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
高等教育中实施博雅教育的意义和策略研究
高等教育中实施博雅教育的意义和策略研究xx年xx月xx日•引言•博雅教育的发展和内涵•实施博雅教育的意义目录•实施博雅教育的策略研究•具体案例分析•结论和建议01引言博雅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具体意义和作用仍需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博雅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博雅教育,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等教育中实施博雅教育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研究问题什么是博雅教育?高等教育中实施博雅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实施博雅教育?研究目的和问题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实际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博雅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研究范围本研究主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博雅教育,分析其意义、作用及实施策略,不涉及其他国家和地区。
研究方法和范围02博雅教育的发展和内涵1博雅教育的发展历程23起源古希腊,强调通过广泛的学科学习,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良好修养的人才。
古代博雅教育起源于英国,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逐渐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博雅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注重跨学科的知识传授、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
当代博雅教育内涵博雅教育是一种基于宽厚的知识基础、注重跨学科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等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特点跨学科性、综合性、创新性、人文性。
博雅教育的内涵和特点1博雅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23博雅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博雅教育可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提供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素养培养。
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
03实施博雅教育的意义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博雅教育强调跨学科的通识教育,有助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为通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博雅教育之要求与总结
博雅教育之要求与总结摘要:2011年春学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展开了博雅教育的活动,提倡老师走到学生中去。
学院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两名指导老师,通过聊天、探讨、吃饭等交流方式,让老师和学生连成一片。
关键词:博雅教育总结1 博雅教育博雅教育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现实的要求。
就内涵来讲:“‘博’指广博,既要学文,也要学理;‘雅’指素养,培养出的学生要有修养。
博雅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知识、素质、能力和精神综合培养,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和情感行为。
”其核心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网上提到:“教育必须超越学科与专业的分割,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传授和技能习得,而要使人在身体、知识、智力、道德、批判性思维、创造性、精神、价值操守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教育不仅要关注个体各项素质指标的量化进步,也要关注个体人格养成的动态发展过程。
教育不应只是为获得文凭,更要为终身学习(Life Long Learning)打下基础。
”“全人”思想是对人性的充分肯定,也应该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但现实教育中,单一的课堂教学割裂了这种“全”的思想,正规的课堂教学抹去了一丝师生间的温情,机械的课堂教学更泯灭了思维的灵动。
“博雅”教育提倡的让老师走进学生是对课堂教育良好的且必要的补充。
学生的经历老师大都经历过,能给学生以更好的参考,让他们知道如何面对这四年富有青春活力和充满向往的大学生活;老师更多的经历,尤其是研究经历,知识积累,道德认知,思维评判,学生还没有经历过,通过走进学生,把这些学识、经历,通过接触、交流,传递到每一个学生,并通过持之以恒的活动,使之潜移默化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中去。
老师走进学生是学生获得“广博”学识,提高“素养”的捷径,为本科生新鲜的大学生活中带来更明亮的颜色2 博雅教育要求就要求来讲,“通过对学生在人文、科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全方位教育,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公民;具有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操守的健康个体;掌握广博的知识、能独立思考并愿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人才。
南京师范大学关于博雅课程的实施意见
附件一:南京师范大学关于博雅课程的实施意见宁师教…2007‟5号各学院: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能力和创新。
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如何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一个亟待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经研究和论证,学校决定在2006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臵博雅教育课程,以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为了建设好博雅教育课程,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博雅教育课程的内涵博雅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并和专业教育一起构成培养人才的基础。
“博”是博学多才,突出全面训练;“雅”是风度、境界,是人的品味;博雅教育的基本精神是通而不是偏,是对现代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的矫正和超越,它突出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注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品质。
它不仅鼓励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探索,更强调跨学科的整合。
开展博雅教育课程是实施博雅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博雅教育课程是一套旨在夯实基础、强化素质的课程教学新体系,力图增强学生对各主要知识领域的认识,引导他们了解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同时通过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能力,使之形成“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二、课程建设与规划博雅教育课程建设纳入全校本科课程建设体系,采取立项方式进行建设,学校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4年。
学校每学年择机组织申报与评选。
为保证建设课程学科类型的合理分布,满足学生的修读要求,必要时学校将直接委托或指定某些学院具体承担课程的建设任务。
学校鼓励具有高级职称、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申报建设,评选时将优先考虑有相关研究基础或具有一定实际建设成果的课程。
学校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建设200门左右的博雅教育课程。
学校将成立由校领导担任主任委员的博雅教育课程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课程建设的审议、指导和检查。
新时代高校博雅教育:科学内涵、体系建构与时代进路
新时代高校博雅教育:科学内涵、体系建构与时代进路作者:李立男来源:《重庆行政》2020年第02期博雅教育一词在西方由来已久,自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以来,一些世界名校已有实践,目前在国内高校实施也已有成果,并在培养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目标上有所突破。
作为对现代教育功利性、工具性以及产业化缺憾的弥补,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博雅教育势在必行,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不断完善。
一、高校博雅教育的科学内涵博雅教育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的liberal education以及中世纪西欧出现的“七艺”。
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随后逐步演变为英国、美国的通识教育,其以培养多才多艺、博学和有教养的自由人为宗旨。
博雅教育是一种倡导学生自由、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优秀人文素养和广博文化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为价值旨归。
博雅教育既是专业教育的基础,也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培养人才的成长平台。
“博”是博学、多才,突出全面训练;“雅”是风度、境界,注重品行修养。
高校博雅教育的核心精神是人的培养,即首先关注大学生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尊严、精神的自由等教育目标。
现代意义的高校博雅教育经过国内外一些名校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灵活的课程体系、适当的学习材料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博雅教育既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又有现代科学、理性教育的时代内涵,一方面是对超越单一学科知识的自觉追求,是一种治学的态度和习惯;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融知性教育、道德教育以及美育为一体,是一种道德情感、审美情趣的崇高境界。
二、新时代博雅教育的体系建构在博雅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设置行之有效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如何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如何将博雅教育中的“道”融入专业教育,实现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如何准确把握博雅教育相较于专业教育所占的权重比例?这些问题已然成为探索的重点与难点。
博雅课程实施方案
博雅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博雅课程是一种注重全人教育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博雅课程强调跨学科、跨文化的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博雅课程的实施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二、实施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2.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课程设置方案,明确博雅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习目标;2. 设计教学活动,注重课程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3. 培养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创新教学意识;4. 制定评价体系,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5. 加强与国际学校的合作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实施保障1. 加强领导支持,形成学校领导班子对博雅课程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育人合力;3. 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博雅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4.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师生和家长对博雅课程的认知度和认同度;5. 加强监督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五、实施效果1. 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 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得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得到拓宽;3.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明显增强;4. 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得到增强。
六、总结博雅课程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博雅课程的实施,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等教育中实施博雅教育的意义和策略研究
该高校将博雅教育作为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博雅教育委员会,专门负责推进博雅教 育的实施。
总结评价
该高校的博雅教育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创新能力得 到了培养。同时,学校也积极推广博雅教育的理念,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英国某高校的博雅教育实践
背景介绍
该高校位于英国伦敦地区,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和学术传统。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该高校积极探索博雅教育的实践 模式。
实施方式
该高校将博雅教育作为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博雅教育中心,专门负责推进博雅教育的实施。
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并 给予优秀教师表彰和奖励。
推行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01
02
03
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需 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 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 需求。
跨学科教育
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 养复合型知识结构,提升 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教学方法
总结评价
该高校的博雅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 高,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学校也积极推广博雅教育的理念, 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美国某高校的博雅教育实践
背景介绍
该高校位于美国东部地区,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和学术传统。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 ,该高校积极探索博雅教育的实践模式。
将评估结果与教师的晋升、评优等挂钩,激励教师积极提升自己的 教育教学水平。
05 案例分析
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
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近十年以来,国内高等院校就教育工作研究和创新的关键点之一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国内高校教育的重点。
就近年来围绕国内高校教育所展开的讨论来说,无一不紧扣素质教育的主题。
在高校展开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全面推动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对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路径的寻求和探索,以培养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将来进入社会也能够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要研究两种教育的融合路径,就有必要先对当前推行的专业教育做进一步的了解。
日益发展的科学文化和技术加快了社会分工细化的进程,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代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是对人才专业素质的高要求。
建国初期,根据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社会分工的现实需要,国内高校初步构建了高校教育专业体系,不但符合当时的人才培养需求,而且提升了某一领域人才的专业是水准,从整体上提升了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专门人才能够实际从事于专门领域的专门岗位或专门职业。
但是,社会的持续变革持续改变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性,并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暴露出专业教育的一些问题。
这就促使国内高等院校必须持续寻求一种新的教育机制来促动专业技能培训与文化素质教育的融合。
1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的重要性1.1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当前,国内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高等教育,将文化素质教育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实行重点发展并非对当前高校专业素质教育的否定,而是将其作为与专业素质教育相并列的教育类别并列存有。
所以,就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内涵来说,高等教育应该在实行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换言之,就是在展开专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文化素质教育,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
这个教育理念明确指出了素质、知识和水平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因素,其实质是学生教育中做人与做事教育的统一,其中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知识和水平则教会学生如何做事。
博雅人才培养计划
博雅人才培养计划博雅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博雅教育理念的高素质人才,使其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扎实的专业基础、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国际化的视野。
该计划旨在通过全面的教育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博雅精神,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培养目标。
博雅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博雅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应当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国际化的视野。
他们应当具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竞争力,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培养内容。
博雅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在人文素养方面,学生应当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在科学素养方面,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学生应当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在国际化视野方面,学生应当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竞争力,具备国际化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培养方法。
博雅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教学和国际交流。
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应当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在科研教学方面,学校应当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的培养。
在国际交流方面,学校应当注重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国际化语言能力和国际化竞争力的培养。
四、培养评价。
博雅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评价主要包括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学业成绩是评价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综合素质是评价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指标,创新创业能力是评价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国际化视野是评价学生国际化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指标。
论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对立统一
论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对立统一摘要:亚里士多德将博雅教育视为与职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观念,但两者并不存在本质冲突。
博雅教育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的现实是,博雅教育处于边缘化、碎片化状态,“人”的培养正在被“才”的训练所取代。
如何通过博雅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博雅教育职业教育竞争力改革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 ion) 也称文雅教育或自由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后流行于西方高等学校及我国香港,台湾则称之为“通识教育”,国内泛指为“素质教育”。
博雅教育古已有之。
罗马人教育的“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可以说是博雅教育的雏形。
中国儒家教育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体现了一种使人性臻于完善的教育理想。
亚里士多德将博雅教育视为与“职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观念。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对公民的教育,在对公民的教育中,应该存在一种既非实用,亦非必需,而是自由的和高尚的的教育[1],也就是“自由人科学”的博雅教育。
这种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2]。
在不同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或指导下,必然产生出千差万别的教育形态,也造就出品质千差万别的人才。
世界教育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从专业、职业训练向博雅教育回归。
1从耶鲁报告透视博雅教育当今美国高等教育甚为发达,博雅教育更是遥遥领先。
在美国博雅教育发展过程中,《耶鲁报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一直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向实用教育一边倒的倾向。
毕业生往往仅有某种职业智能,而缺乏渊博的基础知识。
为改变这一局面,1927年9月11日,耶鲁学院组织精干的5人委员会,广泛征集了教职员意见,并起草报告。
博雅计划是什么
博雅计划是什么
博雅计划,又称全人教育计划,是指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博雅计划源自古希腊雅典学院,强调人文精神、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首先,博雅计划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传统教育往往是按照学科划分进行
教学,学生只是被灌输某一学科的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
而博雅计划则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和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交叉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博雅计划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外,学生还需要具备
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博雅计划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再次,博雅计划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具备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具备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这样的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总之,博雅计划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综
合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培养。
这种教育理念对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希望各个学校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博雅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
高等教育中实施博雅教育的意义和策略
contents•博雅教育概述•高等教育中实施博雅教育的意义目录•实施博雅教育的策略•博雅教育实施的挑战与前景01定义起源博雅教育的定义与起源区别博雅教育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而职业教育则更注重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联系博雅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补充,博雅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综合素质的基础,职业教育则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
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与联系综合素质博雅教育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领导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职业发展潜力。
人文素养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和良好的文化素养。
批判思维博雅教育强调批判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和判断,形成自主、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
创新精神博雅教育鼓励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
博雅教育的核心理念02人文素养科学与艺术融合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打破学科壁垒激发创新思维提升教育质量:博雅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促进高校多样化发展:博雅教育鼓励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特色,制定多样化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中实施博雅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以及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03跨学科课程设置博雅教育强调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和理解。
在课程中,应注重经典著作的导读和讲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深度。
经典阅读与教学研讨式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教师选聘教师培训激励与评价机制030201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校园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校园文化培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各类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大学生应该是专精还是博雅?
从内涵(广义)上,博雅教育是与功利教育、职业教育、知识教育、专业教育相对而言的,它反对的是实利主义、技术主义的教育诉求,相对成“功”教育和成“才”教育,它瞩目于成“人”教育,追求健康、健全、美好的人,它首要强调的是自由与个性,以及德性与品质,它的根本诉求是每个人的“人生幸福”而非其他。
“所谓‘核心课程’,就是学校提供给本科生的一系列基础课,学生必须从中选出几门作为必修课。
这些基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进入知识的细枝末节之前,能够对他所置身的世界有一个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
这样当他置身于自己的专业时,能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不过是一个巨大有机体里面的一个毛细血管。
”(刘瑜)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考察了中国、美国、香港和台湾的博雅教育后是这样总结的,博雅教育在中国的普遍称为素质教育,美国称为Liberal Arts Education, 香港称为博雅教育,台湾通称为通识教育。
虽然对博雅教育的叫法不同,但是各方面都一致认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学应该注重通识教育,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质。
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对博雅教育的总结最为精辟:“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
”专才吧专才是指在一定知识基础平台上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
讨论全才和专才谁更适应社会的竞争的问题,我们需要注意到全才和专才是两个互有长短的概念,正是这个让我们的辩论变得有意义。
而这两个概念的侧重点不同,一在全,一在专。
其中间有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概念,但这不应该是争论的焦点,全能而无一专不现实,一专外无一能也不可能,这个辨题中,全在于广博、专在于精深。
我们所要论证的是对某领域知识精深的理解比广博的知识面更加适应社会竞争。
在这里我们不是比较“多”与“一”,而是要比较的是“全”与“精”。
所谓适应社会竞争在于顺应社会的需要。
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更具有竞争力。
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方认为,专才更适应社会竞争。
论早期清华大学外文系的博雅教育
论早期清华大学外文系的博雅教育清华大学外文系是中国最早的外语专业之一,于清末民初创办。
在清华大学成立前,清华学校已引进了外籍教师,教授英语和其他外语。
随着清华大学的建立,外文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专业,开始为中国培养精通外语、具有博雅教育精神的人才。
博雅教育的概念博雅教育,源于拉丁语“liberalis”,意为自由的、宽容的。
又称为文科教育,Betalening为启发灵魂,探究哲理的知识教育。
博雅教育强调独立思考、跨学科学习、良心实践、全面发展,不只是获取知识,更是获取方法和能力。
博雅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品德高尚、能力全面、思维开阔、有识之士,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外文系的博雅教育清华大学外文系的博雅教育基于西方教育模式,融合了中西方教育理念,注重人文精神、多元视角和实践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多语种学习清华大学外文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多语种能力,鼓励学生学习两种以上的外语。
早在 1920 年代,外文系就已经开设了英、德、法、俄等多门外语课程。
学生通过多语种学习,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跨越国界,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文化交流清华大学外文系积极组织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和外籍教师来校进行交流和讲座。
此外,外文系还组织学生出国留学,到海外学术机构和企业进行参观和实习。
通过文化交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主流文化和前沿科技,提高自己的国际视野和交际能力。
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外文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包括人文理解力、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外文系开设许多人文课程,如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引导学生去探究人类文化和价值观。
与此同时,外文系也注重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国家、服务社会的思想。
实践能力清华大学外文系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组织翻译、口译、写作比赛等学术竞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与企业合作组织实习和实训,让学生在实战中锤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开办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能力。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还需要在实践环节上进行加强。可以开展一 些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能力。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些实习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和实践平台。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本科人 才培养路径探索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背景下,需要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实 践经验,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 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同时,还需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本科人才
培养路径探索
目录
01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 教育的关系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
03 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路 径探索
02
二、通识教育与专业 教育的融合发展
04 参考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 变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如何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 育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如实验室研究、 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博雅课程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
要想完成从育人目标到育人实践的转化,学校须对课程体系及内容结构进行科学的统筹,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以推动育人方式的转型。
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以“办高雅学校,做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为办学目标,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内涵建设的灵魂,建构与实施博雅课程,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成长天地。
一、博雅课程的价值意蕴美国学者罗纳德认为,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的帮助支持下,获得知识、优化思维、发展技能、转化态度、形成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所有正式及非正式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
为形成更大的教学优势,学校必须重新认识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原则,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质量。
为使博雅课程(下页图1是其结构图)更好地回应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枫桥中心小学在梳理文化基因、办学愿景、育人目标、核心理念以及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时,一直在追问与反思,博雅课程的实施是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核心素养所包括的品质和能力,是否能为学生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正确价值观的体验习得创造机会和可能……在“为生命奠基,让精彩绽放”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学校将培养目标细化为培养“博学成志,卓艺雅行”的枫小学子;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追求各种人格向度发展的平衡;将学习力、生活力、审美力、领导力的培养融入整个学习生活,以拓宽生命的长宽高。
博雅课程力求打破学科壁垒,涵养理智、开发心智、培育品格,努力发挥课程育人的整体效应。
反映在培养目标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博学成志”重在修业励志。
以国家基础性课程为主,由内而外逐层扩散课程的内容范围,增强责任意识,厚学知识技能,开拓视野格局,学会思辨创新,养成求实态度,促进身心健康,以家国情怀养正学生的健全人格,奠定必要的人生观。
第二,“卓艺雅行”重在修身敦行。
以主题活动、社团形式*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重点资助课题“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的校本研究”(项目编号:JDNNU)的阶段性成果。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990-新博雅教育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新博雅教育的路径和方法研究一、问题提出对教育而言,对学校而言,一切问题,皆由文化问题产生。
同样,一切问题,皆由文化问题解决。
学校的核心问题,是学校文化建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均明确指出“学校办出各自的特色”,可见,“办出学校特色”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办学理念就是引领学校办出特色的最高支撑。
“十二五”之际,十里牌小学在以往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博雅的办学理念,以促进学校走文化强校之路。
1.学校基本情况。
十里牌小学位于荆门老城区与南城区结合部,是掇刀区直属学校,2005年由掇刀二中改制而成。
全校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教职员工80人,在校学生2000人。
学校改制之初,底子薄、条件差,教学质量不高,社会声誉不好,是当时全区乃至全市最薄弱的学校。
要想在城区众多的小学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办人民满意教育,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致力于创特色、树品牌,走差异化、内涵式发展之路。
2.生源构成情况。
根据掇刀区教育局生源划片,十里牌小学主要服务深圳大道以北、虎牙关大道以南区域。
这个区域的市民绝大多数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城郊和进城农民迁居发展起来的社会群体,学生家长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从业情况复杂,有的甚至长期在外务工经商,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
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找准一个有效载体,引导每一个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修为。
3.外部发展情况。
当今时代,快餐文化和娱乐文化正在逐步侵蚀学生的心灵,大有成为主流文化势头。
为了发掘、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近年来,以诵读中华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教育蔚然兴起,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十里牌小学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国学经典诵读、书法教育、棋类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博雅教育,旨在追寻教育之根本,探索教育之发展。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主要原因,十里牌小学在“十二五”发展期间提出了新博雅的办学理念。
博雅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博雅教育还是专业教育十几年前,大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大学教育被视为精英教育,而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已不是令人羡慕的称谓,大学教育亦沦为基础教育。
如今,高等教育已迎来大众化时代,并在经济全球化、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学教育日益专业化,日益功利化,学生将接受教育视为在如今严峻就业压力下成功就业的手段,学什么专业向市场需求看齐。
大学生为了成功就业努力学校专业知识本无可厚非,但如今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大学教育过于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博雅学院是中山大学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每年从入学新生中精选30名学生。
博雅学院本科学制实行四年不分专业的精英化博雅教育方案,贯彻跨学科跨领域的精英教学方式,着重培养今后有能力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精英人才。
学院的教学方案参考国外博雅学院的经验,课程设置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每学期主要课程一般为3-4 门,但每门课有大量阅读和作业。
学生在四年本科期间将广泛深入地研修中西方文明传统及其经典著作,必修古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古典文明语言,兼修艺术理论及其技能,毕业学生将获得哲学(博雅)学士学位。
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素质的发展、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
既然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大学教育只重视专业教育就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如我们所知,每一学科都有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学生接触学习不同科目,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如文理科之间的不同思维方式,因此有人质疑在高中就进行文理分科是否有碍于学生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大学过分重视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虽是为如今的经济发展所迫,但严重背离了教育的目的,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进步。
且如今的大学教育日益功利化,学生更浮躁,热衷于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件。
我认为这与大学生热衷与市场就业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等专业而忽视能修身养性的人文学科的学习。
博雅教育视野下对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刍议
2 博 雅 教 育 相 关 内涵
2 1博雅 教育是 教育中的新型科 学理念
博雅 教育提倡 把知识作 为课程传授基础 , 在保 留学习知识 为 主体 的特 点下 , 培 育对科学 的求知欲望 和融会贯通 的能力 。同 时, 让学生养成追寻真理过程中, 对 知识 、 行 为、 思想 、 精 神才智的
塑 N0 2
.
T 衄
E D 1 J l C A T I O N
的思 考 刍议 博 雅 教 育视 野 下对 大 学教 育 改革
范 馨元
摘要 : 目前 大学教 育对大学生品行方面的教 育培养不足 , 更多的是注重大学生专业性知识建立 , 将 知识 与就业关 系作为衡量 大学 教 育的首要准 则。因此, 大学未来的教育前景令人担忧 。博雅教 育的 出现, 对大学教育的缺陷进行更正 和改善 , 从教学理念着手 , “ 完
统一, 提升学生 自我能力实现标 准。 2 . 2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成为博 雅课程的首选内容
结合以上论述, 博雅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普遍成为重要教 学理念 , 针对 现有 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 进行 整改 , 从而促 进学生 知识完善 , 同时提高其各方面能力素质 , 培育社会所需 的全面人
整人” 成为教育理念的首要 目标。 关键词 : 博雅教育 大学生 教育改革 中图 分 类 号 : G6 4 2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当今大 学教育里 , 过多注重 教育职业化 , 导致 专业性 占据超 高地位 , 大学生在学习专业 的过程中忽略人格培 养, 缺少社会责 任感和人类 、 文化存在价值 的认 同感 , 更缺失对生活 的创造 、 适应 和反思 的能力 。大学教育 中要求将教育重点放在培育人上 , 而不 单单为职业方 向做规划 。对教育进行改革 , 必须要关注专业之外 的更多职责 , 这类职责高于对专业传授 的范 围。博雅教育在世界 逐渐蓬勃兴起 , 为大学教育 中存在 的教育缺陷 的更正和改善提供
高校学科专业间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高校学科专业间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日新月异,高校的学科专业间的融合发展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
高校学科专业间的融合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本文将从跨学科研究、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高校学科专业间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跨学科研究促进学科融合高校学科专业间的融合发展需要进行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可以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合。
高校可以成立多学科研究中心或研究项目,组建由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共同参与跨学科研究。
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学术交流、研讨会等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二、资源共享促进学科融合高校学科专业间的融合发展需要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可以建立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共享教学资源、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提高学科专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效率。
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等外部资源,与企业、政府等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加强学科专业间的合作与融合。
三、人才培养促进学科融合高校学科专业间的融合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高校可以开设交叉学科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学科专业间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科融合提供人才支持。
四、建立多学科协同机制高校学科专业间的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多学科协同机制。
高校可以建立多学科融合研究平台,并设立专门的学术委员会,由不同学科专家组成,负责指导和审核学科融合研究项目。
此外,高校还可以设立跨学科综合评价制度,将学术成果与学科融合发展紧密结合,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跨学科研究与学习,推动学科专业间的融合与创新。
五、加强政策和管理支持高校学科专业间的融合发展需要政策和管理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作者:张永伟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年第10期[摘要] 时代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诉求,这使得大学本身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大学在人才培养理念、目标、课程、师资等方面未能有效融合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问题尤为突出。
大学理应通过“融合教育理念,树立基于专业教育的博雅教育目的观;融合目标体系,建立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观;融合课程体系,建立基于专业课程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融合师资队伍,打造多元化的师资团队”来实现融合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博雅教育;专业教育;融合路径[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0-0035-03一时代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诉求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总是伴随着生产方式和技术革命而变革,知识更新的节奏越来越快,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毕业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创新意识、批判精神等心智品格以及良好的个人素养成为必需。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诉求对高校人才培养规格标准及培养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高校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确立博雅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目标和模式,主动迎接社会向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给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应充分关注这一变化,改变把学生限制在狭窄的专业领域的做法,自觉加强学生的博雅教育,以更开放的姿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分析1 理念问题:重专业轻博雅教育理念导致学生人格不健全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面临着“培养什么人”的理念问题,认识论教育哲学持非功利的理想主义价值取向,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体性的觉醒和能动性的发挥;政治论教育哲学持功利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强调以社会为本位,注重教育的实用价值和眼前利益,以适应经济社会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为目标,迫使大学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殊不知,大学专注于专业培训的目标仅仅是帮助青年人顺利就业并实现经济独立而已。
我们必须对我们的高等教育实际情况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从大学伊始甚至在高考报志愿时就已经将学生固定在了某一专业,按照专业教育的模式对学生进行狂轰乱炸般的灌输,两课等公共课以及专业基础课打着通识课程的旗号进入大学课堂,过堂般地耗费掉大学前两年时光。
一般来讲,大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普遍在专业学院里接受专业教育。
很大一部分学生或者努力培养专业兴趣,或者为了考试和学位艰难地硬挺着挣扎在专业学习中。
大学四年就这样低效率地过完了,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
把职业准备当作高等教育的重心,是把学生绑架到他们没有资格的领域,这种为就业做准备的专业指导显然是失败的。
正如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所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大学努力做不值得做的事情势必会把本该做的有价值的事情逐出教育。
我们的大学生人格不健全,主要是博雅教育的缺失造成的,与目前我们的大学过于重视专业教育而轻视博雅教育的理念和目标难脱干系。
当然,从现实层面来看,这也是高校迫于社会的压力、外部的竞争、学生的诉求而不得已地坚持政治论教育哲学而抛弃认识论教育哲学的必然结果。
总的来说,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心智训练、性格修养和理智发展。
大学应该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和负责任的社会公民而努力。
2 目标问题: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中博雅目标的缺失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博雅教育传播的是一种专业知识之外的通识知识,旨在培养有修养、有知识的博雅人。
专业教育是为毕业后就业谋职提供必要的技术本领。
我国大学按照目前的专业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固然有其优势和可取之处,也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
但将职业技能培养作为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将职业技能培养确定为专业教育的目标,直接将大学的专业学院办成了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导致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后劲不足,凸显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
经过分析不难理解,随着人自身的发展及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的变化,专业教育模式日显其弊病,突出表现为本科阶段博雅教育的缺失造成大学生的专业性向模糊。
本科阶段博雅教育的形式化尤其是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造成大学生对人和社会了解不足,对整个知识体系、社会结构的了解不够,对自身的兴趣爱好、职业性向了解不准,自入学来就一头扎进专业文化的小圈子,封闭起来,听不到看不见专业外的东西,形成视野狭隘、思想僵化、创新能力不强的缺陷。
专业教育目标要求培养人的专业技能,但不要求根据人的兴趣爱好鉴别其职业取向并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博雅教育目标要求发现兴趣、培养兴趣并根据兴趣选择专业和职业,但不要求培养人的某一专业技能。
二者在当今高等教育目标中融合不够导致割裂人的兴趣和专业的有机融合,导致人专不适配。
从而造成高等教育低效率运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3 课程问题:博雅课程设置庸俗化导致专业创新力不足创新驱动战略实际上是人才驱动战略。
在学者甘阳看来,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普遍做法:“不是把通识教育课程看成是本科的主要课程和基础学术训练,而是把它看成仅仅是在主课以外扩大一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面,说到底只是在传统的‘专业主义’不变的前提下给学生加点‘小甜点’。
片面追求不断扩大通选课的范围和数量,似乎博雅教育目标就是‘什么都知道一点’,因此可供选择的通选课门类越全、课程数量越多,那么博雅教育就搞得越好。
殊不知博雅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视野、训练学生坚毅和耐劳的品质、养成学生负责和担当的意识为专门目标的重要途径。
如果不根据博雅教育目标精心选择教材、精心设计课程,如果继续按照当前通选课的方式开展博雅教育,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的创新品质将都不具备,大学生的专业创新力能力又从何谈起。
我国大学发展博雅教育的努力实际也只能流产。
4 师资问题:博雅课程师资短缺成为大学全面育人的致命缺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博雅教育的有效开展本质上相矛盾,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专业化发展导致教师只具有狭窄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成为高等教育从内部毁灭自身的重要因素。
博雅教育不是开设课程门数越多越好,也不是要求每位教师什么知识都懂,而是要求教师具有转换和生成功能的知识并且有能力在被分割的知识领域之间架设使知识和能力之间能够迁移和通融的桥梁。
如果开设博雅课程的老师只会秉持着本专业的语言,按照专业课的方式传授专业知识,那么开设再多的博雅课程也是枉然。
现在的问题是,能够胜任博雅教育课程的教师少之又少,成为制约大学博雅教育顺利开展的致命缺陷。
三大学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1 融合教育理念,树立基于专业教育的博雅教育目的观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培养什么人”的理念问题,个人本位主义教育价值观与社会本位主义教育价值观一直争论不休,以认识论教育哲学为基础持非功利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与以政治论教育哲学为基础持功利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一直争论不休。
大学很有必要以澄清教育价值观为目的,组织学校政策制定者、高等教育学科专家等开展学校层面的教育理念研讨会,就大学的使命、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及其在培养人中的不同作用等问题开展深入而充分地研讨,从根本上澄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确立博雅教育是本科教育的核心,专业教育是博雅教育组成部分的理念。
另外,大学还要强化师生融合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意识,营造学校融合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氛围。
要在全校师生当中广泛宣传研讨会的内容和观点,组织全校师生继续开展大讨论,彻底消除广大师生在教育观层面存在的误区,在全校范围内确立博雅教育是本科教育的核心,专业教育是博雅教育组成部分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高校教育改革。
2 融合目标体系,建立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学生发展理论内在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充分体现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价值取向。
以知识、能力、情感为三大表征的学生发展理论要求我们在制定和实施本科教育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以下三个目标的融合:知识领域的目标——使学生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为学生了解历史、理解社会和世界提供多种思维方式的广阔的教育,形成学生宽广的知识面和均衡的知识结构。
能力领域的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本门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科目知识分析其他学科问题或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批判、创新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等。
情感领域的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某种兴趣、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与自然、社会和他人和谐相处。
3 融合课程体系,建立基于专业课程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时刻发生变化,人们依赖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来满足终身岗位需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按照目前以学院制为主体的专业教育在人才需求市场面前已明显捉襟见肘了。
大学毕业生的知识面太窄,创新意识、批判精神明显不足。
大学因急功近利而忽视博雅课程造成的弊端开始凸显。
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大学建立基于博雅教育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是以学院为基本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单位。
在这个背景下,学校要根据学生发展内在要求及知识体系分类,将博雅教育课程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数理自然科学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开设若干门课程,并提出严格的修习要求。
学院要确定专业教育课程与博雅教育课程的合理比例,以及博雅教育课程中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数理自然科学的合理比例。
学院要结合各自专业特点要求本学院学生必须在以上三个知识领域各修习若干门课程,采用教师独立或协同承担课程、课程班额不设人数限制等灵活管理办法,但要制定详细的修习课程计划和考核标准,以克服目前我国以学院为基本教学单元模式中重专业教学轻人的发展的不足。
在确定课程的范围时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课程的整合性。
知识的整体性是知识的本质属性,知识的分化不过是人类根据自身掌握知识能力的有限性与客观知识的无限性之间的差距而人为划分的,所以在确定课程的范围时要注意拓宽学生所学知识的领域,以使学生免于狭隘。
课程的整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专业学院要重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交叉性学科和综合化课程;二是指专业学院要培养学生能够在不同知识领域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学科的视角运用迁移的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
在确定博雅教育课程合理的比例时要注意数理自然科学的比例,针对我国目前设置几门人文修养课来开展博雅教育的传统做法,结合国外高校的一般做法,数理自然科学在博雅教育课程中的比例不低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