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2015年3月12日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奋发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五大计划”,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为“十二五”规划完成和“万亿倍增”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1033.80万人,比上年增加11.80万人。
户籍人口827.31万人,增加5.2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68.03万人,增加1.85万人;非农业人口559.26万人,增加3.66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7.25‰,其中,人口出生率12.22‰,人口死亡率4.97‰。
人口净迁移率0.04‰。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0069.48亿元,突破万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0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785.6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4933.76亿元,增长9.5%。
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7:48.6:47.7调整为3.5:47.5:49.0。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97403元表1: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年末市场主体78.47万户,其中,本年新登记13.68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26.55万户,其中新登记4.65万户;个体工商户51.60万户,其中新登记7.60万户。
企业中,私营企业23.40万户,其中新登记4.50万户。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96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1.02亿元,增长15.6%。
其中,税收收入906.76亿元,增长14.3%;非税收入194.26亿元,增长22.0%。
表2:2014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结和计划
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各位代表: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3年,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调结构、促转型、扩总量、增效益、惠民生、转作风等各项工作,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县发展转型期所面临的各类挑战,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9亿元,同比增长%。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亿元,同比增长%。
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5亿美元。
实际到账外资3亿美元,同比增长%。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91%,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比去年提高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比去年提升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比去年提升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支出占GDP比重%,比去年提升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达52%,比去年增加1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82元,同比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14119元,同比增长%。
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计划目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为%,完成市下达任务。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均完成市下达任务。
主要任务完成情况1.经济运行稳中有升。
工业经济难中有为。
完成开票销售亿元,增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1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10亿元,增长%;完成全部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增长%。
建筑产业实力凸显。
预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00多亿元。
南宁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Government/tjx x/201506/t20150625_466550.html2014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日期:2015-06-25 来源:南宁市统计局字体颜色:【红黄蓝绿】字体大小:【小中大】保护视力色:青蓝黄灰恢复默认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各族人民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为主基调,统筹做好全面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新常态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实现新进展,发展质量持续向好,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为“十二五”规划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148.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303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7049美元。
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0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251.54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541.67亿元,增长8.2%。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28∶39.75∶48.97。
与2013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回落 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07个百分点。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比上年上涨1.6%,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呈“四升四降”。
二、农业产值: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9.33亿元,比上年增长4.55%。
其中,农业产值337.90亿元,增长6.45%;林业产值28.63亿元,增长0.52%;畜牧业产值184.26亿元,增长0.71%;渔业产值25.42亿元,增长6.07%;农业服务业产值33.12亿元,增长11.5%。
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55.46%,比上年上升1.48个百分点;林业4.70%,下降0.34个百分点;畜牧业30.24%,下降1.8个百分点;渔业4.17%,上升0.26个百分点;农业服务业5.43%,上升0.40个百分点。
西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2015年3月5日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62.75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3.9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42.94万人,占51.3%;女性人口419.81万人,占48.7%,性别比为105.51(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全年出生人口8.70万人,出生率为10.11%。
;死亡人口4.71万人,死亡率为5.47%。
;自然增长率为4.64%。
城镇人口626.44万人,占72.61%;乡村人口236.31万人,占27.39%。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15.29万人,比上年增长1.0%。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GDP)5474.77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5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37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3054.85亿元,增长9.0%。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8%。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883.4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5%。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5%。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8%。
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上涨3.7%。
图2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表1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1.4食品 2.9其中:粮食 3.2烟酒 -1.6衣着 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2.8交通和通信 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1居住 -0.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7万人。
2014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 2 -- 3 -- 4 -- 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07.6万亩,粮食产量123.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38.7万亩,蔬菜产量262.56万吨;鲜切花种植面积10.77万亩,产量49.36亿枝。
表1201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2014年比上年±%粮食万吨123.6 0.5#稻谷万吨20.11 -11.7 油料万吨 1.50 0.7 烤烟万吨7.46 -11.6 蔬菜万吨262.56 4.6 鲜切花亿枝49.36 3.3 水果万吨18.5 9.5猪出栏436.98万头,比上年增长1.3%。
牛出栏30.86万头,增长4.1%。
羊出栏91.25万只,增长2.4%。
全年肉类总产- 6 -量57.96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8.14万吨,下降8.3%;牛奶产量10.50万吨,下降1.9%。
表2 2014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单位2014年比上年±%肉类总产量万吨57.96 1.0#猪肉万吨39.54 0.4 牛奶产量万吨10.50 -1.9 猪出栏数万头436.98 1.3 家禽出栏数万只6816.56 -0.9 牛出栏数万头30.86 4.1 羊出栏数万只91.25 2.4 猪年末存栏数万头266.77 1.7 羊年末存栏数万只145.10 5.5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万头77.69 -0.9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农村自来水受益率96.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9.07%。
建成美丽乡村80个,解决2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全年农村用电量106076.5万千瓦时,增长7.9%。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1.06亿瓦特,增长3.2%。
大中型拖拉机16362辆,增长13.4%。
- 7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
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6.5%;重工业增长7.5%。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上海自贸区获准的国际背景
• • 第一,中国将面临“二次入世” 2013年6月召开的伦敦八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美欧正式宣布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 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谈判,谈判将在两年内完成。这是规模最大的自贸区(FTA) , 要将美欧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1/3、全球GDP的一半, 如果在预期内顺利谈成,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贸易规则、标准和格局。 这一政策行为是奥巴马政府继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之后又一重大的对外经济战 略,TTIP和TPP的联手,将共同抑制新兴国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进攻性地位,有可能 再次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驱赶到国际贸易体系的边缘。 这两个自贸区的共同特点是——不包括中国。如果上述谈判按计划完成,中国将面临 着严峻的“二次入世”的危险。 第二,中国经济换挡减速过弯,不能长期依赖外贸。 上海自贸区由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 税区组成,共占地28 平方公里。 二、上海自贸区发展方向 (1)、监管理念,包括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转变,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促进 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2)贸易的开放度,要有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贸易模式,扩大服务业开放,尤其是金融 服务业; (3)政策的开放度,在贸易结算、税收优惠以及外汇政策等方面要更具优势。
上海自贸区的价值(一)
新加波发达的根本原因
• 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的年吞吐量超过一千万标准集装箱。新加坡之所 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因为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 、香港和澳门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非洲和欧洲来的货物都要经过 马六甲海峡。由于一方面大船的运费大大低于小船的运费,另一方面 大船因为太大,船上货物的目的地往往不单一,而且许多港口不能停 靠大船(比如上海)。因此货主往往选择在新加坡转船。所以,即使 中国大陆的期货交易虽然在上海,但是货物的交割地点仍然在新加坡 。几乎上海期交所挂牌的所有大宗货物的交货地都是新加坡。新加坡 仅仅每年的期货交割的金额就超过2万亿美元。 • 物流的中心一定是资金流的中心,资金流的中心一定是金融的中心; 金融中心一定会派生出商业中心、生活中心、服务中心。为了处理自 己的货物,世界各国的银行都需要在新加坡设立分行。一个人口不足 500万的国度,外资银行就有几千家,银行需要员工就是几十万,为 金融服务的行业则需要更多的人。这就是新加坡发达的根本原因。
重庆市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解读
新常态派生新机遇新作为呈现新变化——《2014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重庆市统计局局长蓝庆华《2014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
统计公报展现了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在新常态下谋求新作为、实现新变化,全市经济平稳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增长《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6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重庆经济同全国一样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但与其他省市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位居全国第1位,高于全国增速3.5个百分点,经济实现了平稳健康增长。
从经济波动幅度看,全年季度累计增速波动幅度在0.1 个百分点以内,总体处于合理范围。
从经济增长支撑因素看,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从要素保障看,用电量、交通运输、存贷款余额等指标平稳运行,与经济增长相匹配。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增速放缓适应了调整结构、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就业、居民收入、物价指标处于良好运行态势。
二、区域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后,全市相继出台并完善了相关配套措施,各区县也依托自身区位和功能定位要求,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市各区域初步形成特色发展、差异发展、联动发展新格局,区域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2014 年,都市功能核心区服务业发展加快,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了较快发展,渝东北、渝东南两个生态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生态经济,取得较好成效。
《统计公报》显示,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重心的都市功能核心区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2%,占比达78.0%,达到全国服务业先进发达地区的水平。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02-26 11:00 伊犁州统计局综合处201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伊犁州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促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众志成城保稳定,新型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现代农牧业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进展,科技创新有新成绩,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有新成效,全州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综合初步测算,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产总值(GDP)16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438.03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581.40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592.61亿元,增长11.8%。
州直属县市生产总值79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28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68.79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340.17亿元,增长14.8%。
全州三次产业比重由2013年的27.3:36.7:36.0调整到27.2:36.1:36.7,州直三次产业比重由2013年的23.7:34.2:42.1调整到23.1:33.9:43.0。
伊犁州人均生产总值33809元,增长10.4%,州直人均生产总值28346元,增长12.2%。
全年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
州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
表1: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二、农业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8.19亿元,比上年增长6.4 %。
州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18亿元,增长5.1%。
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1984.05万亩,比上年增加244.47万亩。
其中:粮食(含薯类)播种面积1082.85万亩,减少3.72万亩;棉花播种面积358.93万亩,增加149.4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51.09万亩,减少2.32万亩;甜菜播种面积29.68万亩,增加4.5万亩;麻类播种面积2.68万亩,减少0.08万亩。
齐齐哈尔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齐齐哈尔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不利影响,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砥砺前行,我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年末全市总人口553.2万人,比上年下降0.7 %。
其中,农业人口356.8万人,下降0.7%;非农业人口196.4万人,下降0.6%。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4.87‰,下降0.2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3.62‰,下降0.10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5‰,下降0.15个千分点。
表1 总人口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238.8亿元,比上年增长5.2%。
第一产业增加值299.3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408.2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531.3亿元,增长6.0%。
三次产业结构为24.2:33.0:42.8。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1%、29.0%和42.9%。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830元,增长7.1%。
市场物价涨幅趋于平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1.3%,比上年上涨1.3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99.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耗总量1136.2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0.925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8.8%。
2014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05.7万人。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82.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23.6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5万人。
二、农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9.9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其中,农业产值318.5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5.7亿元,下降0.2%;牧业产值214.5亿元,增长12.1%;渔业产值9.1亿元,增长8.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亿元,增长5.5%。
江西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西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08.6亿元,比上年增长9.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3.7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388.3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5636.6亿元,增长8.8%。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65.8%和29.2%。
人均生产总值34661元,增长9.2%。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7:53.4:35.9,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129.3亿元,增长10.3%,占GDP的比重为58.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
南昌临空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建设进展顺利,昌九一体化实力显著增强;国务院批复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赣州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平台获批设立,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推进,苏区振兴发展步伐加快;扎实推进赣东北开放合作、赣西经济转型发展,支持抚州深化区域合作。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年末从业人员260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6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1万人。
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8.7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
年末农民外出从业人员822.4万人。
其中,省外务工553.5万人。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0341元/人,比上年提高4952元/人。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全年财政总收入26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201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391.42亿元,比上年增长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169.52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1664件,比上年下降5.5%,其中,受理发明专利申请39133件,下降0.1%。
全年专利授权量为50488件,增长3.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1614件,增长9.1%。
全市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 5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9家,市级创新型企业500家。
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共1225家,高新技术企业5433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252家。
年内全市认定和复审高新技术企业2552家。
年内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43项,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项目占86.5%。
至年末,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9897项。
全年经认定登记的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5238件,比上年下降4%;合同金额667.99亿元,增长7.6%。
十二、文化和卫生年内成功举办第三十一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
全年市民参与文化活动人数达到3100万人次。
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三年万人培训计划”,年内培训4050人次。
至年末,全市有市、区(县)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6个,艺术表演团体180个,市、区(县)级公共图书馆25个,档案馆44个,博物馆120个。
全市共有公共广播节目21套,公共电视节目25套。
有线电视用户687.48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64.73万户。
全年生产电视剧49部,共1774集;动画电视4386分钟。
全年共出版报纸12.01亿份、各类期刊1.45亿册、图书3.26亿册。
摄制完成36部故事片。
人计划”。
全年共完成职业培训53.40万人,其中,农民工24.64万人。
至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5.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图4 2010-2014年新增就业岗位情况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7710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 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1192元,比上年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201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391.42亿元,比上年增长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169.52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1664件,比上年下降5.5%,其中,受理发明专利申请39133件,下降0.1%。
全年专利授权量为50488件,增长3.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1614件,增长9.1%。
全市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 5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9家,市级创新型企业500家。
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共1225家,高新技术企业5433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252家。
年内全市认定和复审高新技术企业2552家。
年内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43项,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项目占86.5%。
至年末,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9897项。
全年经认定登记的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5238件,比上年下降4%;合同金额667.99亿元,增长7.6%。
十二、文化和卫生年内成功举办第三十一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
全年市民参与文化活动人数达到3100万人次。
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三年万人培训计划”,年内培训4050人次。
至年末,全市有市、区(县)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6个,艺术表演团体180个,市、区(县)级公共图书馆25个,档案馆44个,博物馆120个。
全市共有公共广播节目21套,公共电视节目25套。
有线电视用户687.48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64.73万户。
全年生产电视剧49部,共1774集;动画电视4386分钟。
全年共出版报纸12.01亿份、各类期刊1.45亿册、图书3.26亿册。
摄制完成36部故事片。
人计划”。
全年共完成职业培训53.40万人,其中,农民工24.64万人。
至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5.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图4 2010-2014年新增就业岗位情况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7710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 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1192元,比上年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2014年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01月27日10:27 来源:政府网站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下行压力,自治区党委、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坚持定向调控、精准发力,强化对经济运行的预调微调,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区经济在新常态下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综合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61.54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354.65 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53.61%,比上年提高 1.6个百分点。
人口出生率为13.10‰,死亡率为 4.53‰。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7‰,比上年下降0.05个千分点。
表1 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 2752.1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84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343.13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1192.13亿元,增长6.9%。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41834元,增长 6.8%。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13年的8.2:48.9:42.9 调整为2014年的7.9:48.8:43.3。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由2013年的3.4%、66.5%和30.1%转变为2014年的5.1%、61.6%和33.3%。
图 1 2010-2014年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表 2 2014年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1.9%,城市、农村分别上涨 2.0%和1.6%。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7%,非食品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上涨1.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2.9%。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0.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8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3.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 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0%。
2014年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01月27日10:27 来源:政府网站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下行压力,自治区党委、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坚持定向调控、精准发力,强化对经济运行的预调微调,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区经济在新常态下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综合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61.54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354.65 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53.61%,比上年提高 1.6个百分点。
人口出生率为13.10‰,死亡率为 4.53‰。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7‰,比上年下降0.05个千分点。
表1 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 2752.1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84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343.13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1192.13亿元,增长6.9%。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41834元,增长 6.8%。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13年的8.2:48.9:42.9 调整为2014年的7.9:48.8:43.3。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由2013年的3.4%、66.5%和30.1%转变为2014年的5.1%、61.6%和33.3%。
图 1 2010-2014年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表 2 2014年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1.9%,城市、农村分别上涨 2.0%和1.6%。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7%,非食品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上涨1.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2.9%。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0.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8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3.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 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0%。
2014年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德阳市统计局2015年3月26日产品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天然气亿立方米4.7 6.0磷矿石万吨393.8 19.3精制食用植物油万吨38.3 7.9大米万吨97.8 25.9饲料万吨201.9 24.2白酒万千升17.2 -0.6啤酒万千升17.3 4.2软饮料万吨492.9 8.9卷烟亿支344.0 -1.3化肥万吨119.1 -2.9聚氯乙烯树脂万吨31.4 3.6水泥万吨805.5 -29.1电站用汽轮机万千瓦2889.3 7.5发电设备万千瓦3449.3 -0.8光缆万芯千米50.5 2.6德阳市统计局2015年3月26日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工作基调,深入实施全省“三大发展战略”和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人口。
年末总户数158.2万户,户籍总人口392.5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3.4万人,死亡人口2.8万人。
年末常住人口351.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6.0万人,城镇化率47.3%。
国民经济。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1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04.9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411.4亿元,增长8.7%。
三次产业结构为13.2:59.7:27.1。
非公有制经济。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96.5亿元,增长10.3%。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59.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7%。
工业品购进价格下降1.5%。
财政。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71.1亿元,比上年下降2.8%。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宝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4.02•【字号】宝政发[2014]13号•【施行日期】2014.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宝政发〔2014〕1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宝鸡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宝鸡市人民政府2014年4月2日宝鸡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突出做大总量、做优质量两大要务,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在改革开放中激发活力,在转变职能中增添动力,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加快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努力实现走在建设“三个陕西”前列。
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和16%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和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降低0.5%、1%、1.5%、6%。
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一)切实加大有效投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
认真研究中省政策,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西部加强基础设施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特色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城镇化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等领域,全年包装、谋划、储备重大项目300个以上,抓紧开展筛选、策划、上报、争取工作。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4.01•【字号】东府〔2014〕46号•【施行日期】2014.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东府〔2014〕46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经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2014年4月1日东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扎实推进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攻坚之年。
全市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和稳中提质的发展方针,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深化体制改革,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环境、建平台、上项目,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2014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出口总额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8.7%;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5%和35%;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94%;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15%;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2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2%、5%和13%;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8%。
2023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3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统计法》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应当予以保密。
A.国家秘密、个人隐私B.国家秘密、商业秘密C.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D.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答案】 C2、在统计行政诉讼的双方当事人中,被告为( )。
A.统计调查对象B.统计行政执法机关C.统计诉讼代理人D.统计诉讼第三方【答案】 B3、《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属于()。
A.统计法律B.统计行政法规C.地方性统计法规D.统计行政规章【答案】 D4、银行信贷资金平衡实质上是()。
A.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平衡B.存款和贷款的平衡C.货币流通量的供求平衡D.信贷收支的平衡【答案】 C5、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在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中发生的统计违法案件,由()负责查处。
A.湖北省统计局B.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C.国家统计局D.湖北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答案】 B6、某地区2003年出生17634人,2004年出生17259人,该年死亡未满周岁婴儿487人,该地区2004年的婴儿死亡率为()。
A.27.9‰B.13.96‰C.28.01‰D.28.2‰【答案】 C7、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统计公报运用许多重要统计指标和数据反映一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试根据以下提示的公报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在备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A.2×1000×(1640-972)÷(136072+136072-668)=4.92B.1000×(1640-972)÷136072=4.91C.1000×(1640-972)÷(136072-668)=4.93D.2×1000×(1640-972)÷(136072+136072+668)=4.90【答案】 A8、( )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产业部门的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某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
【已失效】云浮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云浮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已失效】云浮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云浮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浮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3.27•【字号】云府〔2014〕17号•【施行日期】2014.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云浮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云浮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云府〔2014〕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云浮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经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下达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5.5%;单位GDP 能耗下降3%。
为实现上述目标,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根基(一)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外通内联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发展的区位优势。
一是加快推进对外通道建设。
着力抓好阳罗高速、江罗高速、汕湛高速清远清新至云浮新兴簕竹段、南广铁路等项目建设。
推进西江航道整治,提高通航能力。
二是完善内部交通网络建设。
2014年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滨州市统计局(2015年3月6日)201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276.71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4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145.39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909.90亿元,增长7.2%。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8:51.3:38.9调整为9.7:50.3:40.0,服务业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557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9695美元),增长6.9%。
图1 2010-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物价水平低位运行。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1.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4%,购进价格下降4.0%。
图2 2014年各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表1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市场主体繁荣发展。
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5.49万户,注册资本(金)2896.81亿元,分别增长37.0%和24.1%。
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4038户,注册资本(金)599.12亿元;外资企业370户,注册资本32.04亿美元;私营企业3.11万户,注册资金1899.48亿元,分别增长36.1%和27.2%;个体工商户11.48万户,资金数额58.98亿元,分别增长39.5%和44.8%;农民专业合作社4690户,出资总额143.79亿元,分别增长31.4%和36.6%。
电力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年售电量143.8亿千瓦时,增长20.0%,增速居全省第1位。
推进220千伏海丰、铁雄等42项35千伏及以上项目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表一
2014年农村经济发展计划表二——1
注:第三项乡镇企业指标,按国家农业部要求,从2008年起统计时不再含个体工商户。
2014年农村经济发展计划表二——2
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计划表三
注:2011年工信委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进行了调整。
2014年对外贸易、口岸过货过客发展计划表四
2014年人口、教育、人民生活发展计划表五
2014年国务院及省批准用地的项目
表六单位:公顷
2014年环境污染控制计划表七
2014年科技项目指导计划表八
绥芬河市2014年基本建设项目指导计划
表九——1 计算单位:万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