业应该向信息化建设倾斜,按照市场要求,建立信誉度,较好地实现企业目标,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此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契约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实践策略,从契约化管理的内涵、过程和难点入手,分析与解决契约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困难。
关键词:国有企业,契约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市场要求,企业目标正文:一、契约化管理的内涵契约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思路,它强调企业与经营合作伙伴之间进行协商和建立契约关系。
契约化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对企业的经营、生产和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契约化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契约,建立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信誉度,为企业的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保障。
二、契约化管理的过程契约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全面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因素。
契约化管理的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契约关系的目标:企业需要明确与合作伙伴的商业目标,并制定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契约。
2、合理安排合作关系:企业需要合理安排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合作伙伴能够提供企业需要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3、准确制定契约:企业需要准确地制定契约,建立诚信度,以便于促进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同时加强对合作伙伴的约束力。
4、核查合同履行情况:企业需要定期核查合同履行情况,通过检验合同执行情况,评估合作伙伴的绩效,建立契约关系的稳定性,确保合作关系的持久性。
5、加强契约管理:企业需要加强契约管理,通过合同管理、合同法律保障和法律纠纷处理等手段,保障合作伙伴权益,推动契约化管理的持久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契约化管理的难点契约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需要解决许多难点。
在实践中,契约化管理面临的主要难点:1、契约制定的复杂性:契约的制定需要多种技能和经验,且其难度也随着行业、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变化不断提高。
2、契约沟通的有效性:企业需要与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契约沟通渠道,以便于及时调整契约,加强契约管理。
社会契约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契约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治理的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治理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显得非常重要。
在各种治理模式中,社会契约理论因其可行性与实用性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治理之中。
本文将探讨社会契约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社会契约理论的介绍社会契约理论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探讨人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们在社会中形成的一种相互推托的关系。
社会契约理论首先由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提出,并被后来的哲学家如洛克、卢梭等日益发展完善。
社会契约在政治领域中,主要是指人民为了实现保障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而进行的行动共识。
社会契约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是将这种行动共识引申为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治理和管理。
二、社会契约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1. 社会契约理论的适用性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极其复杂。
社会契约理论因其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的复杂性,在企业治理中被广泛应用。
社会契约理论可以看做是企业治理模式中的一种协商型治理方式,能够使企业内部成员通过自愿的行为共识达到统一,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治理能力。
2. 社会契约理论在企业治理中的实践社会契约理论在企业治理中应用最为明显的是在企业股权关系中。
在社会契约理论的视角下,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常被看做是一种契约关系。
股东为了获得股息和股权增值,会与企业达成一项协议,协商出股东权益分配、股票交易等规则以及公司管理决策等。
在此基础上,企业内部成员之间形成了一个行动共识,来达成共同的目标。
另外,社会契约理论还可以用于解决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劳动关系问题。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性质的实体,必须通过劳动契约来建立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合同关系。
劳动契约主要包括双方互相承诺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酬待遇等方面,同时也含有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
通过社会契约理论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协商和调整,以达到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规定的目标。
基于模糊认知图的虚拟企业资源关系研究
基于模糊认知图的虚拟企业资源关系研究摘要虚拟企业为了抓住新出现的机遇而组建,通过整合各成员的资源来构成完整的价值链,以迎合新的需求。
资源的丰富程度与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虚拟企业的未来。
资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关系。
在组建阶段的伙伴选择中,有必要分析资源间影响关系对于组织整体服务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具有模糊性,且会随着组织的动态演化在资源网络中传导。
本研究基于资源间关系的以上特点,选取模糊认知图为工具,综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给出量化的分析结果以支持管理者进行决策。
关键词虚拟企业;模糊认知图;企业资源Research on Relation between Virtual Enterprise Resources Based on Fuzzy Cognitive MapChen Ya-weiThe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of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1800,ChinaAbstractThe virtual enterprise (VE)is established to seize new market opportunities. Integrate members’resources to form a complete supply chain to cater new demand. To a great extent,the richness and quality of resource determine the whether the VE was a success. There exists positive or negative influence relation between resources. During partner selection,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impact of influence relation. However,it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its fuzziness and dynamic. This paper uses fuzzy cognitive map as a tool and gives the principles that combines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work out quantitative result so as to support decision making.Keywordsvirtual enterprise; fuzzy cognitive map; enterprise resource0 引言虚拟企业是指多个互相独立的企业或实体,为了抓住新的市场机遇,依靠信息技术所组建的动态经济联盟,是协作网络组织中最主要的形式。
虚拟企业运行中的规制结构与契约特征
虚拟企业运行中的规制结构与契约特征虚拟企业运行中的规制结构与契约特征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在评论当前企业组织变化时说:“制造业和大部分服务部门正在进行一场变革,其变革的程度如同本世纪机器代替数百万农民的劳动一样深广。
人数减少的工厂和虚拟企业在地平线上隐约出现。
”“虚拟企业”(虚拟组织)一词最初出现在肯尼思.普瑞斯等人1991年向美国同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
1993年,美国《商业周刊》在封面上做了一幅虚拟组织的广告,宣传虚拟组织,此举把虚拟组织的研究的实践兴趣推向了高潮。
虚拟企业是指功能特点专门化、运作方式合作化、组织结构分散化的企业类型。
虚拟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突出表现在它的三个特点上:(1)功能专门化。
虚拟企业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形成专门化功能,成为单功能或少功能的组织,而不象传统组织那样“大而全”、“小而全”。
(2)运作合作化。
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形成强大、完整的功能,而传统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主要在自身内部完成。
(3)组织结构分散化。
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趋于分散化,网上公司(如网上商店、网上银行等)的这一特点尤为明显。
美国的耐克(Nike)、康柏(paq)等公司是虚拟化运作的典型,总部位于杭州的千年高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企业虚拟运作的代表。
一、虚拟企业的活动类型随现代企业能力理论的兴起,企业“能力”或特殊能力(核心能力)概念越来越重要。
菲利普.萨尔尼拉(1957年)最早提出能力概念,他认为,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就是组织的能力或特殊能力。
潘汉尔德与哈默(1990年)发挥后认为,核心能力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团体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根据能力(核心能力)这一概念,理查得森将经济活动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替代性活动”和“互补性活动”(Richardson,1960年和1972年)。
依存于同一能力的活动称为“替代性活动”;以一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为条件,与其它活动相匹配的活动称为“互补性活动”。
虚拟企业的信任关系治理机制——基于演化博弈论的研究
虚拟企业 的信任关系治理机制
基 于演化博弈论的研 究
高 闯 ,陈彦 亮
(.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 7 ;2 辽宁大学商学 院,辽宁 000 . 沈阳 10 3 ) 10 6
摘
要 :伴 随着 网络经济的发展 ,虚拟 企业应运而生 ,作 为一种组 织间协调 机制 ,虚拟 企业 的治理 问题 引起 了学界 的关
GAO u n Ch a g ,CHEN n l n Ya - i g a
(. a i l ies yo cn mi n uies e ig10 7 ,C ia 1 C pt vri f o o c a dB s s,B in 0 0 0 hn ; a Un t E s n j
2 Bu iesAd nsr to c o l fLio igUn v riy,S e y n a nn 1 0 6,Chn ) . sn s miitain S h o a nn ie st o h n a gLio g1 0 3 i i a
Ab t a t Wi h e e o me t fI tr e c n my vru l n e p i n i u le t r r e t s e r e a h i s r q ie As sr c : t t e d v l p n e n te o o , i a tr rs a d v r a n e i r t meg st e t h o n t e e t p s u me e u r .
信任治理体 系,希望能对我 国的虚拟 企业 治理提供 良好的建议 。 关键词 :虚拟 企业 ;网络经济 ;技术创新 ;企业网络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 6 6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9 X(0 一 5
项目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研究现状与评述
然 受到 相应 关 系性规 则 的影 响。 学 者们通 常将 这
些 关系 性规 则或 者社 会规 范操作 称 为关 系治理。 Go l e s 通过 对 1 2 篇 关系性 规 则 的经 典文 献 研究 发 现, 信 任、 交流 和柔性 是 三个被 运 用最广 泛 的规 则。 @ 梳理 关 系 治理 的相 关实 证 研究 ,可 以 发现 研究 者 们在 测度 关 系治理 时往往 选择 把关 系治理 按照 构成 维度 分析 , 归纳 为关 系治理 的 内部规则 和外 在 行为。 内在规则 可 能包括 信任 、交 流、 柔 性等 ; 外 在行 为包 括联 合解 决 问题、 合作 、分享
治理 以及 契约治理 与关 系治理 的整合研 究 。 本 文认为 虽然近午 来在 组织科 学领域 对契约治理 与关
系治理 已有大量相 关研 究 , 但就 项 目领域 而言 , 存在 以下三个 问题 : 关 系治理与契约治理 间关系
的动 态特 征 明 显 , 而研 究 史献 不 足 ; 缺 少 复合 治 理 机 制 对 项 目绩 效 改善 的研 究 ; 组 织 间 关 系 治理
与契约治理研 究成果有待在项 目情境 中得 到检验 与发展 。
【 关键词 】 项目 契约治理 【 巾图分类 号 】 C9 3
关系治理 【 文献标识码 】 A
【 D OI 】 1 0 . 1 6 6 1 9 / . c n k i . r ml t x s q y . 2 0 1 7 . 2 4 . 0 1 4
维度 、信 任驱 动因素 和信任 传递 与循 环,保 证较 高 的初始 信任和 识别 信任驱 动 因素 是信 任提 升和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的中期报告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的中期报告一、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
虚拟企业通过整合各合作伙伴的核心资源和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在虚拟企业的组建过程中,合作伙伴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虚拟企业的成败。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相关问题,为企业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研究背景(一)虚拟企业的概念和特点虚拟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或组织,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以契约为基础,形成的动态联盟。
虚拟企业具有灵活性、敏捷性、协同性和资源共享等特点。
(二)合作伙伴选择的重要性合作伙伴的选择是虚拟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适的合作伙伴能够为虚拟企业带来互补的资源、技术和能力,提高虚拟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不合适的合作伙伴则可能导致虚拟企业的合作失败,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方面,本研究有助于丰富虚拟企业管理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方面,本研究能够为企业在组建虚拟企业时选择合作伙伴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指导,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和竞争力。
四、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二)案例分析法选择一些成功和失败的虚拟企业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在合作伙伴选择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本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三)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相关专家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看法和意见,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五、研究进展(一)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初步构建了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指标体系。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治理研究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治理研究作者:宋远方吉瑞霞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8年第03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专业化程度的加深、市场不确定性和企业对外部环境依赖性的提高,利益相关者治理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公司治理理念和方式,但是现有对利益相关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识别、管理方式以及其影响的认识仍存在不足。
通过对雷士照明公司的案例分析,文章对这些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发现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认知是以对其所拥有的资源的依赖性为基础的,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而且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可能会被管理者的自我服务行为、管理者间的政治性行为所利用,继而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治理;资源依赖理论;公司治理;案例研究一、引言本文聚焦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本的理论视角,从企业的角度研究利益相关治理中对异质性利益相关者的识别、管理方式以及他们参与公司治理所产生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1. 利益相关者治理。
利益相关者治理形成和开始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它认为不仅仅是股东、包括员工、客户和供应商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公司的治理(李维安和王世权,2007)。
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于与传统的股东治理观念的碰撞。
传统的股东治理观念认为,企业就是要为并且只为股东负责的,企业的治理要以股东为中心,股东应该比其它利益相关者得到更多的照顾。
但Dodd(1932)提出:“管理者不仅仅是股东的代理人,还是多重成员的代理人”;Freeman和Evan(1990)也提出,像股东一样,员工、客户和供应商等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也并不能无门槛的自由退出企业,因此他们也应该享有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Evan 和Freeman(1993)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观,以私有产权以及产权影响为基本视角,他们指出股东以外的所有其它利益相关者由于自身权益也受到公司治理的影响,因此应该与股东享有相同的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和决策的权利,并且他们还建议改变董事会的组成结构,在其中增加代表股东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董事席位;Blair(1996)则从专用性资产的角度对利益相关者治理进行了论述,他指出,与股东在企业中投入物质专用性资产不同的是,股东外的其它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投入的是关系专用性资产,虽然类型不同,但是同物质专用性资产一样,关系专用性资产的价值也依赖于企业的价值,因此这些投入关系专用性资产的利益相关者也应该享有对公司剩余的控制权,直接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国内学者杨瑞龙和周业安(1998)也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他们指出企业剩余的索取权和控制权实际上对称地分散于各个不同的产权主体,公司治理的效率取决于包括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在内的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程度,并且从而得出了股东外的其它利益相关者也应该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的结论。
基于CiteSpace的合作治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合作治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基于CiteSpace的合作治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深入探讨合作治理的概念和特点,以及CiteSpace和知识图谱在该领域的应用。
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合作治理知识图谱,挖掘影响合作治理的因素。
研究发现合作治理的成功与多方合作、信息共享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合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合作治理研究的方向。
研究结果对于推动合作治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组织协同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合作治理、知识图谱、CiteSpace、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合作治理的概念和特点、合作治理研究、影响合作治理的因素分析、知识图谱分析、研究成果总结、研究展望、实践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合作治理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治理模式,它强调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达成共同目标和解决共同问题。
合作治理可以是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不同社会组织、企业之间的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复杂性的增加,合作治理成为解决复杂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合作治理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提出了许多理论和观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以往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对复杂社会现象的研究需求。
需要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来深入探讨合作治理的内涵、特点和影响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将基于CiteSpace和知识图谱技术,对合作治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通过构建合作治理的知识图谱,可以更好地揭示合作治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本研究还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影响合作治理的因素,为促进合作治理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部分。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探讨合作治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深入研究合作治理的概念和特点。
虚拟企业治理机制研究
虚拟企业治理机制研究 zhuanzai⼀ 虚拟企业及其治理问题 任何企业组织⾃⾝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然⽽,虚拟企业提供了⼀种⽆限利⽤或共享跨边界资源的组织架构。
虚拟企业跨越了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使单个企业能够将属于其他企业的⼤量外部资源纳⼊⾃我发展的轨道,企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虚拟”让企业不需要通过⼀体化资本运营⼿段来获得对所需资源的控制,作为地理上分布环境中的⼀员,虚拟企业将形成⼀种让成员企业使⽤⾃⾝并不曾拥有的资源⽽获得虚拟利益的机制。
虚拟企业在资源共享与利⽤上的灵活性,成了许多企业实施其竞争和合作战略的⼀种⼿段。
虚拟企业打破了传统企业组织机构的界限和层次,⼀般既没有办公中⼼,也没有组织图,不存在层级和纵向⼀体化。
它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完整的经济实体,也不具备独⽴的法⼈资格。
另外,虚拟企业具有⾼度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不同企业出于共同的⽬标组成虚拟企业,⼀旦合作⽬的达到,虚拟企业就可能解散。
因此,虚拟企业可能是临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其参与者也是具有流动性的。
虚拟企业正是依靠这种动态的结构、灵活的⽅式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组织结构直接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
公司治理的⽬标是通过企业内部及外部相关资源与能⼒的协调配置,使企业具备最佳竞争⼒,实现长期利润最⼤化。
在传统企业中,企业仅能利⽤内部资源和能⼒,因此传统治理结构安排以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为核⼼。
虚拟企业则打破了传统的企业边界,这就对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单个企业在关注内部协调效率的同时必须关注外部协调效率。
为了具备⾼度灵活性和流动性,组成虚拟企业的单个独⽴企业通常只保留了最核⼼和最关键的机构,因此对于参与虚拟企业的各组成实体⽽⾔,外部协调和外部治理的重要性要远远⼤于内部协调。
如何保证虚拟企业的组成者之间的有效协调,就成了虚拟企业治理⾯临的主要问题。
本⽂根据Powel[1]“在经济⾏为中,权⼒、市场和信任⼀起作为促成和维系合作的3种机制,也是三种最基本的治理⼯具”的论断提出并研究虚拟企业的信任治理机制。
国有企业契约化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国有企业契约化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契约精神是当前社会倡导的主流精神,并逐步引入企业管理领域。
企业实施契约化管理,是指按照政策规定和法定程序,根据企业内部上下级单位之间的经营往来行为情况,经过“组织选拔”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模式,产生经营管理者或团队,上下级单位科学确定要约内容,明确双方的权责利,便于上级单位规范管理和监督,下级单位高效经营和发展,从而建立起具有刚性约束力和较强激励作用的经营管理方式。
企业推行契约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契约合同明确单位发展目标及奖惩措施,并配套给予经营管理层充分的授权,从而更好地调动企业各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各项工作更顺利高效地开展,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
本文主要就对国有企业在实施契约化管理时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并对具体实施提出优化建议。
一、契约化管理模式应用要点分析(一)明确模式应用原则结合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在推行契约化管理模式时,需要先明确具体的应用原则,其包含内容如下:1.公开性原则,在契约化管理模式推行过程中,需要在内部公开选聘契约化管理单位的负责人,选聘必须遵循公正公开原则,以确保契约化管理的有序性。
2.独立性原则,在市场经济运营过程中,其着重强调了企业运营过程的独立性,其都是作为独立的经济个体,可以按照实际要求来提出运行战略,不同决策方式导致的发展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性。
3.系统性原则,国有企业的员工总数较多,在推行契约化管理模式时,也需要加强系统性控制,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推进。
(二)确定模式工作流程契约化管理涉及上级单位和确定实施契约化管理的下级单位,在推行契约化管理模式时,应遵循如下顺序:第一,确定契约化管理的单位并对该单位各项指标进行测算;第二,内部公开选聘契约化管理负责人,并由契约化管理单位负责人确定班子成员职数、确定经营方案、机构设置等;第三,上一级公司与契约化管理单位签订契约化合同;第四,契约化管理单位按照协议内容,开展生产经营工作;第五,根据契约化管理协议,对契约化管理单位进行考核,实现奖惩兑现。
契约关系的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的契约观及其现代意义
契约关系的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的契约观及其现代意义袁祖社
【期刊名称】《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契约是交易各方同时为获得更大利益而进行的基于平等地位的一种自由交易,各方并因此而建立起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它具有世俗特性,隐含了平等、自由、功利和理性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西方社会契约论的同时,考察分析了契约关系得以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揭示了契约关系的实质,从而把民主契约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实现了对西方"社会契约论"的超越;契约关系与市场经济及其法制化之间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表明在我国现阶段把契约规则纳入社会现实生活中,并将其作为调节社会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总页数】5页(P7-11)
【作者】袁祖社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基本原则的最初探索[J], 张光全
2.高校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现代意义与实施路径 [J], 黄聘
3.马克思主义视角对雇佣契约关系的思考 [J], 黄善明
4.基于资源观的虚拟企业项目治理中契约关系研究 [J], 丁荣贵;吕冠珠;孙涛
5.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J], 李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虚拟企业的公司治理探究
虚拟企业的公司治理探究虚拟企业,是一种能够适应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
虚拟企业模糊了传统的企业边界,向以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为核心的传统公司治理结构安排提出了挑战。
本文认为,虚拟企业应该采用一种动态的多元的治理结构,形成共同治理模式,并且让沟通、信任、声誉市场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虚拟企业这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由于能够对市场机遇作出快速反应而提高竞争力,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并采纳,已取得骄人的成绩。
虚拟化浪潮席卷着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可以预见,虚拟企业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企业组织形式。
虚拟企业跨越了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使单个企业能够将属于其他企业的大量外部资源纳入自我发展的轨道,企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对于虚拟企业而言,外部协调和外部治理要比内部协调重要得多,这直接影响到了企业治理结构的安排,向以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为核心的传统治理结构安排提出了挑战。
如何在继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经济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提出科学的见解并运用于实践,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面对虚拟企业这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本文试图在其公司治理问题上做一些尝试。
一、虚拟企业及其特点1.虚拟企业的概念虚拟本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常用术语,表示通过借用系统外部共同的信息网络或信息通道,来提高信息存储量以及存取效率的一种方法。
虚拟企业中的虚拟根源于此,指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借用企业外部力量,将可利用的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方法。
关于虚拟企业的定义,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种解释。
综合各家意见可以认为,虚拟企业是指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竞争者,以外包、合作协议、战略联盟、特许经营、成立合资企业等方式组织,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动态网络型经济组织。
基于资源依赖视角的企业创新决策模型研究
基于资源依赖视角的企业创新决策模型研究
基于资源依赖视角的企业创新决策模型研究,是指企业在面临创新决策时,通过依赖或整合其外部资源,来实现其创新目标和战略方向的选择。
该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资源的选择、资源的整合和资源的协同作用。
首先,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
比如: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
其次,企业需要整合不同的资源,以高效地运用这些资源,从而实现创新目标。
最后,企业需要将不同的资源进行协同作用,以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在该模型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创新策略和目标,并在不同的阶段中,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地调整其创新决策,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企业资源的发展。
总之,基于资源依赖视角的企业创新决策模型研究,是一种全新的创新管理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其创新目标,提高竞争力,并在市场中占据更为优势的地位。
基于模糊认知图的虚拟企业资源关系研究
基于模糊认知图的虚拟企业资源关系研究【摘要】虚拟企业资源关系是虚拟企业运作的核心,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模糊认知图的应用,对虚拟企业资源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分析了虚拟企业资源关系的理论基础,然后基于模糊认知图建立了资源关系模型,并进行了优化及应用研究。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模糊认知图在虚拟企业资源关系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了模糊认知图对虚拟企业资源关系的启示。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指出了本研究对实践的重要意义。
这一研究将为虚拟企业资源关系的管理和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虚拟企业、资源关系、模糊认知图、建模、优化、应用研究、案例分析、启示、研究成果、展望、实践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虚拟企业是指各种资源(包括人员、信息、资金、技术等)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共享和整合,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团队,以实现某项特定目标的组织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加速推进,虚拟企业已经成为改善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虚拟企业中,资源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源关系的优化和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虚拟企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资源关系的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资源关系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虚拟企业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新的概念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研究旨在基于模糊认知图,深入探讨虚拟企业资源关系的建模和优化方法,从而提高虚拟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对虚拟企业资源关系的研究,我们希望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有效的决策支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虚拟企业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技能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组织形式。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虚拟企业的出现为企业间资源共享、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虚拟企业资源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管理者带来了挑战。
关系契约与家族企业治理的开题报告
关系契约与家族企业治理的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类企业逐渐走向市场化、法人化、现代化。
然而对于家族企业而言,家族传统、家族文化与企业治理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家族企业的规模常常不大,但其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却是较大的,因此解决家族企业治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2.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关系契约和家族企业治理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研究为家族企业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3.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关系契约的概念、形成和实施方式。
(2)家族企业治理的性质、难点及其分析。
4.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取综合性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了解关系契约和家族企业治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并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从实践层面了解家族企业治理的难点和在实践中的应对方式。
5.研究意义
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家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解决家族企业治理问题,加强家族企业的规范化、现代化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本文也有理论意义,为了使关系契约和家族企业治理的理论更具有现实指导作用,需要对其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会计契约有用性与公司治理机制选择——基于组织复杂度视角的开题报告
会计契约有用性与公司治理机制选择——基于组织复杂度视角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司治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公司治理机制涉及到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人际关系、利益博弈等方面,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和盈利能力。
同时,会计信息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公司治理机制的选择和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会计技术及其应用,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探讨会计契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对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拟以组织复杂度理论为视角,探讨会计契约在公司治理中的有用性,以及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于会计契约的需求和依赖程度。
主要研究目的包括:1. 探讨会计契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于会计契约的需求和依赖程度。
3. 针对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提出相应的会计契约设计建议。
三、研究内容1. 什么是会计契约,以及会计契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会计契约最初是指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使用方面的合同,主要内容包括商业交易详细的描述、信息披露和信息验证等,目的是为了使各方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商业交易的实质。
而在公司治理中,会计契约主要是指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关于会计信息的合同。
会计契约的作用和意义在于:(1)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保护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2)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建立透明、公正、合理的商业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 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于会计契约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于会计契约的需求和依赖程度存在差异。
例如,董事会治理下,对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因为董事会成员需要通过准确和可靠的会计信息监督、评估公司经营绩效,制定战略决策。
而在持股人治理下,会计信息的需求和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因为持股人可以直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决策更为灵活,对会计信息的精度要求也相对较低。
最新-虚拟企业的协调管理 精品
虚拟企业的协调管理一、虚拟企业的产生及其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们根据自己生产、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对产品的品种与规格、花色式样等提出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为此,现代企业向组织结构简单化、扁平化方向发展,于是就产生了能将知识、技术、资金、原材料、市场和管理等资源联合起来的虚拟企业。
1991年,美国艾科卡研究所为国会提交了一份题为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虚拟企业的构想,即在企业之间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动态联盟,以便能够充分利用整个社会的制造资源,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1992年,和.给出了虚拟企业的定义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同行的竞争对手,通过信息技术联成临时的网络组织,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虚拟企业没有中央办公室,也没有正式的组织图,更不像传统组织那样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
由此可见,虚拟企业是由几个有共同目标和合作协议的企业组成,成员之间可以是合作伙伴,也可以是竞争对手。
这就改变了过去企业之间完全你死我活的输赢—关系,而形成一种共赢—的关系。
虚拟企业集合各成员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通过分享市场机会和顾客,实现共赢的目的。
虚拟企业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全球化协作生产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创新形式。
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仍然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在相关文献中有虚拟企业、虚拟公司、虚拟团队、虚拟组织等称谓。
不过总的说来,虚拟企业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合作型竞争。
虚拟企业运建立在共同目标上的合作型竞争,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合作比竞争更加重要。
虚拟企业—般由一个核心企业和几个成员企业组成,在推出新产品时能以信息网络为依托,选用不同企业的资源,把具有不同优势的企业组合成单一的靠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动态联盟,共同对付市场的挑战,联合参与国际竞争。
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虚拟企业是指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资源有机地组成一个协同作业的、可以有效支持企业目标实现的组织体系。
虚拟企业继承了传统企业的优势,同时克服了传统企业中的某些局限性,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遇。
在虚拟企业的运作过程中,知识管理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协同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针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涉及到知识管理、虚拟企业、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具有较为复杂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难度。
因此,有必要对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进行深入研究,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应用提供科学指导和参考。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分析其组成要素、技术支持和运作机制,并探究在虚拟企业管理过程中知识管理的实践应用。
研究内容:1. 虚拟企业的概念及其发展趋势。
2. 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技术支持和运作机制。
3. 虚拟企业中知识管理的实践应用。
4.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5. 总结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架构与应用规律,为企业提供优化管理和提升竞争力的实践指南。
三、研究步骤与方法研究步骤:1. 文献综述,对虚拟企业与知识管理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现有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2. 确定研究问题,分析虚拟企业知识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3. 提出研究假设,探讨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架构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机理。
4. 研究方法的设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5. 结果与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提炼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架构要素。
6. 结论与建议,总结研究结论,提出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践应用的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实际案例分析两种方式进行: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针对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问卷,调查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探究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架构的组成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资源观的虚拟企业项目治理中契约关系研究丁荣贵 吕冠珠 孙 涛摘要:随着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逐渐被广泛的接受和采用,虚拟企业的治理问题也成为提高虚拟企业成功率的关键。
由于虚拟企业一般是基于合作项目的,因此可从虚拟企业项目的治理入手去解决此问题。
在分析项目治理思路的基础上,基于资源观理论对虚拟企业中成员企业的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拥有不同类型资源的企业在确定项目合作伙伴时可能会选择的契约关系类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分析虚拟企业项目治理中成员间关系的新思路。
关键词:项目治理;契约;资源观;虚拟企业一、引 言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能否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未来的商业形态要求企业做到创新与效率并存,每个企业都需要与其他企业结成价值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个企业只做自己最擅长的某个方面。
完全由一个企业独立承担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的情况将越来越少,而由多个企业之间彼此协作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则越来越普遍。
虚拟企业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新形式,为企业间合作提供了新的制度选择。
与传统企业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相比,虚拟企业采用动态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常涉及到多个成员企业间的协作,其内外部关系更为复杂。
虚拟企业实质上是基于资源和需求关系的实体企业的集合。
在该集合中,共同参与的项目是联系每个实体企业的纽带,也是虚拟企业存在的理由。
每个实体企业经常会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这些项目之间将争夺有限的资源。
当多个项目完全由一个企业承担、项目带来的收益和损失也完全由一个企业承担时,企业可以在多个项目中进行权衡和取舍以追求整体效益最大。
当项目由多个企业承担时,单个企业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决策结果可能恰恰使所有他们参与的项目都不能按时完成。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考虑项目治理,即需要站在如何使一个具体项目成功的立场上考虑如何协调各参与企业的责权利问题。
与一般企业的治理问题不同,虚拟企业通常是基于合作项目而建立的,虚拟企业的治理实质上就是对项目的治理。
在公司治理的研究中,大量研究侧重于公司治理结构、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治理结构常常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
在进行项目治理研究时,很多学者也延续了这种观念,从治理结构开始,收稿日期:20090406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NCET 07 0508)、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过程式项目治理方式及在政府投资产学研合作项目中的应用研究∀(Z2008H08)以及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中国高等学校纵向科研项目治理方式研究∀(2007BS09001)。
作者简介:丁荣贵,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济南250100);吕冠珠,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济南250100);孙涛,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济南250100)。
Graha m M.W i erning the project process:a concept ual fra m e w ork.Constru cti on M anage m en t and E cono m ics,2001,(19):799 808.Keith La m bert.Pro j ect Governan ce.W orl d Pro j ectM anage m en tW eek.M arch2003:27.认为项目治理结构是一种制度框架,体现了项目参与各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框架安排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交易,并构建了包括内部监控、外部市场监控和政府监控机制的公共项目治理模式的概念模型 #∃。
这些关于项目治理的研究隐含了一种共同的假设,即认为一种合理而相对稳定治理结构是实现有效项目治理的基石,治理结构应作为项目治理研究的切入点。
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项目治理涉及的虚拟企业成员各有不同。
这意味着不同的项目、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都必须有不同的治理方式,不可能有单一的项目治理方式可以满足所有的项目和贯穿项目的整个过程,对其研究也不能停留在一些特定的方法之上。
但是,项目治理最终是要建立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提供项目实施所需要的环境。
能表现这种关系的最常见、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契约。
二、基于资源观理论对虚拟企业项目治理的诠释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Resource Based V ie w o f F ir m,RBV),简称!资源基础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组成的集合,每一种资源都有多种不同的用途,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
企业在!独特的∀公司资源的基础上竞争,这些资源具有价值性、难以模仿性和无法被其他资源替代等特性%;同时,企业竞争优势只能来源于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实施竞争战略的关键资源是企业内部长期发展的结果,难以通过市场公开获得&。
企业通过模仿壁垒(I m itation Barri e rs)或!隔离机制∀(Iso lati n g M echanis m s)的保护来抵制竞争对手的模仿∋,使竞争优势得以持续,这些隔离机制包括时间压缩不经济(T i m e Co m pressi o n D isecono m y)、历史唯一性、资源内嵌性和因果模糊性()。
可见,传统的基于RBV的观点强调竞争优势的内生性,忽视了资源交换这种更广阔的资源获取方式,它不涉及任何共享资源或!扩展∀能力的利用 ;过分强调企业自身资源的积累,而忽视了外生资源的利用。
尽管传统的RB V 具有以上局限性,但由于组织间关系建立过程可以从组织间资源流动的角度进行研究,它对于理解虚拟企业等新的组织形式有很大帮助。
虚拟企业本质上是利用短暂合作来获取外部资源,基于资源观的视角有助于理解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成员为达到其目的需要与其它企业聚集、分享或交换资源。
组织加入虚拟企业有两个目的:获取和保留资源。
获取资源是从他人处获取对于自己取得竞争优势所必须的有价值资源,而保留资源是为了将自己所拥有的有价值资源稳固地保留在企业内部。
二者的共同点在于:资源对于整个虚拟企业所贡献的价值必须大于资源所有者将其出售或内部利用而产生的价值。
只有当资源在虚拟企业中所能产生的未来收益折现值超出企业当前独自利用资源所产生的收益时,虚拟企业才可能形成。
虚拟企业聚集、分享和交换资源的方式是通过合作项目来完成的。
居于主导地位的交易成本理论强调成本最小化,而基于资源观理论强调通过聚集和利用有价值的资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虽然都考虑了交易的成本因素,但基于资源观理论更关注资源的性质和类型对于资源整合方式的影响。
二者对于虚拟企业成因的解释和治理方式的指导并不相同。
#∃% &∋( ) 王华等:∗基于委托+代理的工程项目治理结构及其优化,,∗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11期。
严玲等:∗公共项目治理理论概念模型的建立,,∗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6期。
杨飞雪等:∗项目治理结构初探,,∗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3期。
严玲等:∗论项目治理理论体系的构建,,∗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
Barney,J.B.F ir m resou rces and s ustai n ed co m petitive advan tage.J ournal ofM anage m ent,1991,17(1):99 120.Rum elt,R.P.To w ards a strategic theory of the fir m.In: m b.Ed.C o mp etiti ve Strateg i cM anage m en t.Engle w ood C liffs,N J:P ren tice H al,l 1984:556 570.Barney,J.B.F ir m resou rces and s ustai n ed co m petitive advan tage.J ournal ofM anage m ent,1991,17(1):99 120.D i erickx,I.,K.Coo.l Ass et st oc k acc umu l ation and s us t ai nab ili ty of co m peti ti ve advantage.M anage m e n t Sci ence,1989,35(12):1504 1511. Petera,f M.The corn erst ones of co mp etiti ve advantage:A resource based v i e w.Strateg i cM an age m en t J ourna,l1993,14(3):179 191.C oo m bs R M et calf e J S.O rgan isi ng for i nnovati on:C oord i nati ng distri bu t ed i nnovation capab ilities.1999,ESRC C entre for Res earch on I nnovati on and C o m petition,U n i vers it y ofM anch este.对实体公司来说,治理问题的核心是权力关系。
治理中的权力是建立在产权关系之上的,权力来自于对公司资源的拥有程度,拥有程度越高,权力越大,反之权力越小。
因此,大股东比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权力大,而客户、供应商不拥有公司资源,因此他们在公司治理中也没有权力。
在人们熟知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中,!所有权∀为公司资产的所有者所拥有,!经营权∀为经理人员拥有。
因为单纯的经理人员除了个人的知识资源外,并不拥有公司的资产,因而,尽管他们在公司管理过程中有被所有者赋予的权力,在公司治理中他们并没有权力。
从公司治理的层面上看,!经营权∀这个词并不恰当,应该改称!经营责任∀才是。
虚拟企业的项目治理是对虚拟企业成员之间的资源投入与收益的契约,企业成员基于这些契约服务于项目并从项目中获得各自的利益。
对于虚拟企业的项目治理来说,其构成企业之间是基于项目的协同工作伙伴关系,它们要想获得收益必须靠在完成项目任务中投入资源换取,但是,对虚拟企业的治理权力并不完全决定于投资大小。
虚拟企业项目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保障项目的成功交付并使各成员企业(虚拟企业成员)满意,为提高项目交付的可靠性,在项目治理的生命周期内,虚拟企业成员的权力将决定于他们在此时期内的责任大小。
同样,虚拟企业成员在项目治理生命周期内得到的利益则应根据其承担责任大小及责任的完成程度来确定,虚拟企业成员的权力和收益是对其所承诺责任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