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复习政治课件(人教江苏用)必修1_第四单元_第十一课_第一课时_面对经济全球化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必修1)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必修1)
(3)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 剑”,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 勇敢地迎接挑战。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
(2)实现形式
跨国公司 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
经营。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力、
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
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标志: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这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世界贸易组织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
性质 世界性、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经济组织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
(2)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 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加剧全球经济的 不稳定性 ,尤其对 发展中国家 的经 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正确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 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1.结合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事例,考查
关注 热点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影响和“引进来”与“走出去” 相结合的战略。 2.以国际经济竞争中的贸易摩擦和反倾销事件为背景,
考查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等。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江苏省启东中学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共20张PPT)

江苏省启东中学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共20张PPT)
产业体系,生产了一大批优秀文化产品;但也存在某些文化产品娱乐至 上、亵渎主流价值、颠覆进步史观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比较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范畴 区别 地位 作用
辩证唯物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于其第一性问题的回答是划 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唯物史观
社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 基本依据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 机器人 生产力 5.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济基础

3.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 非公有制经济 经济基础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8. 物权法

9. 劳资关系 经济基础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1、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意义 (1)原因: (2)含义: (3)目的: (4)意义:……强大动力。
社会存在!
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P20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为什么马哲能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作出科学的阐述?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88 2.马哲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存在和发展,找到了 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是作为文化秩序之核心的价值信念系统。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
孕育而生。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 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 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完全同步)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4.4.11寻觅社会的真谛(人教版)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4.4.11寻觅社会的真谛(人教版)

•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 用
• 解析: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社会存在 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题干中体现了社 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未体现社 会意识的反作用。 • 答案:B
• 6.(2009·广东单科)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 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 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 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 ( )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意识的理解, 以及对信息的获取能力。从哲学角度分析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原因, 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先进的社 会意识,故选D。 • 答案:D
• 3 . (2010· 浙江卷 ) 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 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 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 的捷径之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 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 切,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什么是美好 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
• ①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 性质: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矛盾 • 解决方式: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 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 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 明考向 • 1 .本课内容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般以主观题的 形式出现,其他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 查的频率有所增加。 • 2 .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关注科 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党和政 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举措。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4-1-3时代精神的升华(人教版).ppt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4-1-3时代精神的升华(人教版).ppt

人教 版政治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一般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 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地 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D.哲学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人教 版政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哲学对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B、 C、D本身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答案:A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人教 版政治
4.“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 哲学革命也做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 哲学对社会变革可以发挥________的作用。( )
答案:D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人教 版政治
3.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对法国的社 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 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 出( )
A.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 会实践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启蒙运动时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 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人教 版政治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人教 版政治
思考:怎样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为什么说科学发 展观是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人教 版政治
知考纲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人教 版政治

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1

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1
(4) 民 主 作 为 国 家 制 度 是 国 体 和 政 体 的 统 一 。 从性质上看,民主制度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 体;从形式上看,民主制度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 式(政体),它意味着公民的平等参政权利。
例2 如果说民主是指一种与个人专制独裁统治不同 的、实行“多数人的统治”的国家形式,那么,这 个“多数人”指
人民网报道,2010年我国有4名省部级高官落 马,11名省部级高官被判刑。材料体现了国家 的( )
A.统治属性
B.阶级属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主权属性 D.社会属性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体现的是国家的阶 级属性,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对此认识 正确的是( )
D.世界上从来没有超阶级的民主
解析:严打违法犯罪活动是国家具有专政职能 的体现,故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目前有些官员公费出国考察已经变异成为公款旅游、购物、安排子 女留学,甚至是部分贪官敛财或外逃的途径。“裸体做官”已经成 为当前官场亚文化——一些官员自己在国内当官腐败、将家属移居 海外,为自己外逃做准备。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外逃的
官员多达数千名,携款高达数千亿元。 “裸体做官”的存在给我们
的启示是( )
①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②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④充分发扬民主,调动人民群众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以“裸体做官”为背景考查人民民 主专政的专政职能,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正确, 但不合题意。

政治 课件 高三 _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4.11_寻觅社会的真谛114918

政治 课件 高三 _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4.11_寻觅社会的真谛114918

课程目标导学 自主学习导航 考纲考点解读 三年高考经典 重点难点突破 能力应用评测 预测数据库
1~6 7~10 11~14
5.(2009年江苏单科,27)“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 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 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 )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和事物发展的 途径的相关知识,对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特 别要对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要准确区分。
课程目标导学 自主学习导航 考纲考点解读 三年高考经典 重点难点突破 能力应用评测 预测数据库
1~6 7~10 11~14
课程目标导学 自主学习导航 考纲考点解读 三年高考经典 重点难点突破 能力应用评测 预测数据库
1~6 7~10 11~14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存在的含义 是指社会生活中的①__________,它的② 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意识的含义 是指社会生活的④__________,是人类社会中各种⑤ ____________的总称。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⑥__________都是对⑦__________的反映。有什 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⑧ ______发展⑨______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4.(2009年广东单科,26)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 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 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 (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辨别能力。难度中等。 [规范全解] A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决定于”错误,关 系颠倒了;B与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通过调查,并公布结果, 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 发展,故C符合题意要求;D“社会意识”说法不正确,应为 “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 [答案] C

2012届高三复习政治课件(人教江苏用)必修4_第一单元_第二课_第一课时_哲学的基本问题

2012届高三复习政治课件(人教江苏用)必修4_第一单元_第二课_第一课时_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
第一个方面
内容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 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区 地位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 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 别 意义 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 识世界。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 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 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1.(2010· 江苏· 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 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C )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 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能级要求低,考查考生对主体知 识的把握。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之分,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 点,D是不可知论。
例 1 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考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例 1 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考点
第一个方面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地位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区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 意义 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 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 别 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 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2010· 四川· 29)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 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 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 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 自知》( B )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11课_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课件)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11课_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课件)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推动民生水 利建设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2008年的十大流行词语属于意识或主观认识范畴,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故选B; ③ ④分别考查价值观的作用和价值的选择;虽然价值观是一种社 会意识,但价值观对社会的作用题干并没有体现。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遵循的规律就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考点4:(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
济基础的规律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 基础,促进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不适应经 济基础,阻碍经济基 础
上层建筑
决 定
经济基础
制度和设施
【误区警示
3.我国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点评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 体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又借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而发挥它的优越性。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和发展,而不是根本否定。
4.在人类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阶级斗争实现的。 点评 注意题目的范围应该是“在阶级社会中”。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 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2012届高三复习政治课件(人教江苏用)必修1_第四单元_第十课_第一课时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2012届高三复习政治课件(人教江苏用)必修1_第四单元_第十课_第一课时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答案
C
误区 全面小康的目标与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是一回 事 释疑:全面小康的目标包括多个方面,包括经济、 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目标。全面小康的经济目 标只是指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目标,包括:工业化 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 居世界前列,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 改善等。 可见,全面小康的目标包含了全面小康的经济目 标。当然,经济是基础,全面小康首先是要把经济搞 上去,这又是二者的联系。
例题 (2010· 江苏泰州模拟)数据显示,在2007年全国 单位GDP能耗首次实现“双下降”后,在2009年上 半年再次下降,最高降幅达到2个百分点。这一成绩 虽然与上一年度相比有了明显改进,但与“十一五” 总体目标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告诉我们 A.衡量经济发展不能以GDP为指标 B.要逐步降低能源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C.继续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D.要加大对能耗治理的财政支出
【分析】GDP是国际公认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A错 误;能源生产部门是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必须 大力发展,B错误。单位GDP能耗虽有下降,但离 “十一五”总体目标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必然 要求要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能耗治理治标不治本, D项不应选。答案为C。
【特别提示】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谈到的认识国情的一个“乘除法”, 即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如果不采用人均概念,翻两番 的口号并不能满足老百姓的期待。而这个更高的目标 也是又好又快的要求,体现了发展这个第一要义。③ 增强发展协调性,其实质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努力实现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 境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城乡、区域发 展相协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2010· 四川· 材料 3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 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我 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倍受社会各界关注。某市从 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 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 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 积极探索。

政治人教版高二必修四: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

政治人教版高二必修四: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 (1)简政放权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还是上层建筑的调整? (2)简政放权能激发市场活力是哲学观点吗?
提示:(1)上层建筑的调整。 (2)不是。
[答案] A
提示
答案
探究活动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情景:我国的改革开放,主要内容就是变革生产关系。从人民公社到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国有企业一统天下到多种所有制企业遍地开花,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这些无不得益于改革开放。“从一 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 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
问题探究: (1)你能推测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吗?这一过程说明了 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小鱼脑海里的奶牛的形象是由它自己想象完成的,当然也听了青 蛙的描述。这个故事说明人的意识的形成是要受到主观认知和客观实际制约 的。
提示
(2)请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说明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产生的 原因。
特别提醒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区别与联系
2.某省常务副省长在省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全体会议上曾强调, 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简政放权改革的紧迫感和责 任感,着力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①简政放权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 ②事物的自我否定 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简政放权是解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需要 ④简政放权可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激发市场活力
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
01 自主学习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 □01 物质 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

2012届高三复习政治课件(人教江苏用)必修4_第一单元_第一课_第一课时_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012届高三复习政治课件(人教江苏用)必修4_第一单元_第一课_第一课时_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①哲学是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的学说
②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 根本观点的学说
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 括和总结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②④
【分析】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① 错误;哲学和世界观一样,都有正误之分,③错误。 故选D。
例 1 2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考点
(1)具体知识的内容: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 识即自然科学知识;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即社会科学知识;还有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 知识,即科学思维知识。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例 1 2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考点
比较
哲学
具体科学
研究 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的规律和奥秘 区 对象 界关系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 揭示世界某一特点 展的一般规律 领域的特殊规律 别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 作用 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 改造世界提供具体 导 方法指导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条件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解析】题干说明的是某同学因为存在矛盾,在老师 的开导下,挖掘自身潜力,体验成功,由自卑转化为 自信。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反相成,矛盾的解决需要 一定的条件。故C为最佳选项,A说法绝对,B项应改 成主观世界的调整,D项与题意无关。
【特别提示】 ②哲学上说的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 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不同科学在揭示 各自学科的规律的同时,也在为人们提供一种认识和 处理事情的方法。具体科学的方法是指不同学科的不 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哲学讲的方法论是一般的 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江苏省高考政治复习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一课时 面对经济全球化课件 新人教必修1

江苏省高考政治复习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一课时 面对经济全球化课件 新人教必修1
答案 B
误区一 认为“经济全球化只会拉大贫富差距” 释疑:(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 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不平等带来的各 种人为因素,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会 继续拉大;各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化 也会加大。
(3)在这一进程中,加强国际合作与对话,在平等 互利的基础上,经过各国的共同努力,经济全球化不 仅会给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且会促 进世界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 距。
【发帖】为什么中国人举办世博会的梦想今天才 得以实现?
请你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帮助他解答疑问。
【解析】 举办上海世博会是中国2010年的盛事。应 该关注,值得期待。本题形式新颖,利用网络发帖的 形式,非常贴近新时代的高中生,有吸引力。问题在 发帖中,角度在设问中,有创意。此题回答时可将问 题转化,实际上问的就是中国人举办世博的经济意义。 在具体作答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①外贸的发展使我国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
场的资源
②在经济全球化中我国经济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危
机的冲击
③外贸长期顺差损害了我国自力更生的国际收支
平衡能力
④我国稳定和恢复出口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复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对外贸易意义、贸易顺差、 经济全球化等知识,考查了考生提取信息和理解知识 的能力。难度不大。本题说明我国的对外贸易对我国 经济的影响。③材料未涉及。 。
答案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世
博会的举办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结 果;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的综 合国力,为世博会的举办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的优势。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必修1精品课件第四单元

B)
学点2 宏观调控
*自主预习*
1.什么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原因和目标是什么? (1)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 和 。 (2)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 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 决定的。社 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 , , 。 2.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1) ,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 活动的措施。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 和 。 (2) ,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一方面, 国家通过 ,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国家 通过 活动,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3) ,是国家通过 ,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 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4)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 为主,辅之以必要的 ,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 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答案】调节 控制 市场调节 社会主义性质 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 保持国 际收支平衡 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法律手段 经济立法 经济司法 行政手段行政机构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2.怎样理解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提示】(1)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是经济运行中经常和大量 地发挥调节作用的手段,是第一位的手段。 (2)政府调控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 产条件下,单纯的市场调节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当今实行市 场经济的国家无一是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充当 着竞争的裁判者、市场偏差的纠正者、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市场运行的调 节者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设计者的重要角色,可以说没有政府调控的现代市 场经济是不完整的市场经济,因而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总复习课件第4单元综合提升

20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总复习课件第4单元综合提升

• [2010· 福建文综, 39(3) , 12 分 ] 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 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 刻的影响。 • 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 “ 以 人为本”论述节选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孟子·尽心下》
• “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 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 专家点评: 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 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 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 “驭民”。
• “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 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 惠及全体人民。” •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 会上的讲话》 • (2004年3月10日)
• 1.题型特点
• 材料信息一般是某事、某地存在一系列问 题,问如何解决;或者是展示某地、某人 成功的措施,问是如何取得成功的、给我 们什么启示等。知识范围涉及经济、政治、 文化、哲学等多学科。 • 2.解题思路
• 有三个思路值得借鉴。思路一:主体角度; 思路二:直接和间接、具体和根本措施角 度;思路三:材料为源,教材为据,筛选 原理。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以上思路的综
• 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该省煤炭行业实行
• 【思路点拨】 本题实际上包括两小问, 对于该省煤炭行业实行重组意义的分析, 考生可结合教材及材料中关键信息如 “ 煤 矿安全事故”、“煤矿资源回采率”、 “ 税费流失严重 ” 、 “ 兼并重组 ” 等进行 分析。对于如何解决材料中提到的重组中 存在的问题,考生解题时要注意针对材料 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 答案: 提高技术水平和煤矿安全生产水 平;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税费流失;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坚持市场化原则,对资产作价进行科学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 。落后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阻碍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推动 作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 的 马克思主义的 实践 观点是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基本观点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之间的区 别和联系 (1)区别:从地位上来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 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作用上来看,对社会存 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 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2)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 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 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2.全面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 规律,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的创造者
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运动
考点展示
考情分析
结合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以
考点 分级
热门 考点
人为本的案例,如抑制房价、 人民群众是历
改善民生等措施,考查人民 史的创造者
群众的历史地位及党的群众
观点和群众路线
1.内涵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 物质 方面,它的最主要、
最根本的内容是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 精神 方面,是人类社会
C.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题中“依旧”一词说明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 社会存在。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 答案: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B
误区一 认为“经济全球化只会拉大贫富差距” 释疑: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
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不平等带来的各 种人为因素,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会 继续拉大;各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化 也会加大。
(3)在这一进程中,加强国际合作与对话,在平等 互利的基础上,经过各国的共同努力,经济全球化不 仅会给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且会促 进世界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 距。 (4)认为“经济全球化只会拉大贫富差距”的观点 是片面的。
1.(2010· 江苏· 12)为了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对欧 元产生负面影响,2010年5月10日,欧盟各成员国达 成协议拿出7500亿欧元救市。受此消息影响,全球汇 市和股市立即出现反弹。这表明( C )
A.欧盟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B.一国经济发展必然影响他国经济发展 C.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D.跨国公司促进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真正意义 上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 的世博会。举办世博会,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梦 圆”。 【发帖】为什么中国人举办世博会的梦想今天才 得以实现?
请你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帮助他解答疑问。
【解析】 举办上海世博会是中国2010年的盛事。应 该关注,值得期待。本题形式新颖,利用网络发帖的 形式,非常贴近新时代的高中生,有吸引力。问题在 发帖中,角度在设问中,有创意。此题回答时可将问 题转化,实际上问的就是中国人举办世博的经济意义。 在具体作答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特别提示】 ①“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 莱维 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教 材采用了目前比较被公认的描述性定义。②经济全球 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 本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科技开发与应用全球化、信 息传播全球化,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 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特别提示】 ③发展中国家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吸引外资、引进技 术、学习管理、培育人才、扩大出口、参与分工等机 遇时,也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二是经济主权受到制约;三是贫富差距扩大。提高国 家的国际竞争力是抵御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最有效方法。
例题 (2010· 四川· 28)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 要的拉动力量之一。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世界排 名第二,出口总额世界第一。2009年上半年,受国际 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出口贸易下降32%,我国下降 21.8%,我国占全球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2%提高到 9.4%。这说明
①外贸的发展使我国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 场的资源 ②在经济全球化中我国经济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危 机的冲击
③外贸长期顺差损害了我国自力更生的国际收支 平衡能力
④我国稳定和恢复出口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复苏有重要 的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对外贸易意义、贸易顺差、 经济全球化等知识,考查了考生提取信息和理解知识 的能力。难度不大。本题说明我国的对外贸易对我国 经济的影响。③材料未涉及。 。
答案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世 博会的举办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结 果;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的综 合国力,为世博会的举办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的优势。
例 1 1 考点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②贸易全球化: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 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之中。国际贸易规模 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一般商 品到各类服务都进入了交易范围。 ③资本全球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 的触角伸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误区二 “入世”就是“引狼入室” 释疑: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是严峻的考验,它使国际
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 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会显著增加,特别是给那些技术、 管理相对落后,竞争力弱的民族工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但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 发展赢得良好的国际空间,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 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 际竞争力。因此,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符合我国的 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例 1 1 考点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 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 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①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 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 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 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C.资本全球化
D.技术全球化
【分析】成功收购股份,显然是资本投资,是资本全 球化。 答案
C
例 1 2 考点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的作用: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 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特别提示】 跨国公司=本国总部(母公司)+他国(地区)的子 公司。跨国公司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于社会 主义国家,其本身不带有社会制度的性质。
例 1 3 考点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影响:推 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 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 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 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 空间。
例 1 3 考点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①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②原 因: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 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例 1 3 考点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①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性:经济全球化使世 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 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 不断加剧。②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全球 化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 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例 1 3 考点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①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 遇,又是挑战。②正确态度: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 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特别提示】 ①经济全球化从其产生原因来看,是世界经济 发展的必然结果,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任何国家经 济发展的基本要求。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其弊的根 源在于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②经济全球化 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会使南北差距扩大,使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经 济全球化并不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能级要求了 解。结合社会热点,总结现象。A、D不符合材料主 旨,B否认了联系的有条件性。
2.(2010· 江苏· 37)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 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博。一 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 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 【世博之梦】 1893年,郑观应最早提出了在中国举办世博会的 设想。1910年南洋劝业会召开时,更有人提出中国 应在不久的将来举办“全球大博览会”。对于积贫积 弱的近代中国而言,这些设想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特别提示】 ③生产全球化是基础,决定着贸易全球化与资本全球 化的发展;反过来,贸易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的发展 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全球化程度的提高。④比较优势 的存在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各国都选择生产自己 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贸易。
例题 (2010· 通扬泰三模)2010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汽 车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 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100%的股份。这体现了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