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分类练——史料史研类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历史研究(史料运用)型试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历史:历史研究(史料运用)型试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历史:历史研究(史料运用)型试题训练含答案历史研究强调史料的运用。

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是事件(或活动)的当时记录,是事件的实际目击者或参与者所亲身经历的。

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等,是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

二手史料如本人或他人的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

有时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在发现甲骨文以前,关于殷商的历史一直以《史记》的记载为第一手史料,但甲骨文发现后,甲骨文就是第一手史料,《史记》变为第二手史料了。

司马迁著《史记》,其中有不少司马迁关于历史现象的叙述。

司马迁并没有亲身经历,以事后追记的方式来描述,所以司马迁对历史现象的叙述可以看作是我们研究这些历史现象的二手史料。

历史资料是重构历史最重要的客观基础,但它不等于历史真实本身,它只是历史记载者对真实的历史的一种主观反映。

历史研究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从史料得出结论时要注意两个原则:1、孤证不立,单一的史料不能证明结论。

2、小不证大,一个小的史料不能证明一个很大的结论。

1.从体裁角度,史料大致可以分为文献、实物、口传三种。

下列史料兼具文献和口传两种属性的是()A.《汉穆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帕特农神庙 D.炎黄传说2.某外国学者研究唐代农业生产时引用范成大诗句“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范成大的诗激情浪漫,其诗不足以信B.范成大是唐代田园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需详加考证2007年广东高考26.(9分)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2019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9史学研究(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9史学研究(含解析)

专题19 史学研究1.(2019年4月浙江选考,26,2分)走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经常能看到说明书上画着一个“马”字,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写法却很是不同,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

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的外交活动非常频繁,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

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这说明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C.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D.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可知体现的是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C选项符合题意。

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应该注意用史料论证观点的合理性,D选项排除。

2.(甘肃省兰州一中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后人誉为西方“史学之祖”,他在其著作《历史》中声明:“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所讲的一切,但我绝无义务相信他们,这适用于整个这部书。

”这种主张A.揭示了历史记述的本质特征B.反映了研究历史的理性精神C.表明历史研究的主观性很强D.说明希腊人注重探索历史规律【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历史记述的本质特征,排除A项;从材料中我的职责是记录人们所讲的一切,但我绝无义务相信他们可以看出希罗多德强调历史记录的原始性,但不一定相信他们是真实的,体现了研究历史要有理性精神,B项正确。

2017年高考历史-史观史研类训练-专题练习

2017年高考历史-史观史研类训练-专题练习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5.[2016·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

上述材料(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6.[2016·安徽合肥模拟]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

”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4分)7.[2016·黑龙江哈三中一模]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北美史学家时常抱怨,中国也有“教科书问题”,总是腰斩他们的“革命史”,把一部完整的美国革命史按照自己的口味裁剪成一段“亚非拉人民要解放”的早期历史,视野所及,似只有从1775年到1782年的独立战争,却将更为重要的1782年至1787年的制宪历史弃之不顾。

另有一些美国历史学家认为,要理解这场革命,仅仅延伸到1787年也还不够,这场革命有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独立战争,第二段落为制宪活动,第三段落是从费城制宪到1800年杰斐逊大选获胜,政党轮替执政,人类第一次实现统治权力的和平交接。

美国革命如果仅仅停留在第一段落,那就不是革命,而是一场战争,甚至仅仅是一场内战:同一民族内部母邦与移民之间发生的分裂性内战,并不是外来异族统治与原住民之间发生的“民族战争”。

这场“内战”后来之所以发展为“革命”,是在“内战”结束之后的第二、第三段落,从1787年至1800才从容开展。

——朱学勤《近代革命与人性改造——〈阳光与闪电——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启示录〉(中译本)序》指出材料中中美两国史学家关于“美国革命史”的不同叙事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两种叙事模式。

史学研究方法专题训练

史学研究方法专题训练

史学研究方法专题训练★高考地位近几年高考在试题命制中已经反映出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高考命题的新趋势之一,容不得我们忽视!★专题简案一、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客观性、真实存在过的)。

二、历史学:指史学家对客观历史的记录和解释(主观性,不可能完全接近真实的历史)。

三、历史学的基本要素1.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的材料)(1)按内容分类①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例如: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等。

②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例如:考古发现的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照片等。

③口述史料:(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例如:神话、传说、史诗、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等(2)按学术价值分类①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含义:当时那个年代留下的,特别是当时的人提供的学术价值: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史学家的直接记载,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其中,实物由于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的局限,是最可靠、可信度最高的)②第二手史料含义: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学术价值:主观色彩较强,学术价值偏低2.史料解释(对历史原材料的解析、阐释)3.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经历,简介,历史事件的概况或发展过程的直接描述)4.历史评价(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件给予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议论)四、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1.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2.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五、历史研究的步骤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一历史解释★高考链接例1.(11年广东)38.(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

“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归类分析(含答
案)
随着高考的临近,复历年的高考真题可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了
解考试内容和命题趋势。

本文将对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进行归
类分析,并提供答案供参考。

1. 主题一: 中国古代史
- 历史大事: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背景、原因和影响。

- 古代文化:考察古代文化的特点、代表性作品以及文化传承。

- 政治制度:探讨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征。

2. 主题二: 中国近代史
- 中外关系:分析中国与外国的交往、冲突和影响。

- 改革与开放:了解中国近代的改革开放进程及其影响。

- 革命与建设: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背景、成果和困难。

3. 主题三: 世界史
- 世界古代文明:研究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影响和互动。

- 世界文化与科技: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

- 国际关系: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和重要事件。

以上只是归类的一部分,具体的历年高考历史真题请参考相关资料。

这些归类有助于考生们更好地了解历年高考历史真题的命题思路和重点考点,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复和备考。

注意: 考生在复过程中应做到独立思考,避免抄袭和机械记忆答案。

最好结合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加以分析和思考。

: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到独立思考,避免抄袭和机械记忆答案。

最好结合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加以分析和思考。

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生们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新高考新教材)训练6 史研史论类选择题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新高考新教材)训练6 史研史论类选择题

训练6史研、史论类选择题一张床板,右边是人的侧面形象,有的还要在旁边加上小点表示病人出虚汗。

胡厚宣据此写有专著《殷人疾病考》。

由此可知()A.中国古文字研究历史悠久B.研究视角影响史料价值C.传统医学起源于殷商时代D.疾病发生促成文字产生2.(2023天津河东一模)融地理、数术、博物、志怪和神话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图书《山海经》中记载“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研究发现,甲骨文中记录商代“王亥”的“亥”字经常写成上边有一只鸟的形状。

这说明《山海经》()A.价值源于学者发掘B.可与出土文献互证C.能够真实还原历史D.现实主义风格鲜明3.(2023安徽合肥一模)《资治通鉴》载:文景时期“安养天下,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但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简牍记载了文景时期农民的主要负担有算赋、田租、刍稿等,还不包括繁多的徭役,这说明当时农民所受的剥削相当沉重。

以上史料所述差异说明()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B.简牍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文献记载不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4.(2023湖北武汉一模)《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温大雅是唐王朝建立的见证者,其笔下的李渊是一位勇敢的领袖、刚烈的对手和足智多谋的战略家。

而按照新、旧《唐书》和司马光《资治通鉴》等的记载,李渊是一个碌碌无能之辈,且暮气沉沉,胸无大志。

史书中关于李渊不同形象的记载,可以说明()A.唐朝是一个开放时代B.历史目击者的记录更可信C.李渊完成了全国统一D.时代影响人们的历史认知5.(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宋朝十分重视“祖宗之法”,崇文抑武、严防外戚及宦官专权。

但《宋史》有传的60位外戚中,有25人曾任禁军统兵官,甚至还有多人官至宰相。

有传的43位宦官中,担任过军职的有39人,带兵打仗的有18人。

由此,史学研究()A.要秉持史料与实物相印证的原则B.要重视历史发展的整体与细节C.应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理念D.应根据需要对史料进行取舍6.慈禧身边的女官所著纪实文学《瀛台泣血记》,说光绪帝自戊戌政变后即被囚瀛台,直至去世。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史观史研型选择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史观史研型选择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史观史研型选择题专项练习题1. 五帝时代指的是古史传说中夏代以前的中国上古时代。

根据文献记载,“五帝”的提法当始于西周或春秋时期,目前所见关于五帝时代的文献都在晚商以后。

东汉的《越绝书·宝剑篇》记载:“赫胥(黄帝之孙)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

”这表明()A. 先民对远古时期记载丰富B. 五帝时代与考古学发现已经相互印证C. 古史记录系统的周密完备D. 传世文献提供了五帝时代存在的可能2. 《资治通鉴》载:文景时期“安养天下,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但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简牍记载了文景时期农民的主要负担有算赋、田租、刍稿等等,还不包括繁多的徭役,这说明当时农民所受的剥削相当沉重。

以上史料所述差异说明()A.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B. 简牍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C.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 文献记载不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3.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材料与评述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1材料评述A 2021 年,黄埔陂头岭遗址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战国中晚期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华夏海洋文明起源于岭南B 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诸文化遗址,出现了王城、祭坛、礼器系统反映出当时青铜铸造技术成熟C 1996年,河南新郑的郑国祭祀遗址(春秋时期)出土了完整的“九鼎八簋”反映出当时分封制彻底崩溃D 蒙古国境内诺彦乌拉匈奴葛地出土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中原文物双龙纹透雕玉璜可用于研究汉匈交往A. AB. BC. CD. D4. 如图是唐墓中出土的胡人牵骆驼俑,形象生动,驮着一捆捆的丝绸,附挂着水壶等物品。

对于唐人来说,骆驼能在荒凉的戈壁沙漠走过令人望而生畏的道路,无疑是奇迹。

该俑()①印证了东西方经济交流②讴歌了对外开拓的精神③反映了和而不同的观念④体现了世界物种大交流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5. 宋朝十分重视“祖宗之法”,崇文抑武、严防外戚及宦官专权。

历史高考题型分类训练2 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

历史高考题型分类训练2 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

训练2 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一、文献史料1.《史记》记载:“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清代赵翼也说道:“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

”汉代此用人机制()A.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C.削弱了汉宗室贵族的势力D.使皇权受到外朝控制[答案] C[解析]材料中“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表明汉朝重用外戚,削弱了汉宗室的力量,故C项正确。

2.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青铜器的铭文记载了生产时间、生产工匠、重量、价值等,反映了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高超,故C项正确。

3.(2018·九江质检)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答案] D[解析]“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D项正确。

()4.(2018·晋城月考)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汉代经济状况的记载。

由此可知,西汉时期B.实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C.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繁荣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答案] A[解析]由材料“山西饶材、竹……山东多鱼、盐……江南出楠、梓……”“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可知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经济区域分工,故A项正确。

5.(2018·淄博模考)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

”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

2023年新高考I卷历史史料分析题型讲解

2023年新高考I卷历史史料分析题型讲解

2023年新高考I卷历史史料分析题型讲解一、题型介绍历史史料分析题是新高考I卷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旨在通过分析给定的历史史料,考察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社会背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题型要求考生正确解读和分析史料,并且能够将其与相关历史知识相结合,形成独立的论述观点。

二、解题步骤1. 阅读史料-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并标注关键信息和问题。

2. 理解史料-理解史料中表达的观点、事实、背景等重要内容。

3. 分析史料-分析史料的意义、价值以及与相关历史事件的关联。

4. 运用历史知识-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史料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5. 构建论述观点-依据史料和历史知识,形成独立的论述观点,并展开相关论据。

6. 表达思想-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方式。

三、解题技巧1. 读懂史料要点-在阅读史料时,要注意全面理解史料的要点,分清主次。

2. 注重事实与观点的分辨-区分史料中的事实陈述和作者的观点表达。

3. 运用历史背景知识-对于一些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要结合所学的历史背景知识进行解读。

4. 注意历史时空背景-要将史料放在相应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

5. 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对比、对照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更有深度的分析。

四、范例解析以下是一道2023年新高考I卷历史史料分析题的范例解析:【史料】某国历史学家甲:清朝亡国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导致的腐败与内外交困。

【问题】请针对甲的观点简要分析其支持理由,并结合你的历史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

【分析】甲的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封建制度导致的腐败以及内外交困。

他认为清朝亡国的原因在于这两个因素。

首先,封建制度导致的腐败。

清朝的封建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等级森严和封建专制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封建制度下,皇权至上,地方官僚的腐败现象严重,悬殊的贫富差距与压迫人民的压力不断加大。

这导致了清朝政权日益衰败,难以应对社会问题。

其次,内外交困也是导致清朝亡国的原因之一。

高考历史《史料、史观与史论研习》专项训练六 图文史料的概括-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史料、史观与史论研习》专项训练六 图文史料的概括-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六图文史料的概括一、概念阐释图表类史料是重要的学习资源。

宋代X樵说:“古之学者,左图右史,不可偏废”。

图表类史料包括历史图片、图表、地图和漫画等。

这类史料具有直观性、思想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可以发挥以图证史、以图补史、以图明史的作用,在历史学习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图表类史料的概括中,需要全面提取信息,谨防有效信息的遗漏。

二、典型考题【典题1】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图1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概括过程:1.局部:要从柱状图的题名和内容上全面提取信息。

时间是1838~1852年,内容是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

从三个时间段来看,从1843年起,商品输入中国急剧增加,从1847年起,又有较大回落。

2.整体:从局部到整体是概括的关键环节。

表格信息可以归纳为:1838~1852年,英国输华商品经历了迅猛增加到明显回落的过程。

从整体再到局部、从局部再到整体的两个环节可以省略掉。

这道题考查的是历史理解能力。

在材料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推断,由于英国从《某某条约》及其附件中获得了大量特权,这是输华商品剧增的重要原因;而输华商品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这之后就有了旨在增加通商口岸的“修约要求”以及遭拒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B。

【典题2】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振兴织袜厂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概括过程1.局部:这道题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以图补史。

可以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有:民国九年(1920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振兴织袜厂通过报纸打广告,广告词有自美的句子、厂址等信息,广告语是“警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须之国货”。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析版)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析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考点:史料价值、史学研究方法、历史认识论——史观一、选择题1.(2018年江苏卷T1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答案】C【解析】史料中真实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如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等。

展览的文字介绍属于对文献的再加工,不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两部经济著作对“每人每月定量”描述不一,故B项错误;馆藏的原始文件属于第一手史料,相对而言比较可信,故C项正确;现有史料只要确定是真实的,就能证明北京市曾经发放过“高脑油”,故D项错误。

2.(2017年全国卷ⅠT26)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3.(2017年全国卷II T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4.(2017年全国卷II T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D5.(2017年北京卷T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高考历史《史料、史观与史论研习》专项训练一 史料运用

高考历史《史料、史观与史论研习》专项训练一 史料运用

专项训练一史料运用一、理论阐释史料是人类实践活动时遗留下来的痕迹,历史活动具有过去性,根据史料重建的事实是史实。

史实是历史学科的基石,史实的真实性是历史学科科学性的根基。

1.史料的分类史料丰富多彩,从命题的呈现形式上看,史料大致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和实物史料两类。

文字史料是主要的载体,局限性在于文字史料是人记述的,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个人的情感性和主观性,需要仔细甄别。

实物史料,如历史遗迹、出土文物等,真实性强,但多为片段,不能反映历史全貌,需要和文字史料相互参证,方能发挥其史料价值。

真实性是历史的生命,也是史料价值之所在。

一般而言,原始史料,也叫直接史料或第一手史料,指的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其真实性最强;间接史料往往参杂了后人的删减,可靠性要弱一些。

2.史料的鉴别史料的可靠性是史实真实性的重要前提。

史料存在作伪的可能,一是当事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倾向往往影响史料的记述,有时甚至会故意隐瞒历史真相;二是实物史料也可以做假做旧,这些都需要进行鉴别。

鉴别方法很多,考古上用科学手段进行测定,文字记述则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时间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3.史料的运用全面占有史料是确保史料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这个道理,对相互矛盾的史料进行综合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方能逼近历史真实。

二、典型考题【典题1】(2010年安徽文综卷第13题)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试题分析】根据常识,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故排除A,选B;《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文献资料,史料价值最大,但时间是在西晋,不是唐朝,所以排除C;传说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不能作为信史,排除D。

高考历史题型演练提升——史学研究方法类

高考历史题型演练提升——史学研究方法类

训练5史学研究方法类1.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传世文献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

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

据此可知()A.史料的丰富推动史学研究不断拓展B.史论的更新取决于新史学研究方法C.文献记载需经甲骨文的印证才可信D.考古史料可以作为文献史料的佐证答案 D解析王国维用甲骨文和《史记·殷本纪》《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信史,《山海经》的内容并非毫无依据;用甲骨文提供的史料与《史记》比较,纠正《史记》中的一些错误,他的研究可以用来说明考古史料可以作为文献史料的佐证,D项正确。

2.据《史记》记载,战国时田氏齐国的桓公陈午在位六年,战国魏国古书《竹书纪年》中记载陈午在位十八年,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器“陈侯午敦”铭文记载了陈午继位的第十四年用各诸侯所献青铜为其先母铸造青铜器之事,由此得出的最佳认知是() A.《史记》的结论已成通论,不可质疑B.《竹书纪年》以战国人叙述战国事,接近史实C.“陈侯午敦”铭文是一手史料D.依据“陈侯午敦”铭文可知《史记》的记载存在纰漏答案 D解析根据题干“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器‘陈侯午敦’铭文记载了陈午继位的第十四年用各诸侯所献青铜为其先母铸造青铜器之事”可知,“陈侯午敦”铭文属于一手史料,可靠性较高,而《史记》属于二手史料,二者的内容存在出入,说明《史记》的记载存在纰漏,故D正确。

3.东汉班固认为在周代“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认为:商代遗民在亡国之后沦落为执丧礼者,“儒”即西周人对此类人的蔑称,两种说法反映了()A.时代和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史学论断B.王朝更替造成儒家社会角色的转变C.儒家在源流和功用上存在着多元性D.商周社会文化转型模糊了后人认识答案 A解析根据题意,在东汉和近代新文化运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班固和胡适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属于王朝更替时期,故B项错误;C 项的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题目中描述的是东汉时代背景下和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对儒家思想的不同认识,故D项错误。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5史学研究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5史学研究

专题15 史学探讨2024年高考真题1.(2024·广东·高考真题)考古材料是探讨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可知,B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春秋早期已经运用铁器,B项正确;A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可能是通过贸易等其他方式传入当地的,不确定属于商朝的统治范围,解除A项;C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解除C项;D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镞(箭头)不代表秦朝军队主要运用铁制兵器,解除D项。

故选B项。

2.(2024·浙江·高考真题)1943年,身处北平的历史学家陈垣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至于史学,此间风气亦变。

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后颇趋重好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

……欲以正人心,端士习,不徒为精密之考证而已.此盖时势为之”。

1945年,他完成重要著作《通鉴胡注表微》,表彰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的民族气节、爱国思想,这说明A.史学著作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B.史学探讨者必需紧跟时势改变,不断调整探讨方向C.历史探讨应以精密考证为基础,重在价值评判D.史学探讨的价值在于求真求实,经世致用【答案】D【详解】材料“……欲以正人心,端士习,不徒为精密之考证而已.此盖时势为之”“表彰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的民族气节、爱国思想”体现的是历史学家陈垣史学探讨的价值在于正人心,求真求实,经世致用,D项正确;史学著作并非是当今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解除A项;史学探讨者必需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并非是不断调整方向,解除B项;材料与价值评判的说法无关,解除C项。

高考历史史料价值类题

高考历史史料价值类题

高考历史史料价值类题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历史资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分析史料的来源和性质,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对于不同的史料,需要结合其产生的背景、作者的立场和目的等因素进行分析。

2. 对史料进行解读和概括,提炼出关键信息。

在解读史料时,需要注意细节和大意,避免断章取义。

3. 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评价,挖掘其历史价值。

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史料,需要进行比较和鉴别,以获得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4.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评价其功过是非。

5. 注重史实的准确性和逻辑性,避免主观臆断和偏颇之词。

在解答过程中,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总之,高考历史史料价值类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历史资料的分析、解读和评价能力,以及对于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史实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高考历史总复习高考题型分类训练辑:训练8 史学研究方法类 Word版含解析

高考历史总复习高考题型分类训练辑:训练8  史学研究方法类 Word版含解析
确和完整。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 银行或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 况和现金流量情况,为决策提供
依据。
04
银行间支付清算业务的风 险及控制措施
操作风险及控制措施
总结词
银行间支付清算业务中,操作风险是较为常见的一类风险, 控制措施需要从制度、系统、人员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详细描述
操作风险是指在银行间支付清算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主要包括系统故障、人为错误、流程漏洞等。这些风险可 能会对银行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 措施。
06
案例分析:某银行间支付 清算业务的具体核算实例
案例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银行间支付清算业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业务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要求也越来越高。
案例选取
本案例选取某银行间支付清算业务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具体的核算方法及流程。
核算流程详解
交易前准备
涉及银行间支付清算业务的各方需就交易的细节 进行协商,并签订相关协议。
未来展望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01
区块链技术能够提高支付清算的效率和安全性,未来有望进一
步推广和应用。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本,未来
有望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03
智能化技术能够提高银行间支付清算业务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
,减少人为错误和延误,未来有望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高效性
银行间支付清算业务能够 实现快速、高效的资金转 账和清算。
安全性
银行间支付清算业务采用 了多种安全措施,保障资 金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广泛性
银行间支付清算业务的应 用场景广泛,适用于个人 和企业用户。
银行间支付清算业务的应用场景

(2017-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史学研究(学生版)

(2017-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史学研究(学生版)

专题19 史学研究1.(2019年4月浙江选考,26,2分)走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经常能看到说明书上画着一个“马”字,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写法却很是不同,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

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的外交活动非常频繁,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

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这说明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C.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D.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2.(2019年新课标全国Ⅰ卷,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2018年新课标全国Ⅰ卷,34,4分)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2.(2018年江苏卷,11,3分)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史料史研类
一、史料史研的基本知识
1、根据表现形式(载体)的不同,史料被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等类型。

(1)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文字(文献)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档案文书、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
(3)口述史料是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指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调查记、座谈录音等;
(4)影像史料是指图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2、按史料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

含义:(1)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是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二、做题方法:
史料选取和运用应注意原则或方法,在做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史料。

(2)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3)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4)多重史料相印证(5)单个证据不成立(孤证不立)(6)要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
真题演练:
1、(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 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2、(2017·全国Ⅲ卷)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3、(2010年福建文综卷第17题)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

”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4、(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第35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5、《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有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你认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6、口述史料主要指经过口传或为后人记录成为史料的民间传说、歌谣、历史人物讲话以及访问调查的原始资料。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天下放失旧闻”即口述史料
B.口述史料是《史记》撰写的主要依据
C.司马迁对口述史料持怀疑态度
D.司马迁对口述史料进行了考证提炼
7、下述是关于西安事变的相关史料,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同一历史记事可有不同的史料来源
B.报纸比日记更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
C.不同史料记载使追寻真相变得困难
D.当事人的记述为一手史料最为可信
8、下表呈现的是“纸是谁发明的”这一问题的不同史料,对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B.文字史料不能客观再现史实
C.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
D.历史结论只能依靠考古证实
9、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

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

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D.史料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
10、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杰弗逊曾在一封信中宣称,他起草的文件只经过富兰克林等人轻微的修改就通过了。

后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宣言》其实被改动之处达86处,约占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内容中还删除了反对奴隶制的重要段落。

由此可知( )
A.对史料需要对其背景等方面做调查考证,进行史料批判
B.回忆录、书信等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非常高
C.只要对史料敢于作解释,就可以得出新结论
D.回忆录、书信等史料具有主观性,没有可信性
参考答案:1、B 2、B 3、A 4、D 5、D 6、D 7、A 8、C 9、D 10、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