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九龄的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的历史解读——以几则关于张九龄的传说为例
荦东稀 密 21年第 1 期 ’ 00 0
义 上 ,本 文认 为任 何 历 史上 形 成 的 材 料 ,无 论 是 故 事 还 是 小说 ,均 有 相 当重要 的 历 史 分析 意 义 。
『 键 词1张 九 龄 关 民 间传 说 文 本 语 境 历 史分 析
[ 中图分 类号]K 6 [ 0 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3 6 (0 0 0 0 - 6 0 0 7 2 2 1 )1 — 13 0 1
始 能 批 评 其 学说 之 是 非 得 失 , 而 无 隔 阂 庸 廓 之 论 。 『17 1,) 15 ( o 陈 寅 恪 先 生 讨 论 中 国古 代 哲 学 史 撰 述 的 这 一 段 话 ,显 然 对 整 个 历 史 研 究 均 有 指 导 意 义 ,故 后 来 被 总 结 为
“ 同情 之 了解 ” ,成为 整个 历史 学 界从 事研 究工 作 的信 念 。陈寅 恪 先生
显 然 ,无 论是 “ 同情 之 了解 ” ,还是 “ 回到历史 现场 ” ,都需 要一 个可 操作 的办 法 ,不然 就会 流于 理
念 而 无 法 实 践 。 陈先 生 在 上 文 中 提 出 的 操 作 方 法 是 “ 以艺 术 家 欣 赏 古 代 绘 画 雕 刻 之 眼 光 及 精 神 ” 神 游 ,“
“ 同情 之 了解 ”之治 史态 度 .体
现 究 “ 回到历 史现 场” 是 当今 历史 学界 的共识 ,[ 在某 种
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张九龄舍妻开驿道
坦坦⽽⽅五轨,阗阗⽽⾛四通——张九龄舍妻开驿道⼤庾岭⼜称梅岭,雄踞五岭之⾸,横扼赣粤之咽喉,素有“南控百粤,北挹三江”之称,是中原通往岭南的重要通道。
岭南在秦代之前为“化外之地”,⼤⼭长⾕阻隔,原始森林和野草蒿莱遮天蔽地,⼈烟稀少,⾃然环境险恶,交通极为不便。
中原通往⼴东的⾛法是:从京杭⼤运河到扬州,⼊长江,进⼊鄱阳湖再⼊赣江,然后转章江,逆江⽽上抵章⽔上游——⼤庾城,越梅岭,⾛80⾥旱路,抵⼴东南雄,继⽽由浈⽔、北江,⼊⼴州,再出海。
当时,重⼤的军事⾏动,朝廷官员的升降,商贾往来和客家移民,都经由此道,⼗分险恶难⾏。
宋唐代以后,因通往亚细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受阻,中国与东南亚、澳洲、⾮洲、欧洲的交贸易往来,也⼤都经由此道,因此,这条路后来被誉为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秦汉以来,这条路就开始成为中原通往岭南的要道,但由于梅岭⾼峻,只在⼭径可供⼈⾏。
货物运输全凭肩挑背负,⾮常艰难。
直到唐代⼴东始兴⼈张九龄做了宰相,才在险峻的梅岭开凿出了⼀条“坦坦⽽⽅五轨,阗阗⽽⾛四通”的驿道,使天堑变为通途。
张九龄(678—740),出⽣在⼴东始兴⼀个书⾹世家,祖⽗是⼴州都督府的官佐。
张九龄从⼩聪明好学,⼗三岁能⽂,并上书⼴州都督,其才华得到初唐⼤诗⼈张说、沈佺期的夸奖。
古代的始兴所辖地与⼤庾⼀⼭之隔,张九龄也是客家⼈的后裔。
武则天时,张九龄进⼠及第,为左拾遗⼜迁右补阙,⼀度官运亨通,后因建议杀安禄⼭、在河南⽔区种稻,遭奸⾂李林甫反对⽽罢相。
张九龄在位颇有政绩,是唐代名相之⼀,道德⽂章⾜为风范。
张九龄深知⼤庾天堑之于当时、后世岭南发展的不利,在⽞宗开元四年,开始了造福后世万代的凿岭⼯程。
关于张九龄开凿⼤庾岭,民间有过⼀段悲壮的传说。
那时的⼤庾关⾮常神奇,破⼟⼟复⽣,凿⽯⽯复合,⼈们不敢在⼭上修路。
⼀天,岭南有位书⽣,进京赶考路经此地,听说了这件怪事,当下便对⼤庾岭乡⼈说,⽇后他做了官,⼀定回⼤庾岭开⼭劈路,务求必成。
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
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张九龄为人正直、贤良、敢言,从不阿谀逢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开凿梅岭广东南雄和江西大余交界之处,万山群列,逶迤起伏,其中有一座巍巍峻岭,叫做梅岭,也称大庾岭。
秦皇汉武时期,为了开疆拓土的军事需要,朝廷曾在梅岭山中开辟一条山路。
但是,小路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加上多年失修,早已变得面目全非。
肩挑背负的山民猎户,步履艰难。
特别是那里地处僻静,远离村庄,强人经常占山为王,拦路打劫。
因而,南来北往的贩夫走卒或旅客行商,都必须结伴走岗。
否则,连生命财产都得不到安全保障。
唐玄宗开元四年,张九龄向圣上请长假回乡探视年迈病重的母亲,他带了家院张忠和若干军士骑着快马,途径梅岭。
他忆起青少年时代赴京参加殿试曾经过梅岭,接昭入朝做官也途径过梅岭,亲眼看到古道上有峭壁,下有深渊,也亲耳听到古道常有人畜伤亡之祸发生,且常有强人劫掠。
因此,张九龄心中早就萌发了重修梅岭古道的念头。
这次他回到家乡,与病情有所好转的母亲谈及此事,母亲十分高兴地说:“修路架桥,功德无量,为母也曾听说梅岭古道非常艰险,来往不便,早就应该重修。
儿啊,你做了官就要为民做好事,不要犹豫。
”张九龄的二弟张九皋和三弟张九章,在外地做官,这次也是请假回乡侍奉母亲,听了张九龄要重修梅岭古道的打算,也十分高兴地说:“大哥要重修梅岭古道,这是利国为民的大好事,照顾母亲自有我等分担,大哥只管放心修路便了。
”于是,张九龄在家休假期间,向唐玄宗呈上了开凿梅岭新路的奏折,并派家院张忠和军士将奏折飞骑送往长安。
唐玄宗看过奏折之后,大加赞许,朝中文武百官听后也积极支持,认为张九龄此举利国利民,值得表彰。
唐玄宗批准了奏折,诏命张九龄开凿梅岭新路,并派一支戍边的官兵速往韶州,听从张九龄调拨使用。
张九龄接到唐玄宗批准重修梅岭古道圣旨后,向韶州刺史、虔州地方官吏韦璩等及乡绅父老通报了情况,号召大家同心协力,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
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赵虎一愣:“你……”张忠说道:“赵虎兄弟,这是新到任的洪州刺史张大人,他是专程前来调查案情,为你们平冤昭雪的呀!”赵虎一听,慌忙双膝跪地泣不成声:“张大人啊!……”张九龄抚慰一番,然后把赵虎父子带回府衙,命衙役好生安排住宿。
次日,张九龄在公堂提审花太岁,在人证物证面前,花太岁不得不认罪画押。
张九龄命军士把花太岁打入死牢。
这时,衙役已经遵照张九龄的吩咐把王福祥搀扶到公堂。
张九龄命军士开枷松锁,宣布无罪释放。
王福祥泪流满面,喜忧参半,犹在梦中。
当他看到公堂上已经团聚的小翠、赵虎和小阿贵时,方知不是做梦,于是激动万分。
一家人劫后重逢,仿如隔世,彼此哭成一团。
临了,王福祥牵着小翠、赵虎、阿贵的手,齐齐跪倒堂上,拜了又拜。
张九龄离座上前,将王福祥一家扶起,抚慰一番。
又命衙役取来一包银子,送给王福祥一家。
王福祥又欲跪地,张九龄赶忙制止。
张九龄为王福祥一家平冤昭雪之后,又逐一提审案犯,面讯曲直,口占案牍,当场依法改判及释放一批批悬而未决的囚犯。
囚犯们沉冤昭雪,个个感激涕零。
囚犯们的亲属子女更是千恩万谢,洪州百姓无不翘起大拇指赞道:“张公口案,张公口案!”两年后,张九龄离任南下,洪州百姓依依不舍,送了把“万民伞”给张九龄。
王福祥老人还托人绣了一面“张公口案,恩同再造”的锦旗,带着小翠、赵虎和阿贵,把锦旗送到张九龄的官船上。
在送别张九龄的洪州渡口,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河南赈灾有一年夏天,河南中源大地烈日炎炎,久旱不雨,某县县令为了求雨消灾,在一座山坡前面的平地上临时搭了一个土台。
土台上,坐着一排神情严肃的地方官吏。
一位身披八卦长袍的道长正在挥舞长剑,口吐火焰,众巫师围坐一圈,念念有词。
他们是在煞有介事地斩妖除魔,呼风唤雨。
土台前面是一片开阔地,黑压压的人群,衣衫褴褛,长跪不起。
土台一侧,幡旗猎猎;旗下站立着几个上身赤裸的刽子手,手执大刀,怒目圆睁。
刽子手跟前跪着几名五花大绑即将砍头祭旗的囚徒。
张九龄轶事典故
张九龄轶事典故张九龄轶事典故张九龄是唐代开元年间的宰相。
主要活动于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三代。
在唐玄宗时期,他担任宰相,事业到达了巅峰时期。
民间传说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
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
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
”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
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
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
始兴县民间流传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九龄年幼时在石头塘读书的经历。
超凡天赋唐代名相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一时人称神童。
七岁那年春天,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
宝林寺是名刹,香火鼎盛,风景秀丽,游客如云。
张九龄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
忽报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
殿前香客赶忙回避。
张九龄把进寺前折的桃花藏于袖中,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随从摆弄供品,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
太守见九龄活泼天真十分可爱,想试试他的才气如何。
便问:“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若对上,就给你供果吃。
”张九龄信口道:“好呀。
”太守早已看见九龄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
张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
”太守思忖,这小孩真是个神童,再考考他。
又出一对“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猛一抬头,正对面前三尊大佛像,触景生情,便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张九龄拿着太守赏给的供果去后面玩,被一和尚看见,以为他偷吃供果。
张九龄说是太守赏赐的,和尚不信:“凭什么说太守给你的?”张九龄诉说原委。
和尚好生奇怪,便让张九龄说太守出的.对子。
张九龄念出太守上联,和尚又问“那你又是怎应对的。
”张九龄灵机一动,便说我对的下联是:“满寺和尚,偷猪偷狗偷青菜。
”和尚一听下联,心头一惊,便拔脚要追太守去说个明白。
张九龄名字的由来
张九龄名字的由来张九龄名字的由来张九龄生于公元678年,很小的时候就以“神童”广为人知。
据民间传说,他的身世很奇特。
从他的名字上来看人们都会以为张九龄肯定是在兄弟姐妹中排老九,他上面必定有张大龄、张二龄、张三龄……张八龄吧。
其实非也。
他是个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叫张九皋、张九章、张九宾。
那么,我们就先从张九龄的名字说起吧。
张九龄伯父张宏雅曾“举明经中首及第”当上了大官,但他父亲张宏愈年轻时只是个渔民,家中没有田地,更没有什么产业,常以在江河小溪里捕鱼捞虾为生计。
一天,他在韶州南郊北江边一个叫“紫薇岩”的河湾里网鱼,从清晨到傍晚连条虾毛都未捞到,到了天将黑时他撒了最后一网却扯不动网了。
他知道网里有条大鱼在窜来窜去,但就是扯不上来,恐怕有几十斤重吧?那时天已全黑,他看不清楚这到底是鱼呢还是其他怪物,反正他从来没有在北江里网过这么大的家伙。
网里的东西拼命地挣扎,他也拼命地扯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人鱼搏斗,他感觉到筋疲力尽再坚持不下去了,因为他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
于是他就将渔网口打了一个结,然后将网绳绑在一棵大树上,回家去叫夫人来帮忙。
夫妇俩打着篝火来到河边,渔翁先叫夫人扯网试试看,示意他不会说假。
但奇怪的是,夫人轻轻一扯,鱼网就被扯上了水面,只见到一条巨大的鱼仍在网中。
他们就将鱼拉上岸,一看原来是条巨大的.九鲮鱼,足有几十斤重! 那条鱼两眼发亮,却一眨一眨地望着夫人流泪,就像一个可怜的小孩望着母亲有什么乞求一样,而夫人见了它也好像慈母看到自己的婴儿一样,就对夫君说:“相公,看它怪有灵性的,就放了它吧。
”于是夫妇就将这条鱼一人抱头,一人抱尾放回江河中。
不久,夫人就怀孕了。
到了分娩时,正是放生九鲮鱼那个时辰,夫人第一眼看到婴孩时,他的眼睛与神态竟然也与那九鲮鱼一模一样,使她想起了那条九鲮鱼,恐怕就是它投胎来到人间的吧。
于是父母就给他取名为“九鲮”。
而后来“九龄”的名字据说还是六祖和尚在大梵寺给他改的呢。
六祖当初常被这小孩出“难题”,几岁大的小家伙就智慧过人,六祖便对孩子母亲说:“令郎取名九鲮,九鲮为水族,上不了岸。
张九龄罢相故事
张九龄罢相故事张九龄一生经历唐代五朝,仕途上也曾历经了“三起三落”的遭遇。
张九龄,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
在他之后,大唐王朝便如江河日下,最终引发了几乎导致唐王朝灭亡的“安史之乱”。
在张九龄当政期间,唐王朝虽然繁华到了极点,但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暗流汹涌。
张九龄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保持了开元盛世的最后几年的稳定。
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武惠妃想让她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日后可以继承大统。
所以她私下里欲谋废掉当时的太子李瑛。
但是她也知道,废太子是大事,如果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这事根本干不成。
所以武惠妃就派了个宫中的官奴去游说张九龄。
结果游说不成,反而被张九龄骂了一通。
张九龄马上将此事告知了皇帝,从而挫败了武惠妃谋立太子的阴谋,稳定了宫廷形势。
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武惠妃。
张九龄识人明察秋毫,刚见到安禄山就断言此人日后必反,便向唐玄宗申请斩杀安禄山。
但唐玄宗却没有同意他的这个意见,二十年后,果然引爆了“安史之乱”,几乎导致大唐王朝的灭亡。
当唐玄宗欲立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为相,立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时,张九龄极力阻止。
这下也引起了皇上对他的不满。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在奏章上引用了武后时的谶词: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
其中“两角犊子”被解读成牛,言下之意必有姓牛的人来祸乱大唐。
唐玄宗认为他荒谬,当场将他杖于朝堂之上,几乎把周子谅打死。
十七日流放广西,在流放的路上死去。
这时,李林甫想起了当初他立相时张九龄也竭力阻止,就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张九龄也要之罪。
唐玄宗想起了张九龄处处与他作对的往事,新仇旧恨一并发作。
于是张九龄也受了牵连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
而在张九龄被罢相后没几天,太子瑛和瑶、琚两位王子也被贬为庶人。
唐朝最有风度的宰相——张九龄唐朝作为那个时代的超级大国,唐朝引领着东亚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潮流风尚。
既然追求时尚,注重风度自然就成为必要的生活内容之一。
诗人宰相张九龄
诗人宰相张九龄诗人宰相张九龄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不知祖籍何里,因曾祖曾任韶州别驾,所以后来就在韶关始兴安下了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人宰相张九龄,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人宰相张九龄清人蘅塘退士孙洙一生曾历任几方县令,到了晚年,喜好作诗,择取《全唐诗》精要,汇编成《唐诗三百首》,这本集子起先是作为家塾课本,为初学诗的孩子准备的礼物,后来竟在成人读者间流行开来,其影响力超过历代唐诗集粹。
集中开篇之作,便是唐朝宰相诗人张九龄的《感遇》。
幼年初读,似觉晦涩难懂。
及至后来,历览稍多,每每读之,感慨愈深,仿佛眼前有一只孤鸿,掠过旷野,翱翔于茫茫天际。
从寒窗苦读的一介书生到百官之首的宰相,张九龄的人生道路也曾一帆风顺。
他文才出众,少年闻名,早在十三岁时,就上书广州刺史,王方庆一见而叹,这个孩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王刺史的话后来又被当朝宰相张说重新评价,说张九龄的文章“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并且肯定地对别人说,“后来词人之首也”。
张九龄遇到张说,并且得到扶持,甚至“叙为昭穆”,可见张说对他的亲重。
而张九龄也确以他过人的才华,无论是考量人才,还是上书言事,都获得朝廷内外的赞誉。
张九龄的仕途成功,得益于一个贤相的悉心指引。
当然,他的职位也一直伴随着张说的升贬而起伏沉浮。
宰相之职,代表天子治理天下,对于国家的安危兴亡,举足轻重。
唐玄宗登基之始,励精图治,启用一批贤能的宰相,国泰民安,皇祚兴盛,史称“开元盛世”。
这一时期,集中出现了几位名载青史的贤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
张九龄以务实清廉而闻名。
他屡屡上书,认为选官应唯才是举,不循资历,颇得器重,王维称赞其“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他在担任宰相期间,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有一次,唐玄宗过生日:“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旧唐书·卷九十九》也不管皇帝高兴不高兴,老夫子在家里认认真真地翻书查文,写了洋洋洒洒的一大篇文章,递呈上来,半是劝说半是警戒,估计当了几十年皇帝的唐玄宗也不会高兴到哪里去。
张九龄名人故事推荐
张九龄名人故事张九龄名人故事推荐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
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
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描述某个范围社会的文化形态,也有说法认为,故事并不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张九龄名人故事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聪明敏捷,善于属文。
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
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
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
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著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民间传说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
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
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
”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
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
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
始兴县民间流传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九龄年幼时在石头塘读书的经历。
人物评价张九龄是一位诗文俱佳、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尤以诗歌艺术成就为高。
在唐代诗坛上,他是继陈子昂之后,力排齐梁颓风,追踪汉魏风骨,打开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
岭南第一宰相张九龄,是客家人还是广府人?
岭南第一宰相张九龄,是客家人还是广府人?张九龄,是中南诸省第一状元,是唐玄宗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是岭南地区最早在中央王朝中担任最高职务宰相的第一人,被称为“江南无双士,南天第一人”。
张九龄,岭南第一宰相,开元年间名相对于张九龄,可谓是“人红是非多”,去世一千多年后,还有许多人争着做他的子孙。
无论是广东的客家人还是广府人,都争着抢他做祖先,客家人说他是客家人,广府人说他是广府人,都摆出了不少证据,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可是,事实是这样吗?跟大多数客家人一样,张九龄根在中原张九龄的先祖在中原的河北范阳。
唐朝贞观年间,他的太祖父张君政被朝廷派往岭南担任“韶州别驾”。
韶州府的衙门设在当年的韶州府曲江县,即今天的韶关市区。
于是,张君政便在韶关落户安家。
中原汉族南迁图张君政生有6个儿子,分别为:张子犹、张子誉、张子冲、张子卿、张子虔、张子胄。
张子胄,字公谨,是张九龄的祖父,生有四个儿子,分别为张弘智、张弘毅、张弘藏、张宏愈。
张君政去世后,全家人搬到“曲江私第”居住。
张九龄的父亲张宏愈便迁徙到了始兴县清化乡石头塘村定居,置立田产,繁衍生息。
张宏愈生了4个儿子:张九龄、张九皋、张九章、张九宾。
唐朝仪凤三年(678年)二月十四日,张九龄便降生在了这个张姓的官宦世家。
张九龄是客家人?广府人?在唐朝时,岭南基本都还是一片蛮荒贫瘠之地。
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朝政府才设置岭南五府经略使经略岭南。
唐宋古人对于广东人以及广东语言的印象都是“蛮人鸟语”。
例如:唐代韩愈《送区册序》:“小吏十馀家,皆鸟言夷面”。
唐代柳宗元《与萧翰林书》“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譟,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唐代张籍《送郑尚书出镇南海》“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北宋苏东坡父子“南蛮鴃舌”。
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人物肖像画和雕塑如果唐时,广东分布着大量客家人跟广府人,那么,作为汉人南下而形成的客家人跟广府人怎么会被称作“蛮人”?作为古汉语“传人”的客家语跟粤语怎么会被形容成“鸟语”呢?张九龄曾祖父本是河北人,因担任韶州别驾,后代才在韶关落了基,到张九龄也才是第四代,就成了客家人/广府人了?在唐代,客家人/广府人都还没形成,怎么张九龄就成了客家人/广府人了?张九龄是中原汉人南迁先民也许有人拿张九龄及其兄弟后人说事,说张九龄后人或者其兄弟后人今天说XX话、在XX地建有祠堂,因此张九龄是XX民系。
张九龄下棋的故事
张九龄下棋的故事张九龄下棋的故事引导语: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贤相,也是文采斐然的诗人,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贤相张九龄下棋的故事。
《唐诗三百首》的`开篇是张九龄的《感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首五言超然洒脱,清新淡远,被清朝蘅塘退士选为开篇,千古传承。
其实,张九龄还是著名的贤相。
一次,唐玄宗喜欢上了下棋,当他知道张九龄是下棋高手时,便常找他下棋。
玄宗当然不是张九龄的对手,却总是不服输,天天都要他陪自己下棋,非要分出个子丑寅卯来。
张九龄见皇帝痴迷下棋却不理国事,心里十分焦急。
一日,两人厮杀正酣时,张九龄忍不住地对玄宗说:“陛下,天天下棋不好。
”“没事。
”玄宗一面回答,一面提了“车”来捉张九龄的“马”。
“陛下,老这样下棋,朝廷大事你怎顾得了啊?”张九龄又说。
“没事。
”玄宗将对方的“马”吃掉了。
“现在内则官吏贪腐腐化,外则异族侵境,如不富国强兵,国有难,百姓就难安居。
”“没事,朝廷有文武百官料理,你快下棋吧。
”玄宗仍摆弄棋子。
张九龄见状,一边下棋,一边想法让唐明皇把“车”腾了出来。
玄宗以为时机正好,就拿起“车”连扫几子后,又开始“将军”。
谁知张九龄却没有起“仕”保“帅”,只是推一步“卒”。
玄宗便提醒九龄。
“没事。
”张九龄十分平静。
“你不顾‘将军’,你就输了。
”九龄此时才说:“陛下,下棋好比管理国家大事,如帅一动不动,与各子不齐心。
各子也不保护他,这局棋当然输啰。
下棋是娱乐,国事才要紧。
”说得玄宗点点头。
734年,唐玄宗宠信李林甫,让他与张九龄并列为相。
不过,李林甫在政治上会弄权术,却不学无术,偏要卖弄风雅一次,李林甫在小舅子喜添贵子的酒宴上,要写几个字助兴。
小舅子立即笔墨伺候。
只见李林甫大笔一挥“弄獐之庆”。
原来古代生男孩叫弄璋,生女孩称为弄瓦。
李林甫把“璋”误写成“獐”,美玉变小动物,小舅子心中叫苦连天,众宾客表面叫好,暗地里却偷笑。
此后,李林甫成了“弄獐宰相”。
“受伤”后的李林甫,内心最痛恨那些有学问的人,张九龄首当其冲。
张九龄的家世感遇
张九龄的家世感遇张九龄的家世感遇张九龄因为张九龄的诗而被后人熟知,其实除了文人的身份,张九龄还是唐朝著名的宰相,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死后谥号文献,后世被人称为“张曲江”和“文献公”。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张九龄的家世感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家族显赫,祖上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留侯张良和西晋的武郡公张华。
张九龄自小聪颖,七岁就能写文章。
在唐中宗景龙三年中进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步入仕途。
在唐玄宗登基后,赏识张九龄的才识,升其为拾遗。
开元六年,因其开大庾岭有功,升左补阙。
开元十四年,当时的宰相张说被罢免,因张九龄和张说关系比较亲近,也受到牵连。
十七年,张说又被重新启用,但张九龄时日无多,在死前,多次推荐张九龄拜相。
二十一年,张九龄升中书侍郎,当时安禄山反叛被平定后,张九龄上书称安禄山狼子野心,日后将为害大唐,建议诛杀张九龄。
但皇帝没有采纳张九龄的意见,放过了安禄山,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二十二年,张九龄升中书令,第二年又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然而,此时李林甫入朝,张九龄忌妒张九龄的才能,联系牛仙客等人向皇帝进谗言,最终在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张九龄被罢相。
张九龄在任期间,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政治清明,唯才是用。
为“开元盛世”的延续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上书皇帝,请求回乡扫墓,不想在途中得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死后,皇帝追赠其荆州大都督,谥号文忠。
张九龄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在张九龄之后,大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张九龄,子子寿,生于公元678年,卒于740年。
唐代韶州曲江人,世称其为“张曲江”。
是西汉时期留侯张良的后人。
张九龄在任宰相期间,尽忠职守,选贤任用,不趋炎附势,是开元盛世最后的一名贤相。
据说张九龄年纪很小就很有名,张九龄7岁就能写文章,弱冠中了进士。
在张九龄的仕途中,宰相张说是张九龄的命中贵人。
而张说,也是开元盛世期间的一个名相。
张九龄看好张九龄不仅是因为两个人都姓张,还因为张九龄文章写得好,张九龄常常对张九龄在政治、文学方面指导激励,对张九龄的影响很大。
【张氏】大唐名相张九龄
【张氏】大唐名相张九龄细数广东土生土长的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享有“自古南天第一人”、“岭南诗祖”等美誉的张九龄是不能不提的一个。
张九龄(公元678年-740年),又名博物,字子寿,谥文献。
唐朝韶州曲江(今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出生寒门庶族,少聪敏,七岁知属文。
十三岁时,广州刺史王方庆见其文,大为赞叹:“此子必能致远!”武后神功元年,乡试名列前茅,长安二年,擢进土。
长安三年,张说坐忤旨流配岭南,寻九龄非常器重,誉之为“后出词人之冠”。
中宗神龙三年,九龄年三十,中“材堪经邦科”,擢秘书省校书省郎。
睿宗太极元年八有,玄宗即位,九龄以道侔伊吕科对策高第,迁左拾遗。
十年之间,九龄连登三第,立志“致君尧舜,齐衡管乐”。
他任左补阙期间,吏部试选人及应举者,每令他同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次,都详正公允。
时姚崇为相,九龄不避厉害,上书劝其“远诌躁,进纯厚”,又上封事,指陈地方吏治弊端,由此招致姚崇不满。
开元四年,九龄以病告归。
张九龄返曲江奉养母亲,以孝友着称乡里。
他见当地交通阻塞,便献状朝廷,请求开凿大庾岭。
是年冬,九龄不畏艰险,亲自指挥,开成了大庾岭路,对促进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开元六年春,奉诏还京。
八年,迁司勋员外郎。
开元十年,张说为宰相,与九龄叙为本家,擢九龄为中书舍人内供奉,封曲扛县男。
十三年,玄宗东封泰山,张说趁封禅之机多给亲信加官进爵。
九龄力谏,张说不听,后果遭非议。
次年,张说被劾罢相。
此时,九龄已改变任太常少卿,奉命祭南岳、南海。
北返后,亦因与张说关系密切,出为冀州刺史。
九龄上表请换江南一州,以便奉养老母,玄宗优制许之。
开元十五年,授洪州都督。
十八年,转桂州都督,兼岭南按案使。
他在任上黜免贪官,提拔贤士,亲理刑狱诉讼,明察善断,使洪、桂二州“泽被膏雨,令行祥风”。
开元十九年春,玄宗召拜九岭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后又擢为尚书工部侍郎兼知制诰。
九龄随从玄宗北巡,撰写赦书等,对御为文,无须起草。
张九龄主要事迹
张九龄主要事迹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下面整理了一些张九龄主要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年谱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唐朝仪凤三年(678年)生。
九龄七岁能文,三十岁擢进士第二,授校书郎;先天元年(712年)12月,玄宗于东宫举文学士,九龄名列前茅,授左拾遗;开元四年(716年)秋,九龄辞官归养,开大庾岭新路,沟通南,北陆路交通干线。
开元六年(718年)春,九龄被召入京拜左补阙,主持吏部选拔人才;开元七年,改任礼部员外郎;开元八年,迁任司勋员外郎;开元十年,宰相张说荐九龄为中书舍人;开元十三年,张说罢了宰相,九龄因此事改任太常少卿,出任冀州剌史,后改授洪州(南昌)都督,不久又转授桂州都督,充岭南按察使。
开元十九年(731年)三月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
开元二十年二月转为工部侍郎。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九龄升任检校中书侍郎,十二月,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国史。
开元二十二年五月,九龄迁升中书令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修国史。
开元二十三年三月,九龄进封为始兴开国子,食邑四百户。
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千秋节(玄宗生日),九龄送《千秋金鉴录》作贺仪,劝皇帝励精图治。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九龄因周子谅触犯玄宗一事受株连,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七年,九龄被封为始兴开国伯,食邑五百户。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春,九龄归故乡扫墓,五月七日于韶关曲江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被追封为荆州大都督,谥文献。
民间传说民间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
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
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
”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
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
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
唐代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岭南第一人张九龄
唐代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岭南第一人张九龄编者按:唐朝开元年间名相张九龄,是有史以来从岭南走出的第一位宰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岭南第一人张九龄》。
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面朝大海,遥望明月冉冉升起之际,人们总会想起张九龄的这两行诗句。
但是,我国的诗人灿若星河,吟咏明月的诗人和诗句更不胜枚举,有时竟记不清一些诗句到底是谁所写。
我与张九龄的缘分始于2013年4月的某一天。
我带着妻子和女儿,女儿的同学及他们的家长,一行十多人在韶关旅游。
参观马坝人遗址的时候,邂逅了张九龄纪念馆,大为惊喜。
纪念馆不大,只有一层,门前是张九龄的雕像,身穿朝服,头戴官帽,须发飘然,双手抱掌,平放在腹部,藏于两袖之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风度翩翩。
纪念馆的门是圆形的,或许是别有深意罢。
左侧镶嵌着“张九龄纪念馆”七个字。
进门便看见墙壁上悬挂着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
诗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我和孩子们一起朗读了这首诗,并让他们背诵。
如今重读,倍觉亲切。
最近一段时间,拜读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张效民院长发来的一系列有关张九龄的研究论文,颇受感触,于是欣欣然便产生了一个想法,也动手写一篇有关张九龄的文章。
二张九龄(678—740),唐韶州曲江人(即今韶关曲江县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是有史以来从我们岭南走出的第一位宰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苏轼有诗为证:“江南作相何人始,岭表孤忠独我公。
岂特魏房姚宋上,直追天宝卷阿中。
”清人邱浚也曾题诗赞曰:“岭海千年第一人,一时功业迥无伦。
江南人相从公始,衮衮诸贤继后尘。
”作为岭南的广东人,真正了解张九龄的其实并不多,他至今还停留在地方品牌,还没有成为岭南的名片,甚为可惜。
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张九龄,使之成为激励岭南人奋发图强,再造辉煌的模范,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
张九龄于唐仪凤三年(即唐高宗678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仕宦的家庭。
诗人张九龄简介
诗人张九龄简介在众多诗人当中,张九龄可谓是官场情商比较高的一位。
虽然他也时时因为直言敢谏触犯皇上,但却位至丞相,一直为后世人崇敬、仰慕。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人张九龄简介,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九龄是广东人,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
幼时便聪明敏捷,是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长安二年(702年),张九龄参加了科举考试,名列第一。
榜单一公布,引起一片哗然,那些落第的考生纷纷上告,说考官不公平,一个来自岭南蛮荒之地的考生,有什么资格当状元呢?此事惊动了皇帝,下诏重新考试,结果虽然增加了一些进士名额,但独占鳌头的依然是张九龄。
这一下,众人哑口无言,无人敢再说什么。
那一年,张九龄24岁。
不过张九龄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
开元四年(716年)秋,张九龄以“封章直言,不协时宰”,招致了当时的权相姚崇的'不满。
这年秋天,他以秩满为辞,去官归养。
张九龄回到岭南却并不闲着。
刚回到家里,他便向朝廷状请开大庾岭路。
张九龄出入岭南,也走过这必经之路,对大庾岭梅关“人苦峻极”的险阻深有感受。
张九龄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于是他自任开路主管,趁着农闲征集民夫,开始开凿工程。
张九龄亲自到现场踏勘,缘磴道,披灌丛,不辞劳苦,指挥施工。
古道修通后,全长十几公里,路宽近17米,路两旁遍植松树。
路修成之后,张九龄还亲自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这条路被后人誉之为“古代的京广线”。
修完路,张九龄重返京师,备受器重。
但他并不迎合皇帝,而是把直言劝谏当成己任。
八月初五,玄宗过生日。
群臣纷纷在金殿上道贺,献上自己的礼物。
张九龄的礼物是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他高声说:“臣敬献陛下一方宝镜。
”可当他将布包打开时,有人一下子笑出了声,那不过是五册书,哪里是什么宝镜!原来张九龄看到唐玄宗有些怠于政事,安于享受,于是埋首书案,耗时数月,撰写了《千秋金鉴录》,把它当作生日礼物,进献给皇帝。
这部书引经据典,从历史的治乱兴衰事例出发,探究其中的与教训,给唐玄宗敲响了警钟。
唐朝宰相张九龄生平简介张九龄是神童吗?他有多聪明?
唐朝宰相张九龄生平简介张九龄是神童吗?他有多聪明?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流芳千古的名相、贤相,如管仲、李斯、萧何、诸葛亮、房玄龄、狄仁杰等等。
宰相这一职位,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代表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和权力,拥有一位良相,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富强来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唐朝开元年间出过一个“神童宰相”张九龄,自他以后,对于臣子们推荐的人,唐玄宗总要拿来和张九龄相比,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可见张九龄在玄宗心目中的地位。
民间流传着张九龄出生之前的一个故事,据说张九龄在母亲卢氏的肚子里整整十个月还不肯降生,卢氏身体笨重,整日都是面黄虚弱之态。
张九龄的父亲担忧不已,曾一度怀疑妻子得了黄肿病。
有一天,一位路过的算命老先生看到卢氏,他只觉得那卢氏的胎有些不同寻常,便告诉卢氏,自己不仅会算命还能看病,可否给夫人诊断诊断呀?卢氏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同意让老先生给自己看看,谁知老先生看过之后一张药方也没给开,只说让他们夫妻俩赶紧搬家,最好能搬到大一点的地方,这样肚子里的孩子才肯出生!听了老先生的话,卢氏和丈夫就匆匆收拾了行李,搬去了韶州,之后不久,张九龄就出生了。
张九龄天资聪慧,五六岁时就能吟诗作对了,当时人们皆称其为神童。
特别是七岁那年的一次经历,更是显示出了他的与众不同来。
那年春天,张九龄跟着家人到宝林寺上香祈福,这宝林寺是当时香火最鼎盛的寺庙,四周风景好,寺庙据说是最灵验的,所以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很多人都愿意来这里祈福祷告。
张九龄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正沉浸在宝林寺的热闹盛景中,却突然被一伙人拨到一边去了。
原来韶州府太守带领大小官员也来拜佛了,平民百姓们看到官老爷,第一反应就是远远避开,张九龄的家人也是一样。
张九龄仗着年龄小,在进寺前折了一枝桃花藏在袖子里,装作没事儿人的样子到处闲逛,一点也没有害怕官员的样子。
太守见张九龄和别的孩子不同,便起了逗一逗他的念头。
太守叫来张九龄,问他:“小公子想不想吃供果?对上我出的对子,我就给你供果吃,好不好?”张九龄爽快答应:“好呀,你可别赖皮!”太守看见张九龄袖子里藏的桃花枝,张口就来:“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张九龄立刻就对:“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
弟子规经典之《张九龄的故事》
弟子规经典之《张九龄故事》一;唐代名相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一时人称神童。
七岁那年春天,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
宝林寺是名刹,香火鼎盛,风景秀丽,游客如云。
张九龄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
忽报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
殿前香客赶忙回避。
张九龄把进寺前折的桃花藏于袖中,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随从摆弄供品,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
太守见九龄活泼天真十分可爱,想试试他的才气如何。
便问:“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若对上,就给你供果吃。
”张九龄信口道:“好呀。
”太守早已看见九龄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
”太守思忖,这小孩真是个神童,再考考他。
又出一对“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猛一抬头,正对面前三尊大佛像,触景生情,便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张九龄拿着太守赏给的供果去后面玩,被一和尚看见,以为他偷吃供果。
九龄说是太守赏赐的,和尚不信:“凭什么说太守给你的?”九龄诉说原委。
和尚好生奇怪,便让九龄说太守出的对子。
九龄念出太守上联,和尚又问“那你又是怎应对的。
”九龄灵机一动,便说我对的下联是:“满寺和尚,偷猪偷狗偷青菜。
”和尚一听下联,心头一惊,便拔脚要追太守去说个明白。
二:张九龄家住县城保安里,小时候在大鉴寺读书。
他常用的墨有尺多长,墨砚有汤盆般大。
有一回,墨砚被一只大老鼠拖走了,他很气愤,把老鼠捉来钉在木板上,并写上:“张九龄,解鼠上朝廷,若然解不到,山神土地不安宁。
”然后把木板放于江中,说也奇怪,木板一下水,不是顺流南下,却是逆水北上。
刹时,只闻锣鼓声在江中响起,又见木板去处旌旗飘飘,好象兵马在押鼠上京。
有一年,韶州大旱,田地干裂,禾苗枯萎。
人们从早到晚都去大鉴寺求雨。
张九龄目睹惨状,倍感难受,问求雨的人:“你们这样就能求得到雨吗?”求雨人说:“求得多了,老天爷就会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 投的 胎,于 是就 给他 取名 "九鲮 ". 后因 六祖见 他从 公的 传说 "," 唐王 桥", "南天 第一 人", "敬上 千 秋金 � 小 智慧 过人 ,就对 张夫 人说 "贵 儿叫 九鲮 ,九鲮 为水 族 ,上不 了岸 . 他 以后 要上 京做 官哩 ,不如 改为 九龄 吧. 九龄 九龄,谐音久龄 久龄,天长地 久呀! "张夫人听
间 传说 中,有 关这 种内 容的 有两 种文本 . 说 中得 到"张 九龄 与唐 明皇 下棋 "一 篇 在 朱德 瑞编 � 文 本一 张九 龄名 字的 由来 著, 花城 出版 社出 版的 贤相 张九 龄 中 得到 "张 九龄 传 说其父 在北 江打 鱼, 一天 天快 黑时 在 "紫薇 名 字的 由 来" ,"生 佛 与 死佛 ", " 张九 龄 与 飞 奴 ’", 岩 "河 湾 里打 到 一条 大 鱼, 但 怎 么也 拉 不 上来 , 他只 " 不 拜 佛 的 张 九 龄 " , " 暗 藏 春 色 ", " 以 诗 换 故 事 ", " 花 边金 鱼’ 献皇 帝" ,"黄蜂 当作 蚊虫 "," 要皇 帝吃 山 薯" ,"广 东 不解 粮 "," 梅 岭古 道 夫 人 庙" ," 唐玄 宗 三 哭张 九龄 "13 篇 在 网 络上 得到 " 仙庵 施 主张 九 好 将渔 网打了 一个 结, 将网 绳绑 在一棵 大树 上 ,回家 叫 夫人 来帮忙 . 可他夫 人只 将网 轻轻 一拉 ,鱼 就被拉 上 了岸 ,原来 是条 巨大 的九 鲮鱼 . 仔 细一看 ,那 条鱼
� � � � � � � � � � � � � 中图 � � � � 分类号 � � � � � � 文献 标识码 文章编 号 -
民间 传说 是民 众根 据自 己的 认识 , 为 表达 自己
纵 观张九 龄的 有关 民间 传说 , 大 致反 映了 这样
� 的观 点而 编制 的叙 事艺 术, 是民众 对人 物, 事件 的一 几 方面 的内容 种评 价, 是学 者研 究人 物或 事件 的另 一个 不可忽 视 � 一 张九 龄出 身的 传说 的视 角. 张九 龄是 岭南 第一 相,又 是有 影响 的诗 人, 按照 民间 文化 臧否 名人 的规 律, 当地 应该 流传 有丰 富的 民间 传说 .但 令人 遗憾 的是 ,有关 张九 龄的 民间 传说 ,不 仅没 有专 集出版 发行 ,就 是在 公开 发行 的民 间文 学报 刊上 发表 的也 不多 .经 过我们 的爬 梳, 仅在 刘晓 路编 选, 河北 少年 儿童 出版 社出 版的 民 间传 在 民众的 心目 中, 杰出 人物 都有 不同 于常 人的 神 奇出 身, 人们往 往要 围绕 其出 身编 制一 些神 奇的 情 节,这 些情 节一 般来 说虚 构成分 较多 ,是 民众 为了 突 出其 神奇伟 大而 附会 衍生 的解 释. 在张 九龄 的民
2 009 年 1 月
� � � . 2 0 09 韶 关学 院学 报 社 会科 学
第 30 卷 第 1 期 � � � � � � � � � � � � � � . 30 . 1
试论张九龄的民间传说
王焰安
( 韶 关学 院 学报 编辑 部, 广东 韶 关 512 005)
摘要� 张九龄 的民间传说 从多方面表现 了地方民众 � 对张九龄的 认识和评价 具有 显示地方文 化和认识民 众思想的价 值 应该加以搜集整 理 关键词 张九龄 民 间传说 文本
� 从了六� 祖的话 ,就将 他的名字改成 了"张九龄". 1 1 7- 21 张九 龄 的名 字 自有 其 寓意 , 并非 真 的如 传 说所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王焰安 (19 62 - ),男 ,安徽宿松人, 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 ,主要从事民间文化和编辑学研究 .
6
� 言 传 说表 面上 是解释 其名 字的 来由 , 但 实质 却是 说 异文 二 传说张 九龄 幼时 读书 , 书 桌上 的墨 块常 � 他的 奇异 出生 , 强 调他 与众不 同的 非凡 来源 在中 国 常不 知去 向 有 一天, 他见 老鼠 正叼 着墨块 钻进 了墙 民间 信仰 中, � 人们 往往 将那 些不 同凡 响的 人物 的出 洞, 就去 挖墙 洞, 把 老鼠 捉住 了 然后 将老 鼠的 四脚 生说 成是 动植 物转 生 � 钉在 一块 木板 上, 插上纸 旗投 入溪 流 适 逢州府 派督 文 本二 � 九 龄得 名的传 说 学坐 船由 水路 上溯 始兴 传说张 九龄 家本在 始兴清 化, 怀 孕十 月了 而不 降பைடு நூலகம்生, 其父 便请 看病 兼相命 的先 生来 相看 , 算 命先 生 告 诉其父 , 因清化地 方太小 , 容不下他 , 他要在 大的地 方 督 学在 船舱 中闻 得上 游方 向有 官锣 之声 传来 ,但 就是 见不 着人 ,后 经多 次寻 找, 终于 在漩 涡里看 到了 一块 木板 , 木 板上 有一 只老 鼠 并插 有 一面 纸 旗, 捞 起一 看 , 发现 纸 旗 上写 有 "张
两 眼发 亮, 却一眨 一眨 地望 着夫 人流 泪, 张夫 人见 龄 ", " 张 九 龄 舍 妻 开 梅 关 ", " 开 凿 梅 岭 ", " 张 公 口 � 了 ,就 对 丈夫 说 "相 公 ,看 它 怪 有灵 性 的 ,就 放 了它 案 ", "河 南 赈灾 ", "宰 相粉 ", "四 喜 丸子 " 篇 在 始 吧 . " 于是夫 妇就 一人 抱头 一人 抱尾 将鱼 放回 了江 兴县 文史 委员 会编 ,始 兴县文 史委 员会 出版 的 始兴 文史 (8 )中得 到" 九龄 得名的 传说 "," 捉鼠 解朝 廷", "土 地神 打更 ", " 暗藏 春色 "," 改对 联 ","上 马 雨还 是下 马雨 ", "两丞 相 赛宝 ", "广 东不 解粮 ", "天 门阿 鉴 录 " ,"唐 王与 九 龄"13 篇, 而有 关 张九 龄 民间 传 说的 研究 文章 则几 乎未 见. 为此 ,我们 试根 据所 掌握 的有 关传 说文 本稍 作分 析, 以期对 民间 版本 的" 张九 龄" 形象 有所 认识 ,以丰 富张 九龄 的研 究内 容. 中 . 可 不久 ,张夫 人就 怀孕 了,分 娩的 时辰 正是 放生 九 鲮鱼 的时辰 ,而 当夫 人看 到婴 儿时 ,只见 婴儿 的眼 睛 与神 态和那 九鲮 鱼一 模一 样, 便认 为是 那条 九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