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和其底下的上层土壤,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
2. 土地资源的分类: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其他土地。
3.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各类土地资源齐全,但比例不同。
4. 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建筑用地和其他土地分布较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难点: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各类土地资源齐全,但比例不同。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3.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土地资源的认知和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正反面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的空间分布。
3. 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土地资源分配,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时安排:本节课共45分钟,其中讲解土地资源概念、分类及重要性约15分钟,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及分布情况约20分钟,讨论及分享环节约5分钟,总结及布置作业约5分钟。
土地资源(第1课时)精品教案

《土地资源》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3.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策略土地资源是人类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基础。
中国人口众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所以,在学习了自然资源分类及其特点等基础知识之后,教材把土地资源作为第一个自然资源种类进行介绍。
为了便于区分各类土地资源,把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教材从学生可以感知的各类土地资源的景观图入手,以增强其对我国“土地国情”的好奇心。
之后,运用数据资料同类对比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情况,以利于学生顺理成章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特点。
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进一步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其中,尤为强调农业用地的分布特点。
最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课时分配上为2个课时。
此为第1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以“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之所以爆发,多数都是为了争夺土地”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首先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和意义,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图片数据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四、教学流程1.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是()A. 林地B. 草地C.工矿、交通和城乡建设用地D.永久积雪和冰川2.下列有关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林地比重大B.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合理C.难以利用的土地多D.后备土地资源充足3.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描述错误的是()。
A.国土面积大,耕地面积少B.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分布最多C.耕地总体质量较差,后备资源严重不足D.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各类土地占有量小答案:D;C;B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中国的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概况1.分类:农业用地、建设用地、难以利用的土地2.意义: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二、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富2.人均占有量少3.类型齐全,耕地比重较小,后备耕地不足八、课后作业说出家乡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主要特点:1.根据你的观察,家乡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2.参照图3.9,查阅资料,绘制家乡土地利用构成的饼状图。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有一定认识,但实际行动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土地资源知识。
4.适时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5.强化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新课讲解:
(1)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土地资源保护行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土地资源的现状,增强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
4.开展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念,认识到土地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要珍惜和合理利用;
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土地资源保护,自觉承担起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
3.培养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案设计一

《土地资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区别它们;3、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4、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主要利用类型;5、通过分析世界土地资源分布图,使学生了解世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知道世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概况;6、通过漫画、资料等使学生了解土地利用和破坏的现状,理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土地资源”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教材选择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主要是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世界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分布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既复习了前面相关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基础,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部分,教材首先说明了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接着进一步通过一些数字说明由于人口增加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问题,尤其是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通过阅读资料“巴比伦的兴废”,提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教法建议建议利用讨论法和讲授法,并通过一系列小步子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既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突出学生活动。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学习,可以采取下列步骤:1、提问思考:土地有什么用途?(学生思考回答)2、利用投影片显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3、学生自己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4、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作为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总结,又可以给学生成就感和提高兴趣5、教师总结时可以出示一些景观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首先是使学生明确,土地资源包括目前可以使用的和目前难以使用的各种土地,如沙漠戈壁等。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3. 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难点: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地资源利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土地资源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3.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如总量、人均占有量、利用状况等。
4. 讨论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如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
5. 讲解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如耕地保护、退耕还林、城市土地利用等。
6.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
7. 总结: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性。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原则。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原则,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难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
八、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原则。
2. 讲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原则,如农业、工业、城市用地等。
3. 介绍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6. 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的模拟调查和评价。
地理《土地资源》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地理《土地资源》教案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八年级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类型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高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类型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
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三、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问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类型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
3. 课堂讲解:讲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案例分析:以某个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为例,分析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土地资源的保护。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3. 课堂讲解:讲解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分析土地资源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案例分析:以某个地区土地资源保护为例,分析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及成效。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 调查周边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土地资源基本概念、类型、我国土地资源国情的掌握,以及对土地资源保护意识和方法的运用。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加深对土地资源的认识。
2. 开展土地资源保护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保护意识。
《土地资源》参考教案(第1课时)(配参考课件1)

教学设计题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课题名称第四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计划学时第一学时教材分析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对土地再熟悉不过了,对目前家乡土地的利用状况也略知一二,这有助于开展教学。
但是若纵观全局,分析全国土地资源存在问题及对策就不容乐观。
知识面窄,他们需要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放眼中国,放眼世界。
教学设想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合作;通过读图思考、读图描图、探索追问、填表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去探索与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特征及土地的基本国策;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2、记住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理解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成因;3、培养自己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4、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利用土地、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 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教学难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更新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作答,老师作总结并引入新课。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的景观图学生: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课设计教课目标1.使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利用种类。
2.使学生认识我领土地资源的散布大势等特色。
3.使学生认识我领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举措。
教课要点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散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教课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课手段计算机课件、投电影、挂图。
教课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色,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我领土地资源的状况又是如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日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板书一、种类齐备,耕地比重小老师知道学生自读课文P67-68 ,试试理解我领土地的利用种类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比重又是如何的?我领土地资源的利用种类有什么特色?明确:我领土地资源特色: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2、土地资源种类齐备,但各种土地所占比率不尽合理,我国山地多,平川少,耕地、林地比重低,后备耕地不足;3、人与耕地矛盾尤其突出。
(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板书二、地域散布不均多媒体出示图“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种类的散布” ,指导学生察看我国各土地种类的散布状况。
教师组织学生议论以下问题:*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域的区分上是如何散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散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异?(耕地——主要散布在半润湿和润湿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域。
)*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域的区分上是如何散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散布的?草原自西向东是如何变化的?(草地——主要散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域的区分上是如何散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散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异?(林地——主要散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境地域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叙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它们都是能够更新的资源,可是利用不妥、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可以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教案(精选8篇)

土地资源教案(精选8篇)土地资源篇1指导思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 1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
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课堂活动一:看用途──了解土地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无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利用课本插图)学生: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认识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土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2.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土地。
你们认为土地资源有哪些特点呢?
2.概念解释:
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
提醒学生注意土地资源的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
3.分类和特点:
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请学生展示图片或图表,让他们观察并描述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的特点。
4.利用与保护问题:
讨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当利用可能带来的后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5.总结与评价: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价自己对土地资源的认识程度,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
四、课后作业:
请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小议文。
要求包含以下内容: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的知识。
地理《土地资源》教案范文

地理《土地资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分类2.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3.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 难点: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土地资源的相关内容。
2.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种类及其特点。
3.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让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利用情况。
4. 探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讲解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并提出保护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土地资源概念、分类、分布、利用状况、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提出的保护建议。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理解深度以及合作能力。
3.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土地资源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同。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含土地资源图片、图表、视频等,以直观展示土地资源的相关内容。
2. 实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地资源利用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篇一」中国土地资源教案中国土地资源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作用即利用类型。
并分析得出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2、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思考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和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地图,进行图像引导,让学生通过图形分析,并从实际生活出发,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三维目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教师:中国的基本国情课件展示:中国地图,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和人口13亿的内容引导学生得出一、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多媒体显示)过渡:那我们生活的这一片土地有哪些作用呢,给你一片土地,你会用它来做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山地、草原、平原、城市景观图问题:请根据左边的景观图说说土地的作用(学生回答)师总结:我们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课件展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说明我们中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齐全)(课件出示板书)二、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类型齐全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农业耕地林地农业用地草地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提供图表]1992年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土地类型面积(万平方千米)世界地位(第几位)中国人均(平方米)世界人均(平方米)土地总面积9603810027762耕地95.148022501林地128.6510857170草原313.3226446235[提问]从这个表中,你能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略 (请学生回答)(课件展示第二个特点)2、绝对总数量大,人均相对量少过渡: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所占比例是否一样呢?课件展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百分比图”[引导读图] 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了多少?(教师稍微解释宜农宜林荒地)[学生讨论、回答]略课件展示3、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草地面积大,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比例不合理)[转折]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比例不合理,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是否均匀呢?(你认为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会分布在哪些地区呢,它们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与气候、地形有关课件展示我国降水分布图和地形图,帮助同学们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活动]引导学生读图,思考:每种类型在干湿地区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如何分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采用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来验正同学们的分析,让他们有成功感(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师生共同概括土地资源的'分布(用文字表述)耕地: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丘陵(秦淮以北为旱地,秦淮以南为水田)。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2.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回顾相关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能力:针对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解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4.情感教育:结合土地资源保护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环保意识。
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增强实践体验。
-结合课后作业,布置与土地资源相关的实践性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5.注重情感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其自觉承担起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
3.通过学习土地资源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及开发潜力。
3.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和方法。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利用状况及开发潜力。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土地资源分布与利用状况,提高空间分析能力。
3.掌握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和特点;2.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3.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4.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土地资源的定义和特点;2.土地资源的分类;3.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土地资源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2.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现状;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探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4.多媒体教学法: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相关图表和案例,加深学生对土地资源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有哪些特点?对我们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2.讲授土地资源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土地资源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土地资源分类进行讨论和介绍,并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4.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分类和讨论结果,教师对土地资源的分类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加深对不同土地资源的认识。
5.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观察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并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6.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重新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地考察的地方,探究其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7.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并进行全班讨论,共同总结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8.制作海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海报,展示在校园中,提高其他同学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9.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表和案例,加深学生对土地资源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报告和海报,评价学生对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的认识和表达能力;2.学生的实地考察记录和观察,评价学生对土地资源现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学生对多媒体展示的反馈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土地资源知识的掌握程度。
地理《土地资源》教案范文

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地理教学中的《土地资源》知识对于学生了解地球生态环境、发展建设、生产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围绕《土地资源》教案范文展开,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等内容。
2. 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类型;(2)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并掌握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二、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场景的设计,让学生置身于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 视频辅助教学法视频辅助教学法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教材,让学生在视觉感受和听觉感知的共同作用下,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材。
3. 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自由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身边的土地资源,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概念解释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3. 视频教学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组织他们自行查阅资料,讨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5. 情景模拟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并从实践中感受掌握规划编制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自己对于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编制方面的建议和思考。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讨论、积极参与情景模拟等方面。
2. 作业评估教师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来检验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并通过作业的设计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教案名称:土地资源教案目标:1. 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2.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
3. 案例分析: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讲解土地资源的定义、特点、利用与保护方法。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案例。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土地资源问题的认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引入土地资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 提问:土地资源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土地资源需要保护?第二步:讲解土地资源的定义与特点(15分钟)1. 讲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介绍土地资源的特点,包括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和多功能性。
第三步: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15分钟)1. 介绍土地资源的利用方法,包括农业利用、工业利用和城市化利用。
2. 介绍土地资源的保护方法,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使用和生态修复等。
第四步: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相关的案例进行研究。
2.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第五步:案例分析(15分钟)1. 小组代表分享案例分析结果。
2. 教师总结案例分析,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课上的重点内容,强调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如何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
教学资源:1. 教材:土地资源教材、课件等。
2. 媒体资源:与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相关的图片、文章等。
评估方法: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土地资源定义、特点和利用与保护方法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练习: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土地利用项目,了解实际情况并提出建议。
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土地资源的概念,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
2. 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案。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2. 提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案。
四、教学过程【探究活动】1. 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土地资源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兴趣。
2. 学生讨论:你身边有哪些属于土地资源的事物?他们在你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讲授活动】1. 引入土地资源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土地资源的定义,并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
2. 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a. 介绍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包括土地开发利用、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b. 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地沙漠化、农业土地污染、城市土地过度开发等。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个特定地区或国家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进行调研,并撰写研究报告。
2. 学生汇报研究报告,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解决方案。
【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你所在的城市/乡村是否存在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如果存在,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2. 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视频资源:关于土地资源的介绍视频。
2. 地图资源:用于学生研究特定地区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地图。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利用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拓展活动和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调研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开展实地考察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土地资源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围绕土地资源展开,帮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教案目标:1. 了解土地资源的含义和种类。
2. 理解土地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3. 能够探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策略。
4. 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研究能力和社会意识。
教材与资源:1. 教材:根据学生所在年级选择相关土地资源的知识点,例如地理或生物学课本。
2. 资源:图片、视频、地图等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引入与导入: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农田、城市和森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入:简要介绍土地资源的定义和种类,并激发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意义。
知识掌握与拓展:3. 介绍:通过教师讲解或视频展示,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土地资源,如农田、森林、草原等,并讲解其功能和重要性。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所学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并列举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合理利用与保护:5. 研究任务:布置一个研究任务,让学生调查和研究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6. 团队分享:请学生将研究结果分享给全班,并促使他们思考土地资源的保护策略,如植树造林、防治沙化等。
总结与评价:7. 提醒重要性:总结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需要,强调每个人应该为土地资源的保护负责。
8. 评价:通过课堂讨论、问答或小测验形式,对学生对于土地资源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扩展活动:9.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许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10. 表演或展览:让学生分组展示他们关于土地资源保护的研究成果,可以选择表演、海报或展览等形式。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和重要性,并能深入思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
同时,通过研究任务和扩展活动的设计,学生将培养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
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土地资源进行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利用方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利用方式;2. 技能目标:学会分析土地资源的利与弊,并提出合理的利用建议;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案例分析法:通过多个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彼此交流意见和提出建议。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几张土地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环境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并了解他们对土地资源的认识。
2. 授课环节(1) 讲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3) 分组讨论,学生就某一个特定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利用建议。
3.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总结归纳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并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和作业的评分等。
六、教学资源准备1. PPT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实际案例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讨论。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利用方式,并能够分析土地资源利与弊,提出合理的利用建议。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的布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可以加入更多的案例和实际调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和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的分布及人与土地的矛盾。
【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小设计师、小评论家、小推测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法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三维目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中国轮廓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有了这样深刻的感受:高楼多了、道路宽了、厂房多了等等,这些变化,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那么在同一块土地上应该如何合理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如何,我们共同来探究土地资源。
我们先来看一首赞美土地的诗歌:
土地是山川之根,
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衣食父母,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
这首诗说明了土地的重要性。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没有土地人类将无法生存。
土地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土地呢?我们人类又是如何利用的呢?
[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主题——小小规划师
1.提出任务:假如你们小组有一块2000平方米的土地,你们将如何利用它?小组合作设计一块
土地利用图(注意确定图中的图例、比例尺、方向)
2.小组合作讨论:…
3. 每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展示作品,讲解设计原因。
4.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刚才的设计中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描绘的,有的在土地上建设了房屋、
厂房、道路等;有的画上了山地,在山地上长满了树木;有的画上了农田,田地里长满了庄稼;也有的画出了草场,牛羊在草地上吃草…
(过渡)
同学们所画的这些图画,都反映出了人们对土地利用的不同方式,那么人类是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土地的呢?我们根据下面几幅图一起来讨论。
(读图活动)
1.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1.结合上图,说说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的利用状况,可以把土地分为哪些类型?
2.我们当地土地都有什么作用?
3.你还知道有哪些非农业用地?
4.荒漠、沼泽是不是土地资源?
2.分组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学生回答:每小组派代表公布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4.教师总结:根据人类对土地利用方式的的不同,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将土地划分为耕地、林地、
牧草地、建筑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若干个不同的类别。
不少同学会认为荒漠、沼泽目前人类不能大规模利用,所以不属于土地资源。
这里请同学们注意的是:土地不等同于土壤!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地,或者说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地;我们人类是靠土地而生存,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了落脚的地方。
那些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物质或者能量的土地,就被称为土地资源。
荒漠和沼泽也是属于土地资源的,其实人们对荒漠和沼泽的利用早
就开始了,例如我们将沙漠作为卫星发射基地,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多沼泽地,经开垦昔日的“北大荒”
变成了“北大仓”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荒漠、沼泽一定会得以大规模地开采和利用。
(过渡)
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现状如何呢?假设你是“土地专家”,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读图活动)
1.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读上面两幅图,从有利和不利和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2.分组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学生回答:每小组派代表公布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4.教师总结: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为勤劳的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
源,并且土地类型也很齐全,这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所在。
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存在明显的劣势:
我们来看这张柱状图,这张图说明的内容是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从中我们可以根据橘色的柱状标志读出各国的人均占有量:其中红线位置为世界平均水平,约0.2公顷;而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从图中图出,仅有约0.1公顷,远远小于跟我们一样的人口大国印度,或土地面积和我们差不多的美国。
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存在人均严重不足的问题。
饼图中用所占圆的比例来表示各个土地类型的占有量。
可以看出,关于民生的耕地仅占13.5%、林地占16.6%,共占全部土地面积的30%,占有比例比较少;而难利用的土地就占了21.6%,再加上城市的扩张、城市交通用地等用地的扩大,不仅只占耕地、林地面积,也造成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使得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地突出。
5.展示资料:
(过渡)
我国土地资源除了类型比例不合理、人均不足的劣势外,还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
(读图活动)
1.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图片一: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图片二:我国各种地形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图片三: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
(1)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填写下列表格:
土地资源类型名称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未利用土地
(2)联系已学过的地形、气候等有关知识,讨论我国的耕地资源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的原因;
(3)说说南方和北方的耕地类型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组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学生回答:每小组派代表公布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4.教师总结:(表格见板书)。
这种分布格局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地形特点造成的——我国地形山地
多,占到全国国土面积的2/3,山地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平原区仅占1/3,且基本位于东部地区,所以这就限制了我国耕地的面积,再加上西部地区的气候较为干旱,而东部地区是位于季风气候区,使得我国大部分的耕地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带,如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虽然我国大部分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带,但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耕地在类型上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在这些耕地中,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的面积占了60%,南方占40%,但植物的生长不仅需要土地还需要大量的水,由于气侯的因素,我国南方的水资源占了80%,而北方则干旱的多,仅有20%。
这种水资源的分配,就使得北方的耕地只能以发展旱地为主,而南方的耕地以发展水田为主。
(读图活动)
1.展示资料:
➢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
每年流失表土约在50亿吨以上,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产量。
➢土地荒漠化
我国的土地荒漠化以每年1000~2000平方千米的速度蔓延。
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面积有160多万平方千米。
风沙蔓延导致许多地方的牧场、良田和村庄被毁坏、埋没。
➢乱占耕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耕地逐年减少,耕地流失严重。
据调查统计,1980~1999年的20年间,我国挤占、挪用及损毁的耕地超过600万公顷,平均每年流失耕地超过30万公顷。
耕地减少加剧了我国人口与耕地的供需矛盾。
2.提出问题:通过阅读材料,说说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你还能说出哪些土地
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3.分组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4.学生回答:每小组派代表公布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5.教师总结:土地是立国之本。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
护耕地尤为重要。
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上课小结]
对照板书,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1、概念
2、分类
3、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土地资源类型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季风区气候湿润平原及低缓的丘陵
草地非季风区(西部内陆地区) 年降水量
不足400
高原、盆地林地季风区气候湿润山地
未利用土地非季风区(西部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高原、盆地
三、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1、目前在土地利用主要存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乱占耕地等问题;
2、措施: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