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八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重容易打轻难
打重容易的说法,就是在搏击演练中,修炼者攻防功夫的艺境,也就是拳式招熟的艺境,这时运用的攻防手法招式的拳势中,必定存有“筋劲骨力”在其中,并占有重大的比例,显示初拳法攻防的拳势沉重,乃是自然而然的。攻防拳势沉重的表现在于攻防劲势运动的尺寸距离,不能严格的控制在分寸之内;故而实施攻防手法重击他人的时候不能做到“拳打他人不伤人”的艺境上,所以,在这个攻防功夫层次上的拳手,与人的搏击演练过程中就会有时将对手脸面、耳鼻、眼部等打伤;肋骨击的劈裂,(并非是故意这样做的),乃是攻防功夫艺境没有达到“懂劲”的艺境, 打轻难的说法,则论说的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为宗旨的中成的“气、意拳懂劲”和大成的“神拳神明”的攻防功夫艺境,虽然攻防的劲势轻灵无比,但是攻防的效果具备“有打人而不伤人”的能力。受击打者被击打后虽然失去反抗的能力,但受击打部位没有任何不舒适的感觉!
以资对照,可以体会到形意拳的重手伤人的不可避免性了。而神意之轻灵的拳法胜人,就不会有这种弊病了!这就是“打重容易打轻难”的精旨妙谛
对当容易恰当难
拳诀云:“要问妙法终何在?跌落点对即成功。:《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凡攻防招法的实施,跌落点对即成功,清楚的说明了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时机、劲势都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这才是真攻防功夫!〈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的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攻防技术方法中,可以自然的做到攻防之势的无过不及之“恰当、对当”。能如此施手用招、施招用手者的攻防之“恰当、对当”也就不为难题了由此可知:“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避向击背”之攻防技术方法,就是解决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无过不及的“恰当、对当”的攻防机体之技术方法的,一旦掌握了这种攻防技法功夫,攻防之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无过不及之“恰当、对当”的功夫,制胜”也就不成为难题了由此可知:“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避向击背”之攻防技术方法,就是解决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无过不及的“恰当、对当”的攻防机体之技术方法的,一旦掌握了这种攻防技法功夫,攻防之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无过不及之“恰当、对当”的功夫,制胜”也就不成为难题了!
立志容易持久难
现在许多年轻人,开始拜师学艺,立志要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而成为能争善斗的拳手、大师、通家等等,信誓旦旦,好似终生志向不会改移!谁知,热情一过,难于渡过修炼中的困惑之艰难、寂寞之煎熬,无声的离师而去,则不了了之了!这种只凭一时热情激励出来的志向,热情一过便就凉了!所立下的志愿、发过的誓言,就好像不是在他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一样。此乃没有诚信的人的表现。如果拜了师,或有其它什么原因不能继续修炼,禀明师尊,告辞而去,亦是诚信而有信用之人!就是中间另拜他人为师,亦应该禀明原来的师尊,才是有始有终的诚信之人。有些人随师修炼到一定的攻防功夫艺境,就自认为了不起了,弃师而去!已属于不道、不仁、不义的无信小人了!其攻防功夫艺境终生不能登峰造极!因为,“要学习上乘之法,必先具备一些济世之心。”说得是:“无私方能有得”的道理,只有从理性的认识、对待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乃是躬身自厚,自学成“文兼武全将相身”济世之人才的学业者,才能有始有终,历经种种魔难,一而贯之以成之!这就是“立志容易持久难”句的精义所指!正所谓:“剑锋要从磨砺出,梅香原自苦寒来!”这就是说:天下哪有容易得来的成果!
得法容易醒悟难
拜师学艺,得真传秘法要诀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而能得到真传秘诀之法的修炼、体会容易,而能至用的醒悟最难了!换句话说:就是将师父所传之法的功夫内容变为自己身上的功夫而能至用,才是最难的事情!这里所说的“真传秘法要诀”中之“秘法”,乃是指功法中的内涵要点而说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的任何一种功法,学的时候明着是一种感觉,功夫上身后才能体会到其内涵精义时又是一种感觉!而功法内涵精义的这种感觉,才是真得的“秘法要诀”!这就要求习拳者在明师传授真传秘诀诸法的修炼过程中,要在不断实践操练的“醒悟”的过程中达到“日日新,又日新”的不断变化自己的气质,最终才能达到“唯道是从”的神拳神明的艺境,具备神化功夫境界,而完成自己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学业,这就是“得法容易醒悟难”
练法容易用法难
得师父所传真传秘诀之法,修炼起来甚为觉得容易操作,例如得到的攻防手法招式,甚至有的人每日操练成百上千次数;可是,一旦与人较技攻防确又运用不出来而致败。自己又百思不得其解,认为自己下的功夫不小呀!为什么还用不上呢?此时方感觉到用法难了!这个问题有两种原因造成的:不知“成非所练,得非所求”的道理。一是不明白所得之法是“建体”的功法,还是“至用”的功法。属于“体、用”不明;二是,虽然得攻防至用的功法,但又不知“练用有别”的道理。自己修炼攻防功夫的方法,只是具有“自知之明”,尚不能具有“知人之聪”的功能,就是每日操练成百上千次数,坚持数年,也不能达到“见境生情,随机而用”的制胜功夫之能力。故而觉得拳术攻防的“用法难”了。所以说,至用功夫之制胜的能力之培养,是另有一套修炼之模式的。这就是“喂手、盘较”的训练过程之模式,只有遵从这一系列方法训练过程之模式的系统训练,最终才能达到攻防至用的能力!此时也就不觉得用法难了!
学会容易精了难
何谓“精”?简单的说,就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理法之系列方法,系统工程的内容,都能够做到“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的境界。就是精则通,!达到通家艺境,确实是难!这要一生孜孜不断的虚心追求,方能够达到的!巧从熟生,灵从快生,刚生于柔,智生于拙。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系列方法,系统工程的内容,方方面面学会了、会用了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要达到法分三修,游历三境,成功一也的系列理法内容“无一不精”可就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了。这就是“学会容易精了难”
这就是“恰当难、对当难”之说法的精旨妙谛!
要知来意更艰难
是说动手搏击的过程中,能够知道对方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真实意图,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对方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真实意图,不是不能知道,能于知道的基础,在于“意在人先,”即有备无患的“静以待动是上乘”的方法。然能知道对方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真实意图,这就要自己有修炼和动手实战体悟积累的攻防功夫。二人对手,要分清认明来去门路、身法熟灵、神光熟强,以及迟速诈诱,皆宜洞悉,以为应变之权也。只有能够“知人”在先,才能有“胜人之法,只有有多年修炼和动手实战体悟的积累,才可以知道来意不难。
习武八难 2013-10-25 20:56 阅读(0
上一篇 | 下一篇:古传形意实战训练
学艺容易拜师难
现实的大师太多,初学者难辨真伪!故有“弟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的说法,亦在情理之中吧?既然大师太多,难辨真假,就要拜真明白的人为师,亦是理所当然的了!所以说拜师难,难在拜个明白的老师!这样来理解古人所说的“拜师难”就不会是错的了!因为,拜个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理法一而贯之,又能攻防较技运用精熟明白的老师学艺,就能够实现“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设想了!再反过来想一想:经过多方面的访察了解,知道谁是明师,拜其为师学武艺,也就不难了!这就是:“知者不难,难者不知”
打重容易的说法,就是在搏击演练中,修炼者攻防功夫的艺境,也就是拳式招熟的艺境,这时运用的攻防手法招式的拳势中,必定存有“筋劲骨力”在其中,并占有重大的比例,显示初拳法攻防的拳势沉重,乃是自然而然的。攻防拳势沉重的表现在于攻防劲势运动的尺寸距离,不能严格的控制在分寸之内;故而实施攻防手法重击他人的时候不能做到“拳打他人不伤人”的艺境上,所以,在这个攻防功夫层次上的拳手,与人的搏击演练过程中就会有时将对手脸面、耳鼻、眼部等打伤;肋骨击的劈裂,(并非是故意这样做的),乃是攻防功夫艺境没有达到“懂劲”的艺境, 打轻难的说法,则论说的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为宗旨的中成的“气、意拳懂劲”和大成的“神拳神明”的攻防功夫艺境,虽然攻防的劲势轻灵无比,但是攻防的效果具备“有打人而不伤人”的能力。受击打者被击打后虽然失去反抗的能力,但受击打部位没有任何不舒适的感觉!
以资对照,可以体会到形意拳的重手伤人的不可避免性了。而神意之轻灵的拳法胜人,就不会有这种弊病了!这就是“打重容易打轻难”的精旨妙谛
对当容易恰当难
拳诀云:“要问妙法终何在?跌落点对即成功。:《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凡攻防招法的实施,跌落点对即成功,清楚的说明了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时机、劲势都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这才是真攻防功夫!〈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的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攻防技术方法中,可以自然的做到攻防之势的无过不及之“恰当、对当”。能如此施手用招、施招用手者的攻防之“恰当、对当”也就不为难题了由此可知:“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避向击背”之攻防技术方法,就是解决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无过不及的“恰当、对当”的攻防机体之技术方法的,一旦掌握了这种攻防技法功夫,攻防之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无过不及之“恰当、对当”的功夫,制胜”也就不成为难题了由此可知:“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避向击背”之攻防技术方法,就是解决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无过不及的“恰当、对当”的攻防机体之技术方法的,一旦掌握了这种攻防技法功夫,攻防之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无过不及之“恰当、对当”的功夫,制胜”也就不成为难题了!
立志容易持久难
现在许多年轻人,开始拜师学艺,立志要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而成为能争善斗的拳手、大师、通家等等,信誓旦旦,好似终生志向不会改移!谁知,热情一过,难于渡过修炼中的困惑之艰难、寂寞之煎熬,无声的离师而去,则不了了之了!这种只凭一时热情激励出来的志向,热情一过便就凉了!所立下的志愿、发过的誓言,就好像不是在他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一样。此乃没有诚信的人的表现。如果拜了师,或有其它什么原因不能继续修炼,禀明师尊,告辞而去,亦是诚信而有信用之人!就是中间另拜他人为师,亦应该禀明原来的师尊,才是有始有终的诚信之人。有些人随师修炼到一定的攻防功夫艺境,就自认为了不起了,弃师而去!已属于不道、不仁、不义的无信小人了!其攻防功夫艺境终生不能登峰造极!因为,“要学习上乘之法,必先具备一些济世之心。”说得是:“无私方能有得”的道理,只有从理性的认识、对待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乃是躬身自厚,自学成“文兼武全将相身”济世之人才的学业者,才能有始有终,历经种种魔难,一而贯之以成之!这就是“立志容易持久难”句的精义所指!正所谓:“剑锋要从磨砺出,梅香原自苦寒来!”这就是说:天下哪有容易得来的成果!
得法容易醒悟难
拜师学艺,得真传秘法要诀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而能得到真传秘诀之法的修炼、体会容易,而能至用的醒悟最难了!换句话说:就是将师父所传之法的功夫内容变为自己身上的功夫而能至用,才是最难的事情!这里所说的“真传秘法要诀”中之“秘法”,乃是指功法中的内涵要点而说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的任何一种功法,学的时候明着是一种感觉,功夫上身后才能体会到其内涵精义时又是一种感觉!而功法内涵精义的这种感觉,才是真得的“秘法要诀”!这就要求习拳者在明师传授真传秘诀诸法的修炼过程中,要在不断实践操练的“醒悟”的过程中达到“日日新,又日新”的不断变化自己的气质,最终才能达到“唯道是从”的神拳神明的艺境,具备神化功夫境界,而完成自己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学业,这就是“得法容易醒悟难”
练法容易用法难
得师父所传真传秘诀之法,修炼起来甚为觉得容易操作,例如得到的攻防手法招式,甚至有的人每日操练成百上千次数;可是,一旦与人较技攻防确又运用不出来而致败。自己又百思不得其解,认为自己下的功夫不小呀!为什么还用不上呢?此时方感觉到用法难了!这个问题有两种原因造成的:不知“成非所练,得非所求”的道理。一是不明白所得之法是“建体”的功法,还是“至用”的功法。属于“体、用”不明;二是,虽然得攻防至用的功法,但又不知“练用有别”的道理。自己修炼攻防功夫的方法,只是具有“自知之明”,尚不能具有“知人之聪”的功能,就是每日操练成百上千次数,坚持数年,也不能达到“见境生情,随机而用”的制胜功夫之能力。故而觉得拳术攻防的“用法难”了。所以说,至用功夫之制胜的能力之培养,是另有一套修炼之模式的。这就是“喂手、盘较”的训练过程之模式,只有遵从这一系列方法训练过程之模式的系统训练,最终才能达到攻防至用的能力!此时也就不觉得用法难了!
学会容易精了难
何谓“精”?简单的说,就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理法之系列方法,系统工程的内容,都能够做到“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的境界。就是精则通,!达到通家艺境,确实是难!这要一生孜孜不断的虚心追求,方能够达到的!巧从熟生,灵从快生,刚生于柔,智生于拙。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系列方法,系统工程的内容,方方面面学会了、会用了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要达到法分三修,游历三境,成功一也的系列理法内容“无一不精”可就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了。这就是“学会容易精了难”
这就是“恰当难、对当难”之说法的精旨妙谛!
要知来意更艰难
是说动手搏击的过程中,能够知道对方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真实意图,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对方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真实意图,不是不能知道,能于知道的基础,在于“意在人先,”即有备无患的“静以待动是上乘”的方法。然能知道对方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真实意图,这就要自己有修炼和动手实战体悟积累的攻防功夫。二人对手,要分清认明来去门路、身法熟灵、神光熟强,以及迟速诈诱,皆宜洞悉,以为应变之权也。只有能够“知人”在先,才能有“胜人之法,只有有多年修炼和动手实战体悟的积累,才可以知道来意不难。
习武八难 2013-10-25 20:56 阅读(0
上一篇 | 下一篇:古传形意实战训练
学艺容易拜师难
现实的大师太多,初学者难辨真伪!故有“弟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的说法,亦在情理之中吧?既然大师太多,难辨真假,就要拜真明白的人为师,亦是理所当然的了!所以说拜师难,难在拜个明白的老师!这样来理解古人所说的“拜师难”就不会是错的了!因为,拜个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理法一而贯之,又能攻防较技运用精熟明白的老师学艺,就能够实现“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设想了!再反过来想一想:经过多方面的访察了解,知道谁是明师,拜其为师学武艺,也就不难了!这就是:“知者不难,难者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