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 学习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鲁迅先生的相关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 品味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回忆自己亲人或朋友的文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同时也学习了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三篇

【导语】《回忆鲁迅先⽣》是本单元的⼀篇细腻⽣动、深情动⼈的记⼈散⽂。

作者以娓娓道来、清新淡雅且饱含感恩与崇敬的深情笔调,展现了鲁迅先⽣平凡⽇⼦中那些真实、细微的“寻常⼩事”,还原出⼀个⾎⾁丰满、⽴体灵动的鲁迅形象。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利⽤课⽂排版梳理各个描摹⽚段,把握⼈物真实、富有⼈情味、⽣活化的形象;通过“圈点批注”,品析⽂章语⾔的特点和表达的妙处。

2.指导学⽣⾃读梳理结构、讨论体会感情,“圈点批注”品味语⾔。

3.感受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利⽤课⽂排版梳理各个描摹⽚段,把握⼈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感情。

并通过“圈点批注”品析语⾔。

【教学难点】 品析作者语⾔细腻⽩描和诗化的特点和表达的妙处,学习⽂章细节描写的⽣动真实和逼真传神。

通过对词句的揣摩体会⽂章⽂随笔动,笔随情⾄的美感和情意。

【教学策略】 1.圈点批注 2.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 导语:提出问题——说说你印象中的鲁迅先⽣。

⽼师总结导⼊:通过上学期对《朝花⼣拾》的阅读,⼤家对鲁迅有了⼀定的了解。

但我们是否真的喜欢鲁迅?有些同学为什么会对鲁迅敬⽽远之?也许由于时代的隔膜,加上我们毕竟年少,对鲁迅作品及其为⼈还不能充分理解。

还有⼀种原因就是,有些对鲁迅⾼度评价的定论,先⼊为主地框定了我们的头脑,反⽽阻碍了对鲁迅精神丰富性的认识。

如果读⼀读这篇回忆鲁迅先⽣的传记,相信这种状况会⼤有改变。

我们会看到⼀个热情、幽默、深刻的鲁迅,⼀个睿智⽽⼜平和的鲁迅。

原来我们完全可以轻松地⾛进这位⽂化巨⼈。

展⽰课件并展⽰图⽚素材“《朝花⼣拾》封页图、⽊刻鲁迅头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调动学⽣的阅读记忆,回顾对鲁迅的认知,激发学⽣对⽂章的阅读兴趣。

(⼆)作者简介 学⽣介绍课前预习的作者情况,教师重点补充萧红和鲁迅之间的交往和情谊。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篇回忆录。

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

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了解萧红其人及与鲁迅的关系。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清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并进行概括。

 (4)学习作者选择生活中的点滴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自读,梳理事件。

 (2)小组探究,分析人物特点。

 (3)品悟白描的描写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鲁迅先生温和平易的性格和细腻的精神世界。

 (2)感受鲁迅克己爱人、奋斗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所写事件,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2.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3.揣摩重点词句、段落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

4.把握文章可借鉴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特征;体会文章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本课的自读,以精读为主要方法,以教师指导阅读、解决问题、及时反馈、小结、检测为策略,落实教学目标)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提示”,指导学生基本把握课文的大概内容,文章的主要特点,并提炼出课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学习目标),找到自读中关注的重点。

二、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笔记边借助“旁批”思考,完成任务:发现文章结构的特点,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所写事件。

问题1.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作者主要是从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进行记述的?问题2.文章回忆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哪些细节?请概括。

并指出哪些是详写?【方式】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指导阅读,帮助解决问题;教师检测第一次自读情况,形成共识。

三、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记笔记边思考,形成对下面问题的理解:1.文中琐碎的事情写出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体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2.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些事件来写鲁迅先生?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方式】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指导小结,形成共识,解决问题,第二次检测自读情况。

四、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写作特点,边读边做笔记边思考,完成任务,解答问题。

(屏显)任务:找出文章中描写鲁迅先生的语句和细节,体会这些语言和细节描写的好处,感受语言的特点。

问题:总体来说,这篇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你喜欢这种写法吗?【方式】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指导小结,形成共识,解决问题,第三次检测自读情况。

五、课堂总结及作业布置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自读收获,形成《回忆鲁迅先生自读报告》。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五、பைடு நூலகம்学反思
在本次《回忆鲁迅先生》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魅力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表示敬佩。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了解程度有限,导致讨论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导入环节增加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修辞手法和语句含义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为此,我尝试采用了举例和比较的方法进行讲解,但效果并不理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以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与鲁迅先生生平相关的词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回忆与怀念之情;
-分析课文结构,认识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展现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领悟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敬意;
-通过鲁迅先生的事迹,体会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及对青少年的启示。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精神品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鲁迅先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鲁迅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2.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3.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成就,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1.生字词教学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1.课文研读(1)分段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大意。

(2)分析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其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3)重点讲解作者如何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鲁迅先生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三、课堂练习通过完成一些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四、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英文版】Teaching Plan for "Memories of Mr. Lu Xun (Excerpt)"Teaching Objectives:1.To understand and accumulat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text, andgrasp their meanings and usage.2.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text, to experience Mr. Lu Xun's outstanding wisdom,broad mind, and amiable and respectable personality.3.To learn the writing method of portraying characters' personalities throughcapturing spiritual life details in this article.Teaching Focus and Difficulties:Focus: Learning the writing method of portraying characters' personalities through capturing spiritual life details in this article.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the rich and delicate emotional world of the great man Lu Xun.Teaching Process:I.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LessonIntroduce the life and achievements of Mr. Lu Xun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text.II. Explanation of the New Lesson1.Teaching of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Focus on explaining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text, and guide students to grasp their meanings and usage.1.Study of the text(1) Explain the text in sections and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generalmeaning of each section.(2) Analyze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Mr. Lu Xun, and guide students tofeel his outstanding wisdom, broad mind, and amiable and respectable personality.(3) Focus on explaining how the author portrays Mr. Lu Xun'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capturing spiritual life details, and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this writing method.III. Classroom PracticeConsolida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the text through completing some classroom exercises.IV. AssignmentAssign relevant homework to require students to further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of the text.。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366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366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

2.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起鲁迅,我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很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通过萧红的作品来理解一个走下神坛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理解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协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文章便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组织成文。

全文自然空行成段,布局自由随意,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生很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

*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本文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描写鲁迅先生?有何作用?有以下生活场景:①笑声明朗。

②走路轻捷。

③待人饮食。

④调侃玩笑。

⑤感染快乐。

⑥回复来信等,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一下,在这篇回忆录中,一共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细节?鲁迅的“笑”鲁迅的步伐鲁迅品评衣着鲁迅的休息鲁迅昼夜陪客人、加班鲁迅谈鬼故事海婴的问好病种时刻伴随的小画鲁迅最后的时刻<讨论>你觉得哪个片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三、深入文本——感悟鲁迅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老师引导:体贴、明朗的笑、幽默展现了鲁迅先生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学生能够准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

o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片段。

o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默读、朗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o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

o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o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对鲁迅先生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3 分钟)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或相关名言,引导学生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从而引出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 分钟)1.介绍作者萧红及其与鲁迅先生的关系。

2.简要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0 分钟)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明朗”“校对”“深恶痛绝”等。

(四)整体感知(12 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方面?2.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笑声明朗、走路轻捷、待人饮食、调侃玩笑、会见朋友、认真工作等。

(五)课堂小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3 分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文章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方面?(二)精读课文,分析细节(15 分钟)1.小组讨论: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细节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如鲁迅先生的笑声表现了他的开朗,对青年人的关爱体现了他的慈爱等。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2 分钟)1.挑选文中富有情感的语句,让学生朗读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新人教版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说明: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

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

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无怪乎,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说明:语文学习需要沉浸,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

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关怀,乐观幽默,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忘我工作等,所有这些是需要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比导入引入新课1、介绍作者肖红以及鲁迅先生。

1、找准话题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通过作者和鲁迅先生作品的对比,明确二者关系,同时介绍作者,导入课题。

了解肖红和鲁迅先生。

整体感知深入探究1、浏览课文,品味关键段落。

1、提问:鲁迅以哪些身份出现在我们眼前的?2、本文如何通生通过浏览课文找出:父亲、导师、朋友、父亲等。

学生思考,交流。

2、跳读课文,理解作者情感。

过细小的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先生的这些身份特点的呢?3、与学生分享做批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4、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身份进行品读。

选择一处生活场景,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人教版七下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人教版七下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人教版七下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篇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3.回忆鲁迅先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沉浸在阅读文本中,从字里行间读鲁迅平庸的一面。

(要点)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重点)3.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我们可以了解作者通过细节和日常生活表达人物的写作方法。

(困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重点)导语设计设计1:(激发兴趣)请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老师总结:的确,一旦我们提到鲁迅的文章,我们总能找到它吗?匕首射击?这个词,以及鲁迅本人,?我用我的血推荐轩辕??我低着头,像一头甘愿为孩子们服务的公牛。

我马上就会想起这首诗。

然而,不能用简单的句子来概括每个人,更不用说鲁迅的丰富了。

伟人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伟人因其共性而变得更加非凡。

让我们走近萧红写的真正的鲁迅。

设计2:(文学视角)板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学生自由说。

教师明确并顺势导入:这两首诗是鲁迅先生写的。

人们认为这是鲁迅自身素质的写照。

第一句话来自他对敌人的战斗精神。

他看起来冷酷无情。

他是一个勇敢的战士;第二句来自他对进步青年的热爱,展现了一位善良智慧的长者的风范。

以前,提起鲁迅,很多人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

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

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

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

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毛冷到千指?这方面并不是他的全部。

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1.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之一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在咀嚼文本、涵泳经典的基础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是部编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卓越科学家邓稼先、爱国诗人闻一多等,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篇章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也各有特色。

捧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我们眼前则浮现出一个作为一家之长的鲁迅,一个情深义重的宽厚长者的鲁迅,平常如普通人,温情如平凡人。

它从一个鲜为人道的角度,为鲁迅先生形象增添了异常真实,异常亲切的一笔,使鲁迅成为更完满、更丰富的“人”。

同时,萧红的散文,情真意切,细腻的笔调充溢着萧红对先生的敬意、怀念种种真情实感,文章内容看似寻常甚至琐碎,背后是对鲁迅的深刻了解,内里是对鲁迅的炽烈情感,实为我国现代散文史上不可多得的怀人名篇。

是为“琐事蕴含人物本色,琐记成就经典篇章”。

三、教学目标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着重在揣摩关键语句和“批注”方法,据此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速读课文,采取旁批的形式,透过一系列细节梳理萧红笔下鲁迅先生的不同“身份”,把握人物形象;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力求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体会萧红心中鲁迅的“身份”之重,理解作者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和梳理文意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感情,走进作者内心世界。

五、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以批注与文本对话: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批注符号如“~~~”、“——”等做批注式阅读,引导学生有指向性地阅读。

在交流展示中自然归纳鲁迅之“凡人”身份,为后面的品读打好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目标】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通过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鲁迅先生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纪念刘和珍君》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

提起鲁迅,我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刚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上海沦陷后,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女性文学园圃里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走出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鲁迅先生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四、深入研读讨论1.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方面,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有些片段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作者萧红的笔触,回忆了她和鲁迅先生相处的日子,展现了鲁迅先生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的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也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

但是,对于鲁迅先生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和品质,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培养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伟大作家的敬仰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并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鲁迅先生生平事迹资料:为学生准备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一生。

3.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提高自读效率。

2.把握鲁迅的形象特点,理解萧红对鲁迅的情感。

3.揣摩重点语句,品味萧红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物简介。

萧红,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黄金时代》中的女主角。

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鲁迅,原名周树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学过的课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萧红与鲁迅的关系。

鲁迅是萧红最初步入上海文坛的引导者,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师徒之缘。

3.人物印象。

萧红:电影《黄金时代》的海报中,萧红对“黄金时代”的定义是“想怎么活,就怎么活”。

的确,在萧红短暂的一生中,虽磨难与波折不断,但任性率真、追求自由是她留给读者的印象。

鲁迅:在电影《黄金时代》海报上,鲁迅的宣言是“想骂谁,就骂谁”。

这是否符合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设计意图:以电影海报实现时空穿越,减少学生对"民国”这一时代背景的陌生感,还原萧红与鲁迅的生活环境。

在唤醒学生阅读经验的同时,交代鲁迅与萧红之间的师生关系,为后文的情感提炼做铺塾。

二、画说鲁迅
1.世人眼中的鲁迅。

出示搜索引擎中优先显示的一系列鲁迅的图片。

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图片中,鲁迅的表情都很严肃、冷峻,不苟言笑,横眉冷对,让人心生距离感。

这是大多数人对鲁迅的印象)
2.萧红笔下的鲁迅。

萧红笔下的鲁迅是否也是一脸的严肃呢?
设计意图:以一组网络图片印证学生对鲁迅的第一印象,再度拉近民国人物与当下学生的时空距离,继而引导学生发现萧红笔下鲁迅的表情,形成对鲁迅认知的反差感。

三、表情聚焦
1.发现鲁迅的典型表情。

速读课文,找出萧红笔下鲁迅最经典的表情。

(共4处)
萧红笔下的鲁迅不是怒目圆睁的,而是常常笑着的。

2.概括鲁迅的表情特点。

鲁迅的笑有什么特点?(“明朗”“欢喜” “会心”)
3.匹配鲁迅的图文表情。

关于鲁迅的笑,不同的作家用不同的文字记录过。

下面的插图是鲁迅相关照片中唯一大笑的镜头,你觉得用来当作哪一次笑的配图最合适?
A.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1.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
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
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
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
——郁达夫《回忆鲁迅》
2.不言不笑时,鲁迅“神似
猫头鹰”,但他谈天时,“有
时候要笑一两声,他的笑声是
很够引人注意的”
——沈尹默《忆鲁迅》
B.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3.行动举止,是很和蔼可亲;说到开心的时候,索性把头仰向后,哈哈地笑
——李淑珍《与鲁迅的一席话》
C.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D.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
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4.总是以温和的态度对我,
说话总含着笑
白微《我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和
感想》
展,实现文本突破,将鲁迅的“笑”由个别性推向普遍性。

借助图文匹配的方式,打破学生对鲁迅的传统认知,还原人物真实形象,让鲁迅变得可亲可爱。

四、多面发现
1.梳理鲁迅的不同形象。

写人的文章,应该避免千人一面的写法。

每个人往往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甚至可以一人千面。

身为一名作家,萧红为鲁迅塑造了多个身份,具体有哪些?
(父亲、丈夫、长者、作家……)
2.分析鲁迅的形象特点。

人往往在人群之中才能显示出个性,角色感才会鲜明起来。

请选择一个形象,结合文章相关细节,谈谈鲁迅的这一形象特点。

丈夫:尊重妻子。

(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父亲:呵护成长,保护天性。

(周海婴玩饺子皮,可以“闹的起劲”)
了解儿子,尊重孩子的判断与体验。

(周海婴对鱼丸的否定得到鲁迅的支持)
长者:对待年轻人——辛勤培植;(与青年谈论到深夜,细读青年人的书信)
宽厚体谅。

(嘱咐许先生付车费)对待家人——大度慈爱。

(去看电影,来回都不坐汽车)
作家:日常写作一一勤勉。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
对字稿的态度——心境释然。

(不介意炸油条的“用着包油条”,“到洗澡间去,那边也摆着校样纸”)
患病之后的工作态度一燃烧生命。

(“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
3.品析萧红的语言意蕴。

(1)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爱之深,责之切。

以前后矛盾的行为对比,表现鲁迅对于青年的宽容与关爱。

(2)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
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通过简单的反复,抓住人物典型姿态,强化人物形象特点。

(3)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利用“一……就……”这组关联词,将鲁迅动作轻捷、举止利落的形象勾勒了出来。

4.补充鲁迅的其他形象。

【画家鲁迅】鲁迅从小迷恋绘画,《山海经》中的插画引起他对美术的兴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绣像本”是他的绘画尝试集,后来练就一定的木刻功底,常将木刻版画与古代碑刻的艺术元素运用到封面上。

在病中,鲁迅先生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

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上不断看着的。

——《回忆鲁迅先生(原文)》设计意图:从角色分析的角度,全面还原生活中的鲁迅形象。

进入文本细节,在体会鲁迅形象特点的同时,对萧红独到的语言技巧进行解析。

读取原文细节,补全萧红眼中的鲁迅形象,让鲁迅形象更具人情味。

五、赞与挽
提问:文章表达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崇敬与追念)
材料1:
谈得高兴的时候,萧红先生会告诉我们她曾经在北平女师大的附属中学读过书。

并且也知道她还有父亲,母亲是死了,家里有一位后母,家境很过得去。

也许,她喜欢像鱼一样自由自在的吧……萧红先生遭遇困厄最惨痛的时候,这时意外地遇到刘军先生,也是一位豪爽侠情的青年,可以想象得出,这就是他们新生活的开始。

……直至最后,他们虽然彼此分离,但两方都从没有一句不满的话,作为向对手翻脸的理由,据我所听到,是值得提起的。

——许广平《追忆萧红》材料2:
鲁迅去世,萧红正在日本,她立刻写了一封感人的信给萧军,让他替自己劝慰许广
平,代她送一个花圈。

此后,在组诗《沙粒》、散文《鲁迅先生记(一)》和《鲁迅先生记(二)》,以及《拜墓》诗中抒发了对鲁迅的哀悼之情。

三年后,萧红写出了她最成功的纪念鲁迅的作品《回忆鲁迅先生》。

——唐兵《平凡的鲁迅》困顿岁月里的萧红,曾经常出入于鲁迅家中。

与鲁迅相处的日子,是萧红坎坷不幸的一生中少有的闪烁着灿烂阳光的日子。

因此,她对鲁迅先生一直怀着深沉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于她而言,鲁迅不只是一个时代青年人的精神导师,更是她灵魂上的良师诤友,如兄如父。

设计意图:以链接材料的形式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情感,体会萧红对鲁迅超越于一般青年人的情感。

六、小结
斯人已逝,无论萧红还是鲁迅。

但一个伟大的作家永远是以文字延续其生命的光亮。

鲁迅不可复制,萧红也不可复制,但任何时代都需要鲁迅式的笑与萧红式的任性率真,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这份亦师亦友的真情。

正如萧红在其《鲁迅先生记》一文中所言: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记住那些荒草,也许在红尘中奔走,才能不忘自己曾经是“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