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脾脏的养生 含祛湿方法
补脾胃的最佳时间
补脾胃的最佳时间补脾胃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现代社会饮食习惯不规律、压力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存在脾胃虚弱的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地进行补脾胃,常常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根据中医理论,补脾胃的最佳时间是在秋季,因此,在本文中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详细地阐述秋季补脾胃的最佳时间、补脾胃食谱及补脾胃的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一、补脾胃的最佳时间在中医学的五行理论中,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金对应秋季,因此秋季是补脾胃的最佳时间,秋季气候干燥,但天高气爽,是人体阳气逐渐收起的阶段,身体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而补脾胃正好可以提升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体质。
二、补脾胃的食谱1、糯米饭粥材料:糯米饭200克、薏米50克、红枣10个、红糖适量。
做法:将糯米饭洗净,加水煮成稠粥,加入薏米和红枣继续煮沸,最后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糯米饭性偏温,薏米性味甘淡,有利湿化湿之功效,红枣具有健脾添血的功效,红糖可以增加饮食的滋补口感。
注意事项:糯米性偏温,不适合过量食用,容易损伤胃火,一般每次食用250克以内即可。
2、白薯芋头薏米汤材料:白薯200克、芋头200克、薏米50克、红枣适量、枸杞适量。
做法:将白薯、芋头去皮切块,加入水煮烂,加入薏米继续煮沸,最后加入红枣和枸杞调味即可。
功效:白薯、芋头具有清热、补脾胃的功效,薏米可以利湿化湿,红枣和枸杞可以补益气血。
注意事项:芋头含淀粉较多,容易导致胃肠负担过重,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应减少食用。
三、补脾胃的注意事项1、不要过度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能够导致胃火上升,损伤脾胃,长期摄入易引起胃肠疾病,因此秋季补脾胃要避免过量食用这类食物。
2、避免过度饮酒过度饮酒不仅对肝脏有害,对脾胃的伤害也极大,而脾胃的受损不仅会导致胃肠疾病,还会影响整个人体的健康。
3、四餐定时进食定时进食可以让身体形成良好的消化习惯,使脾胃得以健康运转。
4、不要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导致胃肠负担过重,损伤脾胃,长期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平时应该适当控制食量,保持饮食平衡。
补脾胃去湿气最有效的西药是
补脾胃去湿气最有效的西药是补脾胃去湿气是中医常见的养生方法之一,因为脾胃虚弱和湿气困扰可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西药虽然不是传统中医药材,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有效的药物可以辅助补脾胃和去湿气。
本文将介绍西药中最有效的补脾胃去湿气药,并提供一些补脾胃和去湿气的偏方和食谱,同时列出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1. 最有效的补脾胃去湿气药物目前,西药中在补脾胃和去湿方面最有效的药物是“司各脑”(Simethicone)和“泰嗪磺胺”(Sulfamethoxazole)。
这两种药物可以同时起到补脾胃和去湿的作用,是一些胃肠道疾病和湿气症状的常见处方药。
其中,“司各脑”主要用于解决胃肠道气体过多问题,而“泰嗪磺胺”则更专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问题,不过都可以起到明显的补脾胃和去湿作用。
2. 补脾胃去湿的偏方和食谱除了西药,中医也有许多补脾胃去湿气的偏方和食谱。
以下是一些简单易做的偏方和食谱:(1)姜汤:将20克新鲜姜切片,加入500毫升水,煮10分钟,加入1茶匙蜂蜜搅拌即可。
姜汤有暖胃祛湿的作用,经常饮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和湿气困扰。
(2)茯苓生姜汤:将20克茯苓和5克新鲜姜切片,加入600毫升水煮20分钟,再加入适量红枣和枸杞,即可饮用。
茯苓生姜汤是经典的补脾胃、祛湿气的方剂,适用于多种湿病。
(3)红豆薏米汤:将50克红豆和50克薏米混合,加水煮20分钟,加入适量冰糖即可。
红豆薏米汤是一种含有丰富养分的汤品,可以清除体内湿气,同时补充一些营养。
3. 相关注意事项补脾胃和去湿气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
以下是一些补充注意事项:(1)饮食上避免大量食用油腻、生冷、辛辣等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面条、水煮蔬菜、水果等。
(2)生活习惯上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焦虑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3)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对身体不利的习惯。
4. 相关养生建议补脾胃和去湿气可以从饮食、生活上作出相应改变,但是这些改变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健脾去湿的偏方
健脾去湿的偏方文章目录*一、健脾去湿的偏方*二、健脾去湿的中药方*三、健脾去湿艾灸哪些穴位健脾去湿的偏方1、猪横脷煲夏枯草健脾去湿功效:清热祛湿,除肝热。
材料:猪横利500克,夏枯草、绵茵陈各20克,生姜4片。
做法:把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
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水2500ml。
先武火煲滚后转文火煲约2小时,调味即可。
2、淮山扁豆煲鸡脚健脾去湿功效:健脾祛湿、舒筋活络。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实15克,苡仁15克,鲜鸡脚200克(约10只),生姜丝少许。
做法:先将鸡脚去衣清洗,切掉脚趾甲。
将淮山、扁豆、芡实、薏苡仁、鸡脚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内,加水2500ml(约10碗水),武火煲滚后文火煮2小时。
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建议不要用冰冻鸡脚,否则会影响汤的鲜味。
3、绿豆薏米粥健脾去湿原料:将15克大米,15克绿豆,15克薏米。
做法:洗净,加水熬粥。
直接食用可充饥,清热解渴,补肺、健脾胃、清热、祛风湿、消水肿。
也可以加上绿豆粉一起做成豆沙,煮成绿豆薏米粥,绿豆和薏仁都有利尿、改善水肿的效果。
薏仁本身有淡化黑斑、美白肌肤的功效,而绿豆则有解毒的作用,使体内毒素尽快排出。
对于爱美的mm,薏仁粥除了有美白的功效,同时还是一种低卡又可消瘦的减肥食品。
4、百合薏米粥健脾去湿原料:将薏米50克、百合15克。
做法: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薏米热烂,加入蜂蜜调匀,出锅即成。
特点:甜香,热糯,略有清香味,此粥常吃,健脾益胃,泽肤祛斑,可用于治疗妇女面部雀斑、痤疮、湿疹等症,对青春少女美容有益。
健脾去湿的中药方1、茯苓: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
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
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什么季节适合补脾胃的食物
什么季节适合补脾胃的食物很多人都有脾胃不好的情况,特别是在春秋季节,更加常见。
那么,什么季节适合补脾胃的食物呢?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养生专家,我将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春季补脾胃春季是补脾胃的好时机,因为此时气候转暖,万物开始复苏,人体也逐渐从冬季的寒冷中恢复过来。
这时候,适宜食用些能够助消化、调理脾胃的食物,比如糯米、山药、芋头等。
这些食物具有温暖脾胃、化湿除痰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问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二、夏季补脾胃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夏季也是补脾胃的一个好时机。
夏季饮食以清淡为主,但是也不能忽视脾胃的调理。
夏季适宜食用些清凉解热、健脾益胃的食物,比如冬瓜、黄瓜、甜瓜等。
这些食物含水分较多,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也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三、秋季补脾胃秋季是补脾胃的黄金时期,此时气候干燥,人体易出现脾胃虚弱、便秘等问题。
秋季适宜食用一些含有膳食纤维、易于消化的食物,比如红枣、大枣、核桃仁等。
这些食物能够起到补益心气、健脾益胃、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秋季常见的脾胃虚弱、便秘等问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四、冬季补脾胃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需要摄取更多的热量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此时适宜食用些温热、易于消化的食物,比如生姜、山楂、茯苓等。
这些食物能够温暖胃肠、化湿除痰、促进消化吸收,对于冬季常见的脾胃虚弱、腹泻等问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五、食谱制作与用量补脾胃的食谱制作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制作。
比如,春季可以用糯米、山药、芋头等食材制作糯米藕丸,夏季可以用冬瓜、黄瓜、甜瓜等食材制作凉拌蔬菜。
秋季可以用红枣、大枣、核桃仁等食材制作红枣粥,冬季可以用生姜、山楂、茯苓等食材制作生姜茯苓水。
食用量要适中,不要过量。
一般来说,每次食用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一次饭量的1/3左右,多次分次食用。
不同人的体质不同,适宜的用量也不同,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
六、注意事项在补脾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饮食清淡,避免过于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烟酒等。
立秋后吃一物祛湿养脾胃
养生上有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的说法。
专家提醒大家,立秋之后,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
立秋之后调养脾胃,预防胃肠疾病,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
立秋后更要祛湿“湿是指湿邪,湿邪为中医的六种致病因素之一,分为外湿和内湿。
”专家表示,外湿多指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致病。
内湿是人体内生湿浊,多因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失运,水湿滞留体内致病。
如果是外感湿邪,常见恶寒发热、虽然出汗但热不退、头身沉重,或疼痛如裹、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如果是湿浊内阻肠胃,常见胸闷不舒、胃脘或腹部满闷、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状。
如果内外湿邪相合,则可兼见以上诸证。
那么该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专家表示,应留意以下症状:痰多:咳嗽或不咳嗽但痰多,痰色白清稀;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痰涎;如痰湿留注四肢,则肢体困重。
易疲乏:许多患者经常会觉得全身没劲,两条腿沉重无力,头也昏昏沉沉,不愿意活动,或易疲乏,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因为脾虚湿浊内生。
口水多、不喜饮水:体内湿邪过重,水湿不能及时排出体内,充斥于脏腑经络就会表现为分泌物过多,像口水多且不喜饮水。
体重不正常增加:人体内水液的代谢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当三脏功能异常时,水液在体内的代谢就会出现异常,轻则体重增加,重则出现浮肿。
许多人吃得不多但明显长胖,有时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内停所致。
另外湿邪还有很多表现,比如,皮肤经常起湿疹、双腿经常浮肿、女性白带清稀量大等。
祛湿多吃健脾利尿食物“俗话说,千寒易祛,一湿难除。
祛湿应避免湿邪的侵害,忌贪凉、过食生冷食物,可选择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
”白海燕介绍,比如可多吃些冬瓜、扁豆、薏仁、绿豆、西瓜翠衣等。
冬瓜和西瓜属于性寒味甘,清热生津的食物,湿热天气多吃冬瓜和西瓜都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扁豆有补脾益气、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之功效。
薏仁可健脾除湿、增强肾功能,不仅含有高蛋白,而且还富含B族维生素、钙、铁、膳食纤维等,是一种营养平衡的谷物。
去脾湿的调理
去脾湿的调理--中医养生篇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如何祛湿?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很好,自己也试了试,感觉有效果,很契合当代人的体质,转过来供养大家。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
”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
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
(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
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
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
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
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
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
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
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
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
什么季节适合补脾胃最好的食物
什么季节适合补脾胃最好的食物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脾胃虚弱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疲乏无力、口干口渴、腹胀便秘等。
因此,养生专家建议,我们应该注重饮食调养,尤其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适当补充一些具有益于脾胃健康的食物,这对于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冬季适合补脾胃的食物冬季气候寒冷,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减缓,容易出现脾胃虚寒的情况。
这时候,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来帮助身体提升消化能力。
例如:红枣、山药、糯米、龟苓膏等都是非常适合冬季食用的食物。
红枣和山药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糯米则可以帮助消化和排泄。
龟苓膏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适量食用可以帮助改善脾胃虚寒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食物的食用量应该适量,不宜过量。
二、春季适合补脾胃的食物春季是一个植物生长的季节,蔬菜水果的种类比较丰富,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来帮助消化和排泄。
例如:芹菜、苹果、香蕉、草莓等都是比较适合春季食用的食物。
芹菜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清除体内毒素。
苹果和香蕉富含膳食纤维和果胶,可以帮助肠道蠕动和排泄。
草莓则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食物应该新鲜、干净,不要添加过多的糖和盐。
三、夏季适合补脾胃的食物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容易出现脾胃虚火的情况。
这时候,可以多吃一些清凉解暑、消除口渴的食物。
例如:西瓜、黄瓜、苦瓜、藕等都是夏季适合食用的食物。
西瓜和黄瓜富含水分和矿物质,可以帮助消除口渴,还可以促进尿液排泄,有助于清除体内毒素。
苦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量食用可以帮助降低体内炎症反应。
藕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可以帮助消化和排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食物应该新鲜、干净,不要过度食用。
四、秋季适合补脾胃的食物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口渴、大便干燥等情况。
怎样达到健脾祛湿!
怎样达到健脾祛湿!长夏——防湿健脾好季节夏天,阴雨绵绵的天气比较多,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所以老年人在夏天容易出现脾虚。
脾气虚是指脾功能不足,特点是吃得少,吃东西不香,食后腹胀,人懒乏力,四肢没劲,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形寒肢冷,大便稀溏,腹冷浮肿。
所以脾气虚的老人要及时调补。
中医认为,长夏(即阴历6月、阳历7—8月)最适合养脾。
长夏的气候特点是湿,“湿”与人体脾脏关系最大,所谓“湿气通于脾”,所以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
长夏同时也是人体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的大好时期,所以在七八月间应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可以多吃些肉类食品,还可吃一些白术、山药、白扁豆以健运脾气。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要多吃豆类,能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
适宜在夏天吃的豆类包括以下几种:绿豆,能清热除湿、健脾;白扁豆、四季豆,能健脾;赤小豆,能健脾、养血、养心;红饭豆,可以健脾养血;薏苡仁,可健脾利湿;荷兰豆,能健脾益气;豌豆,可滋养肝脾;青豆,能滋养肝脾;黄豆,可健脾养骨;黑豆,能养脾益肾。
以上这些种类的豆子,可跟大米放在一起熬粥,还可以用来炖肉吃,效果非常好。
-----------------------------------------------------------------------------------------进补要问脾。
要补可以,但先要问问脾同不同意,能不能受得了。
如果没有消化不良,舌苔老是干干净净,大便老是畅畅通通,那就没问题。
1、最好的载体——粥。
2. 最认可的烹调状态——炖、蒸、熬、慢火焖,煲。
3、最讨厌的烹调状态——煎、烤、炸、烧、膨。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中医养生调理脾胃健康的食疗方法
中医养生调理脾胃健康的食疗方法脾胃是中医学中十分重要的器官,承担着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重要功能。
无论是脾胃虚弱还是脾胃湿热等问题,都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而中医养生中的食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调理脾胃,维护身体的平衡。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些有效的中医养生食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脾胃健康。
一、温补型食物在中医养生中,温补型食物被认为是调理脾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这类食物可以温暖脾胃,促进内部气血运行,增强消化功能。
例如,姜、葱、大枣、黄耆等食材都属于温补型食物。
可以将姜切片或者磨成姜汁,加入茶水中饮用;可以将葱或者大枣煮汤,作为一道暖胃的菜品;黄耆则可以炖汤或者煮粥食用。
二、富含纤维的食物富含纤维的食物在中医养生中也有重要地位。
脾胃虚弱的人常常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而富含纤维的食物可以帮助增加排便的顺畅性,缓解相关不适。
蔬菜、水果、全谷类及粗粮等食物富含纤维,可以成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菠菜、红薯、胡萝卜、苹果等都是富含纤维的选择。
三、调味品的选择合理的调味品选择对于脾胃的调理也十分重要。
过多的油腻或者辛辣食品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脾胃的消化功能下降。
因此,中医养生强调选择清淡的调味品,避免过度刺激脾胃。
可以选择些葱、姜、蒜等调味品,有助于提升菜品的风味,同时兼具一定的温补作用。
四、合理搭配中医养生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脾胃虚弱的人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煮熟的蔬菜等。
同时,可以搭配一些温补型食材,如姜片、葱段等,以提升菜品的口感和温补效果。
此外,需要注意膳食中的营养均衡,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
五、定时定量中医养生强调定时定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脾胃虚弱的人要避免过度饮食或者暴饮暴食,要有规律地吃饭,避免过长时间的空腹。
每餐的分量也要适中,避免大量进食导致脾胃的负担增加。
此外,不可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脾胃健康。
总之,饮食是调理脾胃健康的重要方面。
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
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展开全文养生之道网导读: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有什么?健脾祛湿是养生的重要事项,许多人都是病倒以后才开始着急调理治疗,那么你知道日常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有什么吗?今天就一起来看下吧!文章目录一、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二、哪些水果健脾祛湿三、健脾祛湿喝什么茶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1、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1.1、中药方子1金钱草15 牛膝15 薏苡仁30 山药15 白术15 茯苓15 防风10剂一天一剂一剂煮2次早晚空腹用!忌生冷油腻!1.2、中药方子2山药15 薏苡仁30 茯苓15 防风10 煮粥!1.3、中药方子3祛湿最基础的方剂是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平时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肢体沉重的可以用。
另外,参苓白术散也可以健脾祛湿,平时大便溏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可以使用!1.4、中药方子4体内寒湿气中重,诱发湿疹,睡眠也不好,建议服用参苓白术口服液,藿香正气丸治疗。
2、健脾祛湿的食疗方法2.1、白鲫鱼煲汤用油将鱼两面煎黄,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
然后加砂仁3克、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滚三分钟。
鲫鱼性甘平,补而不燥,健脾去湿,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
中医认为此方补脾胃甚好。
2.2、五指毛桃鸡脚煲猪脊骨功效:益阳健脾祛湿、活络强筋健骨。
材料:五指毛桃100克、鸡脚3对、猪脊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
鸡脚去甲、敲裂;猪脊骨敲裂。
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此量可供3~4人用。
3、健脾祛湿的穴位3.1、健脾祛湿的穴位有血海穴。
我们可以屈膝,大腿的内侧及髌底内侧,往上两寸位置,股四头肌的内侧有一个隆起的地方。
我们可以坐在椅子上,绷直双腿,膝盖内侧会出现个凹陷位置,隆起的肌肉就是血海穴了。
该穴位可以有效减轻月经不调及闭经、治疗气逆腹胀及湿疹、皮肤瘙痒及贫血等。
3.2、丰隆穴也可以健脾祛湿。
喝茶祛湿健脾的最好方法
喝茶祛湿健脾的最好方法
喝茶祛湿健脾的最好方法可以选择以下几种:
1. 薏米茶:薏米性寒,具有利湿健脾的作用。
可以将适量的薏米炒熟,研磨成粉末,加入开水中搅拌均匀,饮用。
2. 八宝茶:八宝茶中的多种材料,如红豆、绿豆、芡实等都具有利湿健脾的作用。
将这些材料混合煮沸后,饮用,有助于祛湿健脾。
3. 陈皮茶:陈皮具有健脾开胃、祛湿化痰的功效。
可以将适量的陈皮洗净晾干,泡入开水中,稍微闷泡片刻后饮用。
4. 菊花茶:菊花有清热、祛湿的作用,对于脾胃湿热的人群特别适用。
将适量的菊花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稍微闷泡片刻后饮用。
5. 藏红花茶:藏红花具有舒肝解郁、祛湿化瘀的作用。
将适量的藏红花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稍微闷泡片刻后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具体情况不同,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茶饮最为重要。
如果有特殊情况或者慢性疾病,请咨询医生建议后再饮用。
健脾祛湿最快的方法
健脾祛湿最快的方法
健脾祛湿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人体的脾胃功能密切相关。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就容易出现湿邪内生的情况,表现为身体沉重、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
因此,健脾祛湿是中医调理身体的重要方法之一。
那么,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健脾祛湿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饮食调理是健脾祛湿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湿邪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因此,调理饮食对于健脾祛湿至关重要。
首先要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寒凉的食物,如冰镇饮料、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容易伤害脾胃功能,加重湿邪的侵袭。
其次,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健脾祛湿的食材,如山药、薏米、红豆等,这些食材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帮助身体祛除湿邪。
其次,适当运动也是健脾祛湿的重要方法之一。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强脾胃功能,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邪。
适合健脾祛湿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这些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放松,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健脾祛湿。
此外,中药调理也是健脾祛湿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中药材,如茯苓、白术、陈皮等,可以帮助调理脾胃功能,祛除湿邪。
可以通过中医医师的指导,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中药进行调理,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总之,健脾祛湿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运动、中药调理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调理脾胃功能,祛除湿邪,保持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脾祛湿方法,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脾脏的功能调节
脾脏的功能调节作者: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2年第09期脾主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负责给人体脏腑各个器官输送养料,跟人的消化、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
脾与胃、肉、唇、口等构成整个脾消化系统。
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夏天湿气重,由于脾喜燥恶湿,所以长夏季节湿气容易伤脾。
因此,长夏季节应该多注意祛湿健脾,避免脾胃不适。
例如:脾虚的人会出现肌肉无力、口淡无味的表现。
脾在五行中与土和黄色相应,脾与胃相表里。
脾主运化,主统血,在体合肌,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五色为黄,五味为甜。
也就是说,凡是肌肉、口、流涎、唇、胃、胰腺方面出现病变或异常,或脸色发黄、思虑过度、特别喜欢甜食的人,都是脾脏出了问题。
【脾主运化】脾主要负责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将营养物质运输到所需部位。
如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见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烂、疲倦、消瘦等症状;脾胃功能好,则人体气血旺盛,体格健壮。
【运化水液】人体摄入水液后,通过脾的运输到达人体各部位,发挥其濡养作用;其次,脾脏也会将多余的水液输送到肺、肾脏、膀胱而排出体外。
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职,就会出现水肿或虚胖。
【脾主统血】脾具有统摄血液的功能。
如脾脏功能失常,气血生化无源,则气的固摄功能低下,则见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女子崩漏等病理现象。
【在志为思】脾主思,当人体思虑过度,就会损伤脾胃的升清功能,出现气结、气滞,而茶饭不思、头目眩晕、脘腹胀满等。
【在液为涎】唾涎为脾所化生,有润泽口腔、消化食物的作用。
如脾胃功能失常,则见唾液分泌增多、流涎不止等。
【在体合肌】全身肌肉是否丰实发达,依靠脾输布和化生的营养来供养。
脾气健运,则身强体健,肌肉丰满;脾失健运,则肌肉消瘦或肥胖,四肢疲惫。
【开窍与口】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如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气血旺盛,唇色红润;如脾胃功能失健,则口淡无味、口腻、口甜、口苦、口臭等。
【其华在唇】脾气健运,脾胃功能好,则唇色红润、泽丽;若脾失健运,则气血不足,可见唇色淡白无华,嘴唇干裂、纹多。
脾胃虚弱湿气重中医怎么调理?
脾胃虚弱湿气重中医怎么调理?脾虚和湿气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脾气虚损将会引发脾脏在生理功能上的诸多问题,当发生疾病时,就需要调理和保养,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脾虚的症状和采取中医方式的调理方法。
1.脾虚的症状1.1舌苔发生变化舌头上的变化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一个人的脾虚。
在通常情况下,人体健康的舌头颜色应当是红色,病且在外观上看很润泽。
在舌面上会存在一层舌苔,正常的舌苔表现为轻薄状。
但是舌苔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齿痕状,那就说明人体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如果舌苔发白发厚,那就说明人体的内的寒气较重,如果舌苔较厚或者呈现出粗糙的样子,说明体内含有湿热。
一旦舌苔呈现出赤红的状态,舌苔消失,就说明人体内过热导致阴气受损。
1.2食欲不振在中医典籍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观点,在湿气进入到人体内之后,人体的器官中,脾脏最容易受到侵袭。
脾脏在人体中的作用是消化和吸收食物,再将这些食物转化为人体能够利用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为人体的新陈代谢提供必要的能量。
但是问题在于,在天气较为炎热的夏季,人们的食欲普遍不好,消化功能也会相应出现下降的情况。
在长时间不吃东西之后,人体必然会产生饥饿感,但是吃了东西之后又会感觉到饱胀的感觉,这足以证明人体出现胃强脾弱的现象。
1.3早起不适在早上起来之后,如果感觉到明显的胸闷气短或者头晕脑胀的情况,说明人体可能存在脾胃功能失调的问题,并且脾脏会比较虚弱。
在中医看来,脾脏虚弱是肺气先绝的前兆,由此可以看出,肺部的功能与脾脏的功能是相通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当人体的脾脏虚弱到一定的程度时,肺部就会接连收到影响,患者就会出现气短的现象。
1.4浮肿虚胖一个人如果湿气较重,那么他的体重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加,较为严重的表现为下肢出现水肿。
那些身体较为肥胖的人,其中百分之九十是体质较为虚弱的人。
身体脾胃功能减弱就会导致身体体质虚弱,进而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的速率减慢,机体的活力减弱,消耗摄入营养的能力也会相应减弱,此时,那些消耗不掉的营养就会在人体内不断堆积,由此导致了肥胖。
为什么说除湿的关键在健脾胃
为什么说除湿的关键在健脾胃健脾胃的祛湿方法是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祛湿方法经常会出现在中医师的治疗方案之中,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患者体内的湿气得到根本性的清除。
那么健脾胃的祛湿原理又是什么呢?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做到健脾胃呢?在这里就给大家普及一下。
一、为什么除湿的关键是健脾胃?1、脾胃对于人体的重要性脾胃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脏腑之一,脾胃对于人体气机的运行都有着关键性的帮助作用,也可以说脾胃是人体气血的运行的关键所在。
脾胃喜欢相对干燥的环境,也就是说,脾胃是不喜欢湿气的。
所以,如果人体内有着比较严重的湿气,就会导致脾胃的疾病。
2.脾胃湿气会出现怎样的症状?如果人的身体出现了脾胃湿气的情况,人就有可能出现大便稀溏、腹胀等的症状,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不思饮食等的症状。
所以,如果湿气重的患者想要有效去除体内的湿气,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调理的过程中应该对脾胃加以重视。
给自己的脾胃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为有效去除体内湿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健脾胃祛湿有什么原理?1、我们常说的健脾胃祛湿,其实就是通过出汗、排尿等的各种方式来将体内的湿气排出去,这样才可以让患者的免疫力不断增强。
通常情况下,健脾胃祛湿的方法可以通过食疗来实现,患者可以多吃些杂粮,或者是多吃些苹果、莲子之类的食物,这样都可以通过健脾胃达到良好的祛湿目的。
2、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祛除了体内的湿气之后,患者应该注意保暖。
通常情况下,伴随湿气而来的就是寒气,因此对于体内湿气重的患者而言,祛湿仅仅是让自己的身体恢复健康的一个方面,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做好保暖。
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健脾胃祛湿才可以达到良好的调理效果,进而让患者恢复健康的体质。
三、健脾胃祛湿的方法有哪些?1、食疗方法:这种方法在健脾胃祛湿之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通常情况下,苹果、猪肚、莲子等都可以健脾胃,进而起到有效的祛湿效果。
因此,常见的食疗方法就是熬一些粥或者是汤来喝,比如喝一些薏米粥或者是用红豆和茯苓煲汤喝,这样可以有效促进身体的消化,并且可以利尿,进而达到祛湿保健的效果。
脾虚湿气重怎么调理
脾虚湿气重怎么调理脾虚湿气重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辨证类型,主要以脾阳虚、脾湿为主要病机,表现为疲乏无力、胸腹胀满、食欲不振、口黏腻等症状。
调理脾虚湿气重需要综合运用中医药、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中医药调理方法:1. 温补脾阳:中医经典方剂如理中丸、香砂六君子汤等可用来温补脾阳,增加脾胃的消化功能。
2. 祛湿利水:可以选用独活寄生汤、苓桂术甘汤等方剂来祛湿利水,促进湿气的排出。
3. 健脾消食:常用的健脾消食方剂有六君子汤、保和丸等,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和改善食欲不振的症状。
4. 理气行滞:适用于胸腹胀满等症状,可选择行气药物如砂仁、陈皮等。
5. 调理肝气:肝属木,脾属土,肝气郁结会导致脾失健运,所以通过调理肝气可以间接改善脾虚湿气重的状况,常用的方法有舒肝活血汤等。
二、饮食调理方法:1. 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2. 避免冷饮:冷饮会伤害脾胃阳气,所以尽量避免或减少饮用冷饮。
3. 合理分配饮食:每餐可以适量摄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保持饮食平衡。
4. 增加粗粮摄入:粗粮富含纤维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脾胃功能。
5. 注意饮食习惯:宜慢咀嚼细嚼慢咽,不宜暴饮暴食或过度饱食,避免吃零食和高糖食物。
三、生活习惯调理方法:1. 定时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适量运动:适量的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代谢功能,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3. 改善精神状态:情绪波动会影响脾胃功能,所以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
4. 合理用药:严重脾虚湿气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或乱用药物。
综上所述,脾虚湿气重的调理需要综合运用中医药、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方法。
在进行调理时,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以达到改善身体状况的目的。
同时,调理过程需要坚持,并注重调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湿气重脾虚的解决方案
湿气重脾虚的解决方案引言概述:湿气重脾虚是一种常见的身体状况,特征是脾胃功能不佳,湿气积聚在体内。
这种情况会导致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
为了解决湿气重脾虚的困扰,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适当运动、中药调理和改善生活习惯等方面来缓解症状。
一、饮食调整1.1 控制湿气食物摄入量: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湿气食物,如生冷水果、油炸食品、辣椒等。
相反,应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姜、蒜、糯米等,有助于温化寒湿,促进脾胃功能。
1.2 增加纤维素摄入: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蠕动,排除体内湿气,改善脾胃消化功能。
1.3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度饥饿或者暴饮暴食。
同时,避免饭后即将歇息,可适当活动一段时间,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
二、适当运动2.1 散步或者慢跑: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或者慢跑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湿气重脾虚的症状。
2.2 慢性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可以匡助调整体内湿气,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
2.3 腹式呼吸:通过腹式呼吸可以加强腹部肌肉的运动,有助于消化、排除湿气,改善脾胃功能。
三、中药调理3.1 山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煮粥或者炖汤食用。
山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调理脾胃,改善湿气重的症状。
3.2 苦瓜:苦瓜有清热解毒、健脾胃的作用,可炒食或者煮汤食用,有助于清除体内湿气。
3.3 茯苓:茯苓有利尿、除湿的作用,可煮水饮用或者加入粥中食用,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
四、改善生活习惯4.1 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改善湿气重脾虚的症状。
4.2 减轻压力:适当的放松和减轻压力,如通过阅读、听音乐、运动等方式,可以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改善脾胃功能。
4.3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通风,避免潮湿环境的滋生,有助于减少湿气的产生和积聚。
总结:通过饮食调整、适当运动、中药调理和改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调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湿气重脾虚的症状。
养脾的方式
养脾的方式前言脾居五脏当中,寄旺四时之内,五味藏之而滋长,五神因之而彰著,四肢百骸,赖之而运动也。
人惟饮食不节,劳倦过甚,那么脾气受伤矣。
脾胃一伤,那么饮食不化,口不知味,四肢困倦;亲信痞满,为吐泄,为肠欬,此其见之《内经》诸书,盖班班具载,可考而知者。
然不饥强食那么脾劳,不渴强饮那么胃胀,食假设过饱,那么气脉不通,令心塞闭;食假设过少,那么身赢心悬,意虑不固。
食秽浊之物,那么心识昏迷,坐念不安;食不宜之物,那么四大违背,而动宿疾,皆非卫生之道也。
举要言之,食必以时,饮必以节,不饱不饥是也。
人能饮食如是,不惟脾胃清纯,而五脏六腑,亦调和矣。
盖人之饮食入口,由胃脘入于胃中,其滋味渗入五脏,其质人于小肠乃化之。
至小肠下口,始分清浊,浊者为渣滓,入于大肠;清者为津液,入于膀胱,乃津液之府也。
至膀胱又分清浊,浊者入于溺中;清者入于胆,胆引入于脾,散于五脏,为涎,为唾,为涕,为泪,为汗,其滋味渗入五脏,乃成五汗,同归于脾,脾和乃化血,复归于脏腑也。
经曰:脾土旺能生万物,衰生百病。
昔东坡调脾土,饮食只是一爵一肉。
有召饮者,预以此告: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善卫生者养内,不善卫生者养外;养内者安恬脏腑,调顺血脉,养外者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矣。
日常注意健脾主益胃,除湿主清热,脾健运那么湿难停滞。
健脾在中医上指健运脾气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经常使用方药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
除湿在中医所说的湿有两个方面,一是指躯体里多余的水分;二是指某些能引发躯体免疫反映的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等)。
除湿确实是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利尿)或减少、清除引发躯体免疫反映的物质(包括提高免疫力)的进程。
一些中药有除湿的功效,确实是说它在这两个方面中至少一个方面具有功效。
例如茯苓,中医以为有利水除湿的功效,也确实是以为它有利尿、增强抗击力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季脾脏的养生
六、脾脏保养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起居
1. 注意腹部保暖。
兜肚的作用:上护脾,下护胞宫,中护肚脐。
2. 避免久住湿地。
脾怕湿。
3. 坚强肌肉锻炼,减少脂肪量。
有氧和无养相结合,减肥和塑形相结合。
肌肉锻炼起来,整个能量代谢就流畅很多,它会消耗的干干净净。
4. 避免久坐。
姿势不端正,伤肌肉,脾主肌肉,所以久坐也伤脾。
5. 不要伤肝。
伤肝变伤脾。
归脾丸——针对脾虚,气血不足。
治疗过度思虑,劳伤心脾。
症状:无食欲、面黄、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涣散、腹泻。
(2)饮食
1. 不要暴饮暴食,三餐按时,早餐一定要吃。
2. 不吃太热太冻食物。
过热坏食道,过冻伤脾脏。
“热无灼唇,凉无冰齿”。
3. 科学进补。
进补要问脾。
要补可以,但先要问问脾同不同意,能不能受得了。
如果没有消化不良,舌苔老是干干净净,大便老是畅畅通通,那就没问题。
1、最好的载体——粥。
2. 最认可的烹调状态——炖、蒸、熬、慢火焖,煲。
3、最讨厌的烹调状态——煎、烤、炸、烧、膨。
4. 减少盐的摄入和少吃酸性的食物。
(3)药物
1、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2、香砂养胃丸和陈夏二君丸。
3、去脾湿化痰的“二陈汤”——陈皮,陈半夏。
4、补脾胃的食物。
山药、薏米、陈皮、南瓜、莲子、猪肚。
5、去脾湿的食物。
赤小豆、鲫鱼、薏仁、白萝卜。
6、少用清热解毒、抗生素、滋补阴柔的药物。
(4)经络
足三里、神阙(中焦——治疗消化道病)、摩腹、腹式呼吸(一可增加阳气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除。
二还能附带肠胃按摩)。
5)去脾湿的食物
温性食物:南瓜、大葱、洋葱、大蒜、韭菜、胡罗卜、生姜、柑桔、橙、莲子、沙糖、大枣、葡萄、胡桃仁、乌梅、花茶、乌龙茶、牛肉、鸡肉、鸭肉、鹅肉、虾、鲫鱼、鳝鱼和鲢鱼等。
薏米和红豆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建议每天用薏米和红豆煮水,得到的水可当水饮用,剩下的薏米和红豆可当饭吃掉,平时多吃山药,也可用水泡点黄芪片喝。
平时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多进行运动和锻炼。
1 、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
2、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肠胃溃疡患者容易复发,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你,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睡觉时盖好被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3、立秋后最好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消化道不适的人在秋季应当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
一、山药薏米芡实粥。
山药性甘平,气阴两补,是培补中最平和之品,可健脾补虚,滋阴利湿,建议选择新鲜的山药,如果到药房买,建议用干燥后的生山药为佳。
薏米,主要的功效在于健脾祛湿,补肺化痰,和山药同用,相得益彰。
芡实,和莲子差不多,同属莲花科,味甘、涩,都有健脾止泻作用,因其甘能补脾。
但芡实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它可以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聪明,久食延龄益寿,去脾胃中之湿痰,即生肾中之真水,是健脾补肾的绝佳首选。
这三种食材可以说是同气相求的好兄弟,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同时又各有侧重。
有不方便做在家熬制的朋友可以将三种打成粉(超市既有),平时煮粥加几颗红枣即可。
注:胃寒可去掉薏米;胃热可去芡实换白扁豆,或偶尔换绿豆薏米粥,最祛湿热,对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
另每日空腹多吃些小枣,补血健脾,又益气通便,打造补血力强,小枣活血力强,夏天酷热以小枣为佳。
当然山药也可以单独来吃,比如蓝莓山药,蒸山药,煲汤等。
如有人喝了此款粥感觉腹胀,此时喝一碗白萝卜汤,胃寒中的可再加上点胡椒粉,过一会就会舒服多了,几日之后就没有没有腹胀难以消化之感。
二、食不过饥饱,夏不贪凉食。
现代人十个人有7个脾胃有问题多是饮食不
计而造成的,常常饥一顿饱一顿,还有一些是减肥的人群疯狂的节食,再疯狂的暴食,久而久之吃坏了脾胃,依仗自己年轻,身体好,丝毫不在意是否会影响健康,是否给自己带来什么健康隐患,过了三十岁之后就会逐渐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大不如从前,方知调理,其实防范永远比治疗更为方便更有有效。
尽量做到三餐规律,不暴饮暴食,不因减肥节食。
另外夏季人体温度很高,人们常常在满头大汗时,恨不得拿个冰块吞进肚里,于是大量的吃冰镇时间过长的西瓜,冷饮,冰激凌等,这样就使胃部受到强冷的刺激而造成胃部急剧冷缩,胃肠道血管壁就会突然紧闭收缩,造成一胀一缩的刺激,如果是吃热的食物同时,喝冰镇的饮料,啤酒更会加剧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脾胃受损,出现了脾胃虚弱症状。
西瓜和冷饮等在冰箱储存不能超过2个小时,比室温凉一些就行,还有就是不要吃的过多,冰淇淋等在嘴里含一会再咽下,也会缓解的多。
三、经常喝碗补血益气的牛肉西红柿汤牛肉为补血益气的佳品,
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切莫因为怕胖就放弃吃肉,牛肉绝对是你上好的选择,不仅因为含铁超高可以补血,还因为牛肉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作用。
而牛肉与西红柿可以说是绝配,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补血效果加倍,还可以降油脂,平衡酸碱。
同时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也可以得到最大的释放,帮助女性抗衰老,防晒,美白。
另山药薏米芡实粥未必要每天三餐都喝,一周内喝几次就好,比如晚上和第二天早上喝同样的,一周选择2次3次都可以,其他的时间可以经常变换其他的粥品。
七、脾虚两种状况。
(1)脾虚湿盛。
症状——皮肤油腻,痤疮厉害,局部囊肿,老睡不醒,常打呼噜并流口水,下体沉重郁胀不想动。
大便烂粘,体形发胖,有肚腩。
食疗法——去脾湿的食物。
赤小豆、鲫鱼、薏仁、白萝卜。
(2)脾虚气血虚弱。
营养来源不足,失养为主。
症状——食欲下降、肚子胀、气往上顶、大便无力、面部和四肢肌肉松弛,面色委黄、口唇颜色淡、头晕、轻微耳鸣、失眠多梦。
去脾湿的食物
大夫您好:我的舌头肿了很长时间,舌边有齿痕,看过中医说是脾湿所导致。
请问大夫吃什么中成药可以治疗,吃什么食物能去除脾湿呢?中医告诉我吃辣椒,可我不能吃。
您好: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 ——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丙型:(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
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
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
治则:辛温补阳。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脾湿脾虚的症状,如何调养脾湿
脾脏在人体脏器中具有:喜燥恶湿的特性。
如果湿邪犯脾,就会引发一些消化道疾病。
下面我们看看脾湿脾虚的症状都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及时作出判断,并且有效调养脾湿。
脾湿症状: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
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分类:
一、寒湿: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
二、热湿: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调养脾胃的方法:
1、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
2、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肠胃溃疡患者容易复发,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你,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睡觉时盖好被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3、立秋后最好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消化道不适的人在秋季应当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