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学生朗读,培养读书习惯》
培养朗读能力 从小抓起论文
培养朗读能力从小抓起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因此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而低年段更是阅读的启蒙阶段。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低年段入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靠保证。
从小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身。
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能自觉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人格养成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
1、培养专心致志的习惯。
古人曰:读书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是的,阅读时一定要精力集中、排除干扰、专心致志。
这种习惯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很重要,但低年段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都比较差,因此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运用一定的手段,调动其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
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他们的想象力较丰富,因此,教师可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唤起再造想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致志,集中精力的习惯。
2、培养积累的习惯。
语言精妙,源之积累。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课外阅读的扩充,正是企望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
从一年级开始就该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记忆的高峰,背诵古诗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其次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教学论文五篇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教学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教学论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并提出“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益”。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生活的外延”与“语文学习的外延”相等),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视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只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主的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这就需要每位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取舍阅读材料,采用针对性的阅读方式,领悟文章的丰富内涵,品味享受阅读的乐趣。
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在平时的摸索与阅读实践中养成的。
一则需要学生反复“训练”,二则源于教师正确的引导。
简言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除学生自身的努力外,离不开教师正确的引导与组织,每位语文教师,应重视并重新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有很多,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常读“课外书”的习惯。
社会的发展,使得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越来越普遍,且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仅着眼于45分钟的课堂教学,以吃透几篇重点课文,几个重点段落。
语文教材内容因课时所限,涉及面不够广,不能完全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没有实际生活的丰富多彩,大量的语文阅读素材存在于课堂之外,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因而必须拓展教学空间,将阅读的触角伸向社会,伸向生活。
教师则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让读课外书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又能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能读、善读,读有所得。
(二)常用工具书的习惯。
查工具书,几乎人人都会,但极大部分学生并非形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在平时的阅读中碰到疑难字、词、知识点等,大多是一掠而过,并不深究。
语文新课标提倡的是大语文教学观,强调开展“生活阅读”。
教学论文范文: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它有助于情感传递产生情感共鸣。
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读出声音来,读出情感来,读山韵味来,比仅用眼睛看的印象深刻得多,感情领会透彻得多。
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朗读必定会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道靓丽风景。
一、正确朗读,养成习惯有人说:宁典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宁典。
在上新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宁形,查找宁音,先“读”为快。
宋代的朱熹对朗读曾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宁宁响亮,不可牵强暗记,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宁音读准,朗读过程中小添宁、小减宁、小颠倒重复宁词,严格要求他们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甲.位开展查宁典比赛和朗读比赛的活动,等等。
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二、熟练朗读,掌握节奏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1i会作诗也会吟。
在读准宁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话音清晰。
通过反复的诵读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在课堂上,我先将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拿山一个语段,让1i同的学生来读,比较其好坏。
熟练朗读一定要跳山第一步——正确朗读的束缚,山单个的文宁换位到整篇的文章。
著名电影演员邱岳峰同志曾写过一篇有关朗诵的文章。
他说:“不要去念宁儿。
而要去说事儿。
”在诗词教学中,常常感觉开头难读,所以往往是为了读而读。
小能尽快进入意境,读起来生硬造作。
这是要加大读的量(次数)。
朗读量的加大定会引起质的变化。
这里的质,是指对隐藏在文宁背后精义的理解以及以后对其他文宁的理解。
如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本文是一首词,在学生预习之后,我再帮他们标出重音和节奏: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手段。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学习语文,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是读。
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是速读还是慢读,是粗读还是精读,总之是先要读。
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学习。
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如下:(1)教师对朗读教学在思想上不重视。
(2)朗读时间不够充分。
(3)淡化了教师的范读。
(4)朗读指导过于机械。
2.朗读教学的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材这三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统一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媒介。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教学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下面就从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2.1 遵循教学规律,逐步实施朗读教学。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
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初探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自古以来,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非常注重课文的朗读,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史书札记,朗读成为人们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因此,重视朗读训练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有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差异,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使每一个学生在朗读中都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让他们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面笔者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朗读能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表现欲特别强,很喜欢分角色读和表演读。
传统上认为,一节课总是教师先范读了再让学生模仿教师读。
其实,在学生还没有解决生字词,没有深入理解文本时,怎能按教师的期许读呢?我上课时还经常发现,很多孩子一打开书小嘴就跟着张开了,还没等教师范读呢,他们就兴奋地读个不停,根本不听教师的要求。
最开始我很生气,觉得他们不应该破坏我的教学计划,打乱我的思路。
于是我强制学生停下来听我范读,然后再读。
但是这样也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激情与热情,我的范读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经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我终于决定放弃原有的这种教学模式。
根据学情,尊重学生的需要,在他们想读的时候让他们放开嗓子读,我一边巡视一边进行个别指导。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他们往往能够根据所学的方法自主地去解决它。
通过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学情,我再决定这篇文章是否要范读。
二、准确把握课文内容,适时引导学生朗读1.初读感知,理清课文脉络朗读和默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其语文能力。
无论学习的是讲读课文还是阅读课文,教师首先在扫除障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学知识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论文)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
美国“阅读委员会” 1985年发布的一项名为《成为阅读大国》(Becoming a Nation of Readers)的报告。
其中有两条重要的论述:1)给孩子朗读,能够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
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
2) 证据显示,朗读不只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也成效显著,朗读应该在各年纪都进行。
低年级,朗读习惯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但是低年级新生朗读上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需要教师的发现,也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导。
我多年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的低年级学生朗读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存在:第一,一字一顿地指读、拖腔拉调地唱读。
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分配能力差,他们识字不多,朗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读准字音上,而忽略句子意思的表达。
由于刚开始学习朗读,学生往往会将感情过分地“宣泄”出来,这就会造成“拖腔拖调”现象。
第二,学生读错字、加字、漏字。
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读得少,不熟练,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三,速度不当,韵文,如诗歌、儿歌容易读成快板。
第四,音量不适,声音不美。
学生有的轻如蚊子叫,谁也听不清,有的大声喊叫,破坏了文章语言的美感。
第五,齐读中跟着人家节奏读,故造成严重拖音的现象。
第六,有畏难情绪,不喜欢朗读。
第七,许多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甚至熟练地背诵课文,但朗读时仍然缺乏感情。
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上存在种种问题都并不可怕,因为在上一年级之前,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学过朗读,不知道该如何朗读。
但是如果在低年级时没有正确引导,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会严重阻碍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那就是非常严重的语言能力的缺失了。
指导学生朗读论文: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论文: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
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词“语文味”,然而这种“味儿”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
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
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是,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能成为千古名言,理也就在此吧。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一)、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1、读得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
2、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3、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二)、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1、创设氛围,进入情境首先可以利用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
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
2、评读,促进发展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
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
既然有赛,就有评。
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
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
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论文
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论文【摘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选择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朗读课文。
2、充分做好朗读前准备。
3、发挥好范读的作用。
4、多种朗读方法相互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5、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竞赛活动,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
6、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为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做好保障。
【关键词】选文准备范读方法活动评价朗读,就是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正确、清晰、响亮、流利、有感情地读出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选择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朗读课文要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文章来指导读。
小学低年级要选句子短一些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趣味性又较强的,又琅琅上口的文章来读。
比如:《小猫钓鱼》、《小猴子栽树》、《小乌龟找工作》、《小马过河》、《小猫咪穿鞋子》等。
高年级就可以选择一些写优美风景的、表达某种感情的文章来指导,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军犬黑子》等。
二、充分做好朗读前准备1.先要扫清字词障碍。
能准确读出每个字的音,能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再做到流利读文,这就要熟读、反复读,才能为有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大体过程是:初读――熟读――细读――朗读。
2.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朗读技巧包括感情基调的把握,语调的升降,声音的大小,语速的快慢,重音的强调,停顿时间的长短,调值的把握,姿态语言的运用等等,都应在具体内容的文章朗读时,加以渗透,可以不讲也不必讲术语,只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技巧,并触类旁通。
三、发挥好范读的作用范读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是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朗读课件和教师自己范读,小学低年级可以教读,给学生在语调、感情、节奏、速度等方面做出榜样,既可以使学生有所依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怎么读得这么好呢?我也要这样读。
"有些老师很少范读,可以想象,这个班级的学生朗读水平相对就会差很多。
小学议论文作文:大声朗读,培养阅读习惯6
大声朗读,培养阅读习惯
大声朗读,培养阅读习惯
大家也许会想:大声朗读,培养阅读习惯有什么好处呢?今天就让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
或许大家都不爱朗读,可那是因为大家不知道大声朗读的好处,往往只想到怎样逃脱朗读,让自己不再把时间浪费在朗读书本上面,可大家知道吗?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想法,不行你就看看下面所说的大声朗读的好处。
大声朗读的好处可多了,如果早晨大声朗读,会让自己的记忆力更加的强;大声朗读能让自己的脑子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机灵;大声朗读还能让自己变得知识渊博。
可如果不朗读的话,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当然大声朗读会有好处,那么不大声朗读时,是不是也应该有些什么坏处呢?如果你在早晨不大声朗读,那么你的记忆力一定比起那些大声朗读的人差很多;如果你不大声朗读还会造成智力下降,机灵的敏感也一样会下降哦,现在你们知道了大声朗读的好与坏处了吧!那么听到消息的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我想聪明的同
学们一定会选择正确的答案吧!
培养阅读习惯的好处也有许多,如果你每天早晨都有坚持做到做2~3小时的课外阅读,那么我相信,你的阅读水平一定会有所体高;培养阅读习惯比大声朗读还要难让人做到,但是培养阅读习惯会比大声朗读变得更加聪明,变得更加知识渊博呢,可是大家到这时,又会想到:如果你不大声朗读,那么,又怎么会做这些阅读题目呢?所以在此我要告诉大家,一定不要被玩游戏所迷惑,一定要做到大声朗读,培养阅读习惯!
愿大家抛弃以前对游戏的迷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且祝大家玩的时候好好玩,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
指导学生朗读 培养读书习惯
指导学生朗读培养读书习惯发表时间:2011-06-16T09:21:58.887Z 来源:《教育学》2011年3月(下半月A版)供稿作者:严丽红[导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严丽红(江西省广丰县永丰小学 334600)《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激发朗读兴趣引导学生“想读”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儿童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对朗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之中。
小学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
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多种形式,但有一点需注意,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形式,教师不妨试一试。
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
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
二、教给读书方法指导学生“会读”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
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进行范读引领,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老师的范读和录音带,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基本的朗读“模式”,迅速捕捉到朗读的基调和语气,注意克服毫无感情地唱读。
小学语文教学朗读重要性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朗读重要性论文概要:教育学家曾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缸的水。
”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艺术,在朗读教学中突破难点,做好学生的示范,正确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把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全心投入去读,反复读,文章的要义就自然而然能领悟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什么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学方式,有的学生学起来津津有味,有的学生却如坐针毡呢?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这与学生的兴趣息息相关。
如何让学生喜欢朗读、爱上朗读?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朗读,知道朗读的趣味所在,让他们好奇,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分级、分角色地进行朗读的训练。
由于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正确地指导学生就表情、语速、语调、感情等方面的要素,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因此,教师更需要不断地进修学习,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才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学生看到老师读得那么好,自然而然会被感染,崇拜老师,想要成为老师那样,这是激发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的有效方式。
朗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央视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给学生,学生自然会比教师在讲台上解释什么是朗读,朗读有多么好来得更有吸引力、更契入、更有效果。
学生就会想要模仿,教师便可抓紧学生的这一好奇而又好胜的心理,引导他们走进朗读的世界。
再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山雀》这篇文章时,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课文内容拍摄的短片山雀视频材料,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山雀的特证,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笔者着重指出课文有趣的故事,“我”发现山雀在用嘴凿枯树找虫子吃,“我”堵住树洞的山雀,这时山雀装着像死了一样一动不动,另一只山雀尖声唤醒其它朋友,并掩护朋友逃走等语段。
学生通过朗读能够感受到山雀的独特性能,体现山雀的友好、聪明和机智,表现了作者对山雀的喜爱之情。
朗读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朗读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朗读是指通过口头方式,将文字或文章内容表达出来,使听者能够听到并理解所传达的信息。
在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中,朗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朗读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朗读方法。
首先,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听到语言的流畅和语调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义。
朗读时,学生需要按照语法和语调的要求,逐字逐句地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结构的理解。
而对于那些习惯于“跳读”或者“听读”的学生来说,朗读可以提醒他们注意每个细节,避免理解上的困惑,让他们更全面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其次,朗读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速度。
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往往犹豫不决,读得很慢,导致阅读进度缓慢,无法及时掌握所需的信息。
通过朗读练习,学生可以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他们在朗读过程中,会主动加快阅读速度,提高对于文本的处理效率,从而节省时间并提高阅读效果。
当学生的阅读速度得到提升,他们在应对考试或者日常学习中的阅读任务时,能更好地把握时间,提高效率。
此外,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
通过朗读,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章意义的理解,还能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朗读时,学生需要运用正确的语音和语调,使得自己的朗读更加生动有力。
而这样的训练会对学生的口头表达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次朗读练习,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自己在演讲、辩论或者小组讨论等活动中表现更加出色。
除了以上的作用外,朗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些学生对阅读可能存在抵触情绪或者厌倦感,而通过朗读可以使阅读变得更加有趣。
朗读可以将文字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更易于从中获得乐趣。
教师在朗读时还可以加入合适的语音技巧或者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增加对阅读的兴趣。
为了让朗读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朗读方法。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的论文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的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开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匡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开展语言,开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匡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预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
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鼓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到达最高点。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干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固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特殊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种感情色采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味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哀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思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味到中朝两国人民同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味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为了到达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
只有这样,才干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根抵。
浅谈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学论文琼海市万泉镇博山小学李才玉摘要朗读是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功,也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中国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教学方式逐渐演变,但是朗读却是在一直保留和提倡。
古人的吟诗作对就是采用朗读的方式,更能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而且,小学一年级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所以,引导一年级学生朗读的兴趣,至关重要。
我认为,引导学生朗读兴趣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一、培养朗读习惯习惯的培养,就要从小抓起。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是学习东西最快的;而学生跨过了幼儿园阶段,一年级就是真正意义上开始学生生涯,九年义务教育,从此开始。
所以,一年级开始,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
就要开始让每个学生都开始学习朗读,从而培养朗读习惯。
第一、要对学生的坐姿调整:坐正、肩平、小腿弯曲与身体呈90度角。
正确的坐姿不仅有利于学生的骨骼发育和身体健康,还能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发声准确、流畅。
第二、读书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标准和感情投入,声音要铿锵有力、要用心读。
朗读前,要调整坐姿;朗读时,要对进行指导和纠正;朗读后,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讲解文字所描述的场景。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自信和喜欢上朗读。
虽然说花的时间较多,需要老师的耐心教导;但是效果却是不言而喻,才能使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牢牢把握住朗读的要点,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二、激发朗读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是最重要的,也是老师们最为之头痛的。
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朗读兴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朗读,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1)、示范。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高,老师的示范对学生的朗读学习特别重要。
另外,一年级教材以诗歌、韵文为主,针对性教学。
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还能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和朗读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论文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论文 让书声诗意地流淌在课堂里 ■ 胡琳琳 人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而培养语感最直接的途径是让学生 有效地朗读。
有效的朗读,作为语言的桥梁,是能把作家的文学作品,用有声的语 言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并使其受到感染,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的效果。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并让朗读成为艺术 的再创造呢?阅读教学中,我从以下三方面对朗读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创设朗读氛围,给学生一个温馨灵动的课堂 在充满温馨的课堂里,学生的朗读才能与文本相互碰撞、相互激荡。
只有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字中的情去拨动孩子的心弦,才可以点燃 学生奔涌的激情。
1 注重评价,激发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相互评价、交流,目的有二 其一,充分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在以欣赏鼓励为主的评价过程中领略成 功的喜悦;其二,培养学生在温馨提示的交流过程中收获信息的能力。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评价语言 ★她读得不紧不慢,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从他的朗读声中,我感受到作者悲喜交集的心情。
★她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心旷神怡的海边风景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还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温馨提示,如读《小珊 迪》有关句子时的交流 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请注意读出冷的感觉。
★我体会到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 赤脚又红又肿。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不会轻松有力。
★是啊,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连声音也在发抖,我会又轻又慢地 读出这样的感觉 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以欣赏的眼 光和温馨的提示来评价朗读的习惯。
只要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给予肯 定。
2 注重感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朗读体验 朗读,最重要的是个体独特的感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朗读经验, 会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论文
浅谈低年级学生的朗读习惯培养
【摘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承载着更多的使命。
然而当前的低年级学生的“朗读零起点”,造成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的起步培养缺失严重。
笔者将从指导读书姿势,消灭唱读现象,激发朗读兴趣,诊断课堂现象,加强检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重建朗读习惯的策略,以期夯实朗读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朗读习惯培养
当前的低年级课堂,忽视朗读起始教学的现象并不少见。
虽然教材在“入学教育”中安排了有关朗读姿势的插图,但因为之后拼音教学的介入,读书习惯教学被暂时搁置,无法及时学以致用。
在进入课文学习后,一部分老师并没有关注低年级学生的朗读零起点,造成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的起步培养缺失。
主要出现了问题有:
1、读书时的姿势不容乐观
也许受幼儿时期不良习惯的影响,再加上老师缺乏引导,学生的读书姿势令人担忧,既影响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又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2、制约发展的唱读现象较为严重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经常会一字一顿,拖腔拿调地唱读。
这样的朗读像老牛拉破车似的,不仅不悦耳,而且根本没法表达感情。
长此以往,学生怎么会对朗读产生兴趣?如果教师不给予关注并及时纠正,唱读习惯先入为主,将很难根治。
3、读书声音不会倾听。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教育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教育论文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教育论文摘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通过引导阅读来培养语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朗读方法多种多样,教师根据课堂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灵活应用,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朗读教学朗读能力学生教师方法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通过引导阅读来培养语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人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十种能激发学生读书(主要指朗读)兴趣的方法,简便易行,现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使用。
一、群体朗读法即全体同学齐读,类似于音乐中的大合唱,显得气势宏大,令人振奋。
全体学生宏大声音的烘托,容易感染学生读书的热情,使他们减少顾忌,朗读的潜能容易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比较朗读法就是在朗读教学中引入比较的方法,通过多种多样朗读方式的比较,寻求适合特定内容的最佳朗读方式,从而揭示朗读的一般规律,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是老师和学生的比较。
通过对比,能悟出文章的`朗读要点。
让学生通过对比去发现问题,而不是老师自己来指出问题,这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得以发挥,使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
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读相同一段课文,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然后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
让学生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气氛中,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朗读感情及朗读的能力提高得也特别快。
比较方式在教学中运用的要义在于:不能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但也不能忽略老师指导的作用。
所以,教师对学生难以把握感情的课文,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加以指导。
三、表演朗读法就是分角色朗读。
培养朗读兴趣论文
培养朗读兴趣论文【摘要】我还善于用事先准备好与朗读作品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学习气氛,指导学生配乐朗读,用声响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读起来入情入景,如教学《鸬鹚》第一段描写湖面平静时的景象时,我选了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配读课文,立即将学生带入了一种轻松、恬静的意境,同学们读起来绘声绘色,完全投入,把自己与文中的形象融为一体,感情表露也十分真实。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助于提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朗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朗读的浓厚兴趣呢?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情境,引人入胜小学生都是故事谜,他们善于从故事中感悟道理获取知识,在朗读前,我经常利用故事引发兴趣:如先讲一些节目主持人、播音员以及身边的朗读比赛获奖者,他们从小热爱练习、朗读,最终成为著名的主持人和播音员的故事,从而使他们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如:在教《瀑布》一课时的朗读训练时,就可以利用录像来设计导读,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瀑布的魅力景象,当学生看到瀑布从高处飞泻直下,像一串串白色的珍珠镶嵌在高山之上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象时,他们由衷地发出赞叹:“哇!真美啊!”从而使课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同学们自然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优美的情景中,极易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二、范读课文,激发兴趣范读是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朗读训练中,我借助人们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用低沉、悲痛的语气配以适当的表情,把人们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场景读的情真意切,把人们对总理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听了我的范读后,深受启发,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使同学们都能尽力去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表情去读。
三、赞扬鼓励,激励创新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生朗读,培养读书习惯
──指导中年级学生阅读的点滴体会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识字到读写的过渡,从这时起,首先就应注重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一、在备课时强调备读
强调教师的备读,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反复训练,自己首先读熟、读通、读好课文,进而掌握本文朗读和默读的基本要求以及具体的技能指标。
如语气、语调、情感、停顿、重音、轻声和有效速度的掌握。
二是结合教材的学生实际,确定读的训练重点和指导读的方法步骤,力求做到心中有数,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在授课时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
中年级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在刚接触到阅读教学时,还不太习惯。
教师要从读书的姿势到读书的要求逐步指导,养成一手拿书一手拿笔、边读边想的习惯。
教师先带学生练习一段时间,然后放手让学生在预习时练习,课堂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培养,课外多一些独立练习。
在预习时,教给学生读书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如“一读文章写什么,二读画出生字词,三想四查通词意,不懂之处加标记。
”这是初步要
求。
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带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达到读有所思,思有所得。
三、精心设计读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指导学生读书,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
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淘和美的享受,或者为了教师指导朗读,可以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或指导性范读。
当教材中出现了长句、结构复杂或学生难懂的片断,教师采取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并指和训练导学生要把视线放宽一点,一次多看几个字,避免读破词、读破句,为理解带来困难。
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课文,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全组全班学生接续读。
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或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可出示相关提示问题,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勾画。
为了诱发想象,体会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或古诗词,教师指导学生小声自由读或闭目听教师吟诵。
为了提高兴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对故事情节强或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
为了强化记忆,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的“点睛”之笔也可以齐读。
为了较好地进行朗读训练,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刚开始可采用师生相互伴读,有一定基础后,为了提高朗读效果,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比赛。
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在于学生读熟、读通、读好课文,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的能力。
四、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
方法的掌握和习惯的形成,要有时间的保证。
在教师每节课要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云读和思,进行圈画勾点,理解体会。
利用早读等时间,加强训练。
课后可适当布置一些阅读训练篇目,不定期举行一些朗诵比赛或讲故事比赛,多鼓励学生去认真读书,让每个学生都有认真读书的时间和兴趣。
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