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东山乡着力打造瑶族弩文化
“中华古瑶第一村”的前世今生
“中华古瑶第一村”的前世今生作者:***来源:《党员生活》2020年第05期通城大坪乡内冲村曾是古瑶民在药姑山的家园千家峒的主要寨落之一。
据地方志记载,瑶族的先民们一直在这里安居乐业生活。
后来,瑶民因战乱被迫举族南迁,从而离开了药姑山。
瑶人虽走,几百年过去了,他们的建筑遗址和生活文化习俗却在药姑山区较好地保存了下来,在内冲瑶族村留下了浓郁的瑶风遗韵。
内冲瑶族村是湖北唯一特色瑶族村寨,“瑶族故里”“古瑶文化之乡” “中华古瑶第一村”“中国古瑶文化传承基地”都是他的名片。
2019年12月,“中华古瑶第一村” 风景区开园仪式盛大举行。
近来年,内冲瑶族村这个神秘瑶乡,借脱贫攻坚的战鼓、美丽乡村锐气、乡村旅游的东风,着力打造“中华古瑶第一村”,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
药姑深山寻觅“瑶踪”庚子鼠年四月,笔者从通城县城出发,沿药姑山旅游公路直达大坪乡东冲水库。
穿过“中华古瑶第一村”迎宾门楼,只见青山环抱之中,古香古色的民居错落有致。
“内冲是一个古老的瑶族村寨,是海内外近400万瑶族同胞的圣地,也是古瑶文化的发祥地。
”当地乡镇干部介绍,内冲瑶族村位于大坪乡药姑山南端,地处赤壁、崇阳、通城和湖南临湘两省四县交界处,距离县城约25公里。
穿行在药姑山丛林,垒砌整齐的石墙、古朴清幽的石井、长满青苔的石屋、层层叠叠的石梯田……各种垒石遗存随处可见,沉淀着浓厚的古瑶历史文化气息。
在药姑山大风塝,至今还保存着一大片山地梯田,山腰分布著石屋、石井、石桥、石沟、石渠、石墓葬及祭祀台、古栈道等遗迹。
据不完全统计,药姑山方圆200余平方公里已发现垒石梯地8000多亩、垒石屋场186个、垒石墓葬36处25000多座,垒石沟渠20公里、垒石小道40公里,垒石神台、神庙276座,碉卡200多座、垒石水井1300多口。
其中,集中连片的垒石文化遗存有100多处。
“石头既是古瑶民的生产、生活及军事工具,也是其文化、信仰的载体,全面融入了古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
试论韦拔群对东兰瑶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贡献
试论韦拔群对东兰瑶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贡献[摘要]韦拔群为了团结瑶族同胞参加东兰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战争,走共同革命的道路,从邀请瑶族同胞参加农讲所和干部训练班学习开始,进而创办瑶族小学和平民学校,使遭受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最深重的东兰瑶族同胞结束了不能受教育的历史,培养了一批具有阶级和思想觉悟的瑶族革命骨干,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水平,促进了他们与各族人民的交流、团结和进步,为瑶族同胞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韦拔群东兰瑶族教育发展历史贡献韦拔群是广西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
大革命时期东兰各族人民在他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反封建和地方军阀的革命斗争。
他针对遭受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最深重的瑶族同胞,提出了“团结瑶胞”的口号,目的是团结瑶族同胞走共同革命的道路。
他首先从提高瑶民的阶级和思想觉悟入手,邀请瑶族同胞参加农讲所学习,开创了东兰瑶民教育的新纪元,本文拟对韦拔群创办东兰瑶民教育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特点和意义做初步的探讨。
一、韦拔群重视并创办瑶民教育的历史背景东兰的瑶民主要集中在西山、东山(今属巴马县)、中山三地(俗称三山)以及周边凤凰、盘阳(今属巴马县)等地。
由于历史原因,历代的统治者都实行土司制度。
“改土归流”以后,当地的封建统治阶级仍沿袭土司遗制,他们掌握着对各族人民生杀予夺的权力。
东兰的瑶族人民受阶级压迫最深,他们被豪绅地主阶级和封建山主赶到深山老林里居住。
民国时期,瑶族人民仍然被迫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大石山里,延续原始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生活极为贫困;除了受封建山主的奴役外,还被迫“向土官进贡,为土官服徭役”。
豪绅地主阶级和封建山主还规定瑶民不许赶圩、不许办学、不准读书等。
到民国初年,东兰的瑶族同胞只有凤凰乡长和村的罗金陶、东山乡文钱村的蓝茂才表兄弟两人具有初小文化。
1913~1914年间,表兄弟俩在瑶族比较集中的西山弄美开办了第一所瑶族私塾学校,共有学生15人。
此后十年间,再也没创办任何学校,到1925年,韦拔群在东兰武篆开办广西第一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前,几乎没有其他的瑶族同胞受到文化知识教育。
广西“文旅+”的创新路径和实践探索
广西“文旅+”的创新路径和实践探索作者:刘倩玲梁碧容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7期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释放消费潜力为目标,广西发挥区域、民族和东盟等特点和优势,激发“文旅+”动能,培育“文旅+教育、康养、农林、交通、电竞”文旅新模式,发展文旅夜间经济,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以沉浸式体验塑造文旅消费新标杆,焕新“三月三”节庆壮族传统文化时尚绽放,科技赋能创意发掘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跨境旅游与电商直播东盟合作路径再拓宽等新业态,推进文旅转型升级,打造消费新场景新热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的高品质文旅需求。
为了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释放消费潜力,广西文旅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旅游业态优势和特点,凸显文化主题,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不断涌现,迎来一波复苏与发展的新高潮。
2023年,广西全区接待国内游客8.4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21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7%和70%。
2024年一季度,广西共接待游客2.37亿人次,同比增长2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1.76亿元,同比增长23.9%。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多种文旅新业态列入鼓励类。
截至2024年6月,广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培育“文旅+”十大类型新业态项目共计72个,激发“文旅+”动能,不断释放消费活力,打造消费新热点,更好满足人民的高品质文旅需求。
跨产业融合亮点纷呈,开启文旅经济发展新篇章广西不断促进文旅与教育、康养、农林、交通、体育、电竞等产业跨界发展、相互渗透,让众多传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呈现“老树发新芽”的新景象,旅游市场变化日新月异,文旅业适时转型,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推动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文旅+教育”,研学旅游发展迅猛2023年以来,广西各部门有机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研学旅行发展。
截至2023年9月,广西共发布55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涵盖广西14个市各研学旅行景区及课程。
布努瑶语言探析
布努瑶语言探析作者:马凤益罗文秀韦标亮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2期【摘要】本文阐述了瑶族布努瑶语言布努语的历史发展历程、概况;主要阐述布努瑶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独特性;并且比较了布努语和汉语、壮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的表述方面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布努语;语音;词汇;语法260多万的瑶族分为勉语支系、布努语支系、侗水语支系和汉语方言支系等四大支系,每个支系又有若干个分支。
而四大支系语言不同,相互交流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不仅如此,同一支系内各个分支间语言也有较大差别,互相交流时由于听不懂对方说的话,往往要借助其它民族语言。
60万左右的布努语支系瑶族有“布努”、“努努”、“布诺”、“瑙格劳”、“努茂”、“杯冬诺”、“奈”、“巴哼”和“尤诺”等分支,其语言同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但差别较大。
历史上,布努瑶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符号将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在瑶族布努瑶语言的研究方面,目前也仅有蒙朝吉教授撰写的《瑶族布努语方言研究》、《瑶族布努话连续变调初探》、《瑶话努字解》等,但都没有布努瑶方言历史变化的记录探讨,布努瑶语言历史变化的史料缺乏,所以本文所论述的布努瑶语言,仅限于近现代小布努瑶语言及变化特点。
一、语音布努语有声母59个,π、πη、μπ、μπη、μ、μ、、、νζφ、νζηφ、.、νζηφ、τση、ντσ、ντση、τ、τη、ντ、ντη、ν、ν、τ>、τ>η、ντ>、ντ>η、λ、>、&、&η、%&、%&η、7、6、χ、&η、⊥χ、⊥χη、⊥、⊥、φ、X、κ、κη、,κ、,κ、,、,、Φ、κω、κηω、,κω、,κηω、,ω、,ω、ω、ω、(、η;韵母36个,ι、ιν、ι,、ιτ、ικ、ε、ει、εν、ετ、ιεν、α、αι、αυ、αν、α,、ατ、ακ、ιαυ、ια,、ιακ、ο、οι、ον、ο,、οκ、υ、υ,、υκ、υα,、υατ、υακ、Φ、Φυ、Φν、φ,、;声调11个,调次为1、2、3、4、5、6、7、8、1′、2′、3′,相对应调值为33、12、43、231、42、22、31、21、44、24、54。
少数民族科技贡献大
少数民族科技贡献大当前仍然使用的工艺和技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工艺一般都比较独特,有的至今还在生产制作和使用。
有的还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厂生产,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销售,得到了开发利用;还有许多民族传统医学如蒙医、藏医、壮医等仍在发展和广泛应用;藏历、回历等民族历法也还在使用多个民族学者共同进行的科研项目。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科技工作是由多个民族一起完成的,而且有相当多的少数民族科学家和发明家参与了全国的科学活动,并作出了贡献。
回族学札马鲁丁以制作天文仪器及编纂历法和地志闻名于世,他仅在元年(1267)就创制出七种天文观测仪器:用于观测太阳运行轨道的浑天仪;用于观测星体方位的方位仪;用于观测日影,定春分、秋分的斜纬仪;用于观测日影,定夏至、冬至的平纬仪;用于观测昼夜时刻的观察仪;天文图像模型天球仪;我国第一个地球仪。
(札马鲁丁塑像)液体摆(方位仪)(观察仪)(我国第一个地球仪)多民族合作的成就。
都江堰多民族合作成功做典型的的例子,都江堰最早使用战国末期的汉族太守李冰领导当地人共同修建的。
当地都是巴蜀人,羌族占了很大比例。
都江堰是民族合作的结晶。
元代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在云南当地人民支持下兴修水利,特别是对滇池的治理取得了成功。
巴马东山瑶族制弩术。
广西巴马县东山乡文钱村有瑶族“弩村”之称,至今还保留着做弩的传统。
这里的瑶族木弩构造比较简单,是一种传统狩猎工具。
在这里男女老少都擅射弩,被称为瑶家“弩村”。
当地瑶族话称弩为NA(发“拿”音)。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将射弩列为比赛项目,巴马县体育局对参赛的弩做了局部改进。
(右图:瑶族师傅在制作弩弓)(全国民运会上射弩比赛)(瑶弩示意图)广西贡川壮族民间造纸技术。
这一技术既保留有以构树皮为原料又有以竹子为原料的,是我国目前保存的较为原始的造纸方法。
它的制作程序是:泡构树皮——煮构树皮——洗构树皮——选构树皮——碾碎——选糟水——捞纸——压榨——拷干晒纸——揭纸——数纸——剪纸。
巴马百科——精选推荐
巴马百科概述巴马瑶族⾃治县是中国⼴西壮族⾃治区河池市所辖的⼀个⾃治县,位于⼴西西北部,全县总⾯积1971平⽅公⾥,聚居着瑶、壮、汉等12个民族,总⼈⼝24.12万⼈。
与百⾊、⽥阳、⽥东、平果、⼤化、东兰、凤⼭、凌云等市县毗邻。
巴马地势西北⾼,东南低,境内⼭多地少,素有“⼋⼭⼀⽔⼀分⽥”之称,⼟地对于当地农民显得万分珍贵和珍惜。
巴马是右江⾰命根据地的中⼼腹地之⼀,也是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
巴马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巴马少有⽽宜⼈的⾃然因素令这⾥物华天宝,⼈杰地灵,闻名于世的“巴盘屯”⼩村⼦有515⼈中,百岁⽼⼈就有七⼈,是联合国评定寿乡标准的200倍,⼈称这⾥为“长寿圣殿”。
巴盘、坡⽉、甲篆⼭清⽔秀,近年来引来了不少外地游客到此居住、疗养,冬去春来,他们来来去去,美其名⽈“候鸟⼈”。
⾃然地理地貌特征巴马地势西北⾼,东南低,境内⼭多地少,素有'⼋⼭⼀⽔⼀分⽥'之称,⼟地对于当地农民显得万分珍贵和珍惜。
巴马最⾼处海拔1216⽶,最低处221⽶,⼤多在600⾄800⽶之间,境内盘阳河⾃北向南悠然⽽下,将⽯⼭带和⼟⼭带⼀分为⼆,恰似银河系⽜郎,两岸相望,很为奇特。
巴马瑶族⾃治县境7个⼟类为⽔稻⼟、红壤⼟、黄壤⼟、⽯灰(岩)⼟、红⾊⽯灰⼟、黄⾊⼟和冲积⼟。
⽓候环境巴马属亚热带季风⽓候区,年降⾬量1500—1800毫⽶。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蕴藏着丰富的溶岩溶洞,年平均⽓温20.4℃,极端最低温-2.4°C,极端最⾼⽓温38.4°C,⼤于等于10°C的年平均活动积温6000°c;1⽉最冷,⽉均温11.4°C;7⽉最热,⽉均温26.4°C。
年均降⾬量1700毫⽶,集中在5-10⽉份,年均蒸发量1406.9毫⽶,降⾬量⼤于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夏热多⾬,间有涝灾,冬温凉⽽⼲燥,偶有低温霜冻,⾼⼭地区常有冷冻积雪,秋⾼⽓爽,常有春旱、冬旱发⽣,四季明显。
印象巴马
印象巴马在日本,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你知道中国有哪几大城市?许多人不知道广州、深圳、西安、重庆,但却 知道有个巴马。
据曾五次到巴马做长寿考察的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医学博士、长寿学家森下敬一说,每 6 个日本人就有一个知道中国有个巴马。
巴马在日本人心目中排在中国第四位,即北京、上海、桂林、巴马。
在中国 大陆及港、澳、台等地,许多人都知道广西有个巴马。
巴马之所以能扬名天下,那是因为这方神奇的土地诞生了众 多老寿星,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
巴马,曾是历史上一方人瑞地。
清朝嘉庆皇帝曾给当地一名 142 岁,名叫蓝祥的老人赐诗一首。
至今亭毁碑 尚存。
晚清广西提督冯子才给巴马平林一名邓姓有功老人赐匾《惟仁者寿》至今为邓家传世之宝。
东山陈氏家族谱 中,85 年记载的 186 人中,6 位上百岁,15 位在 90 岁以上。
东山巴布屯龙凡家族谱中前后 50 年间有 7 位百岁老 寿星。
在巴马西山弄京加乱屯韦卜新一家 6 代同堂。
甲篆乡平安村有过 16 位百岁老人,1949 年后调查,巴马发现 最长寿的是东山乡长桥村兰也坤老人 131 岁,所略乡尚勤村罗妈政老人 128 岁。
在巴马长寿地区,百岁村屯、百岁 家族、百岁同胞兄弟、百岁姐妹、百岁夫妇、百岁妻妾、百岁父子,寻常得很,一点不稀奇。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东临大化瑶族自治县,西邻百色市凌云县,南与平果、田东、田阳县接壤, 北与东兰、凤山两县交界。
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大多在 500-800 米之间。
年均气温 18.8℃-20.8℃,总人口约为 25 万人,壮族、瑶族、汉族为主要组成部分。
巴马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长寿之乡”。
巴马的长寿现象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关注。
经过多次深入实地考察认证, 1991 年 11 月 1 日,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长寿专家森下敬一博士在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 13 次年会 宣布巴马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第五个被发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
1562019年10月下半月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索玮聪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区别物质形式的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是非遗的本质。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非遗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同时,我国乡村旅游近年来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在我国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非遗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赋予乡村旅游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游客旅游体验品质。
乡村旅游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有品位、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乡村文化受损等问题。
非遗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高度契合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新风尚,濑江乡村旅游区在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扎根乡村的无形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有主题、有特色、有优势的乡村旅游之路。
一、濑江乡村旅游区发展状况(一)濑江乡村旅游区基本情况濑江乡村旅游区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东部,处于广西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花山景区核心区内,传统的村容村貌保持较好,制作红糖、糖波酒以及唱山歌等传统工艺和习俗一直得到了较好地活态传承。
花山岩画申遗期间,当地政府将濑江乡村旅游区作为展示传统民俗文化区予以重点打造。
花山成功申遗后,濑江屯乡村旅游业发展兴旺,建成了民俗表演广场、独具民族特色的越人歌古乐馆、非遗体验园(红糖体验馆、羊角钮钟馆、鼓坊、壮锦坊、琴馆等)。
2018年,濑江乡村旅游区共接待游客达27.23万人次。
(二)濑江乡村旅游区的发展模式1.政府夯实发展基础宁明县政府改造濑江屯整村风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对整村进行外立面改造,重新铺设屯间道路,配套建设功能完善的游客中心、餐饮区和住宿区等;修建民俗表演广场和供游客观赏的荷花池;新建花山里别墅式民宿,并与当地村民合作,免费帮助村民将民房改造成民宿,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旅游。
巴马长寿村景点
巴马长寿村景点巴马长寿村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巴马县境内,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村庄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长寿文化而闻名于世。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巴马长寿村的景点,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一、龙背山龙背山是巴马长寿村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被誉为“巴马的皮影山”。
山势险峻,形状独特,宛如蜿蜒的巨龙。
登上山顶,层峦叠嶂的群山尽收眼底,云雾弥漫,如仙境般美丽壮观。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二、观音洞观音洞是巴马长寿村内一处神秘而又庄严的地方。
洞内有一个古老的佛像,据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巴马的村民们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祈求观音菩萨保佑他们平安幸福。
观音洞内的宁静和神秘感将让您流连忘返。
三、龙江百岛龙江百岛是巴马长寿村一处水上景观,也是该地区的自然保护区。
这里是绿水青山的代表,岛屿密布,湖泊清澈见底。
在这里,您可以乘坐游船,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还可以品尝到当地新鲜的水果和特色小吃,满足您的味蕾。
四、八仙洞八仙洞是巴马长寿村的一处自然溶洞,得名于中国八位仙人的故事。
这里有壮丽的石钟乳和石笋,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状,令人叹为观止。
漫步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
洞内还有许多盏灯光照亮,使整个洞穴更加神秘而迷人。
五、长寿文化博物馆长寿文化博物馆是巴马长寿村的一处文化遗址,展示了巴马地区丰富的长寿文化。
博物馆内有各种展览,让您了解到巴马长寿的秘密,以及巴马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
这里还有讲解员为您讲述有关的历史和故事,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巴马的独特之处。
六、长寿药膳美食巴马长寿村以其独特的长寿药膳美食而闻名于世。
这里的村民主要以农业和渔业为生,他们熟知各种土特产和长寿食材,将其融入到饮食中。
在巴马长寿村,您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药膳佳肴,如龟肉汤、鹿肉、野菜等,这些食物被认为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总结:巴马长寿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长寿文化资源,各个景点独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拜童”的歌舞——番瑶儿童音乐研究
得 到番 瑶社 会承认 的基 础。
笔 者采 访 了训 练 “ 拜童 ” 的歌 师 蒙 灵 ,询 问 了他 怎 样 训 练 “ 童 ” 歌 唱。 蒙 灵 指 出他 在 训 练 “ 童 ” 拜 拜 时 ,会 挑 出一个 声音最 漂亮 ,记忆 力最 好 的孩 子 领 头。让 所 有 的孩 子 像他 学 习 ,在 练 唱 时要 孩 子们 注 意 听领 唱 的声音 ,将 自己的 声音 向他靠 近。 下面是 他 的叙述 : “ 单音 太单 纯 ,双 音 比较 好 听 ,声 音也容 易调 和 。十 多个 小孩 一起 唱 ,开始 时会 比较混 乱 ,好 像 收音 机 杂 音太 多。我会选 一个 头脑聪 明、声音 好听 的孩子 领头 唱 ,其他 人跟 他一 字 一句 同时 出来 ,从远 处 听象 一 个人 。
解读 了孩子们歌舞 的 目的在于要在歌舞 中模拟完成先人 的迁徙之路 , 秉承先人 的文化精 神, 祈祷新一轮 回的农事丰收。
关键词 : 番瑶 ; 拜童 ; 音乐 中图分类号 : 3 . J 23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44 2 1 )40 9 - 6 17 — 4 X(0 1 0 -0 7 0
I
第2 5卷第 4期 ・0 1 1 2 1 年 2月
■● 贵州大学学报 ・ 艺术版 J R A F G I H U U I E S T - r d t o 0U N L0 U z N V R I y A t E i i n 0
—
V 1 5N . e .0 1 o. o 4 D e 2 1 2
文化体 制 密不可 分 。
巴马民俗知多少
巴马民俗知多少作者:王功清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2017年第10期提到巴马,世人对它的了解多停留在“那是个山好、水好、空气好的长寿福地”。
事实上,这里还是一个民族聚集地,生活着瑶、壮、汉等民族,他们共同创造了巴马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
瑶族祝著节布努瑶族“祝著节”,也称“达努节”、“祖娘节”或瑶年。
传说,瑶族创世女神密洛陀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因病于农历五月廿五逝世,其亡灵于农历五月廿九归祖。
于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廿五至廿九期间,瑶族同胞便会备上美酒佳肴及五色糯米饭,到预定的场地祭祀密洛陀及其他祖神,并举行笑酒、武术表演、射弩比赛、斗鸟、跳铜鼓舞、男女对歌等活动。
晚上,瑶族老人则聚集在火塘边,轮流高唱密洛陀颂歌,不醉不休。
举办这一节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展现瑶族悠久的历史和原生态的文化。
瑶族相思烟布努瑶族青年男女通过各种社交场合相识后,就会通宵达旦地对唱萨旺歌(情歌)。
如果互相之间都有爱慕之意,女儿就约妈妈一起上街去精心选购一捆上等的烟叶。
烟叶买回家后,首先要摆放在祖宗神台,祭祀密洛陀,并点香烧纸,暗中念经,求神保佑。
有一段经语是这样的:“此烟不是非凡烟,是密洛陀种下的连情烟;此烟不是霉烂烟,是密洛陀传下的深情烟。
密洛陀留下的烟叶香千里,密洛陀传下的烟气醉情人……”念完经后,就把整捆烟收藏好。
每次约会结束之后,女方为了表示对男方的尊重和留恋,都要从那捆烟叶里剪下一片,仔细收好,以此表示女方一年365天,没有哪一天不想念自己的情人。
等感情成熟时,女方就用一块头巾把这些烟叶包成一小团,外面用红线绑住,送给男方。
男方打开这份礼物时,就会明白女方的深情厚意。
男方则把竹篾和一杆格外精美的木制短烟斗赠送给女方,作为订婚的礼物。
当女方把这些礼物拿回家交给父母时,不需任何解释,他们自然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父母便把这份定情物放在神台上,点香烧纸,敬奉一番,然后替女儿珍藏入柜。
蓝靛瑶抛绣球居住在巴马的蓝靛瑶人民,至今一直保留着古老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婚俗——每年春节前后,农历三月三前后以及秋后农闲时节,蓝靛瑶男女青年按照互相邀约聚集在一起唱山歌、抛绣球的习惯找对象。
广西巴马旅游景点大全
广西巴马旅游景点大全
广西巴马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北方向,是一个以壮族特色文化为主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广西巴马旅游景点大全:
1. 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是广西巴马的核心地区,这里保存了丰富而独特的瑶族文化。
游客可以参观瑶族民居,了解瑶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
2. 长寿山:位于巴马县城周边,是一座以道教文化为主题的山岳旅游景区。
山上有著名的太上老君庙和桃花源,游客可以在此感受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3. 瑶山:瑶山是巴马县的一个著名景点,山势险峻,景色优美,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巴马县城的壮丽景色。
4. 瑶族风情园:位于巴马县城内,是一个以展示瑶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
园内有瑶族特色的建筑、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品展示,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瑶族的传统文化。
5. 梵宫景区:位于巴马县境内,是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园内有梵宫寺庙群和佛塔,游客可以在此领略佛教文化的内涵。
6. 观音山:观音山位于巴马县城附近,是一个以观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山上有观音寺和观音神像,被认为是佛教信仰者的圣地。
7. 龙湖风景区:位于巴马县境内,是一个以湖泊和山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这里有著名的龙湖,湖水清澈见底,周边山峰环绕,景色壮丽。
8. 兴坪古镇:位于巴马县境内,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
这里有古老的建筑和街道,保留了很多明清时期的风貌,可以体验到古老的江南水乡风情。
以上就是广西巴马旅游景点的大致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最新优秀精彩范文:少年宫山歌班教学总结 总结 报告 方案 计划 心得 措施 意见 书 精选
少年宫山歌班教学总结2015年度乡村少年宫工作总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校实际,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注重道德教育、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满足未成年人课外生活需求,努力为全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现将我校2015年度少年宫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
东山乡是个少数民族聚居之乡,全乡瑶族人口占 89.9%,这里的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有自己独特、华丽、别具一格的服装。
有射弩、打陀螺等民间体育,还具有打铜鼓、吹唢呐和唱山歌等习俗。
东山乡中心小学在校生1002人,其中,瑶族学生981人,占全校学生98%,结合学生需求,少年宫内设心理咨询室、科技室、书画室、棋艺室、音乐室、体育室、舞蹈场、瑶族手工艺室、瑶族文化教育传承体验基地、图书阅览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十多个功能室。
二、工作措施。
(一)学校规范化管理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辅导老师任组员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乡村少年宫”日常工作。
办公室主要负责“学校乡村少年宫”日常兴趣班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器材的管理、活动场地的安排、辅导员的安排等工作。
(二)建立和提高辅导员队伍1、为了使少年宫活动正常开展,我校精心挑选有特长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鼓励本校教师兼职少年宫辅导员。
2、我校还聘请了3位民间民族文化传承艺人担任辅导员,主要对铜鼓、射弩、刺绣等技艺的传授,进一步充实了师资力量,丰富了授课内容。
目前我校有少年宫活动专(兼)职辅导员36名。
3、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乡村少年宫”工作,学校派出10几位教师到其他少年宫学校参观学习。
4、学校要求辅导员每节课要点名、要有上课简案、上课记录,各项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
(三)组建兴趣班。
1、我校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尤其农村孩子的实际,学校少年宫设立了瑶族手工艺、瑶族棋艺、射弩、打陀螺、田径、篮球、乒乓球、绘画、书法、范文写作经典诵读、舞蹈、音乐、科技、心理咨询、计算机等10几个兴趣小组。
纷扰中的巴马:谁的救命稻草?
纷扰中的巴马:谁的救命稻草?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7年第25期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特别是患了癌症或有“三高”的人,不远千里地涌向了巴马。
巴马成了他们的朝圣地,也成了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但巴马政府很清楚:就是要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这是巴马的救命稻草,也是外来者的救命稻草。
彼此的需求在盘阳河畔相遇,并深化演绎。
随后的疗效和论争,都与此有关,巴马的宁静社会生态由此被打破。
找到了巴马地处桂西北,尽管拥有1971平方公里,但以山地丘陵为主,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因山高路远、自然条件恶劣,这里和沿海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形成强烈反差。
历任执政者也因此不断寻找突破制约地方发展瓶颈的新路子。
现退休在南宁生活的黄庆丰,曾长期在巴马任职。
他告诉我,1970年代,他在巴马的主要工作是带领村民垦荒。
在巴马县东山乡等地的乱石堆上,他带领村民填土垦荒,见缝插针地种些玉米、黄豆、红薯。
“当时杂交种植技术还没有得到应用和推广。
”黄庆丰说。
那时,他到大寨学习过,也请广西北流一些耕种技术比较厉害的农民过来指导,但一亩地的粮食,也就收获一百多斤米,巴马的民生依旧艰难。
和巴马接壤的凤山、东兰等县,并称为“东巴凤”,都是“难兄难弟”。
2016年,从南宁驱车4个多小时回到巴马参加该县建县60周年活动时,黄庆丰很兴奋,“城市面貌变化很大,巴马总算找到一条好路子了。
”黄庆丰所说的“好路子”,是指巴马的长寿养生路。
因为农耕时代,尽管这里水资源丰富,但水往低处流,这里又以山地丘陵为主,真正能享用到丰富水资源的,只有少数耕地,所以玉米、红薯、黄豆等,才是最适合这片区域种植的农作物。
工业时代,交通不便,长期以来,这里的工业几乎为零。
“到80年代末,为照顾少数民族,(广西)自治区才把县里唯一的水泥厂给了巴马。
”黄庆丰说:“在那个年代,即便手中有点权的,也办不了什么事,因为一切都围绕着农业转,从农业到农业。
”到了今天,巴马依『日给人封闭的感觉。
巴马的瑶族文化
巴马的瑶族文化一、服饰文化1、土瑶服饰土瑶服饰像唐装制作,用布扣扣衣。
男人衣服两侧下摆开衩处镶上红线团,女性衣裤注重缀边。
无论男装女装,剪裁时布幅形状是完全一样的。
布料则是在圩市上摆卖的仿蓝靛布。
妇女还穿着绣花布鞋,身上佩着银饰、木梳和绒线等。
2、番瑶服饰番瑶女子的服饰配有银牌、银链、耳环、手镯、项圈、铜扣、银钗、串珠等饰品,这些银饰品种类繁多,图形各异。
头、身、腰、手以及臀部等都挂(别)有形态各样的银饰,每一种银饰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番瑶女子头上有银簪、“发结仪”(瑶语,银花包头的布条)、银铃和银链等。
银簪形如螳螂,有半尺高。
头发上一般插12支银簪,如孔雀开屏一排摆开。
银簪上系有银链,银链垂至后臀部,末端系上银铃。
“发结仪”是头银饰中最为贵重的,把一根根细长如火柴梗的弹簧银条别在一条蓝靛布上,顶端还别上五彩的丝花。
“发结仪”包住头部额上的“哈西”,走起路来,银铃“叮当”,银簪发亮,银花晃动,美不胜收。
声与色的结合,造就了番瑶女子美丽与富贵的象征。
番瑶视月亮为世间万物之母,是始母密洛陀升天的化身。
因此,番瑶女子胸前佩戴的月牙银项是非常讲究的,小女孩、未婚女子和婚后的妇女佩带的银项条数各有差别,小孩一般只挂三条银项,意思是父母和自己共三丁;未婚的青年女子挂着四条,意味着希望能够成双对;而结了婚的女子则要挂上五条,用意非常简单,意示着自己已经结婚了,身边人丁很多。
番瑶女子手腕上有银镯,腰间还挂有还着银镯,银镯还有一个特别的用途,要是你发痧或中暑,可以用毛巾把银镯和煮熟的鸡蛋包住,用力在身上的重要穴位反复地刮(刮痧),痧气就会附在银镯上。
番瑶妇女还把烟筒作为装饰品悬挂于腰间。
珍珠饰品也是不可或缺的饰物。
番瑶女子的胸前、腰间、耳边等都系挂着七色的链串珍珠成年的姑娘一般要在裤头部位系上两条“哈西”(绣花的锦带),“哈西”的丝线图案和红须都飘往后臀,形成四条下坠的红带子。
腰间的“哈西”一条作为裤带用,另外一条则是她们的“贞洁”带,这条“贞洁”带除了自己的爱人之外,是其他男子所不能触碰的。
巴马县各乡简介
巴马镇简介巴马镇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中部,系县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全县物资集散地和唯一的建制镇。
全镇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共辖14个村186个自然屯285个村民小组及4个社区105个小区,总人口6万多人,境内聚居壮、汉、瑶、仫佬、毛南等五个民族。
全镇耕地面积13153亩,农民人均耕地0.46亩。
巴马镇区位优势独特,矿产资源丰富,长寿资源得天独厚。
巴马镇是桂西东兰、巴马、凤山三县的交通枢纽,国道323线贯穿镇境,距南宁251公里,东与大化县交界,南邻那桃乡,西与甲篆、燕洞、西山乡交界,北靠凤凰乡。
著名的岩滩水库库区水面延伸至镇城下,航道上可抵贵州,下可达港澳,水面交通十分便利,城镇建设发展迅猛,通讯发达,电力充足,风景优美,发展一、二、三产业潜力很大,是投资经商建项目的最佳位置。
巴马镇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其中辉绿岩、钛、猛、铜、矿泉水和金矿已成为该镇的六大矿产,这些矿藏都在近县城3公里以内,并都已实现“三通一平”,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全县有百岁以上老人82人,其中在巴马镇居住的就有21人。
长寿老人常饮食的火麻液、黄珍珠玉米、茶油、竹豆、饭豆、长寿粉丝等食品十分丰富。
长寿食品中格嘉王、格嘉糊、格嘉香酥、三蛇蛤蚧洒、蛤蚧大力神等远近闻名,特别是巴马香猪,远销广东、香港等地,已被国家审定为“中国香猪之乡”。
目前,该镇境内投资兴建的矿产品和长寿系列产品加工厂已近20家。
巴马镇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步。
二○○二年全镇农业总产值8816万元(粮食总产量1.1万吨),非公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1989家,从业人员6843人)营业收入32733.45万元,总产值达21827.73万元,实现利润1474.55万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564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3600多万元。
财政收入576.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26元。
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盛产水稻、瓜果、鱼类、香猪、木材等。
文明的力量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9班的周某。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的力量,文明的力量是一个大范畴,短短几分钟肯定说不完,那么我今天就宽泛的讲讲三个方面吧。
一是文明对人的力量,二是文明对社会的力量,三就是文明于国家的重要性。
我自知学识尚浅,所以只能将它放小来讲,若有言语不当或是思考欠缺之处,敬请包涵。
文明的大定义我不说大家一定都知道。
毕竟大家都是“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科学文化素养应该都在文明规定范畴之内。
初中物理老师讲过: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那么文明的力量在我看来也要落到人的文明上来讲。
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项目。
悠悠华夏文明历久不朽,国人本应人皆君子,行为淑雅。
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这个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文明古国,却要把“讲文明、树新风”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项目。
更悲哀的是,我们这样一个文明古国,现在竟然要出台相关法令来规范那些有失大家风范的国人的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
国人飞机上打空乘、在景点古迹上刻字,出国旅游像打仗,消费方式低下、偷盗酒店马桶盖,被外国人戏谑为“土豪”。
这些不文明的举止我想大家一定都听说过。
可能你想的是出门旅游要的就是我高兴,我怎么做是我的事儿,但是你却忘了,每个人都是一个国家的标签,走出去就代表了这个国家。
可能只是你的一个不文明行为,但是却会给其他国家的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让人觉得我们国家的文明程度尚浅,不屑与之为列。
这就是个人文明的力量的一个简单体现。
今年国庆,天安门广场涌进12万人观看升旗仪式,大家在亲身经历了神圣而庄严的升旗仪式之后,留下的一地垃圾也是触目惊心。
有些网友就将我们与日本进行了对比,然后痛批国人素质不高。
可见,讲文明并非是个人生活的小节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的真实反映。
也许在你看来只是一个不文明的小事情,一个小人物做了不文明举动,但是将其放大了看却极为不利国家在国际社会交往中的形象与地位的提升。
【瑶族历史】番外篇瑶族四大支系
【瑶族历史】番外篇——瑶族四大支系从语言系谱角度分,主要分为瑶语支(以勉语为代表)、苗语支(以布努语为代表)、侗水语支(以拉珈语为代表)和汉语支四大支系。
布努瑶支系(苗语支)宋代,已有部分瑶族分布于广西境内的庆远府(今广西河池市一带)。
明时,进入庆远府一带居住的瑶族逐渐增多,这部分瑶族在迁徙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民族特别是苗族接触,传统文化发生了变异,尤其是语言发生了较大变化。
史学界将其统称为“布努瑶”。
中国社科院民族所蒙朝吉先生从布努瑶语言变化的文化现象,分析研究布努瑶先民的迁徙路线大概是从苗族迁徙路线的东南边方向,沿着湘西南的雪峰山地区,向西南移动,然后经黔南的苗岭南麓到达贵州的都匀府南部一带。
后来被当地土司驱赶,蒙、罗、蓝、韦、潘等姓的瑶族才又转往南迁徙到桂西北一带的山区。
(1)红头瑶:主要分布于云南河口、金平;介绍:据说,很早以前,她们的祖先是从外地顺着红河迁到金平来的,经过红河流域时,走在前面的人为了便于辨认,就顺手摘下野芭蕉花顶在头上,后来这红尖尖便成为这一支系的瑶族头饰的象征,也成了她们的族标。
(2)背篓瑶(背陇瑶):主要分布于广西都安、巴马;介绍:背陇瑶自称“布努”,因住高山峻岭,女人男人背笼,故现称背陇瑶。
(3)白裤瑶:主要分布于广西南丹、贵州荔波;自然人文环境:禾仓(防鼠防盗防潮,单仓、姊妹仓、哥弟仓、夫妻仓)服饰特点:服饰主要颜色是黑、白、蓝三色,来源于其神话故事“沟娃”射日。
女装衣角下有蜘蛛网状的“米”字图案,交叉处有个小小的蜘蛛,以及蜘蛛网状百褶裙,来源于其蜘蛛图腾的传说。
白裤瑶妇女夏天上衣一前一后两块布,随意搭在肩上,里面什么都不穿,又有“两片瑶“之说,这是白裤瑶对母性和生殖上的崇拜。
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打陀螺,猴鼓舞,铜鼓舞,长席宴,架花桥,婚礼上的“压鸡”仪式,粘膏树,捕蜂捕猎技术。
(4)花瑶:主要分布于湖南隆回;语言有瑶苗语特征,与居住在广西龙胜、三江等地的部分红瑶有共同渊源。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与百色、田阳、田东、平果、大化、东兰、凤山、凌云等市县相毗邻,全县总面积1971平方公里,人口23.8万,现辖12个乡镇,境内居住有瑶、壮、汉等12个民族。
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类圣地”。
巴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对于当地农民显得万分珍贵和珍惜。
巴马的山最高处海拔1216米,最低处221米,一般在600至800米之间,境内盘阳河由北向南悠然而下将巴马一分为二,更是巴马境内石山区和土山区的界河。
巴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4℃,年无霜期337天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均小有温差,人居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宜人,风秀、谷幽、气香、水甘是对这里绿色大自然恰到好处的概括。
特别是这里的空气十分的清新,被誉为天然氧吧,世外桃源。
这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一般为每立方厘米2500个,盘阳河谷及一些长寿村屯竟高达3万多个,是首都北京的100至750倍。
巴马是革命老区,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腹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初,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和指挥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著名的盘阳起义、万岗起义和停岁阻击战就在这里打响。
虽然巴马境内山多地少,人民生活、生产条件还较困难,但少有而宜人的自然因素令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一个叫“巴盘屯”的小村,村里515人中,百岁老人就有七人,是联合国评定寿乡标准的200倍,人称这里为“长寿圣殿”,更为特别的是这里的每户人家都基本出一个教师,故此人们又将巴盘屯称为秀才村。
以前这里的孩子长到10岁才去上学,上了中学才能看到电视,头脑发育的阶段眼里看到的都是险山、秀水、奇石,看不到污染本性的东西,但他们聪明,智商高,这么一个小村建国以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中专生63名,其中博士生两名,研究生两名,目前有两名正在国外深造,无论从上著名大学的人口比率,还是从接受教育的时间条件来看,恐怕也是一些大城市望尘莫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马东山乡着力打造瑶族弩文化
11月22日,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第四届民族射弩运动会在文钱村举行,千余名来自附近村庄瑶族同胞及慕名而来的外地射弩爱好者、新闻媒体记者朋友欢聚活动现场,8个行政村32名少数民族男女射弩手身着民族服饰,手拿着各自家传的射弩,在裁判员的指挥下展开激烈的射弩角逐,热闹的活动现场使深藏寒意的初冬瞬间升温。
赛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读六年级的射弩手覃媛媛小女孩,她托起手中的射弩,干脆利落,专注从容,射出的每支箭均在8环以上,站、蹲、坐三种姿势的打法,她箭箭瞄准,最终拿到了女子组第一名。
幼小的年纪,熟练的箭法,作为射弩家族传人的她,成为本场比赛最受欢迎的射弩手,也证实了该地区瑶族同胞射弩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完整。
近年来,东山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本地区民族文化建设,认真探索瑶族文化传承模式,加大瑶族文化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打造巴马长寿之乡民族风情景点。
“射弩”文化在该乡源远流长,由古时作为瑶族同胞世世代代迁途过程中打猎与防身的武器演变为今天的民族体育竞赛项目,是该乡精心打造的民族文化活动项目之一。
该乡党委政府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射弩比赛,保护和传承射弩文化,同时顺应市场需求,把文钱村打造成“射弩之村”,向全国出售射弩,形成地方产业,增加村民家庭收入,从而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据悉,此次射弩运动会,该乡党委政府全权交由该乡射弩协会主办,在往年的基础上,着重从“节”、“创”、“融”上着手。
一是在“节”上规划,坚持节俭举办活动,杜绝大操大办,力图返璞归真,寻求原滋原味,重点突出赛事的精彩,从场地布置到奖项设置,都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开展。
二是在“创”上突破,通过创新活动模式,扩大参赛规模,调整比赛方式,男女交叉对打,增加了活动的乐趣。
三是在“融”上深化,活动融合了瑶族同
胞多种文化元素,通过民族服饰展示、背篓及公婆犁文化展示等辅助活动,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增强了地方民族风情的看点。
(图文/罗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