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and《出师表》练习题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20.曹刿论战/《左传》【部编版九年级下】班级:姓名: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2、"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
4、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6、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答案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曹刿论战》《左传》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O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 之时。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O 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O5、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06、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07、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f O8、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是:, O9、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1 O99010、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O11、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O答案: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吾视英辙乱,望其旗靡3.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 忠之属也。
5.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 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 公将战,曹刿请见.8. 十年春,齐师伐我。
9.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 下视英辄,登轼而望之.11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高考理解性默写及答案02
《曹刿论战》高考理解性默写02
四、《曹刿论
战》《左传》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
是,,
,。
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
是,,;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之时。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5、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
是:,。
6、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
是:,,。
7、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
是:,。
8、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
是:,。
9、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
是:,。
,,。
10、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
是:,。
11、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
是:,,。
答案: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忠之属也。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公将战,曹刿请见.
8.十年春,齐师伐我。
9.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带答案2)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的句子:,,。
3.《曹刿论战》中当权者无法担当救国重任,曹刿求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
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国君并没有真正地与百姓共享生活物质,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的看法。
5.曹刿谒见鲁庄公,劈头就问“”,抓住了作好战前政治准备这一决定胜败的关键问题。
6.对于勇气的在战争中的作用,《曹刿论战》中是这样表述的:
,,。
7.《曹刿论战》中,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
8.《左转·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实溃败的依据是:“,。
”
9.《曹刿论战》中曹刿针对鲁庄公提出的增加祭品,求得神灵保佑的意见进行的批判是“,”。
10.战争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时,实地考察“,”后,才下令追逐,最终大克齐师,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战略思想。
《曹刿论战》默写答案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何以战。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0.齐人败绩公将驰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1.陟罚臧否,不应有差别。
2.不应轻视自己。
3.如果有人犯罪或忠善,应该让司法机关进行审判,以展
示陛下公正的原则,不应偏袒,使内外法律不同。
4.赏罚应该平等,不应偏袒,使内外法律不同。
5.先帝三次召见我,询问时事,感激之余,遂随先帝驱驰。
6.我只是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求闻达于诸侯。
7.我将率领三军,北定中原,尽力去除奸凶,恢复汉室,
回到旧都。
8.我的三条建议是:①要真诚的倾听;②宫中和府中应该
合而为一,陟罚臧否不应有差别;③亲近贤臣,远离小人。
9.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是最重要的建议。
10.XXX在XXX屡次失败后担任主教练,是在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11.XXX创业未过半便逝世了。
12.我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XXX于诸侯的功名。
13.在XXX三次召见前,我一直在南阳耕种,只想在乱世
中保全性命,不追求XXX于诸侯的功名。
14.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永恒的名言。
15.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
远离贤臣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16.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高度概括了先帝创
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17.宫中和府中应该合而为一,陟罚臧否不应有差别。
18.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写尽了作者的一生。
19.我的政治愿望是率领三军,北定中原,尽力去除奸凶,恢复汉室,回到旧都。
最新《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过关训练
高考默写过关训练《曹刿论战》姓名:等次: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2、《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分析鲁庄公战争取胜的决定因素的语句是:,,。
3、"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是:,,。
4、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5、《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 。
《曹刿论战》中,写曹刿战中注意细节详察敌情的语句是:,。
6、7、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
8、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之时。
9、《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10、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11、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12、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是:,。
1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高考默写过关训练《曹刿论战》答案姓名:等次: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分析鲁庄公战争取胜的决定因素的语句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曹刿论战》中,写曹刿战中注意细节详察敌情的语句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7、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附答案)依据《出师表》,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句子是.曹刿谒见鲁庄公,劈头就问,抓住了作好战前政治准备这一决定胜败的关键问题。
2、《曹刿论战》中“”一句道尽了庸俗官员的鄙陋和曹刿对他们的轻视。
3、《曹刿论战》中,“,”句子是从反面强调统治者要使民心归向,就必须为老百姓谋求福利。
4、《左传·曹刿论战》中,“,”句子是证明了曹刿的观点:“齐师败绩”并非使诈设伏,而是真的逃跑,因此追击齐军。
5、《曹刿论战》中,“”、“”和“”句子是战争场面描写极简省,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击败齐军的全过程。
6、《曹刿论战》中,“,”句子是鲁庄公认为与齐师作战的凭借之一是祭祀神明时绝不虚夸,曹刿对此的评价。
7、《曹刿论战》中,“,”句子是曹刿做事沉稳,行动谨慎,当庄公欲乘胜追击时,确定时机成熟后才同意追击。
8、《曹刿论战》的结尾,曹刿担心齐国会有伏兵,认为要一直到“
,”时才可追赶齐军。
9、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应在“齐人三鼓”后才,开始反攻,是因为那时“”;应在“登轼而望”后才追击,则是因为“”。
10、《曹刿论战》中,“”一句先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
《曹刿论战》答案。
《曹刿论战》《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15年广西河池市中考题)
(一)文言文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无得一项是()A.小大之狱(案件)B.亲贤臣,远小人(亲近)C.又何间焉(参与)D.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恶劣)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一战咨臣以当世之事B.肉食者谋之则汉室之隆C.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D.其乡人曰望其旗靡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4、【甲】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依据是什么?【乙】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什么建议?请分别用选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甲】文依据:【乙】文依据:15.请你选择“曹刿”或者“诸葛亮”,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他是怎样一个人。
(2分)答案:11.(2分)D 【解析】D项中的“卑鄙”是古今异义词,在古义中的意思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汇编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汇编1.“十年春”一句先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齐师伐我”,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
2.对形势扼要的介绍,为曹刿的请见、论战交代了必要的背景的句子是“十年春,齐师伐我”。
3.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4.乡人善意地劝说他不要去参与“肉食者”的事的句子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却坦直地回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6.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乡人凡事依靠当权者,把自己置身事外的浅薄消极思想的句子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7.与《论语·泰伯》中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观点相似,《左传·曹刿论战》乡人阻止曹刿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8.《曹刿论战》中一句“肉食者鄙”道尽了庸俗官员的鄙陋和曹刿对他们的轻视。
9.在《曹刿论战》中,曹刿以饭食精粗(“肉食者”是相对于“藿食者”而言的)对执政贵族和平民所作的简单划分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0.《曹刿论战》中曹刿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两句说明了一个道理:权势地位和智慧并不成正比。
11.曹刿表示出对“肉食者”的不信任并积极要求参与国家的决策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肉食者鄙”已为乾时之战所证明,那一次“公丧戎路,传乘而归。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如今齐军压境,不能再让国家败在他们手中。
)1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两句为后文鲁庄公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作了铺垫,同时也暗示了曹刿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13.《曹刿论战》中曹刿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来回答乡人的问题,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
14.《曹刿论战》中写到,当国家面临危难时,曹刿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两句来反驳同乡“不在其位则不谋其政”的观点。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7.曹刿能断定敌方溃败的依据是: 8.曹刿求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 9.《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是: 10. 《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10年,齐国入侵。曹刿 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却质疑道: 11.曹刿说明敌人三次击鼓后才击鼓,并取得胜利的原因 是:
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夫战,勇气也。 10.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1.彼竭我盈,故克之。 12.十年春,齐师伐我。 13.公与之乘交代这次战役时间的句子是? 13.交代这次战役地点的句子是? 14.古代战争主要要依靠于人力,如果士兵不能一鼓作气 ,奋勇杀敌的话,就会导致什么样的局面
答案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弗敢加也,必以信 4.虽不能察,必以情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附答案7)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句子是鲁庄公提出“衣食”的分配,不是普遍施予民众的实惠,无关战事全局。
2、《曹刿论战》中,“,”句子是曹刿用来回答乡人的问题,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
3、《曹刿论战》中,“,”句子是鲁庄公认为自己已做到与众人分享衣食,可以迎战齐国,曹刿对此说法的评价。
4、《曹刿论战》中,“,,”句子是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
5、《曹刿论战》中“,”句子是强调了民心在战争中的作用。
6、《曹刿论战》中,“,”句子是曹刿“取信于民”的见解,得到了庄公的赞同,说明了庄公对曹刿的信任与器重。
7、《曹刿论战》中,“,”句子是当鲁庄公一见齐国军队失败就要驱车追赶时,曹刿先制止之后才让鲁国军队追击。
8、《曹刿论战》中,“,,”句子是讲述了战时活用的原理击退强大齐军的史实,说明了作战要一气呵成,旺盛的勇气最为可贵。
9、《曹刿论战》中,“”句子是曹刿先下车察看齐军车印,再登高望齐军队形的原因。
10、《曹刿论战》中,齐军大败之后,曹刿观察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远望齐军的队伍,因为“,”,最终决定“逐齐师”。
《曹刿论战》答案。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2)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1、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___________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
6、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
8、《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1、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
3、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曹刿论战》理解性背诵默写小帮手
《曹刿论战》理解性背诵默写小帮手*注意文中加点字的准确写法和含义,注意参照每一段后面的译文理解各段所写内容。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公曰:“衣食所安.(养),弗.(不)敢专.(个人专有)也,必以分人。
”对.(回答)曰:“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弗敢加.(虚报)也,必以信.(实情)。
”对曰:“小信.(信用)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公曰:“小大之狱.(案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必以情..(以实情判断)。
”对曰:“忠之属....(可以凭借...(这是尽了职份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也。
可以一战这个条件打仗)。
战则请从.(跟随)。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公与之乘...(共坐一辆战车),战于长勺。
公将鼓.(击鼓进军)之。
《曹刿论战》高考理解性默写及答案02
《曹刿论战》高考理解性默写02
四、《曹刿论
战》《左传》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
是,,
,。
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
是,,;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之时。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5、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
是:,。
6、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
是:,,。
7、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
是:,。
8、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
是:,。
9、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
是:,。
,,。
10、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
是:,。
11、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
是:,,。
答案: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忠之属也。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公将战,曹刿请见.
8.十年春,齐师伐我。
9.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出师表》《曹刿论战》比较阅读及答案
《出师表》《曹刿论战》比较阅读及答案《出师表》《曹刿论战》比较阅读及答案【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蹋窀ゴ右病”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
元贞间为古田尉。
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还于旧都所恶有甚于死者B.忠之属也子之听夫志C.元贞间为古田尉不足为外人道也D.帅府嘉其忠勇稍稍宾客其父6.解释加点词。
(3分)(1)北定中原___________(2)小大之狱___________(3)可以去乎___________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8.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参考答案】5.(3分)D6.(3分)(1)向北(2)案件(3)离开7.(6分)(1)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附答案6)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说明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曹刿的两个“”、两个“”,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
2、《曹刿论战》中,“,”句子是在齐军溃散时,庄公欲冒进,曹刿加以制止,然后才说可以追击了,这处动作描写表明了曹刿的沉着谨慎。
3、《曹刿论战》中,“,,”句子是这样表述的对于勇气的在战争中的作用,。
4、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轻敌,“,
,”,反映了曹刿随时没有忘记自己是以小敌大,以弱敌强。
兵不厌诈,不可不提高警惕。
5、《左转·曹刿论战》中,“,”句子是曹刿断定敌方确实溃败的依据。
6、《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句子是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
7、在《曹刿论战》中,“,”句子是曹刿认为鲁庄公只是施些小恩惠,神灵是不会降福。
8、《曹刿论战》中,“,”句子是鲁庄公认为凭借他把衣食这类东西分给别人就可以一战,曹刿却反驳鲁庄公。
9、《曹刿论战》中,“,”句子是鲁庄公提出“衣食”的分配,不是普遍施予民众的实惠,无关战事全局。
10、《曹刿论战》中,“,”句子是曹刿用来回答乡人的问题,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
《曹刿论战》答案。
初中理解性默写《曹刿论战》
初中理解性默写《曹刿论战》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
4、《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忠之属也。
3、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糜顾逐之
5、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公将战曹刿请见
6、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是:
十年春齐师伐我
7、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9、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
10、鲁庄公“肉食者鄙”的具体表现是:
战前不知如何准备,战中不知如何指挥,战后不知如何取胜。
《出师表》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
B、临表涕零(涕:鼻涕)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D 、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9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
D、何陋之有策之不以其道
..
10、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第①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
B、第②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
C、③④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
D、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11、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3 分)
/ 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3 分)
/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8.《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
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
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3 分)
答:“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
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
二十一年。
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
然是对“许”的践行。
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
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9.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
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3分 )
答: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
如果诸葛亮辜
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
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
“恐”也是诸葛亮为
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
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
(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
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
或围
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3 分)
答: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
(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
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
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
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
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3 分)
答: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1) 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
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
( 言之有理即可, 2 分 )
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鄙陋)........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由是先主遂诣亮(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