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期末试卷参考答案13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它的优点是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它的缺点是:1、信息问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2、动力问题;3、失衡问题,经济过程中失衡得不到及时调整;4、配置成本问题,暨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降低效率。

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但也有其局限:3、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价格机制有四大作用:第一,传递信息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期末试卷参考答案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期末试卷参考答案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期末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三、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并简要说明理由。

(每题分,共分)、①错误(分)②非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他们同国有经济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①错误(分)②经济增长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应该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而且要注重质的提高。

如果经济增长过快,超过了国民经济的承受力,会导致经济生活紧张、紊乱,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增长速度最终会降下来。

(分)、①错误(分)②这个观点,实质上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将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是错误的。

计划和市场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属于经济体制范畴,不属于经济制度范畴,也不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分)、①错误(分)②扩大公有制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这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错误看法。

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有经济必须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在此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可以减少一些。

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民经济,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

(分)四、简答题(每题分,共分)、()消费方式是指满足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所采取的方式或形式。

消费方式包括个人消费方式与集体消费方式、家庭消费方式和社会化消费方式。

(分)()个人消费方式是指满足个人消费需求的消费活动,如个人的衣、食、住、用、行、文化娱乐等活动。

集体消费是指在全社会、地区、集体范围内为满足共同需要进行的消费活动。

家庭消费方式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消费。

社会化消费方式是指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由社会来为劳动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B.贫富差距小C.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D.个体劳动者享有财产权答案:A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是()A.领导核心B.协助政府实施计划经济C.维护社会稳定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案: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学发展观C.坚持党的领导D.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A.坚持党的全面领导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C.人民当家作主D.全面从严治党答案:B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农村包围城市B.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造C.四个现代化建设D.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开放答案:D6.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实现全面繁荣D.打赢脱贫攻坚战答案:B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社会公平正义B.坚持改革开放C.人民决定国家政策D.党的领导答案:D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最重要任务是()A.维护法制B.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保护民族文化D.农村经济改革答案:B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领域是()A.经济建设B.环境保护C.教育普及D.社会公平答案:A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是()A.集中力量办大事B.人民群众的积极性C.科技创新能力D.民主社会建设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___________制。

答案:公有制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阐述第一次于___________世纪曙光。

答案:19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走上___________之路。

答案:改革开放4.党的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

答案:领导5.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必须坚持统筹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试题社会主义经济题

马克思主义试题社会主义经济题

马克思主义试题社会主义经济题试题一: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它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我们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经济具有以下基本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同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这一矛盾运动规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经济制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价值规律的运动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是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通过商品的买卖关系,调节和约束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

合理运用价值规律,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企业的自主决策以及市场交易的公平与公正。

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相对统一的。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指导方式,通过中央和地方的计划,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而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场的竞争和供需关系的调整,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改革。

四、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它通过国家的控制和调控,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场竞争和创新活力的发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五、资源和环境约束的规律社会主义经济中,资源和环境约束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加强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只有深入研究和运用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中国大学MOOC慕课爱课程(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期末考试..

中国大学MOOC慕课爱课程(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期末考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期末考试答案题解C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级发展阶段,是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一种经济体制。

2.所有制结构——一个社会中存在的所有制形式及其每种所有制形式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

3.企业制度——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总称。

4.市场机制——市场中的价格、供求及竞争之间的相互关联机制约。

5.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在劳动者和全体成员因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等时,向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制度。

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1.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2.公有制。

3.自由竞争加社会公平。

4.自由化、私有化、稳定化。

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其主导作用。

6.所有者形式。

7.制度的效率和管理的效率。

8.市场约束和法律约束。

9.商品市场、要素市场。

10.微观上的效率、宏观上的不稳定,分配不公平。

11.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

12.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1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4.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

15.对外贸易、对外资金往来、技术交流与合作、对外劳务合作等。

三、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激进式改革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化。

(1)激进式改革的内容。

(1分)(2)激进式改革的特点。

(2分)(3)激进式改革的实质。

(2分)2.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

(1)国企改革与经济稳定;(1分)(2)国企改革与社会稳定;(2分)(3)国企改革与公有制与共产党的领导。

(2分)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 40分)1.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的含义,(3分) 自主性(1分)、平等性(1分)、竞争性(1分)、开放性(1分)、法制性(1分)。

2.讲述渐进式改革的特征。

强制中的一诱致性(2分),双轨过度(2分)、体制外改革与体制内改革相结合(2分)、局部推进与整体协调相结合(2分)。

(03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3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3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一次[判断题]所有的公共物品都应该由政府来生产和提供.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所谓市场,就是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有形场所.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资源指的就是用于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有形产品的物品.参考答案:错误[多选题]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价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有( )A:商品供求关系B:经济增长方式C:企业组织结构D:货币发行量E:国家经济政策参考答案:ADE[单选题]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竞争机制B:供求机制C:价格机制D:动力机制参考答案:C[单选题]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是以( )A:商品供求关系为基础B:货币发行量为基础C:竞争为基础D:价值为基础参考答案:D[单选题]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A:商品流通部门中进行的B:服务性行业中进行的C: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成员中进行的D:第三产业的的社会成员中进行的参考答案:C[多选题]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价格体系包括( ) A:商品的比价体系B:工农业产品的比价体系C:工业品的比价体系D:农产品的比价体系E:商品的差价体系参考答案:ABCDE[单选题]1.商品市场包括( )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消费品市场和劳动资料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D: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参考答案:A[多选题]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主要有( )A:价格机制B:价值机制C:竞争机制D:供求机制E:分配机制参考答案:ACD第二次作业[判断题]证券市场按交易内容划分,可分为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交易市场(二级市场)。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如果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小于产量增长的幅度,即规模不经济。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在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经济利润为零并不意味着企业的投入没有得到回报。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产权流动是指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控制权、收益权在不同主体间的转换,是一种权利的变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三版)习题答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一篇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第一章资源及资源配置一、定义1、资源:是指用于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产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2、经济资源:指必须付出代价带能获得的资源。

3、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量多质优的经济物品,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4、资源配置: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5、机会成本:指做出一项选择时,从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获得的收益。

6、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7、市场配置方式: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形式。

8、价格机制: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简答: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它的优点是①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②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③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市场经济概论》作业3(答案)

《市场经济概论》作业3(答案)

《市场经济概论》作业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A)。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B、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D、生产商今年计划明年生产的拖拉机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B)。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D、田里收上来的小麦3.在下列四种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d)。

A、公司用于联系业务的小汽车B、工厂用于运送物品的小汽车C、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D、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的小汽车4.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C)。

A、有形的产品B、无形的产品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D、供给生产阶段投入所需产品5.支出法又称(C)。

A、要素支付法B、部门法C、最终产品法D、要素收入法6.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C)。

A、个人乘坐购买小汽车B、个人出行购买游艇C、个人居住购买住房D、个人购买的冰箱7.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B)。

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个人可支配收入8.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别是( A)。

A、间接税B、直接税C、公司未分配利润D、折旧9.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C)。

A、直接税B、间接税C、折旧D、公司未分配利润10.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差别是( A)。

A、个人所得税B、间接税C、公司未分配利润D、折旧11.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的表达式为( A)。

A、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B、总需求=消费+储蓄+税收C、总需求=消费+投资D、总需求=消费+政府支出+出口12.三部门经济中,收入的恒等关系可表为( B)。

A、I+S≡G+TB、I+G≡S+TC、I+G+X≡S+T+MD、I≡S13.政府支出是指( A)。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的支出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D、政府的税收1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目录选择题及答案(杨干忠第四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杨干忠版书后主要定义及简答题答案分析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杨干忠) (30)高频考试题归纳 (30)名词解释 (30)简答题: (33)论述题: (3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要知识点归纳 (43)选择题及答案(杨干忠第四版)市场机制的核心是(C)A竞争机制B供求机制C价格机制D动力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是以?(D)A商品供求关系为基础B货币发行量为基础C竞争为基础D价值为基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C)A商品流通部门中进行的B服务性行业中进行的C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成员中进行的D第三产业的社会成员中进行的。

商品市场包括(A)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消费品市场和劳动资料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D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不姓资不姓社)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B)A.改革和开放的关系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C.发展和稳定的关系D.速度和效益的关系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A)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保证经济总量平衡C.实现经济结构优化D.保证社会公平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B)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5.关于计划和市场,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C)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C.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D.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C)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 7.市场经济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D)A.繁荣市场B.发展生产C.增加税收D.追求利润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B)A.政府B.企业3C.市场中介机构D.市场管理机构 10.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A)A.国家B.企业C.个人D.中介机构 11.现代企业制度一般用(C)A.股份制B.合伙制C.公司制D.业主制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是(A)A.产权制度B.组织制度C.管理制度D.财务制度 13.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D)A.保持社会稳定B.维持经济增长C.保证公平分配D.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14.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是(A)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约束机制 1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C) A.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 B.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统一、规范、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B) A.由计划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B.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C.由生产者自定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D.由国家规定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殊性在于(D) A.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活动 B.国家制定完整法律规范市场活动 C.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 D.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18.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经济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社会主义为基础,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的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决策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需求和供给的调节实现资源的配置。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在生产资料的归属方面占主导地位,但同时也允许一定范围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与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行计划和市场的统一管理体制的同时,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自主运作相结合。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与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与发展需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与过程。

首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体制,市场经济的要素相对较少。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国开始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特别是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战略。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与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较于传统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在资源配置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通过市场的调节,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在社会公平问题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正确的分配政策,可以较好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面临着市场失灵、政府过度干预等挑战,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监管完善来解决。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中国经济概论(含答案)

中国经济概论(含答案)

2010(2)期末复习大纲及复习题《中国经济概论》期末考试复习大纲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

期末试题将从复习题中抽取。

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三种: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约占10-30% 多项选择30-60% 判断题占20-40%。

复习题(答案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对于“经济发展”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C )。

A.经济发展意味着经济数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B.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C.经济发展是指整个社会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全面进步2. 中国在改革前是一个( B )。

A. 市场经济国家B. 计划经济国家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国家3.下列哪一点不属于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 A )。

A. 经济决策权分属于不同的企业B. 经济决策高度集中于政府手中C.经济运行依靠行政命令推动4.下列哪个选择不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粮食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原因?( D )。

A.这些国家土地资源丰富 B. 天然具有发展农业的资源条件C.农业发展的成本较低D. 农民人数众多5.下列关于资源禀赋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C )A.资源禀赋是指由大自然赋予的天然的物质资料B.不同的国家或个人拥有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C.各国的资源禀赋大体相当,差别不大D.各国的资源禀赋存在着丰饶或贫瘠的差异E.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情况总体看并不乐观。

6.来华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特点是:( A )。

A. 外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B.外资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C.外资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7.一国的产业结构往往对其就业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A )。

A.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B.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C.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8.当经济膨胀(繁荣)的时候,财政应采取的政策是:( D )。

A.增加财政支出B.减少税收C.刺激总需求D.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9.下列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绩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2023年经济知识测试题题库及答案

2023年经济知识测试题题库及答案

2023年经济知识测试题题库及答案
题目一
1. 什么是GDP,全称是什么?
答:GDP是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
它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总生产力的指标。

题目二
1. 根据供求关系,当价格上涨时,会导致需求量上升还是下降?
答:根据供求关系,当价格上涨时,会导致需求量下降。

题目三
1. 什么是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导致物价
普遍上涨的现象。

题目四
1. 宏观经济中,什么是失业率?
答:宏观经济中,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未能就业的人数占
劳动力人口总数的比例。

题目五
1. 什么是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
答: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少于进口的情况;贸易顺差则表示出口大于进口的情况。

题目六
1. 什么是市场经济?
答:市场经济是指经济活动由市场机制主导,通过供求关系形成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

题目七
1.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哪个国家?
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中国。

题目八
1. 什么是投资?
答:投资是指将资金或财产投入到一定的资产或项目中,以期获得收益或回报的行为。

以上是2023年经济知识测试题题库及答案的部分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3年社会主义市场导向经济概论杨干忠第五版(课后习题)

2023年社会主义市场导向经济概论杨干忠第五版(课后习题)

2023年社会主义市场导向经济概论杨干忠第五版(课后习题)本文档为"2023年社会主义市场导向经济概论杨干忠第五版"课后题的解答。

以下是对每个题的回答:1. 请解释社会主义市场导向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答:社会主义市场导向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并重发展模式。

其特点包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法治保障和社会公平。

2. 请列举社会主义市场导向经济的优势和挑战。

答:社会主义市场导向经济的优势包括:既能够实现经济效率又能保障社会公平、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增加劳动者收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

而其挑战主要体现在:有效平衡市场和政府作用、防范市场失灵、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3. 请解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答:公有制经济是指由国家、集体或人民所有并由公共机构管理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其特点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属明确、国家或集体对公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追求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平。

非公有制经济则是指由私有个人、私人企业或其他非公共机构拥有和经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其特点包括:对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市场竞争和经营自主、追求私人利益和经济效益。

4. 请列举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导向经济中的角色和地位。

答: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导向经济中起到基础性和主导作用,它通过国家或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管理,实现对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的主导地位,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导向经济中则发挥市场竞争和创新的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提供就业机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对课后习题的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一项重要探索和创新。

它既继承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市场经济的一些机制,形成了一种既保证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又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 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

公有制经济的主要表现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保有直接控制权,通过国家计划对资源进行调配。

市场经济的主要体现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自主性和效率性。

2. 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它借鉴了国外的市场经济经验,吸收了外资和技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这种开放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3. “两个决策权”的协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对经济的决策权与市场主体的决策权形成了有机的协调关系,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国家依靠法律法规和规划制定对经济的总体安排和调控,市场主体则根据市场需求和利润驱动力来做出相应的决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1. 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不仅在商品交换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商品价格的形成和调节,市场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统一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和市场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

计划通过国家统一安排,实现了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均衡发展,市场则通过供需关系的自由调节,实现了资源的微观配置和有效利用。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核心价值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它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4、产权:指拥有某种财产或资源的所有者所享有的权利和责任,包括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和转让权等。

5、恩格尔系数:指家庭在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比例的指标,可以反映家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6、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化引起需求量变化的程度,分为价格弹性和价格不弹性两种情况。

7、市场中介组织:指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种中介机构,如经纪人、代理人、批发商、零售商等。

8、市场进出规则:指市场中各种市场主体的进入和退出所遵循的规则和制度,包括准入门槛、资质要求、退出机制等。

9、宏观经济调控:指国家对经济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行为,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10、社会保险: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而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11、市场主体:指在市场经济中参与市场交易的各种经济主体,包括企业、个人、政府等。

12、现代企业制度: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等方面的现代化改革。

13、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定资源约束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或服务的组合情况。

14、社会救助:指国家对生活困难的人员给予的一定救济和帮助,包括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

15、价格机制:指市场经济中通过价格的变化来调节供求关系的一种机制。

二、___答题1、企业应该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成本和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以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效率和公平是市场经济中两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效率强调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公平则强调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

两者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3、市场经济的特征包括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起决定性作用、市场主体自由选择和竞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等。

4、市场失灵表现在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价格机制失灵、市场竞争不充分、外部性问题等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一、选择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A) 个人私有财产权的保障B)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C) 劳动者的自主选择D) 把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计划相结合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什么?A) 政府的引导和调节B) 市场自由竞争C) 劳动者的努力和创造力D)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A) 市场供求关系B) 政府调控C) 生产成本D) 社会需求决策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什么?A) 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B) 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C) 实现雇员的福利D) 以国家利益为重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的作用是什么?A) 资源配置的机制B) 平衡生产与消费关系C) 维持社会秩序D) 保护消费者权益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区别是什么?A) 所有生产要素归私人所有B)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C) 劳动者享有自主创业权利D) 企业自由竞争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主要是什么?A) 保护私有财产权益B) 控制市场价格C) 提供公共服务D) 限制企业竞争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哪些条件?A) 政府的引导和调控B) 良好的法制环境C) 劳动者的创造力D) 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案例是什么?A) 中国的改革开放B) 苏联的计划经济C) 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D) 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收入分配不均B) 社会福利保障不足C) 政府干预过多D) 私有企业发展困难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模式。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于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公共利益。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

2023年11月经济基础考试试题

2023年11月经济基础考试试题

2023年11月经济基础考试试题1. 请简要说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私有制、市场调节和竞争。

私有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个体经济主体拥有生产资料和经营权,可以自由经营。

市场调节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通过市场机制,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资源配置由市场自发完成。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促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经济增长。

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在于高效率和创新。

市场经济能够通过竞争机制激发个体经济主体的创造力和进取心,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推动经济的发展。

另外,市场经济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激发经济的活力。

然而,市场经济体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市场经济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造成收入分配不公。

其次,市场经济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因此,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和调节,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 解释经济周期的概念,说明经济周期的特征和阶段。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经历的繁荣、衰退、复苏和滞涨等不同阶段的周期性变化。

经济周期的特征包括周期性、规律性和不稳定性。

经济周期具有周期性,即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不断循环,经历繁荣和衰退。

经济周期具有规律性,经济的繁荣和衰退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可通过经济指标和经济学理论进行预测和分析。

经济周期也具有不稳定性,经济的繁荣和衰退不是线性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波动和震荡。

经济周期通常经历四个阶段,即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滞涨期。

繁荣期是经济活动迅速增长的阶段,经济指标普遍向好,企业盈利增加,就业率上升。

衰退期是经济增长放缓的阶段,经济指标开始下滑,企业盈利减少,就业率下降。

复苏期是经济活动逐渐恢复的阶段,经济指标开始好转,企业盈利有所提高,就业率逐渐回升。

滞涨期是经济增长停滞的阶段,经济指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经济增长乏力,企业盈利有所下降,就业率停滞不前。

经济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法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市场经济的特征? A. 自由生产和自由交换 B. 自由竞争和自由选择 C.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微观干预 D. 自由定价和自由分配答案:C2.企业依法合理经营,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包括下列哪些方面? A. 财务管理制度 B.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C. 市场营销管理制度 D. 以上都是答案:D3.以下哪个行为属于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A. 私人财产侵权行为 B. 合同纠纷 C. 经济犯罪行为 D. 劳动争议答案:C二、判断题1.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我国最早颁布的经济法规。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简述经济法的定义及其主要任务。

经济法是指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规则的总称。

它主要的任务包括:–维护经济秩序:经济法通过制定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规则,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法通过鼓励合理竞争、保护知识产权等制度安排,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

–维护社会公平:经济法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则,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

–调节社会关系:经济法不仅仅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的关系,还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协调其他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2.简述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区别。

经济法和民商法都是调整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规则,但是在范围和内容上有一些区别。

–范围:经济法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包括宏观调控、工商管理等;民商法主要涉及民事和商事关系。

–内容:经济法主要涉及国家经济政策、经济组织、经济行为等;民商法主要涉及民事权益的保护、商事交易和合同等方面的规定。

–地位: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优先性;民商法相对较低,属于特定的法律领域。

四、案例分析题某公司在市场上销售伪劣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可以采取哪些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答: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1.投诉举报:消费者可以向相关的监督部门投诉举报该公司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要求其受到处罚并赔偿自己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1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5 BADCA 6-10 ADADB 11-15 CCCC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CDE
2、ABC
3、ABC
4、ABCDE
5、ABCD
6、CE
7、ABCD
8、ABCDE
9、ABC 10、ABCDE
三、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并简要说明理由。

(每题4分,共16分)
1、①错误(2分)②非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他们同国有经济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分)
2、①错误(2分)②经济增长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应该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而且要注重质的提高。

如果经济增长过快,超过了国民经济的承受力,会导致经济生活紧张、紊乱,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增长速度最终会降下来。

(2分)
3、①错误(2分)②这个观点,实质上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将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是错误的。

计划和市场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属于经济体制范畴,不属于经济制度范畴,也不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2分)
4、①错误(2分)②扩大公有制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这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错误看法。

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有经济必须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在此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可以减少一些。

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民经济,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

(2分)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1)消费方式是指满足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所采取的方式或形式。

消费方式包括个人消费方式与集体消费方式、家庭消费方式和社会化消费方式。

(2分)
(2)个人消费方式是指满足个人消费需求的消费活动,如个人的衣、食、住、用、行、文化娱乐等活动。

集体消费是指在全社会、地区、集体范围内为满足共同需要进行的消费活动。

家庭消费方式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消费。

社会化消费方式是指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由社会来为劳动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

(2分)
(3)消费方式发展的两大基本趋势:①消费的社会化趋势。

它表现在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和消费信贷化。

②消费的公共化趋势。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发展和个人消费基金比重的下降,二是消费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

(3分)
2、(1)养老保障。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①关于养老方式,农村养老方式应以家庭养老、养老保险、个人储蓄积累养老及社会养老为主。

②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及运作,应坚持低标准起步、低保障水平的原则,采取政府组织引导与农民自愿参加相结合的方式,筹资按照“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予以政策扶持”的原则进行。

(3分)
(2)医疗保障。

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将是中国农村医疗保障的主要形式。

(1分)
(3)社会救济。

农村社会救济主要包括两相内容,一是社会扶贫。

二是社会救灾。

(1分)
(4)社会福利。

农村社会福利应主要包括无人抚养的老年人福利、农村残疾人福利、教育福利、基础设施投资福利等。

(1分)
(5)社会优抚。

优抚对象是军人及烈士家属、为当地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及其家属。

(1分)
3、①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种私有制经济成分,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为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发性。

为了减少个体、私营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政府必须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引导、监督和管理。

(3分)
②正确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引导着重在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上。

(2分)
③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督与管理,为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对非公有制企业在经营行为、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等方面加强管理。

(2分)
4、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如何进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个企业中分别进行的。

国有企业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A、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成为国家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
B、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企业支配,用于企业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方面;
C、以工资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

城镇集体企业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A、以税金形式的上缴国家财政,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
B、以合作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形成统一支配的集体收入;
C、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企业;
D、以工资形式分配给职工,形成职工个人收入。

5、(1)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①改革税收制度,建立新型的税制体系。

包括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补充的流转税制度,健全和完善所得税制度,改革和完善其他税种(1分)。

②实行分税制,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1分)。

③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1分)。

(2)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①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1分);②规范财政转移支付(1分);
③加强财政收支监督(1分);④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征管(1分)。

五、论述题(14分)
1、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过体制转型的复杂而艰巨的过程。

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如下内在要素或环节:
①加快企业改革,使企业切实成为市场主体。

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是构筑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也是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环节。

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就是要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主体和法人实体,就是要适应市场调节要求、依靠市场而生存和发展。

要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企业必须转变经营机制,按照市场要求组织生产和流通,按照供求变化决定资源配置;国有企业必须加快企业制度改革和创新,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打破大锅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须把企业推向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实现低成本扩张,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3分)
②加快要素市场培育,完善市场体系。

完善市场体系,是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

完善市场体系,就是要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形成统一、开放和竞争的市场;要培育和发展生产资料、金融、技术、劳务、信息和各种产权等的要素市场;要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市场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和市场调节体系;要形成等价交换、公平交易和平等竞争的市场规则和法规。

(3分)
③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体系,是调控市场经济运行的“上层建筑”。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就是要政企分开,强化政府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等管理经济运行的职能;要建立和完善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制约,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要改直接调控为主为间接调控为主,使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统一起来;要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完善市场信息反馈和宏观经济监测预测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的有效性,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经济剧烈波动和震荡。

(3分)
④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就是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就是要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的基础上,协调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分配关系,完善税制,限制过高收入,避免两极分化;要在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结合的基础上,协调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避免地区矛盾恶化;要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的基础上,协调企业及职工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分配关系。

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也为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和稳定发展提供社会条件。

总之,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3分)
⑤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各种市场法规 (2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