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为何越走越窄
人生很窄得失只在方寸间人生很宽成败犹在千里外的意思
人生很窄得失只在方寸间人生很宽成败犹在千里外的意思人生很窄得失只在方寸间,人生很宽成败犹在千里外。
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得失和挫折,这些都是人生的方寸间。
然而,无论成败,人生的真正价值却在于我们的心态和追求。
人们常常将成功与失败看作是人生的关键。
然而,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凭借成功或失败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幸福呢?成功和失败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小部分,但并非人生的全部。
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在成功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以及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挑战。
在人生的窄巷中,我们会经历许多失去。
有时,我们会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失去事业机会,失去金钱等等。
这些失去让我们感到痛苦和迷茫。
然而,失去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人生就此结束。
在失去之后,我们可以重新建立更加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在人生的方寸间获得许多收获。
有时,这些收获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一次友善的微笑、一份额外的帮助或者一次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些小小的收获并不太起眼,但却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和满足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这些微小的收获,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人生的宽广并不仅仅局限于得失。
它还包括我们对于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我们可以在人生的旅途中追求真理和智慧,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和见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人生的宽广还体现在我们对于他人和社会的关怀。
在人生的千里外,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来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盈。
无论是为别人提供帮助,还是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无比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无论人生有多窄,我们都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和努力让它变得更加宽广而有意义。
在得失之间,我们可以懂得宽容与感恩,在成败之间,我们可以坚守理想与信念。
只有在经历了无数次得失、成败后,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生命是一种心境_第五辑 道路越走越窄,因为从未想过退让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事情,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应对措施,不懂得退让宽容的哲学,这些事情就会演化为过不了的坎,解不开的结,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
学会退让吧,因为懂得退让才天地广阔。
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俗话说:"有舍才有得。
"生活中总要有所放弃,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要明白,有时,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它也是一种智慧。
其实,一生中,我们曾以为重要的不可能放手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变得不再重要了。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我们总企图更多地占有,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欲望变成了我们不断索取的催化剂,即使占有的东西对于自己来说本来就是多余的,也不愿舍弃。
人生就是在不断追求和不断放弃中进行的,只有放弃我们必须放弃的,我们才能拥有更多我们想拥有的。
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位商人带了满满一箱子珠宝和他的儿子一起出海旅行,他们准备在旅行中把珠宝卖掉,为了安全,他们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个秘密。
一天,有一个水手发现了他们的秘密,于是伙同其他水手准备夺取珠宝,他们的计划却被商人听到了,他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儿子。
"跟他们拼了!"儿子断然道。
"不,"商人回答说,"我们打不过他们!""那把珠宝交给他们?"儿子又说。
"也不行,他们会杀人灭口的。
"商人很理智。
过了一会儿,商人忽然怒火冲天地冲上了甲板,"你这个笨蛋儿子!"他叫喊着,"你从来都不听我的话!""老头子!"儿子也嘶哑着回答,"你从来不说一句值得我听的话!"当父子俩相互谩骂的时候,水手们都好奇地围到四周。
商人突然冲向他的小屋,拖出了珠宝箱。
"忘恩负义的儿子!"商人尖叫道,"我宁肯死于贫穷也不会让你得到我的财富!"说完,他打开了珠宝箱,毫不犹豫地将宝物全都投进了大海。
人生的路为何越走越窄
part02“潘晓讨论”开启80年代的大门
数千万青年被卷进这场人生观大讨论,用“波澜壮阔”形容并不为过。应该说,80年代的大门是“潘晓讨论”开启的。它是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改革开放初期新闻媒体面对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的精神危机所作出的反应。
这些问题使我下决心把整个精力转到当代精神史的讨论。我想用一种历史的方式来分析这一问题,我的一个基本思路:细心梳理毛泽东时代及其前后精神史的复杂关联。大家总是强调毛泽东时代的历史挫折直接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没有进一步看到毛泽东时代后精神面貌的构建。中共十二大报告就指出社会风气建设,邓小平、胡耀邦、陈云和李先念等非常重视精神文明。有人说国家不关心精神建设,这是胡说。知识分子精英也非常关心人、精神和价值的问题,我们是从80年代过来的,了解这些情况。
第一,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他是台湾学者,走过世界很多地方,他说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地方像中国大陆这样,无论在日常语言还是日常生活氛围上,如此的以“钱”为中心。我自己也去过一些地方,同样有这样的感触。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特别,我们一般认为,如果一个社会有很长时间的伦理关怀和日常生活积累,那么这个社会就不是那么容易被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所穿透。大家知道中国社会是一个特别强调伦理的社会,毛泽东时代非常强调价值和理想主义,但是中国现在的表现恰恰是一个反例,这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问题。
这封信的题目特别打动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其中有一句话也很有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前者道出潘晓的内心惶惑,后一句则是在追问伦理命题。
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窄狭时难避。仿写
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窄狭时难避。
仿写【实用版】目录1.广泛施恩,让人生处处充满相逢的喜悦2.结冤仇过多,会使人生道路变得狭窄和危险3.结语:提倡广施恩惠,避免结冤仇,让人生之路更广阔正文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
如何让人生充满喜悦和幸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自己的人生。
古人云:“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窄狭时难避。
”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为我们指引了正确的人生方向。
首先,广泛施恩,让人生处处充满相逢的喜悦。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以善良为本,乐于助人。
当我们在他人困难时伸出援手,给他们带来帮助和温暖,我们也会收获别人的感激和尊重。
这样的相逢,不仅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还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正所谓“施比受更有福”,广泛施恩,就是为自己积累福气,让人生充满美好的相逢。
然而,如果我们结冤仇过多,会使人生道路变得狭窄和危险。
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误会和矛盾,如果我们不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而是选择报复和仇视,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会越来越狭窄,人生道路也会越来越曲折。
结冤仇过多,会让我们的心灵承受巨大的负担,让我们的生活失去阳光和快乐。
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广施恩惠,避免结冤仇,让人生之路更广阔。
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尽量去帮助别人,而不是抱怨和指责。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相信别人会伸出援手,给我们带来帮助和温暖。
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真正做到何处不相逢,才能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牢记古人的教诲:“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窄狭时难避。
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29年前的那次人生观大讨论:“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
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可我一个人已经很累了呀,仿佛只要松出一口气,就意味着彻底灭亡。
”1980年《中国青年》刊发了“潘晓”来信。
潘祎黄晓菊潘晓来信《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编辑同志:我今年23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回顾我走过来的路,是一段由紫红到灰白的历程;一段由希望到失望、绝望的历程;一段思想长河起于无私的念头而终以自我为归宿的历程。
过去,我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
小学时候,听人讲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雷锋的日记》。
虽然还不能完全领会,但英雄事迹也激动得我一夜一夜睡不着觉。
我还曾把保尔关于人生意义的那段著名的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工工整整地抄在日记本的第一页。
日记本用完了,我又把它抄在第二个本上。
这段话曾给我多少鼓励啊。
我想,我爸爸、妈妈、外祖父都是共产党员,我当然也相信共产主义,我将来也要入党,这是毫无疑义的。
后来我偶然看到一本过去出的小册子《为谁活着,怎样做人》。
我看了又看,完全被迷住了。
我开始形成了自己最初的、也是最美好的对人生的看法: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人活着,就应该有一个崇高信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一切。
我陶醉在一种献身的激情中,在日记里大段大段地写着光芒四射的语言,甚至一言一行都模仿着英雄的样子。
可是,我也常常隐隐感到一种痛苦,我眼睛所看到的事实总是和头脑里所接受的教育形成尖锐的矛盾。
在我进入小学不久,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就开始了,而后愈演愈烈。
我目睹了这样的现象:抄家、武斗、草菅人命;家里人整日不苟言笑,外祖父小心翼翼地准备检查;比我大一些的年轻人整日污言秽语,打扑克、抽烟;小姨下乡时我去送行,人们一个个掩面哭泣,捶胸顿足……我有些迷茫,我开始感到周围世界并不像以前看过的书里所描绘的那样诱人。
精选《人生》读后感400字左右范文15篇
《人生》读后感1初次读《人生》这本书是在高中,那个时期接触的书比较多,《人生》这本书不同于那个时候我读的一些和学习有关的书籍,因此,印象深刻,初读时不知人生何意义,再读是心中满是感慨,或许经历的多了,道理便油然而生。
小说主人公高加林以农村知识青年身份出现,有激情、勤奋、才华、理想,在现实社会一次一次打击下任坚持努力去实现梦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虚荣充斥着他矛盾的内心,并最终被冲破。
刘巧珍一位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女性,她渴望知识、敢于追求、热爱生命、忠于现实,她给人以正面形象,或许表达着作者心中对一些事物美好寄托。
黄亚平和克南虽都在城里长大,但成长环境的不同也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时时左右他的行为。
高明楼的圆通、眼界和眼光,马栓的圆滑,德顺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刘立本的精明。
每个人的出身背景不同,也造就了不同人的性格特征,高加林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不过对待感情却是模棱两可,让人很是不解,转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经转几次,可最后却是听从于命运,回到了最初想成功的地方-农村,或许城市的尔虞我诈根本不适合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高加林不仅耽误了自己,也辜负了身边爱他的人。
高加林的生活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又何尝不是有很多的选择,我们做到三思而后行了吗?做出的选择让自己后悔了吗?谁的人生又是一帆风顺?在人生的各个分叉口,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诱惑着我们,到底是坚守自我,还是随心所欲,真的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综合考虑来判定,因此我们就需时时刻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去认真对待这残酷的现实世界,对待世界上的挫折,要以顽强的个人意志,坚持不懈的去奋斗、去追求,任何的外界因素都不能转移我们的目标,相信最后我们一定能越过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鸿沟!《人生》读后感2我看了一篇名叫《人生》的书。
从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好人无处不在,讲述了一个个广东先进代表的感人事迹,新时期广东精神时刻体现在他们身上。
如: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勇斗歹徒的女战士—邱玲、两次独闯灾区的警察志愿者—朱铁........,。
路遥《人生》读后感(19篇)
路遥《人生》读后感(19篇)路遥《人生》读后感篇1《人生》已经读完好长时间了,原来刚一读完就要写读后感的,但没有一点时间就没有写。
始终到如今我还是记忆犹深,《人生》是短篇小说,特殊具有吸引力,书中只写了高加林一年内的事业与感情的巨变,但却让人感慨,虽是小说,却又绝的在是太现实了!是啊,人,拥有的时候就好象拥有了一切,什么都朝着自己奋斗的方向进展,自己觉得自己好象很宏大,但当失去的时候却又会失去一切,就在突然之间,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可是,残酷就残酷在这里:人最大的苦痛不是没有得到,而是得到后再失去!!高先生正是这样,他的老师做不成了,呆在家里好象失去了一切,可是,突然之间,他又拥有了一切,事业,爱情,前途,该有的他都有了!!可还是在突然之间,他又失去了一切,什么都没留下,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起点!!而时间只有一年!!!路遥《人生》读后感篇2闲来无事,最近看了一本小说,路遥的《人生》。
里面讲的是改革时期背景下高中毕业的高加林,在当了3年民办老师后被刚高中毕业的大队书记儿子三星顶替后重新当回农夫的各种困难选择。
当高加林当回农夫后,与大队里和善淳朴的巧珍相爱,但是后来他也通过关系再次离开了土地,在县委通讯组里成了一名通讯干事,同时也离开了巧珍,和一位已有未婚夫的高中同学黄亚萍纠缠在一起。
在他春风得意之时,因工作得来不当被举报后再次当回农夫。
最终还是已嫁做他人妇的巧珍帮他找关系让他再次回学校教书。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要紧处经常只有几步。
”其实,在当今社会,有关系又有本领当然比没有关系但有本领的人走的通畅!但是后者也无需怨天尤人,把自己应当做的努力做得更好,也就无圆满了。
究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一天。
人生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能做的就是正确对待抱负和现实生活,在追求抱负的过程中,做让自己问心无愧的选择。
路遥《人生》读后感篇3人生便是这样,如此的变化莫测,人似乎总处在一个怪圈中,一个盼望诞生、而后盼望破灭这不停循环的怪圈。
人生的坎坷与曲折
人生的坎坷与曲折人生的轨迹如同一条弯曲的河流,在前行的路上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与曲折。
这些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正是这些阻力使得人们变得更强大和坚韧。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困难,并从中学习并成长。
首先,人生的坎坷和曲折常常源自于内心的矛盾和不满。
我们常常遭遇的艰难困苦并非外界的原因,而是我们自身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一切皆因个人的不同认知而定。
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曲折和困难不是绊脚石,而是助推器。
我们应该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挫折和困难,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们。
其次,人生的坎坷和曲折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
当我们面对挫折时,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坚强,我们的意志力会变得更加坚定。
我们会在面对困难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抱怨和自怜。
正是这种持续进取,才使我们变得更加优秀和成功。
一个人只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才能真正意识到内心的力量和潜能,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人生的坎坷和曲折也是我们成长智慧和丰富经验的源泉。
每次遇到困难,我们都会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从而在下一次面对类似的情况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我们会学会如何应对挫折和困难,以及如何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挫折与困难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生活智慧,更加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人格。
然而,人生的坎坷和曲折也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定的伤害。
经历过挫折和困难的人,可能会因此变得疲惫和消极。
他们可能开始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变得悲观和绝望。
所以,当我们面临挫折时,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缓解心灵的压力。
这可以是与亲朋好友的交流、享受一些独处时间或者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最后,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坎坷和曲折时,我们要不畏艰难与挫折,勇敢迈向前方的道路。
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接更好的未来。
每一个坎坷和曲折都是一个奋斗的机会,我们要学会从中吸取力量,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己。
人生的路上步履艰难背景
人生的路上步履艰难引言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每个人在人生的旅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些困难可能来自外部环境,也可能来自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本文将探讨人生的艰难背景,并讨论在这条道路上如何应对和克服困难。
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社会压力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工作、学业和家庭等方面的要求常常让人感到力不从心。
艰难背景中包括了无法承受的工作压力、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等。
经济困境经济状况不佳是许多人所经历的艰难背景之一。
贫困和失业使得个人和家庭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安全感。
长期的贫困和困境也可能导致人的自信心和动力下降,增加了成功的难度。
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的冲突和问题也是人生中的一大挑战。
家庭纠纷、友情破裂、情感困扰等问题都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难和痛苦。
这些问题不仅会对个人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对工作和社交带来负面影响。
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自我怀疑人们经常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在面对艰难和挫折时,人们往往会质疑自己是否足够强大去应对。
这种自我怀疑常常阻碍了人们的进步和成长。
恐惧和焦虑面对未知和风险,人们常常感到恐惧和焦虑。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各种可能的负面结果使得人们陷入困境。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对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也可能影响个人的行动和决策。
价值观的挣扎人们在艰难背景中可能面临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的挑战。
在追求梦想和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可能面临道德和伦理的抉择。
这种价值观上的挣扎可能导致个人的困惑和犹豫。
克服和应对困难的方法树立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对待问题和困境时保持乐观的态度。
将挑战视为成长的机会,从困难中学习和成长。
建立支持网络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是应对困难的重要途径。
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困扰,寻求他们的建议和支持。
他人的关心和鼓励能够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制定目标和计划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有助于人们在艰难背景中找到方向和动力。
人生路越走越窄,可能是因为不再相信
人生路越走越窄,可能是因为不再相信作者:祝小兔来源:《润·文摘》2018年第04期①如果你对朋友讲一个令自己特别感动的故事,最难过的结局,并非是他不能产生共鸣,而是他根本就不信。
人的预期有自我导向的能力,判断的结果仿佛总早于故事发生之前,他们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而并非可以去相信的。
我问过好几个朋友,什么时候相信有艺术存在这回事?有一个人告诉我,在他走进乌菲兹美术馆,在拥挤的人群中努力探出脑袋,亲眼见到波提切利的最重要作品《维纳斯的诞生》,那一刻,他相信了世上真的有艺术这回事。
在这之前,他怀疑艺术是大家构建的谎言,是附庸风雅的惺惺作态,可那一刻才相信原来这世上真的有一幅作品美得让你心颤。
他感慨如果可以早点见到这幅画,也许可以早点享受艺术带来的好处,不会因关闭自己接纳艺术的心,而错失那么多可能性。
西方人爱说“I will see it when I believe it”,不信的时候,什么也看不到,就算看到也觉得不对。
一旦相信,从那一刻起,过去没见过的美丽才会出现在你身边。
②小时候最容易相信,但很快会被教育:轻易信任,是很不理智的行为,是一种单纯的、幼稚的、没有见识的行为。
有了一点经历后,我发现,见识越多的人反倒越容易相信。
你跟他们说奇闻逸事、荒诞观点,他们会觉得,嗯,有意思。
见识越多的人,因为时常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知道这世上有那么多与己不同的人和生活,有无数多彩的人生和绚丽的梦想。
他们相信,这世上有人过着与众不同的人生,而不轻易下判断做定论,不把“怎么可能?”挂在嘴边。
我知道,现在要让人相信,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我也是在走出原来的小世界后,遇到了那么多有趣的人,才知道有那么多无功利心的人。
讲究实用只是生活态度的一种,还有许多态度可归为无用,却同样动人。
人们只会看到自己能到达的地方,而把不可抵达的远方,想象得危险丛生。
人一旦不相信本真,就無法拥有信仰。
从轻易相信到凡事质疑,里面包含着理性之光,然后,从凡事不信到再次愿意相信,背后是见识和格局。
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很显然,大多数人经历的都是这样的过程,可绝对不是所有。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少部分的“幸运儿”,他们的选择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我觉得人生应该从心出发,如果你是跟随内心而走的,就不会有失望,生活不是单行道而是多行道,条条大路通罗马,又怎么会越走越窄呢?应该会越走越宽的,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就一定会有收获。
我们往往也会忘了我们应该会用理性的想法去对待每一个问题,但却没有那么认真对待问题的本质讲了什么,所以才会造成空虚又落寞,其实都应该想想只要是对的,无论怎样都会好的,如果有一处地方做错了,那就满盘皆输,就是这么的残酷和现实。
人生海海,一切皆是序章。
人生路也会越来越宽广,应该是要积极的面对,用乐观的心态应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因为闯过去了,你也就成长了。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也没有到处荆棘,只有你我的一腔热血在翻涌,在惊涛拍岸。
你的人生值得奋斗一百年。
今后开始,一切顺利。
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不一样的心态,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前不久,和表弟一起吃饭,第一时间询问近况,表弟哀伤地说:“本来想这份工作继续干半年,可能会有点起色,现在还那样,没法跟父母交待,以后更不知道怎么办。
”表弟今年27岁,翻译专业,考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读书期间经常带学生当家教,让我这样的英语学渣羡慕不已。
毕业后,辗转过几份工作,最后留在一个规模不大的培训机构,辅导中小学生英语,底薪1600元,每月前30节课时收益,归培训机构,之后每课时40元归自己。
刚开始几个月,不安排课时,每天的工作是打杂,薪水1600元。
我惊到眼珠子差点掉地上,1600元在省会城市怎么生活?不吃饭?不租房?不社交?交通费、电话费等杂七杂八算下来怎么够?最艰难时,表弟整整一年没买过新衣服,住每月300块的板房,冬天没暖气不说,还漏风,一想都心酸。
工作快2年,没发展前景,工资涨到3000元,刨去吃住基本上没剩多少。
在适婚年龄,不敢谈女朋友,更别说买房结婚。
不禁感慨,明明握着一手好牌,怎么人生路越走越窄了呢?人生的际遇真的很奇妙,有的人一路开挂,仿佛股市里的那根红线,连连涨停;有的人一片惨绿,年岁越大,选择权反而越来越少,自身价值也越来越低,仿佛走进死胡同,形成无解的局面。
难道,一切仅仅因为运气不好?黑格尔讲:存在即合理。
每一个令人唏嘘的命运背后都暗藏着玄机。
一、惯性思维的局限性表弟所在的培训机构,除了工资外,没有任何福利保障。
选择它,是因为喜欢教师职业。
我曾跟表弟认真聊过:“要不考个事业单位?你这么喜欢当老师,在高中当英语老师也很好啊。
”“高中老师哪里那么好考?听说XX中学的老师都是研究生,好多都是留学回来的。
”“要不考公务员吧?别的不说,至少稳定吧。
”“不要,受不了体制内单调的工作。
”“复习考研吧,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权会多一点。
”“一天这么忙,哪有时间复习?”“不然就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吧,机会多,毕竟你英语专业八级都过了,混得再差顶多是维持现状,万一出人头地了呢?”“算了吧,大城市哪有那么好立足,自己也不是那种有闯劲的人。
在人生的路上,你总是摔跤,不是路不平,而是这5个原因
在人生的路上,你总是摔跤,不是路不平,而是这5个原因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坎坷和挫折,甚至会跌倒、摔跤。
然而,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道路不平、环境不好,而是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
下面是5个导致摔跤的常见因素,了解并克服它们,有助于我们在人生路上更加顺利地前行。
第一个:缺乏明确的目标。
人生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如同一只无头苍蝇,不停地乱撞,最终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
没有目标的人,往往缺乏动力和方向,容易被外界干扰和诱惑所左右。
一旦遭遇困难或挫折,很可能就失去了方向,无法继续前行,最终导致一事无成。
第二个:缺乏行动力。
有了明确的目标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付出实际行动去实现它们,没有行动的计划只是空想。
然而,很多人却一边高喊着口号一边找借口拖延,形成了雷声大雨点小。
一个人缺乏积极的态度、高效的工作方式,在人生的路上会受到阻碍,无法前行。
第三个:过于自信或自卑。
自信是成功的关键之一,但过于自信会让人忽视潜在的风险和问题,让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过于乐观,最终导致失败。
同样地,过于自卑会让人缺乏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挑战,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而导致不成功。
第四个:缺乏耐心和毅力。
人生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你缺乏毅力去克服它们,就很难取得成功。
有时候,我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但由于缺乏坚定的信念,就轻易选择了放弃。
成功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和不断的尝试,只有具备了耐心和毅力的人才能坚持到最后。
第五个:心态不正。
在人生的路上前行,需要时刻保持正确的心态,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如果一个人总是保持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很容易陷入困境,遭遇挫折。
相反,如果能够常怀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它们,取得成功。
摆脱狭隘:莫让你的人生路越走越窄
【专题名称】成长读本【专题号】V4【复印期号】2010年11期【原文出处】《心理保健医生》(长春)2010年4期第33~35页【关键词】EEUU[案例]1.张书恒,17岁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出问题了,因为对于一些小问题我总是会放不下。
就像昨天,我骑车子与别人相撞,和对方吵了起来。
虽然当时我也觉得自己并非有道理,但就是不肯道歉,就是想让对方服气,后来在围观者的劝说下才不了了之。
但是事后,我还是觉得很气愤,总觉得自己没吵过对方很没面子,脑海中一遍一遍重复着吵架时的一幕幕情景。
像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我该怎么办才好呢?2.赵建伟,16岁我讨厌王博,总是一副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有什么呀?3.金彦明,15岁班级发礼品,正巧不在,同学就把我的那份放在了我的桌子上。
回来后,看到自己的东西显得比别人的少,就认为是同学故意给我留的少的,当时就变了脸色。
后来同学有事情找我帮忙,我就爱理不理地应付着。
[心理透视]据说,我们都是挑着两个篮子来到这个世上的,前面的篮子里盛着别人的过错,后面的篮子装着自己的过错,因为自己的过错在后面的篮子里,因此,我们总是只看到别人的过错,而看不到自己的。
别人的过错看得多了,狭隘也就产生了。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但有时候,世界上最窄的地方,也莫过于人心了。
你是否曾有这样的情况,在学习和生活中为一点点挫折或失败而寝食难安;听到别人说你的坏话后长时间内耿耿于怀;难以接受老师或家长对你的批评;只和少数几个想法一致或不超过自己的朋友交往,不愿接受与自己意见有分歧或比自己强的同学……如果有的话,可以认为你心胸不太开阔,有些狭隘了。
所谓狭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气量小,心胸狭窄。
像嫉妒、猜疑、孤僻、神经质等不良个性都源于狭隘心理。
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素质脆弱的现象,究其根源也是心眼小,即心胸狭隘造成的。
心胸狭隘的人只能听好话而不能听坏话,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接受失败,稍遇挫折、坎坷和不如意,就出现过激行为,导致对自己、对他人的伤害。
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_人生感悟_格言网
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_人生感悟_格言网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了呢,我们当初的坚持是否还在继续呢,还是早在生活中被丢弃了呢,我们的人生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
以下是一位读者的来信:大师,你好!很久以前就想写一封信给你,一直都没有提笔。
自己一直在职业上有些困惑,以前的来回跳槽,并没有给我带来更多的积累和收入,反而让自己越走越窄。
现在又到了一个选择的时候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关键的时刻,但自己现在还处于迷茫的状态,没有找到自己的职业的方向,这是我要面临的一个核心的问题。
还有就是自己的一些情况:年龄大、学历查不了、积累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建议,自己为这个问题困扰有些时间了,真的需要你的帮助,还望大师不吝赐教!提问:1. 你对工作的认识,工作除了给我们带来收入以外,还能带来什么?2. 你找工作的时候,你会看重什么?哪些要素是需要被关注的?3. 你对职业规划是怎么看的,在你的职业的经历当中是一步步的干出来的,还是事先有个明确的规划,然后按部就班的进行?4. 在你的工作经历中,支撑你走下去的动力是什么,特别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是什么支撑着你走过来的?5. 现在自己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其中有自己的顾虑:怕干了一段时间发现其实上升空间有限,技术含量低收入也有限,年龄也不小了,再面临职业的选择,自己似乎有点耽误不起了;也许自己需要的是一个职业的方向,如果这个不确定,以后很多事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还是希望自己的未来看到希望!友:小宋以下为回复小宋:你好,见字如见面。
你的处境我大体明白,虽为80后,可也三十好几,学历不硬,找工作当然不易,而你又跳槽频繁,没有积累,最终造成如此窘境。
你要明白,现在所背负的,正是你前期所欠下的。
我说这句话,并不是让你指责自己,因为这样毫无用处,而是希望你,把此时此刻当成一个分界点,除了为之前的自己还债,更重要的是,不要再把锅甩给以后的自己。
为什么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为什么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小学时,看名人传记,感觉是在记录自己的一生,你说,你也要成为伟大的革命家;中学时,你发现革命家就像大熊猫一样,已经变得非常的稀有,你要改做文学家;大学时,你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你要出国留学,你要成为富翁,还要娶上个美女老婆;等工作上一段时间,理想越来越远,机会越来越少。
人生的路为什么会越走越窄?其实,这都取决于你的选择,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成功路上重要的不是努力,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潘晓的迷惑:《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潘晓的迷惑:《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继芬春风少年兄 2015-11-11 23:341980年5月,一封题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来信,发表在当月的《中国青年》上。
它勇敢喊出了青年人精神上和道德上的苦闷与彷徨,向片面的集体主义扼杀个人尊严和个人需求的做法提出了挑战。
这封信引起了全国青年对价值观的大讨论:《中国青年》共收到了6万多封读者来信,打破了解放以来报刊专题讨论来稿数量的记录;另一方面,它被“左派们”视为精神毒草,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中国青年》杂志社社长关志豪被调离,参与'潘晓讨论’的6万多封来信被化为纸浆。
这场讨论直到2000年才得到“正名”。
编辑同志:我今年23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回顾我走过来的路,是一段由紫红到灰白的历程;一段由希望到失望、绝望的历程;一段思想长河起于无私的源头而终以自我为归宿的历程。
过去,我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
小学的时候,我就听人讲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雷锋日记》。
虽然还不能完全领会,但英雄的事迹也激动得我一夜一夜睡不着觉。
我还曾把保尔关于人生意义的那段著名的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工工整整地抄在日记本上的第一页。
日记本记完了,我又把它抄在第二个本上。
这段话曾给我多少鼓励呀。
我想,我爸爸、妈妈、外祖父都是共产党员,我当然也相信共产主义,我将来也要入党,这是毫无疑义的。
后来我偶然看到一本过去出的小册子《为谁活着,怎样做人》。
我看了又看,完全被迷住了。
我开始形成了自己最初的、也是最美好的对人生的看法: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人活着,就应该有一个崇高的信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一切。
我陶醉在一种献身的激情之中,在日记里大段大段地写着光芒四射的语言,甚至一言一行都模仿着英雄的样子。
中国人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中国人的路为何越走越窄?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
但是,现在的中国这句话已经成了一句空话。
大家根本就不相信。
就那前段时间大热的公务员考试来说。
大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架势,竞争之激烈残酷没有亲生经历过的人恐怕难以想象。
录取率之低也是让人瞠目结舌之感。
而且,具体的情况是不是所有的公务员岗位都是香饽饽,很多的冷门岗位无人问津,某些岗位则是挤得头破血流。
这种现象对于国家的平衡发展是不利的。
照这样下去,中国社会会变得畸形,很难想像这样的局面一旦发展下去,是不是会造成许多新的社会矛盾。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教育的单调和缺失。
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都只重视高考和中考的考试科目,对于像音乐,体育,美术等等技能科目,因为高考和会考都没有要求,教学过程就是敷衍了事。
这导致了学生无法全面发展。
反观那些教授专业技能的职业学院,有没有重视文化课程的培养。
这样一来,就造就了许多发展不均衡的单一人才。
都说,一个人才应该是专一多能的。
这样才可以活得丰富多彩,人生道路才不会越走越窄。
我想,这也是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原因吧。
但是,这样的全面教育也有其弊端,就是,在高考压力如此巨大的今天,学校已经在文化课程上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如果再要求学生成为专一多能的全才,是不是太残酷了呢?所以,只有高考可以平衡技能教育与文化教育,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获得全方位的滋养,让高考不成为压在学生身上的一座大山。
这样的现象或许可以有所改观。
行业之间的巨大差距。
这是社会不公平的体现。
一个社会要想实现公平,关键是要做到行业均衡发展。
现实一些说,就是工资差距应该缩小。
现如今的事实是,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极端两极分化。
有的行业可以让人吃香的喝辣的,有的行业则是让人连维持起码的生计都困难。
这还不算,如果分配不均还可以通过物价来调节,但是现实是,一个收入微薄的人走进商城,几乎每一件商品在自己的眼里都可以是天价。
价格的差距决定了质量的差距,便宜没好货的观点早就深入人心。
善良的人,路越走越窄_人生感悟
精心整理
善良的人,路越走越窄_人生感悟
工作时间长了,但是因为性格原因,加上技术工作限制,还是保持着学生时代的单纯。
工作越久,越往上爬越觉得正直实干的人没有好路可以走。
资源越来越被垄断在少数不劳而获的人手上,全世界走来走去没有几个清静的地方。
于是绝大多数人
善良的人,内心很简单。
因为社会是很复杂的,简单的方法肯定不能面对,必须要自己也很复杂,否则没有办法获取你想得到的东西。
过了40岁,应该明白这些道理的。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白鹿原的句子及感想
白鹿原的句子及感想
句子1:“人生的道路呀,真是越走越窄”。
感想:这句话充分的表达了人生这条路是有尽头的,时间越过越快,我们的年纪也越来越大,让人感到愈发的力不从心,这句话深刻的让人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要珍惜生命,过好每一天。
句子2:“人的本质是力量”。
感想:这句话充分的表达了人的本质,让人醍醐灌顶,人只有不断的奋斗,获得力量,才能够幸福,过好这一生。
句子3:“想要改变环境,先改变自身”。
感想:这句话充分的表达了人想改变环境的愿望,只有改变自身才能改变环境,人是融入在环境中的,只有增强了“我”的能量,才可以改变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人生的路为何越走越窄——从“人生意义讨论”透视当代中国精神伦理问题时间:2011年11月1日晚地点: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会编辑:周东旭贺照田1967年生,黑龙江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台湾东海大学等机构做访问学者。
多年担任《文学评论》理论版编辑,现主编辑刊《学术思想评论》,并编纂有《殷海光选集》、《殷海光学记》、《朱光潜学术文化随笔》等,论文集《当代中国的知识感觉与观念感觉》分别以日文、中文繁体、中文简体在日本、台湾和大陆出版。
一、研究出发点:人、精神和价值借助比较的视野,我集中思考如下的三个问题,第一,一个强调伦理本位的社会,为何如此容易被消费主义和商业逻辑所穿透;第二,为何新兴宗教的传播速度这么快,这在中国史上是非常特殊的;第三,GDP的高速增长同时伴随着自杀率的高速增长,他们甚至找不到一套语言表述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今天的心情非常特别,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觉得特别紧张,如果刚才有同学注意的话,我一直在用手摸脸,因为脸在发烧。
我高中是理科,大学也是理科,后来转到文科,我在社科院工作15年,有一点越来越明确,就是知道自己特别无知。
我今天要讲的问题是关于精神史的,从一个角度--“潘晓”问题--来展开对精神史的讨论。
我想首先从比较的视野入手分析精神问题,进而引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得到我的关注。
第一,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他是台湾学者,走过世界很多地方,他说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地方像中国大陆这样,无论在日常语言还是日常生活氛围上,如此的以“钱”为中心。
我自己也去过一些地方,同样有这样的感触。
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特别,我们一般认为,如果一个社会有很长时间的伦理关怀和日常生活积累,那么这个社会就不是那么容易被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所穿透。
大家知道中国社会是一个特别强调伦理的社会,毛泽东时代非常强调价值和理想主义,但是中国现在的表现恰恰是一个反例,这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问题。
第二,一个美国牧师说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中国近代的传播效果是不理想的,上世纪90年代后,西方传教士被禁止在中国传教,但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播却非常快速,这个变化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第三,是韩国的一位哲学家,也是我的朋友,是韩国上世纪80年代学生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位理论家,他的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实践中汲取资源。
1980年代后期被捕入狱,期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垮台,1993年出狱后他就来了中国大陆,他想看看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样。
经过观察和思考,他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的实践并没有产生社会主义的主体,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能与其相匹配的主体,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资源非常重要,但是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非常不好。
这就构成一个比较的视野。
第一,我与台湾朋友非常像,也在思考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为何如此容易被消费主义和商业逻辑所穿透。
第二,我对新兴宗教有较多关注,有些新兴宗教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这在中国史上是非常特殊的。
第三,中国社会一方面是GDP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是自杀率的高速增长,中国官方已经很多年没有公布自杀数据。
这些问题使我下决心把整个精力转到当代精神史的讨论。
我想用一种历史的方式来分析这一问题,我的一个基本思路:细心梳理毛泽东时代及其前后精神史的复杂关联。
大家总是强调毛泽东时代的历史挫折直接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没有进一步看到毛泽东时代后精神面貌的构建。
中共十二大报告就指出社会风气建设,邓小平、胡耀邦、陈云和李先念等非常重视精神文明。
有人说国家不关心精神建设,这是胡说。
知识分子精英也非常关心人、精神和价值的问题,我们是从80年代过来的,了解这些情况。
但是,80年代对整个精神问题的关心,严格来说都是无效的。
今天在最好的大学里,文科学生的自杀人数比较多,他们甚至找不到一套语言来表述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文科的语言就是围绕人和精神价值展开的,而在自身精神遭遇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没有帮助。
(第四段)可是,我也常隐隐感到一种痛苦,这就是,我眼睛所看到的事实总是和头脑里所接受的教育形成尖锐的矛盾。
在我进入小学不久,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就开始了,尔后愈演愈烈。
我目睹了这样的现象:抄家、武斗、草菅人命;家里人整日不苟言笑;外祖父小心翼翼地准备检查;比我大一些的年轻人整日污言秽语,打扑克、抽烟;小姨下乡时我去送行,人们一个个掩面哭泣,捶胸顿足……。
我有些迷茫,我开始感到周围世界并不像以前看过的书里所描绘的那样诱人。
我问自己,是相信书本还是相信眼睛,是相信师长还是相信自己呢?我很矛盾。
但当时我还小,我还不能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
况且过去的教育赋予了我一种奇怪的能力,这就是学会把眼睛闭上,学会说服自己,学会牢记语录,躲进自己高尚的心灵里。
(第五段)可是,后来就不行了。
生活的打击向我扑来。
那年我初中毕业,外祖父去世了。
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突然变得冷酷起来,为了钱的问题吵翻了天。
我在外地的母亲竟因此拒绝给我寄养费,使我不能继续上学而沦为社会青年。
我真是当头挨了一棒,天呵,亲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这样,那么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将会怎样呢?我得了一场重病。
病好后,借助几个好同学的力量,给街道办事处写信,得到了同情,被分配在一家集体所有制的小厂里,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那时候,我仍然存在着对真善美的向往,也许家庭的不幸只是一个特殊的情况,我现在已经踏上了生活,生活还是充满诱惑力的,她在向我招手。
(第六段)但是,我又一次地失望了。
(第七段)我相信组织。
可我给领导提了一条意见,竟成了我多年不能入团的原因……(第八段)我求助友谊。
可当有一次我犯了一点过失时,我的一个好朋友,竟把我跟她说的知心话全部悄悄写成材料上报了领导……(第九段)我寻找爱情。
我认识了一个干部子弟。
他父亲受“四人帮”迫害,处境一直很惨。
我把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切的同情都扑在他身上,用我自己受伤的心去抚摸他的创伤。
有人说,女性是把全部的追求都投入爱情,只有在爱情里才能获得生命的支持力。
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
尽管我在外面受到了打击,但我有爱情,爱情给了我安慰和幸福。
可没想到,“四人帮”粉碎之后,他翻了身,从此就不再理我……(第十段)我躺倒了,两天两夜不吃不睡。
我愤怒,我烦躁,我心理堵塞得象要爆炸一样。
人生啊,你真正露出了丑恶、狰狞的面目,你向我展示的奥秘难道就是这样!?(第十一段)为了寻求人生意义的答案,我观察着人们,我请教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初出茅庐的青年,兢兢业业的师傅,起早摸黑的社员……可没有一个答案使我满意。
如说为革命,显得太空,不着边际,况且我对那些说教再也不想听了;如说为名吧,未免离一般人太远,“流芳百世”“遗臭万年”者并不多;如说为人类吧,却又和现实联系不起来,为了几个工分打破了头,为了一点小事骂碎了街,何能奢谈为人类?如说为了吃喝玩乐,可生出来光着身子,死去带着一副皮囊,不过到世上来走一遭,也没什么意思。
有许多人劝我何必苦思冥想,说,活着就是活着,很多人不明白它,不照样活得挺好吗?可我不行,人生、意义,这些字眼,不时在我脑海翻腾,仿佛脖子上套着绞索,逼我立刻选择。
接下来她就讲自己的经历,先是家庭情况,然后是心情,教育的意义以及她的经历,接下来是组织,最后讲爱情。
我指出一点,原来黄晓菊的信并没有写认识了一名干部子弟,她实际喜欢的是一个华侨子弟,但是文革以后强调团结海外华人,共同参加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所以就把华侨子弟改成了干部子弟,我想这一改动不是偶然的。
她开始思考人生问题,探究人生意义的答案。
毛泽东时代带来很多特别积极的东西,对意义有高度敏感性,容易把某些问题归结到意义层面,也就是“活着就是活着,很多人不明白它,不照样活得挺好吗?可我不行,人生、意义,这些字眼,不时在我脑海翻腾,仿佛脖子上套着绞索,逼我立刻选择”。
这是毛泽东时代遗留下来的重要特点,也正是出于此才能解释“潘晓”讨论在当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来信讨论就有六万多封,这可能是除了国家极力推广的书信之外,被阅读得最多、反响最强的一封。
当时,很多人认为“潘晓”提出来的问题和孔子、马克思的思想具有一样的价值。
(第十二段)我求助人类智慧的宝库--拼命看书,希望从那里得到安慰和解答。
我读了黑格尔、达尔文、欧文的有关社会科学方面的著述;读了巴尔扎克、雨果、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鲁迅、曹禺、巴金等人的作品。
可是,看书并没有使我从苦恼中得到解脱。
大师们像刀子一样犀利的笔把人的本性一层层地揭开,让我更深刻地洞见了人世间的一切丑恶。
我惊叹现实中的人与事竟和大师们所写的如此相像,不管我沉陷在书本里还是回到现实中来,看到的都是一个个葛朗台、聂赫留道夫式的人物。
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呀,使劲地想,苦苦地想。
慢慢地,我平静了,冷漠了。
社会达尔文主义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人毕竟都是人哪!谁也逃不脱它本身的规律,在利害攸关的时刻,谁都是按照人的本能进行选择,没有一个真正虔诚地服从那平日挂在嘴头上的崇高的道德和信念。
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么忘我高尚的人。
过去那些宣传,要么就是虚构,要么就是大大夸大了事实本身。
如若不然,请问所有堂皇的圣人、博识的学者、尊贵的教师、可敬的宣传家们,要是他们敢于正视自己,我敢说又有几个能逃脱为私欲而斗争这个规律呢?!过去,我曾那么狂热地相信过“人活着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为了人民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现在想起来又是多么可笑!然后她就开始看书,看了很多书。
阅读这些书不必然支持她的结论,但是她却能读出这样的结论,这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第十三段)对人生的看透,使我成了双重性格的人。
一方面我谴责这个庸俗的事实;另一方面,我又随波逐流。
黑格尔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这几乎成了我安慰自己、平敷创伤的名言。
我也是人。
我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但我是一个合理的人,就象所有的人都是合理的一样。
我也争工资,我也计较奖金,我也学会了奉承,学会了说假话……做着这些时,我内心很痛苦,但一想起黑格尔的话,内心又平静了。
既然意识到人就是这样,按理说也便有了人生的答案,但是,从她身上又可以看到那代人的特殊性,一方面,她谴责庸俗的世事;另一方面,她也挣工资,学会奉承,学会了说假话。
不难看到,毛泽东时代结束以后,这些人表现出非常激烈的反弹,他们存在对理想价值和意义的追求,一方面是追求,而另一方面却是虚无。
(第十四段)当然,我不甘心浑浑噩噩、吃喝玩乐了此一生。
我有我的事业。
我从小喜欢文学,尤其在经历人生艰辛之后,我更想用文学的笔把这一切都写出来。
可以说,我活着,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它--文学。
(第十五段)然而,似乎没有人能理解我。
我在的那个厂的工人大部分是家庭妇女,年轻姑娘除了谈论烫发就是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