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2.1 动与静教案1 沪科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2.1动与静
《2.1动与静》教案一、课前知识准备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________的世界,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________之中。
(答案:运动运动)2.很多诗人曾用优美的诗句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名师解读点拨知识点1:运动的世界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我们就生活在茫茫宇宙中一颗被称为地球的行星上;地壳运动产生了高山和峡谷;江河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带来了四季更替和昼夜分明;骆驼凭深浅不一的脚印在沙漠留下运动的踪迹;飞机用美丽如虹的弧线,在碧空中划出运动的轨迹;轮船以扇形的水流,在沧海中冲出运动的印记;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人类更是无时无刻不用运动阐述生命的价值…….说明: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______着,即运动是_________.(答案:运动运动绝对的)知识点2:运动的描述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形式展示着运动,而人类感受运动,认识运动,描述运动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健儿用舒展的肢体诠释运动…….那么你能否说出一些描述运动的词语、诗句、音乐、绘画……?物理学家们是如何认识运动的? 物理科学的研究发现了运动的相同之处在于:位置发生了改变.于是科学家们就建立起一个描述运动特征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参照物”。
机械运动: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位置的________(答案:改变)【拓展】除了机械运动之外,自然界的运动种类还有很多,例如:生命的运动、社会的运动、宏观的运动、微观的运动等等。
参照物:我们在描述物体位置是否改变时,总是有意无意地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这个事先被选定做为______的物体,在物理学中称为参照物。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动与静”时,我的意图是希望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动”与“静”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运动和静止物体。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1.理解动与静的概念;2.学会辨别运动和静止物体;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们判断物体的动与静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需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重点,因为这是理解更复杂物理概念的基础。
一、情境引入:我通过播放一段动画,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动画中的物体是动的还是静的,以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知识讲解:我通过展示动植物卡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运动方式,然后我简要讲解动与静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辆玩具汽车、小球、斜坡和桌面。
孩子们需要用这些工具,让汽车和小球进行不同的运动,并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四、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践活动,并讨论他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孩子们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能够理解和辨别动与静的概念。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今后的课堂上,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运动和静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参照物的概念: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参照物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我发现有些孩子在活动中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导致判断结果出现错误。
这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讲解和巩固的知识点。
二、实践活动的设计:实践活动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2.1动与静
第一节动与静设计:八年级物理备课组一.学习目标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或诗句。
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4、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
难点: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资料: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
课时:1课时三、学习活动预习成果光荣榜:(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1.介绍宇宙在运动①星系图像(书图2-1)。
②太阳系图像(挂图)。
③大陆板块的运动图像。
2.生命的运动(1)动物奔跑图像等。
(2)奥运会径赛刘翔获得110m跨栏世界冠军等。
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将相关空白填充,并讨论弄清各知识点的含义。
然后讨论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内容。
此部分根据情况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引入新课:运动的描述【问题一】什么是运动和静止?(学生见学案共同讨论)(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2)设疑提问讨论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分析: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物体物体―――――――――――――――――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运动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物体物体【问题二】(师生共同讨论,可以讨论的比较热烈一些。
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有一次巴黎报纸上登出一则广告,说是每人花四分之一法郎,就可作一次的长途旅行。
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动”和“静”的概念及其区别;2.能够解释物体运动的基本要素:运动的轨迹、速度、加速度;3.能够解释牛顿第一、二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辨别物体运动的基本要素;2.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一、二定律。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室设备;2.多种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片段、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的有关运动的知识,如运动的性质、速度、加速度等。
2. 学习“动”的概念和特征(3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物体的三种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听取教师讲解并进行笔记记录,同时还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讨论和交流,以加深对于“动”的理解。
3. 学习“静”的概念和特征(3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和归纳静止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实验找出不同力对物体的影响,以此得到静止的判断标准。
2.学习“静”和“动”的概念和区别,以及他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4. 学习物体运动的基本要素(6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物体运动的三要素:运动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并带领学生观察和分析运动物体的轨迹。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实验,例如:通过测量物体下滑的时间和下滑距离,计算出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加速度。
5. 学习牛顿第一、二定律的应用(6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牛顿第一、二定律的定义和公式,让学生知道它们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2.学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自由落体实验等。
五、教学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笔记、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以反思教学过程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果。
六、教学后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调整教学步骤和措施,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达到最佳效果。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 教案设计
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二,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三,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选择,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四,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让学生观看图片星系的运动,太阳系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及地球板块的运动,生活中的运动等,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世界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并且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二,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飞翔的小鸟、飞驰的汽车、流动的空气,人在跑步、钟的指针转动……三,、运动的描述(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4)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例(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四,三个概念:1. 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把事先选定的另一个物体,也就是被选作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3.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五,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的三个过程: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六,例题讲解:例1、描述一位乘电梯上述的乘客的运动。
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如果选择电梯的轿厢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例2、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例题3、“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坐在奔驰的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的向后退去……”请写出上文中的描述各选择了什么作为参照物?红日升起();车奔驰();“我”静靠();树后退:()七,交流与讨论:1. 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是以___为参照物,是运动的是以___为参照物。
2.1动与静_教案
课题:沪科版 2.1动与静一、教材学情分析:1.学生在生活中对运动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运动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运动的概念。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机械运动的实质性的内容。
3.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4.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生活动中不断强化与同学(他人)的协作意识三、教学重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与静”。
五、教学方法:交流与讨论。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呢?学习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能了解其中的奥秘(二)新课教学:1、运动的世界(1)、宇宙的运动。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
我们的地球处在太阳系中,这就是太阳系。
中间是太阳,周围有九大行星绕它运动。
地球在围绕着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转。
(2)、地壳的运动。
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2.1 动与静-精选文档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2.1动与静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2.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竞赛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绘画。
教学过程一、运动的世界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多角度展示运动的世界,并配有音乐和朗诵,(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
我们就生活在这满天星斗中一颗称为地球的行星上。
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
地壳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
大陆板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看:清晨晨练的人们,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二、运动的描述师:在物理学家把运动归纳成定律之前,人们就开始用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描述运动。
1.词汇与运动。
师:我们词汇中有大量关于运动的词,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有不同的词表示。
请你说出与上升运动、下降运动、快速运动、缓慢运动、回转运动、振动等与运动有关的词汇,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请大家举手抢答。
生甲:升起、升高、爬升、跳跃……(上升运动)生乙:下落、下降、下沉、降落、下潜、垂落、下跌、急降、扑通坠落、倒下、摇摇欲坠、低垂……(下降运动)生丙:急旋、回旋、转动、环行、兜圈子、旋转、扭转、自转、绕转、盘旋……(回转运动)生丁:摆动、振动、抖动、摇动、颠簸、颤动、摇晃、颤抖、晃动、波动……(振动运动)生戊:小跑、飞奔、驰骋、跑步、迈进、漫步、蹓跶、爬行、蹒跚、跳起、前进、急速、飞速、迟缓、缓慢……按小组发言进行统计,当场评出第一轮抢答获胜小组。
2.1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世界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天体的运动、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都是运动的存在形式。
(2)了解人们对运动世界的多种描述方式,会用自已擅长的方式描述运动(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
(3)知道物理学家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朴素的描述运动到科学的描述运动的人类认知过程,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体会从纷纭的现象中认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天、地、人的运动世界中感悟世界的美;从人类对运动世界的描述中感悟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认识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
2、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经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物理世界的新奇与美丽,也了解了前人在探索物理奥秘的经历中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共同走进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精彩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身边似乎有一个“小虫子”,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德国制造的一颗子弹。
【讨论】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2、新课教学(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①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运动世界:【欣赏】-- --视频:运动的世界【思考】:运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请学生讨论对运动的认识: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师生达成共识: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2.1动与静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明白,孩子们的认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幼儿园课程,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与静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体验、互动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车、玩具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动与静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观察与体验(10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领取一个小车和一些玩具,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3. 互动游戏(10分钟)通过卡片游戏,让孩子们进一步巩固动与静的概念。
4. 创作与表达(10分钟)让孩子们用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动与静的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法,让孩子们生动有趣地了解了动与静的概念,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同时,孩子们在创作和表达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在课后,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增强家校互动。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教案:2.1动与静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动与静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与静的概念,知道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与静的概念,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难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用动与静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PPT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 讲解:讲解动与静的概念,解释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6.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动与静的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动与静的概念,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难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用动与静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动与静的概念,是否能够正确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否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判断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并尝试解释原因。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希望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深刻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我选择的实例都是贴近生活的,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2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2.1动与静2教案:动与静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观察、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木板、滑轮、尺子。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2. 实验一: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小车、木板和滑轮搭建一个简单的滑轮组,然后测量不同高度下滑轮组的速度,观察速度与高度的关系。
3. 实验二: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尺子测量自己与教室墙壁的距离,然后墙壁作为参照物,观察自己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变化,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特点。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实验中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并尝试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例如,观察公交车上的乘客在启动、刹车和转弯时的身体动态,分析其原因。
2.1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教案:2.1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章第1节,主要讲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教材内容包括:1. 运动和静止的定义;2. 参照物的选择;3. 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概念;4.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和静止判断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和静止判断的影响。
2. 教学重点: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 概念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介绍参照物的选择,解释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概念。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和静止判断的影响。
4. 方法讲解:讲解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些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运动和静止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运动和静止的定义;2. 参照物的选择;3. 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概念;4.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七、作业设计(1)桌子上的书本;(2)教室里的挂钟;(3)行驶的汽车;(4)静止的树木。
(1)坐在教室里的学生;(2)教室外的自行车;(3)从空中落下的苹果;(4)在操场上跑步的学生。
答案:1. (1)静止;(2)静止;(3)运动;(4)静止。
2. (1)静止;(2)运动;(3)运动;(4)运动。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2.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绘画。
教学过程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地球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相等,卫星在轨道上绕行速度约为,人们用天文望远镜仰望卫星,看到他仿佛挂在太空静止不动,卫星虽然绕地心运动,但是地球上的人们却觉得他静止不动。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底动没动?一、运动的世界PPT展示运动的飞机,候鸟、豹子、运动员图片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一切物体都在不停运动......科学家是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自然界中的物体运动有多种形式,机械运动只研究与物体位置变化有关的问题。
参照物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观看PPT(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一、判断物体运动的标准研究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参照物的选择原则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3.一旦被选定的参照物假定是静止的。
4.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观看PPT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1动与静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2.1 动与静一、教学内容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
3. 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敏感度。
3.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滑轮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公交车时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3. 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
4. 练习:安排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2.1 动与静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静止:物体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1.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2.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
七、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请说明理由。
(1)坐在教室里的学生(2)停在路边的汽车(3)从天空落下的雨滴2. 请描述一下你乘坐公交车时的运动状态,并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答案:1. (1)静止,因为学生的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2)静止,因为汽车的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3)运动,因为雨滴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
2. 乘坐公交车时,感觉自己在运动,是因为公交车相对于地面在运动,而乘客相对于公交车在静止。
动与静教案八年级物理沪科版
动与静教案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第一节走进神奇【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教法】讲解、实验【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
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
下面看二.新课讲授1、在自然中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图1-7: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复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⑹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高可能导致雪崩?⑺风是怎样形成的?观看录像:海市蜃楼片段。
介绍:1988年6月的一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突然人们发现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奇怪怎么有两个太阳呢?电脑模拟雷电的产生。
介绍雾凇:冬天,我国东北松花江畔百里长堤上常会出现满眼的玉树琼花——雾凇(又称“树霜”)。
这是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
这是怎么回事呢?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学生举例(约5-10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1-8------图1-13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实验一: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二:隔掌吸钉实验三:摩擦起电散开的塑料绳有干燥的手捋几下,看有什么现象?塑料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胀开,有趣吗?实验四:放大镜一矿泉水瓶中装水。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研究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标准;2.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 掌握参照物的选择方法;4. 运用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小车、木板、滑轮等);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2. 概念讲解:介绍运动和静止的定义,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小车在木板上运动和静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教材中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定义;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明理由:a. 行驶的汽车;b. 停在路边的汽车;c. 飞翔的鸟儿;d. 静止的树木。
答案:a. 运动;b. 静止;c. 运动;d. 静止。
2. 下列现象中,属于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是:a. 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b. 把地球看作一个整体,地球绕太阳运动;c. 把太阳看作一个整体,地球绕太阳运动;d. 站在地球上,看到天空中的星星闪烁。
答案:a、b、c。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1《动与静》WORD教案1
动与静七间中学雷绍华1.介绍宇宙师: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什么是宇宙呢?我国古代《淮南子·原道训》书中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也就是说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用现代的话说:“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师:宇宙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伽莫夫于1946年创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他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前,宇宙内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以很大的速度运动,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
后来相继出现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宇宙在运动①(书图2-1)。
师: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运离我们而去。
师:目前人类测量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这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
太阳系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②太阳系图像。
请同学们看,这就是太阳系。
中间是太阳,周围有九大行星绕它运动。
这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教师指示)与峡谷;江河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
师:请同学们再看。
③自转与公转的地球图像。
这是太阳,这是地球。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
正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使地球上不断发生日落日出、月盈月亏、星转斗移、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等自然现象。
④大陆板块的运动图像。
师: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壳内的物质也在运动。
地壳的运动产生了高山正是大陆板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
3.生命在于运动请同学们再看:⑤动物奔跑图像。
师:图画中出现一个什么情景?生:动物在奔跑。
师:我们再看一幅图。
⑥奥运会径赛图像。
师:你在图中看到什么?生:刘翔获得110m跨栏世界冠军。
师:刚才我们从两个画面中看到,动物在奔跑,人在运动。
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也在运动。
八年级物理全册 2.1 动与静 沪科版(1)
动与静【学习目标】1.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明白世界处在不断的运动中。
2. 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辞汇等)。
3. 明白物理学中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明白得参照物的概念,会依照选定的参照物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形,会依照物体的运动情形确信所选定的参照物。
4.明白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物体动与静的判定。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时】1课时【学习进程】一、新课引入:一、一战期间,一名正在执行任务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觉前方飞着一个“小虫”,便伸手去捉。
后来发觉抓住的竟是德军射来的子弹。
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徒手抓住飞来的子弹吗?(讲)二、(图片展现)试探:什么缘故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
乘客究竟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如何正确的回答那个问题呢?咱们一路来学习一下§2-1动与静二、新课学习:(一)运动的世界自主学习1:阅读讲义P13第一个段标“运动的世界”部份内容,并观看图2-一、2-二、2-3,你从中取得哪些启发?(用文字整理)除此之外,请你举出一些你以为运动的例子。
你能可否找到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展现:多媒体展现各类形式的运动。
小结1:整个世界是的,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绝对的物体是没有的。
(二)运动的描述自主学习2:人们描述运动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请你阅读讲义P14--15第二个段标“运动的描述”部份内容,试探并回答以下问题:1.诗人,画家,音乐家是如何赞美运动的?2.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确实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3.什么是机械运动、静止?什么是参照物?(1)机械运动:。
(2)静止:。
(3)参照物:。
例:(1)汽车在公路上行使时的饿运动情形判定(2)小女孩过桥时,选取_________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交流与讨论:请阅读讲义P15“交流与讨论”并试探回答相关问题。
展现: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现以上学习内容的功效。
2.1 动与静 教案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课题: 2.1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教学难点: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口述飞行员徒手抓子弹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飞行员能抓住运动的子弹。
(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3.会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探究新知(一)运动的世界展示生活中的运动现象,革命运动、生命运动、机械运动和电磁运动,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对象为机械运动。
(二)机械运动展示机械运动的三个实例——火箭发射、猎豹飞奔和蜗牛爬行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机械运动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观察到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其位置随时间发生了变化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教师点拨:位置的改变包含:距离改变、方位的改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机械运动的例子(三)参照物利用列车飞驰的实例,通过分析列车、树木、列车上的人的运动状态,发现要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择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叫参照物教师点拨参照物的选取原则:①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②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但要根据所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
③通常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播放视频:拉书本提出问题:书本、笔、橡皮的运动状态各是什么?学生分析三者的运动状态,放在一起归纳分析: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是不同的从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五)生活中的运动与静止1、古诗词中的运动与静止李白的《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山出——以船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帆来——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2、生活中的运动与静止(1)列举实例——联合收割机引导学生分析,装载车与收割机相对静止,引入相对静止的概念(2)战斗机空中加油四、运用拓展(17分钟)1、月亮在云中穿行参照物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动与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理性的认识,有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
【教学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录音机和磁带,相对运动演示仪,图片,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到了物理世界的神奇与美丽,也了解了前人在探索物理奥秘的经历中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
从现在开始,我们共同走进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二)进行新课
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同学们观察课图P18的图2-1到图2-3,在这里,以天→地→人三个主题向大家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
天: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月盈月亏……
地: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火山喷发……
人[物]:运动,汽车奔驰,小鸟飞翔,……
通过上述讲解,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以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
如: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等都是运动的形式。
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绝对的,可以这样说运动是无处不在的,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人们对于运动的描述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关于运动的描述。
2、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的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运动的世界:音乐家用旋律的表现运动;画家用形态的色彩表现运动;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请同学们看图2-4和图2-5,这两图介绍了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的运动;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
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
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
如中国十大名曲。
感受艺术的描述运动。
对于艺术,我们可能比较陌生,下面,大家想想,诗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现运动的呢:
例:登黄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本诗描写了诗从登高远望,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去,渐渐消失在无尽的天边,流归大海。
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运动世界的胸襟与豪情。
旱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
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描述、认识、理解这个运动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妙与和谐,令我们由识由衷地赞叹,我们不是诗人,不是画家,不是音乐家,我们是普通人。
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对运动的认识,我们同样可以用朴素的语言来描述运动。
例如上升运动,下降运动等都有专门的词。
对于上升运动可以用升起、升高、爬高、一跃而起等词语,而下降运动有落下、掉下、倒下、降落、下沉……来描述。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方法
去描述事物。
那么,科学家们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呢?
3、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⑴阅读“交流与讨论”栏目,问:小明是怎样判断小狗花花是“运动”的?在学生独立思考一基础上,引发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特定描述运动的物理概述。
看课本上“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
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
学生讨论并完成作业第1、2题。
问题: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设疑提问讨论
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分析
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
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
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
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
物体物体
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
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运动
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
物体物体
(4)概括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
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
举例:周日,小明和同学小王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到县城,汽车在公路飞驶而过,这时,小明对小王说,你看,车外的电线杆一直向后退。
问:小明同学的话对吗?路边的电线杆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分析物理的“运动”和“静止”时,选择不同的参参物,判断的结果也会不同。
加强同学们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强调: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以大地或静止在大地上面的物体为参照物的。
通过上述讲解,让学生明白判断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
⑴选择参照物。
⑵把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较。
如位置发生改变,则运动;如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静止。
介绍:地球同步卫星,飞机空中加油技术(介绍图片),联合收割机。
学生讨论回答:说同步卫生是静止的,是以___为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__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__的。
我们说飞机是运动的,是以____为参照物,以____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的,方法的,情感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我们还应注意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第一节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
2、运动的描述
⑴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
⑵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⑶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
⑷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
【布置作业】
1、请同学想一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于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还有哪些疑问,表述出来,写在“请提问”栏目内。
2、乘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这个乘客是___,以公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这个乘客是___的。
3、从东方升起”,是以___为参照物的;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诗句中,前一句是以___为参照物,后一句是以___为参照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