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蒙古语使用现状调查_照日格图
内蒙古蒙古语使用现状调查_照日格图
2007年2期(总第45期)满语研究 M A N C H US T U D I E S№2,2007(G e n e r a l №.45) 收稿日期:2007-09-15 基金项目:国家教委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2J A Z D 840009。
作者简介:照日格图(1963-),男(蒙古族),内蒙古东乌珠穆沁人,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研究。
内蒙古蒙古语使用现状调查照日格图(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1)摘 要:根据内蒙古地区蒙古语使用情况调查所收集到的材料,我们对蒙古语的社会使用情况进行归纳,对蒙古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以便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蒙古语;使用;内蒙古中图分类号:H 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873(2007)02-0070-04一我们参加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的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蒙古族游牧文明现状与未来形态研究》之子课题《蒙古语使用现状调查研究》,对内蒙古地区蒙古语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选择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牧区)、二连浩特市(口岸城市)、通辽市科左右旗(半农半牧区)、兴安盟科右前旗(半农半牧区)作为调查点,用问卷式抽样调查与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年龄在18—70岁之间的蒙古族牧民、农民、工人、机关干部、教师、军人、医生、律师、商人、农民工、博克、学生等六百余人进行了调查。
本次蒙古语使用情况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社会使用情况:包括行政单位和学校中的使用情况,社会活动与交往中的使用情况;2.个人使用情况: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使用情况,个人文化生活中的使用情况;3.孩子应用何种语言受教育问题: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4.使用蒙古语的心态情况:包括是否喜欢说和用蒙古语、学习蒙古语是否有利、有无学习蒙古语的必要与条件等方面的心态情况;5.城市市面使用情况,包括牌匾、广告中的使用情况;6.蒙古语使用中存在的语言问题,包括蒙古语与汉语混用、名词术语不统一、不太使用标准语、文字不规范、语法不规范等问题。
《呼伦贝尔市蒙古族日常生活领域语言生活调查研究》范文
《呼伦贝尔市蒙古族日常生活领域语言生活调查研究》篇一一、引言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蒙古族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
语言作为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了解当地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呼伦贝尔市蒙古族日常生活领域的语言生活进行调查研究,为该地区语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对呼伦贝尔市蒙古族日常生活领域的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语言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
实地调查主要观察当地蒙古族在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则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当地蒙古族的语言使用习惯、语言态度等数据;访谈则针对特定人群进行深入了解。
三、研究结果1. 语言使用情况在呼伦贝尔市蒙古族日常生活领域,蒙古语是主要使用的语言。
在家庭、社区等场合,蒙古语的使用率较高。
在学校教育中,虽然汉语是主要的教学语言,但许多家庭仍会教授孩子蒙古语,以传承本民族的文化。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汉语在当地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2. 语言态度调查发现,当地蒙古族对蒙古语的认同感较强,认为蒙古语是本民族的文化瑰宝,应加以保护和传承。
同时,他们也认识到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和掌握汉语有助于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发展事业。
在语言态度方面,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支持保护和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同时也愿意学习和使用汉语。
3. 语言教育在语言教育方面,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推动蒙古语的传承和发展。
学校教育中,除了汉语教学外,还会开设蒙古语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能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
此外,社会上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蒙古语培训和文化活动,以促进蒙古语的传承和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呼伦贝尔市蒙古族日常生活领域的语言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当地蒙古族在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和语言教育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科左后旗阿古拉镇蒙古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受 姜
之
.
重
妻
豢 1 ∞ . .
∞ 0 争字 0
. . . .。 ∞ 乏 耍
豆 。
乏 重 三 量
c J1
()之 2
乏 6 I 亍
③薹
①委
( )之 4
a 童
峨
7 .
萎
① 之
豆
乏 芰 u :
暖 一强
瞳 圈 一
妻 乏
■■r
岛
乏 亍
室 \ ∞ 。 , e ’. . . ; ,
O 0
乏 口 ^ f I ,
善 乏 乏田
①
^ v之
① 萋
乏 ② 乏
毒 差
乏 ③
蔓 % ?
差
垂
乏 。 董 0
萎 藿
辛 § 差
要 .
^ v乏 寸 ∞ ^ v乏 垂
① qI 口
蚕
6 I
c I
薹 乏
}
塞 乏
^ 乏 委
寻 乏 量
塞
。
塞 誊 .事 乏
∞量
.事
霉
萋
乏 qI - (
乏
善
. 量
∞末 等 乏 乏 . 罢 冬 乏 1 ( ’ 宁
戈 茔 黑 霉奏 u 量 言、 £u 乏 之哂乏
事
g
.
ca霉 、 (
u:
^乏 . 。 乏 乏 咎差 ∽ ] 口 霉 v 之乏 ¨ 垂差 寻 乏
;
采 习
乏 量
萋
岛争
耄
主
之
① 萝 乏 ②
③ 每 垂
乏
《东三省蒙古语媒介现状初探》范文
《东三省蒙古语媒介现状初探》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的多样性和传播的广泛性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在中国的东北地区,特别是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区,蒙古语作为该地区部分民族的共同语言,其在媒介传播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针对东三省蒙古语媒介的当前现状进行初步探讨。
二、东三省蒙古语媒介的背景及重要性在中国的多民族背景下,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多个省份和地区。
东三省地区的蒙古族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
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交织的区域,蒙古语媒介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促进民族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工具。
因此,了解并研究东三省蒙古语媒介的现状,对于推动该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东三省蒙古语媒介的现状1. 媒体类型及数量在东三省地区,蒙古语媒介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类型。
其中,电视和广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渠道。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媒体也逐渐成为蒙古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总体来看,东三省蒙古语媒介的数量相对较少,覆盖面也相对有限。
2. 传播内容及特点在传播内容方面,东三省蒙古语媒介主要涉及新闻、文化、教育、生活等多个领域。
其中,新闻和文化类内容是传播的重点。
在传播特点上,东三省蒙古语媒介注重本地化、民族化,注重反映当地蒙古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为蒙古语媒介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面临挑战方面,东三省蒙古语媒介面临着资金不足、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等问题。
同时,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一些年轻一代的蒙古族人开始逐渐远离本民族文化,对蒙古语媒介的认同感和支持度有所降低。
然而,在机遇方面,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视和投入增加,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东三省蒙古语媒介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2024年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范文
《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篇一一、引言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这里的蒙古族语言文化独特而富有特色。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现代化的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生活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
本篇报告主要针对锡林郭勒盟蒙古族的语言生活进行调查研究,以展现该地区的语言生态、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二、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生态概述锡林郭勒盟的蒙古族语言生态呈现出多元共存的特点。
在当地,蒙古语是主要的交流语言,尤其在家庭、社区等日常生活场景中,蒙古语的使用率极高。
此外,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普通话的推广,汉语也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常用语言。
此外,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蒙古族语言还融入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语言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三、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使用现状(一)家庭语言使用在家庭中,蒙古语是主要的交流语言。
在老年家庭中,蒙古语的运用尤为普遍。
然而,随着家庭成员的年轻化,汉语和普通话的使用率逐渐上升。
同时,部分家庭也积极维护和传承蒙古族语言文化,通过家庭教育、民间活动等方式传承蒙古语。
(二)社区语言使用在社区中,蒙古语是主要的交流工具。
但在一些公共场所和公共服务领域,如政府机构、学校、医院等,汉语和普通话也被广泛使用。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也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交流工具。
(三)教育中的语言使用在教育领域,汉语和普通话的普及程度较高。
学校普遍采用汉语或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然而,为了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文化,一些学校也开展了蒙古语教学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母语能力。
四、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面临的挑战尽管锡林郭勒盟的蒙古族语言生活丰富多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加快,许多年轻人在日常交流中更倾向于使用汉语和普通话,这导致了蒙古语使用的逐渐减少。
其次,教育中的汉化趋势也使得一些年轻人对蒙古语的认知度逐渐降低。
《蒙古族大学生学习使用日语格助词的研究》范文
《蒙古族大学生学习使用日语格助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下,日语已成为许多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中国,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对日语的学习需求逐渐增强。
对于来自少数民族背景的学生,如蒙古族大学生,他们学习日语的途径和策略与一般学生可能有所不同。
其中,学习并掌握日语格助词是日语学习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探讨蒙古族大学生在学习使用日语格助词方面的特点、方法和策略。
二、蒙古族大学生学习日语格助词的背景和意义蒙古族大学生在学习日语时,除了掌握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外,还需要学习和掌握日语中的格助词。
这些格助词在日语语法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表达句子结构和关系的重要手段。
对于蒙古族大学生来说,理解和运用这些格助词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日语水平,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日语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三、日语格助词的特点和分类日语格助词是用于表示句子中各成分间关系的助词,具有特定的语法功能。
它们可以表示主语、宾语、状语等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根据其功能,日语格助词可以分为若干种类,如表示所属关系的“の”、表示并列关系的“と”等。
每种格助词都有其独特的用法和含义,对于学习者来说需要仔细辨别和掌握。
四、蒙古族大学生学习日语格助词的方法和策略1. 记忆法:蒙古族大学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记忆常用格助词的用法和含义,逐渐熟悉并掌握它们。
同时,可以利用记忆技巧,如联想记忆、对比记忆等,提高记忆效果。
2. 语境法:将格助词放入具体的句子中学习和理解,通过理解句子的含义来掌握格助词的用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格助词,提高学习效果。
3. 对比法:将蒙古语和日语的格助词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日语格助词的用法。
4. 实践法:通过与日本人的交流、参加日语角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格助词知识。
五、蒙古族大学生学习使用日语格助词的实践与效果通过上述方法和策略的学习和实践,蒙古族大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并运用日语格助词。
蒙古语文现状调查情况汇报
蒙古语文现状调查情况汇报巴彦查干乡蒙古族中心学校一、基本情况:巴彦查干乡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乡镇,曾经是旗所在地——王爷府。
现有7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16438人,蒙古族人口6470人。
占全乡人口总数的39.36%。
目前小学在校生人数858人,蒙古族学生人数230人,占26.8 %,学习蒙语文人数326人。
全乡教师101人,蒙古族教师66人,占65.3%。
现有从事蒙语文教学工作的有9名教师,都是大专以上学历。
全乡民族学校教学体制呈现两种形式。
一是“汉语文授课加授蒙古语文(乙类)”。
二是“汉语文授课加授蒙古语文(甲类)。
中心学校有主管民族教育的校长,安排了蒙文教研员。
二、取得的成绩近几年来,我乡多人次取得过省、市、县级基本功大赛中获过奖,学校也多次被授予民族教育先进学校和文明单位标兵。
三、全乡民族教育教学工作现状分析1、我乡小学蒙语教学工作受地域、历史及人文环境的影响。
各校发展不均衡,我乡蒙古族居民主要集中在大庙、王府、朝尔、东巴彦、后巴彦村。
这里大庙、东巴彦蒙古族居多,语言环境较好,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而其他各村汉化情况严重,许多蒙古族家庭口语交流均为汉语,其子女现已完全丧失蒙语会话能力,许多蒙古族独有的传统风俗已基本不复存在,更谈不上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蒙古族,但其日常生活已同汉人无异。
这些不良因素给开展蒙语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我乡在各校开展加授蒙语文的同时,按照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统一部署,在王府、大庙开设了甲类蒙语课,老师基本上用蒙语授课,学生也逐步采用蒙语进行日常交流。
给学生创设了较好的语言环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蒙语文,逐步提高民族文化底蕴打下了基础。
2、蒙语老师在授课中注重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标内涵理解不够,无法用新理念指导课堂,因老师自身素质和外出培训机会少等因素,导致一部分蒙语老师对新课堂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
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学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研究
· 59 ·语言研究【摘 要】在多语言社会中,由于社会、民族情感、目的、动机和行为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会对一种语言的社会价值形成特定的认识或做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通常被称之为语言态度。
本文着重探讨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学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为巴彦淖尔地区语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视角,并有望能够为巴彦淖尔地区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巴彦淖尔 学生 语言 语言态度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学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研究风 罡 赵红花一、语言态度的研究背景与定义语言态度问题历来是社会语言学家所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
最早关于语言态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其中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是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兰伯特。
国外语言态度研究中,Gardner & Lambert(1959, 1972)运用一种称为Self-report 的方法来调查个体的语言态度,主要调查地点为加拿大法语和英语水平都较高的地区,测试用 Self-report 调查表。
我国语言态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群体对某一种语言或几种语言的态度调查。
语言态度是一定社会和语言环境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文字功能的变化,人们的语言态度呈现出可变性特点。
语言态度的研究不仅是社会语言学中有理论价值的课题,而且对于了解一个民族,一个群体或社团的社会心理特点,对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语言工作当中的一系列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例如,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民用蒙古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教育他们的子女。
因此孩子们渐渐地不说蒙古语或孩子们的蒙古语能力变得越来越弱。
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孩子们也不例外。
二、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学生蒙汉双语使用现状调查本文以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为依据,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调查研究在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青年蒙古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及语言态度,目的是了解城市环境对蒙古族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进而寻求有效的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对策,并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母语保护和传承提供调查依据。
内蒙古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现状研究——以内蒙古X旗Y镇为例
内蒙古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现状研究——以内蒙古X旗Y镇为例摘要学校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主阵地。
本文从学校教育中的教师、学生这两个群体入手,主要对内蒙古民族地区的蒙古族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生的课堂语言、课外语言,教师的课堂语言、课外语言以及家长会发言时的语言进行实地调查,具体分析了内蒙古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现状。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地方民族语言文字;学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内蒙古X旗常住人口为40万人,其中,汉族人口为10.3万人,占25.7%;蒙古族人口为29.1万人,占72.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0.6万人,占1.5%。
该旗是内蒙古蒙古族人口最多的旗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研究选取的田野点是该旗的政府所在地Y镇的三所蒙古族学校,即蒙古族小学、蒙古族初中和蒙古族高中。
一、小学教育中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对Y镇蒙古族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25人,教师人数为41人,总人数为66人,即N=66。
表1数据显示,在小学阶段的课堂语言使用方面,教师“完全使用”普通话的比例最高,约占总数的56.1%。
其次是“偶尔使用”普通话、“从不使用”普通话、“经常使用”普通话,比例分别是27.3%、12.1%、3%。
这些数据说明了超过一半的小学教师在课堂上的常用语言是普通话。
与教师的课堂语言使用情况相同,学生在课堂上“完全使用”普通话的比例也是占比最高,约占总数的43.9%。
最低的是“偶尔使用”,仅占7.6%,而“经常使用”和“从不使用”均在10%左右。
表1Y镇蒙古族小学普通话使用情况(N=66),%)指标课堂语言课外语言家长会教师学生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发言家长发言完全使用37/56.1%29/43.9%18/27.3%32/48.5%17/25.8%13/19.7%经常使用2/3%15/22.7%3/4.5%5/7.6%1/1.5%4/6.1%偶尔使用18/27.3%5/7.6%20/30.3%17/25.8%10/15.2%5/7.65从不使用8/12.1%10/15.2%7/10.6%6/9.1%14/21.2%18/27.3%缺失1/1.5%7/10.6%18/27.3%6/9.1%24/36.3%26/39.3%总计66/100%66/100%66/100%66/100%66/100%66/100%注:表中缺失意味着未填写问卷内容。
《赤峰市蒙古语言使用现状调查研究》范文
《赤峰市蒙古语言使用现状调查研究》篇一一、引言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蒙古族作为赤峰市的主要民族之一,其语言文化在该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赤峰市蒙古语言使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使用情况、变化趋势及其在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赤峰市蒙古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使用情况。
同时,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收集赤峰市蒙古语言使用的第一手资料,包括使用频率、使用场合、使用者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信息。
三、赤峰市蒙古语言使用现状1. 使用频率与场合在赤峰市,蒙古语言的使用频率逐渐提高。
在家庭、社交、文化活动等场合,蒙古语言得到广泛使用。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蒙古语言在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
2. 使用者特征从年龄分布来看,赤峰市的蒙古语言使用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
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和使用蒙古语言。
从性别分布来看,男女比例相对均衡。
在教育背景方面,蒙古语言的使用者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3. 语言传承与保护赤峰市政府高度重视蒙古语言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通过开展蒙古语言文化节、举办蒙古语言培训班等措施,积极推动蒙古语言的传承与发展。
此外,学校教育也加强了蒙古语言的普及与推广,为蒙古语言的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语言使用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赤峰市的语种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普通话在公共服务、商业活动等领域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对蒙古语言的使用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2. 年轻一代的语言选择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等主流语言进行交流和学习。
这导致蒙古语言的传承面临一定的挑战。
五、建议与对策1.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应加大对蒙古语言传承与保护的投入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蒙古语言的使用与传播。
《赤峰市蒙古语言使用现状调查研究》范文
《赤峰市蒙古语言使用现状调查研究》篇一一、引言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是蒙古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蒙古语言作为该地区的传统语言,其使用情况对于了解当地文化、历史和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赤峰市蒙古语言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其使用情况、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保护和传承蒙古语言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赤峰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背景信息。
其次,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当地的语言使用情况,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蒙古语言使用的看法和态度。
最后,设计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三、赤峰市蒙古语言使用现状1. 使用范围在赤峰市,蒙古语言主要在农村地区和部分城市社区中使用。
在农村地区,蒙古语言是主要的交流语言,而在城市社区中,由于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蒙古语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2. 使用人群在赤峰市,蒙古语言的使用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和农村地区居民。
年轻人由于受到教育、工作等因素的影响,更多地使用汉语。
不过,随着近年来对蒙古语言保护的重视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和使用蒙古语言。
3. 使用场合在赤峰市,蒙古语言主要在家庭、社区、宗教和文化活动中使用。
在家庭中,父母常常用蒙古语言与孩子交流;在社区中,居民之间用蒙古语言交流的场合也比较多;在宗教和文化活动中,蒙古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
四、影响因素1. 社会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增加,赤峰市的语种使用环境发生了变化。
汉语作为通用语言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对蒙古语言的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教育水平、媒体传播等因素也对蒙古语言的使用产生了影响。
2. 文化因素赤峰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对蒙古语言的使用产生了影响。
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传统文化的消失也对蒙古语言的传承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赤峰市蒙古语言使用现状调查研究》范文
《赤峰市蒙古语言使用现状调查研究》篇一一、引言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作为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蒙古语言在该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使用范围。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融合,蒙古语言在赤峰市的使用现状如何,是否面临传承与发展的挑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赤峰市蒙古语言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为保护和传承蒙古语言文化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赤峰市蒙古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使用情况。
其次,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赤峰市蒙古语言的使用环境和使用场景。
最后,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赤峰市各族群众对蒙古语言使用的看法和意见。
三、赤峰市蒙古语言使用现状1. 语言使用环境赤峰市蒙古语言的使用环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农村牧区、蒙古族聚居区和部分城市社区。
在农村牧区,蒙古语言是主要的交流工具,使用频率较高。
在蒙古族聚居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学习,蒙古语言都得到了广泛使用。
在部分城市社区,由于人口的多元化和文化的交流融合,蒙古语言的使用相对较少。
2. 语言使用者赤峰市的蒙古语言使用者主要包括老年人和中年人。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年轻一代对蒙古语言的掌握程度逐渐降低。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蒙古族群众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也逐渐淡化了对蒙古语言的使用。
3. 语言使用的领域赤峰市蒙古语言使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家庭聚会和民俗活动等方面。
在正式场合和工作场所,使用汉语或其他语言的频率较高。
此外,在部分旅游景区和文化活动中,为了展示民族文化特色,也会使用蒙古语言进行宣传和交流。
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语言传承的断层问题由于年轻一代对蒙古语言的掌握程度逐渐降低,导致蒙古语言的传承面临断层问题。
部分年轻人在与长辈交流时,仍然能够使用蒙古语言,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和教育资源,难以持续学习和掌握蒙古语言。
《呼伦贝尔市蒙古族日常生活领域语言生活调查研究》范文
《呼伦贝尔市蒙古族日常生活领域语言生活调查研究》篇一一、引言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蒙古族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呼伦贝尔市蒙古族日常生活领域语言生活的调查研究,了解该地区蒙古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态度以及语言交流的实际情况,为促进该地区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实地调查主要观察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的情况,问卷调查则用于收集蒙古族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情况,访谈则用于深入了解蒙古族的语言交流情况和语言传承情况。
三、研究结果1. 语言使用情况在呼伦贝尔市,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蒙古语和汉语。
在家庭、社区、宗教等场合,蒙古语是主要的交流语言。
但在公共场合、学校、工作单位等,汉语则成为主要的交流语言。
同时,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英语等外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使用。
2. 语言态度调查发现,大多数蒙古族对蒙古语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蒙古语是自己的母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情感价值。
同时,他们也认识到汉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对汉语也持有积极的态度。
对于外语,蒙古族的态度则相对较为中性,认为外语对于扩大视野、提高竞争力有一定帮助。
3. 语言交流情况在呼伦贝尔市,蒙古族之间的交流主要以口语为主,书面语使用较少。
在交流中,他们注重礼貌用语、敬语等语言规范,以表达尊重和友好。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交媒体、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也成为蒙古族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
4. 语言传承情况调查发现,虽然蒙古语在呼伦贝尔市得到广泛使用,但蒙古族的母语传承情况并不乐观。
许多年轻人在学校、工作单位等场合更倾向于使用汉语,对蒙古语的掌握程度不如老一辈。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强蒙古语的传承和保护。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了解了呼伦贝尔市蒙古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态度以及语言交流的实际情况。
《2024年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范文
《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篇一一、引言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要民族聚居的地区。
该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蒙古族语言文化是该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生活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对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生活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
首先,我们进行了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了解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现状。
其次,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与当地居民的深入交流、对当地学校和社区的调查等。
此外,我们还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语言测试等方法,以更全面地了解当地蒙古族的语言使用情况。
三、调查结果1. 语言使用情况锡林郭勒盟的蒙古族居民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方面普遍使用蒙古语。
在家庭、社区等日常生活中,蒙古语是主要的交流语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使用普通话或汉语进行交流。
在教育和工作中,普通话或汉语也被广泛使用。
2. 语言传承与保护在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的传承主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区等途径进行。
家庭是孩子们学习蒙古语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
此外,当地学校也普遍开设了蒙古语课程,以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语言能力。
然而,由于普通话或汉语的广泛使用,部分年轻人对蒙古族语言的掌握程度有所下降。
为了保护和传承蒙古族语言文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开展语言保护项目等。
3. 语言态度与认知大部分锡林郭勒盟的蒙古族居民对蒙古族语言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认为,掌握蒙古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然而,也有部分年轻人对蒙古族语言的认知较为模糊,甚至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
这需要加强语言教育和文化传承工作,提高人们对蒙古族语言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四子王旗蒙初古语授课中小蒙古语言使用情况研究》范文
《四子王旗蒙初古语授课中小蒙古语言使用情况研究》篇一一、引言四子王旗,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的地区。
在这里,蒙初古语授课是当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扬蒙古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小蒙古语言的使用情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本研究旨在探讨四子王旗蒙初古语授课中小蒙古语言的使用情况,以期为当地的语言教育和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四子王旗的蒙初古语授课历史悠久,是当地教育的重要特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小蒙古语言的使用情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小蒙古语言的使用情况,对于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四子王旗蒙初古语授课中小蒙古语言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等。
四、小蒙古语言的使用情况1. 学生使用小蒙古语言的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小蒙古语言进行交流。
在学校教育中,蒙初古语授课也是学生们必修的课程之一。
同时,一些学生还会通过家庭、社区等途径学习小蒙古语言。
总体来说,学生们对小蒙古语言的掌握程度较高。
2. 家长和教师使用小蒙古语言的情况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使用小蒙古语言进行交流。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会教授孩子小蒙古语言的基语言知识和文化传统。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们也会使用小蒙古语言进行授课和交流。
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小蒙古语言的传承和发展。
五、小蒙古语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 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小蒙古语言的使用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些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或其他现代语言进行交流,导致小蒙古语言的传承面临一定的挑战。
此外,一些老一辈的蒙古族人由于缺乏现代教育资源,对小蒙古语言的掌握程度有限,也影响了小蒙古语言的传承。
2. 面临的机遇尽管面临挑战,但小蒙古语言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
正蓝旗蒙古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正蓝旗蒙古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研究(function() {var s = "_" + Math.random().toString(36).slice(2);document.write('');(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id: "u3686515",container: s});})();摘要:通过调查研究,正蓝旗蒙古族81.04%的人经常使用蒙古语言文字,13%的人偶尔使用蒙古语言文字,5.96%的人不使用蒙古语言文字。
关键词:正蓝旗;蒙古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中图分类号:H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0-0031-02一、课题缘由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关于印发《内蒙古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党宣发『2010』2号)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资源普查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内蒙古民委组织人员成立了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领导小组组长由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自治区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阿迪雅主任担任;专家组组长由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内蒙古大学博士生导师高?照日格图教授担任。
笔者于2010年8月4日至8月20日对正蓝旗上都镇、桑根达来镇、那日图苏木、贺日斯台苏木、那仁高乐苏木等旗、县、乡镇的党委政府、科局、学校、行政村入户调查,有效问卷共828份。
调查对象有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农牧民、自由职业者、学生。
问卷由基本信息、公务活动、日常交流、书刊阅读等4个部分组成。
二、基本情况正蓝旗位于内蒙古高原南部,东经114°55' ~116°38',北纬41°46'~43°12'。
全旗面积有10182平方公里。
乌兰察布市蒙古语的使用情况研究
乌兰察布市蒙古语的使用情况研究
本论文在统计分析乌兰察布市实地调查所搜集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乌兰察布市的蒙语文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试图客观现实地反映乌兰察布市蒙古语文使用情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论文由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总结等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包括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研究概况、研究方法、研究材料的来源、乌兰察布市概况等内容。
第一章在统计分析乌兰察布市蒙古语使用情况调查材料的基础上,以图表的形式介绍了乌兰察布市蒙古语使用总体情况。
第二章从年龄,文化程度,从事的职业和结婚对象民族的区别对乌兰察布市蒙古语使用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
第三章提出乌兰察布市蒙古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了问题的方法。
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
响较大。
02 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使用群体呈现老龄化趋势。
03
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单
一、教学方法陈旧等。
研究建议
01
加强对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保护和传承的力度,推广双语教 育。
02
鼓励年轻人学习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
力。
加强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教育,完善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普及率提高
随着教育普及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到良好的 教育,这为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 力保障。
文化旅游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锡林郭勒盟感受 蒙古族文化的魅力,这也为蒙古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提供 了新的机会。
05
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论
01
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使用率较高,但受到汉语的影
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教育实施情况
基础教育阶段
锡林郭勒盟的基础教育阶段已经 全面实现了蒙古族语言和汉语的 双语教学,保障了蒙古族儿童接
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
中高等教育阶段
中高等教育阶段也逐步开设了蒙古 族语言的课程,但相对于基础教育 阶段,中高等教育阶段的蒙古族语 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社会语言教育
锡林郭勒盟还通过社会语言教育机 构、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多种形 式开展了蒙古族语言教育,以满足 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
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可以促进地区旅游和特色产业 的发展,传承和发扬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有助 于提升地区经济发展。
锡林郭勒盟蒙古族语言传承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在中小学和高校开设蒙古族语言课程,推 广蒙古族语言文化,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不同年龄段人们的蒙古语使用情况调查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不同年龄段人们的蒙古语使用情况调查包梅荣
【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
【年(卷),期】2016(000)005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包梅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蒙古族双语教育实践与教育选择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中学的个案研究[J], 欧登草娃
2.前郭尔罗斯东三家子乡黑坨子村蒙古族青少年的母语使用情况 [J], 包梅荣;
3.前郭尔罗斯县蒙古人语言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J], 包梅荣;
4.前郭尔罗斯蒙古族群众汉语使用情况调研 [J], 包梅荣
5.传统的固守与流变:蒙古族仪式性体育活动的城市化进程——以前郭尔罗斯蒙古族文化衍生的体育活动为例 [J], 王安然;汤明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2期(总第45期)满语研究 M A N C H US T U D I E S№2,2007(G e n e r a l №.45) 收稿日期:2007-09-15 基金项目:国家教委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2J A Z D 840009。
作者简介:照日格图(1963-),男(蒙古族),内蒙古东乌珠穆沁人,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研究。
内蒙古蒙古语使用现状调查照日格图(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1)摘 要:根据内蒙古地区蒙古语使用情况调查所收集到的材料,我们对蒙古语的社会使用情况进行归纳,对蒙古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以便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蒙古语;使用;内蒙古中图分类号:H 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873(2007)02-0070-04一我们参加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的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蒙古族游牧文明现状与未来形态研究》之子课题《蒙古语使用现状调查研究》,对内蒙古地区蒙古语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选择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牧区)、二连浩特市(口岸城市)、通辽市科左右旗(半农半牧区)、兴安盟科右前旗(半农半牧区)作为调查点,用问卷式抽样调查与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年龄在18—70岁之间的蒙古族牧民、农民、工人、机关干部、教师、军人、医生、律师、商人、农民工、博克、学生等六百余人进行了调查。
本次蒙古语使用情况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社会使用情况:包括行政单位和学校中的使用情况,社会活动与交往中的使用情况;2.个人使用情况: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使用情况,个人文化生活中的使用情况;3.孩子应用何种语言受教育问题: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4.使用蒙古语的心态情况:包括是否喜欢说和用蒙古语、学习蒙古语是否有利、有无学习蒙古语的必要与条件等方面的心态情况;5.城市市面使用情况,包括牌匾、广告中的使用情况;6.蒙古语使用中存在的语言问题,包括蒙古语与汉语混用、名词术语不统一、不太使用标准语、文字不规范、语法不规范等问题。
二我们对蒙古语使用情况调查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得到的初步结果如下:(一)社会使用中的蒙古语情况1.在牧区行政单位中50%以上的人使用蒙古语,96%以上的人使用蒙古语或蒙汉两种语言,4%以下的人使用汉语,在半农半牧单位中50%以上的人使用蒙古语,91%左右的人使用蒙古语或蒙汉两种语言,9%以下的人使用汉语。
在口岸城市行政单位中50%左右的人使用蒙古语言,86.4%的人使用蒙古语或蒙汉两种语言,13.6%的人使用汉·70·语。
在学校中使用蒙古语的比例更高。
2.在牧区社会活动和交往中一般使用蒙古语或蒙汉两种语言,但商业活动中20.7%的人使用汉语,召开会议讨论问题时,有汉族同胞的情况下13.9%的人使用汉语。
在半农半牧区社会活动和交往中一般也使用蒙古语或蒙汉两种语言,但在商业活动中12.7%的人使用汉语,召开会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时23.5%的人使用汉语。
在口岸城市社会活动和交往中以使用蒙汉两种语言为主(66.3%),使用汉语为副(26.6%),只有7.1%的人使用蒙古语。
(二)个人使用情况1.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中主要使用蒙古语,有时也使用蒙汉两种语言,但很少使用汉语。
不过,同下一代人的交往中出现了使用蒙古语的比例下降(在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大约下降了10%,在口岸城市大约下降了20%),使用蒙汉两种语言的比例上升(在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大约上升了10%,在口岸城市大约上升了20%)的趋势。
在牧区,同上一代人的交往中88.7%的人使用蒙古语,10.8%的人使用蒙汉两种语言;而同下一代人的交往中77.7%的人使用蒙古语,20.1%的人使用蒙汉两种语言。
在半农半牧区,同上一代人的交往中94.3%的人使用蒙古语,5%的人使用蒙汉两种语言;而同下一代人的交往中85.2%的人使用蒙古语,14.8%的人使用蒙汉两种语言。
在口岸城市,同上一代人的交往中91%的人使用蒙古语,9%的使用蒙汉两种语言;而同下一代人的交往中66.7%的人使用蒙古语,27.8%的人使用蒙汉两种语言。
2.在牧区,50%以上的人用蒙古语,91%以上的用蒙古语或蒙汉两种语言,9%以下的人用汉语满足读报、看书、听广播、看电视等个人文化生活的需求。
在半农半牧区,29.4%—41.1%的人用蒙古语,71.6%—86.5%的人用蒙古语或蒙汉两种语言,13.5%—28.4%的人用汉语满足读报、看书、听广播、看电视等个人文化生活的需求。
在口岸城市中,9.1%—40%的人用蒙古语、40%—77.3%的人用蒙汉两种语言,9.1%—29.4%的人用汉语满足他们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孩子应该用何种语言受教育方面在牧区37.0%—30.1%的人认为孩子们应用他们的母语—蒙古语受教育,54.9%—60.9%的人认为孩子们应用蒙汉两种语言受教育,而8.1%—9%的人认为他们应用汉语受教育。
在半农半牧区23.6%—19.4%的人认为孩子们应用他们的母语—蒙古语受教育,67.1%—69.1%的认为孩子们应用蒙汉两种语言受教育,而9.3%—11.5%的人认为他们应用汉语受教育。
而在口岸城市36.4%—22.8%的人认为孩子们应用他们的母语—蒙古语受教育,50%—63.6%的人认为孩子们应用蒙汉两种语言受教育,而13.6%的人认为他们应用汉语受教育。
(四)使用蒙古语的心态牧区有91%—97%的人,半农半牧区有96.5%—99.3%的人,口岸城市有86.4%—100%的人认为自己喜欢说和用蒙古语,需要学习掌握使用蒙古语,也有条件学习掌握使用蒙古语,而牧区有9%—3%的人,半农半牧区有0.7%—3.5%的人,口岸城市有0%—13.6%的人持有相反的观点。
(五)城市使用情况各城市蒙古语使用情况不尽相同。
锡林郭勒盟东乌穆沁旗(牧区)、二连浩特市(口岸城市)的情况较好,通辽市科左右旗(半农半牧区)、兴安盟科右前旗(半农半牧区)的情况较差。
(六)蒙古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人认为各地都普遍存在蒙古语与汉语混用、名词术语不统一、不太使用标准语等情况。
三通过分析蒙古语使用情况调查所收集到的材料我们发现蒙古语使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蒙古语使用情况比较好,但存在问题在行政单位的工作,学校的教学中,社会活动与交往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来往中,个人文化生活中使用蒙古语的情况普遍比较好。
这是蒙古语使用的好的一面,积极的一面。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人口中蒙古族占多数,大约70%以上;·71·2.蒙古语基本上能够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3.他们对自己的母语有着深厚的感情并有学习掌握使用蒙古语的意识及决心等。
不过,各级机关执行公务时很少使用蒙古语言文字。
例如:在行政机关召开会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时使用蒙古语的比例下降,各级行政单位几乎不用蒙古文收发文件。
这是蒙古语使用中不尽人意的一面、消极的一面。
其原因在于各级领导班子的政策意识薄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理解不深,忽视了行使自治权的重要工具———使用蒙古语言文字。
(二)汉语使用比率增加表现在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中,采用蒙汉两种语言工作的人员的比例相对增多,商业活动中或召开会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时使用汉语的比例增加,9%—29%的蒙古族用汉语就能满足他们的文化生活的需求等情况上。
其原因有:1.行政机关的工作范围较广,需要同全区乃至全国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民族的同胞来往交流;2.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蒙古族同胞下海经商,与他们来往的大部分买卖人是汉人,从而必须用汉语交流;3.一些蒙古族的同胞对自己的母语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只学汉语或让孩子只学汉语的心态,而这种心态消极地影响了其他蒙古族成员。
(三)蒙古语使用比例下降,出现了让孩子接受蒙汉两种语言教育的趋向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中使用蒙古语的比例在下降。
比如,同下一代人的交往中使用蒙古语的比例下降,而使用蒙汉两种语言的比例则上升了。
同时,认为孩子应该接受蒙汉两种语言教育的家长人数增多,已达到50%以上。
在我国,由于民族人口比例、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各民族语言使用范围、受重视程度等都发生了变化。
事实上,汉语已经成为强势语言,其它少数民族语言成为弱势语言。
正因为各民族语言之间有了这种差别,人们越来越重视强势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作为父母,让孩子用强势语言接受教育是无可厚非的。
这就是蒙古语使用比例下降,让孩子接受蒙汉两种语言教育趋向的原因。
(四)使用蒙古语心态很好,但母语意识中出现了消极因素91%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喜欢说和用蒙古语,有需要学习掌握使用蒙古语,并且也有学习掌握使用蒙古语的条件。
这说明绝大多数蒙古族对自己的母语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信心。
这是蒙古语使用中表现出来的蒙古族心态的积极反映,也是主流。
就是说蒙古民族的母语意识很强,但是9%以下的人持有相反的观点。
这说明一些蒙古人在汉语成为强势语言的情况下对自己的母语失去了信心。
这是蒙古语使用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心态的消极方面,是支流。
这说明蒙古民族的母语意识在部分人中正在淡化。
(五)在蒙古语的使用中语言混用,名词术语不统一,不用标准语等情况较严重这有两方面原因:1.从个人角度讲,一方面没有足够重视母语的纯洁性,另一方面尊重标准语,学习掌握标准语的意识差。
2.从蒙古语文工作部门的角度讲,既没有做好宣传普及标准语工作,又没有及时制定蒙古文名词术语,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四我们针对蒙古语使用中存在的上述几个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与思路,供有关部门参考。
1.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策意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尊重行使自治权的重要工具———蒙古语言文字的使用。
2.在各级公务员考试中适当增加蒙汉双语人才的录取比例,以便充实各级政府部门,增加兼通蒙汉两种语言的工作人员。
在各级政府部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重新建立翻译室。
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各级机关在执行公务,上传下达文件时使用蒙古语言文字。
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蒙古语言文字授课的学校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应当制定特殊政策,拓宽蒙古语言文字授课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毕业分配时优先录用兼通蒙汉双·72·语的学生到各级政府部门、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为蒙古语言文字的使用提供便利。
4.积极宣传母语教育的优越性,增强母语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不仅学习掌握好蒙古语言文字,而且还要学习掌握好汉语言文字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