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15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职业病潜伏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疗,病死率较高。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防治职业病是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出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基础,辨识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否全面,并为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支撑。
一、职业病危害的特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项目轨道施工工程,作业方式有土方开挖、盾构掘进、电焊、油漆、防水、拆除等。
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样性。
既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等产生的职业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铁施工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化学毒物等。
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为全面、准确、有效的识别职业危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可划分为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部分。
(一)施工前辨识:项目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
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识别范围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卫生管理规定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职业健康卫生管理规定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健康卫生管理规定,并实施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本文将对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职业健康卫生管理规定职业健康卫生管理规定是由政府制定、施行的一系列法规和标准,其目的是规范职业健康卫生工作,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这些规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工作场所健康与安全:规定了工作场所的安全标准,要求雇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包括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措施。
2.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要求雇主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包括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开展健康监护等。
3. 职业健康监督:规定了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
4. 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要求雇主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使其了解职业危害因素,学会正确的防护方法。
5. 职业健康监测与评估:规定了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危害因素。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针对不同职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的制度。
其目的是定量评估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1. 危害因素辨识:通过对职业环境中潜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和辨识,了解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因素,如化学物质、噪音、震动等。
2. 危害因素评价:对已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评价,包括对劳动者接触量、暴露时间等进行测量和评估,以确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程度。
3.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危害因素的评价结果和劳动者的暴露情况,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出不同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风险程度。
4. 防护措施建议:基于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包括工程控制、个人防护、职业健康监护等。
结语职业健康卫生管理规定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实施,为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科学方法。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02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Chapter
工程分析法
定义:工程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生产工艺、设备、操作过 程、生产环境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辨识职业健康危 害因素的方法。
具体步骤
1. 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原料投入、化学 反应、产品产出等环节。
2. 对使用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其运行过程 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长期接触有害溶剂会导致 皮肤损伤、中毒等症状。
生物因素
1 2
细菌
长期接触某些细菌会导致感染、传染病等疾病。
病毒
长期接触某些病毒会导致感染、传染病等疾病。
3
寄生虫
长期接触某些寄生虫会导致感染、寄生虫病等疾 病。
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
长期承受工作压力会导致 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 。
人际关系
长期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 会导致心理压力、抑郁等 症状。
背景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职业健康危害问 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需要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科学、准确的辨识。
定义和术语
定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 存在的、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不利影 响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术语
职业病、职业性损害、职业性致癌物 、有害物质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 • 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 职业健康监护与应急处理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目的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为了识别和评估工作环境 中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从而采取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权益。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三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指通过对工作岗位、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职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的一项制度。
它主要通过采集信息、分析数据、评估危害程度等方法,来确定工作岗位中的有害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围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展开探讨,包括其目的、内容、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
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目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职工的健康,预防和控制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类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危害。
具体来说,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通过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查和辨识,了解工作岗位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2. 评估危害程度:通过采集信息、测量数据等方式,对各类危害因素的类型、浓度、暴露剂量等进行科学评估,判断其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3. 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4. 评估防护效果:通过对防护措施的评估,判断其对危害因素的有效控制程度,保证防护效果的可靠性。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内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 危害因素辨识:通过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查和辨识,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有毒化学品、粉尘、噪声、放射性物质等。
2. 危害因素检测和测量:通过采集空气、水、废物等样品,使用仪器设备对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测量,获得相关数据。
3. 危害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和测量数据,使用相关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对危害因素的暴露剂量、危害程度等进行评估。
4. 风险评估:根据危害评估结果,结合职工的暴露情况和易感因素,对职工的风险进行评估,判断其受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5. 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制定:根据危害评估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工程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背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职业病问题也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因此,在工作场所,认识和掌握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对人身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什么是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个体长期暴露于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情况下,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慢性、甚至具有潜在致癌和致畸的健康危害因素。
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物理因素: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振动、辐射、电离辐射、高低温、电磁场、气压、光线等。
•化学因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铅、汞、砷、镉、甲醛、苯等,以及灰尘、烟尘等。
•生物因素:作业场所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真菌、病原体等。
•心理因素:工作强度、工作时长、工作内容、工作性质、职业发展、工作关系等因素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
为什么需要辨识、评价和控制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是为了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
具体地说,这个过程可以做到以下几点:辨识危害因素首先,对于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应该进行识别、分类和鉴别。
需要在工作场所里进行实地调查和检测,分析工作流程,了解危害的种类、程度和范围,有针对性地设置监测点位,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评价危害程度其次,应对危险因素的有害程度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工作场所环境参量测定、工作人员体征监测等手段,定期评估职业安全和健康状况,对工作场所环境和职业健康进行评价。
控制危害因素然后,应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
这包括对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策略,制定职业安全卫生规定和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技术、管理和行为措施,落实职业健康安全责任,防止职工的职业健康危害。
如何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在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时,最好遵循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1.确定鉴定目标:即明确工作场所的情况、工作流程、物料及各种有毒、有害因子的类型、危险场所、危险工程等方面的情况;2.搜集资料:对工作场所进行搜集,在资料的收集中可以采用面谈、观察、检测等方式进行;3.危害因素识别: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确定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4.危害因素评价:评定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和时限等因素。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掌控程序职业安全健康是工作场所必需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危害因素评价和掌控则是职业安全健康的一项紧要任务。
危害因素评价和掌控程序包括评价危害因素、识别危害因素、订立掌控措施、实施掌控和监测和改进等步骤。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步骤。
1. 危害因素评价评价危害因素是订立掌控措施的第一步。
评价应当包括三个阶段:预评价、认真评价和定量评价。
(1)预评价预评价是对潜在危害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对工作场所进行初步调查,以确定哪些不安全是真正存在的。
在预评价中,应收集有关工作场所的基本信息,包括工作场所的位置、规模和操作过程。
在获得有关信息后,应确定工人潜在接触的可能的危害因素,以决议是否需要进一步评估。
(2)认真评价一旦确认必需进一步评估可能的危害因素,下一步是进行认真评估。
认真评价由几个阶段构成,包括现场勘查、测量和分析不安全特征、危害源的气味、噪声、热量、辐射等。
最后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工人的危害暴露水平。
(3)定量评价在通过认真评价确定潜在危害因素的时候,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定量评估这些危害因素的实际暴露水平。
定量评价需要测量危害因素的时间、强度和频率。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完成,例如使用个人监测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焊接烟罩、空气流速计和声级计等设备进行。
2. 危害因素识别通过评价和定量评估,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危害源和工作流程中可能显现的故障。
此外,还应注意某些工作活动可能存在的特定不安全,例如高度作业、移动机械、化学品使用等等。
3. 订立掌控方案订立掌控方案是削减暴露水平的第一步。
掌控方案应当明确可行的掌控措施,从而根本上防止危害源的产生以及监控和管理潜在不安全的措施。
这可以通过掌控技术(例如,更换危害物质或实现闭路操作)、布置工作方法(例如漏斗、风幕和收殓罩)或通过利用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呼吸器或护目镜)来实现。
4. 实施掌控实施掌控需要实行掌控工作实施的实际措施,这可以通过培训、培训和监督来完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为标题,本文将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识别原则以及相关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损害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这些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并引发各种职业病。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原则1.综合性原则: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是综合性的、全面性的,要考虑工作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综合影响。
2.科学性原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依据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判断和评估。
3.可行性原则:识别方法应该简单、实用、可行,方便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和判断。
4.预防性原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是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控制,及早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危害因素。
5.依据性原则:识别方法和标准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等依据进行,确保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1.现场调查法:通过对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和记录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噪声、粉尘、有害气体等。
2.检测分析法: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等进行采样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危害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
3.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劳动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因素,如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
4.生物学监测法:通过对劳动者的生物样本(如尿液、血液)进行采样和分析,检测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案例1.某化工厂职工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分析,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超标情况,对职工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2.某矿山工人暴露于粉尘:通过现场调查和生物学监测,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粉尘,导致工人患上尘肺病的风险较高。
3.某医院护士暴露于放射性物质:通过问卷调查和检测分析,发现护士在工作中频繁接触放射性物质,存在辐射危害的可能。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05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
监测内容及方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
包括有害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等。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样品 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步骤。
噪音和振动的监测
工作场所的噪音和振动会对员工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对其 监测和评价。
半定量评价法
采用指数评价法等半定量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风险控制措施
消除危害因素
通过改革工艺流程、改 进设备设施等方法消除 危害因素。
降低危害程度
采用工程控制、个体防 护等措施降低危害程度 。
隔离危害因素
通过隔离墙、隔离栏杆 等措施将危害因素与作 业人员隔离。
检查与维护设 备设施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 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 运转。
电磁辐射的监测
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的员工需要对其暴露水平进行监测,以评估 对健康的影响。
评估方法和标准
基于阈值的评估方法
根据国家或地区法规、标准或行业指南,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评估。
基于暴露的评估方法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员工在不同时间段的暴露水平,计算暴露剂量,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基于效应的评估方法
原材料和半成品
生产设备
如化学物质、燃料、金属、矿物质等。
如机械设备、电器设备、自动化设备等。
作业环境
劳动组织和管理
如车间、仓库、办公楼等场所的环境条件。
如工作时间安排、防护设施配备、个人防护 用品配备等。
02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
1 2
能量和有害物质
识别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能量和有害物质,如机 械、电器、化学、噪声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在工作环境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来自于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方面,对员工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及早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帮助雇主和员工识别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1. 物理因素:噪音,高噪音环境可能损害听力,引起耳鸣等问题。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震颤综合症等问题。
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对皮肤和眼睛有害。
2. 化学因素:有害化学品,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可能对呼吸系统、皮肤、内脏器官造成损害。
毒性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呼吸系统有害。
尘埃,如粉尘、石棉等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3. 生物因素: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可能导致传染病。
寄生虫,如螨虫、寄生虫可能引起皮肤病、过敏等问题。
4. 心理因素:长时间的高压工作环境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工作强度过大、工作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5. 其他因素:高温、低温环境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高空作业、密闭空间作业等特殊工作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造成危害。
识别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保障员工健康的第一步。
雇主应该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危害因素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员工健康监护等,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员工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减少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自身健康的影响。
通过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酮等。
第6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剧毒品;有毒品;有害品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6
第8类 腐蚀品
第1项 酸性腐蚀品;
如:硫酸、硝酸、盐酸等。
第2项 碱性腐蚀品;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醇钠等。
第3项 其它腐蚀品。
如:亚氯酸钠溶液、氯化铜、氯化锌等。
(2)典型工艺(过程)的危险因素
物料输送 ● 气体 超压 静电 泄漏 爆炸(安全装置) 火灾爆炸(流速、接地) 中毒(密封、防腐、防疲劳断裂) 火灾、爆炸 ● 液体 静电(流速、接地) 泄漏 中毒 火灾爆炸(密封、防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破坏了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使能量或危险物质 意外释放,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的 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物—环境方面的问 题,其辨识、评价和控制应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基础上进 行;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比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 更为困难。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三、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几个方面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一,危险有害因素定义
(1)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两者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3有害因素参照卫生部原劳劢部总工会等颁发癿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癿觃定将危害因素分为七类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案例一
案例概述
某制造企业是一家生产机械零部件的 企业,员工数量较多,生产过程中存 在多种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控制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 的控制措施,如加强设备维护、改善 作业环境、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
有害粉尘
如矽尘、石棉尘等,长期 接触可能引起尘肺病。
有害化学物质
如强酸、强碱等,长期接 触可能对皮肤、眼睛等造 成刺激和损伤。
生物因素
微生物
如细菌、病毒等,长期接触可能引起 感染性疾病。
昆虫
如蚊虫、蠓虫等,长期接触可能引起 昆虫叮咬伤。
寄生虫
如血吸虫、钩虫等,长期接触可能引 起寄生虫病。
心理社会因素
控制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 通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
危害因素辨识
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原材料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发现该企业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气体 、腐蚀性液体、高温等。
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企业的职业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 改善,员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障,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研究现状 和发展趋势。
参考类似企业经验
借鉴类似行业或企业的职业病危 害因素辨识经验和做法,为本企 业辨识提供参考。
专家评估法
组建专家团队
邀请职业病防治领域的专家,组建专业的评估团队,对企业进行职 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现场评估
专家团队对企业作业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 类、分布和接触情况。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进展,以工业与服务业为主的职业人数快速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职业健康情形也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
尽管各国在职业病防治、健康维护、工作环境改善等方面均实行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但职业健康情形的改善还任重道远。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一直是影响职业健康情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特别紧要。
什么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职业人身体健康和心理素养产生危害的因素,重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因素和社会因素六大类。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影响职业人身体健康的安全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电磁场、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缺氧等。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接触到的有害化学物质或其混合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甲醛、苯、乙醇、铅、汞等。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职业人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的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毒菌、病媒生物、臭氧等。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可能会受到到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包括高强度工作、工作时间布置、作业内容和精神压力等。
人机工程因素人机工程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工作时与机器设备、工作场所、工艺、物料等相关的工学问题,包括人体工学、劳动保护、机器设备操作符号、人机界面等。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受到的社会影响和环境条件,包括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工作氛围、社会支持、聚居环境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目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岗位进行实地检查和职工问卷调查,得出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种类、特性和分布规律,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该过程旨在全面地了解工作岗位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和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背景介绍职业健康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涉及到每个人在职场上的健康与安全。
在工作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接触到各种危害因素,例如毒害物质、化学物质、放射线等等。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辨识、评价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体现职业卫生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职业卫生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查首先,需要进行有关工作环节、物质使用情况等方面的调查,以了解潜在的危害因素。
通过调查,可以获取有关的信息和数据。
2.确定危害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将潜在的危害因素列出来,进行初步的判断和筛选。
3.进一步观察为了确定已列出的危害因素是否真正具有危害作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
4.关键因素筛选根据观察结果,可以进行关键因素的筛选,建立较完备的危害因素清单。
危害因素评价危害因素评价包括对危害因素产生的可能性、危害作用和危害程度等方面的评估。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评价的步骤包括:1.识别影响因素首先需要识别出危害因素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对人的直接危害、对人的间接危害等等。
2.定量和定性评价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评价进行评价,定量评价包括计算数值和部门内部比较;定性评价包括通过对比方法、共识法、专家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实现。
3.多个因素综合评价一些危害因素的损害效应难以单独评价,需要进行多个因素的综合评价。
危害因素控制职业健康安全的控制是职业卫生管理的核心之一,主要采用的是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控制等方法。
具体的控制步骤包括:1.降低危害因素产生在工作环节设计、工作方式的选择时,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危害因素的产生。
2.采用工程措施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
例如,在生产装置上增加密封设备,减少有害气体的泄漏;降低振动、噪音等的强度等等。
3.实施管理控制在危害因素的防范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工作场所观察:仔细观察工作场所的环境,发现潜在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
这包括对工作场所的物理条件、化学物质、生物因素、噪声和振动
等进行观察和检查。
2.职业危险源辨识:逐步地辨识和识别各种可能的职业病危害源。
可
以根据工作场所的危险源清单、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等进行初步辨识。
3.职业病调查:通过收集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的医学和职业健康信息,评估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因素。
这包括对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健康检查、职业病学资料和职业病报告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4.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健康监测: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健康监测,了解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的暴露情况和职业病的发生情况。
可以通
过工作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等方法来评估和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系统评估: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对工作环境、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等的
评估,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和身体健康情况的评估。
6.监测和报告: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监测和报告工作环
境和工作人员的职业病情况。
这包括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的数据库,定
期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和报告,以及向有关部门和工人提供职
业病预防和保护的信息和建议。
总之,识别和评估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综合
考虑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
只有全面、准确地
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
职业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完整版)
职业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为做好本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1、职业中毒a、铅及其化合物中毒(电池,油漆、喷漆等)。
b、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电焊)。
c、硫化氢中毒(化粪池作业工人)。
d、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e、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f、二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g、汽油中毒(驾驶、汽修、机修等)。
h、氯乙稀中毒(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
2、尘肺a、水泥尘肺(水泥库、装卸)。
b、电焊工尘肺(电焊、气焊)。
3、物理因素职业病a、中毒(露天作业)。
b、局部振动病(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
4、职业性皮肤病a、接触性皮炎(中国漆)。
b、电光性皮炎(紫外线)。
5、职业性眼病a、化学性眼部烧伤(酸、碱、油漆)。
b、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电焊)。
c、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激光))。
6、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a、噪声聋(铆工、校平、气锤)。
7、职业性肿癌a、苯所致白血病(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
8、其它职业病a、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接触中国漆、漆树等)。
b、金属烟热(锰烟、电焊镀锌管、熔铅锌)。
c、职业性哮喘(接触易过敏之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三、防治措施(一)、电焊工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制度是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和识别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估其对员工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护。
本文将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关范文。
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1.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等因素所引起的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2.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职业健康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准确识别和辨识,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安全。
3.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1)收集信息:获取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的信息,包括工作过程、物质使用、设备条件等。
(2)实地调查:进入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了解工作环境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危害因素。
(3)问卷调查:向员工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暴露的危害因素和健康问题。
(4)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确定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5)制定方案:根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制度1.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的定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的潜在风险。
2.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的重要性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制定有效的职业健康管理措施的依据,通过评价分析,可以确定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控制重点,为企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的方法(1)定量评价:采用定量方法对危害因素进行测量和评估,如检测有害物质的浓度、噪声的强度等。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引言在职业生涯中,我们都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
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的正确评估和适当的管理对企业和个人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害因素的定义危害因素是指那些在工作环境中可以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及其他因素。
危害因素的辨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是指确定某一项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过程。
常见的开展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前期风险评估、分析法、标准化检查清单法和实地探查法等。
危害因素的评价危害因素的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各种危害因素,根据其严重性,可能性及暴露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出安全风险的等级。
危害等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危害因素进行等级分类。
常见等级分类法有五级、四级和三级分类法。
在不同的等级分类法下,评价标准不尽相同。
以三级分类法为例,将危害因素分为甲乙丙三个级别。
甲级是最高级别,代表危害最大;乙级次之,丙级最低。
危害因素控制原则遵循防御策略控制危害因素的原则,按照其所建议的顺序:(1)直接避免危害因素带来的影响;(2)调整工作环境以减轻危害程度;(3)采用个人防护措施控制危害因素带来的影响。
以职业防护层次为指导根据职业防护层次的总体原则,分为工程控制防护、行政管理控制防护和个人防护。
暴露水平的控制认真评价员工的暴露水平,在设计控制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组织的特殊情况,以确保采用较为适合的控制措施。
危害因素控制措施根据危害因素的性质和暴露途径,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如物理控制、化学控制、行政控制及个人防护等。
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应定期对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为:控制效果良好、效果一般或难以达到预期。
结论在职业生涯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为了避免劳动者的健康受损害,必须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定期进行控制效果的评价,以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对于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供一份辨识和评价制度的范文,旨在为相关单位制定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潜在的、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在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辐射因素、噪声因素等。
例如,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化学物质、有害微生物等。
2.工作内容因素:包括工作方式、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负荷等。
例如,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加班过多等。
3.工作组织因素:包括工作时间安排、工作岗位设计、管理方式等。
例如,长时间工作、高强度工作等。
4.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
例如,疾病史、体质等。
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需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工作场所的相关信息,包括工作环境因素、工作内容因素、工作组织因素等。
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辨别出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3.确定潜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具体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4.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制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制度是指根据辨识出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
评价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测定其危害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定量方法:通过监测和测量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获取具体的数值数据,并与职业危害因子的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超过限值标准。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辨别,包括物理危害因素(如噪音、震动、辐射)、化学危害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生物危害因素(如病原体、致病生物)、人因危害因素(如劳动强度、工时、工作制度)等。
通过对这些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职工受到的危害。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根据前述辨识的结果,对危害因素的强度、频次、时间和范围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这可以通过采集样本、测量、监测等手段,获取对危害因素的准确信息,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价结果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职业病的发生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特点,确保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随时调整和改进制度,确保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达到预期效果。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1
30
一般危险
否
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劳动任 务,严禁疲劳作业。
11
6
电焊工夏季焊接作业暴露在高温环 境时间长
作业环境不良
高温
中暑
3
6
1
18
稍有危险
否
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时 间,严禁疲劳作业。
经常检查操作室密封性,如密
12
1 挖掘机驾驶室密封不良
作业环境不良 粉尘 矽肺
1
6
7
42 一般危险 否 封不良,采取佩戴防尘口罩减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表
序 活动/工 号 序/部位
危险源
1
1 施工人员作业过程未戴耳塞
违章作业
2
2 施工人员作业过程未戴防尘口罩 违章作业
是
风险评估D=L×E×C
否
危险有 害因素
职业病
发生事 故的可
能性
暴露于 其中的 频繁程
发生事 故的结
果
风险
等级 划分
危险程度
重 大 危 险
(L) 度(E) (C) (D)
1
序 活动/工 号 序/部位
危险源
8
2 电焊作业未戴护目镜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表
违章作业
是
风险评估D=L×E×C
否
危险有 害因素
职业病
发生事 故的可
能性
暴露于 其中的 频繁程
发生事 故的结
果
风险
等级 划分
危险程度
重 大 危 险
(L) 度(E) (C) (D)
源
管控措施
电弧光 电光性 辐射 眼炎
1
6
1
6
稍有危险
否
佩戴护目镜,防止紫外线作用 对人体产生危害,灼伤眼睛。
9
3 电焊作业未戴手套
二、电焊 作业
10
4 电焊作业未戴耳塞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焊渣高 温
烫伤
1
噪声性
噪声
耳聋噪 声性耳
3
聋
6
1
6 稍有危险 否 佩戴手套
6
0 稍有危险 否 佩戴耳塞,减少工作时间
5 高原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作业环境不良 缺氧 高原病 3
少粉尘危害。
13
2 挖掘机破碎大块岩石
三、挖掘 作业
作业环境不良
震动
手臂震 动病
0.5
6
7
21 一般危险 否 减少工作时间。
2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表
序 活动/工 号 序/部位
危险源
三、挖掘 作业
14
3 夏季作业暴露在高温环境时间长
是
风险评估D=L×E×C
否
危险有 害因素
职业病
发生事 故的可
能性
暴露于 其中的 频繁程
18
稍有危险
否
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时 间,严禁疲劳作业。
购买除尘设备潜孔钻,配备雾
6
6 钻孔作业未采取降尘措施
作业环境不良 粉尘 矽肺
3
6
3
54 一般危险 否 炮机喷雾降尘,降低粉尘浓度
。
7
1 电焊作业未戴防护口罩
违章作业
电焊烟 电焊工 尘 尘肺
3
6
1
18
稍有危险
否
佩戴防护口罩,防止有有毒害 烟尘被吸入肺内。
源
管控措施
噪声 耳聋
3
加强日常巡查频率,监督工人
6
3
54 一般危险 否 正确佩戴耳塞,如多次教育不
改的,按制度进行处罚。
粉尘 矽肺
3
加强日常巡查频率,监督工人
6
3
54 一般危险 否 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如多次教
育不改的,按制度进行处罚。
3
3 高原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作业环境不良 缺氧 高原病 3
10
3
1
30
一般危险
否
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劳动任 务,严禁疲劳作业。
一、钻孔
作业
4
4 施工人员作业过程未戴防震手套 违章作业
震动
手臂震 动病
3
加强日常巡查频率,监督工人
6
3
54 一般危险 否 正确佩戴防震手套,如多次教
育不改的,按制度进行处罚。
5
5
夏季施工作业暴露在高温环境时间 长
作业环境不良
高温
中暑
3
6
1
发生事 故的结
果
பைடு நூலகம்风险
等级 划分
危险程度
重 大 危 险
(L) 度(E) (C) (D)
源
管控措施
作业环境不良 高温 中暑
3
6
1
18
稍有危险
否
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时 间,严禁疲劳作业。
15
4 高原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作业环境不良 缺氧 高原病 3
10
1
30
一般危险
否
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劳动任 务,严禁疲劳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