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检测历史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分析:重庆狂犬抗体检测机构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分析:重庆狂犬抗体检测机构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1882年,法国人路易巴斯德先生首次成功发明了人用狂犬病疫苗,之后经历了早期的动物神经组织疫苗、禽胚疫苗、细胞培养的粗制疫苗,发展到目前技术日趋完善的原代地鼠肾细胞、鸡胚细胞、人二倍体细胞和Vero细胞培养的纯化疫苗。

早期的神经组织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全程免疫后仍有1‰的死亡病例),且疫苗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严重,由于疫苗中含有动物脑组织的髓磷脂成分,接种后可能引起神经性麻痹反应(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WHO于1984年建议停止生产和使用神经组织疫苗,目前各国已陆续停止使用。

20世纪60年代起,采用细胞和组织胚胎培养技术生产的狂犬病疫苗(CCEEVs)取得了长足发展。

由于采用了细胞培养和纯化技术,CCEEVs避免了产品中残留动物脑组织、细胞蛋白残留等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疫苗效价和免疫后抗体水平,减少了注射针次,最大限度降低了免疫失败病例。

现已证明,CCEEVs可安全有效地预防狂犬病。

目前广泛使用的有Vero细胞纯化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疫苗、纯化鸡胚细胞疫苗和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等。

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为美国Wistar研究所首创,随后法国Merieux研究所1974年获得生产许可,经多中心临床人体观察,该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免疫效果好。

但是人二倍体细胞增殖慢,病毒产量低,疫苗成本高,价格贵,尚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由法国Merieux研究所于1985年获得生产许可,人体观察不良反应轻、效果好,与人二倍体细胞疫苗有着同样的安全性和效力。

而且由于培养的狂犬病病毒滴度高、疫苗产量大、价格低,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纯化鸡胚细胞疫苗和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根据不同厂家的临床观察,其不良反应较轻微,免疫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重组疫苗、DNA疫苗、多肽疫苗等。

狂犬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狂犬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中 图分 类 号 :8 2 6 5 S 5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75 3 (0 8 0—0 00 10 —0 8 2 0 )40 7—6
狂犬 病 ( a i ) 由狂犬 病 病毒 ( a i i s R be 是 s R be vr , s u
分s ec l r iouain ts, TC T) 小 鼠接 种 i u-ut e n c lt et R I 、 s u o 试验 ( u eio uain ts, T) mo s c lt tMI 为确 诊 的辅助方 n o e
断 以及 进行 尸体 剖 检 的工 作 人 员 在 工 作 之前 , 都应 的专业人 员 , 如接 触患 病动 物 的兽 医 、 能 接触 狂犬 可 人 , 应 该 接 受 暴 露 后 处 理 措 施 ( otx o u e 都 p se p s r
世界 第 2位 。近 几年我 国人 狂犬 病 发病 数 和死 亡 数 Vr sn url aints, AVNT) E IA、 鼠病 i e t i t et F u az o 、 LS 小 呈持 续上升趋 势 , 我 国法 定 报 告 传 染 病 发 病 总数 毒 中 和 试 验 ( u e iu n url ain et 居 mo s vr s e tai t ts, z o
法 。用 于病 毒抗 原检 测 的其 他方 法 , 狂 犬 病快 速 2 实验 室检测 样本 的选 择 与评 价 如
酶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a i ny —n e mmu 2 1 脑 rpd ezmel kd i i — .
n s re t sa , - L S , 测 病 毒 核 酸 的原 位 oo b n sy R E I A) 检 a 杂交 ( i y r i t n I H) 反 转 录一 i s uh b i z i ,S 、 n t dao 聚合 酶 链 狂犬病 是一 种 以侵 害 中枢 神 经系 统 为特征 的致 死性疾 病 , 通常 采用 脑组 织学 和 病毒 学检 查来 确诊 。

狂犬病从历史到现实的威胁

狂犬病从历史到现实的威胁

狂犬病从历史到现实的威胁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可怕传染病,影响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它在历史中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死亡,并且到今天仍然存在着对人类和动物的威胁。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狂犬病的起源、传播途径以及现实中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威胁。

一、狂犬病的历史狂犬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2300年,古巴比伦文明就有对狂犬病的描述。

在古代的文献中,狂犬病被描述为狗的疯狂行为以及咬人后的剧痛和死亡。

直到1885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蒂安·耶拉塞兹成功分离出狂犬病病毒,并且研制出了疫苗,标志着对狂犬病的防治有了重大突破。

二、狂犬病的传播途径狂犬病主要通过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传播给人类和动物。

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动物的咬伤或抓伤,其中以狗为主要传播源。

被感染的唾液直接进入人类或动物的伤口或黏膜,病毒会在神经系统中迅速传播。

此外,通过食用未熟透的感染动物的肉类也可能导致狂犬病的感染。

三、狂犬病对人类的威胁狂犬病对人类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健康威胁和心理威胁。

就健康威胁而言,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疾病。

一旦感染,患者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抽搐和狂躁等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瘫痪、昏迷甚至死亡。

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感染并且发展为狂犬病。

此外,狂犬病还存在着心理上的威胁。

由于狂犬病的恐怖传染性,受伤者及其家人常常陷入恐慌和心理压力之中。

狂犬病的治疗和防控措施需要专业医疗机构和技术设备支持,而人们对于病毒的不了解和恐惧往往使得他们更加恐慌和担心。

四、狂犬病对动物的威胁除了对人类的威胁外,狂犬病还对动物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狂犬病在动物中同样表现出恶性传染性以及致命性。

狗是主要传播源,而其他哺乳类动物如猫、狐狸等也可能携带病毒。

病毒通过唾液传播给其他动物,使得动物也可能发展为狂犬病,并且进一步传播给人类。

狂犬病对动物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

一旦发现动物感染狂犬病,常常需要对其进行隔离和安乐死等处理,这不仅对动物的福利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牛、 野兽等温血动物。狂犬病 已被控制 的国家则 以野 生动物如狼 、 狐狸 、 鼬 、 熊等 为 主 。在拉 丁 美洲 带 臭 浣 病毒 的吸 血 蝙蝠 是 当地 重 要 的 传 染 源 j 。最 近 针 对 陕西汉 中发生 的狂 犬病 病 例流 行病 调 查 发 现 , 野犬 咬 伤后的发病率明显大于家犬 , 农村犬咬伤引起 的病例 明显多 于城市 , 有注 射 狂犬 疫 苗 近 1月 后 的犬 咬 伤 亦 引起狂犬 病 的病 例 , 能 与病 毒 株 的差 异 和病 毒 变异 可 有关 。人 与人传播 的病 例 罕 见 , 曾有 器 官移 植 后感 染 狂犬病 病毒 的报道 。我 国 19 9 6年 ~ 0 8年 统计 数 20 据表 明每年 约 12 5 4人 发病 , 病 率 呈 现 逐 年 上升 念 发 势, 尤以 20 年最高 , 07 患病人数达 30 30例 , 高发人群 主要集 中在 广 西 、 南 和 贵 州 三 省 J 湖 。男 性 居 多 , 集
近末 梢神经 。潜伏期 变异性 较大 可能与病毒 复制及侵 入神 经组织 所需时 间不 同有 关 。位 于头颈部 的深部 咬
季 发病居 多 , 可能 与暴露 动物频 率 , 暴露 后预 防接种不
足和 人群免 疫力低 有关 。
伤, 病毒 可直接 侵犯 神经 组 织 繁殖 而表 现 为潜 伏期 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病数 仅 次 于 印 度 , 世 界 第 二 J 居 。狂 犬 病 在 我
国曾一度得 到有效控 制 , 值得 关注 的是我 国城乡养 犬 、 猫等宠 物 的家庭 迅速增 加 , 犬 、 的数量 均呈现增 多 野 猫
的趋 势 , 1 近 0年来狂犬 病疫情 又有抬 头和迅 速 回升 的 趋势 J 。一 旦 发 病 , 功 救 治 者 罕 见 , 亡 率 几 成 死

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摘要概述了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合理应用疫苗及了解其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狂犬病;传统疫苗;细胞疫苗;新型疫苗;研究进展1 传统疫苗1885年巴斯德尝试用感染狂犬病毒固定毒的兔脊髓并于室温干燥,经此制备的疫苗试验后在1885年首次应用于人并获得了成功。

1908年Fermi通过在室温下用1%酚处理组织改进了巴斯德的方法。

1911年Semple 应用羊脑组织的匀浆物制备疫苗,提高了疫苗的易感性。

应用化学方法如酚、β-丙内脂制备了无毒性的Semple 疫苗。

我国自1949年起,一直使用由山羊脑组织制备的Semple 疫苗,直到1980年停止使用,由原代地鼠肾细胞和BHK细胞疫苗取代。

脑组织疫苗由于注射量大(每针2mL),接种次数多(14针以上),接种后易引起神经变态反应,抗体产生慢而且水平低等原因,WHO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在第七次报告(1984年)中支持限制和放弃生产脑组织疫苗,并极力提倡使用灭活的细胞培养疫苗。

2 细胞疫苗2.1 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1964年Wiktor在Wistar研究所首次描述HDCV,并进一步通过比较试验最终将来源于Semple疫苗生产用PM狂犬病毒株适应到W1~38人二倍体细胞株(后来又适应到MRC 5细胞)。

该疫苗于1974年首次获准生产,并于1978年开始商品化。

HDCV不含任何神经毒因子,并不含任何外源动物杂质,因而可以解释它在重复注射后较好的耐受。

采用NIH法检测疫苗的稳定性证实,疫苗在4℃和37℃放置1个月后,无明显差异。

进一步将5批效价为4.3~5.6的疫苗4℃存放3.5年,所有批号滴度均大于2.5IU/剂。

早期调查发现,HDCV预防接种后1个月或3个月达到抗体峰值(10IU左右),随后便逐渐降低,但1~2年内滴度始终大于0.5IU,通过1~3年内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迅速增加10~15倍,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途径相近。

人二倍体细胞(HDC)为正常核型细胞,无致癌性,并且由于HDCV所具有的高免疫原性和良好的耐受性,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大多数欧洲国家和几个亚洲国家使用,这使其成为评价任何一种人用新疫苗的标准疫苗[1]。

狂犬病病毒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狂犬病病毒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狂犬病病毒培养技术研究进展第一篇:狂犬病病毒培养技术研究进展狂犬病病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狂犬病作为一种几乎100%致死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已经存在了4000多年,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可行的控制策略只有暴露前免疫和暴露后预防。

其中暴露前免疫主要是针对动物而言,因为人的狂犬病来源于动物,只要动物的狂犬病免疫预防有效,可完全控制人狂犬病的发生;而暴露后预防主要用于人,因为人一旦被带毒动物咬伤,必须及时进行全程的暴露后预防才能防止感染狂犬病病毒。

不论是暴露前免疫,还是暴露后预防,都离不开安全、有效、廉价的疫苗。

人和兽用狂犬病疫苗的发展,都依赖于病毒培养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微载体、发酵技术和无血清培养基的广泛应用,把狂犬病病毒的增殖滴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使高质量的细胞纯化疫苗逐渐占领市场。

无论是传统的体内培养技术,还是现在的细胞培养技术,以及新型的细胞发酵和生物反应器,目前都广泛应用于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研究或疫苗生产。

本文主要就狂犬病病毒培养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体内培养技术体内培养技术利用了狂犬病病毒的嗜神经特性,具有敏感性好的优点,可以提高病毒检测的阳性率,而且易于操作,适用于不具备组织培养条件的实验室。

其中,小鼠脑内接种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狂犬病诊断和病毒培养技术之一,其他动物如大鼠、羊、兔等,过去主要用于狂犬病神经组织疫苗的生产。

禽胚胎培养技术主要是利用鸭胚和鸡胚进行狂犬病病毒培养,如鸡胚传代致弱的Flury-HEP、Flury-LEP和Kelev毒株。

1.1 脑内培养技术小鼠脑内接种是最常用的狂犬病病毒脑内培养技术,最早用于狂犬病野毒株的分离培养是在1925年[5]。

1955年,该技术开始用于疫苗生产,Fuenjalida和Palacios用新生鼠脑制备出人用组织疫苗(SMBV),该疫苗曾在南美洲使用了40多年,最终因使用后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综合症而被迫停产[1],但是小鼠脑内接种技术却一直延用至今。

狂犬病

狂犬病

六、防疫措施
1. 正确认识其危害:严重,但不能恐惧。 正确认识其危害:严重,但不能恐惧。 2. 正确理解犬为主要传染源。 正确理解犬为主要传染源。 3. “管、免、灭”---践行科学发展观 管 践行科学发展观
把狗管好: 六个部门管不好一条狗” 把狗管好:“六个部门管不好一条狗” 狗要领身份,城管在管;溜狗违法了,执法部门管;狗出生了, 狗要领身份,城管在管;溜狗违法了,执法部门管;狗出生了,农 业畜牧部门管;狗生病了,卫生部门管;狗严重伤人了, 业畜牧部门管;狗生病了,卫生部门管;狗严重伤人了,公安部门 也可以管;狗被交易了, 也可以管;狗被交易了,得工商部门管 。 做好免疫接种:强制性接种疫苗(弱毒疫苗、灭活疫苗) 做好免疫接种:强制性接种疫苗(弱毒疫苗、灭活疫苗) 消灭传染源: 不要当打狗英雄” 消灭传染源:“不要当打狗英雄”
4. 科学应对被狗咬伤事件
七、疫苗进展 1. 国际上狂犬病疫苗研发历史 开创者:巴斯德( 开创者:巴斯德(1882年,兔脑减毒疫苗); 年 兔脑减毒疫苗); 原代细胞疫苗: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 原代细胞疫苗: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纯化鸡胚细胞 疫苗; 疫苗; 人二倍体细胞疫苗: 细胞; 人二倍体细胞疫苗:WI - 38细胞; 细胞 传代细胞疫苗: 传代细胞疫苗:Vero、BHK-21。 、 。 2. 我国狂犬病疫苗研发历史 纯化原代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 传代 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 细胞狂犬病疫苗 3. 新型疫苗研究 基因重组疫苗:以痘苗病毒为载体; 基因重组疫苗:以痘苗病毒为载体; DNA疫苗: 疫苗: 疫苗 基因突变减毒疫苗: 基因突变减毒疫苗: 新型佐剂疫苗: 新型佐剂疫苗:皮卡地鼠肾细胞疫苗 杆状病毒疫苗: 杆状病毒疫苗:
4、毒株 街毒( 街毒(Street virus) : ) 从自然病例分离到的狂犬病流行毒株 。 固定毒( 固定毒(fixed virus): ): 街毒连续在兔脑或脊髓内传代, 街毒连续在兔脑或脊髓内传代, 对家兔的潜伏期缩短, 对家兔的潜伏期缩短, 对原宿主的毒力下降, 对原宿主的毒力下降, 对原宿主失去致病性, 对原宿主失去致病性, 但保持其免疫原性。 但保持其免疫原性。

我国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重庆狂犬抗体检测

我国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重庆狂犬抗体检测

我国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一、我国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1980年以前,我国一直生产和使用羊脑制备的经石炭酸灭活的脑组织疫苗。

1965年,我国开始研制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的原液灭活疫苗,此疫苗须加入氢氧化铝作为佐剂以增加疫苗效力,1980年获生产许可证书,当时以Habel法测定疫苗效力,要求保护指数≥10000,需皮下注射14针;后改用NIH法测定效价,效价定为1.3IU/2ml,免疫程序也改为5针法。

FangtaoLin的研究显示,该疫苗注射后抗体水平高于羊脑疫苗,对确诊为狂犬病的动物致伤的暴露者有保护作用。

由于新疫苗效价仍较低且免疫失败病例频发,卫生部决定改进疫苗生产工艺,将疫苗培养的病毒原液超滤浓缩3-5倍以提高疫苗中抗原含量,使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后的疫苗效价能达到≥2.5IU的标准。

然而,单纯浓缩疫苗在提高效力的同时,由于杂质蛋白残留物含量相应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且症状加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达5%-10%。

此后,为改进疫苗的质量特性,引入柱层析等纯化技术去除杂质蛋白,疫苗仍然添加氢氧化铝佐剂,NIH法检测效价可达2.5IU以上,达到了WHO设定的疫苗有效标准。

使用WHO推荐的通用的暴露前3针法和暴露后5针法,尽管添加氢氧化铝佐剂可以增加免疫效果,但会导致机体免疫应答缓慢,产生中和抗体延迟。

由于狂犬病疫苗主要用于暴露后免疫,疫苗诱导免疫的时效性非常重要。

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去除氢氧化铝佐剂。

临床研究显示,去佐剂疫苗的早期免疫反应明显高于佐剂疫苗,初次免疫14天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10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1990年以来,我国研制或引进Vero细胞为基质的纯化狂犬病疫苗大量上市,2014年,国产人二倍体细胞疫苗也批准上市,疫苗种类不断增多。

二、中国动物狂犬病现状在2004年至2018年期间,科研人员从17个省的185只疑似狂犬病动物中收集了动物脑组织,FAT(directfluorescentantibodytext (FAT),直接荧光抗体检测)检测后发现其中有144株(77.8%)为狂犬病病毒阳性样品。

狂犬病的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技术

狂犬病的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技术

生物安全级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Biological Safety Level, BSL ) (Protection, P ) BSL-1:实验人员在实验程序方面受过特殊训练,由受 过微生物学或相关科学一般训练的科学工作者监督实验。 BSL-2:实验人员均接受过病源处理方面的特殊培训, 并由有资格的科学工作者指导。 BSL-3:实验人员应在处理致病性的和可能使人致死的 病源方面受过专业训练,并由对该病源工作有经验的、 有资格的科学工作者监督。 BSL-4:实验室成员应在处理特别危险的传染源方面受 过特殊和全面的训练,应了解标准和特殊操作中一级和 二级遏制的作用、遏制设备、实验室设计性能。实验由 在有关病源方面受过训练、并有工作经验的、有资格的 科学工作者监督。
操作所有潜在狂犬病感染的材料均应在 P2或P3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
对狂犬病实验室诊断的安全性要求:
①一个封闭的环境,专作狂犬病感染性工作 ②通过缓冲更衣间并限制一定的专业人员进入; ③穿专用的实验室隔离无菌衣和鞋; ④操作完毕对操作台进行消毒(当材料偶然地溢出时应立即用3%的雷苏尔溶液或其他 相应的消毒剂消毒); ⑤每日应至少消毒地板一次; ⑥所有用后剩余的标本,尸解工具,实验室材料在拿出实验室前应进行高压蒸气消 毒。
6. 快速狂犬病酶免疫诊断法
Rapid Rabies Enzyme Immunodetection (RREID
酶标抗狂犬病毒抗体
狂犬病毒样品 抗狂犬病毒单抗
6. 快速狂犬病酶免疫诊断法
技术特点:
——本试剂盒操作方便、快速灵敏,适于大量样本的检测。 ——本试剂盒中酶标板包被后需立即使用或保存于-20C备用。 ——肉眼观察:阳性对照显黄颜色,阴性对照完全无色。所有显 黄色样品,无论深浅均认为是阳性。这种肉眼观察已足够作出诊 断,非常经济,因为不需要昂贵的酶标仪,也最适合于作现场流 行病学调查。 ——酶标仪读数:仔细擦净平板底面,用450nm滤光片读数。阳 性对照光密度值(OD)必须大于1.0单位,阴性对照OD值须低于 0.1单位,判定值(CUT OFF)的确定:阴性对照OD值 0.008。 OD值等于或大于CUT OFF的标本均视为阳性。 ——福尔马林固定的样品不适宜作RREID。

狂犬病病毒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狂犬病病毒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1 2 类 型 .
G蛋 白也 是 狂 犬 病 病 毒 唯 一 的表 面 蛋 白, 可结 合 细胞 受体 , 导病 毒侵 入 , 定病 介 决 毒 的致 病性 和 组织 嗜性 , 病毒 的 主要 表面 是 抗原, 且是 R 并 V与 细胞 受体 结合 的结构 , 因 此是 R V的 主要保 护 性抗 原 .能诱 导 产 生 中
r p a a i u ) 分 别 为 基 因 5和 6型 。 o e nb tv r s
狂 犬 病 病 毒 属 弹 状 病 毒 科 (h b R a- d v r d e ,狂 犬病 病 毒 属 (y s vr s 。 o i ia ) L s a i u ) 病 毒颗 粒一 端呈 平坦 或 略 凹状 , 一端 为半 另

作 者 简 介 : 伟 燕 (9 0 ) 男 , 肃 甘 谷 人 , 张 18~ , 甘
助 理兽 医师 ,主要从 事动 物卫 生监督 及行 政
执 法工作 。
甘龠葛哎兽厦
的改变 ,可 以 引起 G蛋 白抗原 性 的变 化 , 尤
21 0 2年f 2 6期 总 2)
密结 合 成核 糖 核 蛋 白 (i o u 1 o r t i , r bnce poen
患者 多 因病畜 咬伤 而感 染 ,出现 以恐 水 、 畏
光 、 咽 困难 、 躁 等 为 主要 特 征 的 中枢 神 吞 狂 经 系统感 染症状 。
1 狂 犬 病 病 毒 结 构 及 类 型
1 1 结 构 .
vr s U V ) i u V . 。血 清 I型 的疫 苗株 对其 他血 D
旋 状核 衣壳 , 直径 约 5 m 由单链 R A基 因 0n , N
组 、 核 蛋 白 (u l o r t i ) 大 蛋 白 N cep 0en 、 (a g p o e n 和 磷 酸 化 蛋 白 (h s h — Lr er ti) P opo

狂犬病毒ppt课件

狂犬病毒ppt课件
狂犬病毒进入细胞后,首先释放基因组RNA,利用宿主细胞的转录和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蛋白。随后,病毒基因组 RNA与核蛋白、磷蛋白和聚合酶蛋白组装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进行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最后, 新合成的病毒粒子通过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释放。
感染过程
狂犬病毒通过咬伤或抓伤等方式进入人体,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肉细胞中复制,然后沿神经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 扩散。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病毒大量复制并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最终,患者因呼吸衰竭和 循环衰竭而死亡。
分类
根据病毒抗原性的差异,狂犬病 毒可分为多个血清型,其中与人 类感染关系最密切的是血清型1。
狂犬病毒历史与现状
历史
狂犬病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已有数 千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56年,我 国就有关于狂犬病的记载。
现状
目前,狂犬病仍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 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数万人死亡,主 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其他疾病的诊治。
02
旅游和餐饮行业受损
狂犬病疫情可能导致人们减少出行和聚餐等活动,对旅游和餐饮行业造
成损失。
03
生态平衡破坏
狂犬病毒在野生动物中传播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良
影响。同时,为控制疫情而大量捕杀动物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S
• 狂犬病毒概述 • 狂犬病毒生物学特性 • 狂犬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 狂犬病毒检测方法与技术 • 狂犬病毒治疗策略与药物研究进
展 • 狂犬病毒对社会和经济影响
01
狂犬病毒概述
狂犬病毒定义与分类
定义
狂犬病毒是一种属于弹状病毒科 的单股负链RNA病毒,主要引起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狂犬病 。

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行检测 , 结果证明脑 干是最适合用 F T检测的组织。 ai等 A Dv s
利 用 家 用 微 波 炉 固定 , 在 材 料 送 达 1 h出结 果 , 且 与 一 能 . 5 并 般 的 乙醇 固定 结 果 一 致 。 了减 少 非 特 异 性 ,kznc i 利 为 S r ek 等 y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 犬病 , 狂 病毒 , 抗体 , 测方 法 检
D0I 0 3 6 / . : . 9 9J I 1 SSN.6 1 6 2 . 0 0 0 . 1 1 7 — 0 7 2 1 .8 0 3
狂 犬 病 ( a i ) 由狂 犬 病 病 毒 ( a i i s V) R be 是 s R be v u,R 引 s r 起 的人 兽 共 患 疾 病 ,人 和 所 有 温 血 动 物 对 狂 犬 病 病 毒 都 易
或 球 蛋 白处 理 后 , 紫 外 线 激 发 下 , 过 荧 光 显 微 的抗狂 犬病病毒核衣壳抗体来检测被捕获 的抗原 , 加显色底物进行
酶 促 颜 色 反 应 。该 方 法 由 Pr n P于 18 建 立 , 经 欧 美 ei r 9 6年 后 6个 实 验 室 试 验 , 检 测 了 3 0 个 样 品 , 果 表 明 与 F T 共 0 0多 结 A 有 很 好 的相 关 性 (6 )灵 敏 度 略 低 于 F T, 检 测 到 的 基 9% , A 能 因 I 狂 犬 病病 毒最 小 核 衣 壳 抗 原 量 为 10 g L 本 方 法 具 型 n/ 。 1 m 有 灵 敏 度 高 、 异 性 好 、 作 简 单 、 复性 好 、 需 要 昂 贵 仪 特 操 重 不
专 论 与 综 述
狂 犬病 实验 室检 测技术 研究 进展

关于狂犬病的实验报告

关于狂犬病的实验报告

关于狂犬病的实验报告狂犬病(Rabies)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通过受感染的动物的唾液传播给人类。

狂犬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轻度恶心、喉咙痛以及神经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和死亡。

为了研究狂犬病的传播和病毒感染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小鼠被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实验组中,我们注射了一定量的狂犬病病毒进入小鼠体内,而对照组则注射了无病毒的生理盐水。

随后,我们观察了小鼠的症状和临床表现,以确定病毒感染的发展过程。

实验的第一天,我们注意到实验组的小鼠开始出现不寻常的行为和神经功能异常。

它们表现出不正常的活动性,如不停地盘旋、站立或着迷地追逐无形的物体。

与此同时,对照组的小鼠没有显示出任何症状。

过了几天,实验组的小鼠症状变得更加严重。

它们出现抽搐、口水增多和消化问题。

此外,它们变得极其警觉,在被触摸或者噪音刺激时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然而,对照组的小鼠仍然保持正常的行为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注意到实验组的小鼠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的损伤症状。

它们的运动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并出现瘫痪。

最终,在实验组的小鼠中,我们观察到死亡的发生。

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观察,我们确认了狂犬病病毒对小鼠的感染能力以及感染后的严重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不仅揭示了狂犬病的传播和感染机制,也为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结而言,我们的实验结果展示了狂犬病病毒对小鼠的致命效应,从而说明该病毒的危害性和传播能力。

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狂犬病的发展过程,为疫苗研发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方法( F A T) 、 快 速 荧 光 抑 制 灶技 术 ( R F F I T) 、 反 转 录一 聚合 酶链 反 应 ( R T — P C R) 、 荧光 定 量 R T — P C R, 环 介 导
等 温扩 增技 术( L AMP ) 和基 因芯 片技 术等狂 犬病病 毒 实验 室诊 断方 法做 一 综述 , 为 更好 地 开 展 实验 室诊 断
提供 参 考 。
关 键词 : 狂 犬病病毒 ; 检 测方 法 ; 研 究进展
中 图分 类 号 : ¥ 8 5 2 . 6 5 9 .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5 0 3 8 ( 2 0 1 3 ) 0 8 ~ 0 1 0 2 — 0 5
狂 犬病 ( R a b i e s ) 俗 称 疯狗 病 , 又 称恐 水 症 , 是由 狂 犬病 病毒 ( Ra b i e s v i r u s , R V) 引 起 的一 种 人 畜 共 患 的急 性 接 触 性 传 染 病 , 发 病 后 病 死 率 几 乎 为 1 0 0 。我 国是狂 犬病 的高 发地 区 , 感 染狂 犬 病死 亡 人数 居世 界第二 , 仅次 于 印度 。当今 世界 , 狂 犬 病仍 然是一 种 高发 的人 畜共 患病 , 无 论在 发 达 国家 ] , 还 是 发展 中 国 家_ 2 ] , 都 是 重 点 防控 的传 染 病 。狂 犬 病 在我 国 曾一度 得 到有 效 控 制 , 值 得 关 注 的是 我 国城 乡养 犬 、 猫 等宠 物 的 家庭 迅 速 增 加 , 野犬 、 猫 的数 量 均 呈现增 多趋 势 [ 3 ] , 使该 病 的发 病 率 近 年 有 上 升趋
动物 医学进展 。 2 0 1 3 , 3 4 ( 8 ) : 1 0 2 — 1 0 6

狂犬病病毒检测历史及研究进展

狂犬病病毒检测历史及研究进展

狂犬病病毒检测历史及研究进展卢彦欣1王雷1 扈荣良2(1.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春,1300622.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130062)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感染温血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后引发急性致死性脑脊髓炎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

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之一,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一旦发病,死亡率几近100 %。

狂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1 ,2 ] 。

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狂犬病的记载[3],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受狂犬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人类对狂犬病的认识曾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对其本质的认识也只是在近一百年内才完成的。

随着上世纪初期和中叶微生物尤其是病毒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狂犬病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入。

在狂犬病认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及其同事发现狂犬病是由一种传染因子引起的,并且证明这种传染因子不但存在于唾液中,而且出现在整个神经系统,它的真正感染部位是在中枢神经部位。

巴斯德及其同事于1885年利用传代获得的固定病毒成功制备成了疫苗。

1903年,Negri发现了嗜伊红包涵体,但当时他错误地认为引起狂犬病的病原是一种原虫,并最后将狂犬病命名为“神经细胞恐水病”。

尽管如此,数年后,这种Negri小体(嗜伊红包涵体)作为狂犬病的一种重要的诊断特征盛行起来。

1926年超速离心技术、1930年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引入以及1928年超滤技术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人类对病毒及其本质的认识。

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狂犬病病毒的形态、化学组成、抗原特性和细胞培养等才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狂犬病病毒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s)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有包膜,其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编码N、P、M、G及L 5种结构蛋白。

狂犬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狂犬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发生颜色反应 , 其显色程度与待检抗原含量呈正相关 , 检测到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有诊断意义。此法又被称 为快速狂犬病毒酶免疫诊 断( R I ) 由法 国 Ps u R ED , at r e 研究所首创并被 WH O推荐用于检测狂犬病 病毒抗
原。其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 加之无需昂贵设备 , 操作 简便 , 因此便 于推广使用。余光开等 建立 了 E I LS A 检测家犬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抗原 , 并研制出检测狂 犬病病毒抗原试剂盒, 其方法敏感 、 特异 , 已应用到犬
取样困难 , 可靠性低 , 因此不推荐使用。死后可做脑组
织检查 , 在细胞 内病毒特异性荧光为黄绿色颗粒, 分布 在感染细胞的胞浆 内。根据特异性荧光颗粒 的多少、 荧光亮度、 阳性细胞在细胞总数中所占比例, 可将免疫 荧光反应分为“+一++++ ( ” 阳性细胞数 < 5 2 %为
“ + ”
Ab ta t R c nl t e p e ae c f a i stn st s , ih i s r u l e l n e d v l p n f n s c : e e t h rv l n e o be d r e whc e o syi r y, r e oi s i mp r l gt e eo me t — i i h oa
Re e r h P o r s n Dig o i fRa is s ac r ge si a n sso be
WA G Xnw iD p r e t fI e iu Di ae, eA l t o i lo L zo d a C lg ,uh u N i—e( eat n o n c os s s t f i e H s t uhu Mei l o ee Lzo m f t e s h f a d pa f i c l 6 6 0 , hn ) 4 0 0 C ia

狂犬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狂犬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icu d ciia y tms, i n lda n ssd pe de nlb r tr a n si t d s c seilgc ld a n ss s rlgc lda noi n n lde ln c ls mpo whl af a ig o i e n d o a o aoydig o tcmeho s,u h a t o ia ig o i ,e oo ia ig ssa d e i o mo e u a ilgc ld a n ss n ti a e ,h r ge sO i g o i e h oo y o a iswa e iwe a h d a t g sa d ds d a t g so lc lrb oo ia ig o i.I h sp p r te p o r s n d a n sstc n l g fr e sr ve d,nd te a v n a e n ia v na e f b v ro smoh d r o a iu to sweec mpae e p ciey,no d rt r vd ce t cb ssfraf t e td n a i a n sso a is r drs e tv l i r e p o ies ini a i o h rsu ya dr pddig o i r e . o i f ur f b
K y o d r i ; u n an s ; i o cl i n s ; rl i l i n s ; o c l bo g a d g o s e w r s a e r t e i oi e o g a d g oi s o g a da oi m l ua i oi l i s b s o i d g s tl i a se oc g s e r l c a i n

狂犬病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狂犬病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狂犬病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蔡翼虎;王玉芳;严雪仙
【期刊名称】《浙江畜牧兽医》
【年(卷),期】2009(34)2
【摘要】狂犬病病毒(RV)属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病毒呈杆状,一端扁平,另一端钝圆,长180~250nm,宽75nm,基因组为12kb的单股负链RNA,从3’端至5’端依次为N、Ns、M、G、L五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五种结构蛋白,即核蛋白(N)、磷酸化蛋白(NS)、基质蛋白(M)、糖蛋白(G)和转录酶蛋白(L)。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
枢神经系统,动物表现极度兴奋,狂燥不安和意识障碍,最后麻痹死亡,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为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蔡翼虎;王玉芳;严雪仙
【作者单位】桐乡市畜牧兽医局,浙江桐乡,314500;衢州市衢江区畜牧兽医局;衢州
市衢江区畜牧兽医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63
【相关文献】
1.猪伪狂犬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于新友;李天芝;高鹏;王金良
2.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顾凡;黄山;刘鹏娟;黄剑波;卓秀萍;朱玲
3.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杨妍梅;冯若飞;马忠仁
4.猪伪狂犬病病毒强毒株鉴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李娇;谢金文;李峰;沈志强
5.伪狂犬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万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 病病毒检测历史及研究 进展
卢彦 欣h , 。 王 雷。扈 荣 良 ,
中 图 分 类 号 :8 4 4 文 献 标 识 码 : ¥5 . A
狂 犬 病 ( a i ) 由 狂 犬 病 病 毒 ( be iu) 染 温 R be 是 s Raisvrs 感 血 动 物 和人 的 中枢 神 经 系 统 后 引 发 急 性 致 死 性 脑 脊 髓 炎 的 一Biblioteka 为六边形蜂房状结构“ 。
2 组 织 病 理 学 检 测
种 人 兽 共 患 传 染 病 。狂 犬 病 是 迄 今 为 止 人 类 病 死 率 最 高
本 方 法 是 在 现 代 诊 断 方 法 建 立 以前 的 通 用 检 测 方 法 。
的急 性 传 染 病 之 一 ,无 特 效 的 治 疗 药 物 , 旦 发 病 , 亡 率 一 死
引起狂犬病的病原是一 种原虫 , 最后将 狂犬 病命 名为“ 并 神
经 元 中 。 内 基 小 体 呈 嗜 酸 性 染 色 , 用 姬 姆 萨等 染 色 法 区分 可
内基 小 体 , 内基 小 体 呈 品 红 色 , 内有 小 的 深 蓝 或 淡 紫 色 嗜 碱
颗粒 。在人工感染 的病例 中, 的脑 组织 含有 内基小 体, 有 有 的则没有 。临床 病例 的组 织学 检查 中 , 现 5 发 O%样 品含 有
内基 小 体 , 以 内 基 小 体 的 检 测 仅 作 为 狂 犬 病 的辅 助 诊 断 所
方法 。
经细胞恐水病” 。尽 管 如 此 , 年 后 , 种 Ner 小 体 ( 伊 数 这 gi 嗜
红 包 含 体 ) 为 狂 犬 病 的一 种 重 要 的 诊 断 特 征盛 行 起 来 。 作 12 9 6年 超 速 离 心 技 术 、 9 8年 超 滤 技 术 的 出 现 以 及 12 13 9 0年 电 子显 微 镜技 术 的 引 人 进 一 步 促 进 了人 类 对 病 毒 及
发 现 于 不 同 神 经 节 和 髓 质 细 胞 及 唾 液 腺 、 和其 它器 官 的 神 舌
质的认识逐渐深人。在狂犬 病认 识史 中具有 里程 碑意 义 的 工 作 , 1 世 纪 8 代 法 国科 学 家 路 易 斯 ・巴 斯 德 ( o i 是 9 O年 L u s P ser及 其 同事 发 现 狂 犬 病 是 由 一 种 传 染 因 子 引起 的 , atu) 并 且证 明这 种 传 染 因子 不 但 存 在 于 唾 液 中 , 且 出现 在 整 个 神 而 经 系统 , 的 真 正 感 染 部 位 是 在 中枢 神 经 部 位 。 巴斯 德 及 其 它 同事 于 18 年 利 用 传 代 获 得 的 固 定 病 毒 成 功 制 备 成 疫 苗 。 85 10 93年 , e r发 现 了 嗜 伊 红 包 含 体 , 当 时 他 错 误 地 认 为 N gi 但
3 活 病 毒 的 检 测 3 1 小 鼠 颅 内 接 种 分 离 狂 犬 病 病 毒 法 ( ueIo u t n . Mo s n cl i ao T s, T 此 方 法 最 初 用 于 狂 犬 病 的 诊 断 是 在 1 3 et MI ) 95
其本 质 的认 识 。2 O世 纪 6 O和 7 O年 代 , 犬 病 病 毒 的 形 态 、 狂 化 学 组成 、 原 特 性 和 细 胞 培 养 等 才有 了一 个 清 晰 的 轮廓 。 抗 狂 犬 病 病 毒 属 弹 状 病 毒 科 ( a d r a s狂 犬 病 毒 属 Rh b o i e) d ( y svrs , L sa i ) 有包 膜 , 基 因 组 为 单 股 负 链 R u 其 NA, 码 N、 编 P、 、 及 L 5种 结 构 蛋 白。 几 乎 所 有 的温 血 动 物 都 对 狂 犬 M G
几近 i0%。狂犬病 主要 分布在亚洲 、 0 非洲和拉 丁美洲 等发
展 中 国家 。 。2 0 年 前 , 国 就 有 狂 犬 病 的 记 载 。 , ) 0 0多 我 目 前 , 国是 世 界 上 受 狂 犬 病 危 害 最 为 严 重 的 国 家之 一 。 我
人 类对 狂犬 病 的 认 识 曾经 经 历 了 漫 长 的 历 史 过 程 , 其 对
理 学 变 化 , 括 单 核 细 胞 浸 润 、 管 周 围 淋 巴 细 胞 或 多 型 核 包 血 白细 胞 成 套 , 巴细 胞 聚集 , 淋 内基 小 体 的 形成 , 由神 经 胶 质 细 胞 组 成 的 巴贝 斯 结 节 的 形 成 等 , 其 中 内 基 小 体 ( gi 而 Ner)的 检 出 最 为 重 要 。 内基 小 体 呈 梭 形 、 形 或 椭 圆 形 , 在 于感 圆 存 染动物的神经细胞胞浆 内 , 径 为 3 2# 不等 , 直 ~ 0m 内基 小 体 最 常 发 现 于 海 马 角 的锥 状 细 胞 和 小 脑 的浦 肯 野 氏细 胞 中 , 也
感 染 动 物 的脑 组 织 经 染 色 ( 苏 木 精 染 色 、 姆 萨 和伊 红 染 如 姬 色 )后 , 经 验 的 显 微 专 家 可 发 现 脑 炎 的 证 据 , 本 实 验 并 有 但
不 能 作 为 诊 断狂 犬 病 的 特 异 方 法 , 敏 度 也 不 高 , 别 是 在 灵 特
维普资讯
1 5 1 O
Chi s ou na f Zo no e ne e J r lo o s s
中 国 人 兽 共 患 病 学 报
20 7, 2 ( 1 0 3 1 )
文 章 编 号 : 0 2 6 4 2 0 ) 1 1 5 —0 1 0 —2 9 ( 0 7 1 — 1 0 3
样 品 出现 自体 分 解 的 情 况 下 , 使 是 新 鲜 样 品 , 会有 4 即 也 O%
的假 阴性 结 果 。 狂犬 病 脑 炎 在 大 脑 组 织 和 脑 脊 膜 的组 织 病
本 质 的 认识 是在 近 一 百 年 内 完 成 的 。 随 着 上 世 纪 初 期 和 中
叶 微 生 物 尤 其是 病 毒 实 验 技 术 的不 断 发 展 , 类 对 狂犬 病 本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