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高二上8B《电荷的相互作用 电场》教案1

合集下载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二第一学期(试用版)第八章 B 电荷的相互作用 电场 课件 优质课件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二第一学期(试用版)第八章 B 电荷的相互作用  电场 课件 优质课件
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 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 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出 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 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自 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 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 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以, 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挑战的 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 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于所有 高自己。看着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词缠绕 变自己,太想早一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的洛杉 早起打卡行动。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院打点滴 浪费。想快点结束,所以乘着护士不在,自己偷偷的拨快了点滴速度。刚开始自己还能勉强受得了,过了差不多十分钟,真心忍不住了,只好叫护士帮我调到合适的速 就在想,平时做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够我们改变, 前面的那个若是1都不存在了,后面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的,所以对于想改变自己,是比任何人都要心急。这次病倒了,个人感觉完全 乎才导致的,病倒换来的努力根本是一钱不值。生病的那几天,我跟自己的大学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想让老师帮我解惑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别人也很努力啊,而 为啥他们反到身体倍棒而一无所获的自己却病倒了?老师开着电脑,给我分享了两个小故事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保龄球效应”,保龄球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你如果每 而你如果每次能砸倒10个瓶子,最终得分是240分。故事讲完,老师问我明白啥意思没?我说大概猜到一点,你让我再努力点,对吗?不对!你已经够努力了,都累病了 在就是那个每次砸倒9个瓶子的人。你累倒的原因是因为你同时在几个场馆玩,每一个场馆得分都是90分,而有些人,则是只在一个场馆玩,玩多了,他就能砸倒10个瓶 却还是远远超过你。老师讲的第二故事是“挖水井”,一个人选择好一处地基,就在那里一直坚持不懈的挖下去,而另一个人则是到处选地基,这边挖几米,那边挖几 而另一个人则是直到累死也没有挖出一滴水。首先,你必须承认努力是必须的,只要你比别人努力了那么一点,你确实能超过一些人。只是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你这 果只会是永远装不满水桶的半桶水。和老师通完电话后,我调整了几天,也对自己手头上的事物做一些大改变。将目前摆在面前的计划一一列出来,挑出最重要的、最 排完手中所有的计划。对于那些不是很急的,对目前生活和工作不是特别重要的,先果断放弃��

上海市高二物理第八章-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电场-1

上海市高二物理第八章-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电场-1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电场知识点梳理一、正确理解电场概念:(1)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它们通过引力场相互作用,两个带有一定电量的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但电荷间并没有接触,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某种物质发生的,这种物质就是电场。

电场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较抽象的物质,但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可以感觉到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力的作用,以及它对物体做功导致能量的变化。

(2)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的周围就存在电场,电荷及其电场不可分割,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电场是一种物质,它具有物质的共同属性,具有质量、能量。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这种物质发生的。

二、引入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强度正确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1)电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检验电荷(电量很小的点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2)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由电场本身决定,还由电场中某点的位置决定,跟放入电场中该点的检验电荷无关。

同样,在电场里,某点电荷受到的力与它自身的电量的比值为一定值,如在点电荷电场里(Q为场源电荷的电量,r为到场源电荷的距离),因此,我们也可以定义一个物理量描述电场的强弱:电场强度(3)电场强度的定义。

放入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若F表示检验电荷q受到的电场力,那么。

①上式为场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②只要电场确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E是确定的,与检验电荷q无关。

不能说,场强E跟电场力F 成正比,跟检验电荷的电量q成反比。

③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场强的方向是正电荷受力的方向。

这样,负电荷受力的方向跟场强的方向相反。

④场强的单位是牛/库,国际符号N/C。

⑤点电荷Q在真空中形成的电场中,在距离Q为r的P点的场强E的大小为。

⑥如果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它们的电场就互相叠加,形成合电场,这时某点的场强,就等于各个点电荷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

高中物理 第1章 电荷的相互作用 1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导学案 沪科版选修

高中物理 第1章 电荷的相互作用 1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导学案 沪科版选修

高中物理第1章电荷的相互作用 1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导学案沪科版选修1、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2、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3、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的概念、一、物体起电的原因[问题设计]1、在干燥的实验室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电原因是什么呢?是否产生了电荷呢?答案原因是玻璃棒上的负电荷向丝绸上转移,橡胶棒上的正电荷向毛皮上转移、不是、2、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如图1所示、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图1(1)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2)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4)再把带正电的物体C和A接触,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答案(1)C移近导体A,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2)箔片仍张开,但张角变小;(3)再让A、B接触,箔片都闭合、(4)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要点提炼]1、摩擦起电的原因: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2、感应起电的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感应起电、3、接触起电:电荷从带电体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4、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二、电荷守恒定律[问题设计]1、电荷会不会像煤和石油一样总有一天会被用完呢?答案不会、2、前面学习了三种不同的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电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转移、那么,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能增多或减少吗?答案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要点提炼]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说明:(1)电荷守恒定律的关键词是“转移”和“总量不变”、(2)导体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有关、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后再分开,将平分电荷,两小球带电荷量都为Q=(式中电荷量Q1和Q2均包含它们的正、负号)、三、元电荷[问题设计]1、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带电荷量可以是410-19C吗?答案物体的带电荷量不是任意的,它只能是1、610-19C的整数倍、由于410-19C是1、610-19C的2、5倍,所以带电荷量不能是410-19C、2、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吗?答案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单位,不是物质;电子和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要点提炼]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国际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3、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说明:(1)所有带电体的带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2)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与元电荷相等,但不能说电子和质子是元电荷、一、对三种带电方式的理解例1 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号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造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答案BD例2 如图2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正电的导体C时()图2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号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号电荷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负电荷,在B端出现了正电荷,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金箔上带电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再是最远端,人是导体,人脚下的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正确、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都移走,不再有静电感应,A端所带负电便会分布在整个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张开、选项C正确、从以上分析看出,选项D正确、答案BCD二、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例3 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1、610-15 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解析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甲、乙相互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而带1、610-15 C的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A、D正确、答案AD三、对元电荷的理解例4 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为205、5倍的元电荷C、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D、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解析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但元电荷不是带电粒子,也没有电性之说,A项错误,C项正确;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单位,所有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B项错误;元电荷的电荷量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D项正确、答案CD1、(对摩擦起电的理解)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A、空气中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B、空气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C、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D、橡胶捧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答案C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电中性的物体若失去了电子就带正电,得到了电子就带负电、由于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棒弱,在摩擦的过程中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失去了电子的毛皮带正电,所以C正确、2、(对感应起电的理解)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而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 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3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摩擦使笔套带电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答案ABC解析笔套与头发摩擦后,能够吸引圆环,说明笔套上带了电荷,即摩擦使笔套带电,选项A正确;笔套靠近圆环时,由于静电感应,会使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选项B正确;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的过程中,是由于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所受的重力,故选项C正确;笔套接触到圆环后,笔套上的部分电荷转移到圆环上,使圆环带上相同性质的电荷,选项D错误、3、(对元电荷的理解)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不但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某同学有一次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发现有一个带电质点的电荷量数据看不清,只能看清是9、________10-18 C,拿去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该带电质点的电荷量可能是下列数据中的哪一个()A、9、210-18 CB、9、410-18 CC、9、610-18 CD、9、810-18 C答案 C4、(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A =6、410-9C、QB =-3、210-9 C,让两个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电子?答案电子由球B转移到球A3、01010个解析在接触过程中,由于B球带负电,其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A球,中和A球上的一部分正电荷直至B球为中性不带电,同时,由于A球上有净正电荷,B球上的电子会继续转移到A球,直至两球带上等量的正电荷、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球B转移到球A、接触后两小球各自的带电荷量QA′=QB′== C=1、610-9 C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QB+QB′=3、210-9 C+1、610-9 C=4、810-9 C转移的电子数为n===3、01010个题组一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1、下列关于电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同时带等量的异号电荷C、摩擦起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就一定显正电性D、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通过摩擦创造等量异号电荷的过程答案BC解析物体间通过摩擦做功,使电子获得能量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发生转移,哪个物体会失去电子决定于其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的大小、因此,对同一物体用不同的物体摩擦,该物体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A错误;两物体摩擦时,一个物体得到多少电子,另一物体必定失去多少电子,故B正确;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必定带负电,反之带正电,故C正确;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故D错误、2、如图1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图1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答案B解析导体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带正电荷的是原子核,不能移动、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B、摩擦起电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答案AC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A 正确、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故B错误、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C正确、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起电、故D错误、4、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四个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由于验电器原来不带电,因此,验电器的金属球和箔片带等量异号电荷,A、C两项错误、验电器靠近带电金属球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金属球异号的电荷,D项错误、5、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不带电,如图2所示,现使b球带电,则( )图2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答案D解析b球带电就能吸引轻质小球a,接触后电荷量重新分配,那么a、b球带同种电荷,然后就要相互排斥、题中“近旁”表示能吸引并能接触、D对、6、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小球,表面镀有金属薄膜,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分别如图3甲、乙所示,则()图3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答案BC解析题目中的小球都是镀有金属薄膜的轻质小球,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可以判断出题图甲的现象可以是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也可以是一个小球带电而另一个小球不带电;两个小球由于相互排斥而出现题图乙中的现象,则必须都带电且是同种电荷、题组二对元电荷的理解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D、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10-19 C答案BD解析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选项为B、D、8、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2、410-19 CB、-6、410-19 CC、-1、610-18 CD、4、010-17 C答案A解析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为e=1、610-19 C,选项A中电荷量为e,B中电荷量为-4e,C 中电荷量为-10e,D中电荷量为250e、B、C、D选项中的电荷量数值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只有选项A是不可能的、题组三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9、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再分开,则导体B的带电荷量是( )A、-qB、qC、2qD、4q答案 C10、如图4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图4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A>QB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而QA、Q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答案D解析静电感应使得A 带正电,B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带正电的导体球C静电感应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转移,使B部分带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A部分移走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A、B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但由于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不均匀,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从不同位置切开时左右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值QA、QB是不同的,故只有D正确、11、A和B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A带正电荷1、610-10 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摩擦前A和B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A转移到了BC、A在摩擦后一定得到了1109个电子D、A在摩擦过程中一定失去了1、610-19 C电子答案 B12、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 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A=________ C,qB=________ C,qC=________C、答案510-67、510-67、510-613、完全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现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接触后再移开、(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A、B两球的带电荷量之比为________、(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A、B两球的带电荷量之比为________、答案(1)2∶3(2)2∶1解析(1)设A、B带电荷量均为q,第三个小球先与A接触,静电荷平均分配,两球分别带电荷量为,第三个小球再与B接触,静电荷平均分配,分别带电荷量为=q,所以接触后A、B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2∶3、(2)设A带的电荷量为q,B带的电荷量为-q,则第三个小球先与A接触,静电荷平均分配,带电荷量分别为,再与B接触,先中和,然后静电荷再平均分配,电荷量分别为=-、所以,接触后A、B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2∶1、。

高二物理上册《电场》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上册《电场》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引入生活实例: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电场现象,如静电吸引、排斥等,使抽象的电场概念具体化,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2.实验探究:设计系列实验,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电场线的描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电场的存在和特性。
3.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动画和模拟软件,展示电场的分布和电荷的运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团结协作的精神。
5.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电场》是高二物理上册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电荷、电流等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电磁学基础。但在电场的认识上,大部分学生还较为陌生,对电场强度、电势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1.通过实验观察电荷产生的电场,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认识电场。
2.利用电场线、电场强度矢量图等工具,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分析电场分布的能力。
3.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电势、电势差等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电场线的特点及其在电场分析中的应用。
2.电场强度、电势和电势差之间的关系。
3.库仑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提问、解答,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场知识。
(四)课堂练习
在此基础上,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在空间想象力方面参差不齐,对电场线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静电场·电荷的相互作用·教案

静电场·电荷的相互作用·教案

教案:静电场·电荷的相互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

2. 让学生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掌握库仑定律。

3. 让学生了解静电场的概念,掌握静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电荷的基本概念:正电荷、负电荷。

2.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库仑定律。

3. 静电场的概念:静电场强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荷的基本概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静电场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推导及应用,静电场强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荷的基本概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静电场的概念。

2. 采用演示法,通过实验现象展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静电场现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发学生对静电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电荷的基本概念,介绍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

3. 讲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推导库仑定律。

4. 讲解静电场的概念,介绍静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5. 结合实验现象,展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6.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静电场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小纸片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静电喷漆、静电复印等,让学生了解静电场的应用。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电荷基本概念的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的教学教材,如《物理学》、《电磁学》等。

2. 实验器材:准备丝绸、玻璃棒、小纸片等实验器材。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教程、视频资料等,丰富教学手段。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电荷的基本概念。

2. 第2周:讲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推导库仑定律。

高中物理 第1章 电荷的相互作用 1.3 静电与生活教案2 沪科版选修31

高中物理 第1章 电荷的相互作用 1.3 静电与生活教案2 沪科版选修31
1、e=1.60×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密立根测出)
2、电子的比荷: e/m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1011c/kg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有关?
[演示]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巩固训练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数表示正电荷的电荷量,负数表示负电荷的电荷量
2、由学生从感应起电与摩擦起电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板书】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
【板书】二、元电荷:
经实验测得,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都等于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电量的整数倍,有时也用元电荷作为电量单位。
1.3静电与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起电方法。
2.掌握两种电荷;理解电荷守恒;知道元电荷;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起电的方法和本质。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
德育目标
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模型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2)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感应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
二、元电荷:
1、e=1.60×10-19C
2.电子的比荷:e/m0=1.76*1011c/kg
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 第1章 电荷的相互作用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 沪科版选修

高中物理 第1章 电荷的相互作用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 沪科版选修

高中物理第1章电荷的相互作用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学案沪科版选修1、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2、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3、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的概念、一、物体起电的原因1、摩擦起电: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在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的过程中,两个物体中都有一些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转移到对方,在通常情况下,两个不同材料的物体彼此向对方转移的电子数不相等、失去电子的物体就显示出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就显示出带负电、2、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或电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正电荷的电荷量用正值表示,负电荷的电荷量用负值表示、3、感应起电: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导体时,导体的电荷分布会发生变化,显示出带电现象,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二、电荷守恒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2、元电荷:“元电荷”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一般用e表示,元电荷值通常取e=1、610-19_C、一、物体起电的原因[问题设计]1、在干燥的实验室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电原因是什么呢?是否产生了电荷呢?答案原因是玻璃棒上的负电荷向丝绸上转移,橡胶棒上的正电荷向毛皮上转移、不是、2、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如图1所示、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图1(1)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2)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4)再把带正电物体C和A接触,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答案(1)C移近导体A,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2)箔片仍张开,但张角变小;(3)再让A、B接触,箔片都闭合、(4)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要点提炼]1、摩擦起电的原因: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2、感应起电的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3、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二、电荷守恒定律[问题设计]1、电荷会不会像煤和石油一样总有一天会被用完呢?答案不会、2、前面学习了三种不同的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电子的得失、那么,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能增多或减少吗?答案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要点提炼]1、电荷守恒定律的关键词是“转移”和“总量不变”、2、导体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有关、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的带电量分别为Q1和Q2,两小球接触后再分开,将平分电荷,两小球带电量都为Q=(式中电量Q1和Q2均包含它们的正、负号)、[延伸思考]1、怎样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中“电荷的总量”?答案“电荷的总量”可理解为正、负电荷的代数和、2、“电荷的中和”,是电荷消失了吗?“中和”过程中电荷守恒定律还成立吗?答案不是、“电荷的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其带电数量达到等量、异号,这时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这样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电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电荷仍然守恒、三、元电荷[问题设计]1、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带电荷量可以是410-19C吗?答案物体的带电荷量不是任意的,它只能是1、610-19C的整数倍、由于410-19C是1、610-19C的2、5倍,所以带电荷量不能是410-19C、2、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吗?答案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单位,不是物质;电子和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要点提炼]1、所有带电体的带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2、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与元电荷相等,但不能说电子和质子是元电荷、一、对三种带电方式的理解例1 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号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造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答案BD例2 如图2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图2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号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号电荷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负电荷,在B端出现了正电荷,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金箔上带电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再是最远端,人是导体,人脚下的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正确、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都移走,不再有静电感应,A端所带负电便会分布在整个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张开、选项C正确、从以上分析看出,选项D正确、答案BCD二、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例3 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1、610-15 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解析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甲、乙相互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而带1、610-15 C的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A、D正确、答案AD三、对元电荷的理解例4 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为205、5倍的元电荷C、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D、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解析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但元电荷不是带电粒子,也没有电性之说,A项错误,C项正确;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单位,所有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B项错误;元电荷的电荷量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D项正确、答案CD1、(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电荷的电性和起电方式是()A、正电荷B、负电荷C、接触起电D、感应起电答案AC2、(对元电荷的理解)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不但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某同学有一次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发现有一个带电质点的电荷量数据看不清,只能看清是9、________10-18 C,拿去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该带电质点的电荷量可能是下列数据中的哪一个()A、9、210-18 CB、9、410-18 CC、9、610-18 CD、9、810-18 C答案 C3、(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而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 cm 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3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摩擦使笔套带电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答案ABC解析笔套与头发摩擦后,能够吸引圆环,说明笔套上带了电荷,即摩擦使笔套带电,选项A正确;笔套靠近圆环时,由于静电感应,会使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选项B正确;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的过程中,是由于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所受的重力,故选项C正确;笔套接触到圆环后,笔套上的部分电荷转移到圆环上,使圆环带上相同性质的电荷,选项D错误、4、(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A =6、410-9C、QB =-3、210-9 C,让两个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电子?答案电子由球B转移到球A3、01010个解析在接触过程中,由于B球带负电,其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A球,中和A球上的一部分正电荷直至B球为中性不带电,同时,由于A球上有净正电荷,B球上的电子会继续转移到A球,直至两球带上等量的正电荷、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球B转移到球A、接触后两小球各自的带电荷量QA′=QB′== C=1、610-9 C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QB+QB′=3、210-9 C+1、610-9 C=4、810-9 C转移的电子数为n===3、01010个题组一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1、下列关于电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同时带等量的异号电荷C、摩擦起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就一定显正电性D、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通过摩擦创造等量异号电荷的过程答案BC解析物体间通过摩擦做功,使电子获得能量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发生转移,哪个物体会失去电子决定于其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的大小、因此,对同一物体用不同的物体摩擦,该物体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A错误;但两物体间摩擦时,一个物体得到多少电子,另一物体必定失去多少电子,故B正确;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必定带负电,反之带正电,故C正确;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故D错误、2、如图1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图1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答案B解析导体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带正电荷的是原子核,不能移动、3、如果天气干燥,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还会看到电火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人身体上产生电流B、接触起电造成的C、摩擦起电造成的D、感应起电造成的答案C题组二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4、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再分开,则导体B的带电荷量是( )A、-qB、qC、2qD、4q答案 C5、如图2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图2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A>QB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而QA、Q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答案D解析静电感应使得A 带正电,B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带正电的导体球C静电感应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转移,使B部分带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A部分移走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A、B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但由于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不均匀,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从不同位置切开时左右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值QA、QB是不同的,故只有D正确、6、A和B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A带正电荷1、610-10 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摩擦前A和B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A转移到了BC、A在摩擦后一定得到了1109个电子D、A在摩擦过程中一定失去了1、610-19 C电子答案 B7、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 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A=________ C,qB=________ C,qC=________C、答案510-67、510-67、510-6题组三对元电荷的理解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D、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10-19 C答案BD解析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选项为B、D、9、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2、410-19 CB、-6、410-19 CC、-1、610-18 CD、4、010-17 C答案A解析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为e=1、610-19 C,选项A中电荷量为e,B中电荷量为-4e,C 中电荷量为-10e,D中电荷量为250e、B、C、D选项中的电荷量数值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只有选项A是不可能的、题组四验电器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0、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四个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由于验电器原来不带电,因此,验电器的金属球和箔片带等量异号电荷,A、C两项错误、验电器靠近带电金属球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金属球异号的电荷,D项错误、11、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不带电,如图3所示,现使b球带电,则()图3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答案D解析b球带电就能吸引轻质小球a,接触后电荷量重新分配,那么a、b球带同种电荷,然后就要相互排斥、题中“近旁”表示能吸引并能接触、D对、12、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小球,表面镀有金属薄膜,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分别如图4甲、乙所示,则( )图4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答案BC解析题目中的小球都是镀有金属薄膜的轻质小球,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可以判断出题图甲的现象可以是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也可以是一个小球带电而另一个小球不带电;两个小球由于相互排斥而出现题图乙中的现象,则必须都带电且是同种电荷、。

高中物理高二物理《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高二物理《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教案、教学设计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电荷之间为何会有相互作用?
-电场是如何产生的?电场线与电势线有何关系?
-电场和电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小组共识。
3.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和提问。
-分析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强调距离和电荷量的关系。
2.电场
-解释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和电势。
-演示电场线的分布,说明电场线的物理意义。
-讲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以及电势的计算。
3.电场与电势的关系
-阐述电场与电势的相互关系,介绍电势能的概念。
-分析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以及电势能的变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电荷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电场是如何产生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回顾相关知识:简要回顾之前学习的电磁学知识,如电流、电阻等,为新课的学习搭建知识桥梁。
(二)讲授新知
1.电荷的相互作用
-介绍电荷的基本概念,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库仑定律,阐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探究思考题:
-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电场的实例?请举例说明。
-假设地球表面存在一个均匀的电场,试分析地球表面的电荷分布情况。
4.小组合作题: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场实验,验证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小组讨论:如何利用电场和电势的概念解释静电现象?
5.拓展阅读题:
-请阅读一篇关于电场在现代科技中应用的科普文章,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
高中物理高二物理《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二第一学期(试用版)第八章 B 电荷的相互作用 电场 课件 精选课件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二第一学期(试用版)第八章 B 电荷的相互作用  电场 课件 精选课件
(A)两点电荷的电量越小,相互作用力越大。 (B)两点电荷间距离越大,相互作用力越小。 (C)当两点电荷间的距离不变时,点电荷的电量越大,相互作用力越小。 (D)当两点电荷的电量不变时,点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相互作用力越大。
2、关于电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电场是电荷周围空间实际存在的物质 (B)电场是为了便于研究电荷的运动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C)电荷周围分布的电场线就是电场。 (D)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是通过电场作媒介产生的。
B 电荷的相互作用 电场
悬浮的薄膜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F
G



F’
思考:静电力 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测
距离 带电量
T
实验 方案
F
G
BA
F=Gtanθ
思考:静电力 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测
距离 带电量
实验 方案
实验
结论
控制不变的量 实验改变量
保持A、B 电荷量不变
保持A、B 间距离不变
3、下列关于电场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电场线是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的曲线 (B)一对正负点电荷的电场线不相交,但两对正负点电荷的电场线可以相交 (C)电场线是电场中实际存在的线 (D)电场线可以是闭合的曲线
电荷相互作用
点电荷
电场
电场 描述
电场假想曲线
1、(必做)自主学习导案P16知识梳理+典型例题 1、2、3。 2、(选做)自主学习导案P16课后练习6、10
思考:怎样描述电场?
1、点电荷的电场分布
BA
电场线:形象描述电场分布的曲假线想。曲线。
标上箭头

沪科版物理高二上8B电荷间的彼此作用电场教案2

沪科版物理高二上8B电荷间的彼此作用电场教案2

B电荷间的彼此作用电场强度执教人:上海市七宝中学王雪岚执教班级:高二(6)班【知识目标】一、明白电荷间的彼此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二、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3、求出点电荷产生电场的电场强度。

【能力目标】一、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帮忙理解,理解电荷作用靠电场传递;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得出对有关现象的本质熟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用科学探讨的方式研究物理问题,熟悉到科学探讨的意义;2、增强科学探讨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电场和电场强度的概念【教学难点】应用电场强度的概念【教学进程】一、引入(播放视频)棒与棒之间的作使劲能够凭空产生吗?结论:两带电体之间的彼此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问】同窗们,你是不是发觉自己身旁周围有场的存在呢?请举例说明。

(电话信号,电台节目,卫星与地球之间互传数据信息等都利用到了电磁场,磁场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总结:实物和场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两种大体形式。

二、电场电场看不见摸不着,但电场是实际存在的。

一、电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二、电荷周围存在电场3、电场最大体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

那么,电场的性质如何来描述呢?三、电场强度一、辨析:场源电荷:产生电场的电荷试探电荷(查验电荷):体积充分小,电量足够小的作为探测工具的电荷。

(保证放入试探电荷后不会影响原电场)2、 猜想:(对同一试探电荷)①电场力的大小与离场源电荷的距离有关。

②电场力的大小受场源电荷所带电量的影响。

3、 定量研究: 按照库仑定律,4、电场强度:(1)概念: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 和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E 。

(2)概念式:E=F/q (比值概念法)E 与电场力大小和试探电荷电荷量大小或带正负电荷均无关。

E 与是不是有电场力、是不是存在试探电荷也都无关。

(3)单位:牛/库(N/C )(4)电场强度是矢量,具有方向性: 跟正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力方向相同; 跟负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力方向相反。

电荷相互作用教案

电荷相互作用教案

电荷相互作用教案教案标题:电荷相互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描述不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掌握电荷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和相关公式。

4.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电荷相互作用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电脑。

2. 黑板、粉笔和白板标记笔。

3. 硬币、塑料梳子、丝绸布等小道具以进行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实验演示法向学生展示电荷相互作用的现象。

比如,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后,将梳子靠近硬币,观察硬币的运动变化。

2. 引发学生思考,提问"你认为是什么力量导致硬币的运动变化?"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介绍电荷的基本概念,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以及它们对应的基本单位——库仑(C)。

2. 进一步讲解电荷的相互作用,包括电荷的吸引和排斥规律,以及库仑定律的表达。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电荷相互作用的力的方向和大小。

4. 着重讲解电荷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包括使用库仑定律求解电荷之间的力以及电荷之间的距离的关系。

实践探究:1.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电荷相互作用实验,例如使用塑料梳子和丝绸布产生电荷,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了解不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并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

3. 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并总结实验规律,发现电荷数量和距离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拓展应用:1. 提供一些与电荷相互作用相关的真实生活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例如两个带电粒子之间的力的计算以及电场强度的思考。

2. 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方法分析不同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情况,并进一步探究电荷之间的力与距离的关系。

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荷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和应用。

2. 运用提问法,与学生互动,检查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在家继续实践和探索电荷相互作用的现象,并提出问题或与同伴讨论。

评估方法:1. 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对实验的进行和结果的记录。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二第一学期(试用版)第八章 B 电荷的相互作用 电场 课件 精品课件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二第一学期(试用版)第八章 B 电荷的相互作用  电场 课件 精品课件
(A)两点电荷的电量越小,相互作用力越大。 (B)两点电荷间距离越大,相互作用力越小。 (C)当两点电荷间的距离不变时,点电荷的电量越大,相互作用力越小。 (D)当两点电荷的电量不变时,点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相互作用力越大。
2、关于电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电场是电荷周围空间实际存在的物质 (B)电场是为了便于研究电荷的运动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C)电荷周围分布的电场线就是电场。 (D)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是通过电场作媒介产生的。
点电荷 理想模型
例、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是点电荷。 B、体积较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是点电荷。 C、当带电体带电量很少时,可看成点电荷。
思考:两个不接触的电荷间为什么会有相互作用?
A
电荷
电场
B
电荷
1.定义:电荷的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 物质,叫做电场。
2.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电场 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力叫做电场力。
减少距离
减少电荷 量
实验结果 悬线偏角 静电力
变大 变大
变小 变小
思考:静电力 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测
距离 带电量
实验 方案
实验 结论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 离有关,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它 还与两电荷间的电荷量有关,电荷量 越大,作用力越大。
点电荷 理想模型
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的条件 当带电体的形状、大小、电荷分布对电荷间 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带电体可以 看成为带有电荷的点。
B 电荷的相互作用 电场
悬浮的薄膜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F
G



F’
思考:静电力 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理课程教案电荷与电场的相互作用

物理课程教案电荷与电场的相互作用

物理课程教案电荷与电场的相互作用教案:电荷与电场的相互作用引言:物理学中,电荷与电场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电荷与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安排。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与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3. 理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的原理和计算方法;4.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荷与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介绍电荷的基本性质和单位,解释正负电荷的概念;- 介绍电场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电场是电荷周围空间的特性;- 通过图示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电荷与电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电荷守恒定律与电场强度计算- 解释电荷守恒定律的原理和意义;- 介绍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给出一些简单的计算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3.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原理和计算- 讲解库仑定律的原理和公式,解释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的性质;- 引导学生理解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与电荷的性质相关,如电荷大小和距离;- 给出一些应用题,帮助学生掌握电荷受力的计算方法。

4. 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 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电荷在不同电场下的受力情况;-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荷与电场的相互作用规律;- 帮助学生绘制实验数据图表,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方法:讲授、演示、引导。

2. 学习方法:听讲、观察、思考、实验。

3. 教具准备:黑板、白板、投影仪、实验仪器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电荷与电场的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提出学习目标和课程安排。

2. 知识讲解- 依次介绍电荷与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做思维导图或记录笔记;- 引导学生思考电荷与电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实际物理现象的联系。

电荷与电场实验教案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与电场实验教案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与电场实验教案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电荷与电场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能够观察和记录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来揭示电场的特性。

以下是教案的步骤及具体要求。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电荷与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材料:1. 两个带电体(一个正电荷,一个负电荷);2. 电荷计(或电场计);3. 导线;4. 电源。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实验材料,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2. 实验设定安装电荷计,并将其连接到电源上。

确保电荷计能够正常工作。

3. 实验观察将正电荷和负电荷放置在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并开启电源。

观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4.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包括电荷之间的引力或斥力的大小和方向。

5.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思考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并分析电场在其中的作用。

6. 结论与讨论总结实验结果,结合理论知识解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让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对电荷与电场之间关系的理解。

拓展思考:1. 尝试使用不同大小和类型的电荷进行实验,观察其对电场的影响。

2. 探索电荷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尝试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对于本教案而言,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现象,能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电荷与电场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将能够揭示电场的特性,并从中获得更具体的认识。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二第一学期(试用版)-第八章 B 《探究电场力的性质》 教案

沪科版(上海)物理高二第一学期(试用版)-第八章 B 《探究电场力的性质》 教案

《探究电场力的性质》教案沪科版一、课程标准:理解电场的概念,知道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①知道静电场的概念,理解电荷之间是通过静电场来相互作用的。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真空中点电荷的计算式;了解一些典型电场的强度值。

②通过引入试探电荷,使学生体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电场强度的方法。

③了解引入“场”的概念的探索过程,感受科学家的钻研精神;通过电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教学方法:教师主导下学生的理论探究,习题训练。

四、教学过程:①场的概念的建立②电场强度的概念的建立。

③点电荷的场强公式的导出④习题训练。

五、板书设计:①场的概念: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场的传递需要时间。

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通过引力场传递的。

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通过电场传递的。

静止的电荷周围存在静电场。

②电场强度:用来精确的描述电场的强弱的物理量。

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点电荷受到的作用力F跟它的带电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E,简称场强。

Fq公式E=F/q单位:牛顿/库仑,即N/C方向:规定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就是场强方向。

电场强度是矢量,遵循矢量运算法则。

③ 点电荷的场强公式:由库仑定律不难得出,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为:E=KQ/r 2正电荷产生的场强方向背离电荷;负电荷产生的场强方向指向电荷。

六、 随堂练习:1、 A 是电场中的某一点,将带电量71210q c -=⨯的正电荷放在A 点,受到的电场力水平向左,大小31410F N -=⨯。

① 求A 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

② 若移走q 1,,换成72410q c -=-⨯的点电荷,则A 点场强多大?方向如何?q 2受到的电场力是多大?方向如何?2、如图所示,A 、B 、C 是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已知4,3.AB cm AC cm ==。

现将带电量655.410, 2.510A B Q c Q c --=⨯=-⨯,的两个点电荷分别放在A 、B 两点,试求A 、B 分别在C 点激发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它们的和场强的大小和方向。

沪科版物理高二上8B《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教案1

沪科版物理高二上8B《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教案1

沪科版物理高二上8B《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教案1执教: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桑嫣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内容属于电场的基础知识,也是“场”的起点知识。

其中关于“电场”的概念、规律与研究方法不仅本身是电场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以后学习明白得磁场等其他场的基础。

学习本设计内容需要以力的知识、初中静电的相关知识等为基础。

本设计从定性探究实验入手,通过创设情形、设问和探究性实验,定性得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及阻碍其大小的相关因素;然后通过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产生缘故的摸索、相关物理史实的介绍,建立电场的概念。

为形象描述电场的强弱,利用电场对电荷的作用进行探究,通过用图线的方法来描述这种作用成效,从而建立电场线的概念,并学会使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强弱。

为进一步精确描述电场的强弱,连续由电场力入手,通过比值定义的方法建立了电场强度的概念。

最后通过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的比较,深入明白得本设计所涉及的各重要概念。

通过对电场强弱的两种描述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正确描画客观世界的方法,从形象粗略描述到精确逐点描述,感受人类对未知事物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

在建立点电荷、电场线、电场强度等概念时,感受到物理概念的建立不是凭空的,而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抓住事实的本质,通过科学的抽象、理想化和数学方法等归纳得出。

在学习“场”的概念的过程中,从实验到物理史实的介绍,让学生从客观、主观两方面真切感受到这种专门物质的存在,感受到研究事物不能仅凭感官,还需依靠逻辑推理、分析判定、实验验证等多种方法,从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明白点电荷,明白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

(2) 明白得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明白静电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明白电场;明白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4) 明白得电场线,明白电场线能够形象地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5) 明白得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明白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3沪科版物理高二年级第一学期 第三篇第八章B电荷的相互作用 电场_学案(无答案)

3沪科版物理高二年级第一学期 第三篇第八章B电荷的相互作用 电场_学案(无答案)

电荷的相互作用 电场【学习目标】1.知道电场线可以形象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它实际不存在2.知道引入电场线是一种建立模型的方法,知道常见电荷的电场线3.知道电场线的特征4.认识用比值定义电场强度的方法,5.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定义式、单位、方向【学习重难点】1.知道电场线可以形象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它实际不存在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定义式、单位、方向【学习过程】预习任务1.电场强度: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和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_________,用E 表示,计算公式为_________。

单位是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2.电场强度是_________量(填“标”或“矢”),它的方向就是该点的_________方向,即放在该点的_________电荷所受电场力的受力方向。

3.若拿走检验电荷q ,该点电场强度_________(填“变化”、“不变”或“不能确定”)。

若把电荷量q 减小,且改变其电性,则该点的场强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方向_________(填“变化”或“不变化”)。

【达标检测】1.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qF E 可知,电场中确定的点( ) A .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成正比,与检验电荷的电量成反比B .检验电荷的电量q 不同时,受到的电场力F 也不同,场强也不同C .检验电荷电性不同,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不同,场强的方向也不同D .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是否放置检验电荷及检验电荷的电量、电性无关2.真空中有一电场,在电场中的P 点放一电荷量为4×10-9C 的检验电荷,它受到的电场力为2×10-5N ,则P 点的场强为_________N/C 。

把检验电荷的电荷量减小为2×10-9C ,则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为_________N 。

如果把这个检验电荷取走,则P 点的电场强度为_________N/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执教: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桑嫣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内容属于电场的基础知识,也是“场”的起点知识。

其中关于“电场”的概念、规律与研究方法不仅本身是电场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以后学习理解磁场等其他场的基础。

学习本设计内容需要以力的知识、初中静电的相关知识等为基础。

本设计从定性探究实验入手,通过创设情景、设问和探究性实验,定性得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及影响其大小的相关因素;然后通过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产生原因的思考、相关物理史实的介绍,建立电场的概念。

为形象描述电场的强弱,利用电场对电荷的作用进行探究,通过用图线的方法来描述这种作用效果,从而建立电场线的概念,并学会使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强弱。

为进一步精确描述电场的强弱,继续由电场力入手,通过比值定义的方法建立了电场强度的概念。

最后通过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的比较,深入理解本设计所涉及的各重要概念。

通过对电场强弱的两种描述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正确描绘客观世界的方法,从形象粗略描述到精确逐点描述,感受人类对未知事物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

在建立点电荷、电场线、电场强度等概念时,感受到物理概念的建立不是凭空的,而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抓住事实的本质,通过科学的抽象、理想化和数学方法等归纳得出。

在学习“场”的概念的过程中,从实验到物理史实的介绍,让学生从客观、主观两方面真切感受到这种特殊物质的存在,感受到研究事物不能仅凭感官,还需依靠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实验验证等多种方法,从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点电荷,知道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

(2) 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道静电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知道电场;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4) 理解电场线,知道电场线可以形象地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5)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点电荷概念的建立,感受理想化方法;通过电场线的学习,认识物理建模的方法。

(2) 通过对电场强度的学习,感受科学的抽象、理想化、数学方法和归纳等科学方法。

(3) 通过寻找合适的物理量描述电场强弱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场的学习,知道场也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形式,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用电场线和电场强度描绘电场。

难点:电场概念和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资源1、器材:金属球、铝箔球(或通草球)、范德格拉夫起电器、丝绸、玻璃棒、铁架台、电场线投影器(或验电羽)、实物展示台。

2、课件:点电荷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图;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的课件。

3、录像:电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定性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的因素,二是建立电场的概念,三是学会用电场线来形象描述电场的强弱,四是利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来精确地描述电场的强弱。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定性探究实验入手,先研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的因素;然后从电荷相互作用的原因引出电场概念的建立。

学生第一次接触场的概念,对这类特殊物质几乎没有任何认识,如何正确描绘场这类不可见物质更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因此为降低学生对抽象事物的认知困难,对电场的描述分为形象粗略描述和精确逐点描述两个层次。

为形象描述电场的强弱,仍利用电场对电荷的作用进行探究,由实验图像抽象成了简洁明了的电场线;为进一步精确描述电场的强弱,继续由电场力入手,通过比值定义法建立了电场强度的概念。

最后通过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的比较,深入理解本设计所涉及的重要概念。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用电场线和电场强度描绘电场。

方法是:通过演示实验、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经历概念从引出到建立的过程,感受物理学中研究问题是从需求出发。

然后将概念的掌握分解成几个阶段,如电场线的建立过程经历了实验呈现物理图景、抽象成曲线、在线条上加上箭头表示方向成为具有物理含义的线条等三个过程,这样做是为了呈现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准确深入。

并在任何一个概念建立的过程中,都始终引导学生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去研究这些问题,这样不仅容易让学生从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概念中去,而且体会到了分析场的力的性质时受力分析始终是基本方法,从而学会对些抽象概念的分析方法。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电场概念和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

方法是:由于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概念上感觉困难,因而从实验入手,强调概念建立的依据及如何从实验事实分析提炼。

教学过程中首先加深学生对不可见的“场”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先由几个逐渐深入的问题激发出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兴趣,然后再由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解释逐渐理清思路,明确概念。

最后概念建立后,再通过一系列的辨析思考问题继续加深对概念的准确理解。

本设计强调用激疑、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学生活动、讨论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来研究未知事物,包括一些抽象概念。

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减少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畏难心理,激发他们的探究学习兴趣,在一系列的探究问题中不断思考深入,逐渐理解概念。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12.流程图说明情景演示实验1请一位同学站在绝缘地板上,手摸着起电器的金属球,随着金属球带电量的增多,同学的头发会竖起来。

通过思考产生“电发”的原因,引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Ⅰ探究实验1比较小球B在同一带电小球A作用下,不同位置所受电场力的大小;保持小球B位置不变,不断改变带电小球A的电量,观察小球B的受力情况。

问题Ⅰ设问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要求带电体相互接触。

那么,带电体到底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呢?让学生从实际的例子出发去思考看不见的物质。

问题Ⅱ设问3电场看不见,摸不着,想个什么样的方法来形象地描述它呢?从实际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电场线的兴趣。

活动Ⅱ学生活动1、2、3先是尝试用线条描绘电场;然后将描绘的图线去和实验产生的实际图形进行比较,寻找电场线的特点;最后在学习了电场线的基础上进行练习。

这3个层层递进的学生活动,模拟了电场线的产生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电场线的定义、特点产生较清晰的认识,并学会形象的表示不可见事物的方法。

问题Ⅲ设问4如何精确地、定量地描绘电场的力的特性呢?在学习了电场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起对电场描述方法的思考。

电场的概念较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对这类不可见事物的物理研究方法,因此通过问题首先激发他们对事物的研究学习兴趣,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感受并学习这些一般研究方法。

活动Ⅲ探究实验2、3为了找到精确描述电场强弱的方法,仍从电场力角度入手,研究检验电荷在电场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改变场源电荷的带电量,研究检验电荷在同一位置的受力情况。

通过这些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电场力是一个与场源电荷、检验电荷都有关的物理量,要表示电场的特性,必需寻找一个与检验电荷q无关的物理量。

活动Ⅳ学生活动4通过对书示例1与示例2的练习,知道电场强度是电场的本身属性,其大小、方向均与检验电荷无关,从而进一步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

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采用情景引入——问题激疑——探究实验——建立概念——自主活动——加深理解的模式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通过情景、提出问题和学生实验探究,定性得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及影响其大小的相关因素。

第二环节,通过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原因的思考、物理史实的介绍,建立电场的概念。

第三环节,通过用图线的方法描述电场力的作用效果,建立电场线的概念,并学会使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强弱。

第四环节,利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学会如何用场强的概念来精确地描述电场的强弱。

七、教案示例1、情景引入演示实验1:请一位同学站在绝缘地板上,手摸着起电器的金属球,随着金属球带电量的增多,同学的头发会竖起来。

激疑1:在实验中,产生“电发”的原因是什么?演示实验2:将两个小通草球(或表面涂有石墨的泡沫塑料小球)用丝线悬挂起来。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电,并把玻璃棒上带的电传给其中一个小球。

然后使两个小球接触,带上同种电荷。

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3:仍将两个小通草球悬挂起来,并使它们分别带上正电荷和负电荷。

观察现象。

这些实验现象又说明什么?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这种静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静电力。

(2)用静电力概念解释带电体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的原因。

(3)定性探究影响静电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实验1:将一个带电小球放在O处,然后把另一个挂在丝线上的带同种电荷的小球先后挂在P1、P2、P3等位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电场力的大小。

保持小球处于P1位置不变,不断增加放置在O处的带电小球的电量,观察悬挂小球的偏转情况。

实验结果:距离越近的小球,偏角越大;电量增加后,偏角也越大。

引导学生从受力分析入手,解释实验现象:F =mg tanα,带电体间距离越小,偏角越大,这表明电荷间作用力越大;若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增大,偏角越大,表明受静电力作用越大。

结论: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还与两电荷的带电量有关,电荷量越大作用力越大。

(4)点电荷①带电体的形状、大小与两个相互作用的带电体之间的距离相比要小得多,其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那么带电体可以看成为带有电荷的点,这样的带电体叫做点电荷。

②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作用力方向沿着两点电荷的连线,具体方向由相斥或相吸来判断。

③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

讨论:一个带电体的体积很小,就可以认为它是一个点电荷,这种说法正确吗?交流: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上不存在。

看成点电荷的带电体其大小具有相对的意义,带电体的尺寸不一定很小。

3、电场激疑2:我们过去学过的弹力、摩擦力都是当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接触时产生的,但是,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要求带电体相互接触。

那么,带电体到底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呢?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历史上曾有过两种不同的观点。

在法拉第之前,人们认为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种超距作用,也就是一个电荷对另一个电荷的作用力是隔着一定空间直接给予的,不需要中间什么媒介作传递,这种方式可以表示为:电荷电荷在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提出一种观点,认为一个电荷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另外一个电荷受这个电荷的作用力就是通过这个电场的作用发生的,这种作用方式可以表示为:电荷电场电荷(1)电场: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的一种特殊物质。

(2)静电场: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