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上《诗两首》word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诗两首》纸船_寄母亲教案4(新版)鄂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诗两首》纸船_寄母亲教案4(新版)鄂教版1《纸船寄母亲》《金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新诗的特征(认知目标)2.掌握诗的内容(能力目标)3.体验诗的意境(诗歌意境,借物抒情)4.感悟作者的情感(感受亲情,孝敬父母)教学过程:《纸船——寄母亲》教案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响起(播放朗诵带);2.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这就是——(学生回答“母爱”),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写信、唱歌、写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诗作《纸船—寄母亲》板书:《纸船——寄母亲》3.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冰心创作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母亲、童心和自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4、介绍背景(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
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二、[初读诗歌,理解节奏和押韵]1.学生自己初步划分节奏,标示押韵韵脚;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2、生字词妄弃(wàng ):随便丢弃倘若(tǎng )如果,连词,表假设无端:无缘无故至爱:最爱匿(nì)笑:偷偷地笑。
语文七年级上鄂教版第6课《诗两首》学案(附解析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诗两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背诵诗歌。
2、了解“借物抒情”、重叠、衬托等手法,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深入品味诗句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中的亲情。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反复诵读,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
难点: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深入品味诗句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1、朗读、熟读成诵2、品读赏析重点语段和句子,分析作者感情。
(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检测:1、了解作者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
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
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青年时期的冰心形成了自己“爱的哲学”的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大主题——母爱、童心、自然. 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2、背景介绍:1923年秋天,冰心乘约克逊号邮轮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她眼含热泪、专心执著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有一只能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
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
一、朗读诗歌(1)初读诗歌、读懂诗意自由朗读诗歌,完成下列任务,读懂诗意。
A、通过初读,你读懂了这是什么?(这是女儿对母亲的思念)你从哪里看出来的?B、诗人是借助什么具体意象来抒写对母亲浓浓的思念?(纸船)(2)再读诗歌,读出诗情和画面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仿照课后练习题一,自己在文中进行停顿、重音的批注。
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温馨提示:深沉或高昂)节奏是(舒缓)(温馨提示:急奏或舒缓)二、合作探究①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的感情体验,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
一直在母亲身边,习以为常,感受钝化了。
一旦远走,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想念妈妈的滋味,最是难受。
有这样的体验,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泪。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诗两首》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内容,对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有初步的认识。
2.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艺术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提高朗读水平。
4.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积累一定数量的诗词词汇,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项任务:
1.诗歌填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诗歌的填空练习,巩固对诗歌字词的记忆。
2.诗词鉴赏:让学生从给定的几首诗中,选择一首进行鉴赏,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
3.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模仿《诗两首》的风格,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完成以下课堂练习,检验一下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故事导入法,为学生讲述《诗两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代的诗人往往借助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首诗,它们的作者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心声吧!”
2.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提高语文素养。
4.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情感营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感悟诗歌之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两首》,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营养,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在课后,请你们继续阅读诗词,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诗两首》纸船_寄母亲学案1鄂教版
诗两首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至爱:最爱。
至,最、极。
馨x‟n香:芳香。
悠y u远:距离远。
凝注:注意力集中在一点。
妄弃:随便丢弃。
倘若:假如。
惊讶:感到奇怪,惊异。
无端:没有由来;无缘无故。
端:原因,起因。
吹卷:形容物体被风撮起或裹住。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有冰心女士、男士等。
1900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籍福建长乐县。
父亲是清政府的海军军官。
1904年她随父移居烟台,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自幼热爱大海。
1911年进女子师范学校学习,1914年入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子中学学习,1918年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
“五四”运动爆发后,她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她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两个家庭》,开始了以社会、家庭、妇女为主题的“问题小说”的创作。
随后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姊》等。
1921年后,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等,作品多以“母爱”或“人类之爱”为解决社会人生问题的理想。
1923年,她从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专攻英国文学,同时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
1926年回国后,冰心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1931年写了小说《分》,标志着作家对社会现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932年北新书局开始分集出版《冰心全集》。
抗战爆发后,她于1938年到昆明,1940年到重庆,曾以“男士”的笔名写了散文《关于女人》。
1946年抗战胜利后,曾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中国新文学”课程。
1951年秋回国,她写了散文《归来以后》等作品,创作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1956年出版了《陶奇的暑期日记》。
1958年3月《人民日报》开始刊登她的《再寄小读者》,内容多是介绍国外见闻、歌颂友谊以及勉励儿童努力上进。
此外,还出版了《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小橘灯》,以及《冰心小说散文选》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 6 诗两首《纸船》导学案 (新版)鄂教版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课时
第二单元第6课
纸船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员
班级
评价
教师
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核心目标
精读细嚼明确目标:逐条铭记摄取关键;聚焦要点定向导航。
1.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字词和妙句,用品读和口头交流的方法鉴赏诗歌的语言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2)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至爱:至,极;最。至爱:最爱
3.写出《纸船——寄母亲》中直接抒发对母亲的爱的一节。
第三节(略)
1.学生独立自主朗读诗歌,圈点勾画出生字新词.
2.两人小对子完成1、2、3题。
3.在小组内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她的作品有《繁星春水》(诗集)《超人》(小说)《寄小读者》(通信集)《往事》(小说、散文集)《南归》(散文集)《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小桔灯》(散文)《樱花赞》(散文集)《拾穗小札》。
2、导入语推荐
教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一张彩色的纸,准备好了吗?请同学们用这张纸来叠一艘小船,看谁最心灵手巧。
二、目标链接
梳理知识吸纳积累:深度阅读小组整合;建构知识获取方法。
1.诗歌语言的含义
所谓“诗歌语言”,就是物象之间有机化、戏剧化的神秘联系,也可说诗人的历史宿命就是不停地激活着物象(包含人物)与物象之间的神秘联系。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千金,震人心灵,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欣赏诗歌的语言,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鄂教版七上《诗两首》word学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诗的构思及作者对幸福的深刻理解。
2.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3.反复诵读诗歌,品析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2.启发学生调动个人体验赏析诗歌,理解“幸福”的内涵。
三、问题探究1、《幸福——告诉我们的孩子》的最后一节诗如何理解?2、《幸福》前三节的顺序能否互换?四、核心解读1、关于作者:李瑛,生于1926年,现代诗人。
河北丰润人。
少年时代家境贫苦。
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在刊物上发表诗作。
先后担任解放军文艺社社长,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作协理事,中国笔会中心理事,《诗刊》编委等职务。
李瑛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诗作,反映即将结束的解放战争,表现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土的生活。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李瑛创作取材日趋广泛,而爱国主义仍是他作品的主题。
他的诗,描绘了从内蒙牧场、东北林区、天山雪岭,到东南海疆的动人景色,勾勒出人民生活、劳动的新貌,抒发了对祖国大地到处都跃动着蓬勃生命的喜悦之情。
歌唱保卫新生活的士兵,是李瑛诗作的主要部分。
李瑛从放哨、操练、紧急集合等部队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发掘士兵心灵的隐秘,歌唱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他们的宽广胸襟。
李瑛还写了大量国际题材的抒情诗,表现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这方面的诗作收入《献给火的年代》(1964)、《站起来的人民》(1976)等集。
李瑛善于从小处落笔,从具体的局部生活现象人手,努力揭示其中蕴涵的时代色彩和时代内容。
对生活现象的特征,尤其是对自然景色有敏锐细腻的感受力,他善于以鲜丽的形象寄托雄阔的情思,以柔婉的抒情突现刚健的思想力量。
李瑛的诗集主要有:《野战诗集》(1951)、《战场上的节日$(1952)、《早晨》(1957)、《寄白海防前哨的诗》(1959)、《静静的哨所》(1963)、《红柳集》(1963)、《枣林村集》(1972)、《红花满山~(1973)、《难忘的一九七六》(1977)、《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980)、《南海》(1982)等。
初一上册语文《诗两首》教案设计-word
初一上册语文《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的力量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朗读诗歌1、前提扫除字词障碍: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2、朗读诗歌: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配乐仿读。
朗读指导: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
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三、感悟诗歌1、教师导语: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
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生:因为他沐浴着母爱。
}爱是交流的。
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2、合作学习:分组共同研讨下列问题(注: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在朗读诗歌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⑵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
七年级语文上册 6《诗两首》教学设计 鄂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6《诗两首》教学设计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6《诗两首》教学设计鄂教版6.两首诗[教学目标]1.了解冰心和泰戈尔的作品和创作风格,培养文学兴趣和文学素养。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进一步学习朗读的技巧,有表情的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歌。
3.学习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感受诗歌独特的语言和情感魅力,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用标点符号的方法来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人的情感。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诗人思念母亲的真挚情感并且学习借鉴诗人表达情感的技巧。
[学习内容]整体感知如果要问世界上哪种感情最真最纯,不带一丝私心杂念,全心付出而又不求任何回报,那答案一定是伟大的母爱;如果要问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最深切的感情是什么,那一定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冰心的《纸船》和泰戈尔的《母亲》都是表达如此真挚感情的颂歌。
《纸船》是诗人1923年8月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途中创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
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中,后两者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思念母亲。
思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容易流于空洞。
而《纸船》构思新颖,采用了托物寓情的方法,说自己在海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纸船,从舟上抛到海里,纸船的去向不定,但诗人仍然不灰心地每天的叠着。
虽然明知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的身边,但她仍然祈求自己含着泪叠成的纸船,能够载着她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进入母亲的梦境。
深切的感情加上奇特的想象,使这首诗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不管有没有相同的经历,这种诚挚而又忧伤的思念之情一样让人怅然不已。
母亲含蓄的美和非凡的观念来自泰戈尔的独创性,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的生活是平和的,他丰富的家庭使他免于许多苦难,这使他总是乐观和希望地看待事物,提倡和谐与协调,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爱,天人与自然的统一,这使这首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平静、平静和美丽的心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诗两首教学目标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金色花》《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教学设计
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教学设计7 诗两首设计者:曾长春【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两首诗歌;2.通过诗中的语言品味诗中生动的形象说出其内涵,了解借物抒情、重叠、悖谬等诗歌创作手法。
3.体会诗人思念母亲的真挚感情,在生活中理解母爱、感恩母亲。
【教学重点】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的语言品味诗中生动的形象说出其内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冰心《纸船——寄母亲》一、导入新课1.在孩子的歌声里,“世上只有妈妈好”;在诗人的诗句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在季羡林的文章中,“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母爱,是世间最永恒的爱。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针对副标题提出冰心为什么寄?真的是把纸船寄给母亲吗?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⑴冰心的文学常识。
⑴《纸船》的创作背景,结合冰心生病因为梦见母亲而好的故事,激发学生体会冰心当时孤独而思念母亲的感情,“冰心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接受了燕京女大学校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1923年8月17日,冰心离开家庭,乘船赴美。
离乡背井的生活使冰心万分苦恼。
《纸船——寄母亲》是在太平洋舟中写成的。
”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读诗歌,边读边思考想象,读后说出读懂了什么?教师巡视学生读诗的情况,予以指点。
2.抽学生读诗歌,全班进行评价。
3.讨论如何读?(从节奏、重音、语速、语调上予以指点)(画出诗歌的节奏,标出重音)4.学生再次根据标出的节奏、重音,结合讨论中的语调语速试着读诗,读后说出感想、感受。
5.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滋味。
三、研读语言,领悟诗情1.从诗句中,我们读出了诗人做了什么事?她的希望是什么?从中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所做:叠纸船、抛纸船;所盼:梦纸船;情感:思念母亲。
2.读第一节诗歌。
从诗歌的第一节诗句中我们读出什么?抓关键词:从不肯、妄弃、一只一只、留着——留着。
感受到的:珍惜纸,留着的纸多,叠成的船多。
体会到的:天真、童心、执着。
3.研读第二节诗歌。
初一上册语文《诗两首》教案设计
初一上册语文《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的力量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朗读诗歌1、前提扫除字词障碍: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2、朗读诗歌: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配乐仿读。
朗读指导: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
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三、感悟诗歌1、教师导语: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
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生:因为他沐浴着母爱。
}爱是交流的。
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2、合作学习:分组共同研讨下列问题(注: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在朗读诗歌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⑵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七上《6诗两首》word教案 (2).doc
第六课《诗两首》《母亲》、导入课文:我们刚刚学过鲁迅的小说《祝福》,祥林嫂的悲剧一定打动了大家的心,祥林嫂棗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的形象一定还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个形象鲜明的女性棗尼洛夫娜,又是怎样的一个母亲呢?(板书:母亲高尔基)检查预习:(一)文学常识高尔基,苏联著名作家,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散文诗《海燕》。
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母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不朽名著。
列宁曾称赞它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小说写于1906年,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典型,即“母亲”是俄罗斯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形象。
(二)根据提示,共同设定学习目标了解母亲从动摇到坚定的思想过程,从而认识母亲的形象;学习本文细腻的心理描写方法。
分析课文(一)课文共50节,可分为三部分。
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三部分,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请各用八个字概括,填入表中:开端一、(1棗8节)来到车站,接取传单。
发展二、(9?/FONT>23节)被敌发现,思想斗争。
高潮三、(24?/FONT>50节)散发传单,发表演说。
(二)三部分中,最能体现母亲思想发展过程的应该是第二部分,母亲被敌人发现后,她的思想做了那些激烈的斗争呢?(放本部分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划出最能体现母亲心理活动的语句。
)开头三节(9——11)是情节的过渡关键,作者是怎样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内心独白“我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他!”借助视觉“这种注意的眼光好象针一样刺着她。
”“手里的东西突然觉得沉重起来。
”“隐隐的不快的感觉”“心冷得紧缩起来的感觉”借助味觉“嘴里充满了干燥的苦味”从旁叙述“强烈的灾祸的预感使她想起这个人? ? ”被敌人发现之初,母亲的心理是:紧张,忧惧。
第12——19节(听录音):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母亲此时的动摇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写作特色
《幸福——告诉我们的孩子》:
(1)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语言
作者善于把许多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凝聚在比较简练的语言中加以表现,如“黄昏,归鸟/急切地一闪而过”,只两句,便说明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归家时那种欣慰、感动的幸福。正是由于诗的这一语言特点,诗人才能用6节不长的诗,便阐释了“幸福”的博大的内涵。
金子用来做房屋的砖,
钞票用来糊纸鹞,
银币用来飘水纹……
我要做一个流浪的少年,
带着一只镀金的苹果、
一只银发的蜡烛,
和一只埃及国飞来的红鹤,
旅行童话,
去向糖果国的公主求婚……
但是,妈妈说:
“现在你必须工作。”
1941年
12.诗中的比喻句是:·
13.诗人写幻想的分别是哪几节?
14.你怎样理解诗中的“妈妈”形象?
(2)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
诗中综合运用了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文中“我想到幸福”的间隔反复,使“幸福”不断吟唱,整首诗结构匀称,和谐。再如“当一颗摘净果子的树/轻松地瞩望田野/不肯走开,等待来春”,运用拟人手法,把果树—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品质生动地描绘出来。
《幸福》:
(1)言简意赅,意蕴丰富。
本文在阐释幸福的含义时,选的意象更加少,但由于所选事物颇具代表性,很有概括 性。如选择“鸟”“花”“人”分别代表动物、植物、人类,也就是说整个自然界都明确幸福的含义为奉献。
罗洛在新诗的题材和格律上作过很多探索,也颇有成就,如他的众多十四行诗的抒写就很为圆熟自如,他的汉歌、俳句清新可诵。而尤为不易的是,有别于附庸风雅者,他所作的旧体诗词,也情茂意长、自有韵味。
罗洛曾长期身处逆境,他在极为艰难的境遇中自强不息,在精通英语的基础上,又以刻苦自学掌握了德、法、日、俄等语种,并运用于各国诗文的翻译。他编辑了《法国现代诗选》《魏尔伦诗选》《萨福抒情诗集》和《域外诗抄》。其中《域外诗抄》译介了15个国家92位诗人的300余篇名作,可见罗洛注视国际诗坛的广博视野和恢宏胸襟。文集还选编了罗洛翻译的美、英、法、日、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小说、散文和文论,以及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著译。
李瑛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诗作,反映即将结束的解放战争,表现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土的生活。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李瑛创作取材日趋广泛,而爱国主义仍是他作品的主题。他的诗,描绘了从内蒙牧场、东北林区、天山雪岭,到东南海疆的动人景色,勾勒出人民生活、劳动的新貌,抒发了对祖国大地到处都跃动着蓬勃生命的喜悦之情。歌唱保卫新生活的士兵,是李瑛诗作的主要部分。李瑛从放哨、操练、紧急集合等部队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发掘士兵心灵的隐秘,歌唱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他们的宽广胸襟。李瑛还写了大量国际题材的抒情诗,表现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这方面的诗作收入《献给火的年代》(1964)、《站起来的人民》(1976)等集。
欣赏诗歌,离不开诵读。“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翻卷风云之色”正是说的这种过程和感受。所以欣赏诗歌的语言要注意它的精练、形象。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关于朗诵诗歌
诗歌朗诵与其他文体的朗读在掌握重音、停顿、语调等方面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从诗歌的特点出发,尤其要注意:
①要朗诵好诗歌,最重要的是理解诗歌,其关键在于深刻领会诗的意境,深入诗文的意境,在朗诵时要用富有感情色彩的优美的语言,把听众带人意境,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受到教育。
轻松地瞩望田野
不肯走开,等待来春
我想到幸福
黄昏,归鸟
急切地一闪而过
我想到幸福
淅淅沥沥的小雨
带着幽香滚下花瓣的茸毛
茑萝绿色的卷须轻轻颤动
此时,一粒红色浆果
从湿淋淋的灌木丛
望着世界微笑
我想到幸福
当你和你的乳名一起
重新回到母亲的怀里
梦幻般温柔
当两只杯子后面
深情的黑眸子燃烧起来
花朵便开放了
告诉我们的孩子[来源:学,科,网]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两首诗的构思及作者对幸福的深刻理解。
2.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3.反复诵读诗歌,品析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2.启发学生调动个人体验赏析诗歌,理解“幸福”的内涵。
9.如果让你为诗中的“我想到幸福”这句打上标点,你会选择哪种标点?为什么?
10.如果将“当丰收的镰刀挂在屋檐下/喘息/酒杯斟满/我想到幸福”改为“劳动后的收获让我感到我不识字
妈妈就是图书 馆
我读着妈妈……
有一天,
这世界大平了;
人会飞,
小麦从雪地里出来,
钱都没有用……
罗洛(1927—1998),原名罗泽浦,四川成都人。1954年发表诗作。曾任成都中学执行委员和《学生报》编辑。1946年考入华西协和大学,参与编辑多种刊物。解放后在上海任记者和编辑。1958年调青海,在科学部门工作。1980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馆长。1984年调上海,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党组书记等职。主要作品有诗集《春天来了》《雨后》《海之歌》《阳光与雾》,诗论集《诗的随想录》,译诗集《法国现代诗选》 《魏尔伦诗选》等。1998年逝世于上海。
②要掌握朗诵诗的相关技巧。具体地说一要根据诗歌的思想内容确定全诗的声音基调;二要区分叙述情节、人物对话,不同句型等不同句段的语气、声调;三是把握节奏,在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以利诗作思想感情的传达,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四是善于用带感情的语言(音调、声调、语调)并配以恰当的手势、表情把诗的感情传达出来。
(4)《幸福》选自《罗洛文集》。《罗洛文集》分为《诗歌选》《诗论卷》《译诗卷》和《散文·译文·科学论著卷》。罗洛的诗歌颇有独特的个性。他诗歌风格给读者最深的印象是蕴藉而精练,远离浮躁与芜杂。
在苦涩中长大的幸福
和痛苦一样近,一样寂静
会流泪却永远不会衰老
无论结晶成盐或结晶成糖
都深深地埋进心头吧
6.哪些事情或情感让“我想到幸福”?
7.你想象一下“我”看到“黄昏,归鸟/急切地一闪而过”后想到了什么才感到幸福呢?
8.“苦涩中长大的幸福”为什么会“和痛苦一样 近,一样寂静”?“埋进心头”是什么意思?
“生平无憾事,但求心之安。所好茶一盏,月下对青山。”这是罗洛《自题小像》诗,我们今天读来更有意味,他的人品与文品将会为更广泛的读者所崇敬。
3、字词积累:
瞩望:期待,期望,一般写作“属望”。
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等。
茑萝:一种能爬蔓的草生植物。
贪婪:贪得无厌。
4、主题结构
《幸福——告诉我们的孩子》:这首诗通过五种具体意象阐释幸福的内涵,说明“幸福”是无处不在的,但需要拼搏,需要付出汗水甚至泪水。
李瑛善于从小处落笔,从具体的局部生活现象人手,努力揭示其中蕴涵的时代色彩和时代内容。对生活现象的特征,尤其是对自然景色有敏锐细腻的感受力,他善于以鲜丽的形象寄托雄阔的情思,以柔婉的抒情突现刚健的思想力量。
李瑛的诗集主要有:《野战诗集》(19 51)、《战场上的节日$(1952)、《早晨》(1957)、《寄白海防前哨的诗》(1959)、《静静的哨所》(1963)、《红柳集》(1963)、《枣林村集》(1972)、《红花满山~(1973)、《难忘的一九七六》(1977)、《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980)、《南海》(1982)等。
三、问题探究
1、《幸福——告诉我们 的孩子》的最后一节诗如何理解?
2、《幸福》前三节的顺序能否互换?
四、核心解读
1、关于作者:
李瑛,生于1926年,现代诗人。河北丰润人。少年时代家境贫苦。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在刊物上发表诗作。先后担任解放军文艺社社长,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作协理事,中国笔会中心理事,《诗刊》编委等职务。
3、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上都采用了修辞方法这一表现手段,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予以说明。
⑴
⑵
4、罗洛的《幸福》通过哪些具体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于幸福的理解?
5、试分析罗洛的《幸福》前三节的句式、结构和它们的内在联系。
第二部分:
(一)
幸福
——告诉我们的孩子
当丰收的镰刀挂在屋檐下
喘息
酒杯斟满
我想到幸福
当一棵摘净果子的树
15、本诗从写妈妈人手,又以妈妈的话作结。这种写法,既能,又能和诗中所写的幻想内容两相对照形成巨大的反差。
2、相关知识:
(1)关于诗歌
诗歌的特征是主题集中、感情充沛、韵律和谐。其中情感是诗歌生命力的源泉。诗歌的表意很少直接进行,大都要借助从生活中选择而又典型化了的,具备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意象就意味着情景交融,就是作者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结合。诗中有了意象的设置,就有了作者表达思想的依托,也就有了作者抒情的凭借。凝练、节奏清晰、韵律和谐是诗歌特有的语言特征。
六、反思与测评
第一部分: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为下列诗句划分节奏,用“·”标出重读部分。
淅淅沥沥的小雨
带着幽香滚下花瓣的茸毛
茑萝绿色的卷须轻轻颤动
此时,一粒红色浆果从湿淋淋的灌木丛
望着世界微笑
我想到幸福
2、根据课文填空。
当一棵摘净果子的树//不肯走开,/我想到幸福
罗洛《幸福》中表现主旨的诗句是:幸福本来不是占有/。
(2)关于阅读和欣赏诗歌
阅读和欣赏诗歌,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感情,诗歌抒发感情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时直抒情志,有时借景抒情,有时借物抒情。欣赏诗歌必须 先找到诗中的意象,欣赏诗中的意象,透过具体事物的描写,体会诗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诗人通过联想、想 象描写出的形象再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体会这些艺术形象所形成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