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微专题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学案新人教

合集下载

2.2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3个课时)

2.2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3个课时)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列表比较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从图上识别六大板块及其边界,并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主要地貌的形成。

【重点难点】1、板块构述学说及其应用 2、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一、【自主预习学习】(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阅读、分析】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读下图,思考下列问题:主要观点:(1)、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处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2)、六大板块:①、名称:A B C D E Fa、印度洋板块包括、、等大块陆地;b 、 (大陆) 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c、冰岛处于和的交界处;属于______边界。

(2)、板块边界类型:和。

(3)、板块运动与地貌【课堂练习】1、读“大洋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海底地形A 处为________,P 处为________,B 处是________物质上升处。

(2)、各类岩石中,在H 处常见的是________岩。

(3)、据勘探,C 、D 、E 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由老到新依次排列是________。

(4)、如果M 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 板块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板块,当M 板块俯冲到N 板块下面,N 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山系。

2.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3.红海位于下列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处( ) A.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于2015年12月抵达西南印度洋中脊目标海域——“亚特兰蒂斯浅滩”(见图1),开展旨在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的第一次大洋钻探。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第一章:地表形态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地表形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地表形态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 了解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表形态的定义与重要性。

2. 地表形态的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3. 地表形态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地表形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地表形态的重要性。

2. 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分析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如地壳运动、气候作用等。

4. 讨论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城市发展等。

第二章: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1. 理解地壳运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掌握地壳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 了解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地壳运动的概念与重要性。

2. 地壳运动的主要类型:断裂、褶皱、火山等。

3. 地壳运动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地壳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通过图片、模型等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壳运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分析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的作用。

4. 讨论地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第三章:气候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作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掌握气候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 了解气候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气候作用的概念与重要性。

2. 气候作用的主要类型:风化、侵蚀、沉积等。

3. 气候作用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候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通过图片、模型等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气候作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分析气候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的作用。

4. 讨论气候作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微专题7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学案新人教版 (1)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微专题7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学案新人教版 (1)

微专题7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计算相对高度大小等;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考查方向及其判读技巧如下表所示:2.等高线地形图应用的方法(1)判断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2)判断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的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3)判断气候特征: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海拔高则气温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m ;地形高差大则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3.等值线的判读等高线是等值线的一种常见类型,其他重要的等值线还有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又涉及了许多新的等值线形式,如:等农业产值线、等时间线、等蒸发量线、等距离线、等噪音线……虽然等值线图类型较多,但由于绘制等值线时遵循相同的制图方法,等值线图也有着一些相同的判读内容、方法和规律。

在解答有关等值线的问题时,可参照等高线的相关规律与方法,并且要特别注意等值线的延伸方向、间距、疏密、弯曲方向、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这些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例题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读图完成(1)~(2)题。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2. 掌握读取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3. 能够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1. 能够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1. 教师:等高线地形图实例、白板、彩色粉笔、教案;2.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实例,谈论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

Step 2 理论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强调其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和研究的重要性;2. 教师使用彩色粉笔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和划分方法;3. 教师讲解读取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Step 3 实际操作(30分钟)1. 教师发放每组一份等高线地形图实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并尝试读取地形特点;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地形特点,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哪个地方地势比较陡峭?哪个地方地势相对平缓?”等;3. 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彩色粉笔和白纸,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并标注不同的等高线。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将绘制好的地形图展示出来,并讲解他们的观察结果;2. 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解读方法。

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根据教材中其他等高线地形图的案例,进行观察和绘制,并写出自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2. 提醒学生注意完成作业的时间和要求。

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的教学进行总结;2. 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复述和总结。

拓展活动:1. 学生自行查找其他等高线地形图的案例,并进行解读和绘制;2.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地形的立体模型制作,以加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知识要点二 地球表面形态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知识要点二 地球表面形态

知识要点二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新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一、流水侵蚀地貌1.峡谷(1)分布地区:湿润或半湿润山区。

(2)形成: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

(3)形态特点:横断面大多呈V字形。

2.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3.河流阶地(1)概念: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2)特点:河流阶地地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二、流水堆积地貌1.冲积扇(1)位置: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

(2)成因:①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

②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2.洪积扇(1)位置: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

(2)成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3)分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3.冲积平原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

4.三角洲(1)位置和成因: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

(2)典例:黄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等。

三、滑坡和泥石流1.发生条件(1)地区: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

(2)条件:山高谷深、坡陡流急;遭遇暴雨。

2.滑坡(1)概念: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泥石流(1)概念: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难点突破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它们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两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

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示意图难点突破3.流水作用的差异(1)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微专题7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微专题7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微专题7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计算相对高度大小等;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考查方向及其判读技巧如下表所示:考查方向具体内容判读技巧与应用推算高度通过读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海拔或相对高度,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①陡崖或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n-1)d≤ΔH<(n+1)d(n为陡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②用“十字相差法”计算,求出最大差(A)和最小差(B),两地相对高度介于B~A之间判断地形类型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m以下)、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③“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2.等高线地形图应用的方法(1)判断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2)判断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的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3)判断气候特征: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海拔高则气温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100 m;地形高差大则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提高地理素养和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地理课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能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地形图的分析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探索欲望,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能够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

2. 教学难点: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解读地形特征,运用地形图分析技巧分析地势变化。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了解地形图,地形图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理论学习通过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弄清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进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图规则。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掌握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的技巧,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地形图的分析中。

4. 小结归纳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如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图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和学习动力。

六、教学反馈1. 每节课学生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馈。

2. 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巩固和应用。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察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二) 含答案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二) 含答案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二)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所示: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面古登堡面172 900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下地2。

等高线地形图在区位选择中的应用(1)选点(2)选线(3)选面例题(2016·浙江嘉兴高一期中)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

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回答(1)~(2)题。

(1)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软流层B.地幔C.地壳D.地核(2)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答案(1)C(2)A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分布在地下几百米内,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故浅层地能存在于地壳中。

第(2)题,浅层地能是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般温度恒定。

中低档不丢分(2017·浙江模拟改编)2015年12月18日,“决心”号钻探人员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处名为“亚特兰蒂斯浅滩”的地方,首次打穿了地壳与地幔的边界。

据此完成1~2题。

1.人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主要依靠的技术不包括()A.钻探技术B.地震波C.岩石分析D.北斗定位2.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为()A.莫霍面B.古登堡面C.上地幔顶部D.横波消失处答案1。

D2。

A解析第1题,北斗定位属于GPS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球表面的定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理类图判读导学案(1)(2021年整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理类图判读导学案(1)(2021年整理)

福建省永安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类图判读导学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福建省永安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类图判读导学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福建省永安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类图判读导学案(1)的全部内容。

地理类图判读一、地理区域图的判读(一)、真题感悟(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二)、规律总结常见的区域地图有区域经纬网图、区域综合地图(各要素综合或某些要素综合图)、区域专题地图(区域地形图、区域水系图、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通图)等。

分析此类地图的一般步骤如下:(1)看图名:明确区域图的主题和图中的主要内容。

如我国西北地区,绝大部分位于甘肃省中部,主要的地形区有祁连山、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2)区域定位:根据经纬度、相对位置、重要地理事象等进行准确定位。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第一章:地表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地表形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地表形态的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地表形态的概念: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和地貌。

2. 地表形态的特征: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相对性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形态。

2. 讲解概念:讲解地表形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分析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地表形态的主要特征。

4. 实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地表形态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特征。

5. 总结提升:总结地表形态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课堂练习】1. 根据教材图片,识别不同的地表形态并描述其特征。

2.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的相对性。

第二章:山地与丘陵【教学目标】1. 理解山地和丘陵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山地和丘陵的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山地和丘陵的概念:山地是指地形高耸、起伏较大的地区,丘陵是指地形起伏较小、相对平缓的地区。

2. 山地和丘陵的特征:山地的高耸、陡峭、深谷等特征,丘陵的起伏、缓坡、草原等特征。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山地和丘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两者的区别。

2. 讲解概念:讲解山地和丘陵的概念及其区别。

3. 分析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山地和丘陵的主要特征。

4. 实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山地和丘陵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特征。

5. 总结提升:总结山地和丘陵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课堂练习】1. 根据教材图片,识别不同的山地和丘陵并描述其特征。

2. 举例说明山地和丘陵的区别。

第三章:平原与高原【教学目标】1. 理解平原和高原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平原和高原的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平原和高原的概念:平原是指地形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高原是指地形较为平坦、海拔较高的地区。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背景分析1.我国地广人稀,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等高线地形图是描绘地形地貌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学生了解地形、地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人教版》教材将等高线地形图作为地理知识的一部分进行教学,包括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对于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在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掌握等高线的特点和作用;(2)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断地形地貌;(3)能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2)培养学生对地形地貌的热爱与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2.教学难点:学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地貌的分析、判断和绘制。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作用;(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4)地形地貌的分析与判断。

2.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2)示范法:教师示范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跟随练习;(3)实践法:组织学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然后进行地形地貌的分析与判断;(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地理知识,然后以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为例,让学生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析地形地貌。

2.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5分钟)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中的地形地貌,向学生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包括等高线的定义、特点、作用等。

3.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观察地形、确定等高线间隔、绘制等高线等步骤。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地理概念,明确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用途。

2. 能够识别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图上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3. 能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能够根据实际地形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用途,能够识别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掌握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地形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询问学生对该地图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含义。

教师向学生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使用等高线将地理高度描述和表示的地图,能够直观地展现出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以及地形的特征。

在投影仪上展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引导学生识别和解读地形图上的不同地貌特征,并讲解各种地貌特征所代表的含义。

4. 绘制等高线地形图(2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和实际地形图,教师向学生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方法,包括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方法。

然后以一个简单的地形图为例,引导学生用绘图工具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图数据,进行实际绘制操作,检验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绘制方法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介绍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军事、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其他可能应用。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巩固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和认识。

四、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理数据,绘制一副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总结,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用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实例为引导,使学生在观察地图的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用途,掌握了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等高线的判读》导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等高线的判读》导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等高线的判读》导学案新人教版一、高考考纲内容: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

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三、高考命题趋势: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探究合作点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海拔)相对高度:右图中甲和乙相对高度是1000米二、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2)同一幅图内等高距,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密。

(3)等高线是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不能分叉,不能合并。

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 例外)。

三、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1、山头与洼地曲线高低,示坡线向曲线低高,示坡线向2、山脊与山谷凸低值(中间高两侧低)凸高值(中间低两侧高)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4、悬崖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悬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

合作学习点强调:分水线与集水线●雨水垂直于等高线、向下坡方向流淌。

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

●一系列山脊线可作为汇水范围的边界线。

陡崖高度的计算:(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关系:、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是缓坡,密集的地方是陡坡100m300m200m400m300m200m100m400m例题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80米B、220米C、320米D、0米夹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的判读“高于高值,低于低值” 等高线(等值线)的实质就是一个界线,等高线上等于a,等高线的一侧大于a,则另一侧小于a。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7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案(考试必备)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7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案(考试必备)

微专题7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计算相对高度大小等;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考查方向及其判读技巧如下表所示:2.等高线地形图应用的方法(1)判断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2)判断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的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3)判断气候特征: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海拔高则气温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m ;地形高差大则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3.等值线的判读等高线是等值线的一种常见类型,其他重要的等值线还有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又涉及了许多新的等值线形式,如:等农业产值线、等时间线、等蒸发量线、等距离线、等噪音线……虽然等值线图类型较多,但由于绘制等值线时遵循相同的制图方法,等值线图也有着一些相同的判读内容、方法和规律。

在解答有关等值线的问题时,可参照等高线的相关规律与方法,并且要特别注意等值线的延伸方向、间距、疏密、弯曲方向、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例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图(单位:米)”。

为了让游客体验悬空、惊险、刺激,该地旅游局将原有登山线路中的某段改造为玻璃栈道(小图所示)。

完成(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7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计算相对高度大小等;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考查方向及其判读技巧如下表所示:考查方向具体内容判读技巧与应用推算高度通过读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海拔或相对高度,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①陡崖或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n-1)d≤ΔH<(n+1)d(n为陡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②用“十字相差法”计算,求出最大差(A)和最小差(B),两地相对高度介于B~A之间判断地形类型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m以下)、丘陵(海拔在500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m)、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m)、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③局部闭合等高线的判读:可根据闭合等高线的值与相邻等高线的关系,判断其为山坡上的“山丘”还是“洼地”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③“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①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2.等高线地形图应用的方法(1)判断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2)判断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的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3)判断气候特征: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海拔高则气温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m;地形高差大则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3.等值线的判读等高线是等值线的一种常见类型,其他重要的等值线还有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又涉及了许多新的等值线形式,如:等农业产值线、等时间线、等蒸发量线、等距离线、等噪音线……虽然等值线图类型较多,但由于绘制等值线时遵循相同的制图方法,等值线图也有着一些相同的判读内容、方法和规律。

在解答有关等值线的问题时,可参照等高线的相关规律与方法,并且要特别注意等值线的延伸方向、间距、疏密、弯曲方向、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这些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真题设问1.(2016·4月浙江选考)简述贵州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2.(2016·浙江文综)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考向和规律1.考向: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形地貌特征;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

2.命题规律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是本专题最重要的考查形式,非选择题多以简单计算的填空和简答题为主。

材料特征:多以区域等高线(或分层设色)地形图呈现地形地貌特征的相关信息或以其他等值线图的形式呈现考查内容的有关信息。

设问特征:多是以地形地貌特征、地形地貌的影响等为考查的主要内容,并且往往与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设问主要方式为简述××地形地貌特征、××是________地形、××中适宜宿营(某工程建设)的是________、对××的影响有哪些等。

选项或答案特征:利用材料,结合等高线的特征及相关材料信息,分析、判断某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并进而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正确选项或归纳出答案的要点。

例题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读图完成(1)~(2)题。

(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①B.②C.③D.④(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B.④C.⑤D.⑥答案(1)B (2)D解析第(1)题,②地位于山谷附近,并且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最适于作为露营地。

①地位于河谷,易受水灾;③地位于陡崖处,不安全;④地位于山顶附近,气温较低,地势较陡。

故选B项。

第(2)题,5月初,我国日出东北方向,先根据指向标判断日出方向东北,再由日出方位可判断出⑥地地势高,其东北方向无遮挡物,是最宜观日出地点。

因此选D 项。

(2017·浙江台州路桥检测)下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100米。

据此完成1~2题。

1.等高线①和②的海拔分别为( )A.100米、300米B.200米、400米C.100米、400米D.200米、300米2.图中③④⑤三条河流中画法不正确的有( )A.0条B.1条C.2条D.3条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因为河谷处地势最低,则河谷两侧的等高线为最小值,故①为100米;已知等高距为100米,从而推理②等高线为300米。

第2题,河流应位于山谷处,根据等高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得④处比两侧低为河谷。

而③⑤两处比两侧高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

故选C。

下图示意我国湖北省某地区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分布。

读图,完成第3题。

3.图中隧道的海拔与桥梁长度可能是( )A.350米700米B.360米1100米C.355米850米D.345米600米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隧道两端出入口应与隧道海拔一致,可推测出隧道的海拔在350~360米之间。

根据山谷中需架桥梁且线路要求平直可知,图中桥梁起点和终点的海拔也在350~360米之间,所以图中隧道的右侧需要修建桥梁,根据比例尺可以计算出桥梁的长度约为850米。

故C项正确。

(2017·浙江丽水莲都检测)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5题。

4.若M地开发攀岩运动项目,运动员安全绳的长度至少为( )A.55米B.95米C.155米D.205米5.有关图中河流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A.A河段最易发生洪涝灾害B.湖泊对B河段的影响最明显C.C河段大致自东南向西北流D.D河附近4月山歌阵阵采茶忙答案 4.D 5.D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可判断等高距为50米,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相对高度为100≤H<200,运动员安全绳长度应略长于陡崖相对高度的最大值,故D正确。

第5题,根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可以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

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落差较大,流速较快,且人口稀少,不易产生洪涝灾害,A错误;B河段位于湖泊上游,受调节作用不明显,影响最明显的是位于湖泊下游的C河段,B错误;根据指向标,C河段大致自东向西流,C错误;图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D河段河谷可以种植茶树,故D 正确。

下图为“山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R1为引水管道,R2、R3为河流”。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山与某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25米B.40米C.45米D.60米7.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R1可自流输水B.R2河水注入R3C.R3可能有凌汛D.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答案 6.A 7.B解析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甲地的海拔为230~250米,某村的海拔为210~23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0~40米。

A项符合题意。

第7题,由图示可知R1河中途经过高地,因此水体不能自流,A项错;根据等高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R2河自东向西流注入R3河,R3河自北向南流,B对;河流出现凌汛,一是要有结冰期,二是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R3河不具备条件,C错;山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错。

(2017·浙江舟山岱山检测)下图为30°N附近一个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读图,完成8~10题。

8.山峰e的海拔最大值可能达到( )A.911米B.899米C.777米D.977米9.站在海边b处,可以看到的位置是( )A.dB.cC.aD.f10.若要在该地区建一疗养所,最适合的位置在( )A.eB.cC.dD.a答案8.B 9.B 10.D解析第8题,图中海岸线为0米,山峰e和海岸线之间有8条等高线,山峰e的高度范围大于800米,小于900米,符合的是B。

第9题,站在海边b处,可以看到的位置是c。

d 位于山顶的另一侧,无法看到;a、f与b之间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挡住了视线,无法看到。

第10题,疗养所应位于山地的阳坡,还要可以看到大海,符合的是a。

11.(2017·浙江瑞安检测)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甲、乙、丙是聚落,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有一陡崖M,其相对高度至少为________米,乙村位于甲村________方向。

(2)有人计划在甲村前河流a、b两处修建一码头,你认为哪处更合理?________。

说明理由。

(3)计划在甲村和丙村间修一公路,1、2方案哪个更合理?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100 东北(2)a处a处为凹岸,受河水侵蚀,水深,航行条件好,b处为凸岸,泥沙易堆积,河水较浅,不利于航行和停泊。

(3)1方案基本沿等高线修筑,坡度小,修筑难度低,修筑成本低解析第(1)题,该处有三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为50,因而陡崖的相对高度至少为100米。

注意图中的指向标,乙村位于甲村的东北方向。

第(2)题,a位于河流凹岸,河道较深,适宜港口建设。

第(3)题,1线路基本沿等高线延伸,坡度小,建设难度小。

12.(2017·浙江嘉兴桐乡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一个竞技项目,它的雏形便是在高山探险过程中通过陡峭的冰雪岩石地形时,利用岩壁的凸起、凹陷、缝隙等自然条件进行攀登,并发展成一种登山的基本技术,并于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的攀岩运动发展迅速,大大推动了旅游业发展。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图中a、b、c、d、e五条虚线,可能有河流分布的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