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创新思维促进素质教育的研究
论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论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层目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
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
只有弄清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使教育为社会服务。
一、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面对时代的创新要求,面对知识多积累,增长快的双重特点,我们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紧扣时代的脉搏。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所谓素质教育,它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的教育运动。
它把人的和谐而全面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并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则是社会发展的本源和基础。
具体来说,素质教育主张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即“素质教育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的进一步发展。
”提倡素质教育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在质与量的比较中首先重视知识的质,进而把这种高质量的知识内化为个体的心理品质;让人们在做人与做事的关系上,重视做人的道理,以实现精神的升华与灵魂的净化。
人的素质是非常复杂的结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人的素质,既有先天素质(与生俱来的遗传素质),也有后天素质;既有身体素质,也有心理素质。
然而,无论人的素质成份结构怎样复杂多变,都与人所接受的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基础和条件,是造就成跨世纪创新型人才的根本。
人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但是它的核心是创新能力。
我们应认识到,这个创新能力不仅仅表现在智力方面对知识的学习和适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创新发明的能力,它更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和积极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
也就是说,创新能力表现为一种能力,同时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综合状态的综合素质,即全面发展“全新的人”。
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培养
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有的禀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那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如何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创新思维的涵义对于创新思维这个词的含义目前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述。
对其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方式。
狭义的创新思维指形成新的理论和新发明或发现及塑造出新艺术形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所强调的是思维的成果独创性、前所未有性,而且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以及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
广义的创新思维是贯穿在人们提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所有能对创新成果发生作用的思维活动。
内容涵盖在发明创造创新活动中直接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和间接介入创新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方式包括逻辑和非逻辑思维。
一般认为,国内外目前对创新思维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
二、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关于创造力的起源,其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上可以认为开始于到一个多世纪前,但把创新即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之核心,对其开展完整与科学的研究就要晚很多。
[2]国内关于创新思维的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伴随改革开放,创新思维的探讨和研究再次兴起。
80年代初期我国的钱学森院士发表了《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一文,大力倡导建立思维科学,也是得益此,之后成立了“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次年他又主持召开全国第一次“思维科学研讨会”,这次会议被看作思维科学研究进程中的里程碑。
随后的1983年第一次创造学学术研讨会召开,创新思维作成了各个领域的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创新思维的研究从这期间开始也逐渐获得大量积极的研究成果。
据国內对创新思维成果的不完全统计,创新思维领域的研究在1984年之前,鲜有论及创新思维的论文,1984年后,具有较高水平的相关论文就大量开始涌现,论文水平也持续提高。
80年代的学术专著重点是探讨思维发现的模式,也有一些思维科学方法论著不同程度的探讨创新思维。
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数学课堂几乎成了习题的海洋,这样的教学环境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优化。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素质教育的氛围,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人的素质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两种,后天的素质也称素养。
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形成的,它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融合,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人的品德行为全面发展。
数学本身的特点会使受教育者受到优良品质的熏陶,例如:把问题数学化,可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思维的逻辑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史上探索精神和思想方法对学生的熏陶会影响人的一生,使其受益终生。
所以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使人得到了数学方面的知识修养,而且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教师应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课堂气氛,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激发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稳定的兴趣是一个人个性表现的重要方面,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营造生动、新颖的情景而激发出来的。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稳定兴趣或是由他们学习数学的成功、或是由老师生动而引人入胜的讲解等诸多因素带来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创设问题情景是数学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认识什么叫三角形的高,待学生理解后,接着让学生动手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以三角形任意一条边为底作高。
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研究论文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研究论文摘要:小学教育居于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地位,近年来,学生的个体发展得不到尊重,小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要解决当前存在与小学教学中诸多问题,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教育论文;创新思维;培养;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居于基础性地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十分的重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身心发育直接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近年来,小学生越减负负担越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学生的个体发展得不到尊重,小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因此,要解决当前存在与小学教学中诸多问题,就必须要改革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小学生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当前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应试教育体制限制小学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建国后实行的自由式生育政策造成了庞大的人口基数,虽然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现在小学生人数仍太多,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达到全面开放,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小学中,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走进大学校园,所以要通过这艰难的高考就需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
当前,我国更加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在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就打的阻力就是学校里的“唯成绩论”。
在时时刻刻看学习成绩的环境下,只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模式禁锢,受到严重的学习压力使小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1]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不能完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缺乏培养自身创新思维的机会,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空间,不利于小学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严重阻碍了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2、小学教师缺少创新思维和能力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师居于重要地位,素质教育的推行主要还是看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是教师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摘要范文
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摘要范文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只有在小学阶段适当引导和训练,学生才能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小学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需要开设相关课程。
可以设计创新思维训练课,通过社交游戏、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师资队伍也需要重视这一点。
教师应注重开放教学,鼓励学生提出各种观点。
可以组织各种科技竞赛和实践活动。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情,培养他们探寻与实践的精神。
同时,也要常给予优异学生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家长和学校也需加强合作。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支持和自由,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学校也要常组织各类家长会,推广创新的育人理念。
只有全面培养,才能帮助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实践能力。
以上为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初步思考。
如有不妥,还请指出,以便改进。
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作文互评互改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修改作文,提高学生的写 作水平和批判性思维。
多元化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 、互评等,全面评估学生 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04
初中语文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效果
评估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情况分析
创新思维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实施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展现出更强 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新观点和解决 方案。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具有显著效果
通过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学习、小组合作等,可以有 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实施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的关键
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较为传统。
学生思维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 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但受限于传统教育模式, 往往缺乏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
教育评价体系
当前初中语文教育评价体系主要 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创 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相对较
少。
创新思维培养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研究范围
本研究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的策略和实践。同时,适当涉及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对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
02
初中语文教育现状及其与创新思维培
养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育现状分析
教育内容与方法
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主要侧重于语 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能的培养 ,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教学方法
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教师,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在教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合作者。
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提出不同的见解。
并且允许学生想错、说错,教师要适时点拨,要学生敢说、敢想,形成一种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会激起学生创新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二、夯实学生“双基”,提供创新思维源泉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小学熄灭的创新意识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思维如同“海市蜃楼”,创新也只是“空中楼阁”,所以在组织教学时,让学生获得有关数学、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通过有的放矢地训练,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达到“应用自如”的境界,为培养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基础知识是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每种能力都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培养出来的,只有牢固地掌握它,思维才能活跃,创新的灵感才能得以激发,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手。
为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对课标、教材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要彻底弄懂,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三、培养学习兴趣,点燃创新思维火花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动力,同时也能使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捷而丰富,而没有兴趣的强迫学习只能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扑灭创新思维的火花。
初中教科研课题:《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行动研究》方案
教师课题申报\初中教师课题申报《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行动研究》方案《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行动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背景、目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提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这是我国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的重大改革,同时也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中央领导一再指出,培养人才是“全党全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无论在我们国家历史上,还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都是第一次,意义十分重大,它说明创新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成为国家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殷切希望。
面对新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在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在发现,发展鼓励本国国民的创造性,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
而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最艰巨的使命。
优秀人才,必然是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内涵之一就是较强的思维能力。
教育能否圆满地完成使大批人才脱颖而出的使命,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一个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即是思维能不能培养?教育在人的思维能力培养中到底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目前我们的教育是一种以考试为中心,完全为了考试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给老师和学生树立了一个错误的目标,尽可能多、尽可能准确地记住教科书的内容,并去考试时迅速复制;学生被要求做大量的练习题,是为了能够在考试的时候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题目。
这种以考试为中心,以记诵为手段的教育促成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训练程度的提高,却没有使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得到锻炼。
为此,我校根据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形势和对教育的要求,以及我国教育现状。
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王冬 杰 W a gDo gi n n j e
( 坊市 卫生学 校 , 坊 050 ) 廊 廊 60 1
L n fn at c o l L n f n 6 0 a ga gHe l S h o , a ga g 0 5 01, ia h Chn
摘 要 : 新 思维对 于 实施素质 教 育具有 重要 的 意义 。 养 学生在素 质教 育 中的创新 思 维能 力 , 创 培 要正 确把 握创 新思 维 的基 本特征 , 充分认识 创 新思 维在 素质教 育 中的重要 性 。在 实践 中, 引导学 生树 立明确 的 目 , 要 标 激发 和发展 学生 的创 新 思维 能力 , 动素 质教 育 的发 展 。 推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4 1(0 0)5 0 2 — 1 10 — 3 1 2 1 3 — 0 0 0
技创新能力, 为培 养 高 素 质 的 创 新 人 才 奠定 坚 实 的 基础 。 3 发 展 和提 高学 生的 创 新 思 维 能 力 的途 径 创 新 思 维 的 重 要作 用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可 以这 样 来 表 述 创 新 是 一 影 响和 制 约 学 生 的 创新 思维 的 因 素是 多 方面 的 , 外部 环 境 的 有 个 民族 的灵 魂 , 一 个 国家 兴 旺 发达 的不 竭 动 力 。 是 教育 是 知 识 创 新 、 也 有客 观 方 面 的 因素 , 有 主观 方面 的 因 也 传 播 和 应 用 的主 要 基 地 , 也是 培养 创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人 才 的 重 要 摇 因 素 , 有 内部 环境 的 因素 , 但 篮 。创 新 不 仅 是 科 技 界和 高等 院校 的任 务 , 也是 职 业 学 校 进 行 素 质 素 , 主 观 方面 的 因 素居 重 要 位 置 。 我 们 应 创 设 开 放 多维 的校 园环 营 开 教 育 的重 要 课 题 。 新 思 维 又 是创 新 活 动 的 基 础 。 此 , 力 提 高 自 境 , 造 有 利 于 发 展 创 新 思 维 的和 谐 氛 围 , 掘 有 利 于 发 展 学 生 创 创 因 努 努 身 的创 新 思 维 能 力 , 于 教 师和 学 生 在 素 质 教 育 的 实 践 中 , 对 以人 为 新 思 维 的潜 在 因素 , 力提 高 教 师 和 学 生 的创 新 思 维 能 力 。 31在 素质 教 育 的实 践 中 , 立 明确 的 目标 , . 确 激发 学 生 能 动 的创 本 , 时俱进 , 有重要的意义。 与 具 新 思 维 任 何 创 新 活 动 都 是追 求一 定 目标 的 行 为 。 目标 是 激 发 创 新 1 正 确 把 握 创 新 思维 的念 义 创 新思 维 是 一 个 广 泛 的概 念 , 是 用 新 的方 法 分 析和 解决 新 问 思 维 的 主 要 因素 。一 个 人 终 生 追 求 的 目标 我们 称 之 为长 远 目标 , 凡 近 题 的 思 维都 属于 创 新 思 维 的 范 畴。 新 思 维 是 一种 具 有 开 创 意 义 的 期 要 解 决 的 问题 , 创 我们 称 之 为 近期 目标 。长 远 目标 能 够秆 成 持 久 不 乡 激 激 近 思 维 活 动 , 开 拓 人 类 认 识 和 实 践 新 领 域 , 造 认 识 新 成 果 和 物质 衰 的动 力 , 起 人 持 之 以恒 的创 新 欲 望 , 发 人 不 断创 新 和 探 索 。 是 创 新 成 果 的 思维 活 动 。 创 新 思 维 增 加 了 人 类知 识 的积 累 , 已有 知 识 期 目标 能 够 激 起人 向 目标 冲 剌 的 欲 望 , 人 在 短 时 间 内充 分 调 动 自 对 使 进行新 的分解与组合 , 实现 认 识 信 息 量 增 殖 的活 动 , 而 创 造 出 新 身 的知 识储 备 和 潜 在 能 力 , 大 发 挥 创 新 思维 的功 能 , 而 获 得 空 从 极 从 的知 识 成 果 。 前 的突 破 性 的成 果 。素 质 教 育 是 对 传 统 应 试 教 育 的 深 刻 变 革 , 最 其 终 的核 心 目标 是培 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的 人 才 。 于 素质 教育 这个 新 课 对 2 创 新 思 维 对 于 实 施 素质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我 这 明 社 会 的 发展 需 要 高 素 质 的 人 才 ,高 素 质 人 才 的 培 养 关键 在 教 题 , 们 正 处于 探 索 阶 段 , 就 需 要 我 们 加 强 对 素 质 教 育 的研 究 , 育 。在 全 面 推 进 素质 教 育 的新 形 势 下 , 新 思 维 对 教 师和 学 生 素 质 确 自身 的 长 远 目标 与 近期 目标 , 创 勇于 涉 足 新领 域 , 展 和 提 高 自 己 发 的 全面 提 高 具 有 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 的创 新 思 维 能 力 。 21创 新 思 维 可 以 为素 质 教 育 实 践 开 辟 新 的领 域 素 质 教 育 是 . 32引导 学 生 树 立 坚定 的意 志 , 发 和 发 展 自身 的 创 新 思维 意 _ 激 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 已渗 透 到 教 育 界 的 各 个 方 面 , 为 二 十 一 世 志 是 影 响创 新 思 维 发 展 的 一个 重 要 因素 。 质 教 育面 对 的 是 复 杂 多 成 素 纪 教育 发 展 的趋 势 。 素质 教 育 最 强 调 创 新 思 维 , 与 创 新 思 维 相 伴 变 的创 新 问题 ,而 创 新 思维 本 身就 是 一 种 复 杂 而 艰 巨 的意 志 活 动 。 而 随 的 是 勇 于 探 索 和 开 拓 精 神 。 为 了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创 新 活 动 中 , 免会 存在 各种 各 样 的 障碍 , 或 会遭 受严 重挫 折 。 难 抑 在 力, 需要 在 教 育 教 学 过 程 中 营造 一 种 良好 的 创 新 氛 围 , 造 有 利 于 这 样 情 况下 ,坚 定 的 意 志 对创 新 思维 的 发展 起 着 重要 的推 动 作 用 。 创 体 学 生主 动 性 和 创 造 性 充 分 发挥 的优 良环 境 , 激励 学 生积 极 探 索素 质 创 新 思 维 的 意志 表 现 为 自觉 性 与顽 强 性 的 有机 组 合 , 现 出 坚 韧 不
浅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1. 引言1.1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健康体魄、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倡个性化发展和人格塑造。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而创新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创新教育对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这也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机会。
1.2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而创新教育则强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快速变化和不断发展的需求。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备更多的优势。
只有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关注焦点。
2. 正文2.1 素质教育的特点和目标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初 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能 力呢?本 文从 四
个 方 面 探 讨 r数 学 教学 巾对 学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培 养 。 收 敛 思 维 与 发 散 思 维相 结 合 在创造性思维过程 巾,发散思维起着主导作用 ,是创 造思维的
一
、
核心 。 培 养 学 生 的发 散 思 维 ,在 引 导学 生 吃 透 问 题 、把 握 问 题 实 质 的
前提下 , 关键是要使学生能够打破思维定势 , 改变单一的思维 方式 , 运用联想 、想象 、猜想 、推想等尽量地拓展思路 ,从问题的各个 角 度 、各个方 面 、各个层次进行或顺向 、逆向 、纵向 、横向的灵活而 敏捷 的思考 ,从而获得众多的方案或假设 。唯有 “ 发散” ,才能多角 度 、多层 次地从不 同方 面去思考 ,才能深刻地理解 、巩固并灵活运 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 造思维能力 。 例题 的讲解应该注意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即条件发散 、过程 发 散 、结论发散 ,强调思维的发散,增强思维 的灵活性。 数学 题 目,由于其 内在规律 或思考 的途径不 同,可能会有许多 小 同 的解 法 。 在 例 题教 学 中 ,可 叫学 生 先 做 例 题 , 引导 学 生 广 开 思 路, 探求 多种解法 ,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分析 、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 , 找 m最佳 的、新颖 的或巧妙的解法,激发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比如 , 证明 “ 三 角形 内角平分线定理” ,可以利用作平行线来证 明,方法达 七、八种 之多,也可以用面积法证明。其中以面积较为巧妙别致 。 在解题时 ,不要满 足于把题 目解答 出来便完事大吉 ,而应 向更 深层 次探求它们的内在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变化题 目的条件 、结 论 等。比如 ,“ 正三角形 内任 意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为定值 。 ”这个命 题 不 难 用 面 积 法 证 明 。 该 题 证 明 后 ,可 以变 换 角度 ,广 泛 联 想 ,训 练发散思维。将 “ 任意一 点”变到 “ 形外一点” ,将 “ 正三角形”变 为 “ 正 n边形” ,或者将 “ 正三角形”变为 “ 任意三角形” ,研究结 论如何变化 。可 以看出 ,对数学问题 的同味与引申 ,使学生 从不 同 角度处理问题 ,增加学生总结 、归纳 、概括 、综合 问题 的意识和能 力 ,培养了思维 的灵活性 、变通性和创造性 。 二 、常 规 思 维 与 逆 向 思维 相 结 合 逆 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 ,它是对司空见惯 的似乎已成定论 的事 物或观点反过来 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敢于 “ 反其道而思之” , 让 思 维 向对 立 面的 方 向发 展 ,从 问 题 的相 反 面深 入 地进 行 探 索 ,树 立 新 思想 , 创立新形象 。 大家都朝着一个 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 时, 而你却独 自朝相反的方 向思索 ,这样的思维方 式就口 逆向思维。对 于 概 念 、定 理 、公 式 、法 则 ,往往 习惯 于正 面 看 、正 面想 、正 面 用 , 极 易 形成 思维 定 势 。在 解 决 新 问题 面 前 ,这 种 思 维 定 势 足 一 种 负 迁 移 ,作用足消极 的。学生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寸步难行 ,所以 ,在 重视正 向思维的 同时 , 养成经常逆向思维的习惯 , “ 反其道而行之” , 破 除常规思维定势的束缚。 如何进行逆 向思维的训 练呢?一是重视概念 、定理 、公式 、法则 的逆向教 学;二是强调一些基本方法 的逆用 :从局部考虑不易 ,是 否能整体 处理 ;一般情况下不好办 ,考虑特殊情况 ;前进有困难 , 退一步如何 ;正面人手分类太多 ,对立面如何 ;“ 执果索 因”与 “ 南 阏 导果 ” 两方 面 寻找 解 题 途 径 ;直 接 证 明 不 行 ,则 考 虑 用 间 接 证 法 等等。在具体教学 中可从以下三个方 面培养 : 首 先 ,在 教 学 中可 教 学 生 从 正 、逆 两个 方 面去 理 解 概 念 。 其次 ,从正 、逆两个方 面去掌握 公式 、 法则 和定律 。数学 中的 许多公式 、法则和定律都可 以用 等式 表示 , 等式具有双 向性 ,既可 以用左边 的式子替换右边的式子 ,也 可以用右边 的式子替换左边 的
浅谈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和精神取向.它着重和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问题.社会要求我们创新,创新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时代要求我们创新,不创新就会落后,就会失去进取的动力.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指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教学内容的改变,而是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学的根本目的,对教育的功能有更全面的认知和定位。
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究,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发展方向。
创新教育也不仅仅要求我们停留在操作层、表面层:搞搞小发明,来点小创意,培养下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而是说要研究和定位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适合培养创新的氛围,乃至培养社会和国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带来整个教育方位的创新和突破!【关键字】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氛围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进行的。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思维尤其重要,一个不断创新的国家,必将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国家;一个不断推诚出新的社会,必将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
那么,作为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改革发展自身的要求。
下面,结合自身教育实践和感受谈谈创新教育之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教育创新这一概念,在开展创新教育和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10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发表以后,更是在全国掀起了教育创新热。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创新教育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很多种定义,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一类把创新教育定义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则把创新教育定义为,是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
浅析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浅析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1. 引言1.1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中的两大热门话题。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水平、身心健康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品质的培养。
创新教育则是指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创造。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和创新。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虽然各有侧重,但在实践中可以相互融合,共同为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2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当今社会教育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智力素质、体质素质等,使学生在知识的同时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社会竞争力。
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自主探究和创新应用的能力。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推动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2. 正文2.1 素质教育的特点和目标素质教育的特点包括全面性、长期性、灵活性和循序渐进性。
全面性体现在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旨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长期性体现在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教育和培养;灵活性体现在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和多样化教育方式,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循序渐进性体现在素质教育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需要按照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和要求来设计教育活动。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
些美 国科 学 家认 为 , 是美 国“ 能 的金钱 ” 万
和“ 鼓励创造性 和具有 挑战性 的构想” 造就 了 这 一 现 象 。虽 然美 国 的小 学 和 中学 水 平 在 世
界上 排 名 分 别 是 第 2 8位 和 第 3 0位 , 后 于 落 斯 堪 的纳 维 亚 国 家 以 及 瑞 士 、 国 和德 国 , 法 但 美 国 的大 学 教 育更 多 地 提 倡 独 立 思 考 和 主 动 精 神 , 别 注 重 培 养 想 象 力 、 造 力 、 判 能 特 创 批
丰 富和完善 。
创新能力指创新 思维能力和创新 实践 能 力 。其一 , 创造 性 思维 就是 人们 在 已有经 验 信息的基础上 , 去掉偏见 和成见 , 对新 的情 况 和事物 去粗存 精 、 去伪 取真 、 由此 及 彼 、 由表 及里 , 进行筛选 、 加工 、 制作 , 出新 的判 断 , 做 新 的结 论 , 生 出 新 的有 社 会 价 值 的 思 想 、 产 理
史上 , 有那 些对 未知 世界 有着 浓厚 探 索兴 只
趣 的 、 于 大 胆 提 出 疑 问 的 人 , 能 发 现 问 敢 才
维是用创造性 方 法来解 决 问题 的思 维方 式 。 有 些 问题 用 常 规 方 法 求 解 过 于 繁 琐 , 至 无 甚 法 解答 , 如果 跳 出原 来 僵 化 的 思 维 模 式 , 但 根 据 问题 情 境 创 造 出 一 种 新 奇 的 构 想 , 会 豁 则 然 开 朗 。其 二 , 新 实 践 能 力 是 旨 在 保 证 创 创 新 活 动 顺 利 进 行 以 实 现 创 新 目标 的一 种 综 合 能 力 , 主 要 构 成 有 独 立 获 取 知 识 能 力 , 集 其 搜 处 理 信 息 能 力 , 现 、 析 和 解 决 问题 能 力 , 发 分 动 手 操 作 能 力 , 达 和 表 现 能力 , 握 和运 用 表 掌 创 新 技 法 的能 力 等 。
培养创新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思维实施素质教育作者:祝世峰来源:《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3年第19期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也证明: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才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实施素质教育。
一、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从“问题解决”的角度看,创新思维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
所以创新活动的思维过程都起源于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其重要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阻滞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爱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置疑提问。
这样才能逐步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创造的尖兵和先导。
目前许多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发散思维的培养来实现的。
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多向思维的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有:1、顺向思维即循着问题的直接指向去思考。
2、逆向思维即从与问题相反的角度对原意提出质疑。
比如过河需要过桥,这是正向思维。
比如议论文中的驳论尤其需要与对方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逆向思维。
从逆向思维立论,常常会得出新意。
3、横向思维即通过联想把材料内的已知内容要素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要素联系起来思考。
4、纵向思维即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材料作合理的推想和引申,从而得出新意。
三、想象思维的培养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构想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的翅膀。
法国作家雨果认为,没有哪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
想象是产生新事物、新形象、新假说的有效途径,是通向抽象理论的桥梁,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新。
创新思维推进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推进素质教育2011年4月17日,我们在县教体局的带领下,赴三门峡市外国语高中参加了三门峡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会。
用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们聆听了上海市徐方瞿教授所做的精彩报告,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到教育管理、教育改革使我受到了很多启发,同时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
一、素质教育是创新精神的核心。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眼于人的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主要的是坚持创新。
”为了基础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走深化改革之路,大力推进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和开放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刻理解其含义和实质,充分把握素质教育的特征。
创新推动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素质教育要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
历史科学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是史学一贯性的根本任务。
服务现实、把握未来,促进社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乃是史学最重要价值,是史学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依据。
但我们的历史教学内容,却漠视这种社会需要,片面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无法揭示历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无法给学生“鉴古知今”的启迪。
2、素质教育以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目的。
它既要求学生掌握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注重学生的基础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和发展健康的个性。
近年来,在确定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时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分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
这一方面反映了历史教学研究成果,教学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发展;另一方面,它内含的固定化因素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成长
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成长发表时间:2015-07-07T13:48:55.98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5年4月供稿作者:周云碧[导读] 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周云碧〔摘要〕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 “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 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强调指出:“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是使每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能,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智慧财富。
”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的产物,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 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情绪,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简单的灌输,却实现着师生间知识同步、思维同振、情感共鸣。
如:本人在设计“截一个几何体”这一内容时,做了一个前期准备:即在上课之前,便引导学生准备一些易切割的立方体材料,如萝卜、马铃薯、橡皮泥等。
在做立方体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空间图形观念及实际操作经验。
在截几何体的活动中,本人没有直接将书上给出的结果展示出来,而是分小组活动,通过学生的切与截,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究,创新,以便寻求结果。
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填写活动报告、总结活动过程。
学前儿童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及教学研究
学前儿童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及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前儿童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及教学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成为未来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而学前教育正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具有天然的创新性,他们充满好奇心,愿意探索未知,在解决问题时常常采用非传统的方法。
如何在这个阶段引导和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关于学前儿童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学前教育的教师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
有必要对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概念、特点、培养方法和策略、教学实践、评价方式、效果和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学前儿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儿童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阶段是儿童认知、情感和行为习得的关键时期,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扎实的思维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未来社会对于创新能力的需求将越来越高,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为其未来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和创造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升学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优化。
研究学前儿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学前儿童创新思维能力的概念与特点学前儿童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儿童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展现出的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
在学前阶段,儿童正处于认知和语言发展迅速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和途径。
首先,我们要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内部矛盾冲突的状态,这对学生的创新
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内部矛盾冲突的
状态,这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
操作中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创新思维。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
作中培养创新思维。
总之,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我们采用多种方式方
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内部矛盾冲突的
状态,这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培养创新思维促进素质教育的研究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王伟摘要学习效果与成绩,创新意识和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发展综合素质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的差异。
没有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就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
学习是否有成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看学习的结果是否形成了相应于学习水平的各种思维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力的水平。
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新课程改革都需要培养学生优秀的创新思维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教育素质教育一、问题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要求素质教育从典型示范为主转向整体推进和制度创新为主,即主要通过课程教材革新、评价制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好高质量的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党和国家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的任务。
经过多年实践,素质教育已经逐步成为全国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识,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进。
为了全面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进行了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效果与成绩,创新意识和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发展综合素质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的差异。
没有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就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
学习是否有成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看学习的结果是否形成了相应于学习水平的各种思维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力的水平。
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新课程改革都需要培养学生优秀的创新思维力。
二、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中学生为实验对象。
前期的问卷测试,选取我区重点中学、普通高完中、乡村初级中学各一所,随机各抽一至二个班级的学生,作为前期实验对象;在后期实验中,由于需要长期观察与测试,就在前期实验对象中,选取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为后期实验对象。
2.2测量工具前期测量工具为“当代中学生创新思维现状调查问卷”。
主要了解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况,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后期测试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后的思维记录、学习效果记录、后期问卷等方法进行检测。
2.3研究方法第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力现状,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现状,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了解。
其中,高中学生226人,初中学生253人。
发放问卷479份,收回有效问卷476份。
第二,对多名教师进行了采访,了解他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况,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培养后学生的思维力水平,创新意识和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对学习效果,综合素质的影响。
第三,采用观察法、思维记录、问卷等方式检测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变化情况,验证创新意识和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三、调查结果3.1前期问卷调查的结果前期主要调查学生的思维力现状,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现状,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了解。
在调查中对学生考查了发散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质疑思维、逆向思维和组合思维等六大基本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与学习考试成绩情况如下:是否懂得创新思维的调查中,懂得者0人,占总数的0 ;知道者53人,占总数的11%;不知道者423人,占总数的89% 。
考查学生应用创新思维情况中,应用创新思维优良者25 人;占总数的5.25%;应用创新思维一般者112人,占总数的23.52;应用创新思维较差者349人,占总数的73.31。
应用创新思维优良者中,成绩优秀者25人,占总数的100% ;成绩一般者0人,占总数的0;成绩差者0人,占总数的0。
应用创新思维一般者中,成绩优秀者83人,占总数的74.10;成绩一般者19人,占总数的25.90;成绩差者0人,占总数的0。
应用创新思维较差者中,成绩优秀者62人,占总数的17.77%;成绩一般者240人,占总数的68.76%;成绩差者47人,占总数的13.47%。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得出下面的结论:在我区的中学生无人懂得创新思维,有89%不知道创新思维;有5.25%能很好的应用创新思维,有23.52%一般性的应用创新思维,有73.31% 应用创新思维差;应用创新思维优良者中,100%成绩优秀,应用创新思维一般者中,有74.10成绩优秀,应用创新思维较差者中,有17.77%成绩优秀的人。
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情况如下:专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者2人,占总数的1.18%;没有专门培养,在教学中明确训练某些创新思维者3人,占总数的1.76%;没有明确训练创新思维者165人,占总数的97.06%。
没有专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因,认为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者115人,占总数的67.64%;认为学生能在学习知识过程自然获得训练者165人,占总数的97.06;认为创新思维对学生素质发展的作用不大者127人,占总数的74.70%。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得出下面的结论:在我区的教师中有1.18%,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1.76% 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有97.06%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现行考试体制下,中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力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考试成绩。
第二、在应考压力下,教师还是把传授知识放在首位,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没有充认识到创新思维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学生获得创新思维的过程是为应考学习知识为目的进行的思考。
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没有系统性、全面性的,只是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而得到某一方面的思维训练,学生不容易获得完整的创新思维力。
为了达到应考的目的,学生受到创新思维力的限制,不能自己创新解决方法,不得不陷入题海战术,通过记住每一类型题的解题方法来应考。
这种教育方法会形成考试高分,走进社会实践低能,这与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3.2培养创新思维后验证创新思维对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结果通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质疑思维、逆向思维和组合思维等创新思维,是以培养创新思维力为目的,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为途径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用创新思维去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一年的创新思维学习,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果。
学生明白了创新思维对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力的决定性作用,初步发展了创新思维力。
以前学生都不知道创新思维,更不知道创新思维对创新意识和创新力有什么作用。
通过学习,他们了解和懂得了创新思维,并初步发展了创新意识和创新力。
这部分学生在所有学生中占比达到98%。
例如:在初一年级6个班开学后一周开始培养创新思维,同一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开学后一个月进行比较。
初一年级学生面对“保护生态平衡,提出合理建议”的问题,只提出“自己该怎么做”的学生占比92%,还提出“他人该怎么做”的学生占比6%,再提出“社会该怎么做”的学生占比2%,最后还提出“政府该怎么做”的学生占比0。
初二年级学生面对“自我负责,提出合理建议”的问题,只提出“对自己负责”的学生占比2%,还提出“对他人负责”的学生占比10%,在提出“对集体负责”的学生占比15%,最后还提出“对社会负责”的学生占比73%。
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以前学生面对某一个问题,难以解决,或者无法想通,主要是其在传统的、经验的、常规的做法上长久的思维限制了思维的方向,僵化了解决问题的方式。
学生获得创新思维就能突破上述思维,得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总结学习创新思维后的感受时,彭菁同学说:没有学习创新思维的时候,思维总是打不开,思维狭窄,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总会想这些问题是不是超过自己的知识范围和能力了,由于不能解决,放弃的时候比较多。
学习创新思维后,感觉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断涌入脑袋,一种不行,就会用另一种,往往能坚持到底,最终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创新思维,提升了学习效果,增强了综合素质。
由于创新思维中发散思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思维和方法,直觉思维提供了获得答案的快速准确的判断力,逻辑思维提高了科学的思维力,提供思维质量,质疑思维提升了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创新力,逆向思维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正反两个方向,组合思维提供了想象力和联系力。
这些都使学习快速而有质量,增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准确,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思维力提高的推动下,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提高了73%;对问题能提出独特的见解观点提高了60%;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82%;考试平均成绩提高了23%。
四、结论1.在进行素质教育中,急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创新思维教育。
2.创新思维教育对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五、建议通过这次研究,发现创新思维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它对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缺少的,有助于新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学生明白创新思维对自己的发展意义后,对创新思维感兴趣,也非常乐意接受创新思维教育。
为推动在中学进行创新思维教育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1.中学应该开设创新思维教育专门课程。
中学阶段是学生把自己培养成杰出创造型人才的最重要的基础时期,这个阶段必须创新思维教育培养优良的创新意识,初步的创新能力和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高分低能的教育结果,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教育课程的理念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思维意识,联系实践,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为基础培养创新思维。
2.编写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教育教材。
创新思维的内容很广泛,而中学生不可能把全部创新思维都一一学习把握好,但是也不能随便找几个创新思维方法就行。
所以编写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教育教材就很重要,要符合中学生的发展特征。
创新思维教育教材应该包括发散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质疑思维、逆向思维和组合思维等六大基本创新思维的内容。
发散思维使思路由一点向四面八方扩散,多角度,立体式思考,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思维过程。
它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核心,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直觉思维能使人产生灵感的火花,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潜意识下思考快速得到答案。
逻辑思维属于人的理性认识,运用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方法得到答案的过程,它更具科学性,高效率性。
逻辑思维力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质疑思维就是发现新的疑问,是创新的萌芽和起点,培养创新力从质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