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奏响语文课的情感交响曲-齐跃
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8篇
语文论文语文论文8篇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
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漂亮的编辑给大家找到的语文论文8篇,仅供参考。
语文论文篇一1.创设生活情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语文教学应注意从学生角度,创设与文本相宜的生活情境。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借助文中插图、多媒体、语言描述等,创设文本描绘的生活情境,再现生动可感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身临文境地与文本互动和交融。
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就某个难题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分别采访合作成功的和不理想的,鼓励他们大胆交流各自的合作体会,从中自然地过渡到文中论点:“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样,先将文本主要内容转化为学生的亲身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体验读、思、议、写等,促使学生更真切、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表达,进而充实学生的课堂生活。
2.链接生活经验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是生活造就了鲜活的文章。
学习任何文章都应尊重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
而理解这个背景的基础是学生生活,不是作者生活、教师生活以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
为此,语文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善于蹲下身子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思维习惯,揣摩学生拥有哪些与文本相关的生活经验,考量其中的哪些可以转化为学习本文的资源,借此激活学生相似的经验储备和情感积淀,促使学生带着生活经验理解和感悟文本。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春联》时,如果一味地讲解春联的相关知识,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果从过年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回想除夕贴春联、大年初一话春联等生活场景,学生定会兴趣大增。
为此,可以激发学生联想过年的生活场景,描述文中春联所表达的画面,感悟春联蕴含的意境,进而交流自己感兴趣的春联,为不同身份的人选择合适的春联,等等。
营造语文课情感的磁场——小学语文情知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实行 “ 班干部轮换 制” 实施班 级学 生 自我 管理 的一 个成 功 的措施 。 是 具体做法是 : 每学期初 , 一批 品学兼优 , 选 在学 生中威 信较 高的学 生干部 , 建立一套 以他们 为中心 的班干部 管理制度。然 后, 以他们 为骨干具体组 织
4 补充资料 , . 读中添情。 适度拓展 和 文本有 关的 资料 , 利于提 升学 有
义, 记诵文句 , 研究文法修辞 的法则 , 最要 紧的还在于 读比较 , 多归纳 , 揣 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多 增强情 感磁 场的 引力 , 发学 生情 感的升 华。如学 促 摩, 多体会 , 一字一句都不轻 易放过 。 必发现 它 的特征。 因此 , 学生整 习《 务 ” 在 夹竹桃》 一文 , 向学生提 出了这样 的问题 :夹 竹桃不 是名贵 的花 , 我 “ 也 体 感知 的基础 上 , 我指导学生触 摸关键 的语 言文 字 , 解内含 , 理 体悟 情感 , 不是最 美的花” 为什 么对季 羡林老 先生来说 “ 它却是最值 得留恋 、 最值 得回 引领学 生入情 入境。如 , 在教《 黄鹤楼 送别》 一课 , 白、 浩然两位 诗人饯 忆 的花 ” 李 孟 呢? 为什 么夹竹桃会 这样 的感动 着季老呢7这 时及时 出示补 充资 行 的一段对话 时 , 先要求学生自读课 文找 出令 自己最有感触 的地方体会 体 料——季羡林 生平简介 和 20 06年他 被评 为 “ 动 中国十 大人 物 ” 感 的颁 奖 会、 批注批注 。然 后根据 学生的交流 , 重点 品味六个“ ” 和“ 您 字 饮满 此杯” 词 , 然后老 师请学生说说 自己 的发现 , 回答提 出的 问题。 学生通过 对拓展
特别是对六个“ 您… 饮满此杯 ” “ 和 ~饮而尽” 的处理真是有情有味了。
奏响语文课的情感交响曲
奏 响语 文课 的情 感 交 响 曲
王 银 娟
( 陕西省富平县莲湖小学 , 陕西
富平
7 0 ) 17 0 1
摘 要 : 文 课 以教 材 为 凭借 , 语 以情 感 为 纽 带 , 以形 象 为 中介 , 以发 展 语 言 为 目的 来组 织教 学 , 用 自主 、 采 合作 、 究 探
家保 大家的崇高 品质 是有难度 的。教学伊始 , 我首先让
学 生通过 录像 , 眼看一 看滔滔 的洪水 淹没 农 田 、 亲 冲倒 房屋 , 给人类带 来 巨大灾难 的场 面 , 生那 颗幼 小善 良 学 的心灵受 到 了强烈 的震 憾 。这时 , 师再通过 声情并茂 教 的示 范朗读 , 很快地 就把学生带进 了课文 由于学生 的 情感 已被深深 地激发 了起来 , 治水英 雄 禹 , 对 也就 不 由
得肃 然起敬 。学生在感 知形象 的过 程 中, 情感 得到 了调 控, 由此成为 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 二、 凭借语言—— 融情 语言作 为思想 ̄ J 衣 , 的物质外 壳与思想 内容应 0t 它 -' - 当是浑然一 体 、 不可分割 的。语言不 能不表达一 定的思
角 色表演是低年 级儿童喜 闻乐 见的一种游戏 活动 。 学生阅读教材 的过程 , 也就是情 感蓄积 的过程 。根据课 文 的特 点 , 学生扮 演角 色人情 入境地 去演一 演 , 过 让 通 角色表演把“ 蓄积” 的情感尽情地抒发 出来 。角色体验的 过程 , 随着思维 的过 程 , 伴 语言 内化 、 炼 、 锤 发展 的过程 , 也是情 感丰富 的过程 。如教《 禹治水》 大 这篇课 文 , 在结 束 课前 , 我创设 了这样一个 情境 : 禹在 外治理 洪水 1 年 3 后, 回到家 中, 一家三 口终于 团聚 了。想一想 : 见面时 , 他 们会说些什么 , 做些什么呢?学生三人小组讨论后 , 分 再 角 色进 行表演 。学生 的主体地位得 到了保证 , 因此个 个 情趣盎然 , 神采 飞扬 , 充分展示 了 自己的才华 。有互相诉 说离别 之情的 , 有聆 听父亲讲述 治水过 程 中发生 的动人 故事的, 有为父 亲捶 背揉肩 的 , 准备 丰盛 的酒 菜来慰 有 劳 凯旋而 归 的治 水英 雄 的……学生 在与伙 伴 的愉快 合 作 中, 口头交 际 的临场发 挥 中 , 在 在老 师和 同学 的赞 扬 声 中 , 到 了成功 的喜 悦 。这 种愉 悦之情 , 尝 无论是 在视 觉、 听觉等生理 上 , 还是精 神 、 智力上 , 获得了满足 、 都 快 感 , 而把 课堂 教学推 向了高潮 , 从 同时把全 体学生 的情 感推 向了新的境界 。 受一下 , 通过观察 、 现 , 发 加上教 师的引导从而解决 这个 实 际问题 , 掌握这个知识点 。
奏响语文课堂的情感交响曲
个学生 , 使他们健康 、 幸福地 生活、 习 学 比如 . 一个一 向沉默寡言的学 生突然在课
堂上举 起 了手 . 我们 老师不能视而不见 . 一定 要 给他机会 因为这 可能意味着对一个 孩子
一
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 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
品中的情和感 . 获得与作者情感上 的共鸣
一
滔滔 的洪水淹没农 田、 房屋 . 冲倒 给人类 带来 巨大 灾难的场面 .学生幼 小善 良的心 灵受到 了强烈 的震憾 这 时 。 同学们打开书学习 再请
课文 .学生对文本 的学 习兴趣 已经被大 大地
调动 了起来
三 用声情并茂的朗读 感染 学生 清代刘 大魁在《 论文偶记 》 里指出 :积字 “ 成句 , 积句成章 . 累成篇 . 积 合而读之 , 音节见 矣. 歌而诵之 . 神气 出矣 ” 此处之 “ 神气”我 , 们可以理解 为作者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 教学离不开 阅读 .而朗读 是最基本 的阅读方
能、 发展个性 的机会 . 更主要的是 陶冶了孩子
能力等形成 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小学语文 的 学科特点 和学 生的实际都要求 我们在教学 中 注重情感的熏陶 小学语文课 文蕴涵着丰富 的情感教育 内 容 .教师 在教 学 中应根据教材 特点挖掘情 感 因素 . 采用适 当方法拨 动 . 震撼学生 的情感 之 弦 . 生就会情动辞发 . 学 捕捉到作者熔铸在 作
一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 生
全 国著名 特级教师 于漪说 :教师要 用准 “ 确生动 的语言打动学生 的心 .使他们胸 中或
式 无需琐碎 的讲解 , 万语千言“ ” 读 自明。实
语文(心得)之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语文论文之让课堂充满“语文味”创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不懈追求。
什么是“语文味”?怎样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语文味”?雕塑家说,要把石头雕成人像,就要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
同样的道理,要让语文课焕发出语文味,就要舍弃那些不是语文或者不具有“语文味儿”的东西,就要删繁就简,使我们的课堂“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这样,我们的课堂就能充满语文味。
一、咬文嚼字,感受语文的“味”《祈黄羊》教学片段:师:认真读书,才能有发现,祁黄羊与晋悼公两次对话,祁黄羊两次都是“想了想”,大家用心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觉得两次想说明了祁黄羊举荐人才深思熟虑,不是随随便便的。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所以祁黄羊两次都是“郑重”地说。
师:两次想,深思熟虑,两次想,想的一样吗?会想什么?生:他可能想,解狐不是我的仇人吗?我能举荐他吗?生:解狐虽然很不错,但他和我有杀父之仇,我举荐他,我的父亲在九泉之下会原谅我吗?……师:大家都认为祁黄羊想到解狐的才干,又想到了他是自己的杀父仇人?大家再读读祁黄羊与悼公的对话,也许你会有不同理解。
生:课文11小节说祁黄羊压根儿没有去想是不是自己的仇人或者是亲人,只考虑他有没有军事才能。
师:是啊,祁黄羊心中想的是谁的才能适合担任中军尉,想的是晋国的利益。
读书要用心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
大家再用心读读他们的对话,也许你还能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生(用心读文后):为什么第一次祁黄羊说“我看解狐就很不错。
”要加一个“就”字?生:为什么第二次祁黄羊说“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晋国当时军事力量那么强大,难道一个中军尉都选不出来?……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教师抓住“想了想”,从“为什么想?”到“想什么?”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
在学生思维发生偏差时,及时点拨:读文章要前后联系。
也正是由于教师对“想了想”的咀嚼,才会会有后面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课堂也因此焕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奏响语文教学的情感交响曲
来 ,再感 染给 学生 ,与学 生情感 沟通 ,产生 感情共 鸣 。
在 讲授 《梁生 宝买 稻种 》一 文 ,当讲 到 主人公 在票 房
里 过夜 时 ,我用 这样 的语言 描述 : “ 们仿 佛看 到 ,刚才 我 顶 着麻 袋披 着麻 袋 在雨 中行 走 的梁 生宝 ,此 时 ,心满 意 足 的躺在 麻袋 枕在 麻 袋上 。黑 暗 中 ,一 闪 一亮 的旱 烟 ,照亮 了他笑 眯 眯 的脸 。多么 朴实 的庄 稼人 !为 了大伙儿 他 勤俭 节 约 , 宁 愿 自己 吃 苦 受 累 ,也 不 愿 花 去 分 文 买 稻 种 的 钱 。 ”在教 师这 样 动情 的讲 述 中 ,学 生从 情感 上感 受 到 了 梁 生宝 那种 无私 奉献 的 崇高 品质 ,梁 生宝 带领 庄稼 人艰 苦 创业 的精 神 , 自然而 然地铭 记在青 少年 学生 的心扉上 。 三 、角 色体验——抒 情
~ 教 育 随 笔
奏 晌 语 文 教 学 的 情 感 交 响 曲
辽 宁 朝阳县柳城镇郭家小 学 刘凤 辉
心 理 学 告 诉 我 们 ,情 感 对 于 一 人 的 认 知 活 动 具 有 个 调 节 功 能 。情 感 既 是 语 文 教 学 的 重 要 目标 ,又 是 语 文 教 学 目标 赖 以实 现 的 重 要 于 段 。 语 文 教 学 只 有 激 起 学 生 的
生 故 事 的 ,有 相伴 共行 的 ,有 准备 丰盛 的酒 菜来 酬待 自己
知 己的 ……学 生在 与伙 伴 的愉快 合作 中 ,在 口头 交 际的 临 场 发 挥 中 ,在 老 师 和 同学 的赞 扬 声 中 ,尝 到 了 成功 的喜 悦 。这 种 愉悦 之情 ,无 论是 在视 觉 、听 觉上 ,还 是精 神 、
以“美妙的序曲”激发语文学习的活力
以“美妙的序曲”激发语文学习的活力作者:刘虹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3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5-0027-01就像一首首经典的交响乐必定有着美妙的序曲,通过序曲将听众带入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小学语文的教学也需要老师采取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点燃学习的热情,使语文课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孩子们的心。
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更具吸引力?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内涵应该是十分广博的,它能够触及到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如果仅凭课堂上对于课本的分析和理解远远不够的。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语文观的视角,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得十分必要。
在新学期,笔者精心设计了“课前五分钟”活动,并分时段更换活动内容,希望以此弥补课堂上一般教学的不足,扩展语文学习的视野及视角。
一、了解与设想笔者通过向学生征询“你心目中的语文课”“你喜爱什么样的语文课?”“你喜欢什么样的语文活动?”“你需要有什么样的课前五分钟?”这些问题的答案。
学生们的回答是令人兴奋的,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了积极的愿望:“希望语文课更加生动活泼”、“希望在语文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经统计,学生们提出的希望和设想多达十几种。
面对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兴趣,如何去利用宝贵的课前五分钟,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才能真正使这五分钟的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于是,新学期的课前五分钟活动逐渐有了清晰的思路。
二、设计与实施新学期设计的课前五分钟活动如下:阅读经典演讲;讲名人故事、名言;朗诵古诗;社会新闻发布等。
一开始,让学生们聊聊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从各种媒体获取的新闻,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时事。
其他同学可以就所谈内容进行提问,也可以对话题进行补充,还可以根据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
当有的学生讲到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下面就会有许多学生争相发言,气氛很是热烈。
呼唤语文课堂的激情碰撞
教育论文呼唤语文课堂的激情碰撞——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课堂教学效益单位:东邵渠中学姓名:于清河时间:2006、11呼唤语文课堂的激情碰撞——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课堂教学效益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学会“用大脑走路,用脚板思考。
”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课堂上的重要内容——语文课堂也同样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枯燥的语文教学也将碰撞出火花。
一、注重课堂教学活动前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说:不应当把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
孩子是在跟教师、跟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相互争论。
这里面有游戏的成份、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
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
以往课堂气氛低沉,学生被动参与学习,听讲状态与实际所学知识成反比例。
有一些学生反映“学校很少教会我们创造性和独立性”,“我们缺少勇气替自己作主,常把自己的学习问题推给老师和家长去决定”,“学校里我们很少思考,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的背书”。
因此,使学生乐学,教师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
通过改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
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学效果就愈差。
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习效益的首要前提,诚然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进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作者:张丽来源:《学周刊·上旬刊》2015年第04期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字,每一篇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
在中学教材里面,每一篇选文都是名篇精粹,都寄寓了作者对他所描写对象的深厚情感。
中学生每读一篇这样的作品,都会受到情感的教育。
这是因为每一篇文字里面都奔涌着作者感情的激流,都会使读者的心中荡起感情的涟漪。
在每一篇作品里,我们都会从字里行间抚摸到作者的感情脉搏,触摸到时代的最强音。
读每一篇文章都是情感的洗涤,都是心灵的交流。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直接素材。
它已经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激励人奋进,让人前行的指路标。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要抓住时机,利用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利用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思想渗透,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中学生情感特点语文教材里的篇目具有丰富的情感性。
中学生阅历逐渐丰富,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他们的情感也呈现出多样性。
他们的自尊心、自卑感也较为强烈,有的时候呈现出不稳定性,容易走向极端。
当他们在思想苦闷之时,读到励志的作品,就会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当他们热情高涨时,如果思想受到挫折,他们就会心灰意冷,这时如果读到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生命的意义”一段话也就会受到鼓舞,心中就会有积极的形象,也就会从自己的身上释放出正能量。
当然,对中学生来说,受他们心理和生理的影响,他们的情感往往也会出现矛盾,各种思想感情会交融在一起。
教师应该发挥语文教材人文性的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摒弃假恶丑的思绪。
此外,教师还应充分把握中学生的情感特点,利用好教材中情感教育的优势,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接受正确的情感教育。
奏响语文课的情感交响曲
奏响语文课的情感交响曲情感是语文教育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也是语文教育的“招牌动作”。
我们不能单纯地把情感作为人类达成认知目标的手段,而是要把它作为人的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如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的,“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素质可言”,其实,何尝不是如此,“草无心不发芽,花无情不烂漫”。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引发学生情感与作者思想的共鸣,迸发出共同的情感火花,泛发出情感涟漪,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需求和感染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激发,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一、师生情感投入,引起“三情”共鸣学生情感投入是建立在教师的情感基础上的,要发展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教”是关键。
教师只有将自己“放”进文章,进入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这就是说要先有“两情”共振,才有“三情”共鸣。
“两情”是指课文中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只有这两种情感发生共振,才能为学生产生情感提供有利条件。
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使情感因素与进入情境相结合;使思维与情感体验相结合;情感的交流与表达相结合,让学生在情感的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所谓“三情”,是指书中情、教师情和学生情。
教师情是书中情和学生情的中介。
教师情与书中情产生共振,由此再去感动学生;学生受到教师的感染,于是产生“三情”共鸣,即教师努力挖掘文本蕴含的情感因素,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披文入情,引领着学生与文本情感不断地碰撞;学生在一切手段与方法的点拨下,自主地入情入境,产生强烈的情绪活动,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获得体验,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关注情感激发,呼唤语文激情
关注情感激发,呼唤语文激情语文课堂是学生们展示自己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舞台,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和激发兴趣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者。
语文教育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关注情感激发,呼唤语文激情。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促进情感交流和激发学习热情的基础。
教师应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感受。
积极倾听学生的诉求,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关注,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通过各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材料,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美妙。
教师还可以开展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情感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语文激情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电影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阅读《红楼梦》,引导学生倾听故事中的爱恨情仇,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四、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和表达。
在讲解作文时,教师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的主题和要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拓展活动,如辩论赛、作文比赛等,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造力。
关注情感激发,呼唤语文激情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应以积极教学的态度,关心和尊重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关注情感激发,呼唤语文激情
关注情感激发,呼唤语文激情【摘要】本文探讨了关注情感激发,呼唤语文激情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情感因素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加强语文教育的情感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力。
情感激发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呼唤语文激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体验。
通过关注情感激发,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乐趣,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育、情感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情感化教学、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创新。
1. 引言1.1 关注情感激发,呼唤语文激情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情感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面临的挑战。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学素养。
正是因为情感激发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才需要关注情感激发,呼唤语文的激情。
2. 正文2.1 重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重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
正确的语文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
语文学习中要求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课文、诗词等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陶冶。
语文教育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育还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因此,教师也须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相应的评价。
这样,就避免或减少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不当评价产生的畏难、打退堂鼓等不良倾向。
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有效地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情感;激发00G622 000B 001002-766110-381-01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
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
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
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关注情感激发,呼唤语文激情
关注情感激发,呼唤语文激情语文是一门关乎情感的学科,它不仅仅是文字组合,更是情感的表达与传达。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情感的激发,唤起对语文的热情与情感的共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语文之美,感受到语言的力量。
关注情感激发,需要从教学方法入手。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机械记忆、死板刻板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而现代的语文教学理念更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文字中找到共鸣,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好。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情感寓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激发内心的情感。
也可以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从而引发对语文的热爱。
呼唤语文激情,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应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要主动参与其中。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布置任务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参与中激发他们对语文的激情。
也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自由探索、独立思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呼唤语文激情,还需要关注语文实践的落地。
语文学习不应仅停留在课本和作业中,更应关注语文实践的落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语文比赛、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学校也可以开设一些语文实践课程,如课外阅读、写作指导、文学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对语文的热爱。
关注情感激发,呼唤语文激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情感教育的渗透、学生主动参与以及语文实践的落地,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真正的成长与满足。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语文的美好永远伴随着我们成长。
用导读弹奏起语文课堂的情感之歌
用导读弹奏起语文课堂的情感之歌发表时间:2010-08-05T23:25:53.60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5月第3期作者:仝连琴[导读](河北唐县罗庄乡勺堤小学,河北唐县 072350)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119-01摘要: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则需要教师通过导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扣击语文课堂情感的大门, 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关键词:导读;情感;语文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班固在《汉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咏之声发。
”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就首推读。
而导读则是扣击语文课堂情感的大门, 弹奏起语文课堂的情感之歌,是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的关键。
诺曼?文森特?皮尔曾说:“你的热情将会感染、激励和吸引他人。
他们将为此而爱戴你,他们将为此而愿意伴随你前行。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这是语文教学长期肩负的任务。
而在我的理解中,这应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最明确目标。
母语都不爱,又能指望学生爱什么?况且小学语文是母语的启蒙阶段。
教师对母语的热情、钟情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热情。
教师必须以自身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心灵、健康的情感,对生活的挚爱,对语言文字的特殊偏爱,再加上教师的艺术引领,以热情唤醒热情,扣击语文课堂的情感大门。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王爱肖
【期刊名称】《新一代(下半月)》
【年(卷),期】2013()2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不管开展何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师生关系必须融洽,只有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你的课,才能充满情感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习兴趣就比较浓厚,教学效果也必然显著。
【总页数】1页(P53-53)
【作者】王爱肖
【作者单位】林州市横水一中,河南林州456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浅议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2.以境育情,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策略探讨
3.以情带动,以感激发——浅析小学生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合
4.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具体策略
5.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情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渗透情感教育创新语文教学——论文2
渗透情感教育创新语文教学新乡市第十二中学于鹏飞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的基石,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且也可以使师生在情感交流中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甚至可以说,没有情感教育就没有语文课。
所谓情感教育, 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
因此,情感教育是一个过程,同人的其他心理领域的发展一样,既有赖于专门的教育,又要经过一个产生、培养、形成的过程。
所有教师都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则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缺乏必要的情感,上课时喜怒不形于色,讲课时缺少激情,而只是把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解,挑断作者感情发展的流程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是语文课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氛围,激发情感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交流的过程,也是增进师生情感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精神愉悦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自由表情达意,积极和老师、同学交流。
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境界就是作者描绘的,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不仅诗、词中有境界,小说、散文、戏剧中也有。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推动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与我们是平等相处的,一起探索一起研究的。
新的师生关系不是传统的高下尊卑井然有别的师道尊严,而是平等的,相互促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文关键词:情感教学、“传情”手段、情感修养奏响语文课的情感交响曲——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大街第一小学齐跃内容提要: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
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重要作用文中可略见一斑。
实施情感教学,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进行。
要做好实施情感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情感修养至关重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
语文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学生和教材是形成课堂教学中情感信息回路的三个情感原点。
但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面无表情、语言平淡、教学方法单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交流、沟通。
试想,如果你的教未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又怎么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又从何谈起呢?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重视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
本文试就语文课堂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如何实施情感教学谈点粗浅体会。
我们知道,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
因此,教师更应该善于用形象、直观的表情方式,创设情境,以情生情,让学生感受体验形象的鲜明性,进而来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最终目的。
几年来,我借鉴一些全国优秀教师的“情景教学法”的成功经验,深入进行阅读教学研究,从中体会到:语文课以教材为凭借,以情感为纽带,以形象为中介,以发展语言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来组织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语文课堂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所谓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从审美感受的角度讲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讲,情感是指为再现文学作品的意境、形象而洋溢于讲台的感情、激情。
因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把一堂课当作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能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领悟真谛,陶冶情操,培养语文能力。
这样授课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品,同时还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的素质,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火一样的激情。
众所周知,绘声绘色的相声,往往会迎来人们阵阵的掌声;声情并茂的娓娓动听的故事更能受中学生的广泛青睐。
探其魅力就在于讲究情感艺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语文是思想情和艺术情相统一的学科,也是情与理,情感与认识的统一。
在语文教学中若能讲究情感教学的艺术性,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文本身洋溢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接受语文知识,从而使学生喜于听,乐于学。
如果教师每上一篇新课文,都能以情激情,以情引情,导入新课,这样一开始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用饱含激情的声音诵读课文,进行形象而逼真的描绘。
辅之以轻重缓急的语调,使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教师讲课中显露出激与缓的情感,使得课堂富有弹性和磁性,学生在听觉效果上便能产生一种音韵美,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激起他们对美的内容的追求。
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
而实施情感教学对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进行有着极大的作用。
心理学家贝额和科温的研究证明:“愉快的情绪比痛苦的情绪对学习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适合认知加工。
而在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下,情绪的作用表现为干扰,破坏认知活动的进行。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何把学生的情绪导向愉悦是非常关键的。
但是,很多中学语文教师由于忽视了这一点,一堂课下来,面无表情,话语不停,絮絮叨叨,犹如漫墙刷浆,重复罗嗦。
台下的学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耳闻目睹,疲于笔记,反应不灵活,感情如白开水一样平淡,索然乏味。
这样,教师讲的内容似乎很多,可学生接受很少。
如此一来,教师还一味责怪学生的基础太差,这其实就是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恶果,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二、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等都将变得软弱无力。
情感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强大动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从而丰富、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
1、根据不同作品的类型选用不同的“传情”手段在各个学科中,语文课有个特点,就是它可以用生动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
向学生展示人物形象的美,这也是实施情感教学作用的重要的特点。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小学语文教材共有文章几百篇,其中,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童话,催人泪下的故事占相当大的比例。
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里面表达的情感丰富多彩,每一篇都有不同的情感因素。
这些文章文风不同,格调各异。
有豪放激昂型的,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这类文章激昂豪迈,犹如大江奔涌,一泻千里,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
教这类文章应激情饱满,给学生造成一种昂扬、激奋的课堂气氛;又有清丽婉约型的,如《五彩池》、《济南的冬天》等,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它突出的特点是语美、景美,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较为含蓄。
教这类文章要注意授课语言的优雅洁净,还要注意把重点放在充满情感的朗读上。
还有严谨周密型的,如《赵州桥》、《参观人民大会堂》等,这类文章语言精炼朴实。
教这类文章应尽量避免平铺直叙,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为打破文章因偏重于释理,教学时易导致课堂气氛的呆板沉闷的局面,可穿插一些有关的知识以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教师在讲课时,应根据不同作品类型的不同情感因素,满怀激情地分别把这些情感因素源源不断地传送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情的感染和熏陶,在情感中学到语文知识,在情感中培养语文能力。
2、借助媒体——激情。
当然,教师“传情”的手段多种多样。
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应是语言。
小学生富有情感,对生活充满热爱、激情和幻想。
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在语言的激发下积极开展表象活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段的激情作用。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
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学生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
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
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种媒体的组合使用,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辅之以学生看听说想读练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
比如朗读课文,讲解作品时,都是要用语言,当然这些语言是带有浓郁的情感因素的,即要以情发声,以情带语。
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格调,“因情制宜”,该兴奋时要兴奋,当低沉时要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浸入学生的心田。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语言、语速、语调等的变化和结合。
如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七册《同一个名字》这一课,故事的背景是在美国打工的波多黎各移民们都梦想着有朝一日挣足了钱回老家盖一上所房子。
每年他们都有一次“回乡之旅”的活动,作者在参加当地一次“回乡之旅”的活动中,亲眼目睹了人们对即将退休的沃尔特〃詹森的爱戴,他们都把回家看看的机会让给了他。
本课故事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波多黎各移民思乡之情悠悠,但也不及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那么深厚,要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伊始,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亲耳听听欢快的波多黎各的民歌,亲眼看看热带海洋性气候的波多黎各的美景——蔚蓝的清澈的大海,金色的迷人的海滩,婉转灵动的吉他乐……一切的一切令人心驰神往。
接着,又通过课件看到了携家带口,背景离乡的波多黎各移民,他们的生活很艰苦,都渴望有朝一日能回到家乡。
这样的场面,使学生那颗幼小善良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这时,我再讲述到:“当有机会回国时,他们却不约而同地把机会让给了同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很快地就把学生带进了课文。
由于学生的情感已被深深地激发了起来,对波多黎各的人民也就不由得肃然起敬。
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了调控,由此成为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达到了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
另外,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各种人物的身份、教养等。
如《猪八戒吃西瓜》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朗读时切忌用同一种语调。
总之,不管朗读哪种风格的文章,教师必须首先融之以情,然后,才能读出感情。
只有教师的语言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感情,他们才能进入文章所创造的意境,达到教学的目的。
3、凭借语言——融情。
语言作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质外壳与思想内容应当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
语言不可能不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思想总带有一定的情感。
众所周知,语言的习得,要经过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
因此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要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联想、去想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为积累和运用语言打基础。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和引导。
小学生是个性心理品质发展关键期,也是创新精神的奠基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观念、完善教育策略,消除压抑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在富有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再如《同一个名字》这一课,我抓住课文中点明波多黎各人们对自己故乡热爱与思念的语句,“梦想”写出了人们迫切希望回老家的情怀;“快快活活”写出回乡之旅的活动给漂泊他乡的人们带来的快乐;“墙上贴着波多黎各的旅游招贴画,人们围着我和沃尔特,兴奋地指给我看他们的故乡”,直接流露了人们对故乡深切的爱恋。
这几处,我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读中去体会,去感悟。
想象在异国打工的种种艰辛,体会到波多黎各人民虽然十分思念家乡,但却在关键时刻把梦寐以求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换位体验:如果老师就是一个普通波多黎各冢庭中的一员,老师就是不同意写沃尔特的名字!请同学们来说服老师,你会怎么想?这个问题一下子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到了波多黎各人民禹那种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学生在这一创造性学习中,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教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