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萨乔万尼道德领导理论助推学校战略管理

合集下载

道德领导在学校文化管理中的适应性

道德领导在学校文化管理中的适应性

道德领导在学校文化管理中的适应性作者:侯姗张磊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1期摘要:萨乔万尼教授的道德领导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对这一理论的讨论就未停止过。

本文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出发。

分析道德领导的内涵之于当前学校文化管理实践的适应性。

关键词:道德领导;学校文化管理;学校管理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024-02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育管理理论都在追寻企业管理理论的步伐,表现在把企业管理理论拿到教育管理界,再根据教育组织的特点作一些修改。

美国三一大学萨乔万尼教授在《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一书中提出:“再造领导”,探寻一种原创的教育管理理论。

自这一理论2002年由冯大鸣教授引入中国教育管理界后,引起国内一些学者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表达了对这一植根于学校的道德领导理论的支持,也有一些学者在冷静思考后得出道德领导尚不适宜在中国推广实施。

我们看到,教育管理界逐步将道德领导应用于学校文化管理中,成为学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笔者基于对道德领导内涵的分析,探寻道德领导理论在学校文化管理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概念(一)背景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策略非常重视管理和体制的改革,强调用标准化的考试来评价教学质量已成为美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这样一股追求“学校改善”潮流中,像萨乔万尼一样的抱有民主教育思想的一些理论家,对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十分担忧。

且在改革实施的很长时间内,教育中的问题仍然很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萨乔万尼对当时流行的教育管理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且感到这些问题与学校缺乏一种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事业目标有关,也是由于教育管理中对教育手段的盲目崇拜而造成的。

由此,他开始注意到教育领导的本质:学校领导与其说是一种零零碎碎的技巧的素质,还不如说是一种渗透于行为中的态度。

由此萨乔万尼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建立在领导者权威基础之上的“道德领导”这一管理理念。

校长负责制与校长工作的例外原则

校长负责制与校长工作的例外原则
古典理论 中应用最广 泛的原则 。” J f 旦是由于我国长 I 的后备管理人才的状况 , 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期 的经验 的 、 人治 的管 理传统 , 使我们不少 校长漠视 l
3发掘 员工的潜能 , . 符合教育工作的创造性特征
科学理性的管理方式 , 对例外原则没有足够的重视,I 例 外原则是高级管理 人员把 例行 的一 般事务授 使 自己事务缠身, 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 “ 全面负责” l 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 , 权 这样下级才有在各 自的权
的上级行政机关 的外控管理 , 校长负责制到底赋予 了 力给截 留了 , 没有进 一步下放给 教师 , 反而用新增 的
校 长多少实质性 的权力 , 现实是学校教职员工对校长 l 权力损害了教师本来就很少 的 自主权。3 【 这是和教育
负责制 的理解和操作仍然存在着一定模糊的 、 明确 l 不 民主化和分权 的趋势相违背 的, 对于学校管理工作 的 的地方: 校长几乎掌管了校内所有的权力 , 这也使校 l 高效率和学 校的教育 活动是不利的 。 长终 日沉湎于 日常事务 的处理 , 至于副校长 以及教务 ・ 2培养 中低层 管理人 员的管理能 力 .


六先生曾经对这一体制的内涵,作过权威性的阐述 , : 本的管理 , 在本质 上要 求把决策权 下放给基层 , 因为 即“ 上级机关领导 , ⑩ 校长全面负责 , 支部保证监督 , l 教 基层更能 了解实际情况 ,能 更有效率 的迅 速作 出反 职工民主管理。 ㈠ 暂且不去探讨校长受到何种程度 l 但 现实是 : ” 应。 政府放权 给学校 , 结果校长把 下放 的权
也失去了本 来的意蕴 。 ・ 限范 围内施展才能 , 发挥个人能量 的权力和机会 。萨

学校组织与管理 复习资料

学校组织与管理 复习资料

学校组织与管理复习资料一、填空(10X1’=10’)二、选择(10X1’=10’)1、人们根据中央和地方关于教育管理权责的分配关系,将教育管理体制分为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p9)2、校长负责制是从1985年开始的;(p15)3、教育行政法规有《教师资格条例》、《教学成果奖励条例》;(p17)4、学习组织结构形式有直线制、职能制(职能部门在其职能范围内,有权向下级单位或个人发布命令,下达指示;下级单位或个人既要服从上级行政领导管理,又要听从上级职能部门的指挥)、直线——职能制(以直线式为基础,按照命令统一的原则,从最高领导层到基层管理层实行统一指挥);(p69)5、非行政组织可细分为政治性组织(中国共产党、共青团等)、群众性组织、学习性组织、学术性组织;(p71)6、学校组织机构按职能范围分类为决策指挥系统、组织实施系统、咨询反馈系统和监督制约系统;(p71)7、沟通的类型:①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②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信沟通和网状沟通;③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④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与电子媒介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手势、肢体动作、语调等的运用,优点在于内涵丰富、含义隐含灵活,缺点是界限模糊、可能引起歧义);⑤工具式沟通与感情式沟通;(p87)8、非正式组织内的沟通渠道有单向传递、闲谈传递、几率传递和群体传递四种类型;(p95)9、倾听的五个层次:①(听而不用)生理的听②(假装听)被动听;③有选择地听;④专注地听;⑤设身处地地听(甚至会标在生理上疲劳或反应);(p98)10、沟通的风格分为五种类型:自我克制型(孤立于他人之外,离群索居);自我保护型(喜欢探究别人、评论别人,自身比较敏感,善于保护自己);自我暴露型(不善伪装,乐于向别人提供自己的情况,也容易接受别人提供的信息,喜欢吸引别人的注意);自我交易型(愿意给予反馈,而且当与之沟通的人具有相同风格时,他们是开放的);自我实现型(反应灵敏,积极主动,视信息沟通为自我实现的基本途径);(p99-100)11、人性假设四分法: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p107)12、期望理论公式:M=E x V;(p108)13、外附激励有:①物质待遇;②工作条件;③晋升前景;(p110)14、职位权利包括合法权、奖赏权和惩罚权;(p127)15、转化式领导的“4I”技能:①个别关怀;②智力激发;③鼓舞动机;④偶像影响;(p132)16、分布式领导的概念是校长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把领导职能广泛分布于组织的各个层面,以激发师生的智慧和参与行为的过程。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1.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2.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3.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4.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5.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学校外部管理●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

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

建国以后,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中国:《学记》●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

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巨著《行政学》。

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

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校长课程领导的缺位与对策研究

校长课程领导的缺位与对策研究
关指 导 , 认识不到位 ; 二是许多校长仍把 自己定位 为 : 自我发展和效 能的提高 , 的 主张由学校负责研制课程
或被定位为“ 行政领导者” 角色, 且事实上校长的行政 l 与教材, 通过增强学校的课程 自 主权使学校的课程更
事务很繁杂,占去 了很多专业学习的时间和精力 ; l 三 好地满足地方社会与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实践中 , 校


1学校 非 线性 环 境 理 论 .
’ 校 长 的课 程 领 导 具有 启 发 意 义 。 别是 将 校 长 领 导 对 特
该文为教 育部人 文社 会科 学研 究 2 0 0 8年度一般 项 目(8C 80 9 的研究成果 0J800 )

8 ・
张爱梅 薛国凤 : 校长课程领导的缺位与对策研究
的课程管理理论。 分析我国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缺位 的原 因, 探究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理论支撑 以及实 施策略 , 对于促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效能的提高 和学校效能的提升都具有重要 意义 。 我 国校长课程领导的缺位


f 校越来越成为一种非线性 的环境存 在 , 认清学校 条件 l 的非线性特征对于决定管理和领导 策略是很有必要 ・ 的。具体来说 , 这些特征包括 : 动态 的环境 , 松散 的管 f 连接 , 的文化连 接 , 的 、 理 紧密 多元 竞争性 的 目 , 标 非 l 结构性的任务 , 竞争性的解决方案 , 以测量的结果 , 难
近几年来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 教育界许 多 I 以确保的操作程序 , 难 不确定 的行动后果 , 不明确的、 人士都在积极倡导我 国中小学校 长应 从传统课程管 l 竞争性的权力路线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 , J 。 以传统 的技

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思想及对我国官德建设的启示

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思想及对我国官德建设的启示

萨乔 万 尼道 德 领 导思 想 的提 出 , 既有 当时 西 方
社 会历 史背 景方 面 的 现 实根 据 , 也 有 深 厚 的 思 想 渊
源 。
从 现实 社会 背景 看 , 第 二 次世界 大 战 以来 , 经 济 全球 化所 引发 的管 理 变革 、 女权 主义 Leabharlann 动 的 兴 起 以 2 1
中共 青 岛 市委 党校 青 岛行政 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0 L O F C P C Q I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C O M M I 丌匪
当代社 会 发展 背景 下汲取 有关 教育 管理 和教 育领 导 思想 的精髓 , 在 不 断 的理 论 批 判 和 实 践反 思 中提 出 来 的一 种具 有广 泛 影 响 力 的教 育 管 理 思 想 , 不 仅 反
效, 也使 萨乔 万尼 逐渐认 识 到仅仅 在 技术 、 技巧层 面 来 改善学 校教 育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学 校 管理 真 正 缺 乏 的是一种 共 同 的 目标 和共 同 的信 念 。正是 在思 考什 么样 的方 式才 能有 效 地 进 行 学 校 领导 的过 程 中 , 萨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i 1 — 1 2
作者简介 : 张静 静 , 中 国石 油 大 学 ( 华东) 经 济管 理 学 院行 政 管 理 专 业 2 0 1 3级 硕 士 研 究 生 ; 纪光欣 , 中 国石 油 大 学 ( 华东) 经
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 中图分类 号] B 7 1 2
[ 文献标 识码 ] A

道德领导思想对高校教师管理的启示

道德领导思想对高校教师管理的启示

作成果很难以物化形式表现。因此, 有研究者考虑到高 校教师工作的特点, 主张教师管理“ 以柔性管理为主, 刚 性管理为辅 ; 在权力管理与参与管理中, 一般以参与管
理为 主 ; 在定性 和定 量管 理上 , 一般 以定 性管 理为 主” 。 圆
心权威 , 应置于传统领导理论的科层权威 、 心理权威和
望 、 诺与 职责 。学校组 织 的理念 是实 现 学校共 同利 益 力劳动 , 承 从劳动主体上是个体劳动 , 从时空角度来看具 意 识及对 每 个人 良好愿望 的承诺 与尽 责 , 这也 是学 校提 有弹性 , 从效果上说易受社会影响【 I 1 。而且 , 高校教师教 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创造性、 复杂性 、 隐蔽性 , 工 升 的 出路 。
Sr l ei .9 a No9 3
■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
道德领导思想对 高校教师管理的启示
吴凤 姣 ’沈本 良 。
(. 1 上海理工大学 , 上海 20 9 ;. 0 03 2上海教育考试 院, 海 2 0 3 ) 上 02 5 摘 要 : 萨乔 万尼 的道德领导思想提倡 以道德权威 为基 础 , 通过 建立学习共同体来有效领导学校 , 拓展 传统领 导理论的权 威基础 。其中的道德权威和共同体思想契合 了高校教师的工作特 点, 当前 高校教师管理者在管理 对 理念、 构建教师共 同体、 培育领导替 身以及教师激励 四方 面有重大启示 。 关键词 : 道德领导 ; 高校 ; 师管理 教
道德领导思想是指以专业和道德的权威为基础, 通 过引导教师实现 自主管理的同时将学校从一个组织变
二、 高校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
( ) 一 高校教 师 工作 的特点
高校教师是大学这一特殊的文化组织培养的高级 为一个共同体 。萨乔万尼认为 , 学校是专业的学习共 同 体 , 管理 者 的领导 活动 以及校 内其 他人 的领 导 活动 人才, 教育 研究高深学问 、 孕育高新技术而服务于社会 。 因而 的权威 来 源 ,是学 校 共 同利 益 意识 及 每个 人 的 良好 愿 高校教 师工作 呈 现出 自身 的特 点 : 劳 动形态 上说 是脑 从

合作型幼儿教师文化建设的困境及突破——基于萨乔万尼道德领导理论的视角

合作型幼儿教师文化建设的困境及突破——基于萨乔万尼道德领导理论的视角

范等 策略将 有助 于建 构合作 型 的幼 儿教 师文化 [ 关键 词 ]合 作 型教 师文化 道德 领 导理论 幼儿教 师 共 同成 长
当前 ,巴尔 干式 教 师文 化 , 】 ] 局 限 了幼儿 教 师 虚假 合 作文化 . . 的共 同成 长 ,导致 个人 英雄 主 义式 的专 业成 长 。这 ( 二 )合作 目标 消极 ,具 有一 定的功 利意 向 种个 体化 的发 展与 主 流价值 观所 倡 导 的每位 教师 自 目标 是 团 体 成 员 形 成 _ 厅依 、共 同奋 斗 的 方 向
( 一 )科层 管理体 制 的等级 规约
托 马斯 ・ 萨乔万尼 ( T h o m a s J . S e r g i o v a n n i )是
开启 道德领 导 理论 研究 的学者 之一 。笔 者将 其 道德 领 导 理 论 的精 髓 概 括 为 : “ 一 个 维度 、两 个 权 威 、 我 国 幼儿 园 实 行 “ 园 长负 责 制 ” ,即 园 长全 面 三者 连 结 、四个 替 身 。 ” “ 一个 维 度 ”是 萨 乔万 尼 负责幼 儿 园教 育 、行 政T 作 管理 ,教 职 工参 与 民 主 通 过 对官方 、半 官方 、非 官方 的管 理 价值 观来 源 的 管理 。然 而 。当前幼 儿 园各 项工 作有 效 完成 仍 然依 认 识 方式进 行 深度 剖 析 ,发现 在实 践 中所 采取 的任 靠 科层 权 威 。幼 儿 园 的层 级 结构 呈金 字 塔形 —— 高 何 行 动 中 ,都存 在 道 德维 度 。 [ 6 3 在 此基 础 上 ,萨 层 管理 者 是 园长 ,其 职责 是方 向的 引领 和决 策 ;中 乔 万 尼考察 了传统 的领 导 政策 与实 践权 威来 源 :科

道德领导思想对我国学校管理的启示

道德领导思想对我国学校管理的启示
治 校 方 略
28 0 年第 1期 当代教育科学 0 8
道德领导思想对我国学校管理的启示
● 蔡 怡
道德 领 导 是 当代 西 方 教 育管 理 学 界 颇 具 影 响 的 民主 意 识 , 治 与 象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领 导 强 调 广 泛 的 参 与 , 它 政 但
道德 领导 的假 设 种教 育领 导思 想 ,它在 2 0世 纪 末 由美 国教 育管 理 们 的 前提假 设和 本 质要 求是 一样 的 。 价 价 学 家 托 马 斯 ・・ J 萨乔 万 尼 (hm sJ eg vn i阐 发 是 : 值 是 所 有领 导 的核 心 , 值 本 身建 构 了 领 导 的 T o a . ri a n) S o
群体 、 体 , 个 使之在 一 定条 件下 实现 组 织 目标 。 第四 , 重新 理 解 团队精 神 。团队精 神 不仅 是 指温 随 着道 德领 导 理论 研 究 的发 展 , 道 德领 导 类 型 暖 的人 际 关 系和学 校 安排 的 共 同工作 , 且 更是 指教 对 而 的认 识 也 加 强 了 , 不 再 是单 一 的概 念 , 是 拥 有一 师 感到 有必 要 、 责任 协 同工作 和共 享成 果 的意 识 。 它 而 有 个 概 念 群 。雷 斯 伍 德 ( e n t L i w o )和 达 克 K n eh e h od t 第 五 , 德领 导要 求建 设 “ 道 德行 学校 ” 在“ 行 学 。 德
第三 , 要建 立 一 种“ 随 ” 追 的心态 。校 长 和教 师都 于 良心 或 直觉 这 一类现 象学 的实 体 ,包 含 着信 念 、 意 是 价 值理 念 的信 奉 者 ,他们 不 用追 随某 位 领 导 者 个 志 等理性 难 以把 握 的成 分 。1 步说 , [ 3 进一 道德 领 导要 求 人 , 是追 随共 享价 值 观 , 而 校长 和 教 师 都 可 以 成 为 自 领 导 者以超 理 性 的价 值观 为 导 向 ,引导 与 影响 组织 、 我 培 育者 。

校长的道德领导力

校长的道德领导力

校长的道德领导力作者:王一军来源:《江苏教育》2010年第12期周武同志是从一位小学德育工作者成长为校长的。

由于他对学校德育的独特理解、创造性实践和扎实有效的工作,获得了很多省级以上奖励,成为淮安当地的教育名人。

可以说,德育是周武鲜明的形象元素。

正因为周武校长特殊的德育情结和成长经历,他对道德问题有着别人难以达到的敏感性。

走上校长岗位以后,他的管理哲学焕发出绚丽的德育光芒,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个道德领导者的观念、思路和能力。

美国当代学校管理学家托马斯·萨乔万尼以他天才的想象力提出了学校道德领导的观念。

他认为:“今日领导实践之权威基础极大地依赖于科层制度、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从理论和研究中浮现出来的技术理性。

对这三个基础的强调使我们忽视了领导实践的附加基础: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

”他强调要通过建立信任,赋予权威和情感以科学、认识等同样价值,从而能够建立一种基于道德权威的领导,这种新型领导水平能够“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

周校长把“让师生成为具有主动责任意识的人”这一思想转化为学校共同体的发展愿景,其实质是型塑学校的道德权威。

周校长的道德领导力就具体体现在这种道德权威的确立、落实与强化的实践过程中。

“主动责任意识培养”的道德意义在于,通过引导教师的自主建构形成学校的责任伦理。

在马克斯·韦伯的学说中,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的区分在于,“信念伦理”是不问后果的,它所能意识到的唯一“责任”,就是“盯住信念之火,不要让它熄灭”,而“责任伦理”不但要求主体为自己的目标做出决定,而且敢于为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

“主动责任”强调的正是主体对目标的主动追求,并勇于对行动后果负责。

对学校来说,教师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权,教育实践必须基于教师的主动负责精神,否则教育将退化为简单的体力劳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责任伦理是学校道德权威的应有之义,周武和他的北京路小学团队确立“主动责任意识”为道德精神核心,体现了对学校教育实践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萨乔万尼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之中国适应性批判

萨乔万尼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之中国适应性批判
t e r a o o t n t e n w d y ’dlmma o r i hn ,te l t u o h at hs te r a o a rt e n e s o hn h o C n t o o a a s i y n r ih e f mo a t i C ia h tn tte ls ,ti h o C n t t o t e d fc i l yn s a b e y n e e h a
第 9卷 第 1 期
萨乔万尼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之中国适应性批判
马 焕 灵 孙 晓 莹 2 ,
( . 东师范大学 教 育管理学 院, 1华 上海 20 6 ;. 0 022 沈阳师范 大学 教 育科 学学院 , 宁 沈阳 10 3 辽 1 4) 0
[ 摘
要】美国教育管理学者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传入我国后 , 国内学者竞相传播 , 并视之为解决学校领导困境的良
管理现象和问题 , 并最早提出了学校道德管理理论 。 20 年以来 , 02 萨氏的学校道德管 理理论输 入 中国, 国内一些学者视萨氏之道德领导理论为走出学校领 导困境 的一剂 良药 , 竞相传播 , 大有广 为宣传 、 力 努


道 德领 导 理论 概述
当今美国教育管理学界著名学者托马斯 ・ 萨乔
Ke o d :S riv n i c o l r l e d rhp te r ;e u a o n g me t y W r s ego a n ;s h a a e i h y d c t n ma a e n mo l s o i
Hale Waihona Puke 托马斯 ・ 萨乔万尼是美国教育管理非主流派的 杰出代表人物 , 以教育管理的批判范式研究教 育 善
维普资讯

导师道德领导:一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新思路

导师道德领导:一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新思路
2 . 导师 道德 领导 以专业权 威 与道德 权威 为领 导
以其特有的专业性和导师制度而在管理方面区别于 其他教育阶段。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 , 向学生过多 强 调 日常行 为 准则 、 思 想 道 德规 范 已不 再 是教 育 管 理的重点 , 此时 , 应以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为 出发点,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 促进学生的学术发展。
由于研 究生 阶段 实行 导 师制 度 , 大 部 分研 究 生 多 数 时问基 本处 于 由各 自导师 直 接 管 理 的状 态 , 加 之 每
视 角 审视 我 国教 育 管 理 的 现 状 , 上至 “ 大学之治 ” ,
下至“ 幼儿 园管理” , 以求唤起人们对教育管理 的再
认识 。
道德 领导 理论 的 内容
位导师各个阶段通常会 同时指导若 干名学生 , 则每 位导师与其指导的学生就组成 了若干个小型的学 术 团 队或是 学术 团体 。在 这 样 的 团 队或 团体 中 , 导
义务 而致力 于 为组 织织永续发展 的一种领导形态 ; 是指领导者借助专业 和道 德 的权 威 , 在 帮助 教 师 实 现 自我 管 理 的 同 时将 学校从一个组织转变为一个共 同体 , 从而实现学校
培养 目标 的过程 。
研究 生教 育管理 实 施导师 道德领 导 的特点
师 自然 成为 领导 者 , 自主管理 并 指导学 生 , 督 促学 生 进 行学 术探 究 。这种 导师 自主管 理 的模 式 就需要 更 加 广泛 的领 导权威 基 础 和 价 值体 系 的支 撑 , 而 引 入
导师道德领导的思路正符合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这一
特点 , 迎 合 了研究 生教 育管理 的需 要 。 1 . 导师 道德领 导 产生 于学 习共 同体 研究 生 日常研 究学 习多 以小 型 的学 术 团队或 学 术 团体 展开 , 这 样 的模 式 强 调 的正 是 “ 团 队学 习” 、

萨乔万尼的领导三元素理论对幼儿园管理的启示

萨乔万尼的领导三元素理论对幼儿园管理的启示
水平和能力的过程 , 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学 习、 学会适应 、 增 强能力的过程 , 而这些无疑体现 了学校人力资本的开发 与
利用 , 也实 现了学校人力资本发展 的良性循环 。在幼儿 园
首位 ( epm c o mr u ot ”其 中, t r a f o l t r ) 。 h i y a ah i y 综合资本开 发又包括智力资本 ( tl t l pa iee u i1 n lc a c t)即学校 中每个人 a
开发 ( e dvl m n o t rt ecpt )和 。 t ee p et fi e a v ai1” 道德权威 h o ng i a
中做到以幼儿为本,相信幼儿的主体性会得到更好的体
现 , 园的教 育 目标也会得到更好地贯彻与实现。 幼儿 ( 注重学校人力资本开发 。对于学校管理来说 , 二) 综 合资本开发的过程 , 既是校长 自身专业化发展 、 文化品位 提高的过程 , 也是教师拓展知识 、 发展学术 , 提升 自身教学
托 马斯 ・ 萨乔万尼 (hm .e l n1是 当今美国 To sJsg an) rv 教育 管理学界 研究 组织 文化 和领导 模式 的领 衔学 者之

表露 , 这种文化 的仪式 、 规范 、 承诺 和传统成为激励 、 支持
学生学 习和发展 的框架 。…g 上述三个要素相互作用 , 9 : 共 同影响和规范着学生 的成长 和发展 , 使学生在主体 自我

其管理思想在美 国乃至整个 国际教育管理学界都有
着重要 的影响,被海林杰誉为 “ 2 近 0年中美 国教育管理
的价值实践 中, 学校 良性文化理念的影响下 , 在 挖掘 自 身
的潜能 , 实现主体 自我 的成人成才 。具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

道德领导思想对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道德领导思想对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学 生 的创新 能力 。如 图2 所示。
动能力 。在管理过程 中, 由于受科学主义传统的束缚 , 形成 注重科学精神的培育而忽略了人文精神养成的管理环境 , 极大制约了学生 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社会先进 、 科技发展 的今天 , 高校出现了用于特殊场合监视违法、 违纪行为的监 控器 , 成为 了“ 管理监测设备” 或“ 教学检测仪” 的有效技术。 以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无法从合理化、程序化的管理 走向创新型的卓越管理 , 从而保证了“ 学生不 出事就是工作 做得好” 的管理 目标 的完成。 3 . “ 听我的” 管理导致 了学生参与的缺失 。科层 的权威 存在于各种指令 、 规章 、 规定、 工作陈述和工作期望之 中, 这 是学生管理各项工作得以完成的最为简单、 直接 的方法。 在 这种管理体制下 , 大学生管理工作者代表着角色 、 期望和规 则体系 ,学生要听从管理工作者 的,学生处于一种从属状 态, 是等级排列体系中的部署 , 与管理工作者的 目标、 利益 不同, 管理工作者必须保持警觉。相对于教师 , 学生被认为 是不可信赖的, 是专业知识不足的代表者。因此 , 要求和检 查贯穿于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教师对学生的行踪 进行直接 、 严密地监控 , 以保证学生遵守规章制度 , 学生失 去 了主动参与学校各项事业的积极性 。另一种“ 听我的” 管 理策略是依靠心理的权威,教师通过奖赏使得学生作 出回 应, 如果奖赏没有交易成功, 学生就不会按照要求去做 , 如 奖助学金的评选, 这种管理策略造成 了大学生的功利行为。 二、 道德领导思想的内涵 、 当今美国教育管理非主流派重要代表托马斯 ・ 萨乔万 尼( T h o m a s J . S e r g i o v a n n i ) 在分析领导权威来源的基础上 , 提

道德领导理论视野下的校长专业化

道德领导理论视野下的校长专业化
《 教学与管理》
2 0 1 3年 7 月2 0日
道德领导理论视野下的 校长专业化
◎广 东清远职业技术 学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罗忠实
道德领导理论 源于西方教育管理学界 , 最 早提出 4 众 多因素 中最重要 的一个因素就是校长本人 的因素 , 只有校长 自身意识到道德领导在实际管理 中的价值 , “ 学校道德领 导”概念并对道德领导理论作了系统 阐 l 述的是美国教育学者托马斯 ・ J ・ 萨乔万尼。二战后的 l 才能有意识地在领导过程 中实行 道德领导 。 内因是事 美国, 为了提高 中小学教育 的水平和质量 , 进行 了三 一 物发展 的根本 动力 , 只有 校长本人着力 推行 , 才能使 道德 领导 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 次教育改革, 但是其效果却不显著, 学生的成绩并没 l
容, 这样 才能将理想 与感 性相结合 , 达到最好 的管理 方面的特征 , 整个管理活动大量借鉴 了企业管理 的精
效果。 总而言之, 校长专业化, 不但需要提高校长的专 l 髓, 使学校 的管理工 作逐步得到加强 , 并取得 了相应 业性以及管理的理想,还需要提高校长的教育理念、J 的效果 , 但是却没有对 “ 人” 的作用进行 正确 的估量 。
管理观念 、 情感素质 、 个人魅力 , 使管理不再是一种模 l 这也和领导者对人性假设的认知错误有关 , 传统的领
式化的行为, 而成为一种艺术化的方式。 : 导者将被 领导者视为 “ 经济人 ” , 认为 只要经过科学 的 就此, 笔者从校长的素质、 制度的设计、 培训等方 I 激励 方法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加强学校 的管 理 ,
从事 这个专业 的人员 的综合素养存在着一定的要 求 ,l 领导思维就势在必行 。

学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学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学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作者:姜树华来源:《江苏教育》2021年第16期【摘要】学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可归类为“管理情怀”“管理思想”“管理本领”等方面,从管理之“心”、管理之“脑”、管理之“手”等角度,寻求学校管理建设问题之根源,有利于搭建问题求解的框架,从而为助力学校管理提供策略依据。

【关键词】学校管理;学校管理队伍;学校行政工作【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3-0103-04【作者简介】姜树华,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江苏南通,226014)党支部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学校管理队伍是引领校园风气、规范学校管理、组织各项活动、推动学校发展的领头方阵,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尤显重要。

但在具体学校实际管理运行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解决好学校管理队伍建設中各个问题的前提便是要分析好问题的“前世今生”。

笔者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调研,对主要问题的成因,辅以归类。

一、学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学校管理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办学的重中之重,是一所学校办学的内核动力,直接决定学校的定位追求、作风引领、办学成果。

不同维度下均呈现出不同的问题表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管理情怀有待加深。

教育管理情怀是一种持久且深沉的教育情感。

每个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管理都会有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会在管理过程中投入不同程度的感情,从而形成不同的管理表现,积淀为不同的管理智慧与管理风格。

现实中,教育管理情怀普遍不深是学校管理队伍中最大的问题,表现为:其一,教育管理者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学校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过程中习惯了“等、要、靠”,表现出“不想事”“不生事”“不谋事”的应付工作状态。

其二,教育管理角色意识淡薄,缺乏行政工作中的条线贯穿意识、部门间的协调意识、项目进行中的跟进意识。

走向伦理自觉:小学校长决策伦理向度的实证分析

走向伦理自觉:小学校长决策伦理向度的实证分析

42 校 长 HEADMASTER 中小学管理·2021 / 06
专业伦理取向校长具有比其他三个伦理取向的校 长更开阔的视野。在与A4校长座谈时了解到,学校培养 并送走了若干个教育教学领导干部。A4校长表示她很 欣慰,不论我们如何强调一个教师对学校的忠诚,但是 如果他感觉到学校处处都是发展的“天花板”,那么“忠 诚”是走不远的。
4. 专业伦理取向校长决策的典型特征 在专业伦 理向度 上,得分 最高的校 长 是 A 4 校 长。 A4校长在关怀伦理向度上的表现水平与均值相差不大, 在公正伦理向度上表现水平稍弱,而在批判伦理向度和 专业伦理向度上的表现水平均高于均值,其中又以专业 伦理向度表现水平更胜一筹。专业伦理取向校长决策的 典型特征如下。 (1)善于系统思考:工程师隐喻 专业伦理取向的校长在系统思考、抽象能力方面具 有比其他三个伦理取向的校长更高的水平,与批判伦理 取向的校长在话语表述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但批判伦理 取向校长的话语形式更贴近实践,而专业伦理取向的校 长站位更高。如A4校长善于运用校外资源,充分认识到 了UDS(大学—学区—学校)合作项目为学校带来的有 益影响。 另一位校长的“工程师”(道路系统)隐喻更好地反 映了专业伦理取向校长的系统思考能力: 我做校长的四年多历程中到底干了些什么事?借用一个 比喻,就是先修路,从马路拓宽至公路,让每一辆车能够 快速行走,引导每个教师前行;再想办法开始铺设铁轨, 把单车连成排,整列出发,在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的引导 下形成团队;为了更加快速平稳地发展,就需要更换成动车 组,让每节车厢都有动力源,置换的底蕴正是来源于学校 不断生成的文化力量。 在上述发言中,校长关于“修路”的基建隐喻,反映 了其对于教育的系统思维,也反映了我国教育现代化进 程中教育领导者的工程思维。这种工程思维在学校发 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助力学校系统化建设有帮助,但需要 其他几个伦理向度的辅助,否则将导致决策的形式化。 (2)重视公共关系:经纪人隐喻 专业伦理取向的校长表现出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重视公共关系,他们往往拥有雄厚的社会文化资本,具 备利用校内外资源特别是校外资源的敏感意识。专业伦 理取向的校长在经营社会资本方面的能力符合“经纪 人”隐喻,像经纪人、中介一样,为学校引入更多的外部 资源,促进学校公共关系发展。 (3)善绘长远蓝图:政治家隐喻

道德领导理论的理念与实践策略

道德领导理论的理念与实践策略

整理ppt
12
Mankind is not only motivated by selfinterest, but also by our own feelings, values and social bonds arousing by all kinds of membership from different groups…in some aspects, we are willing to give some selfinterest in exchange for some more lofty goals.”
道德领导理论的理念与实践策略
迟希新
北京教育学院
整理ppt
1
重提道德领导理论的背景与缘由
道德领导理论的内涵和特征
校长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实现
提升道德领导力的现实路径
整理ppt
2
整理ppt
3
整理ppt
4
Unit of measure
领导范式转变
行政领导
* 资料来源:
思想领导
整理ppt
5
领导者角色的嬗变
26
塔布克的钟表定律整理与ppt 快乐工作原则
27
Unit of measure
以德治校
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身作则的风范
副学习
客观公正的准则
*
整理ppt
28
资料来源:
迈向未来的五种人
受过专业训练的人 善于整合的人 有创造性的人 尊重别人的人 有道德的人
[美]Howard Gardnero整理ppt整理ppt Nhomakorabea15
校长实现道德领导的途径
培育组织文化,建立共同愿景,增强共同 价值与信念

萨乔万尼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之中国适应性批判

萨乔万尼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之中国适应性批判

萨乔万尼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之中国适应性批判[摘要]美国教育管理学者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传入我国后,国内学者竞相传播,并视之为解决学校领导困境的良药。

但是,道德领导理论的文化内核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并无契合性,而且中国的道德困境使道德领导理论无法扎根立足,最重要的是,道德领导理论不能满足和适应中国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

因此,萨氏的道德领导理论在中国没有适应性。

托马斯?萨乔万尼是美国教育管理非主流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善以教育管理的批判范式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并最早提出了学校道德管理理论。

2002年以来,萨氏的学校道德管理理论输入中国,国内一些学者视萨氏之道德领导理论为走出学校领导困境的一剂良药,竞相传播,大有广为宣传、努力实践之势。

①但是,只要我们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中国的国情和教育现实,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萨氏之学校道德领导理论在中国现阶段没有可行性。

一、道德领导理论概述当今美国教育管理学界著名学者托马斯?萨乔万尼教授认为,我们需要对传统的领导观进行反思,将原有的领导框架和内容加以扩展。

他通过对领导权威的来源进行分析,提出了“道德领导”概念。

“道德领导”是指领导者借助专业的和道德的权威,在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管理的同时,将学校从一个组织转变为一个共同体,从而最终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过程(石一,2004)。

萨氏认为,领导者必须关注学校领导的道德维度,走向学校道德领导,即构建学校共同愿景(职业理想),强调责任与义务;将学校由知识传授组织转化为学习共同体,并作为学校改善的关键;培育学校成员对学校共同愿景的信奉与追随,为领导提供基础;建设学校共同体规范及成员对共同愿景的承诺,使其成为领导的“替代物”,降低直接领导的必要性;领导属于每一个人,领导者的任务是将学校的每一位成员培育成自我管理者,实现自我领导;弱化权力与指挥,注重权力与责任、承诺并用;培养学校成员具有协同工作以及共享工作成果的意识,树立学校团队精神;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把对共同愿景的责任与义务看作是更重要的激励源泉;不仅注重科层权威、人格权威,更注重道德权威的作用,并将其置于首位。

蔡小平:友善至善

蔡小平:友善至善

蔡小平:友善至善【校长档案】蔡小平,南京市东山小学校长,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先进个人,南京市“陶行知奖”取得者。

担任学校治理工作以来,以“试探一践行”的方式行走,他不断查找着“教师充实而幸福,学生生动而优雅”这一理想的教育境遇;坚持“友善至善”的治理理念与治理方式,推动“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注视的成绩。

耕耘一片“友善”的沃土蔡小平一直以来,我都奉行“与人为善”的处世原那么,踏上校长工作职位以来,就把它慢慢融入自己的治理实践,使之不断渗透进学校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当中,慢慢形成了“友善至善”的治理哲学。

“友善”一词,有着丰厚的伦理与哲学内涵。

“友”乃“与人为善”,“善”即“仁爱”,从那个层面讲,“友善”要求咱们与人相处时彼此要真诚相待,和睦和谐。

“至善”,那么事理固然之极也。

主张“友善至善”是希望每一名师生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周遭的一切,最终达到精神修养的“至善”境遇,从而实现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全然性改变。

《老子》云:“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遵循“友善”的原那么,追求“至善”的境遇,我在办学实践中,探讨提出“善治”、“善能”、“善育”三条进展学校的治理策略。

“善治”——成立以“友善”为基调的治理制度。

办好一所学校,绝不是“看脸色做事”“拍脑袋办事”,而是标准治理,依法治校。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

“友善”制度的最大特点,在于重视教师、学生、家长的主体地位,强调全员参与、互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我常在校务会议上强调“按章办事,真心待人”的工作原那么,提高所有领导成员“知他人之所思、察他人之所虑”的效劳意识。

咱们坚持把所有关乎师生的事,看成最重要的情形去做,“友”“善”相辅,学校治理便能事事顺利。

事顺那么人和,人和而校治。

“善能”——欣赏、尊重教师的个性,增进教师团队进展。

基于“友善”理念的教师进展策略,一方面是要发觉每一名教师的闪光的地方,尊重每一名教师的专业特性,坚决地相信每一名教师都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萨乔万尼道德领导理论助推学校战略管理作者:范雯芩唐群力来源:《老区建设》2015年第06期【提要】演道德领导最早由美国教育管理学家托马斯.J.萨乔万尼于20世纪末提出来的。

从塑造愿景、打造信奉者、构建替身三方面阐述道德领导理论的内涵,探索用道德领导理论推动学校战略规划的制定、完善和实施,有助于推动学校战略管理。

【关键词】道德领导;战略规划;愿景;信奉者;替身【作者简介】范雯芩(1970—),女,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唐群力(1976—),男,南昌教育学院讲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

(江西南昌 330301)?眼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重点课题项目“南昌市优秀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动力口述史研究”(12ZDZ010)道德领导是西方教育管理学界极具影响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思想。

最早由美国教育管理学家托马斯.J.萨乔万尼于20世纪末提出来的。

他认为,以往的领导理论过多地强调领导者的特质、行为、技巧、能力,而忽视如信念、价值观等道德层面的要素。

道德领导力是判断校长领导力的关键指标,具有道德领导力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一、道德领导的内涵1993年,萨乔万尼在《领导的建构》一文中指出,“道德领导是指领导者借助专业的和道德的权威,在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管理的同时,将学校从一个组织转变为一个共同体,从而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过程。

”由此可见,学校道德领导不仅是学校从组织走向学习共同体,也是校长从道德层面树立权威的一种方式。

(一)塑造愿景“杰出团体的最显著特征即在于他们都具有共同愿景与目的。

”一个有力且富有挑战的愿景能感染组织全体成员的内心和思想,激发他们最大程度地释放工作动力。

学校愿景是校长和师生们共同渴望创造并可能实现的目标,是学校发展的定位选择,是对学校未来美好状态的描述,也是师生的精神归宿。

萨乔万尼认为,构建学校共同愿景,强调责任和义务,每位教师都愿意为愿景尽责。

学校建立教职工内生形成的愿景,促使其自觉地朝着愿景指引的方向积极思维,发现盲点,不断修改行为方式,实施创造性探索,以自身的行动,促进学校超越常限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二)雪打造信奉者萨乔万尼认为“如果学校领导者希望教师有持续而尽责的表现,那么领导者就必须实施一种有助于教师超越下属的领导实践——一种培育信奉者的领导实践”。

目前学校中,大多数人认定自己为下属。

下属的责任和义务就是遵从,做领导者期望做得事情,长期处于“告诉我应该做什么,我尽力而为”的程序之中被动而为,不可能在缺乏奖励、监控的情况下实现自我管理。

信奉者与下属截然不同,信奉者无需严格的监督而富有热情地工作,他们不是等待校长的安排,而是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恰当,怎么做才能尽善尽美。

所以,萨乔万尼提倡要培育学校成员对学校共同愿景的信奉和追随,打造“先信奉后领导”的学习共同体,唯有当信奉者和领导者共同依附、依从于学校的共同理念、价值观和承诺时,才能为领导提供基础。

(三)构建替身萨乔万尼提出理想中的领导应拥有共同体规范、专业思想、充溢的工作状态和团队精神四种替身,并赋予一定的地位。

共同体规范就是对共同体成员的工作责任、义务的行为标准。

它让学校成员清晰享有什么的权力,应该履行做什么义务,怎样做才是规范?使成员在共同体规范的框架下自由自觉地开展工作,协调学生、家长、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各种关系。

学校以共同体规范作为统一的价值观,对不同的人与事进行评价,有利于体现公平公正。

强化教师的专业思想,更能突出学校组织的专业性。

教师是塑造人的职业,只做“经师”、“名师”,只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而只有做“人师”,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忽视“知行合一”的专业观点。

要不断加强品德修身,以德高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对关怀伦理的承诺,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都得到培养提升。

充溢的工作状态需要有效的激励制度作保障。

萨乔万尼认为,外在动机的激励强调的是外部的奖赏,与强硬的科层领导方式相关联;内在动机的激励强调人们对于工作的兴趣、期望得到赏识、和谐人际关系的满足等内在的奖赏,它是与人际关系领导方式相关联。

要寻找激发教师充溢的工作状态的动力,聚焦运用内在动机规则,将约束性制度转化为激励性制度,这样他们就会发现工作中的乐趣和挑战性,更加勤奋工作,反之,则会减少对工作的投入和付出。

教师的团队精神是增进教师互学互助的重要因素。

许多校长在提升策略上只注重了行政统筹,以强制力规划并推进团队活动。

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有时会因学校领导的执行力不强,反而会事与愿违。

为此,构建团队精神,必须适度改善学校的规范结构,有效转变领导方式、致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与专业思想的承诺相结合。

二、用萨乔万尼道德领导理论助推学校战略管理(一)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塑造共同愿景国际战略专家理查德说:“制定战略就是把你自己的智慧、远见和意志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制定战略规划的基础是学校的哲学,学校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学校的理念,它主要体现在学校的使命与目标中。

”1.从诊断问题入手,强化战略规划的科学性。

战略规划的科学性,需要建立在清晰学校的历史、优势和不足,明晰学校竞争的核心力量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教育发展的现状,审视发展定位。

多渠道诊断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战略规划的重点内容、保证规划的用力点不偏不倚的关键所在。

诊断问题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学习文件诊断共性问题。

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

对照文件要求进行自查,能发现学校是否存在工作盲点。

第二,蹲守学生,查找教育薄弱点。

不知道学生所需、所求,是教育肤浅所在。

到最真实的现场,观察学生,研究学生,从多数学生不恰当、不合理的行为中发现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熏才能使校长的管理思维与方法之间缩小距离。

第三,与教师交流,探究发展性问题。

建立教师话语平台,深入了解教师的内心需求,听取教师对学校的建议。

第四,内外比较,正视差距性问题。

广泛获取国内外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并与自身学校进行对比梳理,查找差距,从而确定出学校创新发展的制高点。

2.继承特色,延续师生荣誉情结。

任何一所学校不论其创建时间长短,在经历了成功与失败的洗礼后,会积淀、生成出特有的办学项目。

这是历任管理者和教师们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追求更大发展的重要基石。

教育管理的能力就是继承。

新的管理者要将其精挑细选,把一些被同行认可,并且与时代进程相吻合的特色工作传承下去,这才是有能力的体现。

对于能适应当下的和未来的发展情势的项目,应“嫁接发展”,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完成特色项目的再完善、再做强。

对于受局势所限确实难寻发展空间的,也不能简单否定,应借力发展,实施“微调节”策略,转型培植同类别的相关项目。

特色是学校发展壮大的根,失去特色的学校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在其他方面不可能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建树。

三、上下联动,培养战略规划的信奉者提升战略规划的凝聚力是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前提。

战略规划体现民意,深入人心,才能使师生们自觉向往,努力追随,自愿为实现规划无私奉献,不懈奋斗。

1.核心小组拟定规划。

建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抓,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设计团队,实施广泛调研、定期讨论机制,反复研雕琢细节,为每个战略规划充实战略背景、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推进步骤、战略保障措施等具体内容。

战略规划的制定关键在于以发展为核心,必须立足学校的校情、师情、生情,体现可行性;必须结合当地及国家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需求,体现前瞻性;必须尊重和遵循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的规律,体现科学性。

注重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内涵发展指向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特色的形成;外延发展则侧重于办学设施、教师待遇等。

两者相比,内涵发展更为重要。

北京市立新学校制定了文化兴校战略、一体化战略、人才强校战略、课程科研战略、魅力课堂战略、高考战略、国际化战略、数字化战略、科技、艺体战略、对外辐射、影响战略《十大发展战略规划》,在规划的引领下,学校面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动态阐述宣传规划。

最大的贫困不是物质上的贫困,而是思想上的贫困。

要使战略规划真正成为全体教师的行动目标,必须让教师深入了解规划内容、理解规划内涵,在内心产生认同感,成为规划的忠实信奉者,接受规划的部署和调度。

校长、骨干教师要准确把握规划的指导思想,利用各种会议,向教师解读设计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描绘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前景,对教师在规划中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诠释,使教师深刻意识到,只要结合学校的战略规划,制定个人的职业目标,就能在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同时,成就学校的战略规划。

学校的战略规划和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积极的宣传导向能将教师的个人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的共同愿景之中,激发出教师积极行动的正能量。

3.全面研讨完善规划。

核心小组顶层设计可以明确提出战略规划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对于增强战略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战略规划决不能只唯校长权力、唯精英权威,更应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规划草案提交全体教师修改完善模式必经之举。

全面研讨不能走过场、走形式,不能简单地以读代审,以个别意见代替全部意见,而是要采取分学科组、分部门组织多次座谈,发放书面征求意见单,虚心听取修改建议。

对征集的意见建议分类整理,采纳正确的意见,对暂时不能实施的意见加以说明,得以谅解。

修改完善规划的过程,就是有目的地让教师学习、理解、支持规划的过程。

(三)有效管理,构建战略规划管理替身任何成功的学校都十分重视略管理。

构建战略管理规划替身,能促使教师将注意力转移到共同体规范、专业思想、充溢的工作状态和团队精神四个方面,以非凡的投入去取得完满的绩效。

1.完善激励性管理机制。

心理学家威廉姆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配合战略管理项目,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使教职工得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增强自信心,达成组织目标。

根据公平、公开、系统的原则制定学校管理制度,目的不是约束教师,而是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

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灵活采取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个体激励、团队激励、即时激励、目标激励等不同的激励策略,培养教师自我管理能力。

在倡导正面激励为主的同时,不忽视负面激励。

如果对工作中的不佳行为不及时进行批评、处置,将会纵容不良行为持续恶化,不正之风进一步蔓延,就会伤害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动摇进取的信念,导致劣化趋势的加剧。

2.构建专业化队伍。

校本培训是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校本培训应做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探究三管齐下。

专家引领就是根据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人才资源库,围绕学校的战略规划主题、进展情况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在专家讲座、深度对话的活动中提高教师思想专业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