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节过度时期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理论(1)
【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
[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一、相关文章1、陈国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4期。
2、陈金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新探》,《理论建设》2004年第5期。
3、陈立旭、王正芳:《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发展论坛》1998年第4期。
4、高建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时代意义》,《发展论坛》1998年第1期。
5、韩荣璋:《一道世纪性的难题——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4期。
6、黄仁伟:《中国崛起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第3期。
7、马仲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8、剑阳:《社会经济形态的稳定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云南教育学院学报》第十三卷第六期,1997年12月。
9、蒋学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轮的历史意义》,《复旦薛宝(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10、李会滨:《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2期。
11、李士文:《社会主义国家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曲折与失误》,《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12、李忠杰:《邓小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5期。
13、刘博、董荣蓉:《论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理论学习》2001年第12期。
14、刘土尧:《邓小平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观初探》,《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
15、毛立言:《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和模式选择》,《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3期。
16、南竺雁、何爱农:《超越苏联模式:一个时代的课题——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意义》,《理论探讨》1994年第3期。
17、钱均鹏:《社会主义的百年探索及其定位思考》,《理论导刊》2002年第1期。
第三节过度时期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理论(1)资料
1、在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 态》中,已提到要通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过渡到共 产主义。 2、在1847年6月恩格斯写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第一 次使用了“过渡时期”这个概念。 3、在同年10月至11月恩格斯写的《共产主义原理》中,首 次把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联系起来。 4、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过渡时期 理论的主要之点,初步形成了过渡时期的理论。 5、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过渡时期理论 作了经典的概括,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 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 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 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过渡时期理论最终形成。
Hale Waihona Puke 全面小康社会1、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理想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 大 雅· 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qi)可小康。” 在中国历史上,“小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 普通老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 另一层是知识分子的 理想社会模式。 2、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设计 人均GDP1000美元,邓小平所设计的小康社会,是 一个吃穿不愁、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是一个经济、 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社会。
1、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是在论证“两个必然” 的过程中得以阐发的 2、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是科学抽象的结果 3、总的来讲,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是以发达资 本主义为起点的 4、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是直接过渡的理论
(二)列宁过渡时期理论的内容
1、经济文化愈落后“向社会主义过渡就愈困难。 2、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不能直接而只能迂回过渡到 社会主义。 3、阶级斗争将在新的领域中继续。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内容课程整体分为四大版块:第一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简介及其基本原理第二部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三部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四部分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前景第一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简介及其基本原理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
狭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并列。
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科学社会主义包括三种存在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批判资本主义,倡导社会主义,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揭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思想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进程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是指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
从运动的主体和目的来看,又可称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纵向替代物,既源于资本主义又高于资本主义的更高级、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所要实现的制度目标。
它的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主要线索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形态作为研究客体,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并且包括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而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两个伟大历程。
高中历史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及过渡时期总路线教材精解素材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及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初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我们在讲到这段内容时,很多学生对什么是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应从何时开始理解不清;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有关问题也理解不了,甚至产生了误解。
为此,特作如下简要分析。
一、关于过渡时期传统的观点,通常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称为过渡时期。
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过渡时期,一是由这一时期特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1949年我国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在这一社会中,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
而其中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仍占很大的比重。
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份,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
所以说建国后新民主主义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过渡的阶段。
就其整体而言,不完全是社会主义的,但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因此,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分开。
我们承认这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同我们把新中国成立后称为社会主义国家也不矛盾。
说过渡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的方向而言;说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
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没有根本的区别。
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表现决定的。
第一,社会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唯一经济基础。
毛概论第4章
第二小节, 第二小节,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革命的转变,那是将来的事。 革命的转变,那是将来的事。 革命的转变 在将来, 在将来,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要 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何时转 变,应以是否具备了转变的条 件为标准,时间会要相当长。 件为标准,时间会要相当长。 不到具备了政治上、 不到具备了政治上、经济上一 切应有的条件之时, 切应有的条件之时,不应当轻 易谈转变。 易谈转变。”论反对日本帝国 主义的策略》 主义的策略》
• “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 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 我们不要四面出击 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 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 有所让步,有所缓和, 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面 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厂、农民、 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厂、农民、 小手工业者都有所作为, 小手工业者都有所作为,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 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这样一来, 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这样一来, 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就孤立了, 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就孤立了,地主阶级 就孤立了,台湾、西藏的反对派就孤立了。 就孤立了,台湾、西藏的反对派就孤立了。帝 国主义在我国人民中间孤立了。我们的政策就 国主义在我国人民中间孤立了。 是这样,我们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这样, 是这样,我们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这样,三中 全会的路线就是这样。 全会的路线就是这样。”
第二小节, 第二小节,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第二小节, 第二小节,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方面, 一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奠 定物质基础。只有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 定物质基础。只有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才 能改组和代替资本主义工商业, 能改组和代替资本主义工商业,才能用新技 术改造个体农业和手工业。 术改造个体农业和手工业。
毛概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型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型社会形态【过渡期1949——1956】。
过渡时期的特征☪三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三种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两个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路线提出过程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理由:从1949年到1952年三年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两个转变 稳步的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为社会主义国家☪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提出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可能性☪物质基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重要依据: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的要求。
☪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
☪有利的国际环境: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朝鲜战争停战也是世界形势开始缓和。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积极表现在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版毛概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2、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除国营经济外,还有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主要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3、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初步的设想: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从 历史上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一
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 业化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我国以及 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的机 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 附庸。
其次,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 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方面,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消灭资 本主义所有制,可以有以下两种办法:一种是用 无偿没收资本家财产的办法,另一种是用和平赎 卖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都曾说过:假如采取 买赎的办法来消灭资本家私有制,“那对于我们 是最便宜不过了”。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曾设想通过和平赎买的办法使资本主义过渡到社 会主义公有制,但俄国的资产阶级采取敌对的态 度,列宁的设想没能实现。
到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化工
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 56% ,国 营批发商也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总额 的 60% ,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 生活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 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 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争斗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诞生但还非常有弱的共产主义彼此争斗的时期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条总路线主要依据有两 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是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 时 期的理论
第四,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 渡。
苏联 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
毛概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总结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内容是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主义不同阶段矛盾、任务,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立论基础。
1.初级阶段理论2.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3.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马恩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存在适应一切条件的一劳永逸的方案,对马克思主义应该灵活应用。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1.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91917年战时共产主义1921年新经济政策1936年宣布进入社会主义1939年宣布开始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1959年21大赫鲁晓夫宣布社会主义已取得彻底胜利1961年22大赫鲁晓夫宣布用20年时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1967年勃列日涅夫降温苏只是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1982年安得罗波夫“苏联处在发达社会主义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
1986年戈尔巴乔夫提出要“完善社会主义”以俄国国情为基础的分析资本主义只能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列宁1917年,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把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
1920年,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
意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将是长期的。
2.我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毛泽东——两步走的思想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化、机械化,要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需要多长时间?现在不讲死,大概是三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年左右,可以打下一个基础。
国家与革命内容介绍完整版
国家与革命内容介绍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国家与革命》(节选)导读一、写作背景《国家与革命》是一篇系统阐述国家与革命问题的重要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最卓越的经典着作之一。
在这部着作中,列宁历史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全面地总结了1848年至1917年这70多年来马克思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实践;在总结工人运动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较完整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阐明了国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还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重点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国家方面的历史任务,阐明了将要诞生的新国家的实质和特征。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于1917年8月至9月写成的, 1918年5月出版。
列宁在《初版序言》中概述了写作本书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国家问题,现在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政治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种种矛盾日益尖锐化。
一方面,速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集中的垄断形式,为社会主义的到来创造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给各国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更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迫使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奋起进行反对垄断资本主义统治和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形势,革命高潮的到来,把革命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权问题提上了日程。
在这种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对待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然而,自19世纪以来,国家与革命这一重大问题被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机会主义者搞得面目全非,混乱不堪。
特别是以考茨基为首的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极力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鼓吹“议会道路”,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美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在“保卫祖国”的口号下,支持帝国主义战争。
毛概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内容进入1952年以后,民主革命遣留的各项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已接近尾声。
这时,党的领导人在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机问题上有了新的想法。
在建国前后,有关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个重要构想,就是不要将新民主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先搞一二十年经济建设,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一举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但是,此时毛泽东却提出了马上开始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新设想。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原来估计的10年或者更久以后才开始过渡。
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赞同和进一步阐发。
党中央认为,明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任务,着手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机已经成熟。
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和准确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9月,一届人大通过的《宪法》,把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入总纲。
2.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人们习惯称之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实行三大改造为两翼,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互相促进的路线。
这显然是和当初先建设后改造的思路不同的。
毛思邓论思想精髓必看之一
毛思邓论思想精髓必看之一《毛思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之一)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单选)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单选)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在哪里?(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常和全国人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1)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2)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倡导调查研究,在群众斗争中创造新局面。
论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一)
论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一)论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特点:1.阶级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没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存在,全体人民都平等地享有社会财富和资源。
2.生产力高度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阶段的进步,生产力得到巨大提升,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3.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在社会主义阶段,公有制经济逐渐替代私有制经济,成为主导力量。
到了共产主义阶段,公有制将更加巩固和发展。
4.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产主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5.工具和资源的共享:共产主义社会中,工具和资源将被全体人民共享,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共同富裕。
6.全面发展的个人:个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得到全面发展,不受剥削和压迫,享有充分的自由和尊严。
本文采用Markdown格式,多采用标题和副标题形式。
为遵守规则,文章没有出现html字符、网址、图片及电话号码等内容。
使用了列点方式生成文章,清晰展示了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
特点:7.从阶级斗争到全民共治: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将逐渐消失,社会治理由全民共同参与和决策,实现人民对自己的事务的自治。
8.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消除贫富差距,确保每个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9.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共产主义社会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等福利,并为个人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
10.国际社会的共同进步:共产主义追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动全人类的解放和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和和谐共处。
11.合理规划和资源配置:共产主义社会通过合理规划和资源配置,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12.法制建设和社会秩序维护:共产主义社会强调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来保护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本文继续列举了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依然采用了Markdown格式,并使用标题和副标题形式。
文章遵守了规则,没有出现html字符、网址、图片及电话号码等内容。
4.第三节过度时期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理论(1)
全面小康社会
1、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理想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 大 雅· 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qi)可小康。” 在中国历史上,“小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 普通老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 另一层是知识分子的 理想社会模式。 2、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设计 人均GDP1000美元,邓小平所设计的小康社会,是 一个吃穿不愁、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是一个经济、 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社会。
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主要内容是:“苏联现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 即新社会的成熟已经达到这种程度和阶段:全部社 会关系在社会主义内在和固有的集体主义原则基础 上的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规律的作用得以充分 发挥,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以充分 显示,社会制度具有有机完整性、蓬勃的活力、政 治上的稳定性和牢不可破的内部团结——这就是发 达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各阶级和社会各阶层 之间、大小民族之间产生新的、和谐的关系。苏联 已形成新的历史共同体,即苏联人民。”
马恩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历史分 为三个阶段。并说明了这三个阶段的特征。
第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 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 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第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 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因此它在各方面, 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有它脱胎出来的哪个旧社会的痕 迹” 第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这个阶段,社会分工消失,脑体对立消 失,劳动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个人全面发展,生产力增长,集 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back
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pt课件
5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 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 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 本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 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 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 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 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列宁过渡时期理论的基本特征
1、探索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是十月革命后, 列宁面对的基本任务。 2、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具有显著的实践性。 3、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是以落后国家为起点的 4、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是迂回过渡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 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 使用了“初级阶段”这一概念。 2、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 现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3、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 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87年十三大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 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战略
(一)分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1、毛泽东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构想 2、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内容 3、新三步走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毛泽东:均衡战略 2、邓小平:“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和 “两个大局”的思想 3、江泽民:西部大开发 4、胡锦涛:“板块式”协调发展战略 (三)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3、毛泽东有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1)建立与建成理论 *1955年3月,毛的一次讲话:“在我们这样一个大 国里,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 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 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 成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 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 ,既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 (2)脱离实际的大超越
(3)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4)大过渡理论 所谓“大过渡“是把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看成过 渡时期的理论。 196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的公 报中,正式宣布:“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 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 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 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 斗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1、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邓小平中国特色 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加以概括,并写入新党章的总纲。 2、十五大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 从九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3、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4、十六大,进一步指出我国正处于必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5.十七大,分析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时,从经济、 社会、政治、文化等8个方面阐明了基本国情的现状和发展 态势,指明了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深刻变化以及阶段性特征对经济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马恩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历史分 为三个阶段。并说明了这三个阶段的特征。
第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 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 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第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 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因此它在各方面, 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有它脱胎出来的哪个旧社会的痕 迹” 第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这个阶段,社会分工消失,脑体对立消 失,劳动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个人全面发展,生产力增长,集 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back
第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 社会。 第三,共产主义社会将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马恩关于三阶段基本特征的论述
(2)列宁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才能 过渡到社会主义。 正式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根据成熟程度的不同分 为: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
1、在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 态》中,已提到要通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过渡到共 产主义。 2、在1847年6月恩格斯写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第一 次使用了“过渡时期”这个概念。 3、在同年10月至11月恩格斯写的《共产主义原理》中,首 次把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联系起来。 4、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过渡时期 理论的主要之点,初步形成了过渡时期的理论。 5、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过渡时期理论 作了经典的概括,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 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 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 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过渡时期理论最终形成。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提出 2、丰富与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回归吗?
回归论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要完成的经 济任务都是要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一定条件 下的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处于同一大社 会形态,因此前两者的社会制度是一样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都是一个特殊 的转型中的社会形态。
2、斯大林及苏联以后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 段的认识 (1)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探索:超 越阶段的实践。 第一、斯大林认为过渡时期是短暂的。 第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是短暂的历史阶段。 第三、斯大林降低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标 准。
(2)赫鲁晓夫时期:超越阶段发展到历史的顶峰。 (3)勃列日涅夫时期 :“发达的社会主义”理论。 (4)安德洛波夫时期:将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 改为“起点论”。 (5)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的终结。
一、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1、提出 2、内容 3、理论的基本特征 (二)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1、提出 2、内容 3、理论的基本特征
二、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历史经验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 (1)马恩
反对论观点 1、社会形态不等同于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社会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属于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都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但所面临的前提不同,内容也不全相同。 3、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基础不同,经济结构存 在的前提、背景、内涵不一样。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权基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 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在21 世纪前50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 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 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 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 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 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次会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奋斗目标,
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 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 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 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 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 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 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 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 特征。
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主要内容是:“苏联现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 即新社会的成熟已经达到这种程度和阶段:全部社 会关系在社会主义内在和固有的集体主义原则基础 上的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规律的作用得以充分 发挥,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以充分 显示,社会制度具有有机完整性、蓬勃的活力、政 治上的稳定性和牢不可破的内部团结——这就是发 达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各阶级和社会各阶层 之间、大小民族之间产生新的、和谐的关系。苏联 已形成新的历史共同体,即苏联人民。”
全面小康社会
1、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理想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 大 雅· 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qi)可小康。” 在中国历史上,“小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 普通老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 另一层是知识分子的 理想社会模式。 2、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设计 人均GDP1000美元,邓小平所设计的小康社会,是 一个吃穿不愁、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是一个经济、 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社会。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的科 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节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
本 节 框 架
一、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历 史经验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 路线、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