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文体的三大特色

合集下载

汪曾祺鸡毛小说读后感

汪曾祺鸡毛小说读后感

汪曾祺鸡毛小说读后感引言汪曾祺是我国著名小说家,其作品以深入生活、贴近人民、真实细腻而闻名。

他笔下的鸡毛小说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充满讽刺意味的故事情节,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思考的空间。

在读完汪曾祺的鸡毛小说后,我深感其中寓意深远,值得一读。

鸡毛小说的特点1.深入平凡人的生活:鸡毛小说以平实的生活场景为背景,以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为主题,展示了我们身边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2.真实细腻的描写: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活环境和情感变化,使其更加真实感人。

3.善于讽刺与幽默:对社会的现象和人们的行为进行讽刺,以幽默的方式揭示普通人的矛盾和迷茫。

4.简洁明快的叙述:小说以简洁明快的叙述方式呈现,情节跌宕起伏,读起来十分吸引人。

主要作品分析《台湾人在台湾》•描绘了台湾人民幽默而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节的反转,鲜明地表达了台湾人对于生活面貌的抱怨和对未来的期待。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鲜明而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脚青年》•讲述了一个青年的成长经历,通过他对生活的追求和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作品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常常陷入的矛盾和迷茫。

•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作者表达了对年轻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红粉》•故事以女性为主题,以一个红颜知己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反映了社会的偏见和对女性的压抑。

•通过女主角的坚韧和努力,呼唤人们对女性的尊重和平等对待。

•小说中,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刻画了女主角的内心世界和她与周围人的关系。

读后收获与思考读完汪曾祺的鸡毛小说,我深感作者的写作风格独特而鲜活,他以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真实描写,将普通人的生活变得真实而有趣。

小说中融入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读完这些作品,我深刻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汪曾祺小说研究

汪曾祺小说研究

新时期以来,小说研究一直是汪研的重点。

这也符合汪曾祺的创作实际。

形成了这样几个研究热点:小说的文体风格,艺术渊源及及传统文化底蕴及思想意蕴。

对汪曾祺小说的创作文体风格,大多数人用“淡中有味,飘而不散”,平淡、和谐来概括。

较系统地着手这一工作的李国涛。

他在《文学评论》87年第4期上发表《汪曾祺小说文体描述》一文,从“小说是回忆”、近似随笔、“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三方面结合具体作品对汪曾祺小说文体的3个支点:回忆、结构、语言进行透彻、精遂的解析。

杨志勇则从叙述方式(包括视角、语言等)的突破、着力于气氛的创造、虚实相生以激发读者的主体创造意识三方面来阐释汪曾祺小说的文体意识,并指出在这几方面汪曾祺的文艺观与西方现代文学(形式学派、接受美学)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共振。

许多研究者都提到汪曾祺小说“散文化”这一特点,“散中有凝”,追求内在的神韵,认为这是对传统小说观念的消解,这是较一致的看法。

许宗华专门对汪曾祺小说“非情节化”作了论述, 具体分析其在情节设置、人事描写上的独特表现。

张洪德则进一步从“对人物作个体凸现或群体描绘”,“运用‘写意’手法展示人物风貌”,“选取独特细节对人物作传神描绘”3方面分析了汪曾祺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散文化技巧。

谈到小说散文化,汪曾祺小说中“气氛即人物”,注重氛围感渲染和酿造,得到了评论界一致认同。

邓嗣明撰文从氛围气这点来探讨汪曾祺小说的艺术品格,认为汪曾祺小说氛围气的出现,关键在于用气氛酿造人物,构成一种情调。

而情调的形成又取决于作家审美理想与相应物象撞击所产生的意绪和情思,所以氛围气的创构就在于他对这种意绪和情思的捕捉和组建;接下他从这一转化的两种形态:一、气氛即人物:审美感受的物质外化;二、小说“散文化”:理想人格美的塑造对汪曾祺小说文体的抒情审美品格作了深层的剖析,很有创见。

有的从汪小说的叙事风度入手,认为平淡既是其叙事方式、叙事态度,更是汪对待生活和生命的基本态度。

有的则提出其文体意识体现于“叙述方式的突破、着力于气氛的创造和激发读者的主体意识”三方面。

汪曾祺有哪些特点

汪曾祺有哪些特点

汪曾祺有哪些特点汪曾祺(1920年-1997年),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作家。

他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的翘楚”。

汪曾祺的文学作品以乡村和农民的生活为主题,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情感真挚、质朴自然,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首先,汪曾祺写作的特点之一是平实。

他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真实的环境和生动的描写呈现,没有华丽的修饰和夸张的表达,给人以质朴的感觉。

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会感受到一种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的情怀。

其次,汪曾祺的作品充满了对农民的热爱和关怀。

他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农村生活为素材,描绘了农民劳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展现了农民的勤劳、善良、坚强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传递了对农民的敬意和对富有人情味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此外,汪曾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富有个性。

他塑造的人物多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立的思想。

无论是善良忠厚的农民、风趣幽默的老师、还是矫情做作的官员,他都通过细腻的刻画和生动的对话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汪曾祺的作品还常常融入了一些幽默、谐趣的元素。

他善于运用幽默的笔调和幽默的情节,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在平凡的生活中,他能够捕捉到一些细小的乐趣和欢乐,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给读者。

最后,汪曾祺作品中还常常融入了诗意的句子和描写。

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一些诗般的语言和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用诗意的句子形容自然景色、描绘人物内心的情感,使作品更加丰富,给人以美的感受。

总之,汪曾祺是一位善于以平实、真实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作家。

他深情地描绘了农民的劳动和生活,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受。

他的作品不仅描绘了真实的生活,更传递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汪曾祺短篇小说

汪曾祺短篇小说

汪曾祺短篇小说汪曾祺短篇小说汪曾祺是迄今为止争议最小的当代作家,他的美学气质、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学史意义得到评论界、创作界的一致肯定,下文就是有关他的短篇小说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浓郁的乡土风俗画描写:汪曾祺的小说是一幅幅清新隽永、淡泊静雅的风俗画,由于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苏北水乡风土人情的谙熟,使得他描述起来潇洒自如,而且大量的风土人情描摹有着深刻的人生内涵。

在汪曾祺笔下,地方风俗多靠人物来体现。

风俗即人,这是他和很多作家最显著的区别。

《大淖记事》近一半篇幅写民情风俗,这正是大淖人自然恬静天性的写照,小说中十一子和巧云追求爱情的方式同大淖风情相和谐,使人很难分出哪些是写人物哪些又是写风俗。

风俗和人物浑然一体、自然天成、交相辉映地体现出民间生活的本真生命形象和人格取向。

《大淖记事》故事梗概和赏析【内容简介】此地名为大淖。

大淖,一片浩淼的大水,春时芦芽紫,夏日芦荻白,秋后芦花飞,冬至芦叶黄,四时景致,是幅水乡图画。

大淖东西两丛住户。

西边住了二十几个兴化锡匠。

他们讲义气,通有无,互相扶持,对人和气。

为首的老锡匠,有个侄儿徒弟叫十一子,一表人材,常惹得姑娘媳妇过来看他。

老锡匠告诫十一子不要拉扯上东头的姑娘媳妇。

大淖东头住的是挑夫,挑稻谷,也挑别的。

卖力气,吃糙米,乡风古蛮。

这里的媳妇也能挑,专挑鲜货,她们性情泼辣,能爱能恨。

男女关系也较随便,只有一个标准:情愿。

黄海蛟是挑夫中的好手。

女儿巧云漂亮又勤快。

巧云十七岁时,黄海蛟摔断了腰,巧云一人挑起了家庭重担。

虽然老锡匠不让十一子往淖东跑,但十一子还是和巧云好上了,只是心里有,像一片云淡淡的飘来飘去不成雨。

一天晚上,巧云洗衣时落了水,十一子救她上来。

巧云昏迷不醒,十一子紧紧抱着她,心里软软的,但十一子送巧云回家后还是走了,巧云看着一天的好月亮,心里说:“你是个呆子。

”这天晚上,水上保安队的刘号长霸占了巧云。

但巧云心里悔的是没有把自己先交给十一子。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汪曾祺是一位享有盛名的中国现代作家,其小说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细腻的笔触而著称。

汪曾祺的小说在当代文学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探索和影响。

本文将从汪曾祺小说作品的风格特点、文学意义和对当代小说文体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汪曾祺小说作品的风格特点是其独特之处。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以其真实、生动的叙事风格闻名。

他的小说常常以平凡人的生活为题材,用平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白鹿原》中描写了白鹿村的农民生活,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和挣扎;《人间草木》则展现了上海市井小民的生活,勾勒出一个真实丰满的现实世界。

汪曾祺小说的叙事风格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使读者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和社会。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学意义。

他的小说作品深入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通过对人性的探讨、社会现象的揭露,反映出了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在《人间草木》中,汪曾祺通过对上海市井小民的生活和梦想的描绘,呈现出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变化的现代城市;在《白鹿原》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思考和传承,使作品不仅具有了永恒的意义,更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次深刻审视。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不仅是文学的表达,更是对中国社会和人性的探求和思考,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文学价值。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小说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更是对小说文体的一次创新和重塑。

汪曾祺的小说以其真实、生动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对当代小说的叙事方式、风格和主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风格特点和文学意义为当代小说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小说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生气。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为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汪曾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名垂青史的名字。

汪曾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和剧作家。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为人所称道。

他的小说在描写生活的平淡中,常常寓有奇崛之处,但这种奇崛却不是为了卖弄而存在,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底蕴。

本文将详细阐述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

一、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

汪曾祺的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而且也涉及各个方面的人文社会现象。

例如,他的小说《围城》所描绘的社会现象表现出了当时城市中的腐败和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而他的小说《钟鼓楼》所描绘的正是春秋时期的史实,用寓言的方式来探讨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

汪曾祺的作品常以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为主角,通过他们的视角来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现象,让读者在平淡的故事中领悟到深刻的寓意和哲学道理。

二、情节曲折,寓意深刻汪曾祺的小说虽然平淡,但情节却多变曲折。

他可以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件,展现出人们的矛盾与冲突,甚至可以反映出社会的问题和历史的局限性。

例如,他的小说《马桥词》所描写的就是一个经历多次转折后才被解决的农民遭受不公的故事。

这种情节的变化让读者在读完之后,对于故事中反映的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内在品质。

三、语言简单,直观易懂汪曾祺的小说语言简单,直观易懂,曲折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的障碍。

他的小说中多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片段,不时添加一些耳目一新的描写,使读者可以轻松地了解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道理。

他的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把人物的语言真实地还原了出来。

这样的描述,不仅能让读者更好地领悟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同时也让人物之间的交流更耐人寻味,更质朴自然。

四、细节描写,意味深长汪曾祺的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传神,甚至可以用意味深长来形容。

他能够在普通的场景中,描绘出很多简单而独特的细节,从而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和诗意。

汪曾祺小说特色

汪曾祺小说特色

汪曾祺小说特色朴素、平淡、韵味无穷—----汪曾祺作品语言特色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

吸取古典文学的营养。

突破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

重氛围渲染,表现健康的人性。

形成了其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学语言。

对于打破“文革”后那段冰冻期特有的话语禁忌,功不可没。

这决定了汪曾祺作品无可置疑的文体学意义。

许多人喜欢汪曾祺,有的甚至是疯狂地喜欢。

汪曾祺像一阵清风在中国文坛刮过,让人眼前一亮。

他承继了乃师沈从文之风,而又以白描见长,别成一家。

他的小说、散文语言如同水中磨洗过的白石子,干净圆润清清爽爽。

这种语言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

汪曾祺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甘美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一种新文体。

豪华落尽见真淳。

轻盈流丽,小巧精致,如生生燕语,呖呖莺歌,滑而不腻。

令人一读之下而悠然神往。

汪曾祺那信马由缰干净利索的文字,淡而有味,飘而不散,有初发芙蓉之美,可谓俗极,雅极,炉火纯青。

汪曾祺对中国文坛的影响,特别是对年轻一代作家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风行现代派的上世纪80年代,汪曾祺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母语的感情,唤起了他们对母语的重新的热爱,唤起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上世纪80年代是流行翻译文体的年代,一些作家为了表现自己的新潮和前卫,大量模仿和照搬翻译小说的文体,以为翻译家的文体就是现代派的文体。

我们现在从当时的一些著作的作品就可以看到这种幼稚的模仿。

汪曾祺用非常中国化的文风征服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且显得特别“新潮”,让年轻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

本文即尝试从语言的角度对汪曾祺作品进行分析。

一、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王安忆说“汪曾祺老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

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

” (1)确实如此。

王安忆又说:“汪曾祺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大淖记事》和《受戒》都是汪曾祺先生优秀的短篇小说。

汪老先生的文章,语言如行云流水般潇洒自如,信马由缰,充满了平淡之美。

他的文体清新别样,文字中充满了传统的文化底蕴,带有鲜明的风俗画特征。

汪曾祺小说处处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人文主义及和谐氛围,他在小说中挖掘并赞扬人性美,突显健康人性,和谐人性。

个人觉得汪曾祺的文风很优美、淡雅,他的文章大多清新自然,采取民间化的叙事方式,为我们娓娓道来了类似江南乡下人的日常生活。

《大淖记事》和《受戒》这两篇小说正是其代表作品,充分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汪曾祺的小说,往往在浓郁的乡土风俗画的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传统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

他笔下的人物总是暗合传统的真善美,并在与假恶丑的对立中获得美的升华。

这是汪曾祺文化小说创作的基本审美态度和道德尺度。

汪曾祺不重人物性格,而重氛围渲染,以玄远清丽的`真淳飘逸之气,表现健全的人性和健康的美。

温软的水,朦胧的月,摇曳的云影,迷人的沙洲,感应着明海小和尚、小英子、巧云、十一子们细微神秘的心灵震颤;那混沌的爱,迷离的情,则展示了生命的腾踊,美的精魂的跃动。

汪曾祺纤笔一枝,将人的自然情欲写得如此美绝人寰,一尘不染。

作者既重视小说创作的潜移默化的认识作用,同时又欣赏和玩味顺乎自然、超脱功利的人生境界,这使他的小说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雾霭,释放出一种多义的主题内涵。

他的小说就像是一幅清新淡泊、意蕴高远、韵味无穷的水乡泽国风俗画,在《受戒》结尾处那充满着生活情越的水荡景色描绘那样楚楚动人,犹如一幅美丽的画画恒久地定格在读者的视觉之中。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优美,有散文化的趋势。

汪曾祺小说艺术特点

汪曾祺小说艺术特点

汪曾祺小说的审美特征1.浓郁的抒情色彩2.原生状态下的民俗风情画卷3.工笔画般的表达方式。

4.清水出芙蓉的语言。

一、汪曾祺的文化小说汪曾祺的文化小说,往往在浓郁的乡土风俗画的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传统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

他笔下的人物总是暗合传统的真善美,并在与假恶丑的对立中获得美的升华。

同时,老庄的那种超凡脱俗、回归自然的哲学意念又成为他笔下人物无力反抗黑暗现实,在痛苦中寻求精神解脱的思想手段。

这成为汪曾祺文化小说创作的基本审美态度和道德尺度。

作者既重视小说创作的潜移默化的认识作用,同时又欣赏和玩昧顺乎自然、超脱功利的人生境界。

这种"入世"和"出世"的相反相成的审美态度,使他的小说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雾霭,释放出一种多义的主题内涵。

这其中分明浸润着作家对人生和社会的更深刻的认识。

《受戒》和《大淖纪事》等作品看似有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实则正是作者对于健康人性的呼唤与追求,是合乎人们传统美德的理想规范的。

二、汪曾祺的小说的特色汪曾祺的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读者长期在一种传统单调的情节性的小说模式中进行惯性的阅读,而乍的将这种淡化情节的小说展现在人们面前,铺开一幅幅清新淡泊、意蕴高远、韵味无穷的水乡泽国风俗画,况且是运用平和恬静的散文、随笔的笔调,向读者娓娓地叙说着一个个优美动人的小故事,汪曾祺的小说同时兼具散文化与诗化的特征,小说中的语言和氛围都充满着富有画意的描绘,都造成了一种诗的韵味。

它们与人物的诗意相契合,为形成整个小说的总体诗境作了恰到好处的渲染和铺陈。

从总体风格的角度考察,汪曾祺的小说强烈地传达出了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亦是别具一格的,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

作者善用口语叙述.但连续起来阅读却韵味十足。

他擅长于用短句,往往两三字一句,既简洁又生动。

其人物对话的描写也往往采用短句,极富有诗的含蕴。

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如何

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如何

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如何汪曾祺是一位跨越现当代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在汪曾祺作品中,民情风俗包含着真实的性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和谐的风俗汪曾祺的小说创作风格鲜明,以独特的文学气质和淳厚的生活底蕴,热衷对故乡、对童年展开温馨的回忆,并擅长作风俗画式的描绘,而被称为“风俗画作家”。

汪曾祺说过:“风俗,不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包含一定的人为成分,都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悦,风俗是民族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看出在汪曾祺的小说中关于风俗画的描绘是有意为之的。

《受戒》和《大淖纪事》之所以吸引了众多读者,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它们那种别有风情的风俗描写。

如《受戒》的结尾处:“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

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

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

青浮萍,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其笔下那具有地域风情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纯朴、温馨、清雅和谐的美感,犹如一幅美丽的画面久久地定格在读者的视觉之中。

在《大淖记事》里,有随四时自然变化的沙洲美景、高阜上的鸡鸭炕房、负曝闲谈的人家、忙碌的浆房、田畴麦垅、闲置的候船室。

总之,这里的一切和街里不一样,“这里的颜色、声音、气味和街里不一样”!这正是大淖人自然恬静天性的写照。

而小说中十一子和巧云追求爱情的方式同大淖风情和谐,使人很难分出哪些是写人物,哪些是写风俗。

风俗和人物浑然一体、自然天成,交相辉映地体现出民间生活的本真生命形象和人格取向。

优美和谐的风俗不仅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群体社会的融洽关系中,还表现在人与物之间的亲近上。

《受戒》中的小和尚海明和小姑娘英子爱听青蛙打鼓、寒蛇唱歌,看荧火虫飞动。

《天鹅之死》中的白蕤对美丽的天鹅情有独钟。

《昙花?鹤和鬼火》中的李小龙爱那雪白的昙花、美丽的野鹤和绿色的鬼火。

[汪曾祺,文体,特征]论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特征

[汪曾祺,文体,特征]论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特征

在《受戒》和《大淖记事》中我们看到,一些与社会、政治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写进了小说,这都是汪曾祺的个人化的情感和行为,小英子和明海小和尚、十一子和巧云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出任何独特的品格或个性,人物就像风俗习惯、花鸟鱼虫那样自然与和谐,而不是一般小说人物所具有的的那种鲜明的性格。小英子和小和尚的朦胧的爱情,是源自人们内心的希望和梦想,汪曾祺把它揣测的那么老到那么细腻,勾起了人们心中最美的回忆和想象,“十七年”文学以来小说模式的功利性、重大性、典型性,都被这两个“肆无忌惮”的孩童消解的无影无踪,《受戒》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审美的愉悦和快感,更是心灵的净化和洗礼。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像汪曾祺这样专心致志与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的写作而颇有成就的人少而又少,不仅如此,汪曾祺把这一小说样式赋予了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语言、结构,显示了一种成熟的小说文体典范:如散文化的小说,平淡的叙述方式,简洁准确的语言,“淡中有味,飘而不散”的风格,虚实相生的氛围等等。我们在他那些精致而令人回味无穷的小说里看到生命的各种状态,人生的各个层面,体味到空灵和诗意,感悟到成熟和达观,使我们能像汪曾祺那样,来到精神世界的乌托邦,感悟生命的魅力。
论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特征
【摘要】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建国后至新时期以来一直都是独树一帜的,其小说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其独创的文体特征,在建国后文坛经历“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并在新时期深受其影响之后,汪曾祺小说的出现给文坛带来了一股优雅、淡泊的文风,本文将从题材与结构、诗化散文化的语言等方面具体论述汪曾祺的文体特征。 ຫໍສະໝຸດ 二、小说语言的诗化与散文化
如果说汪曾祺小说的题材与结构,人物形象与描述手法都是独创性文体的重要特征的话,那么这两个重要特征就是用来衬托汪曾祺那诗化与散文化的语言的。汪曾祺的小说耐读、耐品、耐人寻味,可是,当我们读完后却难以复述这篇小说所到底写了什么,因为他的小说故事性不强,而情节又太少,好像没有起承转合,没有起伏高潮。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一种对生活的印象。通过阅读汪曾祺的小说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的散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小说故事中对童年情趣梦想的回忆。在汪曾祺小说中,回忆小说占了很大一部分,读他的回忆性的小说,就似乎感觉到一位长者在述说他那些有意义的人生趣事,在这些回忆性的作品中作家有意识的过滤了那些痛心和丑恶的东西,表达的是一种处世的心平气和和远离现实的情志以及那些田园风光和温情脉脉。正由于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他在《受戒》中的健康人性、纯真无邪的爱情;《大淖记事》中流露出来的乐观豁达的精神,将一种含蓄之美发挥到了极致。二是汪曾祺执着的短篇小说的创作。汪曾祺的小说几乎都是短篇小说,这种短篇小说简约、随意、篇幅很短小、文字质朴,往往总是在简洁中求其神似,颇似一种“笔记体小说“,而这种笔记体的小说因为不可能承载过多的故事情节含量,因此每每以悠闲的笔触怅然写出,也令人回味无穷。三是清新淡远的江南水乡的风俗画卷。汪曾祺师承沈从文的风格,一抒情的笔调,着意描写风俗民情,刻划下层百姓的人情人性这就使他的小说多取材于逝去的岁月,但又不刻意追求情节的完整和戏剧化的矛盾冲突,他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一种和谐。很多时候,他只一一颗景观而自然的心,用平淡如水的言语叙说石井村落的细碎所示,叙说仿佛离我们很远的尘世。

汪曾祺小说艺术特点

汪曾祺小说艺术特点

一、1、独特的小说观念(“小说就是回忆”)汪曾祺曾经小说下过一个定义:“跟一个可以谈的来的朋友亲切地谈一点您所知道的生活。

”于就是,我们阅读她的小说,仿佛感觉到就是一个岁月老人在夕阳下讲述些有意思的往事,清淡、飘逸、耐品味,那些浓烈的、激动的、过于悲伤的东西都在她的娓娓叙述中变得淡而又淡。

人情世故,舒缓有致,自有一番坐瞧云起的淡定。

从汪曾祺目前的小说来瞧,她的作品大多就是故乡高邮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那里有她童年生活的记忆与梦想,《受戒》、《大淖记事》、《异秉》等这些她写得最好的作品都属于童年回忆。

为什么写得最好的就是那些离现实最远的作品呢?回忆中的故乡童年到底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审美经验?回忆就是一种远距离的凝望与选择,时间过滤掉外在的尘嚣与浮躁,沉淀下那些醇美的、在生命中留下印迹的东西。

蓦然回首中,记忆里的往事点点滴滴叠印起来,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世界。

2、欢娱与谐的小说风格汪曾祺本人的个性与气质就是倾向于与谐欢娱的,文如其人,其小说也具有相同的风格。

40年代的汪曾祺由于年轻气盛,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浮躁凌厉”之气,老年以后汪曾祺参透了许多人世的纷争,越来越达观,她不习惯于对现实生活进行严格的拷问,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追求的不就是深刻,而就是与谐”。

于就是,我们只在她的少数作品里瞧到些许锋芒与嘲弄,比如《讲用》。

而她的大部分作品表达的都就是爱与美、温情与风俗,氤氲着世俗人生的欢娱。

汪曾祺的小说营造了一片没有权力浸染纯然而宁静的乡土,一片近乎童年记忆般与谐温馨的所在。

作者把笔触投向“故乡”高邮的村镇,这里没有宗法的约束,没有现代文明的挤压与喧扰,有的就是一派自然与随与,有的就是任性率真的人情与人性。

《受戒》里的明海与小英子,《大淖记事》里的巧云与就是十一子莫不洋溢着健康与活泼的光辉。

大淖周围的人对于男女之事的以两情相悦为原则的随意,荸荠庵与尚们打牌、杀猪、吃肉、谈恋爱、找媳妇,虽然有违宗法制度与佛教清规,却就是真真正正的人性的舒展与生命的欢娱。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汪曾祺的小说同时兼具散文化与诗化的特征,他认为“散文诗和小说的分界处只有一道篱笆,并无墙壁(阿左林和废名的某些小说实际上是散文诗)。

我一直以为短篇小说应该有一点散文诗的成分。

”他的小说读起来平和淡泊,但细细地咀嚼却意味无穷,寓人生哲理于凡人小事的叙述之中,寓真善美于平庸琐碎的事件描写之中,化神奇为平淡。

他的小说里每一个人物描写都可以看作是一首诗,散发出迷人的诗情画意。

他的小说处处均似闲笔,实则处处精心设计。

他在“酿造‘情调’,雅化人物。

让人物带上自己的文化心理从而显出丰美的氛围气上却显得谨严而功力厚重”。

与好的散文一样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活脱脱的人物形象来,然其人物又有诗的神韵——潜藏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对立的底蕴。

如《八千岁》中,作者随心所欲地描写离题甚远的贩马人“宋侉子”、旗人娼妓虞小兰、土匪军官“八舅太爷”,真是扑朔迷离,峰回路转,最后才写到“八千岁”,然而这些人物并不仅仅是展示他们与“八千岁”故事的因果链条关系,而是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中寻觅一种健康人性的诗意美的境界。

不仅仅如此,他小说中的语言和氛围都充满着富有画意的描绘,都造成了一种诗的韵味。

它们与人物的诗意相契合,为形成整个小说的总体诗境作了恰到好处的渲染和铺陈。

汪曾祺小说的叙事特点

汪曾祺小说的叙事特点

汪曾祺小说的叙事特点汪曾祺小说的叙事特点导语:汪曾祺的小说耐读、耐品,读他的作品犹如潺潺溪水在心底流淌,亲切美好、舒缓有致,往往悲伤的故事作家也能写得平淡有节制,不使读者产生情绪波动,读他的作品简直就是美的享受。

一、叙事语言语言是叙事的工具,叙事学的文本分析是从文本语言的有机构成开始的,而汪曾祺小说的叙事特点首先表现在文本语言方面。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几乎都有一句类似这样的话开头:“傅玉涛是‘写字’的。

”(《子孙万代》)“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祁茂顺》) “瑞云越长越好看了。

”(《瑞云》)“张大眼是个催租隶。

(《樟柳神》)“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

”(《鸡毛》)……充分体现了汪曾祺干净、简约、恬淡的风格,正如他在(《小说笔谈》)中写到的:“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惟一标准是准确。

”所以在他的小说中,外表上语言的行云流水和漫不经心掩藏着极深的技巧。

汪曾祺这种语言上的讲究,并非字句上的雕琢,而在于句与句整合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表现在叙事文本的两种类型(隐喻与转喻)中。

在叙事文本中,隐喻是以人们在实实在在的主体和它的比喻词的代用词之间发现的相似性为基础,本质上来说是“联想式”的。

转喻是以主体与它临近的代用词之间的接近或相继的联想为基础,转喻和隐喻并非截然分开,在实际的叙事文本中,这两种叙事文本的类型是相互结合,相互使用的。

如《受戒》的结尾: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象一串串丝线。

有的地方结了芦棒,通红的,象一枝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这段文字表面上是景色的描绘,实际写的却是明子和小英子。

这里虽然没有一句明子和小英子的形象,但又句句都向读者暗示了他们的恋情,芦花才吐新穗,让读者联想到明子和小英子的爱情刚刚开展。

其次,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紫灰色、银光、通红、青、紫、白花”暗示着明子和小英子今后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生活中也有坎坷的时候,如“长脚蚊子、水蜘蛛”,被惊起的青桩扑鲁鲁鲁飞远了,通过自然的突变,我们理解明子和小英子的关系引起的波澜,比如英子的家人,寺庙的主持,特别是世俗的眼光。

汪曾祺小说叙事的特色

汪曾祺小说叙事的特色

汪曾祺小说叙事的特色一、摄像式的外视角和全知视角摄像式的外视角和全知视角是汪曾祺小说采用的主要叙事视角。

摄像式的外视角是作者如同扛着摄像机的摄影者,只“拍摄”下他所看到的画面,对于摄像机以外的事件作者不做描述,由读者自己想像。

汪曾祺小说中的《落魄》、《老鲁》、《庙与僧》等,都是外视角的叙事视角。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会以“我”的身份出现,作为拍摄者,记录下他所看到、听到的人和事,而不做过多的说明与解释,让读者自己对摄像机以外的事件进行猜想。

这些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一个生活中的人物,或经历事情的回忆。

如《老鲁》,即是作者在一所私立中学教书时对一个老校工的描写,作者描写他眼中见到和耳中听到的老鲁,而不深入老鲁的内心,也没有过多的对于人物的评论。

全知视角是小说叙事视角中采用的较多的视角。

在汪曾祺小说的叙事视角中也是如此,全知式的视角很多。

他的大部分小说应该主要采用的是全知视角。

他的著名的小说《受戒》就是如此,以全知全能的角度叙述一个故事。

二、分叙和零叙的叙述时间汪曾祺小说在叙述时间上会采用分叙和零叙的方式。

分叙,叙事者叙述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事,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零叙是,叙事者在叙述上有意的空缺,故事仍在继续,但是叙事者忽略过一部分。

例如《落魄》中,“我”在叙说扬州人的“落魄”的同时,也说了大学生生活的变化,基本上是一段写大学生一段写扬州人。

作者只写“我”看到的扬州人的变化,至于扬州人为什么“落魄”,其实作者没有交代。

这当中有“我”叙述者视角的限制,但是作者没有通过“我听说”这样的方式把扬州人“落魄”的原因清清楚楚地写出来,而是这个空缺留给读者填满。

三、现代派的印象式的场景描写和意识流的心理描写汪曾祺小说中有不少作品采用了现代派的描写手法,如印象式的场景描写和意识流的心理描写。

这在汪曾祺的早期小说中比较常见,后期作品则较少这样大量运用现代派技巧。

汪曾祺的早期作品1944年的《复仇》里就大量的采用了印象式的场景描写和意识流的心理描写。

汪曾祺的文学特点

汪曾祺的文学特点

汪曾祺的文学特点
汪曾祺的文学特点
散文写作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输,但发人深思。

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

作品就是作品。

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小说写作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

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

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

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此,他写成了炙人口的《受戒》和《大记事》。

汪曾祺小说特色

汪曾祺小说特色

汪曾祺小说特色朴素、平淡、韵味无穷—----汪曾祺作品语言特色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

吸取古典文学的营养。

突破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

重氛围渲染,表现健康的人性。

形成了其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学语言。

对于打破“文革”后那段冰冻期特有的话语禁忌,功不可没。

这决定了汪曾祺作品无可置疑的文体学意义。

许多人喜欢汪曾祺,有的甚至是疯狂地喜欢。

汪曾祺像一阵清风在中国文坛刮过,让人眼前一亮。

他承继了乃师沈从文之风,而又以白描见长,别成一家。

他的小说、散文语言如同水中磨洗过的白石子,干净圆润清清爽爽。

这种语言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

汪曾祺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甘美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一种新文体。

豪华落尽见真淳。

轻盈流丽,小巧精致,如生生燕语,呖呖莺歌,滑而不腻。

令人一读之下而悠然神往。

汪曾祺那信马由缰干净利索的文字,淡而有味,飘而不散,有初发芙蓉之美,可谓俗极,雅极,炉火纯青。

汪曾祺对中国文坛的影响,特别是对年轻一代作家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风行现代派的上世纪80年代,汪曾祺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母语的感情,唤起了他们对母语的重新的热爱,唤起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上世纪80年代是流行翻译文体的年代,一些作家为了表现自己的新潮和前卫,大量模仿和照搬翻译小说的文体,以为翻译家的文体就是现代派的文体。

我们现在从当时的一些著作的作品就可以看到这种幼稚的模仿。

汪曾祺用非常中国化的文风征服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且显得特别“新潮”,让年轻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

本文即尝试从语言的角度对汪曾祺作品进行分析。

一、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王安忆说“汪曾祺老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

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

” (1)确实如此。

王安忆又说:“汪曾祺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关于汪曾祺小说艺术的特点

关于汪曾祺小说艺术的特点

一、1.独特的观念(“小说是回忆”);曾经小说下过一个定义:“跟一个可以谈的来的;从汪曾祺目前的小说来看,他的作品大多是故乡高邮的;回忆是一种远距离的凝望和选择,时间过滤掉外在的尘;2.欢娱和谐的小说风格汪曾祺本人的个性和气质是倾;汪曾祺的小说营造了一片没有权力浸染纯然而宁静的乡;3.萧散简远的小说语言汪曾祺的小说耐读、耐品、耐;汪曾祺小说的化一、1.独特的小说观念(“小说是回忆”)汪曾祺曾经小说下过一个定义:“跟一个可以谈的来的朋友亲切地谈一点你所知道的生活。

”于是,我们阅读他的小说,仿佛感觉到是一个岁月老人在夕阳下讲述些有意思的往事,清淡、飘逸、耐品味,那些浓烈的、激动的、过于悲伤的东西都在他的娓娓叙述中变得淡而又淡。

人情世故,舒缓有致,自有一番坐看云起的淡定。

从汪曾祺目前的小说来看,他的作品大多是故乡高邮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那里有他童年生活的记忆和梦想,《受戒》、《大淖记事》、《异秉》等这些他写得最好的作品都属于童年回忆。

为什么写得最好的是那些离现实最远的作品呢?回忆中的故乡童年到底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审美经验?回忆是一种远距离的凝望和选择,时间过滤掉外在的尘嚣与浮躁,沉淀下那些醇美的、在生命中留下印迹的东西。

蓦然回首中,记忆里的往事点点滴滴叠印起来,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世界。

2.欢娱和谐的小说风格汪曾祺本人的个性和气质是倾向于和谐欢娱的,文如其人,其小说也具有相同的风格。

40年代的汪曾祺由于年轻气盛,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浮躁凌厉”之气,老年以后汪曾祺参透了许多人世的纷争,越来越达观,他不习惯于对现实生活进行严格的拷问,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于是,我们只在他的少数作品里看到些许锋芒和嘲弄,比如《讲用》。

而他的大部分作品表达的都是爱与美、温情与风俗,氤氲着世俗人生的欢娱。

汪曾祺的散文写作风格

汪曾祺的散文写作风格

一.融自我于其中,蕴浓厚个人情趣
就像他的老师沈从文教给他写小说要贴着人物来写一样,在讲求“真”的散文这
一文体中,他更是紧贴着文中的人、物、景、事的,融自我于其中。

无论是记人类、游记类、随笔类、还是小品类散文,他都是通过“我”的情感浸润的,有鲜明的个人
特点。

他说过“毕竟,人和自然的关系,人是主体”(《目看两不厌》,《汪曾祺全集》卷5,406页),他不会把自己淹没在景物和历史中。

如凡到过泰山的文人在
写泰山时无一不写它的雄伟浑厚,可汪曾祺在《泰山片石》中却写到:“我是写不
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

我对泰山不能认同。

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

本来是写泰山的,却在泰山之“大”中,一下子发现了小小的“我”,于是就写出了“我”眼中的泰山——担山人、石刻、所食野菜,即使写泰山的云雾,也无一句写其壮观的,反倒只写了雾所带来的麻烦。

泰山的这些小而平常之处着了汪曾祺的平淡色,还着了他的文人色,一个接一个典故,说古考据,却没让人感觉到味同嚼蜡的“吊书袋”,原因即在于这些故纸堆里的考据
并非死的学问的罗列,处处以“我”的眼光和心绪量之,处处显个人情趣。

所以他入
笔看似平淡,平淡中蕴藏的博学的、性情的自我又使他的散文在平淡中显得不同凡响,别有一番悠长滋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5。 . 12 No8 Aug2 0 .01



祺 小 说 文 体 的 三 大 特 色
彭 勇 , 黄 良
( 重庆 师 范大学 文 学院 , 庆 404 ) 重 007

要: 汪曾祺的小说吸引读者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 。 文章从文体学 的角度探讨 了汪 曾祺小说文体 的三大独特

《 揉面” — “ — 谈语 言》 一文 中 , 将语言 比喻成“ 揉面” ,
“ 面要揉到 了, 才软熟 , 筋道 , 有劲儿……写作也是这 样, 下笔之前 , 要把语 言在手里反复传弄。” 汪曾祺 嘲 写小说 , 对如何开头 , 怎么结尾 , 每一句 , 每一段想得
这里是虚写 , 无一字写 明子和小英子 的爱情 。 但 却又是句句写他 们的爱情 ,朦胧地写 出了明子和小 英子灵与肉结合 的美好。通过描写芦花 、 芦穗 、 蒲棒 、

典》 中把“te 解释为 “ sl y” 文体是 散文或诗 歌 中特 殊 的 表达方式 ; 一个特殊 的作家谈论事物的方式。文体分 析包括考察作家 的词语选 择 , 的话语形 式 , 它 他的手
法 ( 饰和其他 方 面的 )以及 他 的段 落 的形 式—— 修 , 实际上即他 的语言 和使用 语言方式 的所有 可以觉察
野菱角 、 青桩 , 暗示他们爱情充满生气 , 朝气蓬勃 。
烂熟 于胸了才写作的。他总是把全篇大体想好 , 将语 言反复传弄 , 写出的小说 才妙趣横生 , 气韵生动。汪 曾祺和他的老师沈从 文与其他 “ 京派 ” 家群一样 , 作
尤其重视对 语言的精雕细琢 。翻开汪曾祺的所有小
因此 ,汪 曾祺小说的语 言特色具 有中国古典 山 水 田园诗的神韵 , 清新 、 质朴而富有情趣。他 的小说
学批评家概括为 :受诗骚传统影响的具有诗化特色 的抒情体小说 。 汪 曾祺 2 世纪 4 0 0年代 的小说创作虽有许 多刻 意模仿 的痕迹 , 他那特有 的小说语言则业已形成 。 但 《 复仇》 里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
语言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简约、 干练 。 这一方面由
说 ,无论早期 的还是新时期 的小说都具有诗一般 的
于作家创作多为短篇小说 , 可能长篇 累赘 , 不 另一方 面得归功 于他超强的语 言驾驭 能力 。汪曾祺小说的 开头描写更是常常被人们所 津津乐道。

凝练 , 它们 长于细节 , 体现作家的诗情画意和良苦用 心。 基于汪曾祺小说言语特色 , 的小说被无数的文 他

般语言学 的全 面的基础训练 ,文体学 的探 讨就不能 取得成功 。” 二是研究作家 的个性 心理 特征及文体 闭 意识 。中国古代文论 中的“ 文如其人” 学说 , 就是从心 理学 、 作家 的人格 因素方面 , 寻找作家 的个 性气质 同 他 的作 品文体之 间的联 系 ,将文体视做作 家个 性的 表现 。最后一个需要 注意 的是研究文体不 能忽视它 产生和赖 以生存 的社会文化 土壤 。文学活动并不是 个闭 门造车 的活动 ,而是处于作家生 活的社会状 况和文化传统这一大 的环境 中 ,文体 的建 构和阐释
的方 面 。 ”1 [ 1
都在一定的文 化背景 中进行 的。
文体作为话语体式 与结构方式反映 了文本 从 内 容到形式 的整体特点 ,表 现为相 对稳定 的篇章结构 及言语 总体 格调 , 就有 了“ 体文体 ” “ 个 、 时代 文体 ” 、 “ 民族文体 ”“ 、文类文体” 等形 式。文体 的构成包括表 层的文本 因素 , 如表达手法 、 题材 性质 、 结构类 型 、 语 言 体式 、 态格式 , 形 以及 深层 的社会 因素 , 时代精 如
二汪曾祺的个生心理与文体意识作家的个性心理指的是作家的气质性格禀赋人格文化修养的总和而文体意识则是作家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形成的对文体特征的或明确或朦胧的心理把握
第2 5卷 第 8 期
21 年 8 00 月
乐 山 师范 学 院 学报
J u n l fL s a e c esColg o r a e h n T a h r l e o e
三个方 面的角度 :一个是 以语 言学方法为基本方法 探究文学文本 内部 文体的特征及构成 。文体学是语

“ 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
“ 写小说 就是写语言” 汪 曾祺在论及 小说 的语 是 言的时候特别 点出的观点。他 说 :语言是 小说 的本 “
体 , 言不 好 , 语 小说 必不好 ……写小说就 是写语 言 。
之处 : 作品的语言形式 、 作家 的个性心理与文体意识以及作家 的文化背景特色 。
关 键 词 : 说 : 体 ; 色 小 文 特
中图分类号 : 0 1 6 2
文0 0 — 0 9 0 10 — 6 6 2 1 )8 0 0 — 3
文体是文学作 品中标 示文本话语组 织方式的术 语, 是揭示作 品形 式特征 的概念 , 也就 是说 , 体是 文 文 学作 品的话语体 式和结 构方式 。在英语 体 系 中 , “ 体” 文 的单词是 “te ,・ 顿主编 的《 学术 语辞 s l 7卡 y” 文
汪 曾祺小说 的数量并不多 , 而且 时间跨 度大 , 但 就是这样 , 他也不断地进行文体的探索与创新 , 而 从 形成了 自己作 品独特 的文体风格特征 。正是 基于以
上文体研究的认识 ,为我们把握汪 曾祺小说 的文体 特色提供 了依据 。

神、 民族传 统 、 阶级 印记 、 作家 风格 、 际境域 、 交 读者 经验等 。因而 , 审视一个作家文体特色主要包含 以下
语言 的粗俗就是思想 的粗俗 ,语 言的粗糙就是 内容
言学的具体应用 和分支形态 ,它重点研究 的就是作
品的语言形式 。正如韦勒克 、 沃伦所言 :如果没有一 “
的鄙粗糙 。”足见他对小说语 言的重视 , 曾祺曾在 嘲 汪
收 稿 日期 :0 0 0 —1 2 1—3 4
作者简介 : 彭勇( 90 , , 18 一)男 四川犍为人 , 重庆师 范大学文学院 20 级研 究生, 究方向 : 艺美学、 08 研 文 文学理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