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诗集传序》阅读练习题

合集下载

【诗集传序朱熹翻译】《诗集传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诗集传序朱熹翻译】《诗集传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诗集传序朱熹翻译】《诗集传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诗集传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诗集传序(节选)【宋】朱熹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

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行有是非。

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

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

昔周盛世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

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

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守,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

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

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

而其善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

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

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

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

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故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

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辑《诗传》,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小题1】下列划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亦刊而去之刊:删改B.则天子巡守巡:巡视C.以行黜陟之典陟:罢免D.乐而不过于淫淫:放纵【小题2】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吾其还也B.亦必陈而观之填然鼓之C.其不同若是,何也大王来何操D.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相如因持璧却立【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产生源于言语不足,感触纯正时,时而劝勉,时而惩戒,就能充分发挥教化作用。

朱熹《诗集传》自序考论

朱熹《诗集传》自序考论

朱熹《诗集传》自序考论作者:田鹏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6年第01期摘要:朱熹《诗集传》自序是《诗经》序跋中重要的篇目,体现了《诗集传》的创作动机和“诗经宋学”的学术特质。

《诗集传》自序之创作时间并非是朱熹自己所言的“淳熙四年(1177年)”,应在公元1177年《诗集解》成书以后,其时《诗集传》之创作思想亦已成熟;《诗集传》自序是朱熹专为《诗集传》所作,并非之前学者所认为的,是朱熹为《诗集解》创作的旧序。

通过《诗集传》自序与《诗大序》、《诗谱序》的比较,可见朱熹在诗经学根本问题上所持观点的特殊性。

《诗集传》自序采用了“语录体”之体例进行创作,朱熹借助这种模仿圣贤口吻的文体,增强该书的学术影响。

《诗集传》自序对宋代以后的《诗经》著述和版本之序跋,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存在深远影响。

关键词:朱熹《诗集传》序跋语录体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6)01-71-77《诗集传》是朱熹倾四十年之功,集诗经理学之大成,创作的《诗经》阐释研究专著,在其后的八百多年一直作为官方认可的《诗经》通行本。

关于这部书的研究,时至今日也是诗经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因研究范围广,囊括了经学、文学、史学、哲学、语言学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已经相当系统深入。

但以作品创作、作者和历史现实的纽带的序跋为切人点进行研究的比较少,对于朱熹诗经学研究的动机和著述序跋的创作还存在一定的盲点。

一、《诗集传》与“诗经宋学”“理学”是“宋学”的基础和核心,是宋学高度发达之后的产物,是古代中国宗法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成熟的巅峰之作,有其学术研究方法的独立性。

理学思想体系是区别于以今古文经为代表的原始儒家意识形态和以疑经辨经为研究方式的宋学的。

这种本质上的区分在诗经学著述和研究方面体现的尤多。

朱熹是诗经宋学的集大成者。

在诗经学研究方面,他的两部诗经学著作《毛诗集传》和《诗序辨说》是诗经宋学代表性的著作。

除此之外,尚有一篇他为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所作序可供旁证。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110-全国-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110-全国-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1110-全国-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第一个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是()(1分)A:苏轼B:梁萧统C:刘勰D:钟荣2、王国维认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成书时间是()(1分)A:五代B:北宋C:南宋D:元代3、朱熹研究《诗经》的专著是()(1分)A:《毛诗正义》B:《诗经通论》C:《诗集传》D:《诗经小学》4、清代,《西厢记》版本中影响最大的是()(1分)A:徐文长本B:金圣叹本C:毛河西本D:凌蒙初本5、今见《庄子》定本33篇,其中“内篇”共()(1分)A:12篇B:15 篇C:11篇D:7篇6、《鲁斋郎》属于()(1分)A:公案剧B:爱情剧C:道化剧D:历史剧7、最早怀疑郭象所注《庄子》中保留有他人掺入之作的人是()(1分) A:林希逸B:陈景元C:苏轼D:王安石8、与关汉卿为“莫逆交”的作家是()(1分)A:纪君详B:杨显之C:梁进之D:王实甫9、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人是()(1分)A:胡适B:茅盾C:钱玄同D:鲁迅10、提出“东坡之词矿,稼轩之词豪”观点的人是()(1分)A:胡适B:梁启超C:王国维D:钱玄同11、辛弃疾对前宋王朝的和议倾向,献给宋孝宗的陈述自己观点的论文是()(1分) A:《思治论》B:《九议》C:《美芹十论》D:《进策》12、苏轼最为擅长的诗体是()(1分)A:七律B:五律C:七古D:七绝13、最早对苏轼生平给予系统论述的人是()(1分)A:张先B:陆游C:苏辙D:黄庭坚14、千家注杜的局面出现在()(1分)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15、《<史记>三家注》不包括()(1分)A:《<史记>集解》B:《<史记>评林》C:《<史记>索隐》D:《<史记>正义》16、李白诗文集中,清代最完备的注本是()(1分)A:《李诗通》B:《李翰林集》C:《李太白文集》D:《李白集校注》17、运用近代观念和方法第一个全面而深刻论述陶渊明的人是()(1分)A:王国维B:梁启超C:陈寅恪D:朱自清18、裴斐研究李白的专著是()(1分)A:《李白十论》B:《李杜论略》C:《李白个性论》D:《李白研究》19、杜甫的《北征》作于()(1分)A:漂泊西南时期B:读书与壮游时期C:陷贼与为官时期D:困食长安时期20、关于《诗经》风,雅,颂三类的分类依据,较为接近事实的说法是()(1分) A:思想意义B:作者C:地域D:音乐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符合两宋《诗经》研究的选项是()(2分)A:第二个高潮B:存序派与废序派之争C:《毛诗正义》问世D:蔡卞著《毛诗名物解》E:陈奂著《毛诗笺》22、李白创作的诗歌作品有()(2分)A:《悲陈陶》B:《蜀道难》C:《长相思》D:《远别离》E:《将进酒》23、苏轼本人编辑或参与编辑的文集的有()(2分)A:《南行集》B:《和陶诗》C:《东坡集》D:《东被诗文案》E:《苏轼文集》24、下列属于关汉卿《窦娥冤》中的人物是()(2分)A:梼杌B:张驴儿C:欢郎D:谭记儿E:蔡婆婆25、下列属于旧“红学”索隐派的学者是()(2分)A:王梦阮B:脂观斋C:沈瓶庵D:蔡元培E:邓狂言三、填空题(共10题,共10分)26、辛弃疾的词达到了词体艺术的高峰,形成了备受称道的________体。

《诗集传序(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

《诗集传序(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

《《诗集传序(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doc》诗集传序(节选) 【宋】朱熹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 曰:诗者,人心之感...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yuedudaan/1582924.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2016)-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解析版)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2016)-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解析版)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2016)-第五单元综合训练1.解释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1)吾去汴州,汝不果来(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3)抑本其成败之迹(4)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5)行刑人先俟于门外2.对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活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贫者席地而卧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③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④忧劳可以兴国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C. D.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B.与可是日与其妻游(于)谷中C.举(之)以予人,如弃草芥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释秘演①诗集》序[宋]欧阳修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

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

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乃得吾亡友石曼卿②。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

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二人欢然无所间。

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

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之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

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

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 2024届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语文)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  2024届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语文)

专题四古代诗歌阅读文体1 古诗题组一1. [2023新课标Ⅰ卷,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 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 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 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 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解析]“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答: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诗歌鉴赏】这是林希逸对友人关于治学论述的答复。

首联主要写诗人对治学方法的态度和认识。

首句中,“逐字笺”是研读经典的方法,“学转难”道出了诗人认为用“逐字笺”这种学习方法难以领悟经典真谛的观点。

次句写生活中的治学现象,即那些未掌握经典真谛的人,张口闭口都是曾参颜回,做学问流于表面。

这两句看似平铺叙事,实则流露出诗人的嘲讽之情。

颔联说的是“皮毛”之下的精要思想并不存在于人们口耳流传的话语中。

颈联以“参禅”“修仙”为例,以类比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治学观点。

诗人认为,求学需要“自参”“亲炼”,如此方可获得学问真谛。

2023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人士大夫在诗词中常表期待归隐田园和山林之意,而诗词中也常言向往寄身江海。

但不同于归隐田园的躬行实践,诗人的江海余生,侧重彰显漂泊中的自由洒脱,是对“生活在别处”的浪漫想象。

首先,“江海”作为常见意象,除实指江河湖海外,也表心胸开阔、才情过人之意。

当江海表隐逸之情时,最典型的表达是终老江海。

这非文人骚客的独有想象,孔子就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因失意而欲退隐是文人常态,但终老江海中更重洒脱之意。

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便非常典型,因遭遇挫折而想扬长而去。

另一范例是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李白与苏轼的想象潇洒且快意,这固然与两人性格有关,但即使柳宗元也曾言“幸因解网入鸟兽,毕命江海终游遨”。

显见诗人的江海余生不仅意欲逃离尘劳,更期待寄身江海后的超脱。

在这类想象中,“江海”常与“五湖”结合。

越王复国后,因其“可与履危不可与安”,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李白尤爱此典,翩然而去的范蠡,实现了他“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理想。

范蠡“乘轻舟”而去,故“小舟”“扁舟”也是高频意象。

“扁舟”虽自由,却只够容身,不能如陶渊明所言“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但驾扁舟于江海间,不再附着权力体系,也不留恋私人情感。

诗人想象“寄余生”的“江海”,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水域,不论人生失意还是功成身退,都能于其中彻底远离尘世纷扰。

其次,将江海余生与归隐田园相较,更能显其差异。

固然二者都意在脱离仕宦尘劳,不再被其束缚,从而掌握人生自主性。

且从可行性言,似乎都可付诸实践。

但江海余生中,不论是“江海”“五湖”还是“扁舟”,都非具象所指,也非实际规划。

以苏轼为例,他多次表示人生远景是和苏辙“归田”,其言“老去归田只此身”,又说“归田计已决”,后来苏轼也确实在宜兴买地。

朱熹的五首宋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朱熹的五首宋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朱熹的五首宋诗鉴赏试题及答案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逢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舟行江上时的哪些情感?(4分)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生动而有层次的写出了诗人舟行江上的复杂情感:“夜如何”写出了诗人的担忧之心,“试卷”刻画了诗人即抱有希望而又有些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欣喜。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的手法,风雨夜行,孤舟危机重重,但风雨后仍是青山绿树,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在逆境中的达观态度,虽然身处逆境,仍能以平常心面对现实,坚定信心。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5分)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形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折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花下沉吟良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泛舟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分)2.请联系实际,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深刻道理。

(6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对比(或者反衬)的手法(1分)。

先秦文学 试题与答案

先秦文学  试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上古先民用幻想以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解释,用想象表达先民征服自然的强烈心愿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

属于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是原始文学的重要形式,后世文艺的土壤。

2、神话的历史化: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

即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当作事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发展谱系。

在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史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

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①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②神话思维具有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

③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④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始祖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也是人类的创造者)、洪水神话(《山海经•海内经》鲧禹父子治水,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经过阪泉之战而大胜炎帝,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发明创造神话(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朱熹诗集传序

朱熹诗集传序

朱熹诗集传序
朱熹(1130-1200)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的诗集传序通常指的是他的诗歌集《朱子诗》。

以下是朱熹《朱子诗》诗集的传序:
《朱子诗》是朱熹的一部诗歌集,也是他创作的主要文学作品之一。

这部诗集共收录了朱熹的各类诗作,包括咏史、山水、田园、抒怀等多个题材,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

传序一般是由其他人为一部作品所写的序言,目的是介绍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艺术特点等,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然而,具体的传序内容可能因版本、出版社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传统上,文学作品的传序通常由作者的学生、朋友、后辈或同僚等人来写,以展现作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风貌。

朱熹《诗集传》所注二反、二音考

朱熹《诗集传》所注二反、二音考

朱熹《诗集传》所注二反、二音考雷励;余颂辉【摘要】文章对朱熹《诗集传》所注二反、二音进行穷尽式研究,发现其来源皆有根据,且体例严整,并非随意为之,朱熹既继承了陆德明的反切和“协韵”组合模式,又给以己意所定之反切注上“叶”的标志.文章同时归纳出了朱熹二反、二音的两种类型:一为并列古、今(或今、古)音;二为四声互用.从二反、二音与叶二反、二音的对比来看,二反、二音并非漏注了叶字,而是朱熹有意为之,二反、二音与叶二反、二音统一于朱熹的注音原则.【期刊名称】《语言科学》【年(卷),期】2011(010)003【总页数】8页(P294-301)【关键词】朱熹;《诗集传》;二反;二音;反切;叶;注音原则【作者】雷励;余颂辉【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兴义562400;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广东珠海5190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1朱熹在《诗集传》中给一些字并列注了两个反切或两个直音,〔1〕本文所讨论的“二反”、“二音”主要是韵脚字所注“某某、某某二反”、“某、某二音”,文章用“叶二反”、“叶二音”表示“叶某某、某某二反”、“叶某、某二音”,以示区别。

本文《诗集传》所据版本有四部丛刊三编影宋本、明正统刻本、中华书局1958年版、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皆为二十卷本。

另,此文中八卷本所据为四库全书本及民国十三年十月扫叶山房大字本。

如《唐风·山有枢》首章,枢,“乌侯、昌朱二反”,黄景湖(1981)、陈鸿儒(2000,2003)、张民权(2004)、刘晓南(2004,2006)和金周生(2005)等都曾涉及这一问题,但没有专文详细讨论。

我们认为还有必要就朱熹所注二反、二音做更深入的探讨,一方面通过对二反、二音的来源、类型以及一字二音更深层次缘由的探讨,可以为汉语音韵学史的研究提供材料,同时有助于我们在“吟讽涵咏”《诗经》篇章时,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另一方面,通过对朱熹《诗集传》中所注二反、二音来源的考察,可以进一步了解朱熹对注经传统的继承与发明,为朱熹学术思想研究提供佐证。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逆旅:旅舍。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召:召唤。

B.而浮生..若梦 浮生:人生。

序.天伦之乐事 序:通“叙”。

C.为欢几何..几何:多少。

飞.羽觞而醉月 飞:飞快地传递。

D.高谈..转清 高谈:不切实际地谈论。

何伸.雅怀 伸:表达,抒发。

项,高谈:兴致勃勃地谈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会桃花之芳园摄乎大国之间C.{幽赏未已学不可以已D.{不有佳咏,何伸雅怀何不试之以足项,动词,作/介词,给、替。

B 项,结构助词,的。

C 项,动词,停止。

D 项,表示疑问,为何、如何、怎么。

3.下列各句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B.大块假我以文章C.群季俊秀,皆为惠连D.会桃花之芳园项与例句相同,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A、C两项为判断句,D项为省略句。

4.下列关于文中的典故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若梦”,《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又《庄子·齐物论》称庄周梦为蝴蝶。

李白化用庄子语句,表达了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的思想。

B.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作者借桃花之盛开,表现了人生之短暂、美好,流露出了隐逸超世的愿望。

C.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谢惠连是南朝宋文学家,是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

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为谢灵运所赏爱。

谢灵运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为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

李白借此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个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D.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晋代石崇,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园中宴客赋诗,他写的《金谷诗序》中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

诗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诗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诗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第二局部:诗序人有学为鸟言者,其音那么鸟也,而性(性,本性)那么人也,鸟有学为人言者,其音那么人也,而性那么鸟也。

此可以定(定,划定)人与鸟之衡(衡,特征)哉?今之为诗者,何以异于是?不出于己之所自得(自得,自己所体会感受到的),而徒窃于人之所尝言,曰某篇是某体,某篇那么否;某句似某人,某句那么否。

此虽极工逼肖,而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鸟之为人言,鸟在学人说话)矣。

假设吾友子肃之诗,那么不然。

其情坦以直,故语无晦(晦,隐晦);其情散以博(博,开阔),故语无拘;其情多喜而少忧,故语虽苦(苦,苦涩)而能遣(遣,排遣);其情好高(好高,追求高尚)而耻下(耻下,以卑下为耻),故语虽俭而实丰。

盖所谓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

就其所自得,以论其所自鸣,规其微疵(疵,缺点),而约于至纯(至纯,极其纯洁),此那么渭(渭,指徐渭,明朝出色的文学艺术家)之所献于子肃者也。

假设曰某篇不似某体,某句不似某人,是乌知子肃者哉!①此虽极工逼肖(肖:)②其情坦以直,故语无晦(坦:)①今之为诗者,何以异于是?②其情好高而耻下,故语虽俭而实丰。

第三局部:A.憧憬展消会意想天开言必信,行必果B.克隆忘年交脍灸人口一年之季在于春C.皎洁闭门羹如火如荼胜不骄,败不馁D.和偕摇控器廉节奉公心有灵犀一点通⑴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使大家熟练掌握了使用电脑的技术。

⑵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聪明,而是努力缺乏,毅力不强。

11.①像,类似②坦荡12.①现在写诗的人,跟这种情况有什么不同呢?②他的性情喜欢高雅、鄙视低俗,所以语言虽然简朴而含义却很丰富。

13.鸟学人言;人学鸟言14.“不出于己之所谓,而徒窃于人之所尝言”“出于己之所谓”15.如:①不模拟和抄袭;②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16.挖苦了有些餐饮店卫生状况极差的现状。

17.C18.⑴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大家熟练掌握了使用电脑的技术。

⑵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聪明的才智,而是刻苦努力的精神。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练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5.2.1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练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5.2.1版含答案

自主赏析伶官传序一、夯基达标1.以下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乱者四应.(yīnɡ) 以一少牢告.庙(告诉)B.仇雠.已灭(chóu)系燕父子以组.(组合)C.盛.以锦囊(shènɡ)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D.与尔三矢.(shǐ)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解析:A项, "应〞应读"yìnɡ〞;告,祭告 .B项,组,绳索 .C项, "盛〞应读"chénɡ〞 . 答案:D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 "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其.后用兵,那么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抑本其.成败之迹D.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解析:A项,加强祈使语气的副词,其他三项为代词 .答案:A3.以下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D.函梁君臣之首||项, "兴〞 "亡〞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B项, "夜〞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乱〞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作乱 .D项, "函〞为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4.以下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盛以锦囊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5.以下句子中,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入于太庙,还矢先||王D.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B、D三项均省略宾语 "之〞,C项省略介词 "于〞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意气:神态和气概 .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本:本来 .C.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所有的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微小的事 .项,本:推究 .7.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相同 .C.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也不相同 .,表感慨语气;②代词,代庄宗 .③表被动;④表 "藏〞的处所,可译为 "在〞 .8.以下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 "士卒离散〞 "泣下沾襟〞的惨状进行比照,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文章通过一个 "夫〞字,引出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 .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C.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那么强调成败在于 "人事〞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照应,揭示了 "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项, "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一说不准确,应为 "否认〞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2)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2)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最||后他被 (杀|死 )了,国|家灭亡,被天下人嘲笑 .(二)拓展延伸(2021·重庆 (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导学号50710034)赠医者汤伯高序揭傒斯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 .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 .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 .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吾里有徐先生假设虚者,郡大姓也 .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 .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 .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 .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 .嗟夫,使世之医皆假设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 .假设虚名棪 .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自?揭傒斯全集?)10.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屏:摒弃 .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容:容纳 .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恚:怨恨 .D.其治以脉,不以证.证:病症 .项,容:仪容 .1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二要分析徐先生对三种人的态度:一是富人,二是穷人,三是相信巫术的人 .再加上对句式的分析,如 "信而治〞与 "其不治〞的对举,也可用虚词的提示:断句如 "自是〞 "乃〞等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 .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假设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 .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假设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 .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假设虚、伯高,民众都像 "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项, "学者〞是学医的人,并非现代汉语中的 "学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2)(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三、语言运用14.给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宜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①(30字以内)中|国也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人要开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追求卓越),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 .这两句谚语的区别在于:②(30字以内)"矮树枝〞理解,中|国谚语应扣住 "人往高处走〞理解 .,要确定适合自己的坐标(或者 "目标〞),立足自身,求得开展 .(或:天无绝||人之路,人生在世,总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开展之路 .)②中|国提倡追求高远目标,西方倾向追求实在(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 .15.仿照例如,自选描写对象,另写一段话 .要求:修辞手法和句式与例如相同 .例如:这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的……,是……的……,把……〞的句式,采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这布满天空的晚霞,红得如火如荼,惊心动魄,是一曲壮烈的歌,一腔沸腾的血,把激情抒发得慷慨昂扬 .(2)这遍布苍穹的星斗,闪得璀璨耀眼,晶莹剔透,是一张微妙的图,一片神秘的海,把宇宙装点得光辉灿烂 .(3)这遒劲酣畅的书法,写得力透纸背,气吞山河,是一腔奔流的血,一颗跳动的心,把灵魂燃烧得热烈蓬勃 .(4)这娓娓动人的话语,说得合情合理,丝丝入扣,是一条潺潺的溪,一根切切的弦,把心思熨帖得平平展展 .。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哲理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哲理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哲理类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刘朝英进斋杨万里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

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

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

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灯火三更雨”写做学问辛苦,接着用“古琴”做伴来写读书之雅趣。

B.颔联设喻,将艰苦学习过程比作通向圣门之路,流露出作者担忧之情。

C.尾联诗人希望刘朝英即便耗尽半生心血也要积极争取科举仕进的成功。

D.这首诗通俗易懂又饱含真知灼见,体现出诗人对后辈谆谆告诫的真情。

4.这首诗颈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鹅湖①和教授兄韵陆九渊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②岑③。

易简工夫④终久大,支离事业⑤竟浮沈。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

[注]①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

主要为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哲学辩论。

②泰华:指泰山和华山。

黄子厚诗序阅读理解答案

黄子厚诗序阅读理解答案

黄子厚诗序阅读理解答案黄子厚诗序【宋】朱熹余年十五六时,与于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翁先生。

子厚少余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扰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及。

后三四年,余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若不可以寻尺计,出语落笔,辄凉坐人。

余固叹其超然不可追逐,而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

自尔二十余年,子厚之诗文日益工,琴书日益妙,而余日益昏惰,乃不能及常人。

亦且自念其所旷阙,又有急于此者,因遂绝意,一以顽鄙自安,固不暇复与于厚度长絮大于文字间矣。

既而子厚一再徙家崇安、浦城,会聚稍希阔。

然每得其诗文笔札,必为之把玩赏叹,移日不能去手。

盖子厚之文学太史公,其诗学屈、宋、曹、刘而下及于韦应物,视刘子厚犹以为杂用今体,不好也。

其隶古①尤得魏、晋以前笔意,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无一点世俗气。

中年不得志于场屋②,遂发愤谢去,杜门读书,清坐竟日,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望山临水以自适。

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抑扬高下、俯仰疾徐之间,凌厉顿挫,幽眇回郁,闻者为之感激慨叹,或至泣下。

由是其诗日以高古,遂与世亢,至不复可以示人。

或者得之,亦不省其为何等语也。

余独犹以旧习未忘之故,颇能识其用意深处,盖未尝不三复而深悲之,以为子厚岂真坐此以穷,然亦不意其遂穷以死也。

衰暮疾痛,余日几何,而交旧零落,无复可与语此者,方将访其遗稿,椟而藏之,以为后世必有能好之者。

而一日三山许闳生来访,袖出子厚手书所为诗若干篇、别抄又若干篇以示余。

其间盖又有余所未见者。

然后益知子厚晚岁之诗,其变化开阖,恍惚微妙,又不止余昔日之所知也。

为之执卷流涕,而识其后如此。

子厚名铢,姓黄氏,世家建之瓯宁,中徒颖昌且再世。

母孙读书能文,昆弟皆有异材,而子厚所立卓然,尤足以自表见,顾乃不遇而厄穷以死,是可悲也!许生尝学诗于子厚,得其户牖,收拾遗文,其多乃至于此,拳拳缀缉。

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又可嘉也已。

庆元己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书。

(选自《晦庵集》)【注】:①隶古:以隶书写定古篆文,②场屋:旧时科举考试的地方,也称科场.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会聚稍希阔稍:渐渐B.亦不省其为何等语也省:明白C.方将访其遗稿,椟而藏之椟:匣子D.而识其后如此识:记下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黄子厚诗文“所立卓然”的一组是()( 3分)①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②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③琪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④闻者为之感激慨叹⑤日以高古,遂与世亢⑥变化开阖,恍惚微妙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碑的一项是() ( 3分)A.黄子厚在诗文写作上表现出众,作者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因此不敢再与他争胜。

文言文《宋史朱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宋史朱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

父松字乔年。

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

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

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纳粟赏行,遂受职名。

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辏。

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

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

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

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

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

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

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

所著书皆行于世。

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

平生为文凡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

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

明年卒,年七十一。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B.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C.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D.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八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概念,也指一种内含八组阴阳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断句题:主观题专练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断句题:主观题专练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断句题:主观题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盖古文所以来远矣,六经、语、孟,其根源也。

得其支流而义法最精者,莫如《左》《史》然其各自成书不可以分剟其次《公羊》《谷梁》虽有篇法可求而皆通记数百年之言与事学者必览其全而后可取其精焉。

惟两汉书疏及唐宋八大家之文,篇各一事,可择其尤,然后义法之精可见。

(节选自方苞《古文约选序例》)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莫如《左》《史》然其各自成书不可以分剟其次《公羊》《谷梁》虽有篇法可求而皆通记数百年之言与事学者必览其全而后可取其精焉2..写出“六经”的具体篇名。

(2分)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不超过30个字(2分)【附答案与译文】1.莫如《左》《史》/然其各自成书/不可以分剟/其次《公羊》《谷梁》《国语》/虽有篇法可求/而皆通记数百年之言与事/学者必览其全而后可取其精焉。

2.《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3.选择单篇学习义法的莫过两汉的书信奏章和唐宋八大家的文章。

参考译文:古文的由来,很远久了,《六经》《论语》《孟子》是它的根源。

能够成为它们的支流,而义法最精的,没有一种比得上《左传》《史记》,然而它们各自成书,首尾完整,不可分割。

其次《公羊》《谷梁传》《国语》《战国策》,虽然都有各自的章法可以探求,但都是贯通地记述几百年的言论和事情,读书人必须通读全书,然后才能获得他们的要义。

只有两汉的书信奏章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每篇写一事,可以选择其中最优秀的进行学习,然后它们义法的精微才可能得到。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六经”,更说《语》、《盂》乎?(选自李贽《童心说》)1.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 处)(4 分)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2. “选”即《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诗文总集,又称《文选》(限二字);而“传3.作者在这里提出了怎样的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30个字)(4 分)【附答案与译文】1、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2、昭明短篇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诗集传序》阅读练习题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
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

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行有是非。

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

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

昔周盛世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

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

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守,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

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

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

而其善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

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
曰:“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

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
经。

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

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故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

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辑《诗传》,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9.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亦刊而去之刊:删改
B.则天子巡守巡:巡视
C.以行黜陟之典陟:罢免
D.乐而不过于淫淫:放纵
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其言皆足以为教
吾其还也
B.亦必陈而观之
填然鼓之
C.其不同若是,何也
大王来何操
D.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相如因持璧却立
11.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产生源于言语不足,感触纯正时,时而劝勉,时而惩戒,就能充分发挥教化作用。

B.孔子将收录着诗歌的书籍拿出来进行探讨,虽一时无法实现政治主张,但影响千秋万代。

C.《国风》大多是出自民间的歌谣,即所谓男女之间的对唱,都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作品。

D.这篇序文,根据义理之学,结合历史事实,强调诗的教化作用,熔文学、史学、理学于一炉。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

(3分)
(2)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故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3分)
(3)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
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

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

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