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三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三都县蔬菜产业“十三五”

三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三都县蔬菜产业“十三五”
2 . 科技推广情况

分地 区 ,主要 为岩渗低 山谷 坝地形 ,其中西北部河 谷坝子 ,为 蔬菜 的主产 区 , 土壤 主要 为河流 冲积物形成发育 的潜育潮 泥 田
和渗育潮泥田,土质肥沃, 加之两河汇流, 有成片的江河冲击
坝地 3 万 多亩 沙壤 土 ,且水 源丰富 ,灌溉方便 ,适合 多种蔬 菜 的生 长 ,有发展蔬 菜生 产的 良好 自然气候 条件 ,产地生态环境 较好 , 产地 尚处于 自 然状态 ,无污染 ,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 。 二是 区位优势 突出。当前三都县 至邻 近县 市的油路 全部开 通 ,县 内所有 的乡镇全通油 路 ,开通 的 “ 厦蓉 ”高速公 路途经 三都 , 并 与贵新高等级公路相通 , 2 0 l 4 年开通 “ 凯羊 ”高速


震晨现状
( 一 )有利条件及 制约因素 1 . 有利条件
1 . 产 业发 展 规 模
据 统计 ,2 0 1 3 年 三都县蔬 菜播 种面 积 1 . 7 9 万h ,其 中 冬春蔬菜 0 . 9万 h l I f ,夏秋蔬菜 0 . 8 9 万h 。商品蔬菜 1 . 5 3 万h n t , 产量 3 9 . 8 l 万吨 , 产值 1 0 9 1 3 0 万元 , 纯收入 9 4 8 3 0 万元 其 中冬春 商品蔬菜 播种 面积 0 . 7 5万 h ,产 量 2 6 . 5万 吨,产 值6 8 9 0 0万元 ,纯收入 6 0 5 0 0万元 ;夏秋商 品蔬菜播 面积 l 1 . 8 万元 , 产量 1 3 . 4 l 万 吨, 产值 4 0 2 3 0 万元 , 纯收入为 3 4 3 3 0 万元; 2 0 1 4 年全县蔬 菜种植 面积 2 万h I I f , 其 中冬春蔬菜 0 . 9 9 万h , 夏秋蔬菜 1 万h ;商品蔬 菜 1 . 6 万h 。 蔬菜 总产量 6 1 万吨 , 总产值 6 亿元 。 初 步形 成一 乡一 品或几 乡一品 的区域经济格局 。

贵州省三都县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贵州省三都县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贵州省三都县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葡萄产业不仅是健康产业、民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

近年来,随着三都县特色农业的迅猛发展,葡萄种植已成为三都县主导产业之一,是三都县重点发展的特色果业项目。

文章探究了三都县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在肯定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三都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都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1三都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1.1初步实现由农户分散经营到产业化发展2004年以前,三都县种植葡萄的都是个体农户,并未形成产业。

2004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和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和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把种植葡萄作为一种特殊产业重点发展,并在普安镇、拉揽乡等10个乡(镇)开展了群众性示范性种植,其中在普安镇、交梨片区形成“十里长廊”山野葡萄园,目前已初步形成产业化生产。

1.2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逐年上升,葡萄产业初具规模2017年已经带动贫困户3863户16225人脱贫。

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三都县按照“农民人均一亩葡萄园”的目标,规划到2020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25万亩以上,其中山地葡萄商品生产基地19.6万亩、加工型葡萄酒原料基地4万亩,避雨栽培鲜食葡萄商品生产基地1.4万亩,改造低产果园10万亩以上,葡萄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逐步建成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系繁育、农业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葡萄产业园区,把三都建成贵州最大、全国知名的“中国葡萄之乡”。

1.3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葡萄产业运作模式首先,发挥合作社带农户、大户带散户的示范作用,采用“合作社(大户)+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运作模式组织生产经营,各镇(街道)建立了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5~10户种植大户,并为种植大户、合作社做好协调流转土地、银行贷款、办理手续等服务。

正在筹划实行“基地+平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三都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三都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1 发 展 大 蒜 产 业 的 优 势 条 件
11 自然 资 源 优 势 .
公 害 农产 品 商标 , 使三 都 县无 公害 蔬 菜有 了 自己的 品牌 , 为 蒜薹 等农产 品的外 销奠 定了 基础 。
2 存 在 问 题
三 都 县 属中 亚热 带 湿润 季 风气 候 , 内气 候 温 和 、 境 雨量
蒜 薹基 本 上 只在 省 内市 场 销 售 , 想 打 开 省 外市 场 还 很 困 要
三都 县 的气 候在 贵 州来 说 , 均 温仅 次 于 罗甸 , 罗甸 年 但
的发 展 重点 主要 是 辣椒 和茄 子 , 他县 虽然 也 有发 展 , 起 其 但 步较 晚 , 年 均 温 比 我县 低 , 薹 时 间 比我 县 晚 。 西 南地 且 出 从 区来说 , 我们 产 蒜 薹 的时 间比 四 川 早 , 云南 晚 , 好填 补 比 正 空 缺 。 南 地 区 的 蒜 薹 主 要 是销 往 广东 , 我 们 离 广 东 较 西 而
维普资讯
园艺博 览
代农业科技}08 20 年第 1 月 2苴
三都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 策
唐 贞澜 莫华 建
( 州 省 三 都 县 水 族 自治 县 农 业 局 蚕 桑 站 , 』l 都 5 80 ) 贵 I 贵 I 、 三 5 10
摘要
分 析 三都县 大蒜产 业发展 的 优 势条件 和存 在 的 问题 , 提 出发展 对 策 , 并 以期促 进三 都县 优质 无公 害商品 蔬菜 生产 的发展 。
充沛 , 年降 雨 量 1 0  ̄ 0 mm, 均 温 1 .℃ , 0 2 温 0 15 0 3 年 78 ≥1 R 积
为 43 0 55 0 。 日照 时 数 为 110 12 3 无霜 期 3 0 , 0  ̄ 6 ℃ 年 0 ̄ 3h, 2 d 且水 热 同季 , 年适 宜作 物 生长 , 大蒜 的 生长 十分 有利 。 终 对

三都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三都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三都水族自治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三都农业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县政协、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省、州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产业布局越来越合理,农村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以早熟蔬菜、水晶葡萄、柳源香鸡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凸显,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现将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发展现状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6.3万亩,其中商品蔬菜播种面积13.04万亩。

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达7.15万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达4.23万亩。

全年大牲畜存栏10.9万头、出栏1.8万头,生猪存栏16.05万头、出栏18.05万头,柳源香鸡存栏81.05万羽、出栏150万羽。

“185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实施“185工程”17.06亩,“185田”6.36万亩、“185山”9.3万亩、“185工程”畜禽及水1.4万亩。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2个,完成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个,州级龙头企业2个,县级龙头企业3个,县级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

完成“山野水晶葡萄”品牌国家注册,农业总产值达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8元。

(二)特色产业主要成效1、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十一五”以来,我县在政策和项目上,得到国家、省和深圳对口扶持,种植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结构调整上狠抓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确定并推进主导产业—-茄果类早熟蔬菜、野山水晶葡萄、九阡李、脐橙等种植上规模。

在农业产业布局上已初具雏形:北面乡镇合江、大河、丰乐、三合、交梨、普安成为早熟蔬菜生产区;南部的水龙、周覃、廷牌、三洞、中和、九阡等乡镇为冷凉蔬菜生产区;东部都江、打鱼、拉揽和西部的大河、丰乐、合江为柑桔生产区;交梨、普安、三合为葡萄生产区;九阡、扬拱、周覃为九阡李生产区;恒丰、塘州、廷牌为辣椒生产区。

民族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浅析

民族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浅析
突 出 的地 位 ,通 过 培 训 、挂 职 、考 察
“ 不求所有 ,但 求所 用”的原则 ,积
名 、特 、优 、新农产品 ,并加强对农 产品品牌 的认定 、评选 、商标注册 、
产品推介 等服 务工作 。整 合现有的名
优 、特 色农产 品品牌 ,在 已创商标的 基础上通过 各种途 径进行 T艺开 发 , 扩 大宣传 ,提 高品牌知 名度 。强化 优 质农产品宣传推介 丁作 ,重视 “ 览 博 会效应 ” ,积极组织好 龙头企业参加
一 文值 官莹
筹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作者建议抓好
“ 个 突 出” 。 七
较 小。 “ 五”以来 ,在稳定 粮食生 十 产的基 础上 ,逐步形成以 “ 、果 、 畜
菜 、竹 、 ”和劳务输 出为基 本框 架 茶 的主导产业 结构 。但是 ,主导 产业 连
三都 自治县地 理气候 条件得 天独厚 ,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条件。 图为三都水族 自
治 县 育 苗 中心 。 ( 三都 自治县县委办供 图 )
国内重 要的展销 、展示 、洽谈会 ,广 泛宣传 、展示 名牌企业 和产品 ,通过
多种途径打 响农产品品牌 ,树 立和维
思 想 得 到 进 一 步 解 放 ,但 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路
析。
总 人 口3 万 ,其 中 :少数 民族人 口占 4 9 %,水 族人 口 占6 %。2 0 年 末 , 7 5 09 G 完成 1.3 DP 41亿元 ,财政总收 人83 56
发展 的政策环境有所 改善 ,但 努 力空间还较大。近年来 ,出台 了加 大 招商 引资 、改 善投 资软环境 、鼓励干
产基地规 模较小 ,加之没有龙 头企业

三都县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1)

三都县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1)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学科代码:0501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业论文三都县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对策分析系别:文学与新闻传媒系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班级:2010级1班学号:1020010100XX学生姓名:张三指导教师:李玉芬(教授)完成时间: 201 年月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题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

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年月日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学生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说明:独创声明和授权声明可在同一页,但不编页码,单独成页。

(打印时请将此说明删除)目录前言 (7)(一)选题的目的 (7)(二)选题的意义 (7)二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7)(一)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 (7)(二)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7)三三都县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 (8)(一)三都县概况 (8)(二)三都县的自然资源状况 (9)(三)三都县的经济发展现状 (9)四现阶段三都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2)(一)“三化”程度低 (12)(二)“软实力”发展潜力大 (12)五促进三都县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3)(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 (13)(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3)(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3)参考文献 (14)三都县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对策分析摘要:三都县经济在全省一直处于显著的落后地位。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摘要:农业产业化是三都县农业主要发展的经营模式。

该文以国内农业产业化理论和研究结果为基础,在通过对三都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三都县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出三都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运输、市场服务体系、农产品品牌发展、农业科技水平、企业加工等问题提出促进三都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特色农业;产业化;三都县;发展现状分析农业产业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集市场化、区域化、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和企业化的现代农业。

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有大量的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与指导并得出大量的成果,提出建议。

通过专家们的研究努力,使得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三都县现今已初步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链结构,提高整体生产体系的综合性、整体性已经成为三都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增加农民收入更是当前工作的根本走特色产业化是的发展之路。

1三都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近年来三都县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剩余劳动力从单一农作方式中脱离出来成为从事加工、运输、销售的专业户。

近年来三都县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体系,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缺乏专业性的加工技术,大多数农户仍以卖原材料为主。

再加上农业信息建设水平低,交通运输方式落后,使得三都县的农业发展整体处于落后的现状。

2三都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2.1缺乏市场带动、品牌意识差长期以来,三都县特色农产品受区域消费的影响处于“家门口”的销售。

没有一个完整的销售网络,农民缺少信息、难以参与市场流通。

有商标的产品少,没有形成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而且也没有真正把特色农产品打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品牌影响力度不够。

虽然农产品销售市场稍有开拓,但竞争力弱,并且特色农业产业农产品资源利用与商品价值较低,缺乏宣传力度,市场的知名度不高,农产品清洁技术和保险技术落后、绝大多数农产品缺少商标、包装简陋、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三都县农业产品的商品价值性。

三都县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发展对策

三都县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阐述了三都县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引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技术服务支撑、强化合作社带动、强化产销对接、强化品牌创建、打造农旅产业融合坝区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问题;对策;贵州三都;坝区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5-0245-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5.1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三都县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发展对策段德芳刘佳丽(三都水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贵州三都558100)坝区种植土地是指位于地形坡度小于6°的坝区内,相对集中连片的耕地、园地。

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平坦肥沃的坝区耕地弥足珍贵,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三都水族自治县(简称三都县)亦是如此。

近年来,三都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委、州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按照三都县“坝区结构调整作示范,山区庭院经济作补充”发展思路,以坝区结构调整为抓手,全力构建坝区与山区联动、规模与特色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不断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着力抓好脱贫成效巩固及乡村振兴工作。

三都县2020年坝区总面积为3726.67hm 2,其中33.33hm 2以上坝区21个,20.00~33.33hm 2坝区2个,如何把这约占全县耕地面积11.3%的坝区打造成科技示范田和聚宝盆,从而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笔者结合近2年来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经历,现将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对策总结如下。

1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1.1坝区产业发展迅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生态优势及立体气候条件,坝区内明确优质稻和蔬菜为主导产业,水田实行“优质稻+”水旱轮作。

位于县域西北部的坝区处于低热河谷地带,海拔在400~550m 之间,气候温热,适宜大力推广“菜—稻(+鱼)—菜”“菜—菜—菜”一年三季轮作。

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摘要】贵州省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如技术水平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等措施。

文章还探讨了实施路径和风险预警机制,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发展路径和应对风险的机制。

在文章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实施路径、风险预警、总结回顾、展望未来、建议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势多山,气候多雨,适宜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模式,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民的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管理,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贵州省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以推动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的全面分析,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的明确阐述对于全文的内容框架和逻辑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探讨实施路径并提出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对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旨在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促进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全面了解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掌握发展趋势和特点;二是分析目前贵州省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奠定基础;三是根据对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策建议,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四是探讨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路径,明确实施步骤和重点任务,确保发展战略顺利实施;五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当前贵州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着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为此,笔者提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

在对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展望了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政策措施。

本文旨在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关键词】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发展对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建议,政策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贵州省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兴起,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有必要对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的分析和对策研究,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为推动贵州省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分析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探讨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为进一步推动贵州省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 系统梳理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2. 分析当前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揭示主要矛盾和问题;3. 探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对策,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4. 基于现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提出关于贵州省农业产业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和政策建议。

三都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三都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三都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摘要分析三都县大蒜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促进三都县优质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大蒜产业;优势;发展对策;贵州三都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

适宜1年2熟或1年3熟制种植,传统生产模式为油菜—稻、小麦—稻、芋—芋—稻等,种植效益较低。

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2003年我县申报获准实施“三都县优质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农业局蔬菜办根据本县资源优势,大胆引进四川成都早蒜二水早进行示范种植,取得了产蒜薹 3 780kg/hm2、蒜头4 440kg/hm2、产值达28 575元/hm2的良好示范效益,且不影响水稻种植,种植效益比传统模式高得多。

因此我县将2004~2008年的无公害蔬菜生产项目主推品种定位为大蒜,将大蒜生产列为我县的一个特色产业来发展,并针对我县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对策。

目前我县的大蒜种植面积已突破1 000hm2,为我县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1发展大蒜产业的优势条件1.1自然资源优势三都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 1 300~1 500mm,年均温17.8℃,≥10℃积温为4 300~5 560℃,年日照时数为1 100~1 233h,无霜期320d,且水热同季,终年适宜作物生长,对大蒜的生长十分有利。

1.2区位优势三都县的气候在贵州来说,年均温仅次于罗甸,但罗甸的发展重点主要是辣椒和茄子,其他县虽然也有发展,但起步较晚,且年均温比我县低,出薹时间比我县晚。

从西南地区来说,我们产蒜薹的时间比四川早,比云南晚,正好填补空缺。

西南地区的蒜薹主要是销往广东,而我们离广东较近,外销时比四川、云南节约了运费成本,且夏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速铁路的开通将为我县无公害蒜薹的外销和运输提供更多便利。

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高刚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困境分析一直以来,贵州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规模快速扩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农业经营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已培育了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的农产品品牌,为贵州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如此,由于受基础设施、土地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贵州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仍然困难重重,主要体现在如下8个方面。

1.农业产业分工“粗放雷同”导致产业化发展难以形成聚集区从我省农业发展的实际看,9个地州市的农业产业分工基本重复,缺乏细的专业分工,什么都搞最终什么都没能形成大产业。

正是由于每个产业的规模都“不大”,导致不少龙头企业面临着原料供应不足的难题。

同时也因为什么都搞,导致每个产业都“不小”,但是由于没有现代化企业及时消化,以初级农产品的形式投入市场又显得“过多”,容易对市场造成冲击而降价。

这种因产业建设“多而不强”而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徘徊不前的情况,在贵州各地极为普遍。

2.农业生产过程“独立分散”导致产业化发展基础不牢尽管在纵向比较上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快速发展,但其覆盖面仍然很有限,贵州省工商局发布的2009年度全省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的成员总数为53968人,从人数规模看,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户均成员人数约为16人。

成员在50人以上的仅有164户,占总数的4.88%。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部分有农民合作社的地方,组织的带动作用也不是很明显,农业生产依然主要是独立分散的小农经营。

而从土地流转集中经营的情况看,其效率也不是很高。

以印江自治县2009年土地流转的情况为例,该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仅占承包面积的15%,并且大规模成片流转的比例较少。

3.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导致产业化发展资金缺乏支农资金的使用对贵州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都县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三都县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2 三都县山地高效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品牌效益较低 茶产业和葡萄产业是三都县农业发展的两大主导产
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发展 起步较晚,后劲发展缺乏活力,资金投入少,品牌效益 较低。同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整体与局部效益的考 量,出现脱离市场需求、分散经营、跟风发展、盲目投 入等现象,各区域各类农产品没有特色和优势,缺乏市 场竞争力,产品效益呈现低水平循环。 2.2 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在种植技术推广方面,全县完成杂交水稻推广面积
收稿日期:2016-09-19 作者简介:徐延鹏(1991-),男,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 究方向为农业社会发展。
1.03万hm2,杂交玉米推广0.53万hm2,作物测土配方施 肥2.40万hm2,并建成各种农业示范点120个。在养殖技 术推广方面,全县共建猪改点109个,完成杂交改良母猪 20 500头,推广杂交猪16万头;建羊改点共3个,杂交改 良配种母羊共570只;完成池塘养鱼、坑塘养鱼57hm2, 稻田养鱼0.4万多hm2。在农技培训方面,全年出动技术 干部4000多人次,完成了农业技术培训250多期共4万人 次,培训内容主要有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种植技术、粮食 高产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技术、畜禽水产养 殖技术和农机安全使用技术等。
三都县的农田、果园、茶园、大中型养殖场等基础 设施整体较为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与农业现代化 的要求不相适应。又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自然灾 害频发,致使当地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极大影 响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发 展。同时基础设施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欠债较多,并且 农桥、排灌设施老化,水系紊乱,水资源浪费严重[2],农 田抗御自然风险的标准不高,全面实现农业设施现代化 的任务十分艰巨。 2.3 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三都县九阡李产业是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县级“三品”农产品之一。

为了进一步发展九阡李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制定合理的对策。

本文将从市场推广、产业升级和农民培训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市场推广是发展九阡李产业的关键。

九阡李的独特品种和优质口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目前的市场推广力度还不够。

可以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包装和外观,提升产品附加值,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和购买。

还可以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渠道,宣传九阡李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产业升级是提高九阡李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目前九阡李的种植和加工技术还较为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产量和质量。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解决九阡李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

农民培训是提高九阡李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

目前九阡李种植和加工的技术大部分是传统的,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有待提高。

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到农村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教授种植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民的产业意识和经营水平。

还可以组织农民参加技术培训班和农业展览会,增加他们的业务知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九阡李产业的竞争力。

发展九阡李产业需要在市场推广、产业升级和农民培训等方面进行措施的制定。

通过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提高九阡李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九阡李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加强农民培训,提高九阡李种植和加工的技术水平,可以推动九阡李产业的发展,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三都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是一个非常适宜进行农业产业发展的地区。

九阡李是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题。

本文将从政府支持、科技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对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政府支持是九阡李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大对九阡李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政策性支持,降低企业的成本压力。

还应加强与其他地方政府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借鉴,推动区域间九阡李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政府还应建立健全九阡李产业管理体系,加大对九阡李产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品牌维护和质量监控,提高九阡李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九阡李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国内外的农业科技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突破,可以为九阡李产业发展提供宝贵的支持。

九阡李企业应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技研究与应用,提高生产技术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九阡李企业还应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推动九阡李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市场拓展是九阡李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九阡李企业应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九阡李企业还应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加强与大型连锁超市、酒店等商业机构的合作,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九阡李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九阡李产业的健康发展。

九阡李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但只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九阡李企业加强创新和市场拓展,就有望推动九阡李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希望通过这些对策的探讨,可以为九阡李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三都县九阡李是四川省重要的农产品之一,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为了促进九阡李的产业发展,需要探讨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定位。

了解九阡李的市场需求和潜在消费者群体,确定产品的定位和市场定位。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消费者对九阡李的需求特点,以及市场上其他竞争产品的状况,为九阡李的品牌定位和市场推广提供依据。

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力度。

通过组织农民参加培训班、技术交流会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引导农民采用适宜的农业生产技术,如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提高九阡李的产量和质量。

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包装设计。

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九阡李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可以通过产品包装设计、宣传活动等方式进行品牌推广。

可以建立九阡李的品牌联盟,加强与其他相关农产品的合作和宣传,提升整个九阡李产业的形象。

第四,要加强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合作社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力量和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可以协调农民的生产计划和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销售的整体效益。

第五,要开展有效的市场推广活动。

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农民市场等方式,将九阡李推广给更多的消费者。

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线上线下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九阡李的市场知名度和销售量。

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政策扶持。

政府可以给予相关企业和农民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

建立健全的农业扶持机制和产业链合作机制,为九阡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保障。

三都县九阡李的产业发展要依靠市场调研和定位、农民培训和引导、品牌建设和包装设计、合作社建设、市场推广活动和政府政策扶持等综合措施。

只有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才能够推动九阡李的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农业产业论文-农业论文_3

农业产业论文-农业论文_3

农业产业论文-农业论文少数民族农产业结构调整分析1三都县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1.1三都县概况三都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东邻榕江.雷山,南接荔波,西界独山.都匀,北连丹寨。

东西宽56km,南北长78km,距省城贵阳市230km,距州府都匀市85km,全县总面积2400km2。

全县辖10个镇11个乡270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24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21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3.09万,占总人口的96.73%;水族人口22.21万,占总人口的64.92%。

全国60%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县,县境内居住着汉.水.布依.苗.瑶等14个民族。

“一高一快”(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的开通给三都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圈后花园的三都县,经济社会必将与东部沿海城市形成大融合,产业优势互补的作用日益明显。

1.2三都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市场价格双重引导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目标,三都县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优化,农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1.2.1大力推广“一年多熟制”种植模式。

三都县在三合镇.丰乐镇.合江镇.普安镇.交梨乡.周覃镇等地主要推广“菜菜”和“菜菜”一年三熟或两熟种植模式,春季主要种植早熟番茄.辣椒.黄瓜.豆类;夏季西北面乡(镇)种植水稻或豆类,南面乡(镇)种植夏白菜或水稻.辣椒;秋季种植甘兰或豌豆.大蒜.萝卜等以满足各个季节的粮蔬市场需求。

1.2.2农业种植结构不断地优化。

三都县紧紧围绕“畜.果.菜.竹.茶”5大主导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以优质蔬菜.精品水果.林下养鸡.种草养鹅等为主要内容的“185”工程建设,充分利用闲田闲土.水面及荒山,按照“突破禽,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和种草养鹅,做大无公害山野水晶葡萄.做强九阡李.做优脐橙.发展椪柑,做大早熟蔬菜.发展夏菜和延秋菜,稳定.提升竹业,壮大茶叶”的发展思路,主要抓产品结构调整,将“竹.畜.菜.果.茶”5大农业主导产业调整为“畜.果.菜.竹.茶”。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三都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贵州省重点扶持的农业县,也是中国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地区。

九阡李是三都县传统特色农产品之一,由于种植技术陈旧,市场销售混乱,导致九阡李产业发展缓慢,为此,本文将探讨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九阡李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加强九阡李品牌建设,可以把九阡李打造成地域特色品牌,提高九阡李市场竞争力。

建立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加强品牌推广力度,推动九阡李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吸引更多人购买和消费九阡李。

二、加强品质管理,保证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打造九阡李品牌的基础和保障,加强品质管理,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充分保障九阡李产品质量稳定。

建立农产品种植标准化、采摘、加工生产标准化的生产体系,提高产品品质与安全性,从根本上保障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深化产业链融合,提高农民收益发展九阡李产业需要深化产业链融合,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农民收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建立九阡李产业联盟,打通安全、高效、绿色的九阡李生产、加工、销售全流程,促进整个产业发展,将产业发展与广大农民利益紧密结合。

四、提升科研水平,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对九阡李的科研,在育种、栽培、加工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提高九阡李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将科技成果与九阡李产业相结合,推进产业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增加技术投入,提升产业竞争力。

五、构建销售渠道,开拓市场多渠道销售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必不可少的一环,建立健全的九阡李销售渠道体系,为企业推销产品提供有力保障,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范围。

积极拓展电商销售平台,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同时还要加强对渠道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与信誉度。

综上所述,三都县九阡李产业的发展需要从品牌建设、品质管理、产业链融合、科研水平和销售渠道几方面入手,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与区域经济发展。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发展对策探讨三都县九阡李产业是该地最主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九阡李产业由于一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其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探讨其发展对策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解决的是九阡李产业的种植技术问题。

近年来,由于不断扩大的产业规模和相应的需求增长,导致种植技术的水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应该加强对种植技术的研发和培训,提升九阡李的品质和产量。

引进新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需要解决的是九阡李的销售问题。

目前,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九阡李的销售渠道较为狭窄,导致产量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应该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加强对市场的调研,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要加大对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提高九阡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需要解决的是九阡李的加工问题。

九阡李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水果,但由于目前加工技术的不断落后,导致九阡李的加工品种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应该加大对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出更多的九阡李加工产品,拓宽产品的销售范围和渠道。

要加强与加工企业的合作,打造九阡李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第四,需要解决的是九阡李产业的规模问题。

九阡李产业当前发展还较为分散,农户之间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导致规模经济效益无法充分发挥。

应该加强对农户的组织和培训,推动九阡李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提供相关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的建立。

需要解决的是九阡李产业的品牌建设问题。

九阡李作为该地的特色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和潜力。

但目前九阡李的品牌建设还相对薄弱,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推广策略。

应该加强对九阡李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注重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九阡李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三都县九阡李产业的发展对策主要包括加强种植技术研发和培训、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加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

通过综合推进这些对策,可以促进九阡李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该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都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韦正川
来源:《度假旅游》2018年第08期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三都县农业主要发展的经营模式。

该文以国内农业产业化理论和研究结果为基础,在通过对三都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三都县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出三都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运输、市场服务体系、农产品品牌发展、农业科技水平、企业加工等问题提出促进三都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特色农业;产业化;三都县;发展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8-0042-02
農业产业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集市场化、区域化、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和企业化的现代农业。

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有大量的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与指导并得出大量的成果,提出建议。

通过专家们的研究努力,使得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三都县现今已初步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链结构,提高整体生产体系的综合性、整体性已经成为三都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增加农民收入更是当前工作的根本走特色产业化是的发展之路。

1 三都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三都县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剩余劳动力从单一农作方式中脱离出来成为从事加工、运输、销售的专业户。

近年来三都县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体系,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缺乏专业性的加工技术,大多数农户仍以卖原材料为主。

再加上农业信息建设水平低,交通运输方式落后,使得三都县的农业发展整体处于落后的现状。

2 三都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
2.1 缺乏市场带动、品牌意识差
长期以来,三都县特色农产品受区域消费的影响处于“家门口”的销售。

没有一个完整的销售网络,农民缺少信息、难以参与市场流通。

有商标的产品少,没有形成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而且也没有真正把特色农产品打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品牌影响力度不够。

虽然农产品销售市场稍有开拓,但竞争力弱,并且特色农业产业农产品资源利用与商品价值较低,缺乏宣传力度,市场的知名度不高,农产品清洁技术和保险技术落后、绝大多数农产品缺少商标、包装简陋、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三都县农业产品的商品价值性。

虽然政府和私人企业做出一些努力,但三都县特色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还是处于劣势,市场竞争的力度不够。

2.2 特色农业发展技术落后、农民素质普遍较低
在特色农产品的加工阶段,工业科技水平迅速发展已经给食品加工业带来广阔的成长前景。

由于农业科技水平较低三都县大部分农产品都在卖原材料,农产品一般都是采摘后直接到市场销售,未进行分级包装及深加工,大多农产品仍以农产品粗加工为主,深加工方面技术落后。

再加上大量的学历较高的中青年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从事生产的农产品生产的大多为学历较低的老年人,从而严重影响三都县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2.3 龙头企业少、规模小
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制约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目前,三都县共拥有300多家企业,只有一家大型企业,目前三都县尚未建成一个有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品加工企业都是以小型家庭企业为主。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但企业需要贷款时程序烦琐贷款非常困难。

由于企业的资金投入少、贷款难,三都县中小企业无法在物力、财力上得到较大的支持,难以扩展规模、提高技术,因而难于对三都县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方面的开发,制约着三都县农产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4 政府参与力度弱
近年来,三都县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惠农惠民政策,但具体操作时,由于各部分与部门、企业与部分之间相互扯皮现象多。

导致政策工作比较麻烦,甚至无法开展。

总而言之在产业化管理方面,属于多部门管理、条块分割现象严重,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组织机构。

而且多数乡镇没有将农业发展作为本乡镇的支柱产业来经行扶持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没有具体详细的发展计划,除了一些销售较好的农业产品稍微发展之外,其他农业产品还是依靠农民自己生产和销售。

从不同程度严重制约三都县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发展。

3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建议
3.1 以公司+农户的形式推动三都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要建立规模化、特色化、基地化、科技化、品牌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所以三都县应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农业,主要通过合同生产的模式把农户生产、公司加工、销售联络在一起。

首先公司要在技术上、资金上起带头作用,公司要为农户提供原料和技术保证,而农户要在公司规定下进行农产品生产,公司和农户在按市场上农产品供应关系的变化进行销售活动。

在此期间公司与农户的财产都相互独立,互不参与管理和生产上干扰。

从而形成农户只进行生产销售原料,公司主要对原料农产品进行收购和加工,另外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公司和农户相互合作。

3.2 树立打造特色品牌
普通农产品如果要向名优型转变,除了需要提高产品质量、改变品种品质外,更是要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

三都县政府与企业要重视农产品商标注册,对于同一种、同一类品牌要加强产品的发展力度,形成一个地区强有力的知名品牌。

同时在发展新品牌时,更要注意兼顾发展传统品牌。

如三都县马尾绣、九阡李、廷牌酸、这些品牌都在本地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

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这对于提高产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政府应开展技术交流、技术扩展等活动。

并组织各部门和专家下乡对农民宣传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开办农民农业技术培训班。

如;一是要聘请一些科技人员和农业专家开办夜校、专家农业专题培训班、走村走户现场咨询、广播宣传一些农业知识、媒体视频传播农业知识等多种形式。

坚持发展和推展对不同层次人才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和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

二是要大力发展农业科研、支持和鼓励农民创新和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科技人才扩大三都县科技人员队伍,同时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专业协会交流,加速网络建设加强技术交流、技术共享。

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创新意识,为农民进行特色农业产业化技术提供保证。

3.4 提高政府重视,转变工作方式
加大政府参与力度,同时加强协调、服务功能。

积极开导农民的农业产业工作,各乡镇府要落实认真开展宣传活动,要把特色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平时工作重点。

县政府制定出台相关的惠农惠民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积极招商投资,要真正把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作为经济工作中心。

在开展工作中政府应注意;一是三都县各级政府必须改变工作人员对农业工作发展的态度,在各乡镇甚至村中宣传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知识,进一步增强村干部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

组织各村民和干部加强学习,各乡镇工作人员要深入农民村户中调查农业发展,认真对待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种问题。

二是加强宣传,深化服务。

充分利用三都县电视台、各乡镇广播加强对农民的宣传,让农民及时了解各种惠民政策。

在各乡镇安排技术人员定时下村为村民解答疑惑,对做出贡献的单位和各人进行鼓励、奖励。

4 结论
三都县现今的特色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正因为是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三都县应该正视起自身在发展中的缺陷与不足,努力改正,积极与市场、与国内外的信息接轨,从而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远,张艳鑫.鲁山县产业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4-206.
[2] 唐官莹.民族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浅析[J].当代贵州,2010:86-87.
[3] 刘超,朱满德.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226-226.
【通联编辑:代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