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工作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作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e16465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c.png)
工作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 物理因素:如噪声、震动、电磁辐射、高温、低温、高压、高海拔等。
2. 化学因素:如毒物、化学品、重金属、有机气体、农药、化肥等。
3.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对人体的危害。
4. 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心理不适应、紧张等带来的负面影响。
5. 作业环境因素:如尘土、气味、光线、空气污染等对人体的危害。
6. 工作方式因素:如作息时间不规律、长时间工作、高强度工作、疲劳等。
7. 人际关系因素:如职场欺凌、人际冲突、工作压力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5de04f205087632311212a0.png)
职业危害因素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或称生产性有害因素)。
按职业危害因素的不同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
生产毒物,如铅、汞、氯气、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潜涵作业等)、低气压(高山、高空作业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激光、射频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r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紧张或个别系统、器官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强度与劳动者生理状态不相适应等;(4)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如炎热季度强阳光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置不合理,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同一个车间;(3)由不合理的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危害因素常常不是单一的,往往同时存在多种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影响。
劳动者发生职业性损害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作用条件。
这些条件主要是:有接触机会,如生产中使用或产生某些有毒物质;一定的接触方式,如经呼吸道、皮肤或其他间接途径,或由于意外事故;一定的接触时间;足够大的接触剂量(强度)。
后两个方面是决定机体所受剂量的主要因素,又称职业危害的接触水平。
职业危害的接触水平与生产环境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集体或个体防护设施等有关。
生产车间的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布局不合理,工艺和设备落后,缺乏集体和个体防护设施和管理不善,都可以增加职业危害的接触机会和接触水平。
在同一生产环境下从事同一作业的工人中,个体发生职业性损害的机会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因为:(1)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如患有某些遗传疾病或有遗传缺陷的人容易受某些有毒物质的作用;(2)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如妇女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极易损害胎儿、婴儿的健康,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也易受职业危害的影响;(3)营养差异:营养不良可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4)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如患有皮肤疾病可增加吸收毒物的机会,患有肝脏病影响机体对毒物的解毒功能。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正式版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4aa1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e.png)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正式版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暴露于特定工作环境中,引起的一系列与工作不相适应的身体或心理损害。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如下:
1.不合理的工作条件:许多行业存在着不良的工作条件,例如噪音、振动、高温、高压等。
这些条件对工人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例如,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的工人容易患上听力损伤;长期接触振动设备的工人容易患上骨关节疾病;长期处于高温和高压环境中的工人容易蒸发过多水分导致中暑。
2.毒物暴露:一些行业中存在有害的化学物质,工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的话容易引发职业病。
例如,长期暴露于电子工业和印刷行业的工人容易患上有机溶剂中毒;长期接触含铅产品的工人容易患上铅中毒。
3.体力劳动过度:一些行业存在重体力劳动,长期过度劳累容易导致职业病。
例如,长期搬运重物的工人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长期站立工作的工人容易患上静脉曲张。
4.工作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工作竞争激烈,很多工作岗位存在着高度竞争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长期承受工作压力过大会导致工人身体和心理的损害。
例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工作人员容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5.缺乏个人防护意识:一些工人由于缺乏个人防护意识和相关知识,不重视对自身健康的保护,导致职业病危害增加。
例如,不戴耳塞的工人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容易患上听力损伤;不佩戴防护眼镜的工人在眩光环境中工作容易患上眼疾。
总之,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包括不合理的工作条件、毒物暴露、体力劳动过度、工作压力过大和缺乏个人防护意识。
为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需要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危害因素控制,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并进
行健康教育和监督。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完整版)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3bf4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0.png)
职业危害告知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危害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告知内容如下:一、职业危害因素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等)以及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高温、潮湿等)。
二、可导致的后果分别是尘肺病、矽肺病、水泥尘肺病、职业性哮喘、氮氧化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硫中毒、硫化氢中毒、听力下降至噪声聋、手臂振动病、中暑、风湿病等疾病。
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一)综合措施1.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危害岗位作业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并严格贯彻落实;2.组织员工在上岗前、在岗期间、换岗时学习培训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正确辨识生产过程中存在(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3.安排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4.为员工提供如防尘口罩、自救器、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教育和督促员工正确佩戴使用;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作业场所通风、除尘、降温等防护设施保持良好运行状态;6.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与定期检测与评价,及时将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告知员工;7.职业危害工作场所设置规范、醒目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警示标志。
(二)防尘措施1.制定“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综合防尘治理制度、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制度等,并严格贯彻落实;2.定期和实时检测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加强通风除尘、降尘;3.做好个体防护,正确佩戴防尘口罩、自救器等防护用品。
(三)降噪声、防振动措施1.选用低噪声与振动的设备,控制声源;2.增设隔音操作室或采取封闭、隔离措施,采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吸收声能等,降低噪声与振动;3.加强个体防护,在噪声超标区域作业的员工必须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4.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离开噪音环境。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及职业病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及职业病](https://img.taocdn.com/s3/m/d098e8417fd5360cba1adb6f.png)
一、 粉尘类:(一)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二) 煤尘(煤矽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三) 石墨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四) 炭黑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五) 石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六) 滑石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七) 水泥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八) 云母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九)陶瓷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尘(十) 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十一) 电焊烟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十二) 铸造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十三) 其他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r射线)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三、化学物质类:(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四)镉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五)铍及其化合物铍病(六)铊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七)钡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钡及其化合物中毒(八)钒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九)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及其化合物中毒(十)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十一)铀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铀中毒(十二)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化氢中毒(十三)氯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十四)二氧化硫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硫中毒(十五)光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气中毒(十六)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中毒(十七)偏二甲基肼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偏二甲基肼中毒(十八)氮氧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氮氧化合物中毒(十九)一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二十)二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碳中毒(二十一)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化氢中毒(二十二)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二十三)氟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工业性氟病(二十四)氰及腈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二十五)四乙基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乙基铅中毒(二十六)有机锡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锡中毒(二十七)羰基镍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羰基镍中毒(二十八)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中毒(二十九)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苯中毒(三十)二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苯中毒(三十一)正已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正已烷中毒(三十二)汽油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汽油中毒(三十三)一甲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甲胺中毒(三十四)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三十五)二氯乙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氯乙烷中毒(三十六)四氯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氯化碳中毒(三十七)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中毒(三十八)三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氯乙烯中毒(三十九)氯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丙烯中毒(四十)氯丁二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丁二烯中毒(四十一)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四十二)三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硝基甲苯中毒(四十三)甲醇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醇中毒(四十四)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酚中毒(四十五)五氯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五氯酚中毒(四十六)甲醛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醛中毒(四十七)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酸二甲酯中毒(四十八)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丙烯酰胺中毒(四十九)二甲基甲酰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五十)有机磷农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磷农药中毒(五十一)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五十二)杀虫脒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杀虫脒中毒(五十三)溴甲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溴甲烷中毒(五十四)拟除虫菊酯类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五十五)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五氯酚、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中毒性肝病(五十六)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四、物理因素:(一)高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中暑(二)高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减压病(三)低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高原病、航空病(四)局部振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手臂振动病五、生物因素:(一)炭疽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疽(二)森林脑炎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森林脑炎(三)布氏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布氏杆菌病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三氯乙烯、重铬酸盐、三氯甲烷、β-萘胺、铬酸盐、乙醇、醚、甲醛、环氧树脂、尿醛树脂、酚醛树脂、松节油、苯胺、润滑油、对苯二酚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接触性皮炎(二)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醌、蒽醌、蒽油、木酚油、荧光素、六氯苯、氯酚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敏性皮炎(三)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皮炎(四)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蒽油、汽油、润滑油、油彩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黑变病(五)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沥青、润滑油、柴油、煤油、多氯苯、多氯联苯、氯化萘、多氯萘、多氯酚、聚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痤疮(六)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铍及其化合物、砷化合物、氯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溃疡(七)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皮肤灼伤(八)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油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油彩皮炎高湿: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浸渍、糜烂有机溶剂: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螨、羌: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痒疹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氮氧化物、甲醛、酚、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眼部灼伤(二)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三)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放射性物质、三硝基甲苯、高温、激光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白内障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噪声聋(二)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鼻病(三)导致牙酸蚀病案的危害因素:氟化氰、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石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联苯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联苯胺所致膀胱癌(三)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所致白血病(四)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氯甲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甲醚所致肺癌(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所致肺癌、皮肤癌(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七)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焦炉烟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焦炉工人肺癌(八)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一)氧化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金属烟热(二)二异氰酸甲苯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哮喘(三)嗜热性放线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四) 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棉尘病 (五)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矿井下工人滑曩炎。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危害因素列表(带英文)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危害因素列表(带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41dde66294dd88d0d26b9a.png)
甲醛,
Formalde
2 hyde
过硫酸
盐,
Persulfa
2 te
过硫酸钾
3
3
3
3
3
3
4
4
5
5
5
5
5
5
5
5
5
过硫酸钠 过硫酸铵
110-54-3
118-96-7 92-87-5
Chlorine Sulfur dioxide
7782-50-5 7446-09-5
Nitrogen oxides
Ammonia Phosgene
7664-41-7 75-44-5
Formaldehyde Monomethylamine Carbon monoxide Hydrogen sulfide Chloroethylene Trichloroethylene Chloropropene Chloroprene
7440-28-0 13463-39-3 7782-41-4
71-43-2 75-15-0 56-23-5 67-56-1 8006-61-9 74-83-9 1300-21-6
N-Hexane Aromatic amino and nitro compounds Trinitrotoluene,TNT Benzidine
Substances causing occupational asthma
C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 oven emissions
GBZ 57 GBZ 94,GBZ 18
Noise vibration high temperature working Anticyclone ultraviolet radiation microwave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56726a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5.png)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是指因从事某种工作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职业健康问题。
职业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生物物质、物理因素、粉尘、噪声等因素。
2.工作强度因素:包括长时间、高强度、高频率的劳动、高度重复性的工作等因素。
3.工作态度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心理压力等因素。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几个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病预防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技术培训、管理制度等措施,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改善工作环境: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装修,加强通风设施,配备防护设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等措施,改善工作环境。
3.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制度,落实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治等措施,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4.控制工作强度: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和强度,减轻劳动强度,防止过度劳累。
5.加强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和帮助,解决职工心理问题,减少心理压力,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总之,要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采取综合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 1 -。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04a5a24010661ed9ac51f307.png)
手持无绳电话对局部脑组织功能和形态的不良影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2)紫外、红外辐射和激光:主要是对皮肤和眼睛的损伤作用。如红外线可引起职业性白内障,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显色指数:大于80Ra;
眩光指数:19
参考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一般规定墙面上照度为50Lx,灯具的光强度为2500坎德拉
显色指数Ra不小于65
测量
工业废料
废弃电缆电线、电气设备
由有资质的承包商进行处理,加工再利用
评估
空调制冷剂氯氟烃CFCs和保温层中的发泡剂氢氯氟烃HCFCs破坏大气臭氧层。
由有资质的承包商进行处理,加工再利用
评估
润滑油: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普通,指能见度为2-8公里;
好,指能见度8公里以上。
参考标准:《四川气象》2004
国际上对烟雾的能见度定义为不足1km,薄雾的能见度为1km~2km,霾的能见度为2km~5km。
评估
温度
高温作业,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均会产生影响。高温作业,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汗腺排汗多,尿液浓缩、增加肾脏负担;高温下,肌肉工作能力、大脑反应能力下降。过量热积聚体内会产生中暑(职业病)。
(完整word版)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
![(完整word版)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f7e8d4f2de80d4d8d05a4fad.png)
二氯乙炔
7572-29-4
178
六氯丁二烯
87-68-3
179
六氯环戊二烯
77-47-4
180
四氯乙烯
127-18-4
181
1,1,1-三氯乙烷
71-55-6
182
1,2,3-三氯丙烷
96-18-4
183
1,2-二氯丙烷
78-87-5
184
1,3-二氯丙烷
142-28-9
185
二氯二氟甲烷
75-71-8
35
桑蚕丝尘
36
砂轮磨尘
37
石膏粉尘 (硫酸钙)
10101-41-4
38
石灰石粉尘
1317-65-3
39
碳化硅粉尘
409-21-2
40
碳纤维粉尘
41
稀土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42
烟草尘
43
岩棉粉尘
44
萤石混合性粉尘
45
珍珠岩粉尘
93763-70-3
46
蛭石粉尘
47
重晶石粉尘(硫酸钡)
7727-43-7
二丙二醇甲醚
34590-94-8
204
二氯乙醚
111-44-4
205
二缩水甘油醚
206
邻茴香胺
90-04-0
207
双氯甲醚
542-88-1
208
乙醚
60-29-7
209
正丁基缩水甘油醚
2426-08-6
210
钼酸
13462-95-8
211
钼酸铵
13106-76-8
212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2020.4.1)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2020.4.1)](https://img.taocdn.com/s3/m/93301046bed5b9f3f90f1c74.png)
➢氨中➢毒尘 肺
眼睛的辛辣感、流 泪,急性支气管炎、严 重可出现呼吸抑制、肺 水肿、昏迷和休克,皮 肤接触后可致灼伤,损 伤组织较深。
氨气中毒工人在医院接受救治
窒息性毒物中毒
➢尘 肺
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二氧化 碳等中毒,可引起缺氧而发生昏迷。
➢一➢氧化尘碳中毒
肺
轻度
中度
有 头 痛 、 血液皮肤
眩 晕 、 心 和粘膜呈
悸 、 恶 樱桃红色,
心 、 呕 尤以面颊
吐 、 四 无 部、前胸
力 , 甚 至 和大腿内
短 暂 的 昏 侧较为明
厥
显
重度
可突然昏 倒。甚至 并发脑水 肿、肺水 肿、心 肌损坏
有机溶剂中毒
➢尘 肺
醇类、酯类、氯烃、芳烃等,具有脂 溶性,亲神经,主要有麻醉作用。此外,苯 可抑制骨髓造血,氯烃可引起肝损害。
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
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粉尘、有机性 粉尘、金属粉尘等。
高温(中暑)、高湿、低温、高气压 (减压病)、低气压(高原病)
x、a、β、r射线和中子流等
紫外线、红外线、电磁场、微波、激光
其他因素
噪声和振动
皮毛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布鲁杆菌、森 林脑炎、病毒、有机粉尘中的真菌、真菌孢子、 细菌等。如屠宰、皮毛加工、森林作业、等。
噪➢声对尘人体的危害
肺 此外,噪声还对其他
系统或器官造成危害,如 神经系统(烦躁、失眠、 头痛、头晕)心血管系统 (心悸、高压升高)消化 系统(消化不良、腹痛、 腹泻)等。
➢➢振尘动
物肺体在力的作用下,
沿直线或弧线经过某一 中心位置或平衡位置的 来回往复运动称为振动。
职业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完整版)
![职业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ef180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1.png)
职业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为做好本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1、职业中毒a、铅及其化合物中毒(电池,油漆、喷漆等)。
b、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电焊)。
c、硫化氢中毒(化粪池作业工人)。
d、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e、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f、二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g、汽油中毒(驾驶、汽修、机修等)。
h、氯乙稀中毒(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
2、尘肺a、水泥尘肺(水泥库、装卸)。
b、电焊工尘肺(电焊、气焊)。
3、物理因素职业病a、中毒(露天作业)。
b、局部振动病(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
4、职业性皮肤病a、接触性皮炎(中国漆)。
b、电光性皮炎(紫外线)。
5、职业性眼病a、化学性眼部烧伤(酸、碱、油漆)。
b、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电焊)。
c、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激光))。
6、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a、噪声聋(铆工、校平、气锤)。
7、职业性肿癌a、苯所致白血病(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
8、其它职业病a、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接触中国漆、漆树等)。
b、金属烟热(锰烟、电焊镀锌管、熔铅锌)。
c、职业性哮喘(接触易过敏之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三、防治措施(一)、电焊工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危害因素列表(带英文)(GBZ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危害因素列表(带英文)(GBZ188-2014)](https://img.taocdn.com/s3/m/24dafe11a76e58fafab00334.png)
有害因素GBZ目录编号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5.1四乙基铅 5.2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5.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5.4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5.5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5.6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5.7氧化锌 5.8砷 5.9砷化氢(砷化三氢) 5.10磷及其无机化合物 5.11磷化氢 5.12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5.13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5.14三烷基锡 5.15铊及其无机化合物 5.16羰基镍 5.17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5.18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5.19二硫化碳 5.20四氯化碳 5.21甲醇 5.22汽油 5.23溴甲烷 5.241,2-氯乙烷 5.25正己烷 5.26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5.27三硝基甲苯 5.28联苯胺 5.29氯气 5.30二氧化硫 5.31氮氧化物 5.32氨 5.33光气 5.34甲醛 5.35一甲胺 5.36一氧化碳 5.37硫化氢 5.38氯乙烯 5.39三氯乙烯 5.40氯丙烯 5.41氯丁二烯 5.42有机氟 5.43二异氰酸甲苯酯 5.44二甲基甲酰胺 5.45氰及腈类化合物 5.46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 5.47五氯酚 5.48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5.49丙烯酰胺 5.50偏二甲基肼 5.51硫酸二甲酯 5.52有机磷杀虫剂 5.53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5.54拟除虫菊酯类 5.55酸雾或酸酐 5.56致喘物 5.57焦炉逸散物 5.58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 6.1煤尘 6.2石棉粉尘 6.3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 6.4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 6.5有机粉尘 6.6噪声7.1手传振动7.2高温7.3高气压7.4紫外辐射(紫外线)7.5微波7.6布鲁菌属8.1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8.2电工作业9.1高处作业9.2压力容器作业9.3结核病防治工作9.4肝炎病防治工作9.5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9.6视屏作业9.7高原作业9.8航空作业9.9英文名称CAS No.诊断标准Lead,Pb7439-92-1GBZ 37Tetraethyl lead78-00-2GBZ 36Mercury,Hg7439-97-6GBZ 89Manganese,Mn7439-96-5GBZ 3Beryllium,Be7440-41-7GBZ 67Cadmium,Cd7440-43-9GBZ 17Chromium,Cr7440-43-3GBZ 12,GBZ 62,GBZ 20,GBZ Zinc oxide1314-13-2GBZ 48Arsenic7440-38-2GBZ 83,GBZ 94Arsine7784-42-1GBZ 44Phosphorus,P7723-14-0GBZ 81,GBZ 51Phosphine7803-51-2GBZ 117440-39-3GBZ 63Barium Compounds(Barium chlVanadium,V7440-62-2GBZ 47Thallium,Ti7440-28-0GBZ 226Nickel Carbonyl13463-39-3GBZ 28Fluoride7782-41-4GBZ 5,GBZ 51,GBZ 5471-43-2GBZ 76,GBZ 68,GBZ 94 Benzene,Methylbenzene,DimeCarbon disulfide75-15-0GBZ 4,GBZ 76Carbon tetrachloride56-23-5GBZ 42,GBZ 59Methanol67-56-1GBZ 53Gasoline,Petrol8006-61-9GBZ 18,GBZ 27Methyl bromide74-83-9GBZ 10Dichloroethane1300-21-6GBZ 39N-Hexane110-54-3GBZ 71,GBZ 73,GBZ 76,GBZ Aromatic amino and nitro compounds GBZ 30Trinitrotoluene,TNT118-96-7GBZ 45,GBZ 69Benzidine92-87-5GBZ 20,GBZ 94Chlorine7782-50-5GBZ 65,GBZ 54,GBZ 51,GBZ Sulfur dioxide7446-09-5GBZ 58,GBZ 54,GBZ 51 Nitrogen oxides GBZ 15,GBZ 54,GBZ 51,GBZ Ammonia7664-41-7GBZ 14,GBZ 18, GBZ 54,GB Phosgene75-44-5GBZ 29,GBZ 54 Formaldehyde50-00-0GBZ 33,GBZ 57,GBZ 18,GBZ Monomethylamine74-89-5GBZ 80,GBZ 51,GBZ 54 Carbon monoxide630-08-0GBZ 23Hydrogen sulfide7783-06-4GBZ 31Chloroethylene75-01-4GBZ 90,GBZ 94 Trichloroethylene75-01-6GBZ 38,GBZ 185 Chloropropene107-05-1GBZ 6Chloroprene126-99-8GBZ 32Fluorohydrocarbon GBZ 66Toluene diisocyanate26471-62-5N,N-Dimethyl-formamide68-12-2GBZ 85Cyanogen460-19-5GBZ 209,GBZ 71,GBZ 13 Phenol108-95-2GBZ 76,GBZ 79,GBZ 75,GBZ Pentachlorophenol87-86-5GBZ 34Chloromethyl methyl ether107-30-2GBZ 94Acrylamide79-06-1GBZ 501,1-Dimethylhydrazine54-14-7GBZ 86Dimethyl sulfate77-78-1GBZ 40,GBZ 51,GBZ 54 Organophosphorus insecticides GBZ 8Carbamate insecticides GBZ 52Pyrethroids28434-01-7GBZ 43,GBZ 54Acidmist and Acid anhydride GBZ 61,GBZ 20,GBZ 57,GBZ Substances causing occupational asthma GBZ 57Coke oven emissions GBZ 94,GBZ 18Noise GBZ 49,GBZ/T 238vibration GBZ 7high temperature working GBZ 41Anticyclone GBZ 24ultraviolet radiation GBZ 35,GBZ 19,GBZ 9 microwave GBZ 35GBZ 92GBZ 93分类数据库分类编码检查类型职业禁忌证目标疾病检查内容健康检查周期有害化学因素1上岗前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有害化学因素11,6亚已基二萘二异氰酸酯二苯亚甲基二有害化学因素1异氰酸酯类甲苯二异氰酸酯1,2,4苯三酸四氯苯二酸酐,tetrac 有害化学因素1苯酐类邻苯二甲酸酐,三乙烯四胺,triethyl 粉尘2多胺固化剂乙烯二胺,eth二乙烯三胺,粉尘2铂复合盐,platinum salts粉尘2剑麻,sisal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结构6-氨基青霉烷酸粉尘2β-内酰胺类抗生素粉尘2甲醛,Formaldehyde粉尘2过硫酸盐,P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有害物理因素3有害物理因素3有害物理因素3有害物理因素3有害物理因素3有害物理因素3有害生物因素4有害生物因素4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特殊作业5健康检查周期氰酸酯,naphthalene diisocyanate,NDI 酸酐,tetrachlorophthalic anhydride,TCPA 胺,triethylenete tramine,三乙撑四胺(7-ACA)结构的头孢菌素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https://img.taocdn.com/s3/m/85c5ddd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7a.png)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20151117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 〕92 号)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进行了修订。
现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从即日起施行。
2002 年3 月11 日原卫生部印发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同时废止。
附件: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docx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2015 年11 月17 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11-30一、为什么要修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2002 年3 月原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63 号),对督促用人单位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加强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定期检测评价、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和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更为多样、复杂。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https://img.taocdn.com/s3/m/1ad9c330cc7931b765ce15c4.png)
酮等。
第6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剧毒品;有毒品;有害品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6
第8类 腐蚀品
第1项 酸性腐蚀品;
如:硫酸、硝酸、盐酸等。
第2项 碱性腐蚀品;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醇钠等。
第3项 其它腐蚀品。
如:亚氯酸钠溶液、氯化铜、氯化锌等。
(2)典型工艺(过程)的危险因素
物料输送 ● 气体 超压 静电 泄漏 爆炸(安全装置) 火灾爆炸(流速、接地) 中毒(密封、防腐、防疲劳断裂) 火灾、爆炸 ● 液体 静电(流速、接地) 泄漏 中毒 火灾爆炸(密封、防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破坏了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使能量或危险物质 意外释放,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的 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物—环境方面的问 题,其辨识、评价和控制应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基础上进 行;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比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 更为困难。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三、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几个方面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一,危险有害因素定义
(1)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两者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3有害因素参照卫生部原劳劢部总工会等颁发癿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癿觃定将危害因素分为七类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6d264960daef5ef7bb0d3ccd.png)
评估
环境危害因素
光污染
生产中接触人工紫外光源,如:长期工作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电焊器、炭精灯、水银石英灯、电弧焊、气割、医疗消毒等。可导致电光性皮炎,或眼部受紫外线照射导致电光性眼炎〔职业病〕。〔光污染具体指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办公区照明标准:
色温:3300K-5300K;
关于禁止生产、销售、进出口以氯氟烃〔CFCs〕物质为制冷剂、发泡剂的家用电器产品的公告-环函[2007]200号
禁止使用氯氟烃和氢氯氟烃
评估
废打印机、复印机硒鼓
由有资质的承包商进行处理
评估
废电池中的汞溢出进入土壤或水源,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损伤人的肾脏。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无机汞可以转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鱼类的身体里,人食用了这种鱼后,甲基汞会进入人的大脑细胞,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重者会发疯致死。水俣病。镉渗出污染土地和水体,最终进入人体使人的肝和肾受损,也会引起骨质松软,重者造成骨骼变形。汽车废电池中含有酸和重金属铅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最终对人造成危害。
空气中的浓度不得超过10%爆炸极限2.1%-80%参考文件:MSDS
测量
生物危害
由蚊、虫、鼠、细菌等带来的能对职工产生健康影响的危害,传播达近百种疾病。
大型单位积水场所蚊虫孳生总面积不得超过5平方米;
大型单位苍蝇孳生总面积不得超过5平方米;
成、假设虫阳性率不超过5%;
以粉迹法测定,鼠迹不超过5处。
参考标准:《上海市除四害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次修改 2004
由有资质的承包商进行处理,加工再利用
评估
润滑油: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或使用剧毒物质的高风险度工业企业,必须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可能发生化
在工作过程中,会沾染病原体或易经皮肤吸收的剧毒物质和污染严重的工作场所必须设专用洗衣室。
产品包装警示标识: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的化学品或材料,产品包装上要设置醒目的标识和简明中
储存场所警示标识:储存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物质的场所,在入口和存放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
职业健康危害事故现场警示线: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红色、绿色和黄色临时警示线,划分出不同
脑力劳动的危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头部受长时间太阳辐射而发生中暑。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
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了氯气等。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
如何避免办公室职业疾病
首先,多做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散散步,举举手做做伸展运动,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改善办公室工作环境,可以避免长时间固定体位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如椅子的高度要适宜,当
再次,显示器要比视线低一点,可以避免脖子上扬,导致颈部疼痛。
作业场所现场应急设施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该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
毒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腹痛、腹泻、头晕、流涎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
工业防毒主要通过工艺改革,密闭通风净化系统;局部排气罩;以及排除的气体需要净化达到降低毒
个人防毒主要有: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基本防护措施,同时可以配
物理性职业健康的危害及预防
长时间地接触噪声导致听力阔值升高,造成不可逆性的噪声性耳聋。长时间接触振动,造成振动病,
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电离辐射等各种射线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坏,导致辐射病、白血
工业防辐射主要是控制辐射源。主要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用夹有细金属丝和涂银的织品做屏蔽
异常气象条件对职业健康的危害及预防
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健康危害告知卡”,“告知卡”是由图形
在高毒物品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在一般有毒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警示线应设在有毒作业场所
30cm处。
其他警示标识,警示线的设置
设备警示标识:在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的设备上或前方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
应急救援预案
救援预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基本情况。
职业病危害源头目标。
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分工。
救援队伍的组成和分工。
报警信号。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有关规定和要求等。
. 高温、高湿、高寒、高气压、高风速等等都属于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所产生的条件会使人大
. 对于异常气象条件的防护主要是防暑降温。具体方法有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可以穿防护服、戴防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
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应设置“当心中毒”“穿防护服”“注意通风”等标识。在维护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常见的
物理性因素:包括各种异常气象条件:如夏天进入油罐车或油槽车内进行高温作业等;低温:如石蜡
X射线。
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能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疾病的生物性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如劳动时间过长。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身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力密集的“办公室”型脑力劳动将取代传统的体力密集型劳动。充分运用信
办公室久坐,能引起腰骶部负担过重,臀部肌肉、血管、神经,受压迫可导致腰痛、肢体麻木、血压
由于办公室密闭,加上大量电子办公设备及装修材料产生污染物,使室内空气质量恶劣,易引起“不
。用脑过度、精神紧张、体力劳累,还能引起人体机能减退,并发失眠症、焦虑症、神
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
用人单位应当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不得擅自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通讯报警装置处于不正常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
有毒作业场所应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露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
,当有大量肺泡“死亡”时,最终导致尘肺病,人将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尤其是二氧化硅能
工业防尘有两套方法,即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方法和以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的密闭、通风、除
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性防尘措施,入风巷道,回风巷道设水幕,同时接触粉尘的工人必须配用防生产性毒物主要经过吸入,由呼吸道进入肺循环;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经口腔进入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