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中社会组织问题分析1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一、社会组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社会组织是有别于政府公权组织和市场私人组织,由公民自愿组成的、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主要包括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组织得到普遍而迅猛的发展,遍布城乡、涵盖各行、涉及各业,广泛活跃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领域。
截至2014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总量已逾60 万个,形成固定资产1560.6 亿元,接收各类社会捐赠524.9 亿元,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82.3 万人。
[1]社会组织对经济社会贡献日益突出,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1、助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社会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商会积极服务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在开展对外推介招商引资、制定行业标准、实行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创造就业机会、为政府提供决策建议等方面,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重要力量。
2、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
社会组织为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制度化的渠道,是反映群众诉求、扩大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渠道和基本组织形式。
3、繁荣文化的重要力量。
学术团体和一些民办非企业单位广泛作用于科教文卫等领域,不仅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也有效弥补了政府和企业在这些方面的空白点,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帮手。
在社会治理领域,社会组织以其中立性和中介性独特优势,实现利益整合、协调利益矛盾、增强社会自治,有力促进了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共治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治理体制,也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5、促进社会公益的重要角色。
在社会公益领域,社会组织积极从事扶贫济困、救灾防灾、扶弱助孤等公益活动,倡导公益理念和志愿精神,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文明进步起到巨大作用。
6、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渠道。
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不仅在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行业国际标准制定、贸易纠纷调停等方面优势明显,也为开展公共外交、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增进了解合作提供了重要渠道和途径。
社会组织管理现状及改进报告
社会组织管理现状及改进报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在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本报告旨在探讨社会组织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期推动社会组织管理的有效实施和提升。
一、社会组织管理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组织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社会组织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职责交叉重叠,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部分社会组织管理规范不高,导致管理混乱、无序发展。
2. 监管不到位:社会组织监管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一些重要的社会组织活动、项目没有及时进行监管和审核。
监管手段单一,无法全面了解社会组织的运作状况,难以有效防范和解决潜在问题。
3. 公众参与度不高:社会组织管理缺乏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对社会组织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另外,社会组织的信息透明度有待提高,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了解程度有限。
4. 资金来源单一:社会组织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补助和单一的捐赠模式,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限制了社会组织的长期发展和自主性。
二、社会组织管理的改进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进社会组织的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的法规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管理职责和社会组织的权益保障。
建立统一的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制度,规范社会组织的设立和注销程序,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社会组织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活动的审批、监管和评估制度。
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对社会组织进行信用评价,激励守法经营、诚信运营的社会组织,增加社会组织的管理效能。
3. 提高公众参与度:建立公众参与社会组织管理的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的决策制定、项目评估等环节,增加社会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同时,加强社会组织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
我国“十二五”时期主要社会问题分析
我国“十二五”时期主要社会问题分析【摘要】社会问题是妨碍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直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从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并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社会现象。
尤其是一些具有结构性影响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缓解,则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加紧社会结构转型,加快社会问题解决的重要时期。
只有正确预测社会问题的演化,积极应对社会问题的发生,努力缓解社会问题的影响,才能保证我国下一个30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十二五”时期,社会问题分析一、主要存在的社会问题总体来看,我国“十二五”时期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社会问题:1、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不协调问题。
据预测,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3.9亿。
人口数量大、结构不合理仍然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问题是我国一直存在的社会问题,也是众多社会问题的起点,最突出的是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的连带性。
2、民生问题。
目前反映最为突出的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人民群众,“十二五”时期民生问题仍将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
只有解决了民生问题,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3、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
从城乡结构来看,我国城市化率将超过50%,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进入城乡结构转换点,因此由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社会遗留问题将日益突显;从区域发展来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特殊区域发展困难问题、区域无序开发问题突出,将成为下一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十二五”时期进入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也将日益紧迫,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
二、对“十二五”社会问题演化的趋势判断(一)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1、人口数量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组织治理问题思考
我国社会组织治理问题思考【摘要】我国社会组织治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组织的特点与治理现状,指出我国社会组织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不足、规范不够、参与度低等。
随后提出加强社会组织治理的路径,包括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组织自律意识等措施。
推进我国社会组织治理现代化也是关键所在,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提升社会组织治理水平。
强调加强社会组织与政府协同治理的重要性,构建协同共治的新机制,实现社会组织治理的长远发展目标。
通过综合应对策略,我们有望实现更加高效、规范和民主的社会组织治理模式,推动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组织治理、特点、问题、路径、现代化、协同治理、应对之策、新机制、发展目标。
1. 引言1.1 我国社会组织治理问题思考在当前我国社会组织治理中,社会组织的多样性、独立性和自治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地位。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制度缺陷,社会组织在发挥职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融资困难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治理,我们需要加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协同治理,完善相关制度和法规,推动社会组织治理的现代化。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探索更加灵活和有效的社会组织治理路径,构建协同共治的社会组织治理新机制,实现社会组织治理的长远发展目标。
通过加强社会组织治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 正文2.1 社会组织的特点与治理现状社会组织是指由公民自愿组成,依法独立运行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其特点主要包括多样性、自治性和服务性。
社会组织的多样性体现在种类繁多,涵盖了慈善组织、行业协会、文化团体等各种形式。
社会组织具有自治性,即社会组织拥有独立的管理结构和决策权,不受外部政府干预。
社会组织的服务性体现在其为社会提供各种公益服务和社会福利。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治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社会组织管理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十二五”规划前言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提供公共服务,参与公共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等诸多功能。
加快发展社会组织,对于我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促进我市社会组织发展,依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等,编制《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取得的成绩1.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年均增长近13.2%。
截至2010年底,深圳市登记的社会组织4110家,其中社会团体166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441家,基金会7家,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社会组织4家,比“十五”期末增加1.3家。
社工组织逐渐壮大,2007年10月我市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到2010年底注册社工组织总量达43家,在教育、司法、妇儿等十多个领域开展社工服务。
支持型社会组织从无到有,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硬件、能力建设、智力支持和资金扶持。
“十一五”期末,我市经济类社会组织占8%,科学研究类社会组织占6.9%,社会事业类社会组织占55.9%,慈善类社会组织占19.2%,综合类社会组织占9.8%。
各类社会组织活跃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劳动、卫生、体育、生态环境、社会事务等各个领域,成为推动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2.社会组织作用日益明显动员社会资源能力持续提升,经费来源日益多元化,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赞助和捐助的比重也日益增加。
2008、2009年全市社工机构获得购买服务的经费分别达到5000多万元和7000多万元。
“十一五”期间,深圳市慈善会设立具有现代慈善捐赠运营模式的冠名基金14个,募集的慈善资金救助各类困难群体几十万人次。
2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时间:2011年04月25日 15时50分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王秋波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我要评论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是社会组织建设制度环境逐渐完善。
有关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若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架构的登记管理制度初步形成。
以《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批法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为框架的社会组织配套政策不断健全完善。
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社会组织作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要求必须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是社会组织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社会组织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类别单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截止到 2010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9万多个,同时,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4万多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20万多个。
三是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初步健全和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为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
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型政社关系实践取得新进展,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新探索,基金会的管理方式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社会组织依法监管不断改进,年度检查、财务审计、信息公开和社会评估等规范措施稳步推进,行政管理、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的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新起点 新高度 新蓝图——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思考
已经 提 升 到 用 “ ” 的 篇 幅 作 详 细 性 论 述 。 “ 一 五 ” 规 章 十 划 纲 要 共 1 篇 4 章 ,其 中 在 第 十 篇 “ 进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4 8 推
高 政 府 监 管 效 力 。 实 行 社 会 组 织 信 息 公 开 和 评 估 制 度 ,完 善
失 信 惩 罚 机 制 ,强 化社 会 监 管 。 引 导 社 会 组 织 完 善 内 二 是 社 会 组 织 工 作 由 立 足 社 会 组 织 工 作 的 单 一 型 论
从 深 化 体 制 创 新 、 机 制创 新和 法 制 创 新 着 手 ,进 一 步 加 强和 创 新 社 会 组 织 建设 。
一
的增长 。探 索路径之三 ,大力完善准入制度和 年检制度 ,建
立 促 进 社 会 组 织 优 胜 劣 汰 的 竞 争 机 制 。 除 了法 律 法 规 所 规 定 的 必 须 由有 关 部 门 在 登 记 前 进 行 前置 审 批 之外 ,其 他 类 型 社 会 组 织 的 申请 者 可 以 直 接 向 登记 管理 机 关 申请 登 记 。 同 时 , 进 一 步 细 化 各 类社 会组 织 法人 资格 的登 记 条 件 以及 公募 资格 的 审 批 标 ; 此 外 ,每 年根 据 社 会 组 织 申报 的上 年 度 工 作情 隹。
况 ,确 定 其 是 否 继 续 享 有 公 募 资 格 、 免 税 资 格 乃 至 法 人 资
是 深 化体 制创 新 ,加 强 社 会 组 织 建 设 的组 织 领 导 。 探
索路 径 之 ~ ,创 新社 会组 织 建 设 工 作 统 筹 协调 的领 导 体 制 。 统 筹 协调 领 导体 制 的重 点 是 要 建 立 能够 统 领 相 关部 门 的协 调 机 构 ,可 以 由党 和 政 府 主 要领 导 牵 头 , 登记 管 理 机 关 负 责 , 统 筹协 调 组 织 宣 传 、 发 展 改 革 、 财 政税 务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等 各个 党 政 部 门 ,研 究 制定 社 会 组 织 党 建 工 作 、 宣传 工 作 、发 展 改 革 、 财政 扶持 、税 收优 惠 、 人 事 管理 、社 会保 障 等 各项 政 策 ,形 成 工作 合 力 ,从 而 引导 各 类 社 会 组织 加 强 自
十二五中的规划中的民生与社会建设重点问题
“十二五”规划中的民生与社会建设重点问题大纲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公共服务制度及其特点1、基本公共服务制度2、公共服务外延(二)公共服务扩张阶段的基本特点1、发展重点更加向民主倾斜2、公共服务需求扩张3、公共服务供给扩张(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解决财政能力区域差别,促进区域平等2、提高优质、战略性公共物品供给(四)新时期、新实践1、中央2、地方二、调整、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一)收入分配问题的三个层级1、“国”与“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失衡2、各级政府之间(尤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收入和事权不匹配3、城乡、地区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收入分配问题原因1、收入分配在各国都是难题2、政府职能转变和重点领域的改革滞后3、劳动者的两个体系(三)对策与措施三、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面临的问题1、历史遗留问题2、在体制上,社会保障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覆盖面狭窄3、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弱4、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滞后,城乡差距较大5、统筹层级低,各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保障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比较弱6、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1、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2、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3、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跨省可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4、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主要问题1、土地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2、社会保障问题引发的上访3、国有企业改革引发的冲突4、企业破产倒闭引发的纠纷5、频繁发生的劳资纠纷6、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二)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1、创新社会管理体制2、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3、建设和谐社区(三)提高社会治理能力1、善治—应对发展挑战的基本方法2、提高应急管理能力3、提高处置社会问题的能力知识点汇总概念:C01:基本公共服务制度C02: 社会体制C03:善治C04:社会问题C05:社会议题C06:社会管理原理和观点:K01: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特点K02:公共服务扩张阶段的基本特点K03:收入分配问题的三个层级K04: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K05:调整、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对策与措施K0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主要内容K07:《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对于在法律上确保“十二五”时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发挥重要作用K0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表述K09:“十二五”时期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K10:建立合理和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体制是“十二五”时期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和主要任务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重要信息:I0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I02: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I0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I0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I0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文“十二五”时期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收入分配问题、扩大就业和妥善处理劳资关系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加强人口管理问题、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问题笔谈
十二五 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问题笔谈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勾画了一幅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为进一步推动学界就相关问题尤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本刊特发表国内部分专家学者的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打好 十二五 攻坚战*王伟光中共十七届五中全通过的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 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勾画了一幅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未来五年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建议 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所做出的科学分析、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战略机遇期所做出的正确判断。
从国际走势来看,20世纪80、90年代至今的20余年中,接连发生了两次重大的世界性历史转折。
社会主义运动曾由高潮到低潮,然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要标志的世界社会主义却又开始走出低谷;资本主义由低迷困境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而美国金融危机却又诱使现代资本主义濒入险境,呈衰退之势。
一次世界性历史转折发生在20世纪末叶,其标志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社会主义进入低谷,这使世界形势发生了自二战以来最为重大的变化与转折。
二战之后,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走上坡,资本主义走下坡。
但世界进入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诸国却放慢了发展速度,甚至出现了停滞和负增长,导致社会主义诸国经济社会发展受挫,特别是苏联、东欧蜕变,我国经济发展走了20年弯路,直到 文化大革命 爆发,濒临崩溃的边缘,社会主义面临举步维艰的境遇。
现代资本主义吸取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吸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展开资本主义改良,现代资本主义进入相对和缓发展时期。
十二五时期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促进就业的作用
2010年第2期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谭永生杨宜勇“十二五”时期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促进就业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社会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就业渠道,在促进就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充分挖掘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的潜力,政府应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加大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支持力度,提高社会组织就业人员的身份认同等措施,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事实上,促进就业,不仅要发挥政府和法人单位的作用,还要发挥社会组织等一切社会力量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的潜力社会组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群体,也就是除去政府、企业以外的党派组织、人民团体、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
狭义的社会组织,一般是指政党、政府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以及社区活动团队,有时也称为“新社会组织”。
(一)民政部门公布的社会组织数据及其吸纳就业情况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实际上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另一类是未在民政部门登记、而在工商、劳动人事、卫生等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
目前,我国比较完整的社会组织数据是民政部门公布的,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种类型。
根据核算结果,2008年全国各类民政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单位个数为41.37万个,吸纳就业人员475.83万人,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为0.36%,占非农就业的比重为1.03%,占服务业就业的比重为1.85%。
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只包括三大类,并未涵盖我国的全部社会组织,其统计数据低估了社会组织对我国就业的真实贡献。
对比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有关非营利部门的研究,美国等2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就业占所有非农就业的4.8%,占所有服务行业就业的10%,占所有公共部门就业的27%。
不难发现,我国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的各项指标数据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差距明显。
社会组织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会组织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会组织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资金管理不规范:社会组织通常是依靠政府补贴、社会捐赠或自筹资金开展项目活动,但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财务账目不清晰、资金使用不透明等。
对策建议: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资金使用审核、财务报告等,做到资金的严格管理和透明化。
2. 人员管理不到位:社会组织的人员主要是志愿者和员工,但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人员招募、培训、激励等方面的不足。
对策建议:建立健全的人才管理制度,包括招募、培训、激励、考核等,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提升组织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 项目管理不规范:社会组织的项目通常是以义务劳动或者少量报酬的方式实现的,但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项目策划、实施、评估等方面的不足。
对策建议: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策划、实施、监控、评估等,确
保项目的有序推进和高效完成。
4. 参与度不高:社会组织项目通常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参与度不高的问题,社会组织难以得到足够的支持和资源。
对策建议:加强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互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高社会组织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增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上是社会组织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从“十二五”纲要看危机管理
《 纲要》 理诉求 , 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加强应急处
置, 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 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 共事件 ,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 因素, 化解消极 因素, 激发
《 纲要》 关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构想 , ” “ 就新在 新 对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的强调。 《 纲要》 第九篇以整整五章的篇幅谈“ 标本兼治、 加强 和创新社会管理 ”并以“ , 坚持 多方参与、 共同治理 , 统筹 兼顾、 动态协调 ” 作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 探 索在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的前提下, 怎样发挥人民团体、
基层 自治组织、 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协同作
社会活力” 。 笔者长期在党校、 行政学院系统从事干部理论教学 工作 , 在学员的大量发言中, 发现一个在我国社会管理中
似乎具有共性的一个现象 , 就是在我国社会组织发育很 不成熟情况下 ,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 无论是 自然灾害 、 公 共卫生事件 , 还是重大事故灾难 , 或者社会安全事件 , 党 委和政府 , 特别是基层党委和政府往往就被推向前台, 有
潮流。
的关键还在于 , 与“ 却是相依而存的, “ 主” 次” 我们能否在 危机发生前将“ 属地管理 为主” 原则与“ 分级负责”“ 、综合 协调”“ 、分类管理” 这些看似“ 次要” 的原则总汇起来, 形成
一
个相对通盘考虑的预案。固然, 遭遇突发事件 , 并且造
成严重后果 , 根据“ 属地管理为主” 的原则, 基层党委和政 府难辞其咎 , 可是, 从许多案例的事后分析看, 如果把“ 属 地管理为主” 原则与“ 分级负责” 原则相衔接, 将责任的落
索 化解于基层” , 往往是上级领导、 上级部门的倾向 性要求,
“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问题与对策
在 不同任务 上 , ; 芒 成 状况参差不齐 。 目前 , 大多数地 区在任务 完成上面 临 以下 突出 问题 : 一是经济 结构 性 矛盾突 出。传统产 业 比重 偏大 , 真 正意义上 的现 代产业体 系还 : 有形成 。工 业结构层 次不够 高 , 新
规划评 估体系应 当包括前 期评估 、 中期 评估和后 期
分应 用。 开展 中期评估是实施五年规划的必要环节 , 也是 我 国法律 法规所规 定的必要程序 , 更是法律 赋 予各级人大 常委会 的重期评估主要是对规划及其政策的科学性进 行评估 , 以确定它们是否应该实施 ; 中期评估是对规 划 的实施和完成 情况进行评 估 , 以确定 规划是否 合
任 务 完成情 况及 其 问题 。区域 “ 十二五 ” 规划
利 于及 时掌握变化 中 的国情和 区情 , 调整 和确定政 策 导向 , 从 而推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一
、
区域 “ 十二五’ ’ 规划 中期进 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区域 “ 十二五 ” 规 划 中期 进展情 况各地 有较 大
图
“ 十二五’ ’ 规划 中期评估 : 问题与对策
程 冰 沈 正平
我 国从 “ 十五”时期 开始建 立五年 规划 中期评
估制度 。实践证 明 , 通过开展五年规划 中期评估 , 有
覆盖率等指标 , 大部分地 区未完成 。另外 , 区域 内 自 行制定 的其他约束性指标 , 有 的地 区已完成 , 有 的地 区则完成难度较大 。
“十二五”规划实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二五”规划实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十二五”规划实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十二五”以来,《XX市XX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多达到年度增长进度要求,各项任务实施情况良好。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提高;城乡一体化战略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改革开放整体推进,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全区“十二五”规划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较好地完成了《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但随着国际国内以及区域环境的形势变化,《纲要》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有些指标、任务要达到“十二五”规划期末要求有一定难度,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一、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一是内外部环境风险犹存。
“十二五”中后期,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中国经济的发展都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增长低迷、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显著增强、中国贸易条件依然在恶化。
“三驾马车”中,进出口对中国GDP增长贡献依然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面临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房地产调控继续、地方财政受限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中国房、车消费潜力已不如以前,新增长点尚未显现。
二是区域竞争日益加剧。
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各项指标始终处于全省、全市前列,但在新一轮发展中,临近的XX、XX等地市里强劲、保持竞争压力;XX、XX等地特色鲜明、呈现追赶趋势;XX、XX积极发展海洋经济;XXX依托区位优势引进大项目;XX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压力较大。
三是自身结构尚需改善。
从XX自身情况来看,面临着“四大压力”:XX经济发展经过长期高基数、高增长发展,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传统工业、服务业结构不尽合理,有同质化竞争趋势,高端化发展转型压力巨大;资源利用回旋空间小,项目引进、推进、落地压力增大;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但面临农村面貌改善、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民生建设压力。
社会团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社会团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团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也出现了重重的问题和难题,这极大地限制和阻碍其健康发展,为能使社会团体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我们积极探索着,试图从各方面入手,提出各种对策,努力解决其发展中面对的各种问题。
社会团体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对社会团体地位作用认识的局限性。
一方面,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封建中央集权思想一直强调着权力的集中,因此中国社会长期运行着“政府全能主义”的模式,中国政府一直充当着“全能政府”的角色,几乎包揽了所有的社会事务,形成”小社会、大政府“局面,于是社会团体的地位和作用无形中被放小和削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发挥不到应有的功能。
由于这种思想的根深蒂固,使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理解社会团体的地位、作用问题上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对新形势下社会团体发展的重大意义、客观趋势以及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
另一方面,在这块集权至上,政府主导的土壤上,我国还尚无法孕育出较高的公民意识、志愿精神、法制观念等的果实,人们对社会团体无法产生极高的热情,对其社会地位和功能作用没有很大的认同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团体的发展。
二、法律体系有待于完善。
目前我国的社会团体的立法层次低,内容不完善,政策不配套。
社会团体的法规和规章主要以程序性规范为主,实体性规范明显不足,在税收优惠、财政资助、人事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缺乏健全的政策规定。
三、管理体制需不断健全。
中国目前的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登记“门槛”过高,大量社会需要的组织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二是政社不分,这种政社不分使社会团体都带有准官方性质,社会团体行政色彩严重,导致社会团体的自治性和独立性明显不足,使其发挥的作用功能的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
四、对社会团体的扶持力度不够,资金、人员不足,各方面资源欠缺。
任何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物、财力的支持,社会团体作为非营利性组织,资金短缺、筹资渠道单一一直是个问题。
我国社会组织治理问题思考
我国社会组织治理问题思考【摘要】我国社会组织治理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议题。
在背景与现状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社会组织在当前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部分则着重探讨社会组织治理中存在的腐败、权力垄断等问题,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根源。
加强社会组织治理的建议是关键,我们需要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包括加强透明度、建立监督机制等。
法律政策完善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只有通过健全的法律框架才能有效规范社会组织的行为。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的意义及我国社会组织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举措等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组织治理的改善与发展。
【关键词】我也许无法完全按照你的大纲指定的目录输出内容,但我可以帮你总结出这篇文章的关键词:社会组织治理、背景与现状、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建议、法律政策、社会参与、发展方向、建设、健康发展。
希望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撰写这篇文章。
1. 引言1.1 我国社会组织治理问题思考当下,我国社会组织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令人深思。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组织在促进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相对较晚,治理体系不完善、监管缺位等问题日益凸显。
对于我国社会组织治理问题的思考尤为紧迫。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我国社会组织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晰问题的实质和根源。
我们还需提出切实有效的加强社会组织治理的建议,探讨法律政策完善的重要性,深入探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的意义。
只有通过系统思考和全面分析,才能找到我国社会组织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认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
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理环境中,我们必须加强对社会组织治理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共同推动我国社会组织事业迈上新台阶。
2. 正文2.1 背景与现状分析我国社会组织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关于十二五期间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问题
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 科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资 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50字)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 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 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57字 ) 积极支持东部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 的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 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 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 (72字)
了解国际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
当今世界: 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 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 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同时: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 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 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势复杂
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 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 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 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大 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 展。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 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119字)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划开发秩序,控制 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 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 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 点开发。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 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对依法设 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 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基本形成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 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 利益补偿机制,引导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 进发展。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内容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制度环境逐渐完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发展步伐也逐步加快,但还存在对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到位、法规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发展的结构不平衡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制度环境逐渐完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发展步伐也逐步加快,但还存在对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到位、法规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发展的结构不平衡等问题。
当前,应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健全法制、加大扶持力度等几方面入手,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社会组织、法制、人才、体制社会组织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上,是指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广义上,还包括中介组织、群团组织和社会企业等。
社会组织在世界各国名称不同,比如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志愿组织、慈善组织、非营利组织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其意义基本上是相同的,具有五个特点: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愿的、独立的和公共福利性质。
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建设在我国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1、社会组织建设步伐逐步加快2、社会组织制度环境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视,有关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初步形成了以《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三个条例、若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框架的登记管理制度。
同时,社会组织方面的配套政策法规如《公益事业捐赠法》、《企业所得税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也不断健全完善。
3、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新型政社关系实践取得新进展,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不断完善基金会的管理方式和监督机制,不断探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状描述,400字;
在“十二五规划”中,第三十九章的题目是“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其中提出了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社会组织即民间组织、NGO。
一般是由有共同目标的群体自愿组成,于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合法开展活动的组织,社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方面社会组织建设制度环境逐渐完善。
有关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若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架构的登记管理制度初步形成。
以《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批法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为框架的社会组织配套政策不断健全完善。
二是社会组织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截止到 2010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9万多个,同时,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4万多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20万多个。
另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型政社关系实践取得新进展,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新探索,基金会的管理方式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社会组织依法监管不断改进,年度检查、财务审计、信息公开和社会评估等规范措施稳步推进,行政管理、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的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问题归纳,500字;
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速度迅猛,迄今为止已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体系,并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管理功能,但总体上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有差距。
一是对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到位。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理解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律认识不足,还没有把社会组织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没有把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二是社会组织内部规范不够健全。
有的社会组织规章制度不完善,有的社会组织无论从章程的制定、人事权、日常决策权,还是内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都带有明显的行政化倾向。
三是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国家目前对社会组织实行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设计,这种设计造成社会组织进入社会的门槛过高,使许多具有“合理性”的组织无法取得“合法性”外衣而游离在制度保护之外,影响了社会组织的设立和作用发挥;大量社会需要的组织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满足不了日益多元化的公共需求;在监管方面,存在监督力量薄弱、监管乏力的问题。
四是社会组织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大量的社会组织从政府部门中脱胎出来,其机构、人员、设施等大都来源于政府,主要领导大多由政府部门的领导或政府机关改革分流出来的官员担任,形成与政府部门千丝万缕的
联系,导致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自治程度较低;有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有的未经过专业训练,具备公共管理知识、具有宏观协调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员短缺。
五是社会组织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社会组织的立法层次低,政策环境不完备,内容不完善。
目前社会组织的法规和规章主要以程序性规范为主,实体性规范明显不足,在税收优惠、财政资助、人事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缺乏健全的政策规定,面临注册难、定位难、信任难、参与难、监管难、吸引人才资金难等难题。
二、政策建议:500字;
第一节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专章阐述社会组织,明确了“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创造条件,推动社会组织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一是进一步统一认识,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新时期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组织的阶段性特点和本质特征,积极探索适合社会组织发展的管理思路,将社会组织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合理规划,建立完善的社会组织服务网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
抓好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创新和完善,推动社会组织管理上台阶。
建立“以完善双重管理体制为核心,齐抓共管”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解决没有抓手,没有监督和落实措施,无衡量和追究手段,无有效对话途径等问题;建立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公安部门、税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物价部门等相互配合,行动一致,协调运作的整合机制,解决认识不一致,说法不一致,行动不一致,相互掣肘的问题;建立对社会组织进行业务监督、执法监督、社会监督的体系,促使社会组织自律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社会组织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有效性。
要增强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自律机制和诚信机制的建设,强化自我约束,树立良好社会公信力;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作用,帮助社会组织通过合法的渠道参政议政;要保持社会组织的独立性,不能因为社会组织需要从政府、经济组织和民间捐助者那里获得资助和支持而变为支持者的附庸。
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尽快步入规范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
探索改进双重管理体制,促进管理体制逐步由重入口登记向准入和日常管理并重转变,由重行政控制向依法发展方向转变;从法律层次规范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职能、权利和义务、设立条件、审批程序、运行机制等,使社会组织工作规范化;健全社会组织管理规章规定,对相互冲突、不合时宜的规章及条款予以修订或废止,解决社会组织管理法规不完善、不系统、相互冲突的问题。
五是进一步健全现代社会组织制度,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健全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完善议事、选举、机构、财务、人事等各项制度;减少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保障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及独立性;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社会组织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四、难点与对策:600字。
现在在很多领域,政府还是行政色彩过浓,如何去行政化、淡化行政色彩,更多地发挥市场本身的作用,这是我认为现在比较大的问题。
特别是在资源配置方面,由于政府权力的干扰,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一直没有完全转向市场。
如何更好地从整体上由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逐步转向为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来主导的市场经济,这是结构性的转变,也是在“十二五”期间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内容和今后的一个趋势。
这个过程中,政府不能过于强势。
政府能不能转型,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程度。
一个政府转型成功的标志是,当到了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时,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政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场不必要的干预,这就达到了转型的目标了。
今后,政府要从管理型的政府逐步转向服务型,要由经济疏导型转向公共治理型。
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加对公共产品的供给,这是我们“十二五”期间围绕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一个领域。
在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方面,有一些必须要政府来提供,但更多公共服务是政府可以依靠社会力量、社会组织、民间组织来完成的,社会组织了解社会基层的民政需求,也有专业的能力。
政府只需要制定规则、规范,掏钱来购买服务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