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虽有嘉肴《礼记》(讲)(提升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佳肴》教案 新人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佳肴》教案 新人教版
3.全班齐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4.学生读课文时,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或文中重点字词。
弗()食其旨()自强()
学()学半教()学相长()
5.学生自由上黑板给生字词注音,其它学生在下面做。
6.点评、齐读两遍。
7.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利用翻译古文的方法(增、删调、换、补等)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3.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利用工具书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
重点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3.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
2.根据文意,有自己的话说说“教”与“学”是怎样相长的?
明确: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意在强调教与学的重要性,从而为下文的论述作准备。
8.学生翻译接龙,一人译一句,并指出自己所翻译的句子所涉及到的文言知 识(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等)
9.师强调,并分类板书。(学生边译文,老师边板书)
(1)古今异义:
虽:古:即使今:表转则的连词。
旨:古:甘美;今:目的、意义。如主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 课《虽有嘉肴》授课设计写授课设计就不能够如出一辙,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颖才干和创立力,因此老师的授课设计要结合自己的特色,因材施教。

只有学习今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授课今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升。

以下是出guo 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 课《虽有嘉肴》教案,供您参照,请点击授课设计栏目查察。

【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诵课文并最后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 ; 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考考点】:1.理解常有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谈论设计】:经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诵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依照课下说明,“九字翻译法”,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

经过小组合作,让 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复备:【预习导学】:1、朗诵课文很多于 4 遍,力争读熟, ( 读熟后自己在横线打钩 )2、给予下横线字注音: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说明解说以下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授课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 (《礼记集解》 ) 。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要言不烦,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说了然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授课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

( 七年级练字、八年级话题演讲、九年级诗词积累 )二、学习商议(1)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领悟语调。

学生大声朗诵。

2、朗诵显现。

( 学习小组形式显现 )(2)速读课文,依照课下说明,使用文言直译 - “九子法“劝导文意。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 虽有嘉肴》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最新教学文档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 虽有嘉肴》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最新教学文档

《第20课虽有嘉肴》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 教然后/知困C. 然后/能自强也D. 不知/其善也【答案】B【解析】A.节奏划分正确;B.错误;句意为: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故断句为:教/然后知困.C.节奏划分正确;D.节奏划分正确.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二、其他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______ 自强.______ 兑.命______ 学.学半______。

【答案】jiāyáo;qiǎng;yuè;xiào【解析】兑命yuè兑通说,《兑命》是《尚书》中的一篇,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学学半”第一个“学”的意思是“教”所以读“xiào”.答案:jiā yáo qiǎng yuèxiào注意“强”的声调是三声,“兑”是多音字,但是在《尚书》中读yuè,“学学半”第一个“学”的意思是“教”所以读“xiào”.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而且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3.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案】(1)句意为:即使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故断句为: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句意为: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第 1 页故断句为: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句意为: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故断句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答案:(1)不知/其旨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三、文言文阅读4.阅读《虽有嘉肴》,回答各题(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虽有嘉肴》 ppt课件上课用

《虽有嘉肴》 ppt课件上课用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 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 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 (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 层层递进。
《虽有嘉肴》 ppt课件上课用
《虽有嘉肴》 ppt课件上课用
自我勉励 增长,促进
(6)故曰:教学相长也
(2)古今异义:
归纳探究
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
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 难)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 今义: 增长)
然后知不足(古义:这样以后今义: 连词 ) (3)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
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 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 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 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 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 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 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 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 而“自强”。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
(4)一词多义:
学学半( 教 )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
不知其旨也(
它的)
(5)文言句式
其此之谓乎?
倒装句(宾语前置)
“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常翻译为 “大概说的就是……吧。”

小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佳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佳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其此之谓也
明确:(1)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四、拓展延伸(备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 典:主。)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自反(自我反省) 故曰:教学相长 (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二、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并及时巩固。
四、当堂检测(解释加粗字,并翻译全句,每生一句)
五、熟读成诵(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1可能对个别字词不是很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礼记》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礼记》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20 虽有佳肴《礼记》课前自学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1、“虽有佳(jiā)肴(Yáo)”,“虽”,连词,虽然。

“佳肴”,美味的鱼肉。

“佳”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qiǎng)”,意思是自己努力。

“强”,竭力,尽力。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兑(yuè)命。

12、“学(xiào)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能学习一半。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知识积累: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教学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课堂活动1、给下列红字注音:佳肴..( jiā)( yáo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学.学半( xiào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反省自己)..(自我勉励)自反3、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4、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佳肴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佳肴课件 新人教版

字词注音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词语解释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
虽:即使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弗:不 旨:甘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脉络梳理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类比引入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虽有佳肴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教学能相长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实践出真知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 之谓
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 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拓展迁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 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念终始典于学
自始自终想着学习
课外作业
默写课文
四、一词多义

学学半—— 教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
不知其旨也—— 它的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弗食,宾语前置)
合作探究
3、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 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 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 ,
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的观点。
合作探究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 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 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七年级语文上册20课《虽有嘉肴》

七年级语文上册20课《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课程讲解大纲
目录
• 课程导入 • 《虽有嘉肴》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与意义 • 写作技巧与特色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课后作业与拓展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虽有嘉肴》是《礼记》中的一 篇,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篇经
典之作。
该文主要论述了礼的重要性,强 调了礼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
语言风格探讨
01
02
03
平实自然
文章语言平实自然,无华 丽辞藻,却能深入浅出地 阐述道理,给人以深刻启 示。
言简意赅
文章用词简练,语言精炼, 寥寥数语便能表达出深刻 的道理,令人叹服。
含蓄蕴藉
文章表达含蓄,不直接点 明主旨,而是通过比喻、 排比等修辞手法暗示,给 人留下深刻印象。
写作技巧总结
1 2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写作技巧与特色
修辞手法分析
比喻
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如“嘉肴弗 食不知其旨”,将美食比作高深的道理, 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易于理解。
对偶
文章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形式整齐,节奏鲜明,使文章更加优美。
排比
文章开头连续运用多个“弗之……不 知其……”句式,形成排比,增强语势 ,使文章气势磅礴。
06 课后作业与拓展
课后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 固所学知识。
撰写课程心得
要求学生总结课程学习体会,反思学习过程 中的收获和不足。
拓展阅读推荐
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 深入了解相关主题。
小组讨论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 会,促进交流与合作。

【初中课内阅读】《虽有佳肴》初一练习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虽有佳肴》初一练习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虽有佳肴》初一练习及答案以下就是为同学们搜集的《虽有佳肴》初一练习资料。

希望同学们学习进步。

“尽管有美味”的第一天练习和答案《虽有佳肴》1.虽然有《佳肴》是一部节选,也被称为秦汉以前的经典著作之一,以及各种著作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1.本文节选自《学经》(礼记集),又名《小岱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总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

这是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育学的专著。

文本简洁全面,隐喻生动。

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教育教学的体系、原则和方法、师生关系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关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美食自强生活交流半学2.jiāyáoqiǎngyuèxiào4.解释以下虚词的含义:(1)虽有嘉肴(2)弗食(3)不知其旨也(4)我不知道它的优点(5),然后我可以提高自己(6),尽管有至高无上的道(7)教学相长(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9)教然后知困(10)然后你可以本能地(11),然后你可以提高自己(12)并学习一半(13)其此之谓乎4.(1)即使(2)不(3)甜蜜(4)美好(5)自我鼓励(6)达到极限(7)成长(8)因此(9)无法理解(10)反思(11)鼓励(12)教书(13)可能5.掌握下列词的古今异义;(1)虽然有美味,古老的意思:即使今天的意思:虽然(2)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3)教然后知道困难,古代的意思是:不可逾越,无法理解现在的意思是:困难(4)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5.(1)虽然有美味,但古代的意思:即使是今天的意思:虽然(2)如果你不吃,你不知道它的目的,古代的意思:甜,今天的意思:主要目的(3)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4)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6.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初中课内阅读】《虽有佳肴》初一练习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虽有佳肴》初一练习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虽有佳肴》初一练习及答案以下就是为同学们搜集的《虽有佳肴》初一练习资料。

希望同学们学习进步。

《虽有佳肴》初一练习及答案《虽有佳肴》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1.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 )自强( )兑命( )学学半( )2. jiā yáo qiǎng yuèxiào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虽有嘉肴(2)弗食(3)不知其旨也(4)不知其善也 (5)然后能自强也 (6)虽有至道(7)教学相长 (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9)教然后知困(10)然后能自反也 (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13)其此之谓乎4.(1) 即使(2)不 (3) 甘美(4)好,妙 (5) 自我勉励 (6) 达到极点(7)增长 (8) 因此(9)不通,理解不了 (10) 反省自己 (11) 勉励(12)教(13) 大概5.掌握下列词的古今异义;(1)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3)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4)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5. (1)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3)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4)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6.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虽有嘉肴《礼记》(讲)(基础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虽有嘉肴《礼记》(讲)(基础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人生思考第20课虽有嘉肴【学习要点】1.了解《礼记》的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观点。

【自主学习】1.掌握生词读音。

嘉肴.()弗.食()旨.()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2.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嘉肴:旨:至道:是故:困:自反: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课堂探讨☆要点一:了解《礼记》的相关知识。

【探究活动】了解《礼记》的相关知识。

【教师释疑】《礼记》的地位,内容等【讨论明确】【课堂提升】关于课文的表述错误的是()A.《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一首科学诗。

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B.《绿色蝈蝈》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我国读者非常熟悉他写的一部书《昆虫记》。

C.《虽有嘉肴》选自《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D.《看云识天气》是一片科普散文,文中大量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要点二: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观点。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观点。

【教师释疑】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讨论明确】【课堂提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 4 分)(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停两处)(2分)是故学然后知不足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该文中有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2分)5.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虽有嘉肴《礼记》(练)(基础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虽有嘉肴《礼记》(练)(基础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最新K12教育教案试题第四单元人生思考第20课虽有嘉肴阅读文言文《李生论善学》,完成题。

(14分)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②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④改之乎?不然,迨⑤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⑥炯戒⑦。

”【注】:①或:有人。

②悉:全,都。

③还:通“旋”,掉转身。

④盍:何。

⑤迨:等到。

⑥昭:展示。

⑦炯戒:明显的警戒。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4分)①或谓君不善学②王生不说③王生益愠④余不敏⑵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友李生问之A.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D.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C.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君但识之而不思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课文,说说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可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2分)。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虽有嘉肴《礼记》(讲)(提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0 虽有嘉肴《礼记》(讲)(提升版,

【学习要点】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课堂探讨☆要点一: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探究活动】本文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教师释疑】文言文句子节奏的确定方法有五个: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

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讨论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课堂提升】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 àng)然——形容钟声。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 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先自度其足()②反归取之()③恐人闻之()④遽掩其耳()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例句:以椎毁之A.反归取之B.项为之强C.试之以足D.物外之趣【答案】⑴①量长短②同“返”,返回③听到④立即⑵D【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释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语境,而且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情况。

如本题中,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度,量长短;②反:同“返”,返回。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相关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相关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

《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

《礼记》是西汉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四十九篇本,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

它包涵了从孔子直到孟、荀各家各派的论著,其中皆为孔子七十子后学所记,内容相当庞杂。

大多写就于春秋战国时代,文中反映的基本内容多系先秦古制,其中录有一些孔子言论或其弟子对孔子思想真谛的发挥,即使有个别篇章是秦汉儒生所撰,但其基本内容也都是对先秦古制的追记,书中包涵的古代礼制和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内容;另外从治国方略,至家庭准则,在《礼记》中都有专门篇章论述。

这些篇章处处体现出宗法制的原则和精神《礼记》在儒家学术史上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

把《礼记》中有关篇章联系起来考察,大致可勾勒出孔孟荀之间乃至秦汉之际儒家各派思想体系传承关系的轮廓。

《中庸》是四书五经中四书的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之一,原为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秦汉之际的战火,使儒家典籍丧失殆尽。

西汉建立后,儒家经典才被重新搜集、整理。

西汉宣帝时,戴圣从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中辑录了《礼记》,为与戴德传《礼记》有所区别,后人称戴圣传《礼记》49篇为《小戴礼记》,我们现在所说的《礼记》,就是《小戴礼记》的简称。

《中庸》是《礼记》中第31篇。

《礼记》自西汉问世后,直到唐代,虽有人对《礼记》作注,但因《礼记》是一部典章制度书籍,其中《大学》、《中庸》等有着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的篇章就不那么容易引起后世学者的足够重视,这种现象到唐代开始发生变化。

关于《中庸》的作者。

司马迁,郑玄都称《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但清人崔则断言“《中庸》必非子思所作”。

冯友兰则从《中庸》的内容和文体两点出发,认为《中庸》的中间部分多言人事,文为记言体,似为子思所作《中庸》的原貌;而首末两部分则论及天人关系,文为论著体,乃后人所加。

《中庸》的成文时代。

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孔子之孙子思所著,因有些内容为后人所加,所以其成文至迟也应在《礼记》成书之前;但就主要内容而言,似应将其成文年代定在战国时期。

七年级上册课件 20虽有嘉肴

七年级上册课件 20虽有嘉肴
大语文课件 设计制作 张国生
作者
朗读
注释
答问
归纳
扩展
《礼记·学记》简介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 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学记》是《礼记》篇名,是中国古代也是世 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论著。
《学记》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 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 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以及 教育成败的原因。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言简意赅, 比喻生动。
见解举例
生1:有的同学不愿为别人解答疑难,过去只觉得是自私, 学了这课,觉得这样的同学不仅自私,还有点傻,因 为教与学是“相长”的,你教会了别人,自己也提高 了。
生2:那天有同学问我“211大学”是什么意思,。后来 了一下,才弄清楚——教然后知困啊!
译文:所以,学习才能知道自己不足,教别 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不足,才能反省和严 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才能自我勉励深入 钻研。
教人是学 教与学互 大概说的就是 《尚书》 习的一半 相促进 这个道理吧。 中的一篇
其:表示猜测
注释: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 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篇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嘉肴 弗食 教学相长 兑命 学学半
yáo fú zhǎng yùe xiào
解释词语 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 虽有至道
是故
鱼肉做的菜 不 甘美 达到极点 所以
教然后知困 自强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困惑,理解不了 勉励 教学,教人 表示猜测,大概
文白对译 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其此之谓乎

【配套K12】浙江中考语文第3篇虽有嘉肴复习素材

【配套K12】浙江中考语文第3篇虽有嘉肴复习素材

最新K12教育
教案试题 第3篇 虽有嘉肴
❶重点词语解释
①虽有嘉肴..
(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②不知其旨.
也(甘美) ③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④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⑤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⑥然后能自反..
也(反省自己) ⑦然后能自强.
也(勉励) ⑧教学相长....
(教和学互相促进) ⑨学.
学半(教) ⑩其.
此之谓乎(表示推测) ❷通假字
《兑.
命》曰(“兑”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❸一词多义
①其⎩⎪⎨⎪⎧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指代“食”的对象)其.
此之谓乎(表示推测,意思是“大概”) ②学⎩⎪⎨⎪⎧学.然后知不足(学习)学.
学半(教) ③至⎩⎪⎨⎪⎧日中不至.(到)虽有至.
道(达到极点) ❹古今异义
①虽.
有至道 虽⎩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
也 旨⎩
⎪⎨⎪⎧古义:甘美今义:意义,目的 ③知困.
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④然后能自强..
也 自强⎩
⎪⎨⎪⎧古义:自我勉励今义:自己努力图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人生思考
第20课虽有嘉肴
【学习要点】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
☆课堂探讨☆
要点一: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
【探究活动】本文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
【教师释疑】
文言文句子节奏的确定方法有五个: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

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讨论明确】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 àng)然——形容钟声。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①先自度其足()②反归取之()
③恐人闻之()④遽掩其耳()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以椎毁之
A.反归取之B.项为之强C.试之以足D.物外之趣
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1分)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⑴宁信度,无自信也。

⑵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4.试说说第二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1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