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教材对当下诗歌教学的借鉴

合集下载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古代蒙学教材是我国古代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方法和礼仪为人们所推崇。

蒙学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包含严谨的教学方法,从古代的教育方式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对于现代教育的启发和借鉴。

本文从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出发,探讨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如何将古代蒙学教材运用到现代教育中。

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蒙学教材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心智发展。

古代蒙学教材往往通过古诗词、经典故事、典籍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这对于现代教育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现代教育可以借鉴古代蒙学教材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蒙学教材强调了礼仪和文化传承。

古代蒙学教材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这一点对现代教育同样具有启示意义,现代教育也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国际化的竞争力和文化自信。

蒙学教材强调了家校合作和学生个性发展。

在古代蒙学教育中,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育人。

这对于现代教育同样具有借鉴意义,现代教育应该加强家校合作,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营造尊重人、尊重个性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可以看出,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意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综合能力,促进家校合作和学生个性发展。

如何将古代蒙学教材运用到现代教育中,成为我们亟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可以通过改编和创新古代蒙学教材,使其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古代蒙学教材大多是采用对联、成语故事等形式,现代教育可以借鉴这些形式,设计新颖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随笔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何剑云摘要: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对于中国古代幼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蒙学教材是古代实施蒙学教育的主要中介。

通过对古代蒙学概念的研究及蒙学教材特点的分析,将会为当代幼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蒙学教材;幼童教育;现代价值一、古代蒙学教材的特点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先贤都十分注重蒙学教育及其教材的编撰,因此有众多教育家、文学家,如李斯、司马相如、杨雄、朱熹等都加入到蒙学教材的编写队伍中,这就使得中国古代蒙学教材质量得到保证。

而从第一本蒙学教材———西周时期的《史籀篇》问世开始,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在二千多年的蒙学教材编写过程中,出现的蒙学教材数量已经超过一千多种[1]。

纵览众多的蒙学教材,其特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内容丰富多样古人在编写蒙学教材的时候,并未将蒙学教材的内容局限在识字或道德教育方面,而是在一本教材中融汇了多方面的内容。

而这一特点恰恰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儿童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编写方式通俗易懂古人所使用的蒙学教材不仅内容上丰富多样,而且在语言的组织使用上能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三字经》、《弟子规》皆以三字为一句,句短音谐,和仄押韵,便于儿童的记忆;《千字文》则四字一句,两句一组,共125组,每组双句押韵,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蒙养诗教》、《小学诗礼》则是以诗歌的形式使得幼童在欢声笑语中受到道德教育,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树立志向的目的。

(三)功能实用性古人所使用的蒙学教材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样,而且还具备功能实用、多样的特点。

蒙学的教学目的有三个:识字、了解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懂得传统的封建道德,这三种目的在传统的蒙学教材中得到了很好地结合。

例如常见的蒙学教材———《三字经》,其内容包括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古代的礼教规范,古代的数目、四时、五行、六谷、六畜和历史朝代的更迭及众多榜样、先贤的示范作用,具备了识字和掌握知识的双重功能。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_王晓霞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_王晓霞
2006 年第 32 期 第 27 卷 总第 486 期
职业技术教育 ( 教学版 ) VOCAT I ONAL AND TECHN ICA L EDU CAT I ON ( T each ing R esearch)
No 32, 2006 V o l 27 G eneral N o . 486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对语文 阅读教学的启示
王晓霞 , 齐玉萍
(1 . 沈阳师范大学 , 辽宁 沈阳
1 2
110034; 2 . 沈阳市第 4 儿童在经历启蒙阶段的集中识字教育后, 进入阅读训练阶段 , 此阶段的 主要教学内容, 一是配合 四书 、 五经 , 教学生阅读简短的散文故事 ; 二是教学生阅读 浅易的诗歌 ; 三是教学生属对。 借鉴古人的经验, 现代语文阅读教学, 可以从插图故事入 手到以图画再现情境 、 创造语文 导读法 , 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关键词 : 蒙学; 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 G 629 299 文献标识码: A 一 、 蒙学 由来 蒙学 或 蒙养 之学 的 称谓均 取之于 易 经 。 周易 蒙卦 彖传 曰: 蒙, 亨 , 以亨行 , 时 中也; 匪我求童蒙, 童 蒙求我, 志 应也; 初筮告 , 以 刚中也 ; 再三渎, 渎则 不告, 渎蒙 也; 蒙以养正 , 圣 功也。 意思是说 , 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 大多处于 蒙昧状态, 如果能在蒙昧无知之 时, 认真学习 , 修 养正道 , 就能够成就至 圣之功。可见古人 很早就 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这种启蒙、 养正、 入圣的思 想 , 一直贯穿于中国古 代蒙学教育的始终。中国 古代蒙学中的语文教育, 主要是指汉语文教育以 及传统文 化的教 育, 内 容包括 识字 训练、 阅 读训 练、 写字训练和作文训 练。阅读教学作为 语文教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活动中处于首要地位。 在中国古代, 阅读训练也是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 是作文训 练的基 础, 是蒙学 教育 内容 的重 点。 二、 中国古代蒙学语 文教育中阅读训 练的内 容与方法 在中国古代, 儿童在 经历启蒙阶段的 集中识 字教育之后 , 大部分儿童已经认识两三千字, 然后 开始进入以读写训练为主的第二阶段 阅读训 练阶段 , 此阶段的主要教学 内容, 一是配合读 四 书 、 五经 , 教学生阅读简短的散文故事; 二是教 收稿日期 : 2006- 09- 28 作者简介 : 王晓霞 ( 1970文章编号 : 1008- 3219( 2006) 32- 0013- 03 学生阅读浅易的诗歌; 三是教学生属对 , 有的还教 学生学些极其浅近的文字、 音韵等方面的知识。 ( 一 )读故事书 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 故事书主要以名物掌 故和人物故事 为代表。 如耳熟能详的 守株待兔 、 磨杵做针 、 囊萤映 雪 、 司马光破瓮 等故事 , 在开发儿童智力、 勉励 儿童学习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 蒙养图说 、 日记故事 和 书言故事 等阅读教 材 , 均用白话解说故事 , 每个故事均配有插 图, 成 为世界上最早的插图故事书。这无疑是中国蒙学 语文教育发展的一大进步。但是, 由于 受历史局 限 , 诸如 二十四孝图说 等书中的阅读内容完全 是宣扬 二十四孝 、 三纲五常 的观点, 是蒙学语 文阅读训练内容的糟粕, 可借鉴的地方甚少。 阅读训练的主要方法是熟读、 精思、 博览。崔 学古在 幼训 中指出 , 读书不能单用眼睛看 , 必须 读 , 并且是认真的读, 读出声 , 做到 毋增、 毋减、 毋 复、 毋高、 毋低、 毋疾、 毋迟 等。朱熹在实践的基 础上, 发展了崔学古的观点, 提出读书不但要读出 声音, 而且要多读, 反复读。 朱子语类辑略 卷二 中说: 读书须是仔 细。逐句逐字 , 要 见着落。若 用工粗卤, 不务精 思, 只道无 可疑处。非 无可疑, 理会未到, 不知有疑尔。 朱熹在 朱子童蒙须知 中指出 : 读得字字响亮 , 不可误一字 , 不可少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第一篇: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糜艳蓓小学语文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在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过程中,发挥的是奠基性的作用,它发生在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语言范式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可以说,这个时候一个人掌握了什么样的词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他会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

鲁迅先生曾说,现今十来岁的孩子如何,可以预料到二十年后的中国情况,儿童的教育问题,与我们民族前途的关系是极大的。

良好的儿童教育不仅关系着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昌盛。

以识字教学为主,重视人文精神的古代蒙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一、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蒙学教学的开端,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识字教学的教材在明清时期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合称“三、百、千”。

识字教学的方法有指物识字、六书识字、卡片识字、圈列识字、拆字识字、带读识字等,实践中往往多种方法兼用。

这些方法都注意得用汉字的特点,循序渐进,尽量通过对字形字义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认读;注意利用儿童心理特点,强调记忆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不搞单纯的识字,力求把常用字编成有意义的韵语,并尽可能地把知识教育内容和道德教育内容糅合其中,使识字教学呈现出一种“文”与“意”结合的趋势;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写字(习字、书法)训练。

这些都是很值得借鉴的经验。

但是也应指出,当时一般的蒙师在识字教学中处理识、写、讲、用的关系上,是以识为主的,教会儿童识字就算完成了任务。

至于每个字怎样写和怎样讲,要求很低,而怎样用,几乎全无要求。

这使儿童只会呆读死记,不知字意,更不能应用。

这不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王筠在《教童子法》一书中曾批评说:“学生是人,不是猪狗,读书而不讲,是念藏经也,嚼木札也。

”。

这些,我们在教学中都应引以为戒。

试论蒙学教材《笠翁对韵》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意义

试论蒙学教材《笠翁对韵》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意义

[作者简介]杨自祥(1993-),男,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论、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试论蒙学教材《笠翁对韵》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意义杨自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 要]《笠翁对韵》等蒙学教材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一度被忽视。

但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和发展,《笠翁对韵》等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又重新登上蒙学教育的舞台。

本文旨在以声律启蒙类教材《笠翁对韵》为例,分析其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意义,以期把古代教材编写的优良方法借鉴到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中,提高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质量,从而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更好的凭借。

[关键词]《笠翁对韵》;语文教材;教材编写;意义[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5823(2018)09 0164 02 [收稿日期]2018-06-04 李渔的《笠翁对韵》是自清以来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一部优秀蒙学读物。

书中不仅话语简单、声调和谐,而且按韵分编,内容广泛,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书中还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熟见的典故和俗语。

蒙童熟读之后,能感受其结构整齐的建筑美、韵律和谐的音乐美、典故丰富的意蕴美,能够领会平仄对仗,学做对联和诗词。

本文从《笠翁对韵》的价值、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的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笠翁对韵》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启示展开论述,以发现其价值,促进当代小学语文教材建设。

一、《笠翁对韵》的价值《笠翁对韵》作为声律启蒙类儿童启蒙读物蕴含丰富的价值,其具有词汇丰富、中国语言文字特征显著、古代文化常识丰富等价值。

(一)词汇量丰富,利于集中识字《笠翁对韵》使用的词汇十分丰富,算上题目和大标题,总共有6468个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常用字,如:“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1]11“红对白,绿对黄,昼永对更长”。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蒙学,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教育传统之一,它不仅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也对学前教育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建议。

首先,蒙学强调诗歌传授。

古代国家实行典教,认为文学和音乐经典是接受教育的重点。

古代的教育方法多以诗歌的形式传授,特别是中国古代的“三百篇”、“千古百家”以及“文选”等诗歌语文。

以古人的《诗经》为例,它侧重野兽的教育原则,不仅表达了古代的思想情感,还具有浓郁的人类性,所以古人把它用在学前教育中更加合理。

其次,蒙学重视实践。

古代实践教育主要表现在教学环节中,其重要性也不可低估。

古代学前教育认为,实践是最好的考试和教学结果,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

孩子们可以通过实践,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经验来引导和指导孩子们,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世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蒙学注重言传身教,古代蒙学认为,古老的言传身教比单纯的语言更有效。

现代学前教育也表示赞同,用多种方式,以有趣的方式,传授孩子知识,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孩子们可以通过相应的展示和表演,获得学习的全方位体验,而不是单纯依靠灌输。

总之,中国古代蒙学具有以上主要特点,它不仅丰富了学前教育的形态,更重要的是,为学前教育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基础。

现代学前教育应把这些传统纳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把它们用到重要的地方,以古为鉴,促进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做出新的贡献。

从《山西杂字》看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从《山西杂字》看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第 31 卷 第 5 期2018 年 5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1 No.5Mar.2018从《山西杂字》看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对 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赵爱荣(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山西大同 037400)摘 要:《山西杂字》是民间百姓编写的识字启蒙读本,属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范畴。

因为编写立足于山西民众日常识字应用,所编内容具有针对性、通俗性、实用性、地方性的特点,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学习方式灵活且有较高效率。

《山西杂字》对现在的教育理念、机制以及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当下语文教材编写与教学更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山西杂字》入手,分析其内容与方式所体现的文化传承意义与教育价值,进而探讨其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山西杂字;蒙学教材;语文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18)05-0015-020 引言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最早可追溯到西周,第一部是有文字记载的识字教学启蒙课本《史籀篇》。

据《周官·保氏》记载:“掌养国子,教之六书。

”保氏所教之六书,即文字之学。

可见,识字教育是传统启蒙教育的重要程序[1]。

从周、秦到汉,陆续出现了多种识字课本,《仓颉篇》《训纂篇》《急就篇》等均流传于后世。

唐宋时代,蒙学教材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丰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官府和读书人所承认的,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一种是广泛流传于民间,宋代之后统称“杂字”。

到了明清时期,蒙学识字教材渐趋繁多,“三百千”一直流传使用下来,没有多少改变,而“杂字”书则有较大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广泛。

1 《山西杂字》的概述《山西杂字》是我国明清时代把识字教育与知识传播融为一体的民间实用蒙学教材之一。

在功能形式上,直接传承周秦时期的《史籀篇》《仓颉篇》《急就篇》等字书的样式,以识字和正字为主要目的,集中常用文字,以教初学者;在内容特点上,吸取了传统蒙学读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通俗性与可读性,同时吸收民间诗歌谣谚以及戏文俗语的文学性与哲理性;结构安排则继承传统类书的特点,体现了从天地自然到社会人事,再到世间万物的知识结构体系[2]。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当代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当代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当代启示作者:黄春黎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1期内容摘要:语文致力于重新寻找或努力嫁接、渗透具有人性之美、趣味之美的情操教育、伦理教育、审美教育、文艺教育等,立足教育积弊与现实需要,寻根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而蒙学教材则体现了教材编写和教学思想的重要智慧,我们也可对比反思当今教学问题和教材缺陷,并从中寻找教育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启示。

关键词:蒙学教材启示中国古代的蒙学教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周秦至汉唐时期,蒙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以识字为主,同时进行品德教育,并包含各方面知识。

《史籀篇》、《仓颉篇》(李斯)、《历篇》(赵高)、《博学篇》(胡毋敬)、《仓颉篇》(闾里书师)、《凡将篇》(司马相如)、《训纂篇》(扬雄)、《滂喜篇》(贾鲂)、《劝学篇》(蔡邕)等,都以识字为主,并讲求书写的训正意义与审美功能;魏晋南北朝时期,多种蒙学教材相与争发,束皙作《发蒙记》,顾恺之作《启蒙记》,周兴嗣作《千字文》,此外,还有《杂字指》、《俗语难字》、《杂字要》等。

到了唐代的蒙学教材出了沿袭旧用,也产生了一些新抄重编的教材,有抄写名言谚语的,以《太公家训》为代表;有将典故编成韵语的,如《兔园策》和《蒙求》;有供学童讽诵的当代诗歌选本的,如《文场秀句》;有供学童临时查阅的字书和常识问答的,如《杂抄》和《俗务要名林》;还有专供蒙童用的习字教材的,其特点是:所有的字都是笔画少的常用字,编成语句,好记易写。

这些也都吻合儿童发展时期的智能特征和学习效能特征,注重学习的趣味性和生活的经验性,使学习与儿童智能的发展、生活经验的积累紧密结合。

二是宋至清中叶,蒙学教材由综合性读物向分类专写的方向发展,在以识字为主的基础上,注意伦理道德教育。

蒙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生活日用常识知识,识字教材更加适合汉字的特点,多数蒙学教材采用韵语体裁和对偶句式,内容上更加注意适应儿童的各种官能能力的发展和美育要求。

古代蒙学教学方法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古代蒙学教学方法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古代蒙学教学方法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作者:魏良燕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19期摘要:古代蒙学在大多数现代人眼中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式学习,学习效率低下。

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凡事都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这种教学在中国存在千年也必然存在一些合有效的教学方法。

笔者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四个方面来探究古代蒙学教育中的精华,以期对当下语文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古代蒙学;教学方法;当代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112-01语文本来应该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学生应该有兴趣去学习的。

事实却并非如此。

要想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应秉承古为今用的原则,向古代蒙学的教学方法取经,在批判性地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1. 识字教学蒙学识字教学内容是集中识字,采用的方法是在儿童开始学习的时候,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让他们认识两千个左右的汉字。

在有一定识字量的基础上,才开始教儿童读书。

没有一定数量的积累,便无法进行整句整段的阅读。

而汉字又必须一个一个认,所以集中识字显得尤为重要。

反观现下,我国识字阶段的语文教科书,识字结果并不理想。

集中识字比我们现在的识字效率高,因此,必须被吸纳进我们现在的教学改革中。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突出字形,采用归类法和带字法,兼用部首识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识字等,教学生集中认识一批字,再选编一批文质兼美的儿歌和儿童诗加强记忆,巩固识字。

2.习字教学从理论上讲,识字和写字教学似乎应该同时进行。

而我们现代的语文教学也正是这么做的,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

因为汉字笔画多且复杂,结构复杂的特点,汉字写起来要比识字难得多。

因而,古代蒙学教学是把识字和写字作为两个独立的教学系统,分别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使两者同时进行,写字不影响识字,并进而不影响阅读,还有利于书法教育。

写字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当下的教育除了在小学阶段会大量练习写字,以后的教学阶段都不重视。

浅析古代蒙学韵文形式对当代新儿歌的发展和启示——以《千字文》为例

浅析古代蒙学韵文形式对当代新儿歌的发展和启示——以《千字文》为例

浅析古代蒙学韵文形式对当代新儿歌的发展和启示——以《千字文》为例《千字文》自梁代以来逐步取代以其《仓颉篇》、《急就篇》等教材,凭借着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在后续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仍然被视为蒙学经典教材。

《千字文》凸显了古代蒙学教育以识字为基础的教育特征,通过对其文学特征的细致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其被视为蒙学经典的原因所在。

《千字文》除了详实且实用性强的内容,同时独特的韵文形式造就了其与众不同的艺术美感。

通过对于《千字文》韵文形式的考察,我们可以对当下新儿歌出现的问题加以修正,最终造就新时期更具文学魅力的新儿歌。

1 《千字文》韵文形式特点在对新儿歌问题进行剖析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对《千字文》相对独特的韵文形式特点进行探究。

魏晋六朝时期,四言句式在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努力下,被作为整齐句式为韵文所用。

《千字文》作为四言句式的蒙学文本,其韵文形式的文学价值较高,具体而言,韵文形式的特点主要集中于用韵和句式。

1.1 独特的用韵《千字文》在用韵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用韵方式和特点,首先在用韵方面呈现出多用发声简单的韵母。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统计,《千字文》中共ang、eng、ing、i、ui、ao、e七个韵角,其中包含两个单音韵母e、i,两个复韵母ao、ui,三个鼻韵母ang、eng、ing。

以发音方式作为分类则可以发现,开口呼ang、eng、ao、e,齐齿呼i、ing,合口呼ui。

在汉语拼音之中,上述七个韵母发音方法较为简单,尤以e 、i作为单元音,保证了在发音过程之中,舌位、唇形和开口度的整体不变。

在复韵母之中,由于发音的关键位置为韵腹,其仍然是发声简单的元音,剩余韵尾的发音变化只存在舌位滑行,发音也较为模糊。

从对上述押韵韵母的分析可以发现,《千字文》所需的押韵韵母涉及了五元音之中的四个元音,a、e、i、u发音简单且适合语言初学者。

其次《千字文》呈现出句句押韵和转韵押韵。

通览《千字文》全篇,句句押韵和转韵的使用,让此篇蒙学读物朗读起来珠圆玉润且又流畅清丽,细读开来则容易被人们记忆。

传统蒙学教育对当下诗歌学习的借鉴

传统蒙学教育对当下诗歌学习的借鉴

【摘要】诗歌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一线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很多老师面对的难题。

这篇论文从古代蒙学教育入手,主张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诗歌教学体系,以对当下的诗歌教学进行有益指导。

【关键词】诗歌;蒙学;借鉴;体系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诗歌就像一条横亘古今的长河,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

一首好的诗歌能够增进人的见识、熏陶思想、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修养。

朱光潜说得好:“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的文学可能有正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

”当前的课程标准也凸显了对诗歌教学的重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 年级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 160 篇,7~9 年级学生背诵80 篇,合计240 篇。

这是新大纲对义务阶段的学生明确规定的背诵古诗文的篇目,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高中生的古典诗歌阅读篇目给予了指导意见。

但是当前,我们的诗歌教学处在困境中。

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在没有扎实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时就进入了鉴赏层次,在诗歌的学习中无法引起共鸣,也得不到审美快感,于是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也就无从谈起。

而另一方面,我们的诗歌教学也存在问题。

诗歌的学习直接变成了字、词、句的训练,考试直接代替了诗歌的赏析和品位,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回顾我们的传统教学,蒙学教材的选编从儿童入学识字就注重文言语感的培养。

识字教材三、百、千大多用三字或四字韵语写成。

蒙求、掌故故事、名物典故等教材的编选也多采用韵语形式。

像《千家诗》《咏史诗》更是直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汉语是单音节文字,非常容易构成整齐的词组和短句,也非常容易合辙押韵。

使用韵语的好处不止在于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学生记诵。

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的美妙,获得美的体验。

当学生识得一定数量的字以后,就开始读些优美而浅近的诗歌,这是唐宋以来一直实行的办法,后来逐渐成为蒙学中一个固定的教学内容,编著了《咏史诗》《千家诗》等教材。

清编唐诗蒙学范本研究及当代启示

清编唐诗蒙学范本研究及当代启示

清编唐诗蒙学范本研究及当代启示近年来,伴随各类诗词综艺节目的涌现,全民诗词热潮持续升温。

而各类诗词中,唐诗往往最受关注。

但唐诗数量多、题材广,既要好读诗,更要读好诗,因此唐诗的编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清编唐诗蒙学范本界说据统计,我国古代指导童蒙学习唐诗的选本较集中印刻和传播于清代,且质量普遍较高。

典型之作莫过于孙洙的《唐诗三百首》,至今影响深远。

此外,清王萦绪《唐诗读本》、刘廷忠《唐诗说》、冯匏庵《唐诗课本》、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吴宗麟《唐诗初选》、罗汝怀《唐诗六百编》、胡本渊《唐诗近体》、吴淦《唐诗启蒙》、沈宝青《唐诗谐律》、邓尉山人《唐诗读本》等,影响亦不容忽视。

而要厘清清代唐诗蒙学范本编选特点,“序跋”乃关键内容。

整理发现,清编唐诗蒙学范本多有“序跋”。

何为“序跋”?由位置看,序处在作品或作品集开头,称“排头兵”;跋处在作品或作品集末尾,称“殿后卒”。

由写作者看,序与跋或编者作,或请他人撰写。

由性质看,序与跋大致相似,均交代成书背景、编选特点、编纂宗旨、版本源流、收书藏书等信息,并对著作引介和评价,故合称“序跋”。

通过阅读唐诗选本序跋,能较快、较有效地获取该集的批量信息,随之判断和取舍,其意义自不待言。

基于此,本文将清代唐诗蒙学范本作研究对象,配套序跋为研究线索,归纳出清编唐诗蒙学范本总体特点,探讨其对当代语文教材编选之启示。

二、清编唐诗蒙学范本特点清编唐诗蒙学范本受社会文化环境、教育状况、诗学观念等因素影响,形成独有风貌。

具体论之,其编选特点如下。

1.名篇佳作,数量精当彭定求等编御定《全唐诗》,共收录唐代两千二百余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歌,诗人、诗作数量之多,堪称备矣。

而清编唐诗蒙学范本各本选录诗人诗作虽不尽相同,但都从童蒙实际出发,考虑童蒙初学认知程度、接受程度,既要求做到“精选”,又要求体现“首在选诗、其次选人”的编选标准。

如孙洙《唐诗三百首题辞》曰:“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

古代蒙学对小学当代经典诵读教学的启示

古代蒙学对小学当代经典诵读教学的启示

㊀㊀收稿日期:2018G04G25㊀㊀作者简介:张若琳(1994 ),女,广东江门人,学科教学(语文)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第17卷㊀第4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 l .17N o .42018年8月J O U R N A LO F HU A I B E I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T E C HN I C A LC O L L E G EA u g.2018古代蒙学对小学当代经典诵读教学的启示张若琳(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㊀235000)摘要:当前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如火如荼,但作为经典诵读源头的古代蒙学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古代蒙学最主要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伦理规范;蒙学教材的选编非常注重其内容蕴涵的价值观㊁其难度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匹配度以及助读系统的构建;蒙学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对经典文章进行精读㊁熟读,引导学生把经典中的内容内化.从古代蒙学中寻求启示,或许可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关键词:古代蒙学;小学经典诵读;启示中图分类号:G 623.2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G8275(2018)04G0046G03㊀㊀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开展了 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 华夏文化纽带工程 儿童经典诵读工程 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 等一系列面对国内外㊁儿童与成人㊁学校与社会各界的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成果.但是,纵观当前社会上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小学阶段大多数情况下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当代小学经典诵读与古代启蒙教学一脉相承.教学目标殊途同归,教学对象的特点相似,使用的教材多有重合.致力于完善当代小学经典诵读,使之向一个事半功倍的方向发展,应当有一个从古代蒙学的角度.本文意图通过对古代蒙学教学理念㊁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观照,从宏观上总结出当代小学经典诵读可以借鉴的几点启示.对于蒙学的定义,我国近代的许多著述中有着很多说法,它们大同小异.当前学术界基本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 蒙学是指对我国古代儿童的教育,其基本教育目标是对儿童进行基础性的文化知识教学,并使之养成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其中还包括古代教育体制㊁教学方法㊁教材等不同内容.[1]一㊁古代蒙学教学理念对当代经典诵读理念的启示(一)当代经典诵读理念概览刘幸在«锦州市小学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中提到,辽宁锦州市教师 经典诵读认识比较混乱 ,学校和教师对经典诵读的目的㊁内容㊁方法等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2]24叶蓉蓉在«小学 中华经典诵读 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S 小学为例»中提到, 学校开展经典诵读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形成办学特色 ,而教师则普遍认为经典诵读的开展是一种 传承文化的方式 [3]45,两者对教学目的认知的不一致给经典诵读工作的统一规划㊁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马琳萍等在«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中提到,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有财力支持的学校分别占样本的29%和16%,[4]说明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缺乏统一规划的现象非常普遍.邬靓婵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的调查中提到,样本中的小学经典诵读教学以 应试为主 ,而不是 培养学生的素养 ,没能 让小学生有一种对国学文化的喜爱 和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5].这种教学倾向忽视了中国古代经典中蕴含的思想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塑造作用,机械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对宝贵的教学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二)古代蒙学理念给当代小学经典诵读带来的启示«易经 彖传上 蒙»云: 蒙以养正,圣功也 .[6]为处于蒙昧阶段的儿童进行启蒙,使之进入正道,是圣人之功.在中国古代, 正道 无疑是由选拔制度决定的.而无论哪个朝代,道德伦理都是倡导儒学的统治者选拔人才的第一考虑因素.又«礼记 学记»云: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64也.[7] 因此,无论是选拔人才还是治理教化,道德伦理都被渗透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古代蒙学更多的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民间教学系统,但古代蒙学的最核心㊁最重要的理念仍然是道德伦理规范的培养.就当前的小学经典诵读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师和学校对于经典与道德伦理之间关系的认识严重不足,甚至可以说是忽视了 读经 的根本意义.关于古代蒙学教学中蕴涵的道德伦理规范,不少学者对此有过深入的研究,黑龙江大学的王司瑜在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到,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以孝悌等为主要内容,以 明人伦 为目的 [8];上海师范大学吴彦霞在硕士学位论文中也写道: 中国古代蒙学蕴涵丰富的伦理思想智慧,蒙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儿童传授道德文化知识,进行道德伦理教育 [9]中国古代的道德伦理,包括 五伦 ㊁孝悌㊁日常礼仪㊁社会道德规范等,经过当代教育系统的筛选和改进,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 读经 的社会风气日渐浓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谨慎地对待经典,既不能把经典全盘照搬地拿出来一通乱读,更不能把它当作一项 赶时髦 的门面功夫来开展.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我们应当对经典中的道德伦理内容加以筛选,根据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现实状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㊁内化儒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二、古代蒙学教材对经典诵读材料选择的启示(一)当代经典诵读小学阶段读物概览据我们所知,当前的经典诵读依然没有国家统一开发的教材,因此在选择诵读内容的时候,学校和教师都面临一个诵读材料选择的问题.传统的儒学经典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个中蕴涵着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萌芽的关键时期,诵读材料的选择必须经过仔细甄别㊁改编,否则不仅不能获得预期的成效,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根据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和学科语文专业研究生的调查,当前我国小学经典诵读教材(内容选择)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归纳如下:周思洋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市三所小学为例»中提到,样本中的三所小学 缺少甚至是没有统一完善的教材 [10]25.杨俊晔在«小学生经典诵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提到, 大部分教师对经典诵读的内容并没有很严格的筛选 ,甚至有的是 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 [11]13.朱玉琼在«小学生低段国学经典诵读指导策略研究»中提到,样本中的教师选择经典诵读材料的来源是 自己随机补充的课外读本或资料 ,一部分则是 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 [12].叶蓉蓉在«小学 中华经典诵读 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S小学为例»中提到, 93%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内容来源于学校推荐的内容 , 自己主动选择诵读内容的比例极少 [3]48.由上述调查研究可知,我国当前小学阶段学生在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中,选用诵读材料的标准非常模糊,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统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㊁教师只能自主开展诵读材料的选择工作,开展的情况也良莠不齐.部分课程意识较高的学校采取了组织优秀语文教师统一研发诵读教材的方法,并将其作为自身办校特色的一部分;部分课程意识薄弱的学校都是被动地开展诵读活动,直接导致诵读材料选择的重担落到了一线的语文教师身上.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这种选择材料的方式都是缺乏理论依据和实践反馈的,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形成经典诵读教学系统的一部分.(二)古代蒙学教材对经典诵读教材选编的启示古人对儿童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时,有两类蒙书是必读的,一是散文故事,二是诗歌.这和当前我们为学生选择的诵读教材题材大致相同.在学生识字大约两三千个的时候,就开始用这类蒙书来教学生阅读.这些蒙书有两个共同的特点:(1)教给学生常识和礼仪;(2)故事内容以道德规范为主题.在不同的朝代,流传较广的蒙书略有不同,这取决于当朝的主流价值取向.因此,在当前经典诵读教材的选择上,也需要对材料中的价值观进行细细斟酌,而不能把封建社会的蒙书内容冠以 经典 的名衔,一股脑地塞给学生.其次,在进行了初步的阅读训练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儿童改用一些文章选本来学习,这些选本是经过后人选注评点的,如朱熹的«论语集注»,宋代理学家真德秀的«文章正宗»等.这些文章选本就数量看,比前一阶段(300~600篇为一本教材)要多,三百到一千是比较理想的篇数;三百以下的,通常由塾师自行选择补充教材.这种教材使用次序很好地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还注意到了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虽然当时没有形成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但这种意识是十分可贵的.当前小学的经典诵读显然忽略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发7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第4期㊀展阶段的匹配度,因此,古代蒙学教材的这种对教材难度梯度的重视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三㊁古代蒙学教学方法对当代经典诵读教学方法的启示(一)当代经典诵读教学方法概览经典诵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诵读经典,从中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㊁理解能力㊁道德修养等目的.但是,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诵读方法,把 开口读出来当作经典诵读的终极目标,只教授一到两种最常规的阅读方法;或只知道让学生诵读,而忽略给学生教授㊁感受经典中蕴涵的道德伦理规范和传统文化之美.一线小学经典诵读的调查样本归纳如下:刘幸在«锦州市小学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中提到,锦州市小学的经典诵读活动形式限于竞赛类活动,这类活动往往 重视诵读结果,忽视学生诵读兴趣的培养 [2]24.结果大于过程,造成了达成目标最省力的教学方法就是机械的背诵和朗读.杨俊晔在«小学生经典诵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中评价调查样本中的小学经典诵读情况: 不乏语文教师不以题材㊁文体㊁创作背景为教学切入口,采取 满堂灌 的教学模式 诵读变得没有情感 [11]14.不仅教学方法,经典诵读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十分单一.周思洋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市三所小学为例»中提到,样本中的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的时候,组织形式 大多局限在课堂上 ,教学方法 通常只采取朗读和背诵的形式 [10]26.(二)古代蒙学教学方法对当代经典诵读教学方法的启示在古代,语文不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古代中国又有着轻视方法论的传统,因此我国古代对于语文教学方法的记述也是缺乏系统性的,散见于各种教育㊁文学㊁政治等类别的著述之中.直到晚清,才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收录教学方法的专著 王筠«教童子法».«教童子法»是古代中国教学方法的集大成者,吉林大学王雪莹在其硕士论文«王筠‹教童子法›蒙学语文教学理论及其现代意义»中写道: 是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从识字㊁写字㊁阅读㊁作文等方面 行文之中穿插了语文教学原则的独到看法和对前人理念的精辟总结 至今仍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推崇 [13].根据«教童子法»,古代蒙学的目的主要是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能力发展,依次培养儿童的识字㊁写字㊁阅读和作文这四种能力.而当代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则主要聚焦在阅读这一层面.王筠认为,阅读贵在 多㊁熟㊁解 ,即阅读量大㊁诵读精熟㊁理解所读内容.就当前小学经典诵读的开展来看,阅读量和 熟 是可以做到的,但这个熟 不能等同于王筠所说的 精熟 ,只能说是机械背诵层面的 倒背如流 . 解 就更算不上了,一线的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大多停留在背诵层面,较好的教学范例是把原文的大致意思翻译㊁讲解一下.因此,鉴于当前小学经典诵读一味追求诵读量的现状,对比«教童子法»的做法,我们可以在诵读活动中适当缩减诵读的数量,代之以量少质优的精读;引导学生把诵读内容内化,代之以对诵读内容适当的阐发.参考文献:[1]㊀刘米雷蕾.论古代蒙学教育的有效性及其现代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10.[2]㊀刘幸.锦州市小学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6.[3]㊀叶蓉蓉.小学 中华经典诵读 现状调查研究:以上海S小学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4]㊀马琳萍,王秋雯,侯凤翔.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以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10(23):191.[5]㊀邬靓婵.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20.[6]㊀刘大钧,林忠军.易经全译 彖传上 蒙[M].成都:巴蜀书社,2006.[7]㊀胡平生.礼记 学记[M].上海:中华书局,2017.[8]㊀王司瑜.中国古代教化思想及方式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95.[9]㊀吴彦霞.试论中国古代蒙学的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5.[10]㊀周思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沈阳市三所小学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11]㊀杨俊晔.小学生经典诵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7.[12]㊀朱玉琼.小学生低段国学经典诵读指导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17.[13]㊀王雪莹.王筠«教童子法»蒙学语文教学理论及其现代意义[D].长春:吉林大学,2009:9.责任编辑:长㊀河84张若琳/古代蒙学对小学当代经典诵读教学的启示。

《诗三首》教案:借鉴先行诗歌教育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诗三首》教案:借鉴先行诗歌教育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文学教育的深入推进和诗歌教育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诗歌教学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诗三首》是一篇优秀的教案,它不仅体现了先行诗歌教育的优点,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今天,本文将对《诗三首》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其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在诗歌教育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

《诗三首》中,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读懂鲁迅、白居易、杨煜的诗歌,领略到诗歌的美感。

”这一目标既注重了学习内容的实际性,又对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出了要求。

通过这一目标的设定,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了解到名家名作的魅力,从而更深刻地领会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诗歌教学的成果至关重要。

《诗三首》的内容选择恰到好处,由鲁迅、白居易、杨煜三位诗人的诗歌构成。

这三位诗人的诗歌风格各异,涵盖了唐宋元明等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

教师还提供了辅助材料,如名诗名篇赏析和诗文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这种内容选择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多元性,而且更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诗歌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诗三首》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呈现、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这些方法相互结合,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诗歌理解,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1.多媒体呈现在《诗三首》中,教师采用多媒体呈现的方式,将诗歌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可以看到完整的诗文。

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学生的观看,而且能够抓住学生的视觉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诗歌。

2.小组讨论在诗歌教育中,小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诗三首》中,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名诗名篇的文学内涵。

老师结合了学生的兴趣和经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3.口头报告诗歌教学中的口头报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

在《诗三首》中,口头报告成为了课堂上重要的一环,学生们通过准备和演讲,进一步深入了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提要:蒙学教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蒙学教材,能了解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征。

要使当今的语文教育效果理想,就必须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有足够的重视,更应从历代的蒙学教材入手。

以《唐诗三百首》为例探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关键词:蒙学教材;《唐诗三百首》;现代教育价值教学和作为其主要代表的蒙学教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欲探求某个时代的教学实际,蒙学教材恰是这个时代性格和气质的典型体现。

张志公就认为要使当今的语文教育效果理想,就必须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有足够的重视,更应从历代的语文教材入手。

他认为欲研究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求之于教材比求之于史传记载的章程条例更可靠。

笔者认为,张志公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

因为实际使用中的教材,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最为敏感,能最实际地反映产生它的社会背景,包括文化传统、风土习俗;反映当时社会主导的思想意识以及教育观点、教育政策。

因此,可以说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的综合性教育读物。

一、《唐诗三百首》的传统蒙学教育价值我国教育历史悠久,蒙学教材种类繁多,有侧重识字的,有侧重思想教育的,有侧重自然生活、历史等知识的,不胜枚举。

研究传统,是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致力于更好地开展今天的语文教育。

《唐诗三百首》,清代乾隆年间别号为“蘅塘退士”的孙洙所编。

全书共分8卷,既有绝句也有律诗,涵盖了我国古诗中的各种诗体。

该书《题辞》说:“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

但其随手掇拾,殊乖体制。

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

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请以是编验之。

”从原序文可见,《唐诗三百首》着眼普及,所选诗作都是具有代表性、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些作品音韵和谐,易于诵读,言近旨远,耐人寻味。

蒙学教材不该被遗忘

蒙学教材不该被遗忘

蒙学教材不该被遗忘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

我国古代对8—15岁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

如果说“四书”“五经”是中国经学教材典范的话,那么我国古代也不乏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莫过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

中国蒙学教材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尤其是“三、百、千”在我国古代语文启蒙教育中曾赢得巨大成功。

现在,这些蒙学教材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选编特点对今天的语文课改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蒙学教材不该被遗忘。

那么,我国蒙学教材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呢?⒈采用韵文形式编写我国蒙学教材大都是韵文读物,这是一个突出特点。

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这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突出贡献。

难能可贵的是:古人虽未系统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但是通过对蒙学教材的研究,我们仍会发现他们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已经有所关注。

众所周知,儿童时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思维形式还停留在低级阶段,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时间较短。

因而如果启蒙伊始就给儿童读一些深奥、庸长的文章,很可能一下子就会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梁启超认为:“儿童识字之始,必教以古今杂事,如说鼓词,童子所乐闻也。

多为歌谣,易于上口也。

多为俗语,易于索解也。

”而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句式都较简短、整齐、押韵,这较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一书中也说:“一般说,儿童读的诗应该是短章,这样好读,容易接受。

”再者,喜欢大声讽诵是儿童的一个特点,而韵文恰恰是最适宜诵读的。

由于韵文注重押韵、音调和谐、富有音乐性,因而学童在诵读过程中,尽管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却能产生奇妙的美感。

我国古代一些学者就很重视诵读的作用。

现代作家朱自清在《论朗读》一文中也说:“废弃吟诵是现在语文教学上的一个大损失。

”看来,我国蒙学教材编写的成功与其独特的语言特点有关。

比如,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四言一句,押韵自然,句式流畅,读来朗朗上口。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摘要】《增广贤文》是我国经典蒙学教材之一,全文以韵文形式将谚语警句融合在一起,句式错落灵活,体裁独特又易为人们所接受。

其中蕴涵的道德价值、惜时读书、为人处世等人生哲学,对青少年有良好的教育价值,也对当今的语文教育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增广贤文》教育价值古代蒙学教材道德教育为人处世【中图分类号】g62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67-02《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亦称作《古今贤文》,简称《增广》。

最早出现于明代万历年间戏曲《牡丹亭》,后经明、清两代人的不断增补,形成今日我们所见的内容。

在传统的蒙学书籍中,有专门对儿童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的书籍,这些书籍来自于典故和当时社会流行着的谚语。

《增广贤文》就是其中影响力较大、流传较广的蒙学教材之一。

《增广贤文》全文以韵文的形式展现,突破传统蒙学读物的基本格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这也是为世人所易接受的原因之一。

一《增广贤文》的教育价值“读了《增广》会说话”,《增广贤文》作为古代最流行的蒙学读本,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不仅在于”会说话”,易读易记,更在于它对孩童的德育、智育、待人接物、惜时读书等方面所带来的教育价值。

1.《增广贤文》的德育价值《增广贤文》中,有大量的劝人向善、教人孝顺之道的篇幅。

这些谚语警句都劝告人们要行善、扬善、讲求孝悌,为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良好基础,对当今的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孝悌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之一,自古以来,“孝”即为最宝贵的传统美德。

所以,在两千多年的文化中,都将“孝悌”排在第一位。

《增广贤文》中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孝”指的是孝顺父母,“悌”指的是兄弟间的友爱。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应懂得“孝悌”。

特别是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较多,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内容来引导学生站在父母角度上思考,让学生懂得为父母着想的道理。

蒙古族高中汉语教科书古诗文的编写体例及教学建议

蒙古族高中汉语教科书古诗文的编写体例及教学建议

蒙古族高中汉语教科书古诗文的编写体例及教学建议1. 引言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蒙古族学生来说也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针对蒙古族高中汉语教科书古诗文的编写体例和教学建议展开讨论。

2. 古诗文编写体例2.1 按照内容分类在编写蒙古族高中汉语教科书古诗文时,可按照内容分类进行安排。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唐诗•宋词•元曲•其他文学体裁这样的分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个时期的古诗文,有助于培养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

2.2 按照难度分层次古诗文的难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阅读能力进行分层次。

编写教科书时,可以将诗文按照难易程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帮助学生逐步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2.3 提供蒙古族文化背景知识蒙古族学生在学习汉语古诗文时,可能对其中的文化背景不太熟悉。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教科书可以提供一些蒙古族文化背景知识,比如相关的历史事件、蒙古族的传统文化等,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文的内涵。

3. 教学建议3.1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教授蒙古族高中汉语古诗文时,应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学生提供适量、优质的古诗文资源,使其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和学习。

•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如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演讲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翻译、表达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和积极参与讨论。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比如写诗、写作文等,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3 结合实际生活和蒙古族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蒙古族文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古诗文中的内容。

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历史事件、文化背景知识等方式,让学生对古诗文有更深刻的认识。

4. 总结蒙古族高中汉语教科书古诗文的编写体例和教学建议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族高中汉语教科书古诗文的编写体例及教学建议

蒙古族高中汉语教科书古诗文的编写体例及教学建议

蒙古族高中汉语教科书古诗文的编写体例及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教授蒙古族高中生汉语古诗文,编写古诗文教科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例及教学建议。

一、选择适合蒙古族高中生的古诗文在编写古诗文教科书时,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古诗文。

蒙古族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一定的文化障碍,因此在选择古诗文时需要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选取蒙古族高中生比较熟悉的诗文题材,例如:景物描写、爱情、家国情怀等。

2.选择易懂的古诗文,注重诗意的表达和意蕴的解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选取内容丰富、艺术性强的古诗文,能够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受到熏陶。

二、按照教学步骤编写教科书编写古诗文教科书时需要根据教学步骤来组织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个性化学习、互动教学、深度阅读等几个方面:1.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古诗文中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意和意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个性化学习:在编写教科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思维倾向和习惯进行相应的设置,设置具有多层次的难度,兼顾容易,中等和难度等层次的古诗文。

3.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相应的互动环节。

例如,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相互合作,相互交流阅读和理解等等方式,使得诗文读后的理解进一步增强。

4.深度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对诗文中的义理独立思考,同时,可以对古诗文背景和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三、加强评价和反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并制定适合学生的补充练习和提示。

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们多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反馈和色心我们进一步完善教案。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汉语古诗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蒙学教育对当下诗歌学习的借鉴
摘要:诗歌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一线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很多老师面对的难题。

这篇论文从古代蒙学教育入手,主张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诗歌教学体系,以对当下的诗歌教学进行有益指导。

关键词:诗歌,蒙学,借鉴,体系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诗歌就像一条横亘古今的长河,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

一首好的诗歌能够增进人的见识、熏陶思想、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修养。

朱光潜说得好:“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的文学可能有正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

”当前的课程标准也凸显了对诗歌教学的重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 年级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160 篇,7—9 年级学生背诵80 篇,合计240 篇。

这是新大纲对义务阶段的学生明确规定的背诵古诗文的篇目,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高中生的古典诗歌阅读篇目给予了指导意见。

但是当前,我们的诗歌教学处在困境中。

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在没有扎实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时就进入了鉴赏层次,在诗歌的学习中无法引起共鸣,也得不到审美快感,于是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也就无从谈起。

而另一方面,我们的诗歌教学也存在问题。

诗歌的学习直接变成了字、词、句的训练,考试直接代替了诗歌的赏析和品位,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学生没有学到诗歌的精粹,而只是知道了一些皮毛,然后再用死记硬背,套用固定格式的方法来对付考试,原本诗意的诗歌学习过程被肢解,弄得面目全非,而学生对学过的诗歌也是似懂非懂,只知其意而不求甚解。

回顾我们的传统教学,蒙学教材的选编从儿童入学识字就注重文言语感的培养。

识字教材三、百、千大多用三字或四字韵语写成。

蒙求、掌故故事、名物典故等教材的编选也多采用韵语形式。

像《千家诗》《咏史诗》更是直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汉语是单音节文字,非常容易构成整齐的词组和短句,也非常容易合辙押韵。

使用韵语的好处不止在于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学生记诵。

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的美妙,获得美的体验。

当学生识得一定数量的字以后,就开始读些优美而浅近的诗歌,这是唐宋以来一直实行的办法,后来逐渐成为蒙学中一个固定的教学内容,编著了《咏史诗》《千家诗》等教材。

诗的语言,音调和谐,押韵,念起来给人以很大的快感;浅近的好诗,尽管儿童不一定字字都懂得很透,也很足已启发想象,感觉到书有念头,从而培养他们思考、想象的能力。

如果老师指点得体,读写好诗最容易培养对语言的敏感,而这正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

同时,在这个阶段开始教学生学对对子,就是属对。

张志公在《张志公自选集》中提到:教儿童学属对,最初大概是以学作骈文和学作近体诗为目的的。

教学生属对的目的是配合“习文演字”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字的“虚实死活”,掌握阴阳上去四声。

为此编出了好多指导属对的课本,像《对类》《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

当学生有了这些积累沉淀之后,再读散文韵文作诗也不会觉得无从下手,无感而发了。

我们可以总结古人留给我们的经验:一是相对集中地安排文言启蒙训练,即利用韵语读物让孩童背诵,初步培养语感;二是相对集中地安排文言典籍的诵读与积累训练,就是继文言启蒙之后,以文言经典语料为凭借,大量诵读、积累典范正宗的文言章句,积淀文言语感;三是相对集中地安排研究、义理的训练,大致从十五志学之年开始,进行一次阅读教学的战略转移,重心移到探究文言经典的文化底蕴。

古人对文言语感是从小就开始
培养的,而且从识字、读诗、属对、读文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而当下,我们的诗歌教育在学前虽然也读写简易的诗歌,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但都是学生自主的活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作为课本教材的辅助存在,学生大多都是背背开头,或者是其中的几句,学习的非常零散。

而到了小学阶段记诵的篇章有限,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课后或语文园地中己经出现了一些作为知识积累的文言语句,多是选自古代文言典籍中的名言、警句,涉及道德修养、意志磨练、读书、惜时等内容,是不可多得的文言语料,可惜数量太少又过于零散。

到了中学阶段就开始了对诗歌内容的逐字逐词的学习。

高中课时少,科目多,学生精力有限,想凭借几十篇诗歌,要求学生短时间形成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只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老师也感到难以短时间收到效果,最后只能借助于理性的分析,教给字词句法。

学生直呼:一怕古诗文,二怕写作文。

可以说,学生还没有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体验到诗歌的语言美、音乐美,没有形成相应的文言语感时就进入了分析鉴赏阶段。

中小学的诗歌教学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工程,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目前,需要把小学初中高中统一联合起来。

对整个中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进行全面细致地审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最终目的的达成。

小学阶段,儿童的学习压力小,自由时间多,而且记忆能力强,可以背诵大量的优秀韵语读物或者诗歌,进行初步的属对训练。

韵语知识读物是跨越白话、文言间那条鸿沟的一座桥梁。

在文言文时代,它是从识字走向阅读的很好的过渡。

在现在的白话文时代,它是进行文言启蒙训练很好的教材。

这样可以初步培养文言语感,熟悉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基本的文言句式,语法知识。

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一13岁之间,根据古人的说法,13岁之前多记性,少悟性。

这个年龄段正处在转折期,在理解力不断增强,抽象思维不断提高的帮助下,记忆力飞速发展,可以说初中阶段还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因此,这一阶段,文言诗文教学的侧重点主要还是在记诵积累文言语料上。

到了高中阶段主要任务是有系统地进行文学鉴赏、文化论著研读的专门阅读,注重继续打好语言的底子,弘扬人文精神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古鉴今,丰富情坏,开阔胸襟。

提高辨证思维的水平,进行鉴赏和研读能力的培养。

看到一个案例,上海交通大学子弟小学的一个老师,在小学阶段给同学进行了属对练习,在各个年级制定不一样的校本课程。

先从一字对开始,然后二字对,三子对,逐步增加字数。

在与学生作对过程中教给学生基本常识:流水对、无情对、词的性质、组词能力、属对的方法。

要求他们读些作对的书目。

属对是充分体现我国汉字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

不仅能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有益处。

这为诗歌学习也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在初中高中学起诗歌来感到有理可循、有据可查。

北京景山学校也曾着手制定文言教学改革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其主要作法是:把中小学文言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启蒙(小学)---入门(初中)---提高(高中)。

小学一二年级集中识字,三年级开始每周用1一2课时诵读自编或修改的文言启蒙教材,如《儿童学诗》《词选》教材稍加讲解,主要让学生朗读和背诵。

六七年级为第二阶段,每周用3一4课时集中诵读《孟子》《古文观止》,使学生初步养成文言阅读习惯并具有一定阅读能力。

八年级以上是第三阶段,主要通过自读历史选文加以巩固和提高,开展研讨和批评活动,初步养成文言文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对古代作品和古代文化思想的鉴别能力。

总而言之,中小学诗歌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目前的状态下,迫切需要加
强小学启蒙、初中入门阶段的诗歌教学和教材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编排和训练,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不断进行知识规律的实践和知识的反刍,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附蒙学书目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2]张志公.张志公文集(第3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3]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