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回应流程图

合集下载

工作心得:公务人员,舆情研判与媒体沟通技巧(最新)

工作心得:公务人员,舆情研判与媒体沟通技巧(最新)

工作心得:公务人员,舆情研判与媒体沟通技巧(最新)2016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政策,特别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正确地研判舆情、与媒体进行良好的沟通、发出权威的声音,对化解舆论风险,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舆情研判要点当突发公共事件出现时,可采用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对舆情进行研判。

首先,要观察突发公共事件反映在网络上的舆情发展脉络,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舆情发生源,即谁爆的料,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二是舆情参与主体,即舆情产生后,哪些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哪些网民发声了,哪些意见领袖发表了看法,他们的关注点是什么;三是舆情周期,即舆情是处于萌芽期、发酵期,还是处于高潮期、衰退期。

其次,要观察舆情事件中的涉事方是哪些人或机构,他们的社会身份是什么。

这里的闻既表示听的意思,也包含嗅的意味。

一方面,既要倾听相关利益群体的诉求,也要倾听事件关注群体的诉求。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嗅”出舆情事件携带的“敏感”特质。

这里的敏感特质包含涉事主体身份的敏感、行为的敏感和语言的敏感。

舆情事件携带的敏感特质越多,那么舆情事件被放大的概率就越大。

比如,2001年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之所以引起国内舆论的一片哗然,就是因为其身份和行为都极其敏感。

问诊主要倾向于指对舆情中心的人或事真实性的查证,目的是甄别被曝光事件的真伪,防止因谣言所导致的不实新闻报道及其衍生的网络舆情产生。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涉事方的利益诉求,为后续进行舆情应对做出准确的判断。

切诊是舆情研判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其主要目的是切中舆情事件中反映的主要社会矛盾,然后对症下药,化解舆情危机;或者因势利导,引导舆情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舆情监测的五个基本步骤

舆情监测的五个基本步骤

舆情监测的五个基本步骤舆情监测是指通过对社会公众意见、情绪和态度的研究与分析,以发现潜在的社会热点、舆论风险及公众关切,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舆情监测在危机管理、品牌维护及社会沟通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有效的舆情监测能够帮助组织及时响应公众需求,减少负面影响,提升公众信任度。

本文将详细阐述舆情监测的五个基本步骤。

一、明确监测目标在进行舆情监测之前,明确监测的目标是首要任务。

不同的组织和机构可能有不同的期望与需求,因此,设定清晰的目标是保证后续步骤有效实施的基础。

首先,组织需要确定舆情监测的重点领域。

例如,是针对品牌形象、产品反馈还是社会事件?其次,还需明确期望达成的结果,例如,掌握公众对特定事件或品牌的总体态度、及时识别负面信息、或者分析舆情传播路径等。

在确定目标之后,部门间需进行沟通以确保信息传达的一致性,使所有参与监测的人士都能围绕共同目标行动。

二、选择监测工具在明确了监测目标后,接下来的步骤是选择合适的舆情监测工具。

目前市场上提供了多种舆情监测工具及平台,这些工具对于信息采集、整理和分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常见的舆情监测工具包括关键词检索系统、社交媒体分析工具以及大数据分析平台。

选择合适的工具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功能全面性:应选择可以支持多种数据来源(如论坛、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的工具。

用户友好性:工具应易于使用,降低培训成本。

数据实时性:能够快速获取最新信息,以便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分析能力:具备数据挖掘与趋势分析能力,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数据。

综合这些因素后,组织应测试来评估这些工具是否能支持既定目标。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一旦选择了合适的工具,就可以开始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依据既定目标制定具体的数据采集方案,确保收集的信息能够为后续分析提供有效支撑。

数据收集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爬虫技术:自动化地从网上提取相关信息。

舆情操作流程图

舆情操作流程图

西咸万象城舆情监控1.监测方式(1)搜索引擎。

通过手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利用百度、360、搜狗等多种搜索引擎,或者通过查阅微博、论坛、贴吧、新闻媒体等发现舆情信息。

(2)定向搜索。

利用省内外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中的检索功能,输入项目关键词进行搜索,并将搜索内容按时序排序,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和收集。

2.监测范围及搜索频次(1)中央级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光明网、中国网、中青网等PC端和新闻客户端;搜索频次:此类政府性网站发文严谨,影响力最大,但与商业内容关联性较弱,一周进行一次关键词索引盘查搜索。

(2)主要商业网站:新浪、腾讯(腾讯新闻+大秦网)、凤凰、网易、搜狐等PC端和新闻客户端;搜索频次:此类门户网站内容分类清晰,信息量大,受众广,影响力大,每周一、三、五、日进行4次关键词索引盘查搜索。

(3)重点媒体:澎湃网、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搜索频次:此类时政类网站发文较为严谨,受众档次较高,影响力较大,传播范围较大,但与项目核心消费群匹配度较低,每周一、五、进行2次关键词索引盘查搜索。

(4)重要论坛:天涯社区、百度贴吧、中国商业社区、网易论坛、搜狐社区、新浪论坛等;搜索频次:此类论坛网站内容多为普通受众自发娱乐所用,信息量较大且受众较为分散,但目前使用者逐渐降低且影响力有限,每周二、六进行2次关键词索引盘查搜索。

(5)地方论坛:华商论坛、西安论坛、荣耀西安、西安妈妈网搜索频次:此类论坛网站贴近西安本土生活,发帖多为本地居民,但帖子内容需板块管理员审核,在本土影响力较大,传播范围有限,网站活跃度相对较弱。

与网站板块负责人取得联系,对项目相关信息进行留意。

并通过人工搜索每周三、六进行2次关键词索引盘查搜索。

(5)新媒体: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腾讯微博等。

搜索频次:此类论坛网站扑通消费者使用度极高,传播时效快,新闻抓取度高,在全国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作为重点盘查渠道,通过人工搜索每日1次关键词索引盘查搜索。

舆情处理流程图

舆情处理流程图

处理舆论有四个步骤1,全面掌握情况随着许多社会舆论的出现和发酵,我们的媒体经常占据第一时间的声音和话语主动权,而所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却处于被动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对事件和公众关注焦点的全面理解是基础。

首先,我们必须对事件的过程有一个全面而不是单方面的,完整的而不是零散的,还原的而不是想象的理解和掌握。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面对“砍事实,砍细节”问题时,常常表现出“情势未定,果断决心”的态度,使舆论不断发酵。

事件的发生有其特定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全面掌握它意味着对事件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同时,必须有相应的重大证据支持。

当被问及详细信息时,他们可以流畅地回答问题,而无需使用“可能”,“也许”和“听到并听到”的字眼。

铁道部前发言人王永平在“7.23火车事故”之后说:“无论如何,我还是相信,不管你信不信”,这不仅反映了他的in昧言论,也反映了他的无奈之言。

他对事实不了解。

我曾经听过公安部发言人吴和平说,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了严重的殴打,砸烂,抢劫和焚烧的暴力犯罪。

就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这一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及时向中外新闻发布有关新闻,吴和平前往西藏亲自了解了事件的全过程。

他还与当时的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和撰写藏族文学作品的作家柯云路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

他对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有全面的了解。

4月1日,公安部为中外记者举行新闻发布会。

吴和平的开场白很独特:“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没有时间限制,直到所有记者都没有问题。

”这句话表明,吴和平作为发言人,对于掌握事实和阐述观点具有充分的基础。

其次,我们还应该研究和判断公众关注的焦点,以便做出准确而诚实的回应。

2011年7月15日,杭州钱江三桥北引桥的桥面突然坍塌。

一辆大卡车从桥面甲板上掉下来,使驶下的坡道倒塌了。

事发后,有关部门举行了五分钟的新闻发布会,把超载车辆归咎于起伏,但避免谈论杭州市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桥梁质量。

面对记者“三座桥是否通过竣工验收”的质疑,发布人员面无表情,起身离开。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中进一步加强政务舆情回应的实施细则的通知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中进一步加强政务舆情回应的实施细则的通知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中进一步加强政务舆情回应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4.07•【字号】运政办发〔2017〕24号•【施行日期】2017.04.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中进一步加强政务舆情回应的实施细则的通知运政办发〔2017〕2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在政务公开中进一步加强政务舆情回应的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4月7日在政务公开中进一步加强政务舆情回应的实施细则为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中进一步加强政务舆情回应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6〕138号)精神,提升我市政务公开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现就政务舆情监测收集、研判报送、办理和回应制定以下实施细则。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一)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政务舆情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对重要政务舆情,梳理汇总,统一办理,按程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明确回应主体,落实责任,做到不失声、不缺位,避免出现多头办理、衔接不到位等问题。

(二)工作原则。

公开透明,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分级负责,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科学有效,按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科学处置。

二、工作重点和职责(三)监测收集。

市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务公开办)负责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邮箱、市长信箱的日常舆情监测收集;市政府办公厅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应急办)负责值班电话(传真)的日常舆情监测收集;市网信办负责网络媒体的日常舆情监测收集;市12345政务公共服务热线办公室及市创建办市民投诉举报中心负责市民投诉举报的日常舆情监测收集;市直各有关单位负责各自门户网站、信息公开邮箱、行政一把手邮箱、热线以及本机关微信微博和值班电话的日常舆情监测收集。

政务舆情回应需要强化五大能力

政务舆情回应需要强化五大能力
( 三) 注重 处理 好 细节
从宏观上把 握整个舆论发展规律和舆 情的发展 态势非常必要 。 但细节的处理往往决定舆情回应的效 果, 有 时一 个 不 合 适 的行 为 举 止 、 一 句 不恰 当 的话 语 甚 至一 个 不适 当 的表情 都 可 能导致 整 个舆 情 回应 “ 满 盘 皆输 ” 。干部 应 对舆 情 的一举 一 动都 代 表着 政 府 的 形象 , 一点一滴都体现着对人民的感情 。舆情 回应过 程 中需 摒 弃形 式 主 义 、 官 僚 主 义 等不 良作 风 , 注 重态
做任何事情 , 人才都是关键 , 舆情研判更不例外 。 舆 情监 测 系统 是个 专业 的监测 平 台 , 机器 代 码或 数 据 如何 准确 转化 为人 类语 言 , 如 何从 整体 上 全 面 、 客观 、 科 学 分 析 舆情 态势 , 避免 “ 拍 脑袋 决 策 ” , 这 都 需 要 专 业 人才作 为 支撑 。因此 , 要引进 或培 养专业 人 才 , 组 建 政务舆情管理专业 团队 ,将专业 团队与专业系统 、 大 数据充分结合 , 促使专业性贯穿舆情产生 、 分析 、 研判 整 个过程 。
政务舆精回应需要强化五大能力
刘 小 亮
( 中共上饶 市委 党校 , 江西 上饶 3 3 4 0 0 0 )

要 :政 务舆 情是 群 众诉 求的 集 中反 映 ,做 好 政务 舆情 回应 工作是 解 决群众 诉 求、拉 近 党群 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群 关 系、提 升政 府公 信 力 的重要 载体 。 新 形势 下 ,做 好政 务 舆情 回应 工作要 注重舆 情 的监 测 、分析 、 研 判 ,重视 日常 “ 微 舆 情” 的 回应 ,加 强科 学回应 、议程 设置 、通 力协 作等 能力建 设 。 关键词 :政 务舆 情 ; 回应 ; 能力建设

互联网舆情处理的流程与方法

互联网舆情处理的流程与方法

互联网舆情处理的流程与方法互联网舆情处理是指对互联网上关于特定话题、事件、产品或组织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互联网舆情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公众对其中一话题的态度、情绪和行为,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对。

以下是互联网舆情处理的一般流程与方法。

1.收集信息:互联网舆情处理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

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自动化工具、社交媒体监测工具、网络爬虫等。

通过这些工具,可以获取用户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论坛和博客上发布的关于目标话题的评论、分享和讨论。

2.数据清洗和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常包含大量的噪音数据,例如重复、无关或虚假信息。

因此,在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这一步骤包括去除重复的信息、筛选出与目标话题相关的数据,并尽量剔除虚假的信息。

3.分析数据:在互联网舆情处理中,数据分析是关键的一步。

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理解舆情的趋势和特点。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文本挖掘、情感分析、主题模型和网络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识别用户的情绪、关注点以及不同用户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舆情的本质和趋势。

4.确定问题和目标:将分析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确定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目标。

问题可以是与目标话题相关的负面评价、误导信息、谣言等。

目标可以是增加正面舆情、减少负面评论、改善品牌形象等。

5.制定策略:根据问题和目标,制定相应的策略。

策略可以包括改进产品或服务、修复品牌形象、加强与公众互动等。

制定策略时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舆情的特点以及可行性等因素。

6.实施执行:根据制定的策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施执行。

可能的措施包括回复用户评论、发布相关信息、组织活动、与其他组织或个人合作等。

在实施执行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舆情的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7.评估效果:在执行一段时间后,对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

定量评估可以使用指标来衡量策略的影响,例如点击率、转发率、情绪指数等。

舆情处置应急演练方案

舆情处置应急演练方案

舆情处置应急演练方案一、背景及目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舆情事件对社会稳定和企事业单位声誉的影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舆情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舆情处置,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本次演练旨在检验各级部门舆情处置应急预案的实战效果,提高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提升舆情处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演练时间2023年×月×日(周五)上午9:00至11:30三、演练地点市政务服务大厅三楼会议室四、演练内容1. 舆情监测与发现:模拟一起涉及本市某企业的负面舆情事件,观察各级部门在舆情监测和发现方面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2. 舆情研判与报告:各级部门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研判,确定舆情等级,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3. 舆情处置与协调:上级部门接到报告后,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舆情处置,包括对外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网民关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应对等。

4. 舆情引导与舆论监控:通过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渠道,对舆情进行引导,监控舆论动态,确保舆情不再扩散。

5. 总结与点评:演练结束后,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总结和点评,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演练流程1. 启动舆情监测系统,模拟负面舆情事件发生,观察各级部门舆情监测与发现的能力。

2. 各级部门在发现舆情后,进行研判,确定舆情等级,并报告给上级部门。

3. 上级部门接到报告后,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舆情处置。

4. 舆情处置期间,组织参演人员对外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网民关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应对。

5. 通过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渠道,对舆情进行引导,监控舆论动态。

6. 演练结束后,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总结和点评,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参演人员1. 各级部门舆情处置应急预案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2. 舆情监测与发现人员。

3. 舆情研判与报告人员。

4. 舆情处置与协调人员。

市文广新局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方案

市文广新局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方案

市文广新局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对于一个地方的形象和声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文广新局作为舆情管理和传播的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收集、研判网络舆情,并制定相应的回应措施,以保障市政府形象的稳定和提升。

本方案旨在明确市文广新局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的流程和职责,提高对网络舆情的把控能力。

二、工作流程1. 收集阶段:市文广新局应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舆情收集团队,负责收集各类网络舆情信息。

收集渠道包括但不限于:- 监测并分析重要网络媒体、社交媒体上的关键词和话题。

- 建立与公众、媒体、企业等的对话机制,及时了解公众对市政府的关注和意见。

- 建立与相关部门、机构的合作机制,共享信息资源。

2. 研判阶段:市文广新局应设立网络舆情研判团队,负责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判。

- 根据舆情的性质、重要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舆情分类和评估。

- 进行舆情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等核查工作。

- 利用舆情分析工具和算法,对舆情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专业的研判报告。

3. 回应阶段:市文广新局应建立网络舆情回应机制,及时回应和解决重要网络舆情事件。

- 根据舆情的特点和情况,制定回应策略和措施。

- 组织相关部门、媒体和公众开展沟通和对话,及时提供权威信息和解释。

- 在必要时,通过媒体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回应公众关切,消除不良影响。

三、职责分工1. 网络舆情收集团队:- 负责建立和维护舆情信息收集渠道。

- 收集、整理和归类网络舆情信息。

- 提供详细的收集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

2. 网络舆情研判团队:- 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和评估。

- 进行舆情真实性和可信度核查。

- 分析研判舆情的影响力和应对策略。

3. 网络舆情回应团队:- 制定回应策略和措施。

- 组织相关部门、媒体和公众开展沟通和对话。

- 发布相关信息,解释和回应公众关切。

四、工作要求1. 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舆情研判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重大地震灾害的政务舆情风险监测评估与研判方案

重大地震灾害的政务舆情风险监测评估与研判方案

重大地震灾害的政务舆情风险监测评估与研判方案本报告聚焦于重大地震灾害的政务舆情风险评估与研判,重点分析在地震发生后可能产生的信息传播趋势、公众反应、以及潜在的舆论危机。

根据定义,重大地震灾害指的是那些造成50至300人死亡(含失踪)或引发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

在人口密集区域,6.0至7.0级的地震,或5.0至6.0级的地震,均可触发此类评估。

本报告将先介绍如何用舆情工作来发现救援线索。

然后通过系统性分析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可能引起的舆论动态,预测可能出现的舆情风险点,并提供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建议。

这将为市一级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其减灾救灾效率。

一、利用舆情发现救援线索舆情监测在发现救援线索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地震这类突发性的灾害事件中其作用更为显著。

1. 主动发现救援线索。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受灾民众可能会在社交媒体、论坛或新闻评论等平台发布求助信息,包括他们的位置、受困情况、急需物资等信息。

通过实时监控这些平台,利用舆情监测工具可以快速捕捉到这些救援线索。

然后,相关信息可以被立即转交给救援部门或志愿者组织,以便他们迅速行动,有效地进行救援。

2. 利用网络平台和志愿者结合收集救援线索。

政府和救援机构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发布特定的救灾援助表单,让民众填写并提交他们的需求信息。

表单可以设计成让填写者提供他们的位置、情况描述、紧急程度、联系方式等信息。

这样一来,救援队伍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优先级和行动路线。

由于信息量可能会非常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志愿者的力量进行信息审核。

志愿者可以帮助筛选和验证信息的真实性,排除虚假或重复的信息。

这样可以避免浪费宝贵的救援资源,并确保救援行动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方式,舆情监测可以帮助救援队伍更快地发现并响应求助信息。

在灾难面前,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生死,因此,充分利用舆情监测发现和处理救援线索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系统的介绍如何对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网络舆论的讨论重点和走向。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冀政办发〔2016〕29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冀政办发〔2016〕29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冀政办发〔2016〕29号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国办发〔2016〕61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政务舆情回应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政务舆情回应工作做好政务舆情回应是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重要抓手。

政务舆情包括社会、媒体出现的有关政府及其部门在实施政务公开过程中的舆情信息和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舆情信息。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舆情意识,牢固树立有效回应政务舆情理念,进一步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回应责任,及时有效回应群众诉求,坚决避免出现反应迟缓、被动应对、回应不到位、回应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二、切实履行好舆情回应第一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及相关涉事责任部门是政务舆情回应主体。

政务舆情回应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负责谁说话”的原则。

发生特别重大的政务舆情,当地政府是第一回应主体,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

涉及重大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政务舆情,相关责任部门是第一回应主体,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

当地政府办公厅(室)要会同宣传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务舆情,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回应工作,当地政府办公厅(室)要会同宣传部门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工作,确保回应信息准确一致,必要时由当地政府办公厅(室)确定牵头部门。

舆情监测流程

舆情监测流程

舆情监测流程舆情监测是指对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公众对某一事件、产品或品牌的态度和看法,为相关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舆情监测流程是指对舆情监测工作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和操作流程,下面将对舆情监测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信息收集。

舆情监测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信息收集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新闻、社交媒体、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

在信息收集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渠道和关键词库,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

二、信息筛选。

在信息收集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将与监测对象相关的信息进行提取和整理。

同时,还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和标注,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报告制作。

三、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是舆情监测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其中的价值和规律。

在信息分析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舆情的热点问题、关键人物、意见领袖等,以及舆情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四、报告输出。

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将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舆情监测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舆情概况、舆情特点、舆情趋势、舆情影响等,以及针对性的建议和预警提示。

五、决策应用。

最后一步是将舆情监测报告应用于决策和应对工作中,根据报告中的分析结果和建议,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舆情危机,或者利用舆情监测结果指导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工作。

在舆情监测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任何一环节的疏忽和失误都可能导致监测结果的不准确和失真。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体系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以确保舆情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之,舆情监测流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

只有不断完善和规范舆情监测流程,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舆情环境,保障社会稳定和企业发展。

舆情处理流程

舆情处理流程

舆情处理流程舆情处理是指对外界对企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上产生的舆论进行识别、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舆情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形象和声誉的建立与保护。

下面将介绍一般舆情处理的流程。

1. 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是舆情处理的第一步,通过对各种媒体的监测,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了解外界对企业或组织的舆论状况。

监测舆情的方式有人工监测和利用舆情监测软件进行监测。

人工监测需要专业的舆情分析人员,而利用舆情监测软件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舆情信息。

2. 舆情分析。

在监测到舆情信息后,需要进行舆情分析,主要是对舆情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分析。

筛选出与企业或组织相关的舆情信息,对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分析舆情信息的传播途径、传播范围、传播速度和传播影响等。

同时,也要对舆情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估,分析舆情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

3. 制定舆情处理策略。

根据舆情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舆情处理策略。

对于正面舆情,可以适当加强宣传,增强正面信息的传播力度;对于负面舆情,需要及时回应,积极澄清,避免舆情进一步发酵。

在制定舆情处理策略时,需要考虑舆情信息的传播特点、受众群体和传播渠道,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4. 舆情应对。

根据制定的舆情处理策略,进行舆情应对工作。

对于正面舆情,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发布相关信息等方式进行应对;对于负面舆情,需要及时回应,积极澄清,避免舆情进一步发酵。

在舆情应对过程中,需要及时跟进舆情信息的传播情况,随时调整应对策略。

5. 舆情跟踪。

舆情处理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

对于已经处理过的舆情信息,需要进行跟踪监测,了解舆情信息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产生的后续问题。

同时,也需要对外界舆情信息进行持续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的舆情问题。

6. 总结反思。

舆情处理工作结束后,需要进行总结反思,分析舆情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舆情处理流程,提高舆情处理能力。

通过总结反思,不断提升舆情处理的水平和效率。

舆情处置方法流程

舆情处置方法流程

舆情处置方法流程舆情指的是公众对于一些事物或事件的观点、态度和情绪的集合。

在互联网时代,舆情管控成为了各个企事业单位必须关注和处理的重要问题。

良好的舆情处置方法可以帮助企事业单位有效管理公众舆论,保护企业形象和利益。

以下是一个舆情处置方法的流程,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类舆情事件。

1.舆情监测舆情监测是整个舆情处置流程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及时了解、掌握公众对企事业单位的看法和情感。

舆情监测可以通过搭建舆情监测系统、雇佣舆情分析师或雇佣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

重要的是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舆情分析舆情分析是基于监测到的舆情数据,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以了解舆情事件的内涵和影响力。

在舆情分析过程中,可以根据数据和统计结果提取关键信息,了解哪些事件受到了广泛关注,哪些信息是谣言或误解,以及公众的主要情感倾向。

通过舆情分析可以帮助企事业单位更好地了解舆情事件,并投入合适的资源进行处置。

3.事件评估在舆情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舆情事件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旨在确定哪些事件对企事业单位的形象和利益构成最大威胁,以及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处置。

评估过程中,需要明确事件的背景、影响力、可持续性和舆论倾向等方面的信息。

4.制定处置策略根据事件评估的结果,企事业单位需要制定相应的舆情处置策略。

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事件的特点和形势,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目标和资源等因素。

可能的策略包括发表公开声明,回应网民关切,采取法律行动,主动公开信息等。

策略的制定要确保与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并充分考虑可能的后果和风险。

5.执行舆情处置策略一旦舆情处置策略制定完毕,企事业单位需要尽快执行。

执行阶段中,需要保持信息的透明度和及时性,与公众保持积极的互动,回应网民的关切和疑虑。

同时,要及时更新舆情监测和分析信息,以便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策略和措施。

6.评估与总结舆情处置的最后一步是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

评估和总结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舆情处置效果的评价,对策略和措施的改进,以及对以往舆情事件的经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