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吗?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核心理论是什
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核心理论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物质的存
在是首要的,意识和思想是物质的产物,并受物质基础的制约。


据唯物史观,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引起的。

历史的进步是通过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阶级斗争的推动
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理论。

它认为世
界是一个矛盾运动的统一体,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
斗争和统一解决而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民群众的历史使命和革命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这些核心理论指导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研
究和实践,对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阐释。

相比较而言,辩证唯物主义带有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色彩,实践唯物主义则具有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流派的出现,不是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混乱,而是标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一、同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流派辩证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阐释。

但马克思生前并没有把自己的哲学命名为辩证唯物主义,他只把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最早始于19世纪末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体系,则形成于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

列宁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之论,斯大林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作。

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的观点逐渐形成。

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世界从根本上说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就其内容而言,是对物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过程,它依赖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世界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它是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内在根源。

把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推广到历史领域,即是历史唯物主义。

故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常连称并提,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自上世纪30年代从苏联介绍到中国以后,就为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普遍接受,被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准确的阐释。

新中国成立后,在哲学教科书中,也一直把辩证唯物主义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1961年,艾思奇在其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的哲学基础,是革命的工人阶级的世界观。

”1982年,李秀林在其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一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的科学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

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对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涉及到自然、社会和历史等多个领域。

一、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的是辩证法的运用。

辩证法包含着对事物发展矛盾的认识,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立统一: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的。

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事物的内在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2)否定之否定: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前进,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着多次的否定和再否定。

每一次的否定都是对前一阶段的超越和发展,同时也包含着前一阶段的保留。

(3)量变和质变: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既包括量的逐渐积累,也包括质的飞跃性变化。

量变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积累,而质变则是由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的根本性改变。

2、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包括:(1)物质第一: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存在独立于意识之外,物质决定意识的发展。

(2)实践第一: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通过实践不断改造世界,同时也认识到世界的规律。

(3)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唯物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的。

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其基本观点有:(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制度和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制度的变革推动着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变化。

(2)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实现的。

马克思哲学论文浅析马克思的新哲学

马克思哲学论文浅析马克思的新哲学

马克思哲学论文浅析马克思的新哲学纵观马克思的思想历程,他经历了由“理想主义”到黑格尔主义再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阶段,直至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创作时期,马克思才真正成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

因为在这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才自觉意识到自己的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尤其是深刻认识到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严重对立,他们的哲学思想在唯物主义原则内部有着根本的分歧。

当然,就两者的共性而言,在唯物主义的一般原则上是相同的。

虽然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基本达成共识,没有太大的分歧,可依然存在着对马克思的哲学作出“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理解,甚至还有对马克思的哲学作出唯心主义的理解。

另外,人们在承认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又对马克思的哲学之新有着种种不同的理解。

因此,对马克思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这个命题的正确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一、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的哲学是否是新唯物主义这个问题的解决的首要理论前提是考察他的哲学是否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这样,我们必须考察马克思的哲学是否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否进行了回答并且是如何回答的,从而有效地驳斥那种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是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的错误观点。

1845年至1848年,这是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诞生时期,我们需要考察马克思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唯物主义回答。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形成的第一个标志。

在《提纲》第一条,马克思批评了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对感性对象的直观理解方式,但是并没有批评从前的唯物主义对对象的客观理解方式,即把意识配对象理解为感性事物,马克思虽然主张对意识的现实对象要i作实践去理解,即从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方面去理解,但他同时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提纲》第五条和第九条进一步表达了这一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中逐步形成的一套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之间关系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其核心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等方面的知识。

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则之一,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认识的对象,人的意识、思维、感情等都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反对唯心主义,强调物质客观性和决定论。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唯物论的基本方法之一,认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是万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统一是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法要求我们从矛盾中去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分析矛盾、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来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人类认识和认识活动的一门科学。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反对唯心主义、主观主义的认识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论三段论。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观点之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决定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是经济利益和阶级斗争的产物,任何社会现象的发生、演变、消亡都要从这个角度来分析。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认识世界、探讨人类的根本问题的哲学思想,它形成了严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对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界中,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代表的两种基本哲学观念决定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其中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思维活动和资料享受都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物质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而唯心主义的则认为意识是主要存在的,物质只是一种对意识的表现。

与这种哲学观念相对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社会实践及其产物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唯物主义的社会实践强调解放人的生产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然界,进而推进生产、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核心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

本文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物质观,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一、辩证法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矛盾的斗争则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矛盾普遍存在: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这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矛盾的斗争:在矛盾的双方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事物得以发展和变革。

3. 矛盾的转化:矛盾在发展变化中会产生转化,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 对立统一: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构成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辩证法的运用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辩证法分析社会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为革命和社会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力的决定性: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2. 阶级斗争的推动: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3. 生产关系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逐渐不能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4. 社会形态的演进:历史上社会经历了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的演进。

历史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者能够深刻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剥削制度的本质和历史的必然性,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

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基础,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基础。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总体性质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总体性质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总体性质【摘要】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体现了其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则。

他的新唯物主义包括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运动的整体,而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强调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实际问题。

这种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哲学领域,还影响了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总体性质体现在对于整体性和历史性的关注上,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对世界的深刻认识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影响,总体性质1. 引言1.1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总体性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深刻的总体性质,体现在对现实世界的综合性认知和理解上。

马克思主义新唯物主义强调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维方式,强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的深刻探讨,以及对社会现实结构的批判性思考。

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新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持。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全面性、深刻性和科学性,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新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深刻影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新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新唯物主义强调唯物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存在是唯一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新唯物主义认为唯物论是认识论的基础,反对唯心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新唯物主义强调现实的存在和客观规律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新唯物主义注重对世界的历史性分析。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辩析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辩析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辩析
⭕重点概念理解:
☑️“市民‘社会”:即指资本主义社会。

☑️“新唯物主义”: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指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的人类”:指现代无产阶级。

☑️这句话是指旧唯物主义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是反映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哲学。

新唯物主义是与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紧密相联系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这一条是对前面所讲的新旧两种哲学一系列原则区别(在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宗教问题上、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在社会生活的本质问题上)的阶级基础的总结。

它公开申明了新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从而揭穿了一切川旧哲学所标榜的超阶级的骗局。

⭕2、“新唯物主义”的表现
☑️(1)名称新
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前加“新”,是要区别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以自己的人本学否定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为有别于黑格尔哲学,他把自己的哲学称“新哲学”。

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规定为“新唯物主义”是以区别于费尔巴哈的新哲学。

☑️(2)体系新
从《提纲》内容看,新表现在唯物主义向社会历史领域发展,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

这是旧唯物主义者、唯心主义者都没有涉及到的,
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3)实质新
提出实践观,这是以往唯物主义所未曾提到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社会生活本质等。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观点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矛盾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强调了客观规律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社会形态之间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强调人类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逐渐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的核心概念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剩余价值论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还强调了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认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阶级斗争,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将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的真正平等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理论体系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引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最新新闻
政治局新年首次集体学习辩证唯物主义 2015-01-25 22:53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3日下午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 ...详情
2原理编辑
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上,辩证唯物论批判了唯心论和唯物论抽象的、僵死的形而上学的认识观点和方法,以辩证的理论思维方式发展了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科学的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条原理总结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即现代唯物主义)是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机械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套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它 贯 彻 到 对 人 类 社 会 的认 识 ,创 立 了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从 而 克 服 了 旧 唯 物 主 义 的 不 彻 底 性 。
列宁 的论 述 ,没有指 出马克思 运用辩 证 唯物主 义思想 批判 旧唯 物主 义的 直观性 、忽 视主体 能 动性 、 忽视改 变世界 的缺点 ,没有 指 出马克 思创立科 学的实践 观这一重 要成果 ,这是其 不足之 处 。但是 他深刻
地 指 出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是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是 完 备 的 、严 密 的 、完 整 的 世 界 观 ,这 是 十 分 深
求重视 实践 ,重 视主体能 动性 ,重视 改变世 界 ,辩证 唯物 主义 内在地包 含着 实践 唯物主义 的思想 。实践
唯 物 主 义 是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区 别 于 旧 唯 物 主 义 的 一 个 重 要 特 点 .是 马 克 思 运 用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改 造 旧 唯 物 主 义 取 得 的 重 要 成 果 。实 践 唯 物 主 义 必 须 以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为 指 导 。
充分 体 现 了辨证 唯 物 主 义 思 想 。 对 马克 思 《 于 费 尔巴哈 的提 纲 》 和 实践 唯 物 主 义 的 理 解 ,必 须 以辩 证 唯 物 关
主 义为 指 导 离开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去 理 解 马克 思主 义 哲 学 变 革 的 实质 ,必 然 产 生 混乱 。 『 键词 1马克 思 的 新世 界 观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历 史唯 物 主 义 实践 唯 物 主 义 《 于 费 尔巴哈 的提 纲 》 关 关


列 宁 关 于 马 克 思 学 说 具 有 无 限 力 量 的 论 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本哲学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只有通过相互作用才能得到新的知识和进步。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历史上的社会变革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所引起的。

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
1. 重点不同: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的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即事物的矛盾性及其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历史的本质,即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其推动力量。

2. 适用范围不同:辩证唯物主义适用于自然界和人类思维、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历史唯物主义则主要适用于社会历史领域。

3. 目的不同:辩证唯物主义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目的则是为了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现象,为社会变革和解放人类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又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

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

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它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这一崭新的历史观以后,它不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内容上不断充实,形式上日臻完善,正在并且还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伟大成果,为人类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科学领域。

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奠定了历史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又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

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

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它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这一崭新的历史观以后,它不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内容上不断充实,形式上日臻完善,正在并且还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伟大成果,为人类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科学领域。

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奠定了历史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J.狄慈根1886年出版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一书中,狄慈根用这一概念表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我的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

我的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

“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了一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其总体上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对“唯物主义”世界观比较感兴趣,因为它给了我很多启发!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等问题的理解上,我国哲学界经历了从物质本体论到实践哲学的转变。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认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

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性质的理解却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叫做“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也有人把它叫做“历史现象学”。

我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在生存论一、传统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传统哲学教科书为代表的辩证唯物主义。

它的唯物主义原理被归结为:(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特性和反映;(2)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3)物质在时空中运动,时空是运动的形式;(4)运动是有规律的。

我们把它概括为“物质本体论”。

教科书讲的那种唯物主义,实际上没有超出十六至十八世纪英法唯物论的水平。

作为它的基本原理的上述命题,都是旧唯物主义的命题。

事实上,这些命题确实都是那种旧唯物主义提出来的。

教科书企图通过给这种“唯物主义”加上辩证法来创造“辩证唯物主义”。

这就把问题简单化了。

如果没有一个彻底的哲学革命,企图简单地把旧唯物主义嫁接在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上来创造辩证唯物主义的路数是根本行不通的。

这是因为,这种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机械论的,是反辩证法的,它与辩证法不属于同一个“血统”,因而我们是无法给这种唯物主义“输”辩证法之“血”的。

黑格尔正是在对这种机械唯物主义的批判中才创立了辩证法的概念体系的。

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精神自我生成、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辩证法,是概念的辩证法,是反旧唯物主义的。

人们往往这样简单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因为我们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又承认事物是辩证地运动和发展的,我们也就做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我们讲的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它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 例如,我们看到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而我们对这些事物的感知、思考等意识活动是基于这些物质存在而产生的。

2. 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动物则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发展的观点-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以科技发展为例,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个新的科技时代都是对旧时代的超越,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 矛盾的观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例如,在商品经济中,价值和使用价值就是一对矛盾。

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而消费者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价值,这种矛盾关系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认识的目的。

- 例如,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践)来探索自然规律(认识)。

爱迪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才发明了电灯,这些试验过程就是实践,在实践中他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技术,最终获得了对电灯制造技术的正确认识。

同时,这种认识又被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认识的目的),并且通过实际使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有效。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深刻把握了世界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基本原理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等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思考。

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首次将辩证唯物主义与社会历史联系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存在,物质是世界的根本。

他们认为,物质的运动和发展是通过辩证法的规律进行的。

辩证唯物主义把事物的运动看作是相互作用、互相转化的过程,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对立是促使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事物的统一和斗争、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首要原理。

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并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

事物的统一和斗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原理。

事物内部的各种矛盾相互作用,既存在统一性又存在斗争性。

统一性促使事物保持稳定,斗争性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关键原理。

事物的发展既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也有突变的质的飞跃。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质变,从而推动事物的进步。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现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行规律,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和改变现实。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有助于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通过对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我们能够理解社会的变革和演进过程。

这为我们研究历史、预测未来提供了理论依据。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思想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思想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思想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唯物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灵魂和根本理论基础。

关键词: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现代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唯物主义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用辩证法改造以前的唯物主并辩证唯物地概括了当代的自然科学成就和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最完备的彻底唯物主义的新型哲学——唯物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证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他称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称唯物辩证法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列宁把唯物辩证法称为“马克思主义有决定意义的东西”,看作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活的灵魂”和“根本理论基础”。

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东西是唯物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和“党的理论基础”。

列宁忠实于马克思主义,他的一生始终如一地坚持把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新时代和俄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

《哲学笔记》是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

列宁主义是唯物辩证法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毛泽东是唯物辩证法的大师。

他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与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问题,并十分重视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全党。

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以及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的谈话和批注等等著作,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红线,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思想。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元的、整体的、开放的和发展的学说,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则是多元的、片面的、封闭的和僵化的学说。

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各自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问题,弄清楚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什么是它据以构成自身体系的源头、什么是它的灵魂、根本理论基础和最本质的东西,什么是处于最核心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好几种提法,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等。

那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呢?对这些提法将一个一个地回答。

首先回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呢?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它的内容来说的。

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是唯物辩证的一般宇宙观和社会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所构成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旧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脱离的。

旧唯物主义的特点是和辩证法相脱离,因而是形而上学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正确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符合科学的。

但是,世界是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就使世界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生生不已、朝气蓬勃。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却把世界看成是单调的、枯燥的、死气沉沉的,要说有发展,也只是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

所以,旧唯物主义总的来说不是科学的唯物主义。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虽然承认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但是它脱离了唯物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是头朝地脚朝天倒立着的辩证法,因而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是相脱节的吗?不是的。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有过结合,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就是相结合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也有类似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的情况。

但是这种结合都没有科学的论证,没有系统的理论,因而不具备科学的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各种形态,但是它又吸取了以往哲学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它是在革命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是贯穿着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和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这种理解方式与马克思本人 的思想是否相吻合。所谓“ 辩 证 唯物主义” 的理解方式 , 即认为 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 的变 革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完全结合起 来 了。古代 的唯物 主
义只是朴素 的辩证唯物主义 , 没有科学理论做 基础 , 到了近 代, 唯物 主义 与辩 证法分离 了 , 成 了机械 的、 而上学 的 形 形
物主义。其 实这种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 关键词 : 辩证唯 物主 义; 实践 ; 社会存在 ; 社会意识
中图分 类号 :O O B
文章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3 5(0 90 -0 9 0 10 - 982 0 ) 0 8 -' 3 2 对象的直观 理解 方式 。在 马克思 看来 , 要把客 观存在“ 当作 人的感性活 动 , 实践去理解 ”要 “ 当作 , 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 什么意思 呢?就是说 , 马克思是把主体人创造对象的实践活
充分体 现了对象理解上的主体 性和能动性 : 对象不是主体活 动之外 的 自然存在 , 对象就是 主体 的创造性 的客观物质活动
唯物主义 。那么 , 种理解方式是否符合 马克 思的本意呢? 这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


这种理解方式缺乏对 马克 思关于意识的现 实物质
即实践 。“ 开始要谈 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 , 我们 不是教条, 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 中才 能撇开 的现实前提 。这是一些现 实的个人 , 是他们 的活动 和他们 的物质生活条件” 。因此 , 在 马克思看来 , 的现实 物质基础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并非 意识
动理解 为意识 的对象 。“ 全部社会生 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的。
在哲学发展 史上 ,对马克思所创立 的新唯物主义存在 着诸多不同的理解方式 , 包括有 “ 辩证 唯物 主义 ” 的理解方
式、历史唯物主义” “ 的理解方式 、实践唯物主义 ” “ 的理解方
式等等 , 本文试 图从 “ 辩证 唯物主义 ” 的理解方式 出发 , 来探
魏 强
( 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 5 2 苏 1 1 3) 摘 要: 唯物主义的发展 经历 了三种不同的阶段 , 古代 的朴素唯物 主义、 近代 的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和现代唯物主义 即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的理解方式认为马克思在哲 学上实现 的变革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完全结合起 来了。古代 的唯物主义 只是朴素的辩证唯物 主义 。 没有科 学理论做基础 , 了近代 , 物主义与辩证法分 离了, 成 了机械 的、 而上 学的唯 到 唯 形 彤
尔 巴哈 的唯物 主义——的主要缺 点是 : 象 、 对对 现实 、 感性 只是从 客体 的或者直观 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 当作 人的感性活动 , 作实践去理解 , 当 不是从主体方面去 理解 。”
什么是“ 客体的或者直观的” 理解方 式呢? 即是把人 的认识 对象看做是 自然存在 , 这种 对象是先 在 的、 既成 的 , 不是 主 体 的创造性活动 , 不是历史地产生和发展 的。因此 , 在费尔
自然存 在。 由上可 以看 出, 马克思不是从唯物主义 和发展观 的关系
基础论述的正确理解 。在哲学 的出发点上把 马克 思等 同于
费尔巴哈了
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 巴哈 的提 纲》 以下简称《 ( 提纲 》第 )

条中很 明确地指出 了旧唯物 主义 的缺点及与他所创立 的
新唯物主义 的主要 区别 :从前的一切唯物 主义——包 括费 “
来看 旧唯物主义 的缺点 的 , 而是从对 哲学 出发点的理解上 ,
首先是从意识对象 的理解 方式上来看 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 点的 , 旧唯物 主义把 意识的物质基础 理解 为 自然存在 , 而 实践 。 “ 但 辩证唯物主义”
理解方式却认为从前 的一 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 巴哈的唯物 主义在哲学 出发点 的理解方式上 , 在对意识对象 的理解方式 上没有 什么问题 , 问题 只在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的关系。这
凡是把理论 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谣 , 都能在人 的实践 中以
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段重要的论述
启示我们 , 社会实 践是全部社会生活 的基础 和核心 , 任何社 会现象 , 包括具有 神秘 主义倾 向的理论在 内 , 以通过对 都可 人们的社会实践 的理解得 到合理的说明。这种意识对象观

就规定 了它 只能从唯 物主义和辩证法 的关系来理解 新旧唯 物 主义 的基本区别 , 以“ 所 辩证 唯物 主义 ” 理解 方式认为 , 旧
用“ 意识” 来指称人 的精 神活动 , 或人 的活 动的精 神方面 , 用
“ 实践 ” 指称人 的物质 活动 , 来 或人 的活动 的物质 方面 , 然后
唯物主义是机械 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 而马克思的哲 学
则是辩证的唯物主义 。这是这种理解方式的缺陷之一。 二、 这种理解方式没有真正把握到哲学基本 问题在马克 思的哲学中的具体表现
恩格斯在《 费尔巴哈论》 中指出 :全部哲学 , “ 特别是近代
哲学 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 是思维和存在 的关 系问题” 思维和 ,
巴哈看来 , 的现实物质基础是 自然存在 。这就是对感性 意识
收稿 日期 :0 9 0 — 6 20 _ 3 1
作者简介: 魏强(95 18——)男。 , 甘肃省会宁人 ,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g20 ̄马克思主义哲学 608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
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8 9—
20 0 9年 第 3期
齐 齐哈 尔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u o m ̄ o qhrJ no ec e C n g fQiia u i T ah  ̄’ o e e r
N o 3。 00 . 2 9
( 总第 19 ) 0期
Ge r1No.0 nea. 19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 辩证唯物主义" 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