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潮汐的概念,了解潮汐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2.学会观察、思考、阅读,培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潮汐的概念以及潮汐对生活的影响。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讨论。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地理名词和科普性词语。

2.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找寻答案。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课本、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潮汐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兴趣。

2. 学习与讨论1.讲解潮汐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潮汐对生活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文中描述的观测潮汐的情景。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潮汐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潮汐对渔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其他影响。

2.可以邀请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加深对潮汐的认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潮汐的概念和影响。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潮汐的形成原因。

2.练习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重点词汇:潮汐、观察、影响•本课重点:学会观察、思考,理解潮汐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潮汐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培养出观察、思考和阅读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海洋地理和自然科学的兴趣。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3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3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本课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13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法学法】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1、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天下奇观”。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

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天下。

2.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生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

钱塘江大潮真是汹涌澎湃、宏伟壮观。

生2:钱塘江大潮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感到激动,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

我更热爱祖国的河山了。

3.同学们,我们从图片和资料中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

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好奇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

抓住这一特点,以生动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把握1.生字学习。

(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3篇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3篇

1、观潮第一课时教案一等奖导语:小学四年级有一篇课文观潮,大家都不生疏吧,如今小编为你总结了观潮第一课时教案。

希望喜欢!【教学目的】1.看法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开阔”、“覆盖”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潮来时的奇特现象。

3.背诵3、4自然段,积聚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感受潮来时奇特壮观的现象,积聚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进程】一、揭题导入1.同窗们,明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钱塘江边观观潮,齐读课题《观潮》。

2.钱塘江就在我们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总有很多人慕名来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迹”。

(板书:天下奇迹)“观潮”和“天下奇迹”,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奇迹”的“观”是“现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迹”的意思呢?生:“奇迹”就是奇特的现象。

生:“奇迹”就是奇特的现象。

4.课文曾经预习过了,请拿出练习纸,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王老师听说( )班的孩子写字写得特美丽,我来看看是不是名不虚传。

(覆盖、薄雾、沸腾、横贯江面、照旧、恢复)5.反应:都写对了吗?检查一下,把写错的马上修订在边上。

这位同窗的字也写得非常工整美丽。

二、全体感知1.好,把练习纸放在一边。

如今教师再请大家细心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次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

看,课题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归结课文次要内容呢!)(工夫顺序)那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初写什么?(潮来前、潮来时、潮头当时)你怎样晓得的?(你在预习的时分关注了课后习题,可真会学习!)2.作者就是依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当时的工夫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三、研读3、4自然段,感受“奇”1.这三个局部,哪个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入?(潮来时)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看看潮来时的现象。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潮来时的现象?(3、4自然段)2.默读3、4自然段,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本人读一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教学课件

任务一:观美景, 赏美图
任务二:赏月色, 探星空
任务三:荐好景, 倡环保
观钱塘潮这一 “天下奇观”
赏秋江晚景, 观花牛休闲
赏月下美景, 感浓浓亲情
探星空美景, 想画面悟情
了解周围环境, 提出环保建议
举办好地方推 荐会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1观 潮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任务:观钱塘潮这一“天下奇观”
第一课时
“看”的意思;“奇观”的意思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 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故“观”是“看到的景象”的意思。
4.
是古代煮东西的一种器具,根据象形字的特点,
这个字是语段中的( 鼎 )。
点拨: 本题考查字理。图片是象形文字,上像器之二耳,中
像其容,下像有饰物的三脚省作二脚,正像“鼎”的样子。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望着。不一会儿,làng cháo 奔腾而来,kuān kuò 的江面上
√ d霎ù(nshsàhíc波hà涛)时g间ǔn,gǔ人n,声z鼎hú沸ji。àn这形可成真y~是ì ~d天~ǔ~两下丈奇多观高!的水.墙,
1. 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点拨: 本题考查字音。“薄”是多音字,读“báo”时,意
过程
声音 形态
位置
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一条白线 横贯江面 千万匹白色战马
一堵水墙
远处 水天相接的地方 再近些 越来越近
向前移动
读语句,想画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
读这句话, 我仿佛看到了_ 一堵高__高__的__银__白__色__水__ _墙__,__而__且__这__堵__墙__横__跨__整__个__江__面__,__宽__达__几___ _千__米__。__我__深__深_ 感_ 受__到__钱__塘__江__大__潮__排__山__倒___ _海__的__气__势__。______ 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观潮》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观潮》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学生找出词语——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对照插图体会:“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是“看到的景象”,题目“观潮”的“观”意思是看。

教师: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圈画关键词语,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汇报圈画的词语:
江潮还没有来从远处潮来了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潮头奔腾西去
通过关键语句引导:潮来时是由远及近的顺序,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教师: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通过关键语句我们可以把它的时间顺序概括为——“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教师总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潮来前的景象,再写潮来时的景象,最后写潮去后的景象,表现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景色。

教师过渡: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具体哪部分是“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你能给课文划分段落了吗?试一试。

学生默读。

继续交流,从而明确:
潮来前:第2自然段
潮来时:第3、4自然段
潮去后:第5自然段
教师总结课文分为四部分,小组交流,归纳各部分内容段落大意。

四、指导书写,课堂演练
1.教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本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

1观潮第一课时助读资料初读感知当堂检测你知道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见过钱塘江涨潮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钱塘潮: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

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

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钱塘潮的形成: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

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

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

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1. 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观。

(重点)3.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目标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动时波我会认官镇立首东望时yán yì áng dùn 横浩荡荡山地裂dǐng fèi guàn hào bēng zhèn shà yú盐屹昂顿沸鼎贯浩崩震霎余【水天相接】【横贯】【天下奇观】【横卧】【山崩地裂】“崩”是倒塌。

“裂”是裂开。

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形容水域广阔。

横躺着。

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1课 观潮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1课 观潮
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 ② 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有盖的
蒸东西的器具。 lǒnɡ
① 遮盖,罩住; ② 比较大的箱子。
初读课文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潮来前 第1自然段 潮来时 第2-3自然段 潮退后 第4自然段
品读课文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品读课文
潮来前
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登上
dǐnɡ fèi hào 前鼻音 bēnɡ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后鼻音
初读课文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沸:锅里的水煮开了。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
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初读课文
棚木 山 崩 蹦足 崩
炖 火 页 顿 山崩地裂
初读课文
zhèn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én zhèn
震 晨振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1课 观潮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单元训练目标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1 观潮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总写“奇”的特点。
语文百宝箱
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与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 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 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海宁市盐官镇附近的江面, 只有两千余米。同时,江底泥沙淤积,形成庞大的沙坎, 从东往西逐渐升高,最高处在盐官镇上游。涨潮时,潮水 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约束,以及水下沙坎 的影响,潮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壮观的钱塘江涌潮。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 去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

[2019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 1 课《观潮》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经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次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依据上下文理解“若有若无、沉静”等词语的意思;认识观潮胜地的光景及江面的特色;领会人们等候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状况。

〖教课过程〗一、生活导入,揭露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海洋不单有海不扬波的时候,还有波浪汹涌的时候,因为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准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述了出来。

板书“观”。

学生谈谈课题的意思。

生:观看潮水的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籍,自由朗诵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如何的次序写的?2、读后沟通:(1)指名读生字,同桌相互检查生字的读音。

师:想读好生字,得先过词语关。

谁来读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齐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2)谈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讲的是人们到钱塘江观潮的事(3)按如何的次序写的?师:作者是依据什么样的次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呢生:(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色1 学习第一段,掌握两个“观”字的不同之处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一自然段有个字和我们的课题是同样的?生:“观”字师:是啊,那这两个观字的意思同样吗生:不同样,课题观潮的观字是看的意思,第一段中天下奇景的观字是景观、风景的意思。

师:特别好,你能划分不同语境下字的不赞同思。

那一天下奇景的意思相信你们也能理解了吧,是呀,就是全天下奇异而又少见的壮丽风景。

过渡:那钱塘江大潮的风景究竟有多奇异壮丽,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何?2、沟通:读潮来前的句子,领会其特色:① 广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生:从卧这个字,我感觉到钱塘江特其他宽广。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PPT课件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PPT课件

作者描写的大潮的画面是不是很壮观? 下面一起读一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 (其七),再一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声音:气势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 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 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
形态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大潮气势越来越大!
形状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两丈多高的水墙。 大潮的气势排山倒海!
一丈≈3.33米 两丈≈两层楼房高!
读这句话, 我仿佛看到了 _____一__堵__两__丈__多__高__的__银__白__色__水__墙__,__而__且__ _这__堵__墙__横__跨__整__个__江__面__,__宽__达__几__千__米__。__我__ _深_深__感__受__到__钱__塘__江__大__潮__那__排__山__倒__海_的__气__势__。 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写出了江 的宽阔,又带 有一种动感。
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景物描写 想象画面
朗读指导
齐读潮来前(1、2自然段),读 出平静和期待,声音不要高。(课后 第一题)
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根据下面的“学 习提示”,谈一谈你想象到的画面吧!
(课后第二题)
读了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
用上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互动课堂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小组合作

1观潮第1课时(课件)

1观潮第1课时(课件)
观看、欣赏钱塘江大潮
预习提示: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 文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
检查预习
读一读
y1n b5
y# 1ng d&n
盐 薄 屹昂顿
d@ng f-i gu3 h3o
鼎 沸 n贯 浩
b8ng zh-n sh3 y%
崩震 霎余
ch1o j& d~ ku7 p3n
潮 据 堤 阔盼
g^n d&ang zh-n sh3 y%
犹 崩 震 霎余
词语解释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浩浩荡荡:原指水势大。本课指大潮来时的气势大。 山崩地裂:原指水势大,本课指大潮来时的气势大。 风号浪吼:形容风浪很大。
想一想: 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 塘江大潮的?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介绍了一次观潮盛况,作者 生动地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 潮去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 特、雄伟、壮观。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小学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模板第1篇: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体会“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2、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

熟读背诵部分语句。

3、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领略“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3.领悟是如何表现观潮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

(出示课题:观潮)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3、“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老师请教了一下字典,共有三种意思。

请你选一选。

屏幕显示:“观” (1)看;(2)景象或样子;(3)对事物的看法或认识4、现在知道奇观的意思了吧?那么天下奇观呢?二、整体感知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天下奇观”,请你打开书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山崩地裂恢复(1)指名读,注意指导“鼎、崩、沸”的读音。

(2)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4、学生沟通反馈: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5、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爱好吧?我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

)三、朗读体会1、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请你找出来!指名读课文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划一划,然后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鼎、沸、贯”等生字词,理解“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预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

以教材中的描写为例,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如“横贯”一词,教材中“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这里的“横贯”生动地写出了潮水涌来时的气势,从江的这一边迅速延伸到江的那一边,体现出潮水的宽阔和汹涌的态势。

2. 教学难点体会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例如,在描写潮来时的部分,作者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对于学生来说,要深刻理解这些比喻句所营造出的壮观景象,并在朗读中体现出这种气势比较困难。

三、教学方法1. 预习法在上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了解其读音和意思。

同时,让学生尝试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结构。

检查预习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预习过程中的收获,例如认识了哪些生字词,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

2. 讲授法在讲解生字词时,教师要准确地传授字音、字形和字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脑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浮现出文中描述的画面, 这种思维活动就叫想象。 2、如何边读边想象? ①结合课文关键字词。 ②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3、举例说明: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还能想到 哪些形态?
二、正面与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景物,使人如亲临 其境,感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氛围, 获得艺术享受,受到美的教育。 2、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 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 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 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 绘。 举例示范。写景的文章,写人多侧面衬托景 物的美。
观潮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海水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
请你说说你的感受。
全班交流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 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 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 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 钱塘江边一睹为快。请你介绍或者展示自己搜集 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情况
我会读
yán 咸盐
ɡuàn 横贯
yì 屹立
dùn 顿时
bēnɡ
zhèn
山崩地裂 震动
dǐnɡ fèi 鼎沸
shà 霎时
“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 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环节4全班交流,学生展示。 1、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 的词语。
天下奇观。

观潮
看。
天下奇观
景象。
2.理清文脉。按“潮来前、潮来 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 潮来前(1、2)、 潮来时(3、4)、 潮头过后(5)
3、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我会写
潮据堤阔笼罩 盼 滚顿逐 渐犹 崩 震余
理解下面的词语
横贯 奇观 屹立 笼罩 余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若隐若现 漫天卷地 人山人海 水天相接 风号浪吼
分自然段读课文 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环节1、教师讲授
一、边读边想象画面。
1、什么是想象?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文中的描述,有时
环节2.学生独立内化,完成任务单。 默读课文,完成任务单: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2.理清文脉。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 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3、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4、课文中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 写?
环节3.小组讨论 1、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讨论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适当给予帮助,启发引 导。了解任务完成情况。
4、课文中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
侧面描写?
写潮水是正面描写,人群及其他景物描写间接 反映潮水是侧面描写。
环节5小结 课文中“天下奇观”一词概括了钱塘江大 桥的特点。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把钱塘 潮的景象写的非常具体的。
退出
作业
抄写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
退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