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一年级音乐下册 第2课《放牧》教案 人音版

合集下载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放 牧》第二课时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放 牧》第二课时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放牧》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学习《放牛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放牛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山村大自然的风景。

2、技能目标: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放牛歌》,并且通过这首歌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编等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放牛歌》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民歌风谣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材分析:1、《放牛歌》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民歌风谣的歌曲,不同的音符出现的频率较高,较难。

2、这首歌出现了音乐知识反复记号,在教唱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知道其意思。

3、通过演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山村自然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a掌握 1 6 1 3 │ 2 ─│ 1 6 5 5 │ 6 ─│b尝试用器乐舞蹈书画等艺术手法来表现此首音乐。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一去二三里……”这首诗你们学过吗?(学过)2、我们一起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读了这首诗你好象看见了什么?(花、草、树、牛…….)3、小山村真美啊!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这么多的布景我们一起来布置一下,开始!小山村漂亮吗?你们去过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小山村去走一走。

(播放《郊游》)律动《牧童》小朋友你们看谁来啦?(贴牧童和羊)原来小牧童赶着羊群来欢迎我们了!让我们跟着小牧童去放羊吧!(播放《牧童》)二、寓教于乐:1、导入:快看那个山坡上谁来啦?(贴牧童和牛)小牧童骑着牛儿吹着笛子也向我们走来了!你们听!(师吹笛子)2、感受笛声好听吗?让我们随着笛声用“噜”来轻轻地哼唱。

(师吹笛子)小牧童的笛吹得悠扬动听,他的歌也唱的轻快活泼,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牧童是怎样唱的?(播放《放牛歌》)4、出示歌词:是啊,出示云“笛儿悠悠吹”、“云儿轻轻飞”“骑着牛儿趟着水”、“赶着夕阳把家回把家回”。

5、跟着范唱唱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录音机里的大姐姐一起来唱一唱(播范唱)6、出示歌题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的《放牛歌》,老师想再听小朋友来唱一唱,好吗?(播范唱)7、解决重点与难点A:小朋友,牛儿在趟水的时候,走的特别小心,这一句歌词要这样唱“骑着牛儿趟着水”让我们把这一句唱一遍,连起来唱一遍。

2019-2020年一年级音乐下册 放牧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一年级音乐下册 放牧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一年级音乐下册放牧教案人音版【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牧童》。

2.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教学目标】1.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双响筒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牧童》,感受牧童的生活。

【教学难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三角铁、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歌曲《牧童》。

1.通过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牧童的生活。

今天,小朋友们还想和牧童一起去放牧吗?2.播放课件,初听歌曲。

让我们再来听一首也叫“牧童”的歌曲吧。

听完后请说一说,你和牧童一起到了什么地方?那里的景色怎样?你们放的羊儿在干什么?3.复听歌曲,引导学生画出歌中意境。

你能把你听到歌曲后想到的用水彩笔画出来吗?让我们听着歌曲来画一画。

在歌声中绘画。

启发学生想象,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4.再听歌曲范唱,指导学生熟悉歌词。

小朋友们画得真美!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让我们边听歌曲边用手指着图形谱(羊)在心里跟唱。

请找找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又在哪里?5.学唱歌曲。

小朋友们会唱这首歌曲了吗?请跟着老师的手势,听着伴奏轻轻地演唱歌曲。

跟着老师的手势,听着伴奏轻轻地演唱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1.出示三角铁,并进行简单介绍。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打击乐器,它的名字叫三角铁,是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

2.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我们分小组来敲一敲,听一听,三角铁的声音怎样? 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 3.老师小结讨论结果。

三角铁的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

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

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4.用三角铁为歌曲《牧童》伴奏。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 二 课《放牧》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 二 课《放牧》表格式教学设计
三、反馈提升,拓展应用
聆听:《牧童》
1、完整聆听《牧童》。
问:你都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再听。
问: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3、播放歌曲,学生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相筒。




二、放牧
1、牧童到哪里去了 2 、牧童
上希望小学
双响筒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之中。通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编故事、演故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们也非常愿意的去想去做!整堂课在此达到了高潮!
课题
第 二 课《放牧》
主备教师
教学课时
第 二 周第二节
备课时间




1、情感态度:通过聆听歌曲《பைடு நூலகம்童到哪里去了》、《牧童》,了解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知识技能:(1)、双响筒。
(2)、能安静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绪。
3、过程方法:聆听、讨论、讲授、演奏
教学重点
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趣引思
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1、 看P10图。说说牧童到哪里去了。
2、 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步感受。
问:歌中唱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
3、 师讲。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4、 再听。学生轻声跟唱,边听,边唱,边想,为歌曲创编动作,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放牧》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孩子们在草原上放牧的场景,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欢快流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验集体放牧的乐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放牧》的词曲,能够独立演唱。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歌曲《放牧》的词曲学习与演唱。

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与音准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放牧》,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唱歌曲: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讲解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跟唱。

3. 节奏练习:教师教授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让学生分组练习,加强节奏感。

4. 音准练习:教师教授歌曲中的音准,采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5. 合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集体演唱效果。

6. 歌曲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放牧》。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眷恋。

3. 学生能够在集体演唱中表现出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放牧》。

2. 乐器:钢琴。

3. 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4. 场地:音乐教室。

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草原放牧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感。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3. 分组合作教学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歌曲《放牧》。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单元《放牧》教案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单元《放牧》教案
生:三段
3、听第三遍音乐,确定每一乐段的主旋律
师:现在看屏幕上有三段旋律,现在老师给一分钟时间,自己认真地看看谱例。
师:好,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啊,老师随机弹奏谱子上的旋律,看看你们能不能很迅速地找到老师弹的是第几条。
(教师弹奏旋律)
师:同学们非常棒!
师:好,那我们再来听一遍,一会让你们说一说这几条旋律分别是哪个乐段的。
生:我看到了一个牧童和一头水牛悠闲地走到河边,然后在玩水,后来水牛走丢了,小男孩一吹笛子,水牛就找到他了。
师:说的太好了,我们能够看到小牧童和大自然中的动物和睦相处。谁来回答情绪上的变化?
生:在中间的时候变得快了…
师:你的小耳朵真灵。我们清楚了乐曲中的情绪出现了转变,那我们可以按照情绪的转变把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老师:导入:快看那个山坡上谁来啦?(贴牧童和牛)
小牧童骑着牛儿吹着笛子也向我们走来了!你们听!(播放《放牛歌》)笛声好听吗?让我们随着笛声用“噜”来轻轻地哼唱。(播放《放牛歌》)
小牧童的笛吹得悠扬动听,他的歌也唱的轻快活泼,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牧童是怎样唱的?(播放《放牛歌》)
二、歌曲教学
1、感受歌曲:A、放录音《放牛歌》初听歌曲给学生完整的音乐形象。设问:牧童放的什么动物?是怎样放牧的?老师:这是一首湖南民歌,它描述了农家儿童日出而牧,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2、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时间
三课时
教学重点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放牛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四、本课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牧》这首歌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放牧》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3. 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放牧》这首歌曲。

2. 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特殊的节奏和音准。

2. 歌曲的情感把握和表现。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乐谱、歌词卡片。

3. 教学录音机、音响。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放牧》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二、新歌教学(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特殊的节奏和音准。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

3.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三、歌曲讨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四、练习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选代表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提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师推荐相关的民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欣赏和学习。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引发学生对《放牧》歌曲的兴趣。

2. 歌曲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重点讲解特殊节奏和音准。

3. 演唱练习: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4.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用歌声表达情感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二课《放牧》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二课《放牧》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二课《放牧》教案人音版教学目标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建议一、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

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教材分析.歌曲《牧童哪里去了》《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拍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

全曲由两部分构成。

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

第一部分节拍变换频繁,节奏变化较多,旋律显得自由、舒展。

四乐句均以强拍弱位起音:前两乐句开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区转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乐句平和起句,仍具有乐句间大的起伏的特点;第四乐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山坡、青草、山花、笛声,回顾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

第二部分节拍一致,以衬词起句,似牧童吆喝声的新的音调出现,与前部分形成了对比。

随后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与第一部分紧密呼应,弱位起句改为弱拍起句,随着主人公的疑问,“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断起伏、下行,音调有些伤感。

当确认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学读书的好消息,旋律上扬,音调明朗起来。

结束句出现全曲最高音,并延长,似乎要将好消息传向四方。

这首歌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

《放牧》优秀教案_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doc

《放牧》优秀教案_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doc

《放牧》优秀教案—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二课放牧一、教学内容:1、聆听《牧童》2、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3、扮演《牧童》4、扮演《放牛歌》二、教学总目标:1、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同学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镣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三、教材分析:1.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

全曲由两局部组成。

这首歌以普和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示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小朋友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小朋友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

采用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

本曲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

4/4拍。

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

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

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 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沛地抒发,给人一种完满的审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

2/4拍,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

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

在歌唱中,我们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四、学情分析本课的歌曲第一首同学比较容易掌握,学习起来比较的轻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难,但是同学在演唱时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这个地方老师要多加提醒。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放牛歌》 ︳人音版 (五线谱)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放牛歌》  ︳人音版 (五线谱)

本课是选自人音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放牧》中的一首演唱歌曲。

结合“放牧”主题,本单元选取了两首简单易学的演唱歌曲《牧童谣》和《放牛歌》,聆听作品中选编了一首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和一首外国合唱作品《牧童》。

同时编排了学习“双响筒”的知识与技能,并在编创与活动中把新认识的“双响筒”与三角铁、木鱼结合,将乐器伴奏的音乐实践活动,运用于歌曲的演唱中。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中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打击乐器中,三角铁和木鱼是比较容易敲击的乐器,学生比较熟悉,而双响筒学生却相对陌生。

同时,此年龄段的学生更加乐于音乐活动、游戏等形式的学习,比较乐于参与性的教学活动。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单元的教学共编排了三课时。

第一课时安排学唱歌曲《牧童谣》,聆听作品《牧童》;第二课时安排聆听乐曲《牧童短笛》,复习歌曲《牧童谣》;第三课时安排学唱歌曲《放牛歌》,学会双响筒的演奏方法,练习用三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本堂课是这一单元中最后一课时的学习。

歌曲《放牛歌》欢快活泼,有朝气,作曲家采用了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仿佛一幅画卷,让我们感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本课中有一字一音,也有一字多音的演唱,还涉及有反复跳跃记号和节奏相同音不同的两个尾音处理,因此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这三个部分。

同时教科书上为歌曲《放牛歌》中的间奏部分配有明确的伴奏谱例,将打击乐器指定为双响筒、木鱼和三角铁。

在学生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相对陌生的乐器,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引导。

本课音乐设计主要以音乐的聆听、演唱、学生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表演等为手段,学会唱好歌曲《放牛歌》并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采用互助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培养相互间的合作意识。

1 、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第二课2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第二课2
16、提示用凳子排列
17、看师示范敲击
18、边听音乐,边学做放牛娃。
19、做个聪明的放牛娃:
小组敲击双响筒,听听两侧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怎样的声音?
想想说说:为什么叫做双响筒?
小组合作敲击节奏,并把所创作的节奏取个好听的名字。
为自己喜欢歌曲用双响筒伴奏Leabharlann 课后总结:教学准备:
凳子、纸牛、彩色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歌曲《牧童》进教室,并轻声哼唱。
2、师生相互问好
二、新课学习
1、师:今天牧童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放牧,哪个地方可美啦!我们来听听
2、播放歌曲录音
3、听歌曲《牧童》,想想:牧童放牧的地方有哪些美丽景色?
4、提示所缺少的人物(牧童)
5、边听边跟师画图谱-----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二课《放牧》
第2课时(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牧童》,体会小牧童悠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
2、学唱歌曲《放牛歌》,通过创设情境懂得热爱生活的道理。
3、学习认识双响筒,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放牛歌》伴奏。
教学重点:
歌曲的聆听与欣赏、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音乐感悟出现实生活中的道理。
6、复听歌曲,把自己感受到的事物画下来(音画结合)
7、想办法把自己打扮成放牛娃
8、放歌曲《放牛歌》伴奏
9、听音乐,做拍手伴奏找找身边能发出声音的物品
10、作×××××|或×××|或×0×|或自己创作的伴奏
11、小组合作进行伴奏,并汇报交流。
12、听师范唱歌曲。
13、学生唱唱
14、播放音乐
15、设计开辟一条乡间小路

小学音乐 人音版(简谱) 一年级下册 第2课 放牧 牧童 教案

小学音乐 人音版(简谱)  一年级下册  第2课 放牧  牧童 教案

牧童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柔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童》,并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小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合作、讲解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能够边唱歌曲边模仿小牧童放牧。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完整聆听歌曲的基础上学会歌曲,体验歌曲内容和感受音乐情绪。

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歌曲感受4/4拍子旋律,认识三角铁和双响筒,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并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学唱歌曲《牧童》能用柔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小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二)教学难点1.唱足音的时值,注意一音多字。

2.4/4拍的音乐特点,一年级学生不容易感受到。

3.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1.情境带入(请学生听歌曲《牧童》,提问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2.贴图游戏——引出课题(蓝天、白云、绿水、青草还有可爱的小样。

提问放羊的孩子叫什么呢?)【设计意图】:视觉引导,增加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为本课歌曲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新歌1.听歌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就在你眼前。

来感受音乐情绪)2.节奏练习(老师拍节奏,学生辨别是几分音符,并把它排列出来。

)3.请同学们在歌曲中找出我们排列的节奏4.请同学们按节奏读前两段歌词5.再次聆听(边听歌曲边拍节拍)6.跟着范唱轻哼旋律7.试着加入歌词演唱8.不准确的地方跟琴演唱9.完整演唱【设计意图】:由易到难逐步进行歌曲的教授学习,符合一年级的年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

(三)拓展1.认识三角铁、双响筒2.学习三角铁的敲击方法3.对照编配的伴奏图谱为歌曲伴奏4.边唱边奏(初次伴奏找准强拍,请同学们用手拍击代替三角铁,做软手动作代替三角铁的余音)5.请表现优秀的同学到前面带领大家敲击三角铁6.分组进行表演【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感受4/4拍歌曲的规律,感受4/4拍的强弱关系。

能为歌曲完整的伴奏。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放牧》教案范文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放牧》教案范文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放牧》教案范文教学目标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内容?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编创与活动?1.理解双响筒。

?提示:为什么叫双响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来吗??2.探索。

分小组敲击,听一听,双响筒两边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样的声音?3.分小组用双响筒敲击出节奏,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编创的节奏连起来敲击,还能够变换连接方式敲击,为每一次敲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火车开了、小马跑了等等。

?双响筒及演奏方法简介?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

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

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

?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放牧》教案设计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放牧》教案设计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放牧》教案设计第二《放牧》教学目标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建议一、本可按两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

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作品。

教材分析歌曲《牧童哪里去了》《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拍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

全曲由两部分构成。

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

第一部分节拍变换频繁,节奏变化较多,旋律显得自由、舒展。

四乐句均以强拍弱位起音:前两乐句开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区转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乐句平和起句,仍具有乐句间大的起伏的特点;第四乐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山坡、青草、山花、笛声,回顾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

第二部分节拍一致,以衬词起句,似牧童吆喝声的新的音调出现,与前部分形成了对比。

随后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与第一部分紧密呼应,弱位起句改为弱拍起句,随着主人公的疑问,“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断起伏、下行,音调有些伤感。

当确认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学读书的好消息,旋律上扬,音调明朗起来。

结束句出现全曲最高音,并延长,似乎要将好消息传向四方。

这首歌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

人音小学音乐一下《2第二课放牧》教学设计

人音小学音乐一下《2第二课放牧》教学设计

人音小学音乐一下《2第二课放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第二课放牧》是人音小学音乐一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在牧场放牧的情景,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富有童趣。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描绘了孩子们在牧场玩耍的场景;第二乐段节奏舒缓,描绘了孩子们观看牛羊吃草的情景。

歌曲的歌词简单易懂,便于学生学唱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演唱歌曲《2第二课放牧》。

2.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能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提高音乐表现力。

4.能够通过学习歌曲,了解牧童的生活情景,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2第二课放牧》的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以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3.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节奏和旋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2第二课放牧》的相关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准备吉他、钢琴等乐器,用于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伴奏。

3.教学道具:准备牧童帽、牛羊模型等道具,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牧童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播放歌曲《2第二课放牧》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跟读,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放 牧》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放 牧》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放牧》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课题:学唱《牧童》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2、聆听歌曲《牧童》学唱《牧童》3、通过欣赏《牧童到哪里去啦》感受乐曲的风格、节奏上的特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感受《牧童到哪里去啦》风格、节奏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一、发声练习:二、表演歌曲《牧童谣》;综合训练。

课中:一、导入1、完整的聆听钢琴曲《牧童》,再次感受钢琴音色。

想象牛背上的牧童吹出的悠扬笛声,感受音乐中的牧童生活和童年情景。

2、在老师指导下聆听和分辨乐曲三个比分与音乐中的相同于不同。

反复多变的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岁钢琴模唱A段主体的旋律,也可用DA或LU等词唱。

背唱几句主旋律。

1、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2、请同学们试着背唱牧童谣,并讨论完成综合训练二。

3、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段数多、歌词较多,仔细观察它的歌词有什么特点?(问答式)我们用什么演唱方式能够更好的体现这一点呢?(男问女答、女问男答、领唱与合唱等)分别练唱。

4、请同学们上前表演自己编的节目。

优秀小组给红花。

5、请同学按照书上综合训练三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集体舞表演。

1、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像我们学唱的牧童谣就是有风味的歌曲。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我国蒙古族的风格的一段舞蹈。

2、学习单一动作。

教师示范讲解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两人一组练习。

3、分解动作进行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将整套动作串联起来完整练习。

4、跟着音乐练习。

注意引导学生质朴的情感表演劳动时的喜悦。

5、请同学上前表演。

课后:听音乐下课。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放牧》之《牧童短笛》 ︳人音版 (五线谱)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放牧》之《牧童短笛》 ︳人音版 (五线谱)

小学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放牧》之《牧童短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牧童短笛》的欣赏和《放牛歌》的学唱,让学生在“牧童”形象的描绘上做器乐和声乐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所表现的可爱而有趣的牧童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音的高低的反复听辨,梳理高音与低音两种音高位置音色特点的描绘与表达。

从“音的高低”这一音乐要素入手,开发学生大脑中对音乐的位置分层的思维方式,培养新的音乐要素“音的高低”听辨能力。

通过对音乐形象音色高低位置的听辨,打开《牧童短笛》的欣赏思路,让学生用够得着的欣赏方法走进经典,欣赏经典。

在听辨过程中,以“音的高低”这一音乐要素作为暗线,以“牧童”的可爱形象作为明线,用“加花变奏”作为补充,将《牧童短笛》《放牛歌》这一首器乐,一首声乐两部作品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给学生一把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在充分而完整的聆听中主动感知、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情特征与精神内涵。

在律动与合作中模拟水牛叫、打水仗典型的声音形象。

通过探究式学习方式,感悟作曲家写作方法与手段。

3.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力度、速度、音的高低等)。

能够感知乐器高低音的音色特点,区分音乐的力度与高低两种概念。

了解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风格以及《牧童短笛》创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通过感知音的高低,来听辨不同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树立以音乐要素为钥,对音乐进行音乐欣赏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音乐知识与能力并进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歌曲《布谷》,对歌曲中与进行位置及音色特点的对比。

2.音的高低的听辨练习。

3.听辨音频中的声音有哪些?并按音高将三者排序。

4.ppt出示美景:潺潺流水声,哞哞的牛叫声,清脆悠扬的笛声组成了这样一幅田园美景:小牧童骑黄牛,轻吹短笛河边走,流水哗哗牛儿叫,笛声悠扬景长留。

(过渡语)这样一幅美好的景色永远留在了一位老爷爷的脑海中,他就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因为他的童年就是在这样放牧的幸福时光中度过的,长大后的他还专门写了一首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来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春)一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放牧》教案人音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牧童谣》
2、聆听《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学会在“la”手势的辅助下,唱准“la”的音高,能随教师模唱《牧童谣》的旋律。

2、能和小伙伴合作,用问答的方式边唱边表演《牧童谣》。

3、能听辨出钢琴曲《牧童短笛》在速度和情绪上的变化,听出旋律中的相同部分,并能背唱2—4句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
1、能够用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

2、能在手势的辅助下模唱旋律。

教学难点:
1、听辨乐曲在速度和情绪上的变化。

2、唱准35 65 36 35 的每个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牧童短笛》
1、初听听辨乐器并分段
2、聆听第一段
师:速度怎么样?小牧童的心情怎么样?
3、模唱主题
师:用“lu”来唱一唱木桶吹的歌
3.2 3 5 |235 321 6 5 6 1 |5 0||
4、聆听第二段
师:你觉得第二段的速度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小牧童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速度更快,小牧童的心情是快乐的)
5、聆听第三段
师:这一段和哪一段像?(第一段)
6、模唱第三段旋律
师:第三段虽然和第一段很像,但又有点不一样。

出示两段旋律,作对比
7、完整聆听
在一、三乐段做模仿牧童吹笛的动作
三、学唱《牧童谣》
(一)发声练习
1、唱音阶,复习柯尔文手势
2、模唱55 55 6 — |55 55 3 — |33 33 2 —|
(二)初听感受情绪
活泼、欢快、抒情悠扬
师: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哪吗?(在湖北)湖北地处平原,一道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笛子、唱着歌。

(三)复听感受强弱
拍手拍腿拍手掌拍腿
强弱次强弱
(四)学唱曲谱
(五)接龙演唱旋律
(六)唱词
(七)分角色演唱
(八)完整演唱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放牛歌》
2、聆听《牧童》
3、认识并学会演奏双响筒,辨别双响筒的高低音
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地情绪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在间奏处加入适当的节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节奏训练。

3、初步认识和掌握双响筒、串铃的表现效果。

4、在歌曲《牧童》的演唱中,能用合适的节奏加入三角铁和双响筒的伴奏。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1、节奏创编
2、结束句、间奏、反复记号的运用
教学准备:
节奏卡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牧童》,师用串铃,运用简单的几种伴奏型为之伴奏
师:刚才,老师伴奏的时候,变换了几种伴奏型?
1、X X|X X|
2、X X X |X 0 |
3、X X X |X — |
师: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名额,名字叫《牧童》,我们仔细听音乐,一起来感受捷克小牧童他们是怎么来放牧的?放牧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
二、聆听《牧童》
师:你想到了什么?放牧心情怎么样?
生:小牧童在草地上放着羊儿、很高兴……
1、复听加伴奏认识双响筒
师:小牧童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一天跟着他可爱的牛儿羊儿们在一起。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水、青青的草,小牧童唱着欢快的歌在草地上放牧,听听,他是一个人在唱歌吗?师在齐唱处加入三角铁,在合唱处用双响筒
2、介绍双响筒
师:这个能表现高低音,我们来玩个游戏,如果你听到是高音拍手,低音就跺脚。

练习书中的练习
3、表演
三、学唱《放牛歌》
师:小牧童身上有一个宝贝,这个宝贝用处可真不小,他的羊儿牛儿一听到这个宝贝的声音就会乖乖的吃草,乖乖的跟他回家,你们猜是什么呢?师做动作提示
生:笛子
1、初听讲间奏
2、复听感受节奏
3、再听律动
4、音长短感知
5、学唱歌曲
5、分角色演唱
笛儿组、云儿组、牛儿组、太阳组
6、编创节奏
请学生用双响筒、木鱼、三角铁伴奏
双响筒: X X | X X X |
木鱼: X 0 | X 0 |
三角铁: X — | X — |
四、小结
师:天色渐渐暗了,小牧童也要赶着他的小牛儿回家了,让我们伴着美丽的夕阳,伴奏悠扬的笛声回家吧!
附送:
2019年(春)一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牧童谣》教案人音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牧童谣》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山村大自然的风景。

2、技能目标: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放牛歌》,并且通过这首歌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编等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牧童谣》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民歌风谣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a掌握 1 6 1 3 │ 2 ─│ 1 6 5 5 │ 6 ─│
b尝试用器乐舞蹈书画等艺术手法来表现此首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音乐《如果你高兴》律动。

二、导入新课:
老师奖励给同学们一段动画片,大家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播放《牧笛》片段。

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呢?——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原来是一位放牧的小牧童。

这悠扬、清脆的竹笛声美不美?小牧童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首他放牧时演唱的童谣,大家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牧童谣》——播放《牧童谣》范唱。

三、进行新课:
学唱歌曲《牧童谣》:
1、初听范唱,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绪。

(活泼欢快/抒情悠扬)。

2、介绍歌曲: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0页,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谣》。

湖北地处江汉平原,每到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着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唱着歌曲。

这首《牧童谣》就是其中的一首。

3、复听范唱,请同学们“跟我做”。

随老师打强弱拍(拍手、握拳、拍腿、握拳)。

四拍子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4、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

看看那位同学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大家给老师打节拍好吗?——衬词,放牧时的吆喝声;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5、同学们想不想唱一唱?好,请学生轻声用“wu”哼唱旋律。

6、加入歌词演唱。

7、解决问题——纠正——演唱巩固。

8、情绪处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

9、同学们唱真不错,这位小牧童他只顾着跟我们唱歌,他的牛儿不见了,估计是跑到不远处的山坡上去了。

我们一起帮他找一找好吗?
感受音高关系,学习“la”及手号:
画出山坡,学手号。

来到山坡发现的牛儿的脚印,我们一起找找看:
55556——上山坡; sol——盾牌,坚硬、牢固的;
55553——下山坡; la——大象的鼻子,长长的;
33332——最后牛儿自己回到了山脚下。

Mi——课桌,平平的;
re——滑梯,手指尖翘起来。

每讲解一处,带学生学习一处,最后连起来。

游戏接龙:(衬词部分)老师演唱简谱,手指板书的手号,感受音高变化,学生打手号,每换一音,下一位同学接新手号。

第三乐句唱歌词。

检测:1、演唱歌曲,衬词部分唱简谱打手号。

2、衬词部分唱简谱打手号,歌词部分师生对唱。

(师问生答)
3、唱歌词打手号。

四、拓展:
1、打击乐器伴奏(手板、三角铁),师先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

其他同学来打强弱拍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伴奏。

2、小组合作:请一组同学演唱,一组打手号,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这位牧童小朋友学习了他们家乡湖北的民歌《牧童谣》,还认识了新朋友“la”和它的手号,了解了它在音阶上的位置和音高。

同学们还能很好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牧童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创编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采用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创编歌词呢?这是留给同学们课后的一个作业。

另外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要学习小牧童,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说好不好?
六、下课:
总结反思:本节课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一是观看“牧笛”的视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询问这位小牧童的故乡在什么地方,来点明湖北民歌;教授手号和感知音高环节,能用比喻形象的介绍各音手号,学生能很快的学会并运用,有一定的时效性。

1、本课是一节唱游课,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对“游”把握的不到位,缺少让学生在玩中学的活动设计,感觉这更像是一趟唱歌课,老师教授的多。

2、备课没有充分“备”学生,没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的也不“专注”。

应该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培养他们对课堂的兴趣。

3、课堂容量大,每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了,但感觉太赶,有些环节太匆忙只是蜻蜓点水的一带而过了,没有达到环节设计的目的。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6 页共6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