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

合集下载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名解: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以游戏为主导●填空:在幼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游戏活动就是其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1. 是新的需要 2. 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辨析:幼儿教育实践证明:在教育过程中过高或过低要求都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只有那些高于幼儿原有水平,经过教师指导和幼儿主观努力后可以达到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幼儿的智力和特殊能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性格的发展。

2.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幼儿离开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心理活动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3.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起主导。

(简答)a. 教育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b. 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客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c.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名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的年龄阶段特征。

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大约经过: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少年期、青年期。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只能代表一般趋势。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2.由于社会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形成儿童年龄特征稳定性的主要原因:1.是社会教育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有其相对稳定性2.是儿童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循序性3.是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一个大致稳定的程序●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1、12—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4、15—17、18岁)(年龄越小差距越大)●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幼儿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关于幼儿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6岁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在认知、情绪、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并为幼儿的教育、保育和心理健康提供指导。

一、社会性认知社会性认知是指儿童对他人和社会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发展出对他人的情感共鸣、意图、信念和欲望的理解。

他们也能够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助。

二、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在幼儿期,他们开始形成初步的自我概念,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能力。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年龄等身份特征,并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心。

三、情绪发展情绪发展是指儿童学会理解、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感。

在幼儿期,他们经历着丰富多样的情绪体验,如喜怒哀乐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通过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学会通过自我控制来调节情绪。

四、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思维能力的成长和变化。

在幼儿期,他们通过观察、探索和试错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开始发展出对数量、形状、颜色等基本概念的认识,并逐渐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认知发展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五、行为问题行为问题是指幼儿在情绪调控、社交互动和自我控制方面出现的困难或不适应。

一些幼儿可能表现出攻击性、反社会行为、情绪不稳定、过分依赖他人等问题。

幼儿心理学通过理解行为问题的原因,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干预措施。

六、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儿童在情绪认知和情绪调控方面的能力。

它包括对自己和他人情感的理解、情绪表达的适应性和情绪调节的有效性。

情绪智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社交关系、情绪健康和学业成就都具有重要意义。

七、亲职教育亲职教育是指为父母或照顾者提供有关育儿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支持。

幼儿心理学强调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亲职教育为家长提供了指导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提供适宜的教养方式。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 儿社交技能的发展,提高 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心 理健康。
13
家庭环境对孩子情感影响
家庭氛围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
健康的情感态度。
2024/1/26
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如民 主、专制、放任等,会 对孩子的情感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的变化,如离 异、重组等,也会对孩 子的情感发展产生重要
04
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06
记忆训练
通过重复、联想、归类等方法,可以帮助幼儿 提高记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记忆习惯。
9
思维与想象力激发
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自我中心性和不可逆 性等特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 和创造性逐渐增强。
达。
教授基本词汇和句型
03
向幼儿介绍基本词汇和句型,帮助他们建立语言基础。
16
阅读兴趣培养及阅读技巧指导
1 2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读物
选择内容有趣、难度适中的读物,激发幼儿的阅 读兴趣。
定期阅读
与幼儿一起定期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 趣。
3
教授阅读技巧
指导幼儿学习如何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和角色关系等阅读技巧。
影响。
14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会 影响孩子的情感稳定性
和安全感。
04
幼儿语言与沟通技能培养
2024/1/26
15
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方法

幼儿心里学

幼儿心里学

幼儿心里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心理学,因为幼儿时期是人类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什么是幼儿心理学1.1 定义幼儿心理学是指研究0-6岁婴幼儿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情感、认知、语言、社会化等方面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1.2 研究内容(1)情感方面:包括早期依恋与分离焦虑、情感调节等;(2)认知方面: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等;(3)语言方面:包括语言习得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4)社会化方面:包括社交行为、道德发展等。

二、为什么需要研究幼儿心理学2.1 促进健康成长了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提高幼儿自尊、自信和自我控制能力。

2.2 预防心理问题通过研究幼儿心理学,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早地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心理问题的恶化。

2.3 促进教育发展了解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心理发展规律3.1 情感方面(1)早期依恋:出生后6个月内形成亲子依恋关系;(2)分离焦虑:8个月至2岁时期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3)情感调节:3岁左右开始出现情感调节能力。

3.2 认知方面(1)感知:出生后即有吸吮反应,一个月后开始注视移动物体;(2)注意力: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短暂注意力;6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持续注意力;(3)记忆:6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短期记忆;1岁左右开始出现长期记忆;(4)思维:2岁左右开始出现简单的概括、分类、比较等思维活动。

3.3 语言方面(1)咿呀学语:出生后即有咿呀声,6个月左右开始模仿发音;(2)单词学习:1岁左右开始能够学习简单的单词;(3)句子构成:2岁左右开始能够构成简单的句子。

3.4 社会化方面(1)社交行为:2-3岁时期开始表现出对同伴的兴趣,4-5岁时期开始形成友谊关系;(2)道德发展:3-4岁时期开始表现出基本的道德意识,5-6岁时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1.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过程中的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的一门心理学科。

这一学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脑部、神经、骨骼、肌肉等身体的发展;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性格、智力等认知发展;儿童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针对幼儿的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心理塑造”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教育可以塑造儿童的心理结构及行为方式,而早期的教育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2. 儿童认知心理学儿童认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认知过程的一门心理学科。

该学科主要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和其他认知过程。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这些阶段均有其特点和不同的认知能力。

儿童在认知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学会利用语言等社会文化工具,自身的认知也逐渐变得灵活多变,适应性增强。

3. 儿童社会心理学儿童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情感和互动的一门心理学科。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性格、个性、社交行为、以及人际关系与协作等。

研究发现,早期的社会经验对儿童的自尊、社交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此外,在儿童学习社会交往技巧方面,教育对于性别、民族、文化等差异性也可能有影响。

4. 儿童学习与教育心理学儿童学习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发展与学习相关过程的一门心理学科。

该学科主要探究儿童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以及如何为儿童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针对0-3岁儿童的教育,需要特别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幼儿较为敏感,情感的影响很大,因而教育应该以传递情感、培养自我控制力、促进认知能力为主。

5. 儿童心理评估与干预儿童心理评估是指对儿童进行心理测试,以获得对儿童心理特征、心理功能和心理状况的客观性评估。

儿童心理干预是针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

评定儿童的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可以对幼儿园教师或者父母进行信息反馈,积极预防和干预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幼儿在教育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成长过程,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方式和环境。

1. 幼儿认知发展幼儿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研究幼儿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

通过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教育者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采用恰当的教育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 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良好情感品质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研究幼儿的情感认知、情绪调控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了解幼儿的情感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幼儿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成长。

3.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幼儿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幼儿期是培养社会能力和道德意识的关键时期。

通过研究幼儿的社会行为和道德发展,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幼儿的社会化需求和行为规范,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社会交往和行为训练的机会,培养他们积极的社会参与能力。

4. 幼儿教育评价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还关注如何对幼儿教育进行评价。

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估和测量方法,可以全面评价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这有助于教育者了解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措施,为幼儿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和发展支持。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情感需求和社会行为表现,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为每个幼儿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和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支持。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多数。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发展观、教育观。

2.有助于教育者更理地展开幼儿教育工作。

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持续发展。

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描绘性研究(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产品分析法(四)个案法。

二.实验性研究1.实验室试验2.自然实验。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成熟势力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格赛尔。

该学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行为主义学说:1.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重视对幼儿情绪的研究。

2.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2.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

4.他还强调即时强化,他认为即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

他的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方面:1.他的人格结构理论。

2.他的性欲阶段理论。

另外新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是埃里克森,他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格发展渐成说。

他认为人格发展中,自我的作用很重要,人的发展是以自我为主导的将人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的过程。

认知发展学说:这个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心理学知识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心理学知识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心理学知识幼儿园教师是负责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的重要人物。

他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的幼儿心理学知识,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幼儿困扰。

一、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幼儿的需求和行为表现。

1. 社交情感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开始发展基本的社交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参与游戏和合作活动,促进他们的社交交往能力。

2. 认知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来建立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3. 语言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语言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的对话和阅读故事书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 情绪调节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需要学会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师可以教授幼儿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例如深呼吸和积极思考等。

二、应对幼儿困扰的建议1. 分享情感:幼儿可能因为家庭变化或者其他原因而感到困扰或不安。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情感和担忧,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困扰。

2. 倾听和理解:教师需要倾听幼儿的需求和困扰,并试图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为幼儿提供支持和指导。

3. 提供适当的挑战: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一些挑战,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教师可以提供适应幼儿发展水平的活动和任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自信心。

4. 培养自我控制:幼儿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幼儿实践自我控制的技能。

5.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教师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6. 与家长合作: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领域。

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他们的
心理发展对其整个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来探讨幼儿心理学。

认知发展
感知
幼儿时期的儿童通过感知获取外界信息。

他们经常通过看、摸、尝来认识周围
的事物。

这种感知能力在幼儿的认知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语言习得
语言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

幼儿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逐渐习得语言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情感发展
情绪认知
幼儿的情绪认知逐渐发展。

他们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逐渐学会如何
应对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调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

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挫折和
困难,学会倾诉和寻求支持。

社会发展
社交技能
幼儿通过与同龄或成年人的互动,逐渐发展出一系列社交技能。

他们学会分享、合作、互助,从而建立社会交往的基础。

独立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渐渐展现出独立性。

他们学会自我照顾、自主决策,并
逐渐实现自我价值的认知。

总结
幼儿心理学是一个涉及认知、情感及社会多个方面的学科。

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助于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关怀,帮助他们快乐成长。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幼儿心理学提供一定帮助。

以上为幼儿心理学的简要探讨,希朋阅读时有所收获。

幼儿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幼儿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02
幼儿认知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 的主要途径,包括视觉、 听觉、触觉、味觉和嗅
觉等。
视觉发展
幼儿视觉发展经历从模 糊到清晰的过程,逐渐 能够分辨颜色、形状和
大小等。
听觉发展
幼儿听觉发展逐渐从对 声音的感知到对语言的 理解,开始掌握语音、
语调等。
触觉发展
幼儿通过触觉探索周围 环境,逐渐能够分辨物 体的质地、温度等属性。
3
幼儿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关注幼儿心理问题的识别、评估和干预策略。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观察法
通过自然观察或实验室观 察,记录幼儿行为表现, 分析心理特征。
调查法
运用问卷、访谈等手段收 集资料,对幼儿心理现象 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法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探究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 系,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
持续评估与调整
定期对幼儿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 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干预计划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幼儿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 绪论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语言与沟通发展 • 幼儿个性、道德与性别角色发展 • 幼儿心理评估与干预
01
绪论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2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研究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心理过程的发展 变化。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探讨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以及心理教育 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思维的发展
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 概括的反映,是幼儿认知发展的
高级阶段。
动作思维
幼儿初期以动作思维为主,通过 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门学科,有关人类心理发展的全部阶段,但主要集中于幼儿早期以及学龄儿童的期间,并关注婴儿的遗传、生理、认知、情绪和社会发展。

幼儿心理学旨在了解幼儿为什么行为出现在不同时期和什么因素导致每一阶段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的基本要素包括儿童发展、儿童性格和社会心理学。

在不同阶段,儿童发展可以分为生理发展、语言发展、社会发展、情感发展和认知发展。

其中,生理发展是指婴儿和幼儿的身体发育过程,即体重增加,器官发达,肢体动作能力不断增强,有益健康习惯养成等。

语言发展是指婴儿掌握语言技能的发展过程,早在出生前就已经预先学习了母语的形式,并逐渐增加使用语言的能力,以达到表达的效果。

社会发展指的是幼儿通过积累新的社会经验来促进对家庭,同龄人和外部环境的认知,包括关系的建立,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以及阅读他人情感的表情。

情感发展指的是幼儿通过学习他人的行为和情感来成功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控制一己情感并适应家庭,同龄人和社会环境中的情感行星变化。

认知发展是指婴儿发展技能,对他人的身份,物体以及时空的认知的发展过程,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好奇心,主动性等。

儿童性格发展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其内容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性格发展和青春期等,具体包括行为特征,情感发展,偏好发展,个体差异发展,性格发展和上行为态度发展等多个方面。

此外,社会心理学也是幼儿心理学的重要分支,目的是研究如何改变社会环境,以及如何有效地改善婴儿、幼儿和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心理学是一门对婴儿和幼儿心理发展过程的科学研究,集中关注儿童发展、儿童性格发展以及社会心理学分支,旨在揭示其心理发展中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以及各自的原因,以期改善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学 习 目
1
2 和方法。
3 及其观点。
4 几个问题。

模块一 幼儿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一、早期的儿童观 二、幼儿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三、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一、早期的儿童观
心理学有着“悠久的过去、短暂的历史”,幼儿心理学也不例外。有史 以来,儿童多半被认为是成人的雏形,即“只是比较小、比较弱、比较 笨的成人”。中世纪,儿童被视作“小大人”,这种观点在当时的艺术、 日常生活中都有反映。
模块四 幼儿心理学研究中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幼儿心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特点 二、幼儿心理学研究是主试与被试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考察幼儿心理发展要通过幼儿语言与行为的研究 四、幼儿心理发展研究易犯的两类错误
一、幼儿心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 同特点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幼儿心理如何随年龄 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学科。在发展心理学(包括幼儿 心理学)研究中,年龄通常被视为一个特殊的自变 量(即独立变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 年龄是一个不可以仅靠人为操纵,或者随环境改变 的变量,因而只有通过相关方法加以改变、操纵; 第二,表面上看,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年龄增长的结 果,但实际上年龄只是心理发展的一个伴随变量, 它对于心理发展没有任何作用。
行全面深入的考查,缺点是从个别儿童身上所得出的结论不能推广为所有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
规律。
三、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1 2 (三)测验法 (四)间接观察法 (五)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模块三 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流派介绍
一、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学说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2.动作不断发展 (1)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 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3.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最初的认知活动的出现 婴儿认知活动的发生,突出表现在感知的发 生和视觉、听觉的发展上。 认生是婴儿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和发展。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幼儿 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 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有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 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
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 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 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但实验室条件本身往 往使幼儿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而且也难以 研究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2.自然实验法
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 理,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 C )
A.教育实验法B.观察法C.作品分析法D.调查法 研究者通过调查对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 幼儿的人,以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被称作( A )
A.调查法B.测验法C.谈话法D.作品分析法
幼儿不同于成年人,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言行 举止,据此特点可采用(A)来研究幼儿心理。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
二、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知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二)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 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 儿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 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三)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好学好问 • 强烈的求知欲、好问好学是这个时期幼儿非常明显的 特征。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简述各个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的认知发展》第三节《幼儿的感知与注意》,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的感知发展、注意力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理解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

3. 提高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注意力的培养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运用感知发展与注意力培养方法,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拼图、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感知与注意表现。

2. 理论讲解:(1)介绍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

(2)讲解注意力的定义、类型及幼儿注意力的特点。

(3)分析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例题讲解:(1)分析一道关于幼儿感知发展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2)分析一道关于幼儿注意力培养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针对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个教育活动。

(2)让学生针对幼儿注意力培养,设计一个教育游戏。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心理学教案2. 主要内容:(1)幼儿感知发展特点(2)幼儿注意力的培养(3)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设计一个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教育活动。

2. 答案:(1)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具体、直观、动作性、情绪性。

在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游戏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提高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教育活动设计:如“找不同”游戏、注意力训练课程等。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
31
1、3~4岁
——3~6岁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2)爱模仿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2.4~5岁
(1)爱玩、会玩(2)思维具体形象
3.5~6岁
(1)好学、好问(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32
第4讲 幼儿的注意
33
中班语言活动《谁和花好》
思考:视频中的老师运用了什么方法让小朋友集中注意力了?
46
首先,教学、活动的内容要力求新颖、生动, 使幼儿感兴趣。
常识《颜色宝宝对对碰》:教师讲明要点,让幼儿通过 游戏的方式自己动手将红、黄、蓝分别混合,自己总结得出 结论,并用自己得到的颜色给橘子、树叶等涂色。在活动中 每个幼儿都神情专注的进行着自己的实验。
47
其次,教师组织教学与活动的方式方法要灵活、 多变。
第二,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1、依赖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 2、依赖孩子对活动目的、任务 的理解程度; 3、依赖对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 活动方式; 4、依赖言语指导和提示
42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稳定性:活动没有达到目标前,注意力没有转向 其他对象。 ☆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容易“分心”
(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疲劳 (3)无关刺激的干扰 (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5)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实验证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 4岁幼儿注意可持续10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注意能保持20分钟左右。
45
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幼儿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 阶段所适合的时间。 (2)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如环境的布置不宜过分繁 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不能过大等。 (4)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 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5)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2024版《幼儿心理学》

2024版《幼儿心理学》

自我意识及自我评价
自我观察
幼儿通过观察自己的行 为和表现来了解自己的
特点和能力。
他人评价
幼儿通过听取他人对自 己的评价来了解自己的
优点和不足。
社会比较
幼儿通过与同龄伙伴的 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
和价值。
自我体验
幼儿通过自己的情绪和 情感体验来了解自己的
内心世界和需求。
05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
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教育效果
该模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 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科意义与价值
揭示幼儿心理发展规律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心理学通过科学研究,揭示幼儿心理发 展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为幼儿教育和家 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幼儿心理学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 培养,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幼儿心理问题,促 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幼儿心理学与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等多学 科交叉融合,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焦虑与恐惧 幼儿在面对新环境、新事物或陌生人时,可能会产生焦虑 和恐惧情绪。成因可能包括缺乏安全感、过度保护或创伤 性事件等。
攻击性行为 部分幼儿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咬人、推搡 等。这可能与家庭环境、模仿行为或情绪调节困难有关。
自闭与孤独 一些幼儿可能会出现自闭症状,如沉默寡言、回避社交等。 这可能与遗传、环境或脑部发育异常有关。
《幼儿心理学》
目录
• 幼儿心理学概述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个性形成与发展 •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 • 实践案例分析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02
CHAPTER
幼儿认知发展
感知觉与注意
感知觉
幼儿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并解释外部世界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和嗅觉等。
注意
幼儿对特定刺激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分 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幼儿期以无意注意为主。
记忆
记忆
幼儿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记忆对于幼儿的认 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言语发展
言语
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和自己的言语,以及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言语发展是幼儿认知 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言语发展特点
幼儿言语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从单词句、电报句逐渐发展到完整 句,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03
CHAPTER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情绪情感概述
01
02
03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 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情感的分类
根据情感的性质和内容, 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 美感。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 是情绪的深化和稳定化。
亲子关系与依恋类型
亲子关系的定义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 之间的关系,包括血缘关 系和非血缘关系。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个性发展 •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绪论
幼儿心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定义

幼儿心理学概述

幼儿心理学概述

幼儿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6、7岁入学前儿童)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幼儿心理学和婴儿心理学、学龄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和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教育理论课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般来说也就是幼儿心理学家追寻的目标是:1、描述幼儿发展的普遍行为方式;2、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探究不同的外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4、提出帮助和指导幼儿发展的最优化方法。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

幼儿心理学的参考资料《幼儿心理学》(潘庆戎, 白丽辉主编)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8-1 ISBN:9787563021598 目录:第一部分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第二节儿童观的历史变革第三节幼儿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第一节心理的实质第二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第三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第二部分幼儿的认知与言语发展第四章感知外部世界第一节感知觉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幼儿的感觉第三节幼儿的知觉第四节幼儿观察的发展及培养第五章注意与记忆第一节什么是注意第二节幼儿注意的发展第三节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第四节记忆的概述第五节记忆过程的分析第六节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第七节幼儿记忆力的培养第六章幼儿的学习与游戏第一节幼儿的学习第二节幼儿的主要学习形式---游戏...第七章幼儿的想像与思维第一节表象第二节想像第三节幼儿的想像第四节思维的一般概念第五节幼儿期思维发展的趋势第六节幼儿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第八章幼儿语言的发展第一节幼儿语音的发展第二节幼儿词汇的发展第三节幼儿语法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第五节内部言语的产生及书面言语...第六节幼儿口语的培养第九章幼儿智力的发展第三部分幼儿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第十章幼儿情绪与亲密关系的建立第一节什么是情绪第二节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第三节婴幼儿的情感依恋第十一章幼儿个性的发展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第二节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三节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第四节幼儿需要的发展第五节幼儿的兴趣第六节幼儿气质及其发展第七节幼儿性格及其发展第十二章幼儿道德的发展第一节道德概述第二节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第三节幼儿社会化的发展第四节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五节幼儿的攻击行为第四部分幼儿发展的生态学引言:社会生态学观点第十三章家庭第一节对家庭的理解第二节家庭教育第三节教养方式与幼儿的社会化第四节父母在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第五节独生子女第十四章幼儿园、社区及大众传播媒...第一节幼儿园第二节社区第三节早期阅读第四节电视对幼儿的影响第五节电脑时代的幼儿发展用于科普,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地点教室教者张辉项目第二编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任务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课型新授课授课时数 2 班级14级教育与文化艺术类高考教学资源课本授课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领会幼儿言语培养的重要性及言语的概念。

2.了解幼儿言语的发生。

能力目标1.掌握幼儿发音错误的表现及其原因2.掌握幼儿句法结构获得的规律;幼儿词义发展的趋势情感目标:领会口吃形成原因教学重难点重点:幼儿发音错误的表现及其原因;幼儿句法结构获得的规律;幼儿词义发展的趋势难点:幼儿句法结构获得的规律;幼儿词义发展的趋势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步骤:导入:在幼儿园,有的老师很重视幼儿言语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努力提高幼儿言语的水平;有的老师却不以为然,认为:“小孩大了,自然会说话,没有重视的必要。

”新授:一、谈“孩子大了,自然会说话”(举例、讲授法)诚然,孩子出生后,只要他的大脑和言语发音器官、听觉器官都健全、完善,并且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

可以经常与成人交往,那么即使没人有意识地教他们,他们也能学会说话。

古代的孩子是这样,现代的孩子也是这样;城市的孩子是这样,农村、山区的孩子也是这样,这是事实。

但是,孩子生活在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时代、地区,生活在给予他们语言训练多少不同的家庭、幼儿园,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这也是事实。

我们曾对城市和农村幼儿园的中、大班幼儿,进行过言语发展水平的小测查,结果表明:从词汇看,城市幼儿园的幼儿,远较农村幼儿园的幼儿丰富、生动,比如:看图讲述时,前者能说:“这是春天的一个睛朗的早晨,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

”“在公园的中央,有一个大花坛,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有粉的,多美丽!”而后者,绝大多数只能说:“这是早晨,天上有云彩。

”“公园里种着各种颜色的花,真好看。

”与前者相比,语汇明显地显得平淡、枯燥,缺乏生气和美感;从句子结构来看,前者基本上都是复合句,甚至不少人用了反映较复杂的逻辑关系的偏正复句,句子完整、连贯,层次明确、清楚,而后者一般句子较短,不连贯,带有很大的情景性;从说话习惯看,前者喜欢说话,说话时也大胆、自然,声音清楚、响亮,而后者则有许多幼儿不爱说话,说话时,声音小,含糊不清,眼睛望天或看地,手揪衣角或玩扣子。

就是在城市幼儿园里,我们也不难发现,老师重视不重视幼儿言语的培养,是不是与幼儿经常交谈,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也明显地不一样。

有人曾作过调查,发现同是四岁幼儿,都是表述星期天的生活,缺乏语言训练的孩子,说了112 句,共11段,还不能把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情的主题交代清楚。

而受到老师较多的语言训练的孩子,只用二、三十句话,就抓住了主要情节和各情节之间的关系,语句简练,表达系统,并且基本上没有不必要的废词和拉长声的语病。

许多心理实验和研究都表明,幼儿言语的发展是幼儿整个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幼儿接受各方面教育的前提。

在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我们还是抛弃“自然”说,重视幼儿言语的培养吧。

二、言语的概念(讲授法)定义:言语即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语言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

言语根据表现形式分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等。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是交流的双方共同使用的。

而言语是一种交流活动,言语活动是依靠语言来进行的。

言语和语言是两个不同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

三、幼儿言语的发生(图示法、讲授法)言语活动是双向的过程,既包括对他人言语信息的接受和理解,也包括个人发出、表达思想的言语信息。

人们通常将幼儿能说出第一批真正被理解的词(1岁左右)作为言语发生的标志,并以此为界,将言语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言语准备期和言语发展期两大阶段。

四、幼儿言语的发展(举例、讲授法):幼儿言语的发展,可以从语音、语义、语法、口头表达能力等四方面来分析。

(一) 语音。

1、逐渐掌握了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3-4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4岁的幼儿基本上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

婴儿从不会发出音节清晰的语音,到能够学会越来越多的语音,是处于语音扩展阶段。

3-4岁的幼儿,相当容易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发音,所以有人称这年龄段的幼儿为“国际公民”。

幼儿掌握母语的语音后,再学习新的语音时,就出现了困难,年龄越大,学习第二语言的语音会更多地受第一语音的干扰。

这个时期就处于语音的收缩阶段。

幼儿容易发音错误。

比如:常常把需要用舌根的不送气塞音“g”、“k”,发成舌 尖幼儿言语的发生幼儿言语的准备(0-1岁) 幼儿言语的形成 (1岁以后)言语发音的准备 语音理解的准备 简单发音阶段(初生-3月) 连续音节阶段(4-8月) 模仿发音-学会萌发阶段(9-12月)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出生不到10天的婴儿就能区别) 语词理解的准备(11个月左右) 不完整句阶段(1-2岁) 完整句阶段 (2岁以后)音词句阶段(1-1.5岁)具有笼统性双词句(电报句) (1.5-2岁)音“d”、“t”,从而出现把“哥哥”说成“得得”的现象;常常把需要用舌尖后位的“zh”、“ch”、“sh”,发成舌尖前位的“z”、“c”、“s”或是发成舌面的“j”、“q”、“x”,从而出现把“老师”叫成“老西”,“吃饭”说做“七饭”的现象。

幼儿对于“n”、“l”,“r”、“l”,还有“h”、“f”也常常分不清,从而把“奶奶”叫做“来来”,把“真热”说做“真乐”,把“灰尘”说成“飞尘”。

发音错误的原因:①生理上的原因。

由于生理不成熟,不能恰当地支配发音器官。

②语言环境。

调查说明,城乡幼儿发音的正确率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3岁时不显著,4-5岁差异较大,是环境,特别是教学条件影响的结果。

2、语音意识的发生。

即建立起语音的自我调节机能。

在幼儿期,主要是在4岁左右,语音意识明显地发展起来。

(二)语义: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

1、对词义的获得(1)词义获得的趋势:从部分的、个别的语义向掌握全面的语义特征发展;从一个词的单义向多义发展。

(2)词汇的数量的发展。

研究表明,4-5岁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

词汇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消极词汇是指幼儿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积极词汇是幼儿自己能说能用的词汇。

幼儿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幼儿掌握的词汇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般地说,三岁幼儿掌握八百至一千个词,四岁幼儿可掌握一千六百至二千个词,五岁时可增加到二千二百至三千个词,六岁时可掌握三千到四千个词。

(3)词类的扩大。

在实词中,儿童掌握的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对其他实词,如副词、代词、数词,掌握较晚。

儿童对虚词如连词、助词、语气词等掌握也较晚。

在各类词中,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代词,其次是动词和名词。

2、对句义的获得:幼儿常用的理解句子的策略大致有如下几种:(1)事件可能性策略。

幼儿常常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语句中的语法规则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

例如:对“小明把王医生送到医院里”这个句子,相当多的幼儿认为是小明生病了,王医生送小明去医院。

因为在幼儿看来,“小明”显然是个小朋友,在他们的经验中,医生是看病的而不可能生病。

(2)词序策略。

幼儿往往根据句子的词出现的顺序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句义。

比如把“小班儿童上车之前大班儿童上车”,理解为“小班先上车大班后上车”。

他们常形成一种理解策略:句子中出现在动词前面的名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其后面的名词则是动作的承受者,名词—动词—名词,即动作者—动作—承受者。

(3)非语言策略。

比如:有人发现,给小孩子一些玩具和可放置玩具的物品时,物品的性质和特征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对指示语的反应。

(三)语法: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

(1)语句的发展。

幼儿的句子从不完整逐渐向完整性发展,其句法结构的获得大致呈以下规律:①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例如:在最初的单词句阶段,一个词可以代表多种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语词逐渐分化。

②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

例如:从语序的紊乱到会运作介词“把”:“他们把绳子接起来跳”。

③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例如:叭叭嘀嘀---叭叭嘀嘀去北京---宝宝坐火车到北京---我和妈妈坐火车去北京玩---幼儿园放假的时候,我准备和妈妈坐火车到北京去玩。

(2)语法意识的出现。

幼儿掌握语法结构,主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模仿成人说话而进行的。

幼儿对语法结构的意识出现较晚,幼儿的语法意识是从4岁开始明显出现的。

(四)口头表达能力1、从对话语言逐渐过渡到独白语言:儿童的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和成人共同交往中才能进行。

3岁前儿童的言语基本上都是采取对话的形式,而且他们的言语往往只是回答成人提出的问题,或向成人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

到了幼儿期,由于独立性的发展,幼儿常常离开成人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获得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印象等,因此,有必要表达自己的各种体验和印象。

这样,独白言语也就逐渐发展起来了。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岁前的幼儿只能进行对话,不能独白,他们的言语基本上都是情境性言语。

幼儿初期,儿童的言语仍然具有3岁儿童言语的特点,虽然能够独自向别人讲述一些事情,但句子很不完整,常常没头没尾,让听的人感到莫名其妙。

比如:一个四岁孩子叙述孙悟空的故事时说:“晚上,孙悟空一金箍棒打烂了塔,搞坏了把塔,后来老头子来了,后来他滚到山头去了,要把大象背到云里面去,后来大象坐了孙悟空的云走了。

”在叙述时,他还辅以各种手势和表情。

这里“搞坏了把塔”,就是“把塔搞坏了”的颠倒,至于孙悟空与老头子、大象的关系就更没说清,说得没头没脑了。

一般来说,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情境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下降,连贯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上升。

整个幼儿期都处于从情境性言语向连贯性言语过渡的时期。

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幼儿的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2-4岁。

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

有几种因素会导致口吃:(1)生理原因。

言语调节机能还不完善,造成连续发音的困难。

(2)心理原因。

因说话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造成。

经常性的紧张会成为习惯,以致于每次遇到类似的语词或情境时,都出现同样的“症状”。

(3)模仿。

幼儿的口吃有很大的“传染性”。

根据有关医院统计,参加口吃矫治的人中,有近2/3的人有幼年模仿口吃的历史。

矫正口吃的重要办法是消除紧张。

作业布置:1、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A、自然现象B、社会现象C、言语过程D、交流活动2、言语和语言不同,言语是()A、社会现象B、自然现象C、交流活动D、民族语言3、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B、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D、理解语言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4、儿童语言最初是()的A、对话式B、独白式C、连贯式D、创造性5、幼儿自言自语的表现有两种形式:一是问题言语;一是()A、情境言语B、游戏言语C、对话言语D、交际言语6、儿童语言形成的可能性是指()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语言环境D、遗传素质7、儿童语音形成的现实条件是()A、环境B、遗传素质C、语音模仿D、语音强化8、听觉开始积极参加到发音过程的语音形成阶段是()A、出现嗓音B、出现阿咕声C、出现喃喃语声D、开始发出语音9、婴儿最初掌握语音是通过()学会的A、辨音B、自发C、强化D、模仿10、幼儿语音发展阶段,元音和辅音的发展顺序是()A、同时出现B、元音在先,辅音在后C、辅音在先,元音在后D、以下情况都有可能11、下列各项表述,()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D、意识到同音节有不同意义12、言语的自我调节机制不包括()A、言语听觉调节B、言语视觉调节C、言语动觉调节D、言语触觉调节13、从词性上说,幼儿对()掌握最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