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专练十三 内能(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内能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内能检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出的热量一定越多B.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其增加的内能就越多C.物体内能多,则其温度一定越高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的吸收了热量2.下列粒子最小的是()A.分子B.电子C.花粉D.飞尘3.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B.物体的机械能增大,它的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4.家用冰箱的外壳用隔热材料制成的,它们是() A.热的良导体B.既不是热的良导体,也不是热的不良导体C.热的不良导体D.既可能是热的良导体,也可能是热的不良导体5.高空的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变成了雨滴,这说明()A.它的内能减小了B.它的内能增加了C.它的内能没有发生变化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6.塑料捆扎带是日常用品.如图所示,先将捆扎带打个结,然后两手用力反方向一扯,它就会在打结处断开.关于这个现象的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用力一扯,打结处发生摩擦,温度升高,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B.用力一扯,打结处发生摩擦,温度升高,是捆扎带对外做功的结果C.用力一扯,打结处发生摩擦,温度升高,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因而被扯断D.用力一扯,手移动速度越快,惯性越大,捆扎带在惯性作用下扯断的7.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C.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D.物质的不同状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的,与分子力无关8.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0 ℃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C.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D.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9.如图所示,在玻璃注射器内吸入一定量的某种液体,然后排出内部的空气,并用橡皮塞封住注射孔.这时人无论怎样用力推动活塞,也难以使其体积发生微小的变化.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说明该液体压缩成固体了,所以体积不变B.说明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很难被压缩C.说明该液体分子的体积大,压缩不动D.说明液体分子间有引力,所以很难被压缩10.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瓶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B.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硝化棉燃烧,是因为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使空气的温度升高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11.烟花三月,瘦西湖的万花园,花香袭人,这是因为()A.分子是运动的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12.把两块干净、纯净的铅压紧,它们会结合在一起,而两块光滑的玻璃贴在一起,不会合成一块的原因是()A.玻璃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B.接触处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几乎没有力的作用C.玻璃太硬,斥力大于引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共3小题)13.如图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初温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则甲物质的比热容是________ J/(kg·℃).14.海边的昼夜温差比沙漠地带要小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水的________比较大的缘故,相同质量的海水与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后,________的温度升高的少.15.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搓手取暖B.玩滑梯,臀部发热C.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D.压缩空气二、实验题(共3小题)16.在一节物理校本研究课中,小明同学与小芳同学要比较甲、乙两种比热容的大小,他们准备了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了初温和质量相同的甲、乙液体.(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加热的方式选择下列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更科学.A.用两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甲、乙液体的烧杯加热B.用两只功率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浸没在甲、乙液体中加热(2)在两种液体都不沸腾的前提下,小明认为要把甲、乙两种液体都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进行比较;小芳认为要加热到相同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_(选填“仅小明可行”、“仅小芳可行”或“两人都可行”)(3)根据你第(2)问做出的选择,说出应该这样判断得出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17.为研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如图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两种液体的质量和温度都相同.(1)选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2)写出图中所示装置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液体温度,数据如表所示:(3)加热4分钟后,甲乙两种液体温度均不再升高,原因是________.18.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A、B两种液体,将试管放入完全相同的盛水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1)实验采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溶液A、B________受热;(2)在试管中装入液体A、B时,要控制他们的初温和________相同;;(3)加热相同的时间,是为了液体A、B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4)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A、B的温度如图所示,这表明液体________(选填“A”或“B”)的比热容较大.三、计算题(共3小题)19.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质量为 2 kg,温度为25 ℃的水吸收 6.72×105J的热量后,水温升高为多少℃?若将该冷水与质量为 1 kg,温度为70 ℃的热水混合,不计热损失,混合后水的末温为多少℃?20.热水质量20 kg,温度80 ℃,与质量30 kg,温度30 ℃冷水混合,不计热损失,求:混合后温度.21.在野外施工中,需要把质量为 4.2千克的铝合金构件温度从10 ℃升高到63 ℃或以上.现只有保温瓶中 1.2千克温度为90 ℃的热水可以利用,不计热损失,请设计一个加热构件的方案.同学甲设计的方案和运算如下:将铝合金构件直接放人90 ℃热水中,在不考虑热损失的前提下,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构件吸收的热量.根据热量计算公式:Q放=cm1(tl-t)、Q吸=Cm2(t-t2),将数值代入计算,得出构件与热水在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t=56.2 ℃.显然,这种方案不能使构件达到规定的温度.同学乙设计的方案是把90 ℃的热水分成等质量的两份,让构件先放人第一份90 ℃的热水中,达到热平衡后取出,再放入第二份90 ℃的热水中,再使构件与热水达到热平衡.通过计算表明,问:这一方案可使构件的最后温度达到61.7 ℃.(1)怎样才能让构件达到63 ℃呢?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2)若采用最佳加热方案,构件最后的温度可达69.5 ℃.这一结果启示我们,工业上也可以用这一方法用冷水来冷却某些构件,请简要说明这种最佳冷却方案.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A项,物体的内能多,温度不一定高,可能既不吸热也不放热,还可能吸收热量,故A 错误;B项,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了多少.故B正确;C项,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故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多,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项,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D错误.2.【答案】B【解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电子是非常小的.花粉和飞尘都属于固体小颗粒,是由大量的微观粒子组成,所以最小的粒子是电子.3.【答案】A【解析】A项,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故A正确;B项,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无关,故B错误;C、D项,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方法有使物体吸热或对物体做功;故C、D错误.4.【答案】C【解析】热沿着物体传递的方式叫传导;我们把善于导热的物质叫热的良导体,不善于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家用冰箱的外壳是金属制成的,冰箱外壳不善于导热,故应该是热的不良导体,故选 C.5.【答案】B【解析】冰晶在下落过程与空气摩擦做功,空气对冰晶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冰晶由于吸收热量会发生熔化现象.6.【答案】C【解析】先将捆扎带打个结,然后两手用力反方向一扯,打结处由于发生摩擦,温度升高,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的内能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因而被扯断.7.【答案】B【解析】A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故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即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故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项,原子的直径为d=10-10m=10-10×109nm=0.1 nm,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以纳米为单位的,就是研究的原子,故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物质的不同状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的,与分子力有关,故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8.【答案】B【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A 项,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 错误;B 项,一切物体具有内能,物体可以发生机械运动,则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故B 正确.C 项,运动的物体有机械能,也有内能,故C 错误;D 项,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 错误.9.【答案】B【解析】物体能够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液体分子间间隙较小,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所以液体难以被压缩.10.【答案】D【解析】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 、B 、C 错误,D 正确.11.【答案】A【解析】烟花三月,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人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闻到了香味,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12.【答案】B【解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由于玻璃之间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故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两块玻璃无法结合成一块.13.【答案】2.1×103【解析】由图象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40 ℃需要10 min ,物质甲温度升高40 ℃需要5 min.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Q 水吸=2Q 甲吸.由热量计算公式Q =cm Δt 得c =所以c 甲=c =×4.2×103J/(kg ·℃)=2.1×103J/(kg ·℃)14.【答案】比热容海水【解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小.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低.15.【答案】C【解析】A 、B 、D 项,搓手取暖、玩滑梯以及压缩空气都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的;C项,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是通过热传递使纸的内能增加的;显然C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16.【答案】(1)B(2)两人都可行(3)小明: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加热时间长的比热容大小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末温,末温低的比热容大.【解析】(1)在比较甲、乙两种比热容的大小的实验中,为保证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用两只相同的酒精灯很难保证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相同,有并且热量的散失,所以用两只功率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浸没在甲、乙液体中加热效果更好,故选 B. (2)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吸热本领的大小,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两种液体温度的变化量,温度变化量越大说明吸热能力弱;也可以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因此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比较出液体的吸热能力;(3)小明的方法是:加热时间长,液体吸收的热量多,由公式c=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长的比热容大;小芳的方法是:加热时间相同,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公式c=可知,升高温度越低,比热容越大.17.【答案】(1)加热相同时间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2)温度计的液泡接触了容器底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3)两种液体温度都到达沸点【解析】(1)选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时,加热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确保加热相同时间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2)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可知,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因此该装置的错误之一是温度计的液泡接触了容器底;根据图示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同,则甲乙液体的质量一定不相等;(3)因为当液体温度到达沸点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加热4分钟后,甲乙两种液体温度均不再升高,说明两种液体温度都到达沸点温度.18.【答案】(1)均匀(2)质量(3)相同(4)B【解析】(1)实验采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溶液A、B均匀受热;(2)要研究两种液体的吸热本领,应控制两个试管中所装的A、B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质量相等;(3)因为加热时间的长短反应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所以加热相同的时间,是为了液体A、B吸收的热量相同;(4)根据图示可知,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A升高的温度大于B升高的温度,因此液体B的比热容较大.19.【答案】解:由题意可知:冷水吸收热量Q吸=6.72×105J,冷水的质量m冷=2 kg,冷水的初温t0=25 ℃,由Q吸=cm(t-t0)得,吸热后水的终温:t末=+t0=+25 ℃=80 ℃+25 ℃=105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则水升高后的温度为100 ℃;(2)热水质量m热=1 kg,热水的初温t0′=70 ℃,若不计热损失时,Q吸=Q放且Q=cmΔt,得cm冷(t-t0)=cm热(t0′-t),混合后水的终温:t===40 ℃.答:混合后水的末温为40 ℃.【解析】(1)根据热量公式Q吸=cmΔt可计算水的温度升高了多少摄氏度,然后根据水的沸点判断水的末温;(2)冷水吸热的热量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列出等式后可计算混合后终温.20.【答案】解:设冷水温度从t01升高到t,吸收的热量为Q1;热水温度从t02降低到t,放出的热量为Q2;由于不计热损失,则Q吸=Q放,即:cm1(t-t01)=cm2(t02-t)即:4.2×103J/(kg·℃)×30 kg×(-t)=4.2×103J/(kg·℃)×20 kg×(80 ℃t-20 ℃)解得:t=50 ℃.答:水混合后的温度为50 ℃.【解析】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最后温度相同.知道热水的质量和初温、冷水的质量和初温,又知道水的比热容,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求水混合后的温度.21.【答案】(1)操作方案:将保温瓶中t=90 ℃的热水分若干次倒出来.第一次先倒出一部分,与温度为t0=10 ℃的构件充分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构件温度升高到t1;将这部分温度为t1的水倒掉,再从保温瓶倒出一部分热水,再次与温度为t1的构件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此时构件的温度升高到t2;再将这些温度为t2的热水倒掉,然后再从保温瓶倒出一部分热水来使温度为t2的构件升温,直到最后一次将剩余的热水倒出来与构件接触,达到热平衡,最终就可使构件的温度达到所要求的值;验证:如将 1.2 kg热水分5次倒出,每次倒出m0=0.24 kg,在第一次使热水与构件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Q1=c0m0(t-t1),Q1′=cm(t1-t0)℃Q1=Q1′℃c0m0(t-t1)=cm(t1-t0)即:4.2×103J×0.24 kg×(90 ℃t1-10 ℃)-t1)=0.88×103J×4.2 kg×(解得:t1≈27.1 ℃,同理:t2≈40.6 ℃,…,t5≈66.0 ℃.(2)用冷水对构件进行流水喷淋( 或用流水法进行),因为这样能充分地利用资源,使物体间内能更有效地转移,最大限度地实现降温.【解析】(1)操作方案:直接将铝合金放入保温瓶的热水中,利用热平衡方程得出的末温不能达到要求,可以将热水分若干次加热铝合金,直到最后一次将剩余的热水倒出来与构件接触,达到热平衡,最终可使构件的温度达到所要求的值.验证计算:如将 1.2 kg热水分5次倒出,每次倒出m0=0.24 kg,在第一次使热水与构件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构件吸热Q1=c0m0(t-t1),水放热Q1′=cm(t1-t0),因为Q1=Q1′,得出提升后的温度t1,同理求出t2、t3、t4、t5进行判断.(2)为了能充分地利用资源,使物体间内能更有效地转移,可以用冷水对构件进行流水喷淋( 或用流水法进行).。
江西省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项第13单元内能和热机复习题(含答案)
课时训练(十三) 内能和热机(限时:30分钟)一、填空题1.[2018·江西]经过美食街时,同学们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过烧烤后,加快了的无规则运动。
2.林红同学在观察扩散现象时,应选择图K13-1中的(选填“甲”或“乙”)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撤掉两瓶中间的玻璃板,两种气体就会逐渐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说明气体的分子在。
图K13-1图K13-23.如图K13-2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其原因是。
4.[2018·江西]如图K13-3所示,是课间同学们在教室里嬉戏的场景,恰巧被老师用手机拍下。
上课后,老师形象地将图中①的动作描述为热传递中的传导,则②和③可分别描述为热传递中的和。
图K13-3图K13-45.[2018·河北]如图K13-4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透明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下压,压缩空气,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观察到硝化棉。
上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图K13-56.[2018·河北]有如图K13-5所示的两套相同装置,分别在两个燃烧皿中放入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点燃后加热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通过比较燃料(选填“燃烧相同时间”或“全部燃烧”)后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判断两种燃料的热值的大小。
燃料燃烧, 转化为内能,用比热容的液体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实验中液体没有沸腾)7.[2018·济宁]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K13-6甲所示),通过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
图乙是250 g 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J。
[c牛奶=2.5×103J/(kg·℃)]图K13-68.[2018·达州]如图K13-7所示是小明同学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第6 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8 min时的内能;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倍。
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内能测试含解析版答案
第十三章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可以有间隙,也可以没有间隙B .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C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2.下列景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 .柳絮飞扬B .荷花飘香C .落叶飘零D .烟波浩淼3.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 ℃的冰内能为零B .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C .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 .50 ℃水的内能一定比10 ℃水的内能多5.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6.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下列关于水的理解正确的是A .水温升高,内能一定增大B .0℃的水内能为零C .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密度变大D .30℃的水比20℃的水所含的热量多7.下列情况中,物质的特性——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A 、水温从80O C 上升到90O CB 、把铁圆柱体拉成细铁丝C 、砖块被压成了粉末D 、冰雪融化8.汽车、拖拉机的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具有A .较小的密度B .较大的比热容C .较低的凝固点D .较高的沸点9.一瓶酒精倒掉一半,剩下的半瓶酒精的密度、比热容、热值和原来相比,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空气玻璃二氧化氮热水 冷水 A B C D()A、只有密度和热值不变B、只有密度和比热容不变C、只有比热容和热值不变D、三个都不变10.由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1.木工师傅用木胶粘木制构件,当木胶干了(凝固)才粘牢,这是因为液体变成固体后,分子间距离,而分子间引力的缘故。
江苏专用2020年中考物理母题题源解密专题13内能含解析
专题13内能母题揭秘中考考点:1、分子热运动;2、内能;3、比热容一、单选题1.(2020·江苏无锡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由罩体、松紧和铝条组成佩戴时,罩体紧粘面部,松紧跨在两耳耳根后,用手指紧压铝条。
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
然后向下拉伸口罩,覆盖鼻子、嘴巴,关于该口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物质的分子都不能通过罩体B.压弯的铝条发生的是弹性形变C.松紧形变后会对耳根处产生弹力的作用D.松紧拉得越长,对耳根处的压强越小【答案】C【详解】A.透过罩体人能正常呼吸空气,说明有空气分子通过,故A错误;B.压弯的铝条,铝条弯曲变形,撤去外力,铝条不能自动恢复原状,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故B错误;C.松紧受力后发生的是弹性形变,松紧形变后会对耳根处产生弹力的作用,故C正确;D.在受力面积相同时,松紧拉得越长,压力越大,对耳根处的压强越大,故D错误。
故选C。
2.(2020·江苏常州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海波的熔化温度是48℃,则()A.海波在AB段处于固态B.海波在BC段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海波在BC段内能逐渐变小D.海波在CD段吸收热量【答案】C【详解】A .AB段属于凝固前降温过程,AB段处于液态,故A错误;BC.BC段属于凝固段,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故B错误、C正确;D.CD段属于凝固后的降温阶段,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3.(2020·江苏常州市·中考真题)百灵鸟是散居型蝗虫的天敌但蝗灾爆发时,聚集型蝗虫会大量分泌苯乙腈,其刺激性气味使百灵鸟放弃捕食,百灵鸟闻到苯乙睛的气味是因为()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详解】ABCD.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现象叫做扩散,扩散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闻到苯乙睛的气味,说明苯乙睛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题(中考考点整理)★知识点1:分子热运动1.(2020河南省)物理学拓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认识。
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在天文观测中,人们通常用光年表示长度单位。
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B)A.秋风阵阵,树叶纷纷飘落 B.炒菜时在旁边的房间里闻到香油的味道C.环保不达标的工厂里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D.打扫卫生时看到尘土飞扬3.(2020山东枣庄)以下几条摘录是出自某同学在学习“内能”一章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A)A.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之间发生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知识点2:内能1.(2020山东淄博)“烧烤”是年轻人喜欢的一种美食,空气中弥漫着“肉香”味,这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食物烤熟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2.(2020云南省昆明市)如图是流星经过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发热、发光的一幅照片。
这个现象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流星绝大部分位于 70-120千米的高空,因此只见闪光,不闻声响。
那么流星划过天空时究竟有无声音呢?你的判断是有(“有”或“无”)。
3.(2020湖北省宜昌市)下列生活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B)A.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B.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C.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D.医生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4.(2020四川绵阳)2020年4月2日,天宫一号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球。
8.5t重的天宫一号,在100km左右的高空以约22倍音速再入大气层。
其中部分器件在大气层中与大气层摩擦烧蚀销毁。
最后大约1.5t残骸坠入南太平洋。
在这个过程中,天宫一号的部分机械能(C)A.通过热传递转化为大气的内能 B.通过重力做功转化为大气的内能C.通过摩擦做功转化为大气的内能 D.通过重力做功转化为残骸的内能5.(2020浙江宁波)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A. B. C. D.柴火烧水压缩空气发热冬天搓手取暖钻木取火6.(2020广东省)如图所示,70kg的消防员沿着钢管匀速下滑时感到手心发烫,此时受到钢管对他的摩擦力大小和导致手心内能改变的方式是(g=10N/kg)(D)A.70N 热传递B.70N 做功C.700N 热传递D.700N 做功7.(2020山东聊城)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C.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8.(2020北京)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A. 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B. 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C. 倒入热牛奶的杯子温度升高D. 放入冷水中的热鸡蛋温度降低★知识点3:比热容1.在“母亲节”这天,小唐同学为妈妈炖了一碗排骨汤,然后用盆子装了5 kg的水,将装汤的碗放在水中进行冷却。
2020中考物理复习考点专题训练——专题十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2020中考物理复习考点专题训练——专题十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考点一:能源的分类1.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风能B.石油C.核能D.电能2.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能源问题已引起全人类的高度关注。
下列各种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化石能源B.水能C.风能D.太阳能3.对能源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如可以将能源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能源来自地球以外;第二类能源来自地球;第三类能源来自地球和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
人们已经利用的太阳能和核燃料分别属于()A.太阳能是第一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二类能源B.太阳能是第二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三类能源C.太阳能是第二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一类能源D.太阳能是第一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三类能源4.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固态物质,因外形晶莹剔透,酷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是一种热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B.可燃冰的能量来自亿年前的太阳能C.可燃冰是核聚变反应生成的D.可燃冰燃烧时核能转化为内能5.中国能源结构主要以煤为主,煤、石油、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占94%,这三种能源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这种能源结构是(选填“合理的”或“不合理的”)。
6.阅读下列短文,并按要求回答文后的问题。
近三四十年来,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地急剧增加。
大量消耗石油、煤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造成了当今世界的能源危机。
因此,世界各国纷纷投巨资开发新的能源,我国也制定了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政策规划。
很多城市积极引进“油电混合动力”和“电池动力”公交车。
发展新能源,将成为“绿色城市”的一个新亮点。
(1)文中涉及的化石能源有、;(2)文中涉及的可再生能源有、、;(3)结合“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两个方面,提出一条切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13 内能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13 内能一.分子的热运动(共2小题)1.(2020•上海)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现象是()A.雪花纷飞B.树叶飘落C.花香扑鼻D.水波荡漾2.(2020•河北)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公园里花香四溢B.春天里柳絮飞扬C.海面上浪花飞溅D.天空中乌云翻滚二.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共6小题)3.(2020•铜仁市)热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喷洒精清毒液能闻到浓浓的气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成冰的物态变化是凝华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4.(2020•巴中)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0℃的冰内能为零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5.(2020•凉山州)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和做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B.某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C.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6.(2020•临沂)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热传递的方向由内能大小决定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7.(2020•常德)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8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8.(2020•黑龙江)有关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定降低B.热量都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C.把热水倒入碗里,碗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D.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三.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共1小题)9.(2020•盐城)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
中考物理总复习《内能》专项提升练习(带答案)
(4)小亮分析表中数据认为“水加盐后能更快沸腾”,你觉得他的说法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0、如图所示,在估测薯片热值的实验中,小军设计了两种对水加热的方式: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以下实验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是( )
A.用肉眼观察海绵,发现海绵内部有许多空隙
B.将等体积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用铅笔画出连续直线,用放大镜观察到碳粒间有空隙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涂片,发现细胞间有间隙
4、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两铅块就会粘在一起、并能吊起多个钩码,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
A.分子间有空隙B.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分子间存在排斥力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端午时节,人们佩戴装有中药材的香囊,我们能闻到淡淡的药香,说明( )
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是运动的D.分子间有空隙
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
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中心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C.核电站通过核聚变利用核能发电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排斥力
12、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这一现象证明( )
99.3
99.3
小明描点作出水的温度t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中考物理《内能》专题练习(附带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内能》专题练习(附带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C的冰没有内能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必须使其吸收热量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2.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B.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C.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3. 下列四张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B.煤炉烧水C.压缩空气升温D.搓手取暖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寒冬梅花香气扑鼻而来,这是因为(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分子之间没有空隙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 (2022•恩施州)夏季,混凝土护栏被太阳晒得很热,池塘中太阳下的水却不很热,主要原因是( )[c混凝土=0.84×103J/(kg•℃),c水=4.2×103J/(kg•℃)]A.水不吸热B.混凝土初温高C.水的比热容大D.混凝土放热6.夏天,将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饮料温度降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饮料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B.饮料放出热量后自身所含热量减少C.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内能比冰箱中空气的内能多7.下列生活中的事例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端午节蒸粽子时,满屋子都弥漫着粽香B.将一勺糖放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C.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D.腌制腊肉时,将盐涂抹在猪肉表面,几天后整块肉都变咸了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高于乙升高的温度。
由此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甲液体放出的热量比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多C.甲、乙两种液体相比较,乙液体更适合作冷却剂D.甲物质的熔点高于乙物质的熔点9.“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对成都的赞誉。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考试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 图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原子.据图可以推断金条中()A .金原子静止不动B .金原子间没有间隙C .金原子间存在引力D .金原子在空间的排列呈无序状态【答案】C【解析】A.金原子时刻处于运动状态,故A错误;B.金原子之间有间隙,故B错误;C.金原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C正确;D.金原子排列规则,故D错误.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 .电热水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C .飞机起飞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小D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答案】B【解析】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A错误;B.电热水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得到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B正确;C.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飞机起飞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故C错误;D.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D错误.3.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当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也就停止了B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或原子之间只有引力C .快速压缩气体,可使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 .冬天人们用热水袋取暖,内能从热水袋传递给人体【答案】C【解析】A.当水凝固成冰后,由于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水分子的热运动不会停止,故A错误;B.分子或原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B错误;C.快速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可使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C正确;D.冬天人们用热水袋取暖,热量从热水袋传递给人,故D错误.4. 如图是用木炭加热烤肠时的一个场景,为了让烤肠不致被烤焦且均匀受热,店主将烤肠放在石子上烤而不直接放在铁锅内烤.下面分析正确的是()A .闻到烤肠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B .烤肠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C .木炭燃烧的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D .烤肠在石子上烤是利用了石子比铁锅的比热容小【答案】B【解析】A.扩散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中发生,故A错误;B.烤肠通过石子的热传递,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B正确;C.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D.利用这种石头来制熟烤肠,这主要是利用了石头的比热容比铁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热的情况下,其温度升高比较慢,且散热比较均匀的特点,故D错误.5. 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对应说法中,正确的是()A .蒸汽机的使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寒冷的冬天搓手取暖——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C .端午粽子飘香——分子间存在引力D .扫地时尘土飞扬——扩散现象【答案】A【解析】A.蒸汽机是蒸汽的内能对外做功使汽车获得动力,内能装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B.搓手取暖是做功改变内能,故B错误;C.端午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C错误;D.尘土飞扬是沙尘在风的作用下被扬起,分散到空气中,不能用扩散现象解释,故D错误.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花香四溢,说明只有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C .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高度越来越低,说明能量丢失了,能量的总量减少了D .炙热的铁水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没有内能【答案】B【解析】所有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A错误;热水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B正确;在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C错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D错误.7. 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诗句或生活现象,下列说法与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 .“潭清疑水浅”实际上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B .“看山恰似走来迎”中描述的“山”在“走”,是以山为参照物C .“立竿见影”中的“影”和“杯弓蛇影”中的“影”描述的光现象原理相同D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的冰是水凝固而成【答案】D【解析】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故A错误;B.以诗人乘坐的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看山恰似走来迎”,故B错误;C.“立竿见影”中的影是光沿直线传播,“杯弓蛇影”中的影是光的反射,原理不相同,故C错误;D.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D正确.8. 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既是中国古代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喝茶时,我们可以闻到茶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热的茶水上面飘的雾是发生了凝华现象C .小明不小心将玻璃茶杯摔坏后,茶杯不能复原,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没有引力D .在室温下,将热茶水倒进塑料杯子中后,热量会从杯子向茶水传递【答案】A【解析】A.喝茶时,我们可以闻到茶的香味,是茶香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热的茶水上面飘得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由于玻璃茶杯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茶杯不能复原,故C错误;D.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所以将热茶水倒进塑料杯子中后,热量会从茶水向杯子传递,故D错误.9. 下面对于分子运动论的理解错误的是()A .物体是由大量的微小分子组成的B .扩散现象是微观上大量分子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C .阳光下可以看到漂动的灰尘是分子运动D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答案】C【解析】A、一切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故A正确;B、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阳光下看到漂动的灰尘,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十三讲内能(含解析)
内能【考纲要求】1.能准确描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知道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能量的一种基本形式;知道内能和温度之间的关系.3。
知道燃料热值的概念,能举例阐明热值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关系式Q=mq进行简单的计算;4。
知道热量是过程量;5.知道比热容的概念,能举例阐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能利用比热容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和生活现象;能运用关系Q=cm(t2—t1)进行简单的计算.6.能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7.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考点精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考点】54:分子的热运动.【分析】分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解答】解:A、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B、山涧瀑布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C、菊香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D、雪花飘飘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不合题意.故选:C.2.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有空隙【考点】G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解答】解: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故D正确.故选D.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甲,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扩散现象主要原因是分子引力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主要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C.如图丙,玻璃片重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力比G大很多时,仍然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主要说明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玻璃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D.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考点】G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其中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解答】解: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图中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变得模糊,是分子扩散的结果,说明了分子是运动的.故A错误;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将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故B错误;C、同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放入水中的玻璃板被拉起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比G大得多,说明玻璃板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故C错误;D、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如同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如果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热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B.给冷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改变水的内能C.端午米粽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D.冬天搓手,手变暖和是利用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考点】G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G9:做功改变物体内能;GA: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3)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解答】解: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海绵受力时形状发生改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没有关系,故A错误;B、给冷水加热是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传递给水,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水的内能的,故B错误;C、端午米粽飘香,属于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D、搓手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变暖和是利用做功改变手的内能,故D 错误.故选C.5.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D.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考点】G6: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分析】(1)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2)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3)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4)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解答】解:A、用酒精灯加热使杯中水的温度升高,这是用酒精灯给水传热,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使水温升高,这是将水运动的动能转化成了水的内能,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B、内能的大小除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外,还和物体的质量有关,故B错误;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慢,水的内能一定减小,故C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乙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甲杯中的剧烈,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5小题)6.“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合0.1 nm.【考点】G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1)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间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2)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1nm=10﹣9m.【解答】解:“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因为1nm=10﹣9m.所以0。
(完整)【精】人教版初三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练习题+单元测验(有答案),推荐文档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1)构成: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_分子、_原子_构成的。
(2)分子大小: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 为单位来量度。
2.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①定义:两种_不同的物质_在互相接触时_彼此进入对方_的现象。
②发生范围: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_间进行.③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_做无规则的运动_;分子间存在间隙。
(2)影响因素:温度。
温度_越高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1)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引力_和_斥力_。
(2)特点:分子间距离变小时,表现为_斥力;分子间距离变大时,表现为_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例题解析】1、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这是扩散现象,它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2、将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说明温度越高,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一根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铁棒又很难被拉长,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又存在引力。
4、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B.只有气体、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C.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5、公共场所一般要禁止吸烟。
当有人在你身边吸烟时,你会闻到烟味,这是因为( D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巩固练习】1、煮茶叶蛋时,蛋壳很快被染上茶色,而把蛋放进冷茶水中,却不会那么快染上颜色,这一现象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劣质的油性油漆、涂料、胶粘剂、板材等含有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若用来装修房屋,回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物质会发生扩散;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材粘在一起,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3、荷叶上的两颗小水珠靠在一起,就会变成一颗大水珠,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裂开的镜子却不能“破镜重圆”,是因为两块玻璃接触处的大多数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大,分子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所以不能粘合在一起;在一个长玻璃管中分别注入50ml 的水和50ml 的酒精,摇匀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3 内能(解析版)
专题13 内能考点、考题与提升训练对本章考点提炼总结,对考题进行解析【考点提炼】内能与物态变化同属于热学范畴。
物态变化注重于物态变化规律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而内能则是研究物质内部变化引起的能量变化规律。
内能在中考中也同样占据重要的位置,考前复习不能忽视。
本章包含分子热运动、内能和比热容三节。
本章常考热点有: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1.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是本章基础,也是了解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基础。
分子热运动可以从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中提现出来,如扩散现象、物质三态的物理性质等。
本考点主要知识点有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两个方面;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并以选择题居多。
从历年中考来看,用现象解释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物质三态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居多。
★分子热运动常考方向有:一、分子热运动理论;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三、扩散现象。
(1)分子热运动理论: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上,常见考查方式是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对分子热运动进行判断等。
考查思路主要分为:1)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2)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
熟悉并理解分子热运动理论,是解答此类考题的基础。
在这里需要重温并很好的理解这一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2)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3)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如: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闻到的花香等气味是因为分子热运动的结果;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长时间后物质分子会进入另一种物体里面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扩散)等。
(2)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热运动相同,对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常见考查方式是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考查思路主要是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现象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重点解析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重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以下现象中,由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现象是()A.刀在磨刀石上被磨得发烫B.雨滴从高空下落时温度会升高C.用电熨斗熨衣服D.被加热的试管中的水蒸气膨胀做功,把管塞推出管口2、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马路上尘土飞扬B.进医院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C.打开香水瓶,能闻到香味D.煮汤时加点盐,汤就有了咸味3、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钻木取火B.云中的冰粒在下落中变成了雨滴C.炙手可热D.发射火箭经过大气摩擦外壳变热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B.物体中含有的分子是大量的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零摄氏度时分子的运动就停止了D.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5、一杯0℃的水,下列的做法中,可以判断整杯水的内能比原来增大的是()①水结成了冰;②倒出一部分水;③倒入一部分0的水;④水的温度升高到10℃A.只有①②B.只有①C.只有③④D.只有②④6、如图所示,小明在烧瓶内加入少量水,塞紧瓶塞并往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
在瓶塞跳出的过程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瓶内水蒸气发生了液化现象B.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C.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D.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7、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铁块与铝块,放出相等的热量后再接触,已知铁的比热容比铝的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由铝块传给铁块B.热量由铝块传给铁块C.内能从铁块转移到铝块D.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8、对下列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B.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C.该实验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D.当塞子跳起时瓶内空气内能增大9、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A.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B.气体分子间隙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C.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大D.气体分子之间没有斥力10、下列关于微小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物体的分子可以停止运动B.分子很小,但我们凭肉眼还是可以分辨出它们C.铁块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D.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用铅壶烧开水,壶中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来,这是消耗水蒸气的______能对外做功,将水蒸气的______能转化成壶盖的______能。
【人教版】2020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内能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描述的现象中,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B.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C.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D.钻木取火2.如图所示,塞子从试管口跳出,是由于水蒸气对塞子做了功,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A.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化学能转化为内能C.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只有内能的转移3.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4.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B.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5.下列利用改变内能对外做功的设备是()A.洗衣机B.柴油机C.收音机D.电视机6.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C.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D.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7.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A.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B.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C.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D.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8.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D.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二、多选题9.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会减少10.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C.t3时刻物体内能比t2小D.t4时刻物体分子动能为零11.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烧红的铁块会慢慢变凉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12.如图所示,有关这个小小蒸汽轮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燃烧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水吸热发生了汽化现象C.蒸汽的内能转化为轮子的机械能D.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可以用来做功13.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试管口,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A.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对外做功B.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热空气C.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烟雾D.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14.(多选)甲乙两个物体发生热传递,甲物体温度升高,乙物体温度降低,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甲物体内能增加了100J.那么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物体的热量也增加了100JB.乙物体放出100J的热量,含有的热量减小100JC.乙物体的内能减小了100JD.热传递后甲乙两个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三、填空题15.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 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______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 ______ 方式改变的.16.金庸曾描述一种武功“寒冰掌”:发功时伸出手掌,罩在杯口,杯中水即可结成寒冰(假设降到-5℃).根据物理知识,此时手掌温度应 ______ (填“低于”“等于”或“高于”)-5℃,按常理这种武功是 ______ (填“可能”或“不可能)练成的.四、实验探究题1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热传导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下面来介绍传导.如图所示,用凡士林在金属棒上粘几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给金属棒的A端加热.可以看到,离A端最近的火柴先掉下,然后其它几根火柴依次掉下,离A端越远的火柴掉下得越迟.这表明,热是从金属棒温度高的一端沿着金属棒传到温度低的一端.热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叫做传导.各种物质都能够传导热,但是不同物质传导热的本领不同.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瓷、木头、棉花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1)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 ______ 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 ______ 、对流和辐射.(3)把钢勺和瓷勺同时放在热汤里面,钢勺柄很快就烫手,瓷勺柄很久也不烫手.这是因为 ______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同步练习答案和解析【答案】1.B2.A3.A4.A5.B6.A7.B8.C9.BD10.AC 11.CD 12.BCD 13.D 14.ABD15.增加;做功;热传递16.低于;不可能17.温度;传导;钢是热的良导体,瓷是热的不良导体【解析】1. 解:A、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C、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是对铁丝做功增加了铁丝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钻木取火,属于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增加了物体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B.(1)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2)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变了,是能量的转化过程.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判断,知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2. 解:在该过程中,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开,是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即消耗了水蒸气的内能,变成了瓶塞的机械能,故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的过程.故选A.判断清楚该过程中消耗了那种形式的能,进而产生了那种形式的能是解决该题的关键.能正确的判断出能量的转化是解决该题的关键.3. 解:A、热水袋的温度高,用热水袋取暖,内能由热水袋转移到手,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B、锯木板时锯条发烫,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4. 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一部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用力打气,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继续打气,当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瓶塞跳起,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液滴,出现水雾.本题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5. 解:A、洗衣机的主体是电动机,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B、柴油机属于热机,是利用内能对外做功的设备;故B正确;CD、收音机和电视机是利用电磁来工作的设备,不存在内能做功现象;故CD错误.故选B.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利用内能来做功就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的利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6. 解: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A正确;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B错误;C、从滑梯滑下,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发热,摩擦生热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错误;D、迅速压下活塞时,对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气温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A.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判断,知道内能改变过程中发生的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 解: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由于不知它们的初始温度,故无法判定温度的高低,故CD 错误;则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放出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故B正确,A错误.故选:B.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提到热量.区分温度、热量、内能,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的表现来认识:宏观的温度的升高是指微观的分子运动更剧烈;宏观的物态变化是指微观的分子间作用力变化;内能是指二者之和.8. 解:A、用酒精灯加热使杯中水的温度升高,这是用酒精灯给水传热,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使水温升高,这是将水运动的动能转化成了水的内能,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B、内能的大小除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外,还和物体的质量有关,故B错误;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慢,水的内能一定减小,故C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乙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甲杯中的剧烈,故D错误.故选C.(1)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2)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3)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4)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热传递的条件及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理解,是中招的热点,热学的难点.9. 解: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也有内能,故A错误;B、正在沸腾的水质量不变,温度不变,但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故B正确;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C错误;D、同一物体,质量相同,温度降低,所以内能减小,故D正确;故选BD.(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2)(4)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等因素有关;(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要特别注意: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是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10. 解:A、由于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有关,t1时刻温度比t2时刻温度高,所以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故A正确;BC、t2时刻物体内能与t3时刻的质量相同,温度相同,但是t3时刻比t2时刻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t3时刻的内能小,故B错误,C正确;D、t4时刻物体温度为零,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具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AC.(1)首先掌握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不断放热,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叫做凝固点;(2)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等有关;(4)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此题考查了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及图象的分析,同时考查了对内能的理解及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11. 解:A、烧红的铁块会慢慢变凉,铁块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压缩燃气做功,使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D、反复折铁丝时,人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故选CD.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注意二者的区别:传递过程属于能的转移,做功属于能的转化,属于基础题目.12. 解:A、酒精燃烧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热传递传给水,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水吸热温度升高,发生了汽化现象.故B正确,符合题意;C、蒸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符合题意;D、内能应用可以是加热物体,也可以是做功,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CD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燃烧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蒸气对外做功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能的转化要知道一些常见的例子,改变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是完全等效的.13. 解: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塞子迅速冲出管口,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故选D.(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气体降低温度可以液化.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就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14. 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增加”来修饰,故A说法错误;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修饰,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B说法错误;C、只有甲、乙两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甲物体内能增加了100J,说明乙物体的内能减少了100J,故C说法正确;D、不知道二者的温度与质量,无法判断热传递结束后,甲乙两物体的内能情况,故D说法错误.故选ABD.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增加”“减少”来修饰;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可以用“具有”“含有”来修饰,但不一般不能用“吸收”“放出”来修饰.本题主要考查了在热传递过程的描述中,一些说法的规范性的判断,是我们平时不太在意的.我们应该用规范的物理语言来描述物理现象与规律,增加严谨性.15. 解: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大空气内能的;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棉花的内能的.故答案为:增加;做功;热传递.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进行分析解答,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6. 解:发功时伸出手掌,罩在杯口,杯中水即可结成寒冰(假设降到-5℃).根据物理知识,此时手的温度应低于-5℃,此时才能发生热传递,手吸收水的热量,使水结冰,按常理这种武功是不可能练成的,因为人的温度在37℃.故答案为:低于;不可能.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此题考查了热传递的条件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17. 解:(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等时为止.(2)由材料可知,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3)钢是热的良导体,善于传导热,瓷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所以把钢勺和瓷勺同时放在热汤里面,钢勺柄很快就烫手,瓷勺柄很久也不烫手.故答案为:(1)温度;(2)传导;(3)钢是热的良导体,瓷是热的不良导体.(1)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必须有温差.(2)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3)根据热的不良导体和热的良导体的定义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本题的答案都在材料里面,只要认真阅读,不难解答.。
2020年中考物理:第13章内能检测题(含解析)
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第13章内能检测题(含解析)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阅卷人一、单选题(共7题;共21分)得分1.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A. 两铅块被压得太紧B. 下面所吊的重物还不够重C. 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D. 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2.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0℃的物体没有内能B. 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C.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D. 内能是物体内部一部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3.图中,在书房里学习的小明闻到了一股烟味后,走出房间对正在客厅里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跟着吸二手烟了”.小明在书房里就能闻到客厅烟味的原因是()A. 分子间有空隙B.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C. 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4.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B.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D. 0℃的冰没有内能5.(2013•大连)五月的大连,人们在槐树下闻到了槐花的香味儿.这个现象说明了()A. 气体分子很小B. 气体分子是运动的C. 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有规则的D. 气体分子之间有引力6.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 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 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7.将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铁块和铝块(c铁﹤c铝)放在沸水里煮较长一段时间,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则()A. 铁块吸收的热量多B. 铝块吸收的热量多C. 铁块、铝块吸收的热量一样多D. 无法判定阅卷人二、填空题(共7题;共30分)得分8.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和分子间的________有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___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专练13 内能
本专题中考考点和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
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
标准要求
知识性
目标
技能性
目标
体验性
目标
了
解
认
识
理
解
独立
操作
经
历
认
同
内
化(1)了解内能和热量。
▲
(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
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
规律总结1:分子动理论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规律总结2:物体内能的改变
(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条件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方向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过程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结果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温度升高
实质内能发生了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2)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3)热传递和做功的区别
(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一个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实现,即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规律总结3:热量的计算
1.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为:Q 吸=cm (t -t 0)=cm ⊿t
2.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为:Q 放=cm (t 0-t )=cm ⊿t
其中,Q 吸表示吸收热量,单位是J ;c 表示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 表示质量,单位是kg ;t 0
表示物体初始温度,单位是℃;t 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单位是℃。
⊿t =t -t 0表示物体升高了的温度。
⊿t =t 0-t ,表示物理降低了的温度。
3.热量计算的一般式:t cm Q ∆=吸
△t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可见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的质量、物质的比热容和物体温度的变化量这三个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温度的高低无关
Q 吸和Q 放公式中个物理量的单位:比热容c 的单位是J/(kg·℃),质量m 的单位是kg ,温度(t 或t 0或△t )的单位是℃,热量Q 的单位是J ,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4.进行热量计算时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①正确理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②统一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务必统一。
③公式适用于物态不发生变化时物体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计算。
如果吸、放热过程中存在着物态变化,则不能使用这几个公式。
④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文字叙述中升高t(℃),升高了t(℃),降低t(℃),降低了t(℃)对应的是温度的改变量,而升高到t(℃),降低到t(℃)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为t(℃)。
5.热平衡方程.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若放出的热量没有损失,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成为“达到热平衡”。
用公式表示为Q吸=Q放(热平衡方程)
规律总结4: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思路及其注意的事项
1.实验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通过温度变化快慢来反映吸热能力的强弱)。
2.实验液体的选择: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
3.选择相同的热源目的是:以保证相同加热时间释放的热量相同。
4.使用电加热器代替酒精灯的好处:易于控制产生热量的多少。
5.实验中不断搅拌的目的:使液体受热均匀。
6.描述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是比热容。
7.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比热容大的升高的温度低。
8.做哪些实验还能用的此实验器材:水的沸腾实验;焦耳定律。
【例题1】(2018海南)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答案】A.
【解析】有的同学认为B也正确。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海绵发生形变。
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
【例题2】(2019深圳)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A
【解析】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这是分子扩散现象,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A正确;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这属于机械运动,分子较小,不借助工具,凭借肉眼看不见分子,B错误;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错误;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D错误。
【例题3】(2018兰州)小明在燃气灶上煲汤,将质量为2kg、初始温度为20℃的汤,升高了80℃,汤吸收了J的热量,这是通过方式来改变汤的内能。
[汤的比热容为4×103J/kg•℃)
【答案】6.4×105;热传递。
【解析】(1)汤吸收的热量:
Q吸=cm△t=4×103J/(kg•℃)×2kg×80℃=6.4×105J;
(2)在燃气灶上煲汤时,汤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汤的内能。
【例题4】(2019云南)质量之比为2:3的甲、乙两种液体,当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7:5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6:5,则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答案】7:4
【解析】知道两物体的质量之比、升高的温度之比、吸收的热量之比,利用吸热公式求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关系。
由题知,m甲:m乙=2:3,△t甲:△t乙=6:5,Q甲:Q乙=7:5,
因为Q 吸=cm △t ,
Q 甲:Q 乙= c 甲m 甲△t 甲 : c 乙m 乙△t 乙 =7:5, 解得:c 甲: c 乙=7:4
【例题5】(2018张家界)张军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如下数据:
(1)本实验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
(2)分析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3)分析1、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有关。
【答案】(1)加热时间;(2)不同物质;(3)质量。
【解析】(1)本实验将“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转化为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实现,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2)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不同的物质,即升高的温度相同,加热时间即吸收的热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3)1、2号烧杯的液体种类都是水,初温和末温即升高的温度相同,质量不同,加热时间即吸收的热量不同,所以可以得出质量不同的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例题6】(2019绥化)为了比较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吸热情况,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下表中的数据。
(1)该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甲和液体乙,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这其中运用了常用的物理科学方法,即。
(2)在该实验中利用了“转化思想”,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甲和液体乙。
(3)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液体乙的比热容小于液体甲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控制变量法;(2)吸热的多少;(3)小于。
【解析】(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甲和液体乙,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则两种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这种实验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加热时间越长,则表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甲和液体乙吸热的多少;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甲和液体乙,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甲的加热时间长,即甲吸热多,甲的比热容大,乙的比热容小。
【2019年题组】
一、填空题
1.(2019绵阳)端午节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香味,粽叶飘香”是现象,说明分子在;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
2.(2019大庆)把1kg的水从60℃开始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水从70℃加热至9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J;水沸腾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最后一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C水=4.2×103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