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纪的德国建筑

合集下载

工业革命 时期建筑(18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美国)

工业革命 时期建筑(18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美国)

* 工业革命时期建筑(18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美国) 1、时代背景2、主要理论与流派3、主要理论家与建筑师霍华德(1850~1928)古斯塔夫??埃菲尔(1832~1923) 4、主要建筑雄师凯旋门、伦敦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1、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新材料和新技术初期生铁结构钢铁框架结构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了近代阶段。

而到了十八世纪末首先在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国也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

到十九世纪,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扩展到重工业,并于十九世纪末达到高潮。

西方国家由此步入工业化社会。

这个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与建筑都发生了种种矛盾与变化:建筑创作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与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对建筑设计思想的冲击之间的矛盾;建筑师所受的传统学院派教育与全新的建筑类型和建筑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城市人口的恶性膨胀和大工业城市的飞速发展等。

这是一个孕育建筑新风格的时期,也是一个新旧因素并存的时期。

时代背景工业革命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是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同时又是一场剧烈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一方面是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正是应用了这些新的技术可能性,突破了传统建筑高度与跨度的局限,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上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同时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

这其中尤其以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最为突出。

新材料和新技术施工从1850年8月开始,到1851年5月1日结束,总共花了不到9个月时间便全部装配完毕。

它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属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并采用了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

“水晶宫”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是指向未来的一个标志。

在整座建筑中,只用了铁、木、玻璃三种材料,随着铸铁业的兴起,1775~1779年第一座生铁桥(设计人:Abraham Darby)在英国塞文河上建造起来,1793~1796年在伦敦又出现了更新式的单跨拱桥――桑德兰桥,全长达236英尺(72米)。

德国十大著名景点简介

德国十大著名景点简介

德国十大著名景点简介1. 新天鹅堡 (Neuschwanstein Castle)新天鹅堡是德国最著名的城堡之一,也被誉为世界上最浪漫的建筑之一。

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麓,是巴伐利亚西南部的一座城堡。

新天鹅堡是由路德维希二世国王在19世纪下旬下令建造的,旨在保护德国文化和传统。

2. 科隆大教堂 (Cologne Cathedral)科隆大教堂是欧洲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之一,建于1248年至1880年。

它坐落在莱茵河畔的科隆市中心,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3. 慕尼黑市政厅 (Munich City Hall)慕尼黑市政厅位于慕尼黑市中心的玛利亚广场上,是德国最著名的市政厅之一。

它建于14世纪,是一个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也是巴伐利亚州政府的所在地。

4. 柏林墙 (Berlin Wall)柏林墙是二战后分隔柏林城的一堵墙,这堵墙建于1961年,并在1989年被推倒,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开始。

现在,在城市中有一段长城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而留下来的。

5. 莱茵河 (Rhine River)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经过荷兰和德国,最终注入北海。

莱茵河流经德国的景观非常壮观,是德国游客和国际游客最爱的旅游景点之一。

6. 海德堡城堡 (Heidelberg Castle)海德堡城堡建于13世纪,位于巴登-符腾堡州海德堡市的山坡上。

这座城堡曾是德国最重要的防御工事之一,现在被保护为世界文化遗产。

城堡周围的风景非常美丽,是德国旅游的一大热点。

8. 法兰克福大教堂 (Frankfurt Cathedral)法兰克福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也是法兰克福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它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教堂,也是德国最著名的名胜之一。

9. 格林威尔庄园 (Green Vault)格林威尔庄园是德国德累斯顿的一个博物馆,珍藏有美丽的珠宝和装饰品,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个博物馆是德国最有价值和最奢华的,是一个真正的宝藏。

工业革命 时期建筑(18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美国)

工业革命 时期建筑(18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美国)

* 工业革命时期建筑(18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美国) 1、时代背景2、主要理论与流派3、主要理论家与建筑师霍华德(1850~1928)古斯塔夫??埃菲尔(1832~1923) 4、主要建筑雄师凯旋门、伦敦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1、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新材料和新技术初期生铁结构钢铁框架结构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了近代阶段。

而到了十八世纪末首先在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国也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

到十九世纪,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扩展到重工业,并于十九世纪末达到高潮。

西方国家由此步入工业化社会。

这个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与建筑都发生了种种矛盾与变化:建筑创作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与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对建筑设计思想的冲击之间的矛盾;建筑师所受的传统学院派教育与全新的建筑类型和建筑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城市人口的恶性膨胀和大工业城市的飞速发展等。

这是一个孕育建筑新风格的时期,也是一个新旧因素并存的时期。

时代背景工业革命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是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同时又是一场剧烈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一方面是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正是应用了这些新的技术可能性,突破了传统建筑高度与跨度的局限,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上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同时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

这其中尤其以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最为突出。

新材料和新技术施工从1850年8月开始,到1851年5月1日结束,总共花了不到9个月时间便全部装配完毕。

它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属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并采用了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

“水晶宫”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是指向未来的一个标志。

在整座建筑中,只用了铁、木、玻璃三种材料,随着铸铁业的兴起,1775~1779年第一座生铁桥(设计人:Abraham Darby)在英国塞文河上建造起来,1793~1796年在伦敦又出现了更新式的单跨拱桥――桑德兰桥,全长达236英尺(72米)。

德式建筑的历史与特点

德式建筑的历史与特点

德式建筑的历史与特点德式建筑,也称为“德国建筑”,是欧洲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之一。

德国作为欧洲的重要国家,在建筑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德式建筑以其特有的严谨、朴实、精美和稳重的风格,成为全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经典。

一、德式建筑的历史德式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当时的德国地区还是一个由部落联盟组成的地域。

在中世纪时期,德国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各个城市开始兴建大量的教堂、城市堡垒和市政大厦等公共建筑,德国也成为了欧洲建筑艺术的重要中心之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的建筑风格逐渐走向现代化,兴建了许多新的宫殿、城堡和公共建筑。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古典主义风格成为德国建筑的主流,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如西欧派的谢林和德国派的希因克,都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二、德式建筑的主要特点1.朴实而严谨的外观德式建筑以其朴实而严谨的外观而闻名。

德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和现实主义,不会追求过分奢华的外观。

大多数建筑采用砖石结构,石琢雕刻,红色和灰色的砖墙,以及粗壮的木质结构。

他们的屋顶通常是陡峭的,有时候可达到45度以上的陡坡。

2.对称的建筑结构德式建筑的建筑结构通常是对称的。

建筑师通常会使用轴线来确定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

这种对称的结构使得建筑的外观看起来平衡和谐。

3.丰富的细节和雕刻德式建筑的外观通常有许多精细的细节和雕刻。

这些细节可以是石刻艺术品、拱门、壁画和雕塑等,也可以是天文仪器、钟表、花卉装饰和镶嵌细木工等。

这些精美的细节完全展现了德国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细节的关注。

4.组织化的城市规划德国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紧密相关。

德国的传统城市通常是小巷和广场的组合。

他们的街道是平坦的,街道数量有限,公园和城市园林得到了大力的保护。

在城市规划中,德国城市重视人文因素和环境保护。

三、德式建筑的代表作1.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之一。

它位于科隆市中心的一个小山丘上,高度约157米。

外国建筑史(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

外国建筑史(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
星形广场凯旋门

英国的罗马复兴不活跃,代表作品为英格兰银行。 希腊复兴建筑在英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爱丁堡 中学、不列颠博物馆等。
英国不列颠博物馆(1823-1847)
德国以希腊复兴为主,代表作有柏林勃兰登堡门、申克尔 设计的柏林宫廷剧院(1818~1821年)、柏林老博物馆 (1824~1828年)等。 柏林勃兰登堡门是从雅典卫城山门吸取的灵感。


古典复兴建筑在各国的发展有所不同。大体上法国以罗马 式样为主,英国、德国以希腊式样较多。
【特别提示】
18世纪古典复兴建筑的流行,主要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由于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特别提示】 采用古典复兴的建筑类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与社会生活服 务的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设施,还 有纪念性建筑;对一般住宅、教堂、学校等建筑类型影响较小。
柏林勃兰登堡门(1789~1793年)

古典复兴在美国盛极一时,尤其是以罗马复兴为主。如 1793~1867年建的美国国会大厦,仿照巴黎万神庙的造 型,极力表现雄伟的纪念性。
【特别提示】
美国独立以前, 建筑造型为“殖民 时期风格”。独立 后,美国资产阶级 借助于希腊、罗马 的古典建筑来表现 民主、自由、光荣 和独立,古典复兴 建筑盛极一时。
巴黎国立图书馆
2、市场

市场建筑中出现了巨大的生铁框架结构的大厅。如1824 年建于巴黎的马德莱娜市场,1835年在伦敦建造的亨格 尔福特鱼市场、英国利兹货币交易所等。 百货商店最先出现 于19世纪的美国, 是在仓库建筑形式 的基础上发展的。 如纽约华盛顿商店 (1845年),它的 外观保持着仓库建 筑的简单形象。
法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 纪初是古典复兴运动的 中心。 法国大革命前后,建造 了古典复兴建筑--巴黎 万神庙,还出现了企图 革新建筑的先驱,如部 雷和勒杜。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要紧建筑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各种代表建筑及风格(设计者):法国古典(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J.G.Soufflot)、凯旋门(J.F.Chalgrin)。

英国古典(罗马)复兴(不完全):英格兰银行。

英国古典(希腊)复兴(重要地位):爱丁堡中学(T.Hamilton)、不列颠博物馆(Sir Robert Smirke)。

德国古典(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nghans)、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

美国古典(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Willian Thornton and trobe)。

美国古典(希腊)复兴:宾夕法尼亚银行(trobe)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Sir Charles Barry)哥特风格。

折衷主义也称集仿主义:巴黎歌剧院(J.L.C.Garnier)巴洛克和洛可可、巴黎圣心教堂(Paul Abadie)拜占庭和罗马风。

法国的古典复兴:1、净化建筑代表作:巴黎万神庙。

2、帝国风格特点:雄壮壮美,内部具有东方和洛可可的装饰。

布赖顿英国皇家别墅:生铁构件。

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51,帕克斯顿)巴黎埃菲尔铁塔(1889,埃菲尔)“田园都市”由霍华德提出“工业都市”由加尼埃提出“带形都市”由索里亚提出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传统,复原手工艺行会传统,主张设计的诚实真挚。

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

“新艺术”运动则舍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的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状装饰构思差不多来源于自然。

红屋(1859~1860,韦布)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德国:奥尔布里希,贝伦斯。

建筑风格知识:歌德时期建筑——动态与平衡的完美呈现

建筑风格知识:歌德时期建筑——动态与平衡的完美呈现

建筑风格知识:歌德时期建筑——动态与平衡的完美呈现歌德时期建筑,是指处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间德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它以魏玛的文学巨匠歌德为代表,将文艺复兴时期继承下来的古典主义文化和艺术与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等现代思潮结合,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在歌德时期建筑中,动态与平衡成为建筑美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首先,歌德时期建筑的动态表现具有鲜明的特点。

要想表现动态,建筑师们运用的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强调线条弯曲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在歌德的《浮士德》以及托马斯·曼的《权力的游戏》中得到了体现;二是借助比例与对称,令建筑具有立体的感觉。

比如银行建筑中采用了各种模数的比例关系,让建筑呈现出一种既神秘又有趣的感觉。

垂直于地面的体块的数量上下对称,使得建筑显得富有节奏感和动态感。

其次,歌德时期建筑的平衡表现也是十分突出的。

歌德时期建筑的平衡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颜色的平衡,二是构造的平衡。

在颜色方面,建筑往往采用红色、淡蓝色等颜色组合,使建筑呈现出一种明亮、平衡、充满活力的特点。

而在构造方面,则通过对称、比例等手法达到平衡的效果。

比如,在建筑物外观中,往往采用对称的手法,让建筑物显得有条不紊,具有平衡感和稳定感。

同时,歌德时期建筑师为了强调建筑的构造平衡和立体感,采用了许多装饰性的元素,如柱子、雕塑等,以突出建筑的平衡感和美感。

总体而言,歌德时期建筑的动态与平衡的完美呈现,体现了德国建筑中古典主义与现代思潮的融合,并注重对建筑让人愉悦的感受的体验与探索。

歌德时期建筑的风格对当代建筑也有深远的影响,其建筑始终以自然为本,以人为中心,让建筑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感和活力的存在。

因此,正是因为歌德时期建筑在建筑风格上的完美呈现,才使得其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断地指导和影响着当代建筑的发展。

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叶的其他欧洲建筑

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叶的其他欧洲建筑

封蒂尔修道院 其实是一所府 邸,它反映出 封建贵族的末 世情绪,平面 是十字形,中 央有一个61m 高的塔。
先浪漫主义
• 先浪漫主义的又一种表现就 是向往“东方情调”。18 世纪下半叶,英国人大量到 东方贸易和殖民,增加了对 东方文化的知识。在钱伯斯 的影响下,陆续有一些英国 人研习中国园林。饶有自然 情趣的中国园林,很快征服 了英国先浪漫主义者的心。 钱伯斯为王家设计了中国式 的丘园,其中造了一些中国 式的小建筑物和一座塔(大 约1757-1763年间)。塔8 角,10层,高49.7m。



希腊复兴
• 爱丁堡大学在欧洲启蒙时代具有相当重要的领导地位,使爱丁堡市成为 了当时的启蒙中心之一,享有“北方雅典”之盛名。爱丁堡大学在 1789年老学院兴建之前,学校并没有专属的校园,如今这座建筑物仍 然屹立于爱丁堡老城的南桥街和钱伯街交接处;当初它的设计者是罗伯 特·亚当。现在则是法学院的主楼。到19世纪末期,老学院已经无法容 纳众多的学生,罗伯特·亚当于1875年又受聘设计了医学院大楼。在19 世纪80年代,麦克尤恩大堂建立,成为大学重要的典礼举办大厅,其中 包括学生的毕业典礼。爱丁堡大学新学院于1840年代在一所公共教堂 的基础上扩建而立,从1920年代开始成为神学院的主楼。在400多年的 发展过程中,爱丁堡大学的建筑分布在整理爱丁堡市区,包含了各种时 期的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
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英国浪漫主义建筑的极盛时期。浪漫 主义建筑又名“哥特复兴”。浪漫主义思潮十分复杂,甚至包括 着相反的思想倾向。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 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 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 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 情调。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 一阶段,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 式的建筑小品。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 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 曼 彻 斯 特 市 政 厅

德国建筑简介

德国建筑简介

一、德国建筑简介德国是一个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

在德国。

建筑风格却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在南德巴伐利亚地区处处可见的是清新明快的巴洛克式建筑;在北德则多是庄重严谨的哥特式建筑。

因为格的的建筑是与该地区的文化传统密和建筑时间是密不可分的。

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

可分为罗曼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的各种风格。

二、德国建筑:罗曼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A.罗曼式:以教堂为主。

特点:厚实的砖石墙、窄小的窗口、半圆形拱卷、逐层跳出的门框装饰和高达的楼塔。

给人以雄浑庄重的感觉。

1.沃尔姆斯大教堂Dom Worms.红色的沃尔姆斯大教堂是德国最重要的罗马式教堂之。

罗马式建筑主要特征是为防火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其次为扩大内部空间采用筒形圆顶结构,这种圆顶大多是以楔形石头砌筑的,相当沉重。

屋顶重量要求下部的承重墙必须格外坚固,这便是罗马式建筑墙体厚的原因。

为了坚固,承重墙面的窗户不可过大是罗马式建筑窗户小,内部进光不足的原因。

2.新天鹅堡Schloss Neuschwanstein:位于拜恩州南部小城菲森(Fuessen)近郊群峰中的一个小山峰上。

建筑历史:(路德维希二世)根据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梦想所设计,并花费了17年时间建造而成的。

国王是艺术的爱好者,一生受着瓦格纳歌剧的影响。

路德维希二世就是茜茜公主的表弟,据说他一直暗恋茜茜公主,在他入住尚未完工的新城堡时,茜茜公主送了一只瓷制的天鹅祝贺,于是路德维希二世就将此城堡命名为新天鹅城堡。

(新天鹅堡模型)(新天鹅堡)路德维希二世(King LudwigIIof Bavaria)并不喜欢政事,他专注于督促自己城堡的兴建,由于当时城堡的建造花费相当巨大,他被认为不适于统治而去位。

国王生前并未看到自己的梦想完工,城堡是后人逐年完成,因此今日所见的城堡有着前人与后人合作的痕迹。

现在,每年有百万人到此探访,这可能是国王当初没有想到的。

十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十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1、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发展
• 新古典主义建筑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流行于欧美 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 又称古典复兴建筑。
•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 马文化。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 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当时的考古学取得 了很多的成绩,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 为这种思想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室内设计风格与室外是一致的,室内简化了许多不必要的装饰,不 像巴洛克室内那么热闹喧嚣,更不像洛可可那样柔美温馨,它有的 是古罗马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简洁、刚健。
• 室内的巨大科林 斯柱及壁柱、圆 拱、穹顶、巨大 的壁画和雕塑等 构成了一个相当 集约、气氛高亢 向上的空间,传 承了罗马万神庙 的空间精神。
1. 折衷主义盛行 2. 新古典主义还在继续
一、欧洲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建筑
概述
•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指从英国的1648年爆发的资产 阶级革命到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阶段。此时欧洲发 展很不平衡,100多年内,法国、奥地利、俄罗斯刚进 入绝对君权鼎盛时期,德国、意大利处于分裂,西班牙 却还笼罩在耶稣会的中世纪式的统治中。
• 反对古典主义建筑的装腔作势,反对洛可可的矫揉造 作、繁冗的装饰手法。
法国建筑的革新
• 建筑风格普遍趋向简洁壮观,排除浮华 和纤秀的装饰,关键的古典主义横三段 纵五段立面构图也被抛弃。
• 希腊风流行,如巴黎万神庙等。
• 室内设计也变化了,开始净化空间,常 采用背景简洁和平直构图,另外和谐的 比例,门窗平稳有序的排列等方式。
• 汉普顿宫是克利斯托弗.雷恩最著名的非宗教性建筑。威廉 3世令雷恩改造原有风格,于是成为现在的红砖墙点缀白 石材,配以科林斯柱式门廊和雕刻的山花。

德国建筑哥特式与巴洛克

德国建筑哥特式与巴洛克

德国建筑哥特式与巴洛克德国的建筑史上,哥特式与巴洛克风格是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

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而巴洛克风格则兴盛于16世纪的意大利。

虽然这两种风格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表达宗教情感、塑造宏伟气势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装饰细节和历史背景等角度来探讨德国哥特式与巴洛克的特点和发展。

一、建筑结构1.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注重垂直线条和高度感的表现。

建筑师运用了多管窗和飞扶壁,使建筑物看起来纤细而高耸。

尖顶、尖塔和小尖顶是哥特式建筑的鲜明特征。

同时,飞扶壁和拱顶的应用也给建筑带来了动感和稳定感。

2.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强调装饰性和华丽感。

它的建筑结构特点是复杂多变的外观形态和对称感。

巴洛克建筑常常采用曲线和弯曲线条,给人以流畅柔美的感觉。

此外,巴洛克建筑还善于运用拱形窗和大门,使整体建筑物呈现出雄伟宏大的气势。

二、装饰细节1.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的装饰细节非常注重。

尖拱窗、菱形窗和玫瑰窗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

同时,建筑外墙上也常常出现浮雕、雕刻和镂空等装饰。

这些装饰元素多为宗教主题,如圣经故事和圣徒形象等,体现了当时的宗教信仰。

2.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的装饰细节非常丰富精细。

建筑表面常常出现雕塑、壁画和金属制品等装饰元素。

此外,壁画和天花板上也会绘制壮丽的场景和神话故事,给人以豪华和繁复的视觉感受。

装饰的主题多样,既有宗教的,也有历史的,还有当时社会生活的。

三、历史背景1.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并在12世纪时风靡欧洲。

它被视为中世纪的一种风格,表达了中世纪人们对上帝和信仰的虔诚。

这种建筑风格在德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中世纪欧洲建筑的重要流派。

2.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起源于意大利,并在欧洲各国快速传播。

这种风格的流行与当时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有密切关系。

巴洛克建筑在德国的盛行期为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它代表了德国宗教和君主制度的繁荣与崛起。

欧洲18-19世纪下半叶的建筑

欧洲18-19世纪下半叶的建筑

(4)法国艾菲尔铁塔
(使用新技术的高峰)
艾菲尔铁塔介绍
世界驰名的钢铁建筑,法国巴黎的最高建筑物和游览中心。矗 立在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战神广场上,为1889年庆祝法国大革 命100周年在巴黎举行国际博览会而建,1887年动工, 1889年 举行竣工仪式。以设计人著名法国建筑工程师斯塔夫· 艾菲尔 的名字命名。 塔基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4座塔墩为水泥浇灌,塔身全 是钢架镂空结构,当时300 名安装工在两年时间中用250万个 铆钉,把重达7000吨的1.8万个金属部件安装成300.65 米的 高塔。据说整个建筑费用为746万法郎。铁塔本身的重量加上 电视天线、4个基座等,总重量为9757吨。全塔共分3层,每层 有平台高栏,从地面到塔顶装有电梯和1710级阶梯。由4座墩 柱支撑的第一层高57米,下面为东西南北4座大拱门,是钢筋 混凝土结构。第二层离地面115米。第三层离地面276米,建筑 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像倒写的字母“Y”。 艾菲尔铁塔既是名胜,又是个文娱活动场所,演员可以在塔上 演戏,甚至把笨重的大象牵到塔上表演。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
欧洲18-19世纪下半叶的建筑
勃仑南府邸介绍
勃仑南府邸,又作勃仑罕姆府邸,是英国文艺复兴 时期最大最著名的。 是为西班牙王位战争中的英军统帅马尔勃洛公爵建 造的府邸。这里的园林布局和建筑风格都是为了体 现马尔伯勒公爵建立的卓越功勋。是英国园林的经 典之作。它将田园景色、园林和庭院融为一体,显 示出卓越超群的风范。1988年,这座官邸被列为世 界文化遗产。是英格兰最著名的官邸之一,体现了 雄伟壮观的英国巴洛克风格。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特点、代表作 ☆代表作:克尔辛府邸、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莱顿 皇家别墅、英国国会大厦(哥特垂直式)
三、折衷主义
特点、代表作 ☆代表作:巴黎歌剧院、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巴黎 圣心教堂
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
• 星形广场凯旋门坐落在巴 黎市中心夏尔·戴高乐广 场(又称星形广场)中央, 是拿破仑一世为纪念他在 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 俄联军的功绩,于1806年 2月下令兴建的。它是欧 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 的一座。
莫里斯红屋
新艺术运动
•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开始在19世纪80年代, 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新艺术运动”的名字源于 萨穆尔·宾(设计师兼艺术品商人)1895年在巴黎开设的 一间名为“新艺术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的商 店,他在那里陈列的都是按这种风格所设计的产品。 准 确的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在法国的继续 深化和发展,而不是单一的一种风格,可分为直线风格和 曲线风格,装饰上的风格和平面艺术的风格,并以其对流 畅、婀娜的线条的运用、有机的外形和充满美感的女性形 象著称。 这种风格影响了建筑、家具、产品和服装设计, 以及图案和字体设计。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 欧美资本主义革命和复古主义思潮 时期的建筑(18世纪~19世纪)
一、古典复兴 特点、代表作
☆代表作:
法:巴黎万神庙、伟人博物馆、牛顿纪念碑、星形 广场上的凯旋门、军功庙 英:英格兰银行、 爱丁堡中学 德: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 美:美国国会大厦、宾夕法尼亚银行、林肯纪念堂
二、浪漫主义
其事: 前期,设计法古斯工厂,提出创造新建筑主张,最早主 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 中期,建筑教育家;包豪斯与包豪斯学派;教育 教学特点; ☆代表作:包豪斯学校

德国的景观设计(1)

德国的景观设计(1)
1
.
8.1 联邦园林展与德国现代城市公园
欧洲举办园林展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8 世纪下半叶公园出现之时,作为大众广泛参与 的园林展也只有伴随着公园的出现才有可能举 办。
1809年比利时举办了欧洲第一次大型园艺 展,从此形成了园林展览的初步观念。
98年后的1907年,德国曼海姆市为纪念建 城300周年,举办了大型国际艺术与园林展览, 成为德国园林展的里程碑,从此园林展深入人 心。
他们首先 更新被污染的 表层土壤,由 此塑造了大地 艺术般的地形, 直线的道路强 化了地形,工 业设施都成为 了公园的标志。
22
格尔森基尔欣NORDSTERM公园
.
高50m的采掘塔成为登高瞭望塔。在公园最低的地方,表
23
现基地原有的面貌。公园的建造彻底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
小结:尽管变革脉络如此,但每一届展览都 有自己的宗旨,有变化,才使园林展不陷于僵 化,才能吸引数百万的游人。
与18至19世纪的风景园相比,当代的德国园林除了 形式上更简洁外,本质上也有着很大差别。这突出表现 在人与园林的关系上。
.
18至19世纪的园林还是属于艺术的范畴,园林还是 奢侈品,是为少数亲王侯爵所建造的。欣赏风景是它最 基本的要求,人与园林的关系就如同人与美术馆中的藏 品一样,处于欣赏与被欣赏的状态,人就是被动的观赏 者。
水面是市民的水上运动中心,公园整体气氛是湖泊式风景,林地面积很
少。大的基调是起伏的草地及湖泊等自然景观。
36
休憩园虽是为市民休息、活动所建,但景观也是其重要的一环。
.
卡塞尔市富尔达河谷公园
37
.
3. 假日园: 这类公园的活动设施更为齐全,为便于管
理,公园用围栏围起,并收门票。 与前两类园林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在园林

德国建筑

德国建筑

Gothic architecture
哥德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 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 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 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 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 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 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 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 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 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 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 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新天鹅堡
沃尔姆斯大教堂(Dom Worms)
开工日期:1171年 竣工日期:1240年 所 在 地:德国 地点:Worms,德国 建造(或竣工)年代:公元117l~1240年 设计者:不详 结构及主要材料:砖、石、拱及木屋架 风格:罗马式建筑(罗曼建筑) 主要特征:沃尔姆斯教堂的规模稍逊于 施派尔大教堂,在结构和建筑装饰风格 方面与施派尔大教堂基本一致。主要的 不同在于沃尔姆斯教堂在中堂的西端有 圣绩堂(类似圣米盖尔教堂的布局)。沃 尔姆斯教堂极少装饰,形象雄浑有力, 是德国罗马风建筑中在风格上最为彻底 的作品。 红色的沃尔姆斯大教堂是德国最重 要的罗马式教堂之一,以藏有13世纪德 国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的古老石刻而 享誉全德。

德国建筑

德国建筑

德国是一个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

但是德国的建筑风格却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

笔者将从德国建筑的地区差异这一角度出发,探寻德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在德国,建筑风格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南德巴伐利亚地区处处可见的是清新明快的巴罗克式建筑;而在北德则多是庄重严谨哥特式建筑。

而各地的建筑是与该地区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的。

但单就德国的大多数标志性建筑--古堡教堂的建筑风格而言,除地区差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建筑的时间差别,德国的地方建筑风格16世纪初,德国建筑地方性很强,迟迟不能形成有影响的风格。

建筑平面布置不整齐,没有内院,体形自由。

底层采用砖石,楼层采用木构架,构件外露,安排得疏密有致,装饰效果很强。

屋顶特别陡,里面有阁楼,开着老虎窗。

圆形或八角的楼梯间凸出在外,上面戴看高高的尖顶,也有楼层房面的局部悬挂在外面冠至尖顶的样式。

有些城市建筑型制和形式稍稍整齐一些,它们的尖顶格外锋利,格外高,像出销的剑。

临街的市房,下层为商号、作坊,上层为住宅,经常以山墙为正面,彼此紧靠,形成锯居式的街立面。

山墙上有几层窗子,安有尖塔和花饰,房顶上有好几层阁楼。

16世纪后,受意大利影响逐渐明显,柱式被广泛采用,构图趋向整齐,风格趋向一致。

德国南部建筑大多为北意大利式样,西北部比较接近于荷兰式样,北部较多地保留了中世纪的建筑传统。

18世纪后,德国建筑移植了法国建筑艺术,兴建了一批公共建筑。

这些建筑部具有独创性,有强烈的德国特色,室内装饰达到很高的水平,巴洛克和洛可可的题材和手法与墙式混合任一起,变得毫无节制。

哥特复兴运动在德国比较活跃,哥特复兴建筑在德国也相当流行,如科隆大教堂等。

古典复兴建筑在德国一些重要城市也很盛行,它们的主体是仿古希腊雅典卫城山门的建筑风格,有的地方还采用了古罗马建筑的手法创造出德国建筑特有的风格。

在法兰克福的中心广场可以看到具有德国特色的建筑群。

以棕红、褚石为主的墙体配以白色相间的线条,构成方格立面,色彩鲜艳,与以单一的灰黄色石头为墙体主色调、崇尚各种装饰墙雕的其他欧陆风格的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德国科隆大教堂中世纪建筑的奇迹

德国科隆大教堂中世纪建筑的奇迹

德国科隆大教堂中世纪建筑的奇迹德国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也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

它位于莱茵河畔,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三高的教堂。

科隆大教堂的建造始于1248年,历经几个世纪的建设,直到1880年才完工。

它的建造过程不仅是一项技术壮举,更是中世纪建筑的奇迹。

科隆大教堂的建造始于13世纪,当时的科隆市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重要城市,教堂的建造是为了展示城市的繁荣和权力。

教堂的设计师是哥特式建筑的大师,他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术,创造了这座壮丽的建筑。

科隆大教堂的建筑风格是哥特式,这是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的尖顶、细长的尖拱和精美的花窗玻璃而闻名。

科隆大教堂的尖顶高达157米,是科隆市的地标之一。

它的尖拱和花窗玻璃展示了中世纪建筑师的精湛技艺和创造力。

科隆大教堂的建造过程非常漫长,历时600多年。

由于建造过程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工程多次中断。

直到19世纪末,科隆大教堂才得以完工。

这个漫长的建造过程是中世纪建筑的奇迹之一,也是科隆大教堂的独特之处。

科隆大教堂的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创新的建筑技术。

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用了大量的石头和砖块来建造教堂的结构。

这些石头和砖块不仅使教堂更加坚固,还赋予了它独特的外观。

此外,科隆大教堂还使用了许多复杂的建筑技术,如拱顶和飞扶壁,使教堂更加稳固和美观。

科隆大教堂的内部也是令人惊叹的。

教堂的内部装饰充满了宗教和艺术的元素。

尤其是教堂的花窗玻璃,它们以其精美的图案和色彩,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此外,教堂内还有许多雕塑和壁画,展示了中世纪艺术的精髓。

科隆大教堂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也是一座历史的见证。

它见证了科隆市的繁荣和衰落,见证了德国的历史变迁。

如今,科隆大教堂已成为德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

总之,科隆大教堂是中世纪建筑的奇迹,它以其壮丽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历史价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柏林勃兰登堡门德国的象征

柏林勃兰登堡门德国的象征

柏林勃兰登堡门德国的象征柏林勃兰登堡门:德国的象征柏林勃兰登堡门是德国首都柏林的一座重要地标和象征性建筑,也是德国历史的见证者。

建于18世纪晚期,勃兰登堡门见证了德国的崛起、经历了国家分裂与统一的过程,成为德国人民团结与自由的象征。

一、建筑背景和历史勃兰登堡门建于1788年,由建筑师Carl Gotthard Langhans设计。

这座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以古希腊城市门为灵感,代表了当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的胜利。

原本作为柏林市旧城与新城之间的城门,随着时间的推移,勃兰登堡门逐渐成为德国统一的象征。

二、象征意义1. 国家统一勃兰登堡门是19世纪德国统一的象征。

在1814年拿破仑战争之后,普鲁士国王在柏林举行了胜利庆祝游行,勃兰登堡门成为游行的终点。

1850年代,为纪念对抗法国帝国的胜利,勃兰登堡门上方竖立了“统一与力量”的铭文。

当德国在1871年实现统一时,这座门成为象征团结与繁荣的象征。

2. 自由与和平勃兰登堡门成为德国历史上的自由象征。

20世纪初,这座门被用作和平示威和游行的场所。

例如,在1918年德国革命期间,勃兰登堡门成为抗议战争和专制的象征。

在冷战时期,柏林墙将勃兰登堡门分隔为东西两部分,这座门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而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勃兰登堡门再次成为团结的象征,象征着德国重新实现统一与繁荣。

三、游客吸引力勃兰登堡门是柏林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游客可以欣赏到这座壮观的建筑和其背后的历史。

门内设有柏林历史博物馆,通过展览和多媒体手段向游客展示勃兰登堡门的历史和象征意义。

游客还可以爬上门顶,俯瞰柏林市中心的美景。

总之,柏林勃兰登堡门作为德国的象征,见证了德国的历史变革和统一进程。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象征意义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参观。

勃兰登堡门的存在提醒我们,历史的痕迹和精神的象征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意义重大,世界各地的游客可以通过一次参观,更加深入地了解德国的历史与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9世纪的德国建筑
——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读书报告摘要:18世纪到19世纪的德国建筑经历了从哥特到巴洛克建筑的转变,但是由于文化的
差异,德国在这一时期的哥特建筑和巴洛克建筑也有其本民族的特点。

建筑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演变,发展,而德国也在自己的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关键词:德国建筑哥特巴洛克
读了这本书,确确实实了解到建筑有着很长的历史,而且这本书只是讲了十九世纪末之前的,部分区域的建筑史。

而正是因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演化,发展,建筑才能释放出其独有的魅力,使几十世纪的人们钟爱于建筑,而我也能通过这本书领略到十九世纪之前的建筑散发出的熠熠光辉。

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讲到的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建筑。

当时的建筑风格逐渐演变逐渐成熟,并且因为爸爸曾经到德国出差,看到他拍的德国的建筑我很感兴趣。

我也对德国有一些了解,所以就想更深入得了解一下德国在18世纪和19世纪左右的建筑风格。

其实在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都有些相近,
只是民族传统的差异和设计师的主观思想上的差异
致使建筑的设计上有些不同。

欧洲各国在这一时期德国兴起了古典复兴的建
筑潮流。

德国的古典复兴主要是希腊复兴。

它的主要
特点是使用希腊式的多立克和爱奥尼柱式,并且
追求体形的单纯。

古希腊罗马的柱廊、庙宇、
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效法的榜样。

柏林的勃兰登
堡门是其中之一,它以雅典卫城的山门为蓝本;
还有辛克尔设计的旧博物馆大厦,罗马万神庙是
他的蓝本。

书中详细的介绍了这两个典型。

希腊
复兴最重要的作品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在我看来,就使用功能方面来说,希腊复兴的建筑在这一时期大多都用于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因为这些巨大的多立克和爱奥尼柱很壮观但是不实用。

用于
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则恰到好处地使人们感觉很神圣,很雄伟;并且当时希腊的这些形式
的建筑,比如雅典卫城,也都是一些带有宗教
性质的大型公用建筑。

如果用于住宅等建筑则
不伦不类,虽然有了壮观的外表,但是巨大的
柱体会损害住户的采光,内部高耸空旷的空间
也不利于室内功能区的划分。

但是类似于博物
馆的建筑就很适合。

19世纪上半叶,哥特复兴建筑在德国也很
流行。

德国最有名的哥特式建筑是科隆大教堂和乌尔姆主教堂。

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早的哥特建筑,它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成为科隆城的象征,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

它是当时德国人兴建的一座宏伟的纪念性建筑。

后来成为德国宗教、民族和艺术统一的象征。

科隆大教堂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

157.38米高,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86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

整个建筑全部由磨光的石块砌成。

科隆大教堂的建造前后整整持续了632年,是欧洲建筑史上建造时间最漫长的建筑物之一,它还具有早期基督教时代的朴素风格。

教堂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高16l米,是全欧洲最高的尖塔,四周林立着无数座的小尖塔与双尖塔相呼应。

教堂内有10座礼拜堂,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43米,中厅部跨度为15.5米,是目前尚存的最高的中厅。

教堂的钟楼上有重2.4吨的圣彼得钟,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精粹"。

教堂四壁上方有总数达1万多平方米的窗户,全部装
上描绘有《圣经》人物的各种颜色的玻璃,色彩十分绚
丽。

教堂内还有一座11世纪德国奥托王朝时期的木雕
《十字架上的基督》,成为哥特艺术的先导,对后世的雕
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科隆大教堂与巴黎圣母院、罗马
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歌德还写下颂词,他把哥特建筑当做日耳曼精神的
体现来歌颂,代表了当时竭力强化日耳曼精神以求德国
统一的思潮。

我是比较喜欢哥特式的建筑的,因为哥特式的建筑不仅工程要求,室内装修要求非常精细(而且德国人本身有着办事情十分精细,做事情精益求精的性格,所以在这方面,德国的哥特建筑显现出它精细的做工,精细的设计),而且他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我想每一幢哥特式的建筑都有其自己的灵魂,并且其内部也承
载着许多人的灵魂。

拥有信仰是一件值得敬重的事情,信仰就像是一种动力,而哥特建筑的信仰就是直到天上的一种冲力。

其高耸破云的势气让我想起通天的巴别塔。

现在世界各地也有许多超高层建筑,像世界第一的迪拜塔,台北的101大楼,无论他们的设计初衷是什么,在我看来,这些建筑都是延续了哥特式建筑的一种破云冲天的精神,在蓝天白云下的尖顶,很能给人动力,让人不禁精神焕发,斗志昂扬,不断向上攀登,冲破各种束缚,突破之前的高度,达到新的目标。

德国的建筑史上不得不提的还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德国的巴洛克建筑艺术为欧洲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我之前了解到巴洛克风格是在音乐方面,因为我学习长笛,就在生活中有意的去找一些古典的乐曲,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是很典型的巴洛克音乐。

德国的著名作曲家巴赫和泰勒曼也都是巴洛克时期的。

巴洛克曲风节奏强烈并且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让我非常喜欢。

学习了建筑,才知道巴洛克这个词本是建筑风格的词汇,后来才用于音乐和艺术上。

音乐中的巴洛克
风格是强烈活跃的,到建筑上,巴洛克风
格是冲破了古典主义,追求自由的形式,
充满激情,奔放的。

这种建筑风格一度在
欧洲广泛流行。

图片是德国的十四圣
徒朝圣教堂,是德国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建筑,这个建筑虽然也是双塔型的,但
是他没有了哥特式直逼天空的锐利,多
了更柔和的修饰,多了很多曲线的东西,
细小的修饰更加突出,显得十分亲切。


我看来,虽然这座建筑与哥特式的建筑相
比,外形和结构方面改动不是特别大,但这在当时就已经算是做出了很大的突破了。

现代社会都崇尚创新,自由,现如今有好多创新的建筑实例使我们为之震撼,更有许多颠覆性的建筑,我想这些大概就是巴洛克建筑的精神吧。

而且巴洛克风格也涉及到许多其他的领域,比如服装,艺术,家具等,虽然巴洛克代表的是一种自由,但是我还是喜欢哥特的那种力量。

尤其到后来,巴洛克风格之后出现的洛可可风格,那种极端冗杂的修饰是我不喜欢的。

相反的,哥特建筑就给人一种直接的印象,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线条代表着无限的力量。

建筑的风格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是这些伟大的,代表当时建筑风格的
典型建筑能够保留至今也说明这种风格的建筑一定是有他的优势所在,书中写道的赛普尔的主张:“建筑的外部形态应由内部的形体决定,而内部的形体则由功能决定。

”这时他是19世纪的主张,而这个主张已经有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味道,他的设计思想还是很前卫的。

现代的建筑,无论是纯几何形态,四四方方的建筑,还是自由的,很艺术的曲线风格,都是经过这些建筑作为奠基发展形成的潮流风格.
以上是我在读过书之后了解到的德国在18世纪到19世纪时的建筑风格的一些知识和一些个人的见解,在读过这本外国建筑史之后,我对当时欧洲,美洲各国的建筑风格了解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和历史知识,受益匪浅,并且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如果这本书可以配更多的图或者一些彩图会更能吸引人,更加直观,我在这之后还会去读建筑类的其他的书籍,以充实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