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16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及练习】——《曹刿论战》ok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曹刿论战》.doc
2010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背诵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1、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2、肉食者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参与4、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指猪、牛、羊等;虚报;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即使。
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9、既克,公问其故:战胜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振作;第二次。
2010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出师表》- 九年级上册:(十二)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曹刿论战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曹刿论战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曹刿论战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有趣的古代故事之旅》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唠唠《曹刿论战》这篇文言文的知识点,那可真是一次充满趣味的古代故事之旅啊。
先说说这曹刿,这家伙可不是一般人。
你瞧他,关心国家大事,一听说要打仗,蹭地就跑出来,要给鲁庄公出主意。
这就好比现在有人听说国家要搞个大项目,立马自告奋勇去当顾问一样。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是不是特耳熟?曹刿这话可太逗了,直接就说当官的没脑子,不会长远打算。
那感觉就像咱平时吐槽那些不靠谱的领导一样。
然后战场上,齐军击鼓,人家鲁庄公就想打,曹刿说别急别急,等会儿。
等齐军又击鼓了,鲁庄公又想打,曹刿还是说等会儿。
最后齐军第三次击鼓了,曹刿说,行了,咱打吧。
嘿!居然还打赢了。
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好比打游戏,你得等对方技能放完了,CD 时间再去打他,才能赢嘛。
还有那个“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简直就是经典名句啊。
这多形象呀,咱做啥事不都这样嘛,一开始劲头足,再然后就有点不行了,第三次就彻底没劲儿了。
这句话放现在也超实用,提醒咱们做事要一股脑儿地冲,别拖拖拉拉。
说到字词方面呢,里面的“鄙”“弗”“辙”这些字可要记好啦。
“鄙”就是粗俗、浅陋的意思,你可以想象一个粗俗大汉在那里瞎嚷嚷;“弗”呢,就是“不”的意思,简单好记;“辙”就是车轮印子,就像路上的那些痕迹一样。
理解文意也很重要呀!你得知道整篇文章说了个啥事儿,曹刿和鲁庄公咋互动的,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透彻。
就像咱看个故事,不搞清楚情节怎么行呢。
学习《曹刿论战》的知识点就像在古代的战场上闯荡一样,有趣又有挑战性。
虽然是文言文,但是只要咱用心去理解,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以后再提到曹刿论战,咱就能想起那些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啦。
所以啊,大家可别觉得文言文枯燥,里面好玩的东西多着呢!让我们在这充满智慧的古代知识海洋里愉快地遨游吧!。
中考文言文《曹刿论战》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知识详解
(2)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曹操偷袭并烧毁了袁绍的屯粮之所—乌巢,最终战胜了对手。
(3)东吴和曹操之间的“赤壁之战”,周瑜运用火攻的战术烧毁了曹操的战船,取得胜利。
(4)东晋时期谢安、谢玄率领的晋军与前秦苻坚的军队进行的“淝水之战”,谢玄利用激将法和乘胜追击的方法战胜了苻坚
3.《左传》旧时相传是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时称《左氏春秋》,东汉时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4.《左传》的特色: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己《史通》。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知识详解
《曹刿论战》
(《左传》)
【原文】
【文学常识】
【生字读写识记】
【文言字词解释】
【译文】
【理解默写训练】
【主题】
【思路框图】
【写作方法】
【精题精解】
【参考答案】
【核心词语】
取信于民 后发制人 士气战机
对比反衬 详略分明 叙议结合
以弱胜强 形象光辉 启示无穷
【原文】
◇曹刿论战◇
尔虞我诈:表示彼此互相欺骗。尔:你;虞(yú)、诈:欺骗。
【生字读写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字音]
刿(guì)间(jiàn)鄙(bǐ)弗(fú)
帛(bó)孚(fú)乘(chéng)辙(zhé)夫(fú)轼(shì)靡(mǐ)
[成语]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解析:《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解析:《曹刿论战》中考栏目。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解析:《曹刿论战》一、按原文填空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分,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一鼓作气)(辙乱旗靡)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
《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初三语文知识点中考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要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三语文知识点:中考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要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初三语文知识点:中考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要点《曹刿论战》《左传》ﻪﻭ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ﻪ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文学常识ﻪ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语音:ﻪ刿(ɡuì)孚(fú) 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ɡ)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三、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ﻪﻭ四、古今异义词:ﻭ1、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2、齐师伐我古3、牺牲玉帛古义:古代是指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ﻪﻭ牛、羊之类用于祭祀的祭品。
今义: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4、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
ﻪ5、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中考语文《曹刿论战》必背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曹刿论战》必背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曹刿论战》必背知识点归纳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要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入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这种小恩小惠不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一定按照实情相报。
”曹刿回答:“小的信用,不能被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会按照实情处理。
”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一点去打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从。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
”(等到)齐国的军队三次击鼓进军(后),曹刿说:“可以了。
”(于是)齐军大败。
庄公将要下令追击,曹刿说:“不可以。
”曹刿从车马上下来查看齐国军队车轮辗出的痕迹,登上车马扶着车厢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说:“可以了。
专题16 《曹刿论战》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
的。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⑵〔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⑶〔间〕参与。
⑷〔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⑸〔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⑹〔以〕凭、靠。
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⑻〔安〕指安身。
⑼〔专〕独自享有。
⑽〔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⑾〔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⑿〔遍〕遍及,普遍。
⒀〔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⒂〔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⒃〔加〕虚夸,夸大。
⒄〔信〕实情。
⒅〔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⒆〔孚〕使信服。
⒇〔福]赐福,保佑。
(21)〔狱〕指诉讼事件。
(22)〔察〕明察。
(23)〔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24)〔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25)〔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6)〔属〕类。
(27)〔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8)〔从〕跟随。
(2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30)〔鼓之〕击鼓进军。
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31)〔败绩〕大败。
(32)〔驰]驱车追赶。
(33)〔下视其辙〕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34)〔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35)〔既克〕战胜齐军后。
(36)〔既〕已经。
(37)〔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38)〔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39)〔作〕鼓起。
(40)〔再〕第二次。
(41)〔竭〕穷尽。
(42)〔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3)〔测]推测,估计。
(44)〔伏]埋伏。
(45)〔靡]倒下。
【答案】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重点字词、段意,习题,综合版
曹刿论战《左传》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说:“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高官们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谋划。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靠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小的信用,不能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给你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尽责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
作战,请允许我跟从。
”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作战。
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齐国军队击了三通鼓。
曹刿说:“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溃败。
庄公将要驱车追赶。
曹刿说:“不可以。
”于是下车仔细看齐军的车辙,登上车前的横木远远的看齐军,说:“可以了。
”于是就追赶齐国军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曹刿两次阻止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
《曹刿论战》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
《曹刿论战》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曹刿论战》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笔者发现, 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的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授课时缺少激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曹刿论战》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
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3.《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原文十年春,齐师(2)伐(3)我。
公将战(4)。
曹刿请见(5)。
其乡人曰:“肉食者(6)谋(7)之,又何间(8)焉?”刿曰:“肉食者鄙(9),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10)战?”公曰:“衣食所安(11),弗(12)敢专(13)也,必以(14)分人。
”对(15)曰:“小惠未遍(16),民弗从(17)也。
”公曰:“牺牲(18)玉帛(19),弗敢加(20)也,必以(21)信(22)。
”对曰:“小信未孚(23),神弗福(24)也。
”公曰:“小大之狱(25),虽(26)不能察(27),必以情(28)。
”对曰:“忠(29)之属(30)也,可以(31)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32)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33)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34)。
公将驰(35)之。
刿曰:“未可。
”下视(36)其辙(37),登轼(38)而望(39)之,曰:“可矣。
”遂逐(40)齐师。
既(41)克(42),公问其故(43)。
对曰:“夫(44)战,勇气也。
一鼓作(45)气,再(46)而衰,三而竭(47)。
彼竭我盈(48),故(49)克之。
夫大国,难测(50)也,惧(51)有伏(52)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53),故逐之。
”三、注释(1) 战:战略,战术。
中考总复习《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器和丝织品之类,我不敢虚报数量,一定按照实情(汇报)。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交战。
鲁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三次击鼓进军。
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正要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他)下车察看齐军的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曹刿论战》考点知识点梳理打印版+答案版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作品。
课文选自。
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书。
经典之一,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称《》《》。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
二、字音字形曹刿()又何间()焉弗()小信未孚()玉帛()下视其辙()登轼()败绩()遂()逐()齐师旗靡()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齐师.伐我师: 。
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 。
3.肉食者鄙.鄙: 。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 。
专: 。
5.对.曰对: 。
6.小惠未徧.遍: 。
7.虽不能察.察: 。
8.必以情.情: 。
9.忠.之属.也忠: 。
属: 。
10.战则请从.从: 。
11.齐师败绩..败绩: 。
12.公将驰.之驰: 。
13.既.克既: 。
14.一鼓作.气作: 。
15.彼竭.我盈.竭: 。
盈: 。
16.难测.也测: 。
17.惧有伏.焉伏: 。
18.望其旗靡.靡: 。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同,。
(三)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2.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4.弗敢加.也古义: 今义:5.再.而衰古义: 今义:6.必以信.古义: 今义:7.忠.之属也古义: 今义:(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
2.公将鼓.之鼓:。
3.小信未孚.孚:。
4.忠.之属也忠:。
5.下.视其辙下:。
(五)一词多义1.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故:①故克之()②公问其故()3.从:①战则请从()②民弗从也()4.请:①曹刿请见()②战则请从()5.信:必以信()②小信未孚()(六)虚词归纳1.其:其乡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可以一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之: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与之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肉食者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特殊句式1.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2.《曹刿论战》一文通过人物对话,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及运用正确地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
二、字词解释安:养。
专:独自专有。
徧:通“遍”,遍及。
必以信:信实。
小信未孚:信用。
信任。
三、重点句子翻译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借实情禀报神。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轻重不同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一定会根据实情判断。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尽力做好本职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他于是下车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来瞭望齐军。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尽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见他们的车轮陈迹紊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四、内容理解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写了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认为作战要取信于民的远见卓识。
2、“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交战的两个国家和战争的性质(齐对鲁的侵略战争)。
3、简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①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②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
4、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答:有爱国心和责任感(有远见卓识)。
5、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叙述战争的概况。
第二段: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6、用原文语句填空。
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的时候。
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的时候。
7、第①段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如何的品质和才干?答: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8、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答:急躁冒进。
9、“彼竭我盈,故克之”这句话表现了曹刿的什么才能?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能表现了他这种才能?(写出两处)表现了曹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表现的语句:①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曹刿论战》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曹刿论战》一、文章内容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蹋�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知识点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左传》也称,相传是时期国史官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所以课文中的“我”指鲁国一方。
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200多年的许多史料。
是我国第一部古代体史书,经典之一。
二、重点字词1.肉食者:2.间():3.鄙4.何以战:5.安:6.弗:7.专:8.对:9.牺牲:10.帛: 11.加: 12.信: 13.孚: 14.福:15.狱: 16.察: 17.情: 18.忠: 19.鼓:20.败绩: 21.驰: 22.辙: 23.轼: 24.逐:25.既:克: 26.故: 27.夫: 28.作:29.再: 30.竭: 31.盈: 32.测: 33.伏: 34.靡():三、重点语句翻译(注意句式及重点词语)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2、何以战?四、文言知识小结(一)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古义:今义: 2.必以情古义:今义:3.又何间焉间:古义:今义: 4.肉食者鄙鄙:古义今义:5.牺牲玉帛古义:今义:6.忠之属也忠:古义:今义:7.弗敢加也加:古义:今义:8.再而衰再:古义:今义: 9.可以一战古义:今义(二)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1、神弗福也福:2、下视其辙下:3、公将鼓之鼓:(三)一词多义1、师:遂逐齐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属: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3、故:故克之()公问其故()4、请:曹刿请见()战则请从()5、从:战则请从()民弗从也()6、以:何以战()必以分人()必以信()必以情()可以一战()7、之: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与之乘()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五、内容赏析(一)段意1.写鲁国战前的准备(1)(2)写了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写之战的全过程3.曹刿论述(二)课文内容理解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中考语文备考《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2、《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二、语音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公与之乘(chéng)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弗(fú)敢专也三、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或允许4、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如间断、间隔等5、衣食所安安:古义:养生今义:安全、安定6、齐师伐我师:古义:军队今义:师长7、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8、必以情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9、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五、一词多义1、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2、间:又何间焉(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3、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4、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按照)必以信(用)5、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故克之(它,代齐军)公与之乘(代词,他)公将鼓之(助词,无意义)六、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成语有: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曹刿论战》(知识图谱+真题训练))
4.《曹刿论战》知识梳理思维导图:重点字词:《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长勺之战”。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人。
【师】军队。
【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间(jiàn)】参与。
【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加】虚夸,夸大。
【信】实情。
【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使信服。
【福】赐福,保佑。
【狱】指诉讼事件。
【察】明察。
【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
【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从】跟随。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鼓之】击鼓进军。
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下视其辙】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既克】战胜齐军后。
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作,鼓起。
【再】第二次。
【竭】穷尽。
【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靡(mǐ)】倒下。
重点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中考语文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曹刿论战全面版
15.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1)①作:_振__作___
②竭: _尽___ ③盈: __充__满__ (2)再:古义:第__二__次__ ,今义:再次,又。 (3)夫:发__语__词__,__议__论__或__者__说__明__时__,__用__在__句__子___ _开__头__,__无__实__义__
9.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①忠:古义:_竭__力__做__好__本__分__的__事__情___,
今义: 忠诚。 ②从:_跟__随__ (2)可以:古义:可__以__凭__借__,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3)译文:(__这__是__)__忠__于__职__守__的__一__类__(__事__情__)__,__可___ _凭__借__(__这__个__条__件__)__打__一__仗__,___(__如__果__)__打__仗__,__请_ _允__许__我__跟__着__去__。___ (4)省略句:可以一战。 提示:原句应为“可以(之)一战。”
10.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①之:_他__,__代__指__曹__刿__
②于: __在___ (2)乘:原意为车,活用意思为_乘__战__车__,__坐__战__车__ 。 (3)译文:__鲁__庄__公__和__他__共__乘__一__辆__战__车__,__在__长__勺_
(_与__齐__军__)__交__战__。__ (4)倒装句:战于长勺。
第一部分 古诗文教材 知识梳理
二、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及训练
八年级(上)
第六篇 曹刿论战 基础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间:古义:__参__与___,今义:隔开不连接。 (2)①之:代__词__,__代__指__这__件__事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考16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及练习】《曹刿论战》学习资料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三、古今异义词1、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8、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10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11、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译:能,行)12、师(古义:军师今义:师长)四、一词多义1、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3、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4、信必以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小信未孚(信用)5、何何以战(什么)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6、以何以战(用,凭,靠)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据)7、之肉食者谋之(迎战齐军这件事)公与之乘(他,指曹刿)小大之狱(的)公将鼓之(助词,无义)登轼而望之(齐军撤退的情况)故克之(他们,指齐师)忠之属也(这)故逐之(他们,指齐师)8、其公问其故 (这样,如此)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师)其乡人曰 ( 他的,指曹刿)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师)五、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六、课文内容理解1、曹刿形象分析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1)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
他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
(2)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的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另外,曹刿还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
2、鲁庄公形象分析《曹刿论战》一文中,以表现曹刿这个形象为主,鲁庄公是个起到对比衬托作用的形象。
缺点:(1)平庸无能,表现在“鄙”和无“远谋”。
(2)军事上的急躁轻进优点:(1)不高高在上。
不因曹刿是一个平民而拒绝接见;(2)善于纳谏。
不仅见,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3)礼贤下士。
打仗时还让他同乘一辆战车。
(4)尽职尽责。
平时详细了解大大小小的案件,为百姓排忧解难,打仗时又身先士卒,亲临前线。
(5)他不固执己见,能从谏如流。
他提出的迎战条件前两条遭到否定,他不气恼,继续提。
打仗时要反攻,要追赶又连遭制止。
(6)不耻下问,认真求实。
没有掩饰自己的无知,战后虚心向曹刿请教致胜之道,学习战争经验。
他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用人不疑,放手让曹刿施展才干,可谓虽鄙不顽犹大智。
可以说,没有庄公的允许和支持,曹刿怎样有志有才,也得不到施展。
3、本文的两条线索《曹刿论战》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4、鲁国战胜齐国的根本原因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5、论战的内容:(1)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曹刿三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表示用来养生的吃的穿的不敢独自专有,必分给手下大臣,曹刿当面否定,认为这是小恩小惠,只施恩到贵族,没遍及平民百姓“民弗从也”因为当时的战争并未有专门的常备军,都是靠征召奴隶,国君施恩只给贵族,受奴役的奴隶当然不肯为国君卖命。
庄公又表示对神的虔诚,希图靠神灵保佑使战争取胜,也被曹刿否定,当庄公表示“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能情”时,曹刿认为可战矣,因为国君尽了自己的本分,关心民情,能取信于民,民为之死战,战则必胜。
(2)选择恰当作战时机:敌竭我盈、后发制人的战术原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保护士气,凭士气战胜敌人。
(3)注重调查实际情况,知已知彼,取得全胜。
齐强鲁弱,当齐师败绩时,曹刿不同意庄公冒然追击,而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辙乱、旗靡”才言“可”终获全胜。
6、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详写曹刿关于战前准备和战机把握以及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从而表现了曹刿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才能,而对表现中心无关的内容,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军事装备情况,战争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都略而不提。
7、贯穿全文的一个词是什么?“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
8、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都有哪些?有: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城濮战役。
七、中考例题解析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
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1分)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2分)(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6、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7、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9、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0、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1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例: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
(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文回答。
)1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
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曹刿论战》练习题参考答案基础知识题参考答案1.ji4n ;参与 (2)b!;目光短浅 (3)bi4n ;“徧”同“遍”,遍及、普遍(4)f*;为人所信服 (5)sh@;古代车子前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6)m!;倒下3.(1)左传 春秋 左丘明 编年体(2)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关于战前准备、战中战机的把握及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 战2.(1)牺牲 古义:古代是指猪牛羊之类用于祭祀的祭品 今义: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2)可以 古义:可以凭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4) 再 古义:策二次或再次 今义:用来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3)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牢争过程 围绕中心——“论战”来详略安排材料(提示:检测文学常识,容易错的是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春秋”还是“战国”分不清楚。
另外,史书的体例,初中阶段主要介绍了编年体、纪传体和国别体,《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4.5.(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敲,士气就低落户,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耗尽了,敌军士气低落而我军士气振奋,所以能够取胜。
课文语段阅读题参考答案1.A (这里“专”是独自专有”的意思。
)2.A (参考“十一、古今异义”。
)3.A (都是“竭尽,用完”的意思。
B 项中第一个“间”是“参与”的意思,第二个“间”是“暗中,悄悄地”的意思。
C 项中第一个“故”是“缘故”之意,第二个“故”是“所以”之意。
D 项中第一个“属”是“类”之意,第二个“属”是通“嘱”,“嘱托”之意。
)4.B (例句“之”是助词,“的”的意思。
A .C 、D 三项“之”都是代词。
)5.A (例句“其”是“他的”的意思。
B 、C 二项“其”是“那”之意,D 项“其”是“表反问语气”。
)6.A (B 项中没有译出“以”;C 项“夫”是发语词,不译;D 项没有译出“玉帛”)7.C 8.C 9.D 10.A阅读测试题(一)参考答案1.C2.他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3.B4.C5.D阅读测试题(二)参考答案1.C 2.B 3.D 4.A 5.是个倒装句,状语后 置 6.公将鼓之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