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归纳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归纳

欢迎阅读《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2.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最大爬坡度、附着率及汽车最低稳定车速。

3.确定最小传动比时,要考虑的问题:保证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充分发挥、足够的后备功率储备、受驾驶性能限制和综合考虑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4.某厂生产的货车有两种主传动比供用户选择,对山区使用的汽车,应选择传动比大的主传动比,为的是增大车轮转矩,使爬坡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空载行驶时,由于后备功率大,故其燃油经济性较差。

5.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变速器使用的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越低,燃油消耗率越高。

6.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称为比功率,发动机提供的行驶功率与需要的行驶功率之差称为后备功率。

7.变速器各相邻档位速比理论上应按等比分配,为的是充分利用发动机提供的功率,提高汽车的动力性。

8.增加挡位数会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这是因为:就动力性而言,挡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发挥最大功率附近高功率的机会,提高了汽车的加速和爬坡能力。

就燃油经济性而言,挡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在低燃油消耗率区工作的可能性,降低了油耗。

9.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重要影响的动力装置参数有两个,即最小传动比和传动系挡位数。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1.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是:(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2.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车速直至停车的能力,评定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5.汽车动力因数D=Ψ+δdu/g dt。

6.汽车行驶的总阻力可表示为:∑F=Ff+Fw+Fj+Fi 。

其中,主要由轮胎变形所产生的阻力称:滚动阻力。

7.汽车加速时产生的惯性阻力是由: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对应的惯性力组成。

8.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

9.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与坡道阻力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与附着系数的乘积。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国际上常用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以欧洲为代表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每加仑燃油所行驶的距离。

2.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一般包括: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多种情况。

3.货车采用拖挂运输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主要原因有两个:(1)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2)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

4.从结构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缩减轿车尺寸和减轻质量、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适当增加传动系传动比和改善汽车外形与轮胎。

5.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品;另一方面又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于等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

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结构形式。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比;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5.汽车动力因数D=Ψ+δdu/g dt。

6.汽车行驶的总阻力可表示为:∑F=Ff+Fw+Fj+Fi 。

其中,主要由轮胎变形所产生的阻力称:滚动阻力。

7.汽车加速时产生的惯性阻力是由: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对应的惯性力组成。

8.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

9.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与坡道阻力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与附着系数的乘积。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国际上常用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以欧洲为代表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每加仑燃油所行驶的距离。

2.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一般包括: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多种情况。

3.货车采用拖挂运输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主要原因有两个:(1)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2)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

4.从结构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缩减轿车尺寸和减轻质量、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适当增加传动系传动比和改善汽车外形与轮胎。

5.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平;另一方面又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于等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

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结构形式。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比;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材料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材料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5.汽车动力因数D=Ψ+δdu/g dt。

6.汽车行驶的总阻力可表示为:∑F=Ff+Fw+Fj+Fi 。

其中,主要由轮胎变形所产生的阻力称:滚动阻力。

7.汽车加速时产生的惯性阻力是由: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对应的惯性力组成。

8.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

9.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与坡道阻力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与附着系数的乘积。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国际上常用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以欧洲为代表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每加仑燃油所行驶的距离。

2.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一般包括: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多种情况。

3.货车采用拖挂运输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主要原因有两个:(1)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2)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

4.从结构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缩减轿车尺寸和减轻质量、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适当增加传动系传动比和改善汽车外形与轮胎。

5.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平;另一方面又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于等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

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结构形式。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比;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汽车理论记忆知识点汇总

汽车理论记忆知识点汇总

一、概念解释 1汽车使用性能汽车应该有高运输生产率、低运输成本、安全可靠和舒适方便的工作条件。

汽车为了适应这种工作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益的能力叫做汽车的使用性能。

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通常有: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料经济性能、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平顺性和汽车通过性能。

2 滚动阻力系数滚动阻力系数可视为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的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或单位汽车重力所需之推力。

也就是说,滚动阻力等于汽车滚动阻力系数与车轮负荷的乘积,即r T fW F ff ==。

其中:f 是滚动阻力系数,fF 是滚动阻力,W 是车轮负荷,r 是车轮滚动半径,fT 地面对车轮的滚动阻力偶矩。

3 驱动力与(车轮)制动力汽车驱动力tF 是发动机曲轴输出转矩经离合器、变速器(包括分动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及轮边减速器)传递至车轮作用于路面的力0F ,而由路面产生作用于车轮圆周上切向反作用力tF 。

习惯将tF 称为汽车驱动力。

如果忽略轮胎和地面的变形,则r T F tt =,T g tq t i i T T η0=。

式中,t T 为传输至驱动轮圆周的转矩;r 为车轮半径;tqT 为汽车发动机输出转矩;g i 为变速器传动比;0i主减速器传动比;T η为汽车传动系机械效率。

制动力习惯上是指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bF 。

制动器制动力μF 等于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而在轮胎轮缘作用的力rT F /μμ=。

式中:μT是车轮制动器摩擦副的摩擦力矩。

从力矩平衡可得地面制动力bF 为ϕμ≤F r T F b /=。

地面制动力bF 是使汽车减速的外力。

它不但与制动器制动力μF 有关,而且还受地面附着力ϕF 的制约。

4 汽车驱动与附着条件汽车动力性分析是从汽车最大发挥其驱动能力出发,要求汽车有足够的驱动力,以便汽车能够充分地加速、爬坡和实现最高车速。

实际上,轮胎传递的轮缘切向力受到接触面的制约。

汽车理论总结

汽车理论总结

名词解释1、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F t=u a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图。

2、滚动阻力系数f:是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

3、动力特性图:汽车在各档下的动力因数与车速的关系曲线称为动力特性图。

4、附着率: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5、汽车的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力功率的差值(Pe-1/η)(P f+P w)(后备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好)T6、制动力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8、制动距离:从驾驶员开始操纵制动控制装置(制动踏板)到汽车完全停住为止所驶过的距离。

9、I曲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简称I曲线。

10、f线阻:是后轮没有抱死,在各种Ø值路面上前轮抱死时的前、后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

11、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指侧倾时(车轮保持在地面上),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给车厢总的弹性恢复力偶矩。

12、悬架的线刚度:指的是车轮保持在地面上而车厢作垂直运动时,单位车厢位移下,悬架系统给车厢的总弹性恢复力。

13、车厢侧倾中心:车厢相对地面转动时的瞬时轴线称为车厢侧倾轴线。

该轴线通过车厢的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这两个瞬时中心称为侧倾中心。

14、通过性:指它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路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分为支承通过性和几何通过性。

15、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比功率=1000Pe/m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16、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FY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17、回正力矩: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

18、侧倾转向:指在侧向作用力作用下车厢发生侧倾,由车厢侧倾所引起的前转向轮绕主销的转动,后轮绕垂直于地面轴线的转动,即车轮转向角的变动,称为侧倾转向。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归纳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归纳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归纳汽车理论是指对汽车制造、驾驶、维修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完整的解释和总结,是我们学习和了解汽车的基础。

以下是对汽车理论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归纳。

1.汽车构造与组成部件汽车是由多个组成部件组成的复杂机械装置。

主要构造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气系统等。

每个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通过协调工作来确保汽车的正常运行。

2.汽车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是汽车能够运转的核心。

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和驱动系统。

发动机负责生成动力,传动系统负责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驱动系统则将动力转化为车辆的行驶能力。

3.汽车驾驶原理汽车驾驶原理包括驾驶技巧和安全知识。

要合理控制油门、刹车和转向来确保行驶的平稳和安全。

此外,还要了解交通规则和道路标志,遵守交通法规,保证行车安全。

4.汽车维修与保养汽车维修与保养是延长汽车寿命和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

维修包括对汽车故障的排除和维护保养工作。

保养则包括定期更换机油、检查轮胎和刹车系统、清洁和调试发动机等工作。

5.汽车电气系统汽车电气系统由电池、电机、开关和电线等组成,负责提供电力供应和控制汽车各个系统的工作。

了解电路原理、故障排除和电气设备的维护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6.汽车底盘和悬挂系统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骨架,支撑和固定各个组成部件。

悬挂系统则负责保证车轮与路面的接触,提供舒适的乘坐条件。

了解底盘结构和悬挂系统的调节和维护,对提高汽车性能和乘坐舒适度有重要意义。

7.汽车制动系统汽车制动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装置。

百米冲停距离、刹车灵敏度和制动平衡是制动系统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

学习制动系统原理和正确使用刹车是驾驶安全的关键。

8.汽车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的装置。

学习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了解不同传动形式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

9.汽车燃料系统汽车燃料系统负责燃油供应和调节。

了解不同类型的燃料、燃油喷射技术和燃油供应系统的调整方法对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发动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汽车理论是一门关于汽车原理、结构、性能及各种维护方法等的学科,下面将从汽车的工作原理、车体结构、引擎结构、变速器结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汽车工作原理汽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换为动能的原理,由发动机产生动力驱动汽车前进。

车辆行驶时,车轮与路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将汽车推动向前。

传动系统将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轮毂等传递给车轮,以产生足够的驱动力使汽车行驶。

2.车体结构汽车车体结构是汽车整车的承重结构,是确保车内乘员和行李物品安全的基础。

汽车车体主要由车顶、车门、底盘车架和悬架系统等部件组成。

车体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刚性和韧性,能够承受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各种载荷,以保障行车安全。

3.引擎结构引擎是汽车的心脏,是汽车的动力源。

引擎的结构由气缸、曲轴、连杆、活塞等部件组成。

不同型号的汽车引擎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如V型、直列式和对置式等。

引擎的性能决定了汽车的动力和燃油消耗率,因而是汽车制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引擎类型还有各自的特点,可通过优化结构和设计参数等手段提高引擎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4.变速器结构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核心元件,用于改变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扭矩,确保车辆在各种路况下都能保持合适的车速和动力输出。

变速器主要由离合器、齿轮、芯轴、换挡杆等部件组成。

不同类型的变速器包括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半自动变速器等。

车主根据行驶需要,根据不同的路况或行驶情况选择合适的变速比和挡位,以达到最佳行车状态。

5.制动系统汽车的制动系统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系统之一。

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器、制动片、刹车油路和压力控制机构等部分组成。

不同类型的制动器可采用液压式、空气式和电控制动式等。

汽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制动效果与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制动器状态,以及路况等因素相关。

为确保行车安全,车主应保持制动器的正常状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章汽车结构与原理1.1 发动机结构与工作原理1.1.1 内燃发动机1.1.2 循环原理1.1.3 燃烧方式1.1.4 发动机排气系统1.2 变速器结构与原理1.2.1 自动变速器1.2.2 手动变速器1.2.3 变速器传动方式1.2.4 油压系统1.3 底盘结构与原理1.3.1 制动系统1.3.2 悬挂系统1.3.3 转向系统1.3.4 轮胎与轮毂1.4 电气系统1.4.1 电路结构1.4.2 点火系统1.4.3 充电系统1.4.4 起动系统第二章汽车行驶原理2.1 动力传动原理2.1.1 发动机输出轴动力传输2.1.2 变速器传动2.1.3 差速器工作原理 2.1.4 驱动轮力矩分配2.2 制动原理2.2.1 制动器工作原理 2.2.2 制动性能与平衡 2.2.3 防抱死制动系统 2.2.4 刹车系统维护2.3 转向原理2.3.1 转向系统构成2.3.2 机械转向原理2.3.3 动力转向原理2.3.4 转向系统故障排除2.4 悬挂原理2.4.1 悬挂系统类型2.4.2 悬挂性能调校2.4.3 悬挂系统故障排除 2.4.4 悬挂系统维护保养第三章汽车维修与保养3.1 引擎维护3.1.1 发动机机油更换 3.1.2 空气滤清器更换 3.1.3 火花塞更换3.1.4 发动机故障排除3.2 变速器维护3.2.1 自动变速器油更换3.2.2 手动变速器离合器维护 3.2.3 变速器故障排除3.2.4 变速器调整3.3 制动系统维护3.3.1 制动片更换3.3.2 刹车油更换3.3.3 制动系统排气3.3.4 刹车系统故障排除3.4 电气系统维护3.4.1 电瓶维护3.4.2 点火系统检查3.4.3 充电系统故障排除3.4.4 起动系统维护3.5 底盘系统维护3.5.1 悬挂系统调整3.5.2 转向系统调校3.5.3 轮胎更换与调整3.5.4 底盘系统故障排除第四章汽车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理4.1 安全驾驶技巧4.1.1 安全行车知识4.1.2 驾驶常见错误与危险行为 4.1.3 安全行车意识培养4.1.4 长途驾驶安全知识4.2 应急处理技能4.2.1 路边故障排除4.2.2 车辆临时修理4.2.3 突发事故处理4.2.4 汽车救援知识4.3 驾驶员心理素质4.3.1 长途驾驶疲劳处理4.3.2 驾车压力应对4.3.3 交通事故心理疏导4.3.4 驾驶员心理健康培养总结通过对《汽车理论》知识点的全面总结,我们了解到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行驶原理、汽车维修与保养、汽车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点。

汽车理论知识点和简答精选

汽车理论知识点和简答精选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2.加速时间表示加速能力: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4.驱动轮的转矩: T t= T tq i g i oηT5.发动机转矩特性:节气门全开,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节气门部分开启,部分负荷特性。

6.功率:Pe=T tq n/95507.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8.传动系功率损失: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9.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10.静力半径R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11.滚动半径r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2.驱动力图:根据下列两个公式:Ua=0.377nr/i g i o(Ua:汽车行驶速度,n发动机转速,r车轮半径,ig变速器传动比,io主减速器传动比)F t=T t/r=T tq i g i oηT/r以及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做出的F t - u a关系图,即驱动力图13.滚动阻力Ff产生的原因:轮胎(主要)、路面变形产生迟滞损失14.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5.滚动阻力系数f: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车重所需的推力,Ft=Wf 16.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车速、轮胎结构、气压、路面条件、驱动力、转向17.地面切向反作用力Fx:是真正作用在驱动轮上的驱动汽车行驶的力,它的数值为驱动力减去驱动轮上的滚动阻力。

18.临界车速:超过后产生驻波现象,轮胎温度快速增加,大量发热导致轮胎破损或爆胎。

19.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20子午线轮胎比斜交轮胎的滚动阻力小20%~30%;21.气压:越高,轮胎变形及由其产生的迟滞损失就越小,滚动阻力也越小。

22.驱动力:Ft增大,胎面滑移增加,F f增大。

23.转向:离心力,前、后轮产生侧偏力,侧偏力沿行驶方向产生分力 滚动阻力增加24.空气阻力:压力(占主要)、摩擦阻力空气阻力F w 的计算F W=1/2 C D Aρu r2( C D—空气阻力系数;A—迎风面积;u r—相对速度;ρ—空气密度=1.2258)25.压力阻力:形状(主要)、干扰、内循环、诱导阻力。

汽车理论记忆知识点

汽车理论记忆知识点

1 / 28一、概念解释 1汽车使用性能汽车应该有高运输生产率、低运输成本、安全可靠和舒适方便的工作条件。

汽车为了适应这种工作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益的能力叫做汽车的使用性能。

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通常有: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料经济性能、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平顺性和汽车通过性能。

2 滚动阻力系数滚动阻力系数可视为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的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或单位汽车重力所需之推力。

也就是说,滚动阻力等于汽车滚动阻力系数与车轮负荷的乘积,即r T fW F ff ==。

其中:f 是滚动阻力系数,fF 是滚动阻力,W 是车轮负荷,r 是车轮滚动半径,fT 地面对车轮的滚动阻力偶矩。

3 驱动力与(车轮)制动力汽车驱动力t F 是发动机曲轴输出转矩经离合器、变速器(包括分动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及轮边减速器)传递至车轮作用于路面的力F ,而由路面产生作用于车轮圆周上切向反作用力t F 。

习惯将t F 称为汽车驱动力。

如果忽略轮胎和地面的变形,则r T F tt =,T g tq t i i T T η0=。

式中,t T 为传输至驱动轮圆周的转矩;r 为车轮半径;tqT 为汽车发动机输出转矩;g i 为变速器传动比;0i主减速器传动比;T η为汽车传动系机械效率。

制动力习惯上是指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bF 。

制动器制动力μF 等于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而在轮胎轮缘作用的力rT F /μμ=。

式中:μT是车轮制动器摩擦副的摩擦力矩。

从力矩平衡可得地面制动力bF 为ϕμ≤F r T F b /=。

地面制动力bF 是使汽车减速的外力。

它不但与制动器制动力μF 有关,而且还受地面附着力ϕF 的制约。

4 汽车驱动与附着条件汽车动力性分析是从汽车最大发挥其驱动能力出发,要求汽车有足够的驱动力,以便汽车能够充分地加速、爬坡和实现最高车速。

实际上,轮胎传递的轮缘切向力受到接触面的制约。

汽车理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汽车理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汽车理论背诵知识点总结一、汽车概述1.1 汽车的定义1.2 汽车的构造和分类1.3 汽车的动力系统1.4 汽车的驱动形式1.5 汽车的结构特点二、汽车发动机2.1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 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2.3 发动机的性能参数2.4 发动机的燃烧室形式2.5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2.6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2.7 发动机的点火系统2.8 发动机的燃油系统三、汽车传动系统3.1 传动系统的种类3.2 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3 变速器的种类和结构3.4 差速器的作用和结构3.5 离合器的种类和结构3.6 传动轴的结构四、汽车底盘系统4.1 底盘系统的构成4.2 制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4.3 转向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4.4 悬挂系统的类型和结构4.5 轮胎的分类和结构4.6 轮毂的结构和分类五、汽车电气系统5.1 电气系统的组成5.2 蓄电池的结构和种类5.3 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5.4 起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5 灯光电路的种类和原理六、汽车车身系统6.1 车身的结构特点6.2 车门的结构和种类6.3 窗玻璃的种类和结构6.4 车窗的结构和种类6.5 车顶的结构和种类6.6 座椅的结构和种类6.7 仪表盘的结构和功能七、汽车安全系统7.1 安全带的结构和作用7.2 安全气囊的种类和安装位置7.3 制动系统的类型和结构7.4 ABS系统的作用和原理7.5 ESP系统的作用和原理7.6 车辆防盗系统的种类和功能八、汽车节能环保技术8.1 发动机节能技术8.2 传动系统节能技术8.3 制动系统节能技术8.4 轮胎节能技术8.5 电气系统节能技术8.6 新能源汽车技术九、汽车维护保养9.1 发动机的维护保养9.2 传动系统的维护保养9.3 制动系统的维护保养9.4 底盘系统的维护保养9.5 电气系统的维护保养9.6 车身系统的维护保养十、汽车驾驶技术10.1 转向技术10.2 加速减速技术10.3 公路驾驶技术10.4 偏斜公路驾驶技术10.5 夜间驾驶技术10.6 高速公路驾驶技术十一、汽车事故处理11.1 车辆事故的分类11.2 交通事故的法律责任11.3 交通事故的处置程序11.4 交通事故的报警和救护11.5 交通事故的调解和赔偿11.6 交通事故的鉴定和处理总结:上述为汽车理论背诵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包括对汽车概述、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系统、电气系统、车身系统、安全系统、节能环保技术、维护保养、驾驶技术和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点的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汽车理论》是一门专门研究汽车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的学科,涉及到汽车结构、机械传动、发动机、燃油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多个方面内容。

下面对《汽车理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

1.汽车结构和分类汽车的基本结构由车身、底盘和驱动系统组成。

根据用途和性能不同,汽车还可以分为乘用车、商用车、货车、客车、越野车等多个类别。

2.发动机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

其中,汽缸内的活塞在上下往复运动时,通过曲轴的连杆将活塞的线性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驱动车辆前进。

3.燃油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喷嘴等。

燃油经过泵抽送后进入喷嘴,通过喷嘴喷到汽缸内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

4.点火系统点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定的点火能量,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着火。

点火系统包括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火花塞等部件。

5.启动系统汽车启动系统通常由启动电机、启动开关和电路组成。

当启动电机转动时,驱动发动机的曲轴旋转,使发动机开始工作。

6.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的装置。

常见的传动系统有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

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改变输出轴的输出转矩和转速。

7.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减速和停车。

常见的制动系统有脚踏制动、手刹和制动补助系统等。

脚踏制动通过踩踏制动踏板产生制动力,实现减速和停车。

8.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连接车身和车轮的重要部件,主要功能是缓和车身和车轮之间的震动,提供良好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能。

常见的悬挂系统有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

9.车辆电气系统车辆电气系统包括发电机、电瓶、线路和电器设备等。

其中,发电机负责为汽车电器设备提供电力,电瓶则负责储存电能供给其他设备使用。

10.汽车安全系统汽车安全系统包括安全气囊、制动辅助系统、防抱死系统(ABS)等。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

一、填空题1、汽车动力性主要由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三方面指标来评定。

2、汽车加速时间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3、汽车附着力决定于地面负着系数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力。

4、我国一般要求越野车的最大爬坡度不小于60%。

5、汽车行驶阻力主要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6、传动系损失主要包括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

7、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小,燃油消耗率越大。

8、在我国及欧洲,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L/100KM ,而在美国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mile/USgal 。

9、汽车带挂车后省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率,二是增大了汽车列车的利用质量系数。

10、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恒定性和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11、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12、间隙失效可分为顶起失效、触头失效和托尾失效 。

12、车身-车轮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车身固有频率为2.5Hz ,驶在波长为6米的水泥路面上,能引起车身共振的车速为54km/h 。

13、在相同路面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高,后备功率越小,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高,燃油消耗率越低。

14、某车其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0.6,若总制动器制动力为20000N ,则其前制动器制动力为1200N 。

15、若前轴利用附着系数在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之上,则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

16、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不足转向、中心转向和过多转向。

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态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角阶段输入。

17、对于前后、左右和垂直三个方向的振动,人体对前后左右方向的振动最为敏感。

18、在ESP 系统中,当出现向左转向不足时,通常将左前轮进行制动;19、由于汽车与地面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起、无法通过,称为间隙失效。

20、在接地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在增加履带长度和增加履带宽度两个方法中,更能减小压实阻力的是增加履带长度。

(完整版)汽车理论记忆知识点

(完整版)汽车理论记忆知识点

一、概念解释 1汽车使用性能汽车应该有高运输生产率、低运输成本、安全可靠和舒适方便的工作条件。

汽车为了适应这种工作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益的能力叫做汽车的使用性能。

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通常有: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料经济性能、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平顺性和汽车通过性能。

2 滚动阻力系数滚动阻力系数可视为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的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或单位汽车重力所需之推力。

也就是说,滚动阻力等于汽车滚动阻力系数与车轮负荷的乘积,即r T fW F ff ==。

其中:f 是滚动阻力系数,fF 是滚动阻力,W 是车轮负荷,r 是车轮滚动半径,fT 地面对车轮的滚动阻力偶矩。

3 驱动力与(车轮)制动力汽车驱动力tF 是发动机曲轴输出转矩经离合器、变速器(包括分动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及轮边减速器)传递至车轮作用于路面的力F ,而由路面产生作用于车轮圆周上切向反作用力tF 。

习惯将tF 称为汽车驱动力。

如果忽略轮胎和地面的变形,则r T F tt =,T g tq t i i T T η0=。

式中,t T 为传输至驱动轮圆周的转矩;r 为车轮半径;tqT 为汽车发动机输出转矩;g i 为变速器传动比;0i主减速器传动比;T η为汽车传动系机械效率。

制动力习惯上是指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bF 。

制动器制动力μF 等于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而在轮胎轮缘作用的力rT F /μμ=。

式中:μT是车轮制动器摩擦副的摩擦力矩。

从力矩平衡可得地面制动力bF 为ϕμ≤F r T F b /=。

地面制动力bF 是使汽车减速的外力。

它不但与制动器制动力μF 有关,而且还受地面附着力ϕF 的制约。

4 汽车驱动与附着条件汽车动力性分析是从汽车最大发挥其驱动能力出发,要求汽车有足够的驱动力,以便汽车能够充分地加速、爬坡和实现最高车速。

实际上,轮胎传递的轮缘切向力受到接触面的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5.汽车动力因数D=Ψ+δdu/g dt。

6.汽车行驶的总阻力可表示为:∑F=Ff+Fw+Fj+Fi 。

其中,主要由轮胎变形所产生的阻力称:滚动阻力。

7.汽车加速时产生的惯性阻力是由: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对应的惯性力组成。

8.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

9.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与坡道阻力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与附着系数的乘积。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国际上常用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以欧洲为代表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每加仑燃油所行驶的距离。

2.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一般包括: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多种情况。

3.货车采用拖挂运输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主要原因有两个:(1)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2)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

4.从结构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缩减轿车尺寸和减轻质量、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适当增加传动系传动比和改善汽车外形与轮胎。

5.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平;另一方面又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于等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

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结构形式。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比;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2.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最大爬坡度、附着率及汽车最低稳定车速。

3.确定最小传动比时,要考虑的问题:保证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充分发挥、足够的后备功率储备、受驾驶性能限制和综合考虑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4.某厂生产的货车有两种主传动比供用户选择,对山区使用的汽车,应选择传动比大的主传动比,为的是增大车轮转矩,使爬坡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空载行驶时,由于后备功率大,故其燃油经济性较差。

5.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变速器使用的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越低,燃油消耗率越高。

6.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称为比功率,发动机提供的行驶功率与需要的行驶功率之差称为后备功率。

7.变速器各相邻档位速比理论上应按等比分配,为的是充分利用发动机提供的功率,提高汽车的动力性。

8.增加挡位数会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这是因为:就动力性而言,挡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发挥最大功率附近高功率的机会,提高了汽车的加速和爬坡能力。

就燃油经济性而言,挡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在低燃油消耗率区工作的可能性,降低了油耗。

9.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重要影响的动力装置参数有两个,即最小传动比和传动系挡位数。

1.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是:(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2.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车速直至停车的能力,评定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汽车的制动距离是指从驾驶员开始操纵制动控制装置(制动踏板)到汽车完全停止住为止汽车驶过的距离,它的值取决于制动踏板力、路面附着条件、车辆载荷和发动机是否结合等因素。

3.决定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最大制动减速度即附着力(或最大制动器制动力)和起始制动车速。

4.汽车在附着系数为Φ的路面上行驶,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为Φo,若Φ<Φo,汽车前轮先抱死;若Φ>Φo,汽车后轮先抱死;若Φ=Φo,汽车前后轮同时抱死。

5.汽车制动跑偏的原因有两个:(1)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2)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互相干涉)。

6.汽车采用自动防抱死装置为的是使车辆在制动过程中防止车轮被制动抱死,提高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

7.汽车采用自动防抱装置为的是使车辆在制动时保持车轮滑动而不完全抱死的状态,以获得较大的制动力系数和较高的侧向力系数,因而提高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

8.制动效能是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1.保证汽车良好操纵稳定性的条件是:汽车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因为(1)过多转向有失去稳定性的危险(2)中性转向在汽车使用条件变动时易转变为过多转向特性。

2.汽车的时域响应可分为:不随时间变化的稳态响应和随时间变化的瞬态响应。

3.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可分为三种类型:不足转向、中性转向和过多转向。

4.瞬态响应应包括两方面的问题:(1)行驶方向稳定性,即给汽车以转向盘角阶跃输入后,汽车能否达到新的稳定工况(2)响应品质问题,即达到新的稳态之前,其瞬态响应的特性如何。

5.侧偏特性主要是指:侧偏力、回正力矩与侧偏角间的关系,它是研究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础。

6.轮胎侧偏角是轮胎接触地面印迹的中心线与车轮平面的夹角,当前轮侧偏角(绝对值)小于后轮侧偏角(绝对值)时,汽车有过多转向特性。

7.某种小轿车在试验场上测得结果为中性转向,若将后轮气压降低,则可变为过度转向特征,并存在一个临界车速。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1.研究平顺性的目的是控制汽车振动系统的动态特性,使乘坐者不舒服的感觉不超过一定界限,平顺性的评价方法有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法和振动剂量值两种。

2.“ISO2631”标准用加速度均方根值给出了在1-80Hz摆动频率范围内人体对振动反应的暴露极限、疲劳-降低工效界限、降低舒适界限三种不同的感觉界限。

3.进行舒适性评价的ISO2631-1:1997(E)标准规定的人体座姿受振模型考虑了:座椅支撑面,座椅靠背和脚支撑面共三个输入点12个轴向的振动。

4.悬架系统对车身位移来说,是将高频输入衰减的低通滤波器,对于动挠度来说是将低频输入衰减的高通滤波器。

5.降低车身固有频率,会使车身垂直振动加速度减小,使悬架动饶度增大。

6.作为汽车振动输入的路面不平度,主要用路面功率谱密度来描述其统计特性。

7.当汽车的车速为临界车速时,汽车的稳态横摆角增益趋于无穷大,临界车速越低,过多转向量越大。

8.人体对垂直振动的敏感频率范围是:4~12.5Hz,对水平振动的敏感频率范围是:0.5~2Hz,ISO2631-1:1997(E)标准采用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考虑人体对不同频率振动的敏感程度的差异。

1.根据地面对汽车通过性影响的原因,汽车通过性可分为支撑通过性和几何通过性。

2.支撑通过性常采用牵引系数、牵引效率和燃油利用指数三项指标来评价。

3.间隙失效可分为:顶起失效、触头失效和拖尾失效。

4.汽车在松软路面上行驶的阻力有:压实阻力,推土阻力,弹滞损耗阻力。

5.车辆的土壤推力Fx和土壤阻力Fr之差,称为挂钩牵引力。

第二部分:判断题1.同步附着系数Φo是地面附着性能有关的一个参数。

(×)【同步附着系数是由汽车结构参数决定的、反映汽车制动性能的一个参数】2.汽车转弯行驶时,轮胎常发生侧偏现象,滚动阻力随之大幅度减小。

(×)【轮胎侧偏时,滚动阻力变大】3.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对汽车的动力性和平顺性有很大影响。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传动系的传动比,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4.制动时使滑动率保持在较低值,便可获得较大的制动力系数与较高的侧向力系数。

(√)【侧向力系数为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滑动率越低,同一侧偏角条件下的侧向力系数φl越大,即轮胎保持转向、防止侧滑的能力越大。

所以制动时若能使滑动率保持在较低值,便可获得较大的制动力系数和较高的侧向力系数】5.减小车轮部分高频共振时加速度的有效方法是降低轮胎的刚度。

(√)【降低轮胎刚度Kt能使ωt和ζt加大,这是减小车轮部分高频共振时加速度的有效方法;降低非悬挂质量m1使ωt和ζt都加大,车轮部分高频共振时的加速度基本不变,但车轮部分动载荷m1z1″下降,对降低相对动载Fd/G有利。

车身型振动:在强迫振动情况下,激振频率ω接近ω1时产生低频振动,按一阶主振型振动,车身质量m2的振幅比车轮质量m1的振幅大将近10倍,所以主要是车身质量m2在振动,称为车身型振动。

车轮型振动:当激振频率ω接近ω2时,产生高频共振,按二阶主振型振动,此时车轮质量m1的振幅比车身质量m2的振幅大将近100倍(实际由于阻尼存在不会相差这么多),称为车轮型振动】6.若车轮外倾角增加的话,则导致轮胎的侧向附着性能随之降低。

(√)【随着外倾角的增大轮胎与路面的接触情况越来越差,会影响最大地面侧向反作用力(侧向附着力)而损害汽车的极限性能,降低极限侧向加速度】7.轮胎气压低,导致轮胎拖距大,而回正力矩也很大。

(√)【轮胎的气压低,接地印迹长,轮胎拖距大,而回正力矩也很大】8.在确定主减速器的传动比时,若以动力性为主要目标,可选较小的Io值。

(×)【传动比越大,动力性越好,燃油经济性越差;同样,传动比越小,动力性越差,燃油经济性越好】9.要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必须要增加悬架系统的固有频率。

(×)【降低固有频率ƒo可以明显减小车身加速度,这是改善平顺性的一个基本措施,但注意,降低ƒo是有限度的】10.汽车试验的主观评价法始终是操纵稳定性的最终评定法。

(√)【由于汽车是由人来驾驶的,因此主观评价法始终是操纵稳定性的最终评定方法】11.从保证汽车方向稳定性的角度出发。

首先不能出现只有前轴车轮抱死或前轴车轮比后轴车轮先抱死的情况,以防止危险的后轴侧滑。

其次,尽量减少只有后轴车轮抱死或前后轮都抱死的情况,以维持汽车的转向能力。

(×)【从保证汽车方向稳定性的角度出发,首先不能出现只有后轴车轮抱死或后轴车轮比前轴车轮先抱死的情况,以防止危险的后轴侧滑;其次,尽量减少只有前轴车轮抱死或前、后轮都抱死的情况,以维持汽车的转向能力。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防止任何车轮抱死,前、后车轮都处于滚动状态,这样就可以确保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就一般汽车而言,根据其前、后轴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载荷情况及路面附着系数和坡度等因素,当制动器制动力足够时,制动况2)中后轴可能出现侧滑,是不稳定工况,附着利用率也低;而情况3)可以避免后轴侧滑,同时前转向轮只有在最大制动强度下才使汽车失去转向能力,较之前两种工况,附着条件利用情况较好】12.传动系挡位数的增加会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