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基层基层质量要求

合集下载

道路路面工程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道路路面工程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道路路面工程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各种材料进场前,应及时检查其规格和品质,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不得进场。

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液限小于28%。

塑性指数小于6,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5%,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

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不低于96%,回弹模数≥170Mpa。

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项目对其抽样检查,检查结果报驻场监理单位。

2.级配碎石基层正式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

3.在摊铺段两侧先培土(除挖方道槽外),以控制基层的宽度和厚度。

4.卸料距离应严格控制,通常由专人指卸料,避免铺料的宽度和厚度。

5.卸料和摊铺通常由远而近全断而摊铺,尽量不留纵缝。

6.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人工摊铺混合料时,其摊系数约为1.40~1.50,平地机摊铺混保料时,其松摊约为1.25~1.35。

7.检验松铺材料层的厚度,视其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应进行减料可补料工作。

8.在拌和过程中,用洒水车洒足所需水分。

拌和结束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该均匀,并较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9.整型后,当混合料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应立即用12T 以上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由两侧向中间碾压,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10.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基层上“调头”或急刹车。

11.两作业段的横缝衔接处,应搭接拌和。

第一段拌和后,留5m~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的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拌和整平后进行碾压。

应尽量避免纵缝,在必段分两幅铺筑时,纵缝搭接拌和,前一幅全碾压
密实。

路面底基层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路面底基层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路面底基层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路面底基层工程施工严格按照本改建工程式的《技术规范》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

2、在施工中过程中,实行两级控制一级管理的措施,即工序质量监督员现场控制,质检工程师、试验工程师现场子实测,技术办公室统一管理的手段,配合监理工程师抓好工程质量。

3、施工中的技术措施及质量措施
1)底基层在施工前,对路基高程及中线进行复测,以保证施工放线的准确性。

2)路基基顶要平整、密实、不离析。

3)上料时,严格按照虚铺厚度均匀一致进,对于直径大于40MM的石块,要上工检除。

4)洒水时,要及时人测铺料含水量,控制含水量稍高于最佳启水量,以弥补平整与碾压间隙水份的损耗。

5)碾压要在最佳含水量时及时进行,在碾压过程中,严格制碾压速度与遍数,保证底基层压实度100%达到要求。

4、施工前与施工中质量控制
施工前要对填料按有关标准检测试验,并测定其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及控制指标。

施工中严格抓关键中序一压实度、厚度、平整度、高程、宽度等项目的松测,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

各道工序由工序监督员层层把关,质检工程师检查监督,试验工程师与测量工程师检测。

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抽检确认合格后,方
可进行下道工序。

5、施工过程中,若出现异常驻机构现时象需进行特殊处理的工程项目,按照技术办公室编制,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与检测,其它任何人不得随意进行处理。

水稳质量控制要点

水稳质量控制要点

底基层、基层质量控制要点一、原材料控制原材料要选用业主准入厂家生产的产品,不得随意更换原材料。

1、水泥宜采用标号32.5的缓凝水泥,旋窑生产,初凝时间在3h以上,终凝时间在6h以上。

品种可采用普通硅酸盐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按照规定的频率自检和抽检,水泥需做细度、初凝和终凝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等试验。

2、水一般引用水都可使用,不得使用浑浊水和污水。

3、石料碎石的单粒石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按规定的频率进行石料筛分、压碎值、含泥量、砂当量等试验。

石料要经过水洗和二次筛分后才能应用于施工当中。

为防止石料在上料过程中的离析,上料时应注意:a、上料时,装载机应在料堆的全部高度和各个方向上进行采掘,以免料堆坍落而引起离析。

b、装载机取样时应垂直面向料堆材料流动方向,使用大臂使铲斗向上滚卷,而不要将铲斗插入很深使铲斗穿入料堆向上翻转,以免对料堆产生很大的扰动。

c、装载机应避免从料堆最底部取样,此处大都粗料较多,而且含水量较大。

d、装载机要及时向料仓加料,使其保持相对满仓的状态,但上料时要注意对准料仓,防止发生混仓。

二、配合比控制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原材料对配合比进行微调:每隔4h做一次原材料筛分和摊铺机后取样筛分及水泥剂量滴定,确保生产配合比变异小,设专人监控配合比。

在摊铺机后取样最具有代表性,是最后的定型级配,方法是将取样托盘放在摊铺机前,做好托盘的位置标记,待摊铺机通过后混合料均匀摊铺到托盘里,将托盘取出对托盘里的混合料进行筛分和水泥剂量滴定。

取出托盘后在原位留下的空白区,用摊铺机斗里的混合料人工补上即可。

三、拌和质量控制要点由于混合料的级配范围较窄,生产中配合比控制较难,应注意以下几点:1、配料必须准确,合成级配保证满足目标要求。

a、要对水泥、水的计量装置进行标定,认真调整好上料皮带轮的转速,确保配料准确,配合比变异小。

水泥剂量按照高于目标配合比0.5%来控制。

b、进场的石料必须是业主准入厂家生产,不允许随意更换。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本项目路面基层、底基层均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其集料规格级配指标、所用的水泥、集料等应符合规范规定;项目经理部、监理机构应严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一要审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二要审查承包人自检试验的结果,监理人员还要取样进行平行试验,以确定所报材料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准使用,已进场的材料,若由于存放不当或贮存时间过长导致质量变化而不能使用时,不得用在工程中。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施工前控制好各底基层、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同时在混合料设计中应考虑减少基层开裂因素。

应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质量技术要求控制路面原材料的品质,各层路面的粗集料应采用同一料源,同一种生产工艺,保证各项质量技术指标的稳定性。

碎石应选用反击式或锤式破碎机进行加工。

粗集料应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

应严格控制粗集料的含泥量和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

2、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的完好性及数量,监理工程师应随时了解承包人路面施工机械设备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承包人整修或更新设备以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数量、性能、生产能力必须满足施工现场的需求。

3、混合料拌和场的位置、拌和设备以及运输车辆能否满足混合料质量要求及连续施工的要求。

4、在正式开工前至少一个月,承包人应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铺筑一段面积为400 ~ 800 nτ’的基层(底基层)试验路段,其目的是:检验承包人提出的施工方案及方法的适用性;拌和、摊铺与压实机械的实际效果;确定基层(底基层)施工中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指针、有效措施及质量检验方法,最终获得施工时的各项技术参数为:①用于正式施工的基层(底基层)材料的配合比;②施工的允许延误时间(混合料的初凝时间):③标准的施工方法及最佳的机械组合;④每T乍业段的合适长度、松铺厚度及松铺系数。

二、拌和及运输L路面底基层、基层等均应采用集中拌和、机械化运输、机械化摊铺和碾压的方法施工,机械设备、性能满足施工要求,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国家及部颁有关标准和规范。

路面结构底基层压实度要求

路面结构底基层压实度要求

路面结构底基层压实度要求
一、有关压实度要求
2008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2012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2012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对道路各部位的压实均有一定的要求。

其中《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对面层、基层、路基的压实度均有要求;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仅对路基的压实度有要求;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仅对基层的压实度有要求。

对于道路基层:《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的压实度要求比《城镇
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要严格;
对于道路路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压实度要求比《城镇
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要严格。

今后执行标准:
道路基层的压实度要求今后按《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的压实度
要求执行:
道路路基的压实度要求今后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压实度
要求执行;另外规范规定:在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可对专
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路基的压实度适当降低,可考虑按92%进行
控制。

对于塘渣垫层的压实度要求,原来均是按照路基的压实度标准进行
控制的,今后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对路基的压实度要求执行。

路面基层质量控制

路面基层质量控制
98
97
基层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 中粒土和粗粒土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95
93
底基层
/
93
基层
石灰稳定细粒土
97
95
底基层
/
97
基层
石灰稳定中粒土 和粗粒土
石灰稳定土
95
93
底基层
/
93
基层
水泥稳定细粒土
97
95
底基层
98
97
基层
水泥稳定中粒土 和粗粒土
水泥稳定土
高速和一级 公路
二级和二级 以下公路
公路等级要求达到的压实度(%)
基层和底基层按组成材料可分为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碎砾石三大类。稳定土又分为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士两类。碎砾石分为三类: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本节就以上各种基层和底基层的质量监理进行介绍。 2. 路面基层质量要求 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⑵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 ⑶具有足够的抗冲刷(抗腐蚀)能力。 ⑷收缩性要小。 基层材料的干缩和温度收缩是引起基层结构产生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沥青面层的规则性反射裂缝的发生。 ⑸具有足够的平整度。 ⑹与面层结合良好。面层与基层间的良好结合,对沥青面层的使用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试验路段的修筑,需提交正式施工的技术参数主要包括: ⑴用于正式施工的基层(底基层)材料的配合比。 ⑵材料的松铺系数。 ⑶水泥稳定类材料施工的允许延迟时间。 ⑷标准的施工方法主要有: ①混和料的数量控制方法。 ②混和料摊铺方法和适用的机具。 ③拌和机械是否适用,正确的拌和方法、拌和深度及拌和遍数。 ④混合料最佳含水量的控制方法。 ⑤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⑥现场密实度的检查方法,初定每一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数量。 ⑦整平和整型的合适机具和方法。

道路工程 基层 底基层评定

道路工程 基层 底基层评定

道路工程基层底基层评定(一)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A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基本要求:①石灰应经充分消解,路拌深度应达到层底。

②石灰类材料应处于最佳含水率状态下碾压,水泥类材料碾压终了的时间不应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

③碾压合格后立即覆盖或洒水养生。

A实测项目:(7个)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压实度、厚度、强度(加粗三个为关键项目)A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外观要求:表面应无松散、无坑洼、无碾压轮迹。

A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基本要求:①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石灰应充分消解,矿渣应分解稳定,未分解渣块应予剔除。

②路拌深度应达到层底。

③石灰类材料应处于最佳含水率状态下碾压,水泥类材料碾压终了的时间不应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

④碾压合格后立即养护。

(二)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A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7个(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压实度、厚度、强度)压实度、厚度、强度为关键项目A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外观质量规定:A表面应无松散、无坑洼、无碾压轮迹表面连续离析不得超过Iom,累计离析不得超过50m(三)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A基本要求:①配料应准确②塑性指数(≤12)应满足设计要求。

A实测项目:7个(弯沉、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压实度、厚度)A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外观质量规定:A表面应无松散、无坑洼、无碾压轮迹表面连续离析不得超过Iom,累计离析不得超过50m(四)填隙碎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基本要求:①所用材料的规格、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②应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至填隙饱满密实。

A实测项目:7个(弯沉、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关键项目:固体体积率、厚度A填隙碎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外观质量要求:①表面应无松散、无坑洼、无碾压轮迹②表面连续离析不得超过IOm,累计离不得超过50m基层低基层评定小结①都是7个实测项目②有结合料稳定的的,实测中无弯沉,有强度;如:稳定土类、稳定粒料类;③无结合料稳定的,实测中有弯沉,无强度,如级配碎石类、填隙碎石类;④关键项目一般为:压实度、厚度、强度A路肩实测项目:压实度、平整度、横坡、宽度A压实度不小于设计,未规定时不小于90%,每200m测1点。

水泥稳定类底基层

水泥稳定类底基层

水泥稳定类底基层、基层监理实施细则一、范围本节的工作内容包括在完工的路基上,铺筑水泥稳定土底基层或基层,或在底基层上铺筑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有关作业。

水泥稳定土为泥土、水泥砂和水泥稳定粒料(或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的统称。

同时用水泥和石灰稳定某种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综合稳定土。

若水泥用量占结合料总量的30%以上,则综合稳定土的一切规定、要求和技术指标均按水泥稳定土执行,否则按石灰稳定土执行。

二、施工要求(一)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颗粒的最大粒径不超过50mm。

其颗粒组成应符合下表所列范围内,同时土的均匀系数(通过量为60%的筛孔尺寸与通过量为10%的筛孔尺寸的比值,称为土的均匀系数)应大于5,细粒土的液限不应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

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如土中小于0.5mm的颗粒含量在30%以下,塑性指数可稍大。

可用水泥稳定的集料的颗粒组成范围(次干道基层)(二)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土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

土的颗粒组成应符合下表所列范围内,集料应少含或不含有塑性指数的土。

适宜用水泥稳定的集料的颗粒组成范围(次干道基层)(三)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砂砾、碎石土、砂砾土、煤矸石和各种粒状矿渣等都适宜做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材料,碎石包括岩石碎石和矿渣碎石。

(四)主干道1、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40mm,其颗粒组成应在上表所列的范围内,并应为较平顺的曲线,或采用下表所列的范围(1号级配)。

2、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30mm,其颗粒组成应符合下表所列的范围内(2号级配)。

适宜用水泥稳定的粒料的颗粒组成范围(主干道底基层和基层)5%,细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3、水泥稳定土中碎石或砾石的抗压碎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次干道及互通匝道以下的城市道路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次干道及互通匝道的底基层,集料压碎值可以到40%);(2)对于快速路及主干道,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

基层和底基层细则

基层和底基层细则

石狮市服装城直一路(共富路至横一路段)(基层和底基)监理实施细则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福建省建福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二0一0年一月二十日一、说明:本监理细则是针对石狮市服装城直一路(共富路至横一路段)的道路工程部分所制,重点是控制道路路面底基层和基层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底基层和基层的施工质量监理㈠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底基层和基层的施工前准备阶段的监理检查及工作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主要指拌和设备、压实机械等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型号、使用状况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能否满足正常施工的需要,以及保证施工质量。

2、路用材料的质量检验⑴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稳定层,但应选用终凝时间较长(6h 以上)的水泥。

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湿的水泥不应使用。

宜采用标号缴低的水泥。

⑵水凡人或牲畜的饮用水均可使用。

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试验鉴定。

⑶级配碎石①基层和底基层的颗粒组成及塑性指数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①对于无塑性的混合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接近高限,使压实后的基层透水性小。

②潮湿多雨地区的基层采用塑性指数不大于6,其他地区的基层采用塑性指数不大于9。

②在塑性指数偏大的情况下,塑性指数与0.5mm以下细粒土含量的乘积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年降雨量小于600mm的中干和干旱地区,地下水位对土基没有影响,乘积不应大于120;在潮湿多雨地区,乘积不应大于100。

③集料压碎值应满足下列规定:一级和高速公路基层的,不大于26%;一级和高速公路底基层和二级公路基层的,不大于30%;二级公路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基层的,不大雨35%;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的,不大于40%。

④碎石中的扁平、长条颗粒的总含量不应超过20%。

碎石中不应含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3、混合料拌和场的位置、拌和设备以及运输是否能保证连续施工与拌和质量水泥稳定混合料的拌和应采用厂拌法。

基层、底基层施工标准

基层、底基层施工标准

基层、底基层施工标准为进一步加强安新改建工程底基层、基层施工质量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进度控制,使项目工程良好有序进行,业主单位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及《京珠国道主干线安阳至新乡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等要求制定该标准。

第一章施工准备一、施工设备施工单位按照要求配备足够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等施工设备和配件,施工前做好保养、试机工作,避免施工期间发生故障,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要求如下:(一)拌和楼应配置产量大于600t/h的拌和楼,并与实际摊铺能力相匹配。

为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拌缸要满足一定长度。

至少要有六个进料仓,料仓加钢板进行隔离,防止串料;上口必须安装钢筋盖网(特别是添加路面铣刨料进料仓),筛除超出粒径规格的集料及杂物。

拌和楼用水应配有大容量的储水箱。

进料仓、水箱、罐仓都要求装配高精度电子动态计量器,电子动态计量器应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后方可使用。

(二)摊铺机要求每工作面最少配备大型摊铺机3台,在互通区加宽部分和匝道施工段,另外增加一台伸缩式摊铺机。

应根据路面底基层、基层的宽度、厚度,选用型号、性能合适的摊铺机械,要求机型新,功能全,完整无缝,平整度好。

(三)压路机压路机的吨位和台数必须与拌和楼及摊铺机生产能力相匹配,至少应配备12-15t压路机1~2台、18-20t的稳压用压路机2~3台和轮胎压路机1~2台,控制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时间不超过使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及相关要求规定,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四)自卸汽车、装载机、洒水车数量应与拌和设备、摊铺设备、压路机相匹配。

(五)水泥钢制罐仓由拌和楼生产能力决定其容量(至少配备1个100t 或2个50t罐仓),罐仓内应配有水泥破拱器,以免水泥起拱停流。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原材料质量控制 (3)2.1 集料 (3)2.2水泥 (4)2.3 水 (5)2.4 实测项目 (5)3. 拌合站与堆料管理 (6)4.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基层级配设计与控制 (7)4.1 级配X围 (7)4.2 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 (8)4.3 施工级配控制 (9)5. 施工准备工作 (9)5.1 组织准备 (9)5.2 技术准备 (10)5.3 施工机械和试验设备准备 (10)6. 生产试验段 (13)7.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施工 (15)7.1基本要求 (15)7.2 拌和 (15)7.3 运输 (16)7.4 摊铺 (17)7.5碾压 (19)7.6 接缝处理 (20)7.7 养生与交通管制 (22)7.9 取样与试验 (22)7.10 层间污染处理措施 (23)8.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3)9 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24)附录A.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 (26)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技术要求2. 原材料质量控制2.1 集料2.1.1集料加工工艺临枣高速公路路面底基层、基层碎石加工生产必须采用两级或两级以上破碎方式,其中有一级宜采用反击或垂式破碎工艺。

碎石加工应注意控制母材洁净程度。

2.1.2集料规格底基层、基层的集料规格建议选S8、S9、S12、S15四种规格的集料,每种规格的集料宜瞒足表2-1所示的要求。

表2-1 底基层、基层集料规格要求2.1.3集料质量要求1)应选用洁净坚硬未2风化的石灰岩碎石,为减少运输和摊铺过程中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减少机械损耗,以与使基层就有较好的平整度,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2)粗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3)细集料有机质含量不宜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25%; 4)细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限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

底基层、基层施工要点

底基层、基层施工要点

底基层、基层施工要点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

1)质量标准压实度:95%平整度:不大于12mm中线高程:+5mm ,-15mm 横坡度:±0.3%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0mm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天无侧限浸水限抗压强度:》2.0Mpa弯沉值:主干道<90 (0.01mm )支路 <1 (0.01mm )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4% , 32.5号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初凝时间在3小时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 ,级配组成如下表要求:水泥稳定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

3 )施工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

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 , 18-2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C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温养生。

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1 )质量标准压实度:98%平整度:不大于8mm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8mm中线高程:+5,-10mm横坡度:士 0.3%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3.5〜4.5Mpa弯沉值:主干道<45 ( 0.01mm )支路 <50 ( 0.01mm )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水泥掺量为6%。

水泥材料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

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

粒料类基层(底基层)施工 填隙碎石基层(底基层)材料要求

粒料类基层(底基层)施工 填隙碎石基层(底基层)材料要求

9.5 — — 0~5
2 填隙碎石基层(底基层)材料技术要求
➢采用上表中的1号骨料时,填隙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宜为 9.5mm,2、3号骨料的填隙料可采用下表中的级配。
筛孔尺寸(mm) 通过质量百分率(%)
填隙料的颗粒组成
9.5
4.75
2.36
0.6
0.075
塑性指数
100
85~100
50~70
30~50
0~10
<6
基层(底基层)所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规范 要求。
填隙碎石基层(底基层) 材料技术要求
01
基层(底基层) 02
施工技术
03
04
识读基层(底基层)
无填机隙碎结石合基料层(稳底定基类层)基层 (底基材层料技)术施要工求
粒料类基层(底基层)施工
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标 准与控制
C目 录 ONTENTS 1 填隙碎石基层(底基层)简介 2 填隙碎石基层(底基层)材料技术要求
2 填隙碎石基层(底基层)材料技术要求
➢骨料可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各种岩石或漂石轧制,宜用石 灰岩。采用漂石时,其粒径应大于骨料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 从而可增加碎石的破裂面,提高内摩擦角。 ➢骨料也可用稳定的矿渣轧制。矿渣的干密度和质量应均 匀,且干密度不小于960kg/m3。
2 填隙碎石基层(底基层)材料下表的规定。
项次
1 2 3
工程粒径 (mm) 30~60 25~50 20~40
填隙碎石用骨料的颗粒组成
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63
53
37.5
31.5
26.5
19
100
25~60

0~15

底基层、基层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底基层、基层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底基层、基层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底基层、基层均为水泥稳定砂砾。

水泥稳定砂砾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并用摊铺机摊铺底基层、基层混合料。

底基层设计厚度20厘米,一层摊铺。

基层设计厚度30厘米,分两层(每层厚度15厘米)摊铺。

摊铺时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5~10米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中间不留纵向接缝,或采用一台摊铺机全幅一次摊铺。

底基层基层的水泥剂量(水泥剂量=水泥质量/干土质量)以符合强度(在18℃~22℃条件下保湿养生6天浸水24小时,底基层水泥稳定砂砾抗压强度〉2。

0Mpa,基层水泥稳定砂砾抗压强度>4。

0pa要求来控制,但最小剂量不小于3%,最大剂量不宜超过7%,为提高水泥稳定砂砾的强度,可改善砂砾的级配.施工时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水泥剂量增加0。

5%.1、使用材料要求(1)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若使用其它种类的水泥应报告监理工程师批准,不准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

要求选用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的低标号(如325号或425号)水泥。

(2)水水应纯净,不含有害物质,来自可疑水源的水应作水质试验。

一般人、畜饮用水均可以使用。

(3)砂砾水泥稳定砂砾用做底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

5mm,用做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颗粒组成见2-1表。

水泥稳定砂砾的颗粒组成范围表2-1底基层优先使用2号级配,小于0。

075mm的颗粒含量和塑性指数可不受限制。

底基层若使用1号级配,要求土的均匀系数大于10,塑性指数小于12,如土中小于0。

6mm 颗粒含量在30%以下,塑性指数可稍大,但不应超过17。

基层优先使用3号级配。

若基层使用2号级配,要求液限小于25%,塑性指数小于6。

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2号、3号级配小于0。

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

(4)原材料试验检测项目、标准、频度见表2—2原材料试验项目、标准、频度表2—22、准备下基层:水泥稳定砂砾用做底基层是,要准备土基;用做基层时要准备底基层。

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允许偏差

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允许偏差

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允许偏差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在建筑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根据我国相关规范,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的允许偏差有一定的标准。

本文将对这一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并分析影响厚度偏差的因素,探讨如何控制和减小偏差,以提高工程质量。

一、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允许偏差的标准根据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1.对于板式结构,其厚度允许偏差为±5%;2.对于梁、柱等构件,其厚度允许偏差为±3%;3.对于隧道、地下室等构筑物,其厚度允许偏差为±2%。

二、影响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的因素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包括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拌合比例和拌合工艺;2.混凝土浇筑过程:包括浇筑方法、浇筑速度、振捣工艺等;3.混凝土养护条件:如养护温度、湿度、养护时间等;4.模板及支撑系统:模板的平整度、支撑系统的稳定性等。

三、如何控制和减小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1.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2.优化混凝土浇筑工艺,控制浇筑速度,确保混凝土充分振实;3.合理设置模板及支撑系统,保证模板的平整度,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4.加强混凝土养护管理,保证养护条件符合规范要求;5.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调整厚度偏差。

四、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过大,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影响结构物的安全性能,降低使用寿命;2.导致结构物的抗渗性能下降,加速钢筋腐蚀;3.影响结构物的美观性,如裂缝、空鼓等现象。

五、总结与建议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厚度偏差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施工过程中,各方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把控原材料质量,优化施工工艺,加强现场检测,以确保工程质量。

底基层平整度规范要求2017质量评定

底基层平整度规范要求2017质量评定

底基层平整度规范要求2017质量评定
1、厚层自流平地面工程施工前,应按现行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进行基层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施行。

2、基层表面不得有起砂、空鼓、起壳、脱皮、疏松、麻面、油脂、灰尘、裂纹等缺陷。

3、基层平整度应用2m靠尺检查。

厚层自流平砂浆地面基层的平整度不应大于4mm/2m。

4、基层为混凝土或沙漏砂浆层,并应坚固、密实。

当基层为混凝土时,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0MPa;当基层为水泥砂浆时,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5MPa;当基层为发泡水泥铺设地暖管时,地暖管铺设应符合相关规定;当基层为保温板(如挤塑板、聚苯板等)铺设地暖管时,地暖管铺设应符合相关规定,并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

5、基层含水率不应大于8%。

6、楼地面与墙面交接部位、穿楼(地)面的套管等细部构造处,应先进行防护处理后再进行地面施工。

公路工程:级配砾石基层、底基层的质量检测内容

公路工程:级配砾石基层、底基层的质量检测内容

公路工程:级配砾石基层、底基层的质量检测内容
1外观要求:表面平整、密实、无细颗粒集中、无杂物和松散现象,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无明显轮迹(轮迹小于3mm。

2、检测厚度、宽度、平整度、路拱横坡度、超高横坡度、压实度和弯沉值。

3、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驻场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抽检、认可签字后即基层、底基层检收合格,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格值-15
宽度
(mm)
不小于设计值
边缘顺直
4处/200米
用皮尺丈量
离析情况
基本无离析
基本无离析
随时
目测
横坡度(%)
±0.3
符合设计要求
4断面/200米
用水准仪测量
强度
下基层2.5-3.0
中基层3.5-4.0
符合设计要求
2组每天
无侧限抗压
含水量(%)
+2,-1
最佳含水量
随时
烘干法
级配
≥9.5
≤4.75
压实度
(%)
≥98
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处/200米/每车道
用灌砂法检查



σ(mm)
≤8
平整顺滑
1处×10尺/100米
每处用三米直尺连续量10尺,每尺取最大间隙
纵横高程
(mm)
+5,-15
符合设计要求
4断面/200米
每断面3~5点用水准仪测量
厚度
(mm)
代表值-8
均匀一致
1处/200米/每车道
挖坑检查或取芯
≤2.36
0.075
±6
±5
±2
2000m2/次,异常时随时试验
室内筛分
弯沉(0.01mm)
实测
符合设计要求
1处/25米
JTG E60-2008
外观要求
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坑洼松散,无明显压路机碾压轮迹。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检查项目及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
检查规定
基层
频率
方法
要求值或容许误差
质量要求
0.075
±6
±5
±2
2000m2/次,异常时随时试验
室内筛分
水泥剂量(%)
±0.5
每天6个以上
EDTA滴定
外观要求
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坑洼松散,无明显压路机碾压轮迹。
每断面3~5点用水准仪测量
厚度
(mm)
代表值-10
均匀一致
1处/200米/每车道
挖坑检查
合格值-25
宽度
(mm)
不小于设计值
边缘顺直
4处/200米
用皮尺丈量
离析情况
基本无离析
基本无离析
随时
目测
横坡度(%)
±0.3
符合设计要求
4断面/200米
用水准仪测量
含水量(%)
+2,-2
最佳含水量
随时
烘干法
级配
≥4.75
级配碎石底基层检查项目及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
检查规定
底基层
频率
方法
要求值或容许误差
质量要求
压实度
(%)
≥96
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处/200米/每车道
用灌砂法检查



σ(mm)
≤12
平整顺滑
1处×10尺/100米
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三米直尺连续量10尺,每尺取最大间隙
纵横高程
(mm)
+5,-15
符合设计要求
4断面/2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