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复习指导

合集下载

民事诉讼法复习完整版

民事诉讼法复习完整版

第一节简答题一、当事人诉讼行为(一)概念当事人诉讼行为,是指作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当事人实施的,能够引起诉讼上法律后果的行为。

(二)分类大陆法系的诉讼行为理论通常将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分为取效性诉讼行为和与效性诉讼行为。

、取效性诉讼行为,是指其自身无法单独直接获得所要求的诉讼效果,因而必须借助法院的相应行为才能获得所要求的诉讼效果的诉讼行为。

1)当事人的取效性诉讼行为只能向受诉法院实施;2)受诉法院应当依法调查当事人的取效性诉讼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无理由。

、与效性的诉讼行为,是指无需借助受诉法院的相应行为即可直接获得预期的诉讼效果的诉讼行为。

1)当事人的与效性诉讼行为大多向受诉法院实施,少数情况下也可以向当事人或者第三人实施; 2)与效性诉讼行为既可以是单方当事人实施,也可以是双方当事人共同实施。

前者如当事人的自认,原告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后者如自行和解。

(三)具体类型1、请求请求,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要求法院在一定范围内作出裁判的意思表示。

1)对于原告而言,请求即为诉讼请求;对于被告而言,请求为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

2)请求的功能:限定法院将来所作裁判的范围。

无诉即无裁判,法院不能超出诉讼请求或者在诉讼请求以外作出裁判。

2、主张主张,是指当事人为了使自己所提诉讼请求能得到法院支持,向法院陈述相关法律要件事实的行为。

主张的内容主要为:A、原告的诉讼请求;B、被告对原告诉讼请求的否认;被告在承认原告主张的基础上,另外提出具有独立法律效果的事实,而为旨在使原告请求得不到法院支持的抗辩。

、举证指当事人为了使自己的主张能够得到法院确信,向法院提出相关证据,要求法院对该证据进行调查的行为。

功能:法院不能够在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以外主动地调查证据以认定事实。

(四)当事人诉讼行为的重要性1、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是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主要法律事实;2、在实行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的条件下,当事人诉讼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诉讼的进程乃至结果;3、保证正当诉讼行为的有效实施,对实现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极为重要。

民事诉讼法复习重点

民事诉讼法复习重点

民事诉讼法复习重点研究好资料,欢迎下载民事诉讼法复重点。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民事纠纷是指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纠纷,发生于平等主体之间。

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是公法、是部门法、是基本法、是程序法。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内在价值包括程序自由价值、程序公正价值和程序效益价值。

外在价值包括实体公正价值和秩序价值。

诉权是指当事人基于民事纠纷的发生,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或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

诉是指当事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民事权益的请求。

诉的三要素包括当事人、诉讼标的和诉讼理由。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同等原则、对等原则、民事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则、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当事人平等原则、自愿合法调解原则、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检察监督原则、支持起诉原则、人民调解原则和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或者补充规定原则。

第四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议制度、陪审制度和回避制度。

合议制度是指由三人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制度,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防止个人专断,防止个人价值观不当影响案件审理。

陪审制度是指审判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社会公众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只适用于第一审案件,不适用于第二审。

回避制度是指审判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如果与案件存在一定利害关系,应退出案件审理的制度。

四、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实行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制度。

五、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

民事诉讼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民事诉讼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民事诉讼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在民事社会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

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知识点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参与诉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总结和归纳的方式,为读者回顾民事诉讼的知识点,并帮助读者加深对相关考点的理解。

一、诉讼的主体民事诉讼的主体分为原告和被告。

原告是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一方,被告则是被诉方。

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应当具备诉讼权利,并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其主张,而被告则有权对原告提出的指控进行辩护和抗辩。

二、诉讼的程序民事诉讼程序主要包括起诉、受理、开庭审理、宣判等环节。

起诉阶段是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收到传票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辩。

受理阶段是法院对案件进行受理并组织调解,若调解失败则进入开庭审理环节。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原告和被告双方提出自己的证据并进行质证、辩论等。

最后,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或裁定。

三、证据的重要性民事诉讼中,证据是诉讼双方争论的关键,也是法院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分为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和鉴定意见等。

双方应根据举证责任提供证据,并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取和保全证据,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调解与诉讼的关系调解是民事纠纷解决的一种方法,其途径可以是诉前调解或审理中调解。

调解可以降低诉讼成本,减轻法院的负担,并帮助当事人早日解决争议。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也会鼓励双方通过调解达成和解协议。

五、判决的执行判决是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的解决纠纷的决定。

执行是指当事人根据判决书的内容履行相关义务。

判决的执行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履行,也可以通过强制执行等方式实现。

执行过程中,法院可以采取措施保障判决的有效执行。

六、上诉的程序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一审判决持有异议时,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程序包括递交上诉状、受理、审理等环节。

上诉法院对案件进行审查,并在法定时间内作出维持原判、变更判决或发回重审等决定。

七、民事执行程序当判决书生效后,判决的执行程序开始。

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

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

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法律,对于律师、法官、法务人员以及法学专业学生来说,掌握民事诉讼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提供一些复习民事诉讼法的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合法原则、公开原则、主动原则等。

平等原则要求诉讼各方在诉讼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地位,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凌驾于其他一方之上。

公正原则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公正、中立,不偏不倚。

合法原则要求民事诉讼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公开原则要求法院的审判活动应当公开进行,以保证诉讼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主动原则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积极主动,主动收集证据、调查事实,确保案件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二、民事诉讼的程序民事诉讼的程序主要包括立案、审理、判决和执行四个阶段。

立案是指当事人提起诉讼,向法院提交诉讼请求和相关证据材料,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审理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查和调查,包括开庭审理、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

判决是指法院根据审理结果,对案件作出最终的裁决。

执行是指将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强制执行,以实现法律的效力。

三、民事诉讼的证据民事诉讼的证据是指当事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或抗辩理由而提供的证明材料。

证据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指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书面文件、录音录像等;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但可以推断出案件事实的证据,如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等。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证据主动举证的义务,法院有权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评估。

四、民事诉讼的救济方式民事诉讼的救济方式主要包括诉前调解、诉讼和仲裁三种形式。

诉前调解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之前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

诉讼是指当事人通过法院提起诉讼,依法进行诉讼程序,最终由法院作出裁决。

民事诉讼法复习重点

民事诉讼法复习重点

民事诉讼法1.民事诉讼解决机制:(1)私力救济:纠纷的主体依靠个人的力量解决---分为自决(凭借单方意志使对方屈服)和和解(双方妥协让步—eg:和解合同—具有法律效力)(2)社会救济: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机制---分为调解和仲裁(属于民间性质)注:劳动争议必须先仲裁后方能起诉(3)公力救济:国家机关依权利人的请求,运用公权力对被侵害权力实施救济方式:起诉2.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了解)共有原则:民事审判权人民法院行使原则;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民事案件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依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更或补充规定原则特有原则:a.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b.法院调解原则(非必经程序)c.辩论原则d.处分原则e.主持起诉原则f.诚实信用原则辩论原则:1)辩论范围既可以是程序方面,又可以实体事实上2)辩论权之行使贯穿整个审判过程(非诉讼不适用)3)可以是口头&书面辩论4)经当事人辩论所形成的“材料”应当是法院判决的依据5)法院保护当事人行使辩论权并受当事人辩论的约束注: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处分原则:1)处分实体权利:a.行使诉权b.变更诉权c.放弃诉权(调解和解)2)处分诉讼权利:是否起诉、上诉、申请执行3.一般地域管辖(普通管辖):以当事人所在地与法院辖区的隶属关系来确定管辖的法院1)以“原告就被告”为原则(以被告所在地为标准)--普遍2)以“被告就原告”为补充---四种情况a.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b.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c.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d.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包括已决犯和未决犯4.当事人:以自己名义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人及其相对方。

诉讼担当:非实体权利义务主体成为当事人情形(1)死者近亲属(生命权、名誉权、身体权—遗体)(2)著作权人的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3)清算组织或者破产管理人(4)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5)遗嘱、管理人或者遗嘱执行人(6)保护胎儿继承利益而起诉胎儿母亲5.证据的特征:(1)客观性(2)关联性—指证据与证明对象之间具有的某种内在联系—a.看证据材料是否具有关联性b.关联性程度大小(3)合法性---a.收集的证据是否合法b.证据形式c.证据材料形式转化为证据的合法性书证的特征(原件):较强客观性和真实性;能够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一般以其所记载的内容或者表达思想证明案件事实,而不是以其外形等标志来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物证的特征:较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具有独立的证明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定性视听资料特征:较大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资料便于收集,保管和使用;具有动态连续性和直感性;容易被修改或者伪造6.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在诉讼中证明主体对案件事实及其他待证事实的证明所达到的证明程度民事证明标准:高度盖然性—内心确信标准,指法官对案件事实的新证达到了依据日常经验可能达到的那样的高度,疑问即告排除,从而产生近似确然性的可能性,法官可以判决待证事实存在7.起诉的条件:(1)有适格的原告(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主管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8.起诉状的书写:(见P228)9.撤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到判决宣告前,原告撤回其起诉的行为。

《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

《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

《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一、引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民事诉讼制度在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个人权益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民事诉讼法》是每个法律从业人员以及法学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就《民事诉讼法》的概述、案件受理、诉讼参与人、证据、裁判与执行等方面进行复习,旨在帮助读者掌握该法律的基本内容。

二、概述《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领域的基本法律依据,于1991年通过,并根据实践中的需要进行了数次修订。

该法律从建立诉讼制度、明确诉讼主体、规范诉讼程序等方面,为民事诉讼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三、案件受理案件受理是民事诉讼的第一步,也是诉讼程序的基础。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时应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案件主体资格、管辖权等。

同时,法院还应当积极履行适用法律的责任,并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四、诉讼参与人《民事诉讼法》对诉讼参与人的身份、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该法,原告、被告是诉讼的主体,其他利害关系人也可以依法参加诉讼。

此外,诉讼代理人和诉讼援助人等在民事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也在法律中有所体现。

五、证据证据是民事案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诉讼证据的范围、举证责任和证据规则等。

在只凭自己的主张难以胜诉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当通过合法的手段收集、保全和出示证据,以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的正当性。

六、裁判与执行裁判与执行是民事诉讼的最关键环节。

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

当判决或裁定生效后,执行阶段开始,法院通过实施强制措施,确保判决、裁定的有效执行。

七、结语通过对《民事诉讼法》的复习,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要求。

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应当根据该法律的规定,积极参与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为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就是对《民事诉讼法》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民事诉讼法复习重点

民事诉讼法复习重点

民事诉讼法复习重点(供参考)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诉讼参加人、其他诉讼参与人。

2、依法调解的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应当及时判决。

3、不公开审理的民事案件的种类: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涉及个人隐私的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的的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4、支持起诉原则;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利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注意支持主体不包括个人,只限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5、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有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6、专属管辖的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继承遗产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7、协议管辖的法律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定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8、移送管辖包括案件移送和管辖权的移送。

具体有三种情况;上级法院有权审理下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上级法院可以将自己管辖的一审案件移交下级法院审理;下级法院可以将自己管辖的案件经同意后移送上级法院审理。

注意案件移送只能移送一次。

考试考案例分析。

9、诉讼代表人是指在代表人诉讼中,由人数众多的一方当事人推选或者商定产生的,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从而维护全体当事人及自身权益的人。

10、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条件;对他人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有部分或全部的独立请求权;他人之间的诉讼业已经开始,正在进行;以本诉的双方当事人为共同被告。

11、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案例分析。

12、诉讼代理人的概念;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当时人的委托,在授权范围内,以该当事人的名义进行诉讼,并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民诉答题技巧

民诉答题技巧

民诉答题技巧
民事诉讼答题技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法律规定:在答题之前,一定要充分理解民诉法的相关规定。

重点掌握诉的性质和效力、管辖、当事人权利义务、证据制度、证明责任、诉讼保全、诉讼程序等内容。

2. 熟悉题型和答题方法:民诉法考试题型一般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针对不同的题型,需要采取不同的答题方法。

例如,对于选择题,需要准确理解法律条文,并能够辨析相近的概念;对于案例分析题,需要掌握案件的关键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3. 注意法律规范的准确引用:在答题时,需要准确引用法律规范,这是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直接引用法律条文或者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推理。

4. 思路清晰、表达准确:在答题时,需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

可以采用分点叙述的方式,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这样能够让答案更加清晰易懂。

5. 重视案例分析:民诉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重视案例分析题的练习。

通过案例分析题的练习,可以加深对法律规定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模拟考试:在考试前进行模拟考试,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在模拟考试中,需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和答题技巧的掌握,以避免在正式考试中出现失误。

以上是民事诉讼答题技巧的一些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民事诉讼复习资料重点(山东建筑大学)

民事诉讼复习资料重点(山东建筑大学)

1、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一、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二、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三、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2、诉的类型:通常根据诉讼标的之性质和内容,将诉分为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和形成之诉,分别对应于实体法上的请求权、支配权和形成权3、民事诉权的含义:民事诉权是当事人享有的请求国家给予民事诉讼保护的权利。

4、民事宿舍方法的基本原则:一、当事人平等原则二、辩论原则三、处分原则5、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内容;一、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二、人民法院应平等地保障当事人行驶诉讼权利。

6、合议庭的组成方式:一种是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另一种是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7、回避的法定原因与适用对象。

原因: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

适用对象:适用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和执行员。

8、管辖恒定:是指原告起诉时,若受诉法院依民诉法规定享有对本案的管辖权,则此后不论确定管辖的事实在诉讼中发生何种变化,均不影响受诉法院对本案所享有的管辖权。

管辖恒定包括级别管辖恒定和地域管辖恒定9、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一、案件的性质二、案件的繁简程度三、案件的影响范围四、案件争议标的金额的大小10、下列四类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三、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11、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院对该案件无管辖权,而依法通过裁定方式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的制度。

12、管辖权的转移:一、上调性转移二、下放性转移13、当事人能力:又称诉讼权利能力,是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能力和资格。

14、诉讼能力:也称诉讼行为能力,是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实现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的能力。

民诉真题知识点总结

民诉真题知识点总结

民诉真题知识点总结民事诉讼真题知识点总结如下:一、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1. 立案立案是民事诉讼的起始程序,是指原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被告的请求。

立案程序包括递交诉状、受理、立案等程序。

2. 审理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对已受理的案件进行调查、举证、辩论和判决的程序,包括受理、准备、开庭、合议和判决等程序。

3. 上诉当原审法院的判决不服时,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程序包括递交上诉状、受理、审理、开庭、合议和判决等程序。

4. 执行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强制执行的程序,包括受理执行申请、执行程序、执行裁定等程序。

二、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

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各种司法解释对于具体的诉讼程序和适用法律进行了具体规定和解释,对于实践指导和案件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民事诉讼的相关程序1. 证据规则证据规则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证据所采用的程序和规则。

证据规则包括证据的提交、举证责任、证据的鉴定、证人的出庭等程序。

2. 保全程序保全程序是指在诉讼开始前或者诉讼期间,为了防止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诉讼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一系列临时措施,包括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和行为保全等程序。

3. 调解程序调解程序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通过调解员进行调解,协助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的程序。

4. 强制执行程序强制执行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强制执行的程序,包括财产执行和行为强制执行等程序。

四、民事诉讼案例点评民事诉讼案例的点评是针对具体案例的审理程序、法律适用和裁判结果进行的评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民事诉讼的相关知识和规定。

以上就是民事诉讼真题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对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相关法律法规、相关程序和案例点评的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民事诉讼的知识,提高民事诉讼案件的办案质量,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民诉复习资料

民诉复习资料

民诉复习资料民诉复习资料一、引言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因民事权益纠纷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一种法律程序。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寻求公正和合理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程序和相关要点进行复习和总结。

二、基本原则1. 适用法律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适用法律。

根据我国的法律体系,法律是制约和规范民事诉讼的基础。

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必须依法适用相关法律,确保案件的公正和合法性。

2. 平等保护平等保护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当事人的权益和地位给予平等的保护。

法院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公正判断。

这一原则体现了司法的公正性和中立性。

3. 公开审理公开审理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允许公众和媒体的参与和观察。

公开审理可以提高司法的透明度,增加人民对司法的信任度。

同时,公开审理也有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司法腐败和滥用职权的行为。

4. 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是指民事诉讼程序中,法院在证据收集、证据审查、庭审等各个环节保持公正和公平。

法院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三、程序要点1. 诉讼主体诉讼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具有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当事人。

在起诉前,当事人应当明确自己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益,确保自己具备提起诉讼的资格。

2. 诉讼请求诉讼请求是指当事人在起诉状中明确提出的请求。

当事人应当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诉求,确保法院能够准确理解和判断。

诉讼请求应当具备合法性、具体性和可执行性。

3. 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应当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原告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主张的合法性和事实性。

被告可以提供反证来反驳原告的主张。

4. 证据规则证据规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所遵循的规则。

证据应当具备合法性、充分性和重要性。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根据证据规则进行证据的审查和鉴定,确保案件的事实真实可信。

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完整版

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完整版

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完整版一、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因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时,依照法定程序从人民法院获得相应的法律救济的一种诉讼活动。

它是具有强制性、矛盾对立性和公正性的特点。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有六项,即平等原则、当事人主体原则、合法途径原则、公正原则、合理程序原则和审判用户意原则。

二、民事诉讼的主体1. 原告原告是民事诉讼活动中提起诉讼的当事人,是追求自己权益保护的主体。

原告必须具备诉权和诉利益。

2. 被告被告是民事诉讼中被原告诉讼的当事人,是诉讼请求对象。

被告需具备被告资格和诉利益。

3. 第三人第三人是指与诉讼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他可以主动介入或被法院要求介入诉讼。

三、诉讼前的准备1. 调解与和解调解是指通过第三方调解员的协助,双方当事人通过互相让步,在保护各自利益的同时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和解则是指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民事纠纷。

2. 立案立案是指将当事人提起的诉讼,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成为法院审理的案件。

立案需提交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

四、诉讼的程序1. 程序合议制程名合议制是指案件在民事诉讼审理过程中,由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一种制度。

2. 一审、二审、再审诉讼案件一般经历一审、二审的审理过程。

当事人对一审、二审判决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更高一级的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3. 证据的举证与质证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有举证和质证的权利。

举证是指当事人提供证据以证明自己的主张,质证是指当事人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疑。

五、民事诉讼的结果1. 判决与裁定民事诉讼的结果包括判决和裁定两种形式。

判决是指对法律争议或法律事实所作出的决定,裁定是指对程序问题所作出的决定。

2. 强制执行当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判决或裁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法院执行人员进行强制执行的活动。

六、特殊程序和诉讼方式1. 简易程序简易程序适用于争议金额较低的民事案件,旨在加速诉讼速度,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司法效率。

《民事诉讼复习指导》课件

《民事诉讼复习指导》课件

民事诉讼的特点
总结词
民事诉讼具有司法性、程序性、强制性等特点。
详细描述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司法性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属性;民事诉讼须依照 法定程序进行,程序性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特征;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双方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但在诉讼活动中 处于不同的诉讼地位,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具有强制性,当事人必须遵守和履行。
03
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概述
01
02
03
证据的概念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 据,是民事诉讼的核心要 素。
证据的属性
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 是证据的基本属性,缺一 不可。
证据的意义
证据是民事诉讼中确定当 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 依据,也是法院裁判的基 础。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物证
实物证据,如破损 物品、现场痕迹等 。
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
庭前准备
庭前准备是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 重要环节,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 人员、交换证据、整理争议焦点
等。
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是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核 心环节,包括核对当事人身份、宣 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 后陈述等阶段。
裁判作出
裁判是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最终结 果,合议庭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 决,并宣布裁判结果。
是被告在民事诉讼中向法院提交的,针对原告的起诉进行答辩的书面材料。答 辩状应针对原告的起诉状进行答辩,并提出反驳的事实和理由。
上诉状和再审申请书
上诉状
是当事人对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不服,在法定期限内 依法向上一级法院上诉的申请书。上诉状应包括上诉请求、 事实和理由等内容。
再审申请书
是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认 为有错误,向原审法院或者上级法院申请再审的申请书。再 审申请书应包括申请再审的事实和理由等内容。

民事诉讼复习重点

民事诉讼复习重点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1.解决民事纠纷由哪些途径?
2.第三人(有独立请求人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3.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协议管辖、指定管辖)
4.原告、被告、诉讼代理人、共同诉讼的概念
5.自认(包括明示、默示)
6.法院调解的原则有哪些?
7.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有哪些?
8.哪些案件可以先于执行?
9.起诉、受理、判决的概念,及缺席判决的情况有哪些?
10.既判力、既判效力这一块的内容
11.执行异议的概念和条件
12.什么案件可以进行判决?(貌似如此,有疑问,参考)
13.上诉案件的裁判方式?
14.再审的发动途径
15.执行回转
16.执行和解哪些情况?及其效力。

17.执行根据哪些?
18.司法协助的概念。

附加题涉及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的条款。

以上为非选择题部分,至于选择题个人建议司法考试题挺有用的哦,另外看看书吧!祝好~。

民诉重点学科阶段复习方法指导

民诉重点学科阶段复习方法指导

民诉重点学科阶段复习方法指导2010-04-01通过对历年试题的研究和分析,司法考试中民诉试题的类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类型单纯考查基本概念;第二种类型考查某一法律条文适用的条件;第三种类型是综合考查。

其中第一种和第三种都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的精准把握,第二种考察法律条文的具体适用的也是以概念、理论、原则为依托的。

司考的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司考民诉部分理论型试题正在逐年增加。

这实际上是07年的真题给我们的一个信号,比如诉的制度、公益诉讼等。

以前在民事诉讼法部分,虽然也有试题找不到法条依据而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理论命题的,但这样的试题并不多,每年只有1-2题,而在07年的试题中,这样的试题一下增加为4道,这无疑增加了考试的难度。

因此考生从现在的民事诉讼法复习开始,一定要注意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理论,尤其是那些没有被体现为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理论。

所以重点学科阶段就要求考生要对民事诉讼法和仲裁制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的深入的学习了解。

虽然大纲还没有颁布,但民事诉讼法的法条没有大的变化,因而整个民事诉讼法部分的大纲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对于从现在就开始准备今年司法考试的考生来讲,现阶段复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任务就是在理解民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记住在整个民事诉讼中处于原则性和基础性地位的法条。

对此考生还是可以选择对现阶段有针对性的培训班,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可以使您在短时间内掌握该科目的理论脉络,同时可以帮您总结历年司法考试的命题规律、考试重点,并分析2010年的最新命题趋势。

在这个阶段,因为最新的大纲和教材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还没有出来,而今年的民诉考试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您还是可以用09年的教材和资料的。

在现阶段由于需要掌握的重点是理论发面的,所以,不建议您做大量的试题,特别是市面上的模拟试题。

不过适当的随着复习进度做一些和相关章节同步的真题还是有必要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检验您对理论的把握,还可以为您的复习方向有一个指引。

法律考试民事诉讼题应试技巧

法律考试民事诉讼题应试技巧

法律考试民事诉讼题应试技巧在法律考试中,民事诉讼题是一个常见的题型,也是考生们普遍认为比较难的一类题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应试技巧,帮助高中学生及其家长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首先,了解基本的民事诉讼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在解答民事诉讼题时,首先要明确起诉、答辩、举证、质证、辩论等程序的基本顺序和内容。

这些程序是法律规定的,掌握好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并且在解答时不会出现错误。

其次,注意审题是解答民事诉讼题的关键。

审题是指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题目所给的背景和要求。

在审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识别诉讼地位:题目中可能涉及到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的诉讼参与人,我们需要准确地识别他们的诉讼地位,并理解他们在案件中的权利和义务。

2. 辨别诉讼请求:题目中通常会给出原告的诉讼请求,我们需要准确地辨别出原告的主张是什么,以及他所要求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3. 确定争议焦点:争议焦点是指在案件中双方争论的核心问题,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找出争议焦点,并理解双方的主张和理由。

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件背景,并明确题目所要求的解答内容。

接下来,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

在解答民事诉讼题时,我们需要将所学的法律知识与题目中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如,当题目中涉及到证据的问题时,我们需要了解证据的种类和证明的要求,并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情况判断哪些证据是有效的,哪些证据是无效的。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运用逻辑思维解答问题。

在解答民事诉讼题时,我们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判断。

例如,当题目中涉及到证据不足的情况时,我们可以通过推理分析,判断原告或被告是否能够承担举证责任。

最后,多做练习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通过多做练习,我们可以熟悉各种类型的民事诉讼题,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做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解答民事诉讼题需要我们掌握基本的民事诉讼程序,注意审题,运用法律知识和逻辑思维,多做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事诉讼复习指导
题型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 四.简答题(11分) ❖ 五.论述题(19分) ❖ 六.案例分析(30分)
重点
❖ 一、民事诉讼目的、价值 ❖ 二、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关系 ❖ 三、诉讼承担 ❖ 四、回避的决定主体成 ❖ 七、共同诉讼的种类 ❖ 八、各种强制措施的决定 ❖ 九、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条件、权限及特殊情形 ❖ 十、级别管辖(高院)、协议管辖、专属管辖 ❖ 十一、法院的受案范围
❖ 十二、起诉的条件及受理的要求;反诉的条件 ❖ 十三、缺席判决 ❖ 十四、财产保全的种类、条件 ❖ 十五、可上诉的裁定 ❖ 十六、检察院抗诉的程序 ❖ 十七、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审限 ❖ 十八、判决与裁定的区别 ❖ 十九、申请再审的程序、再审制度的完善 ❖ 二十、特别程序的共同规则 ❖ 二十一、群体性诉讼的种类、实践及完善 ❖ 二十二、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