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宏观上——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合集下载

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第2讲 以理清脉络为思维主线,全取情节题

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第2讲 以理清脉络为思维主线,全取情节题
⑪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 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 的面前。
返回
⑫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 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⑬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 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 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返回
类型
解题方略
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
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
络梳理。
如《祝福》[见上面“回扣教材”T(1)]。
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
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 明考型 人→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⑭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 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返回
⑮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 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 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⑯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 么了?你头昏了吗?”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 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抓住
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
容。
如《项链》的情节构成: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识
项.链.。
返回
类型
解题方略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
暗考 型
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 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如上面表格列举的2015年安徽高考题小格对达子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选修(三)单篇梳理基础积累课文8古代文论选段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选修(三)单篇梳理基础积累课文8古代文论选段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
16.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 ①格(格调)
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
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 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 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
3.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情__感__在__心__里__激__荡__,__就__用__诗__的__语__言__来__表__现__它__,__用__语__言___还__表__达__不__尽__,_ _便_用__咨__嗟__叹__息__的__声__音__来__延__续__它__。__(_得__分__点__:__形__、__不__足__、__嗟__叹__)____________
14.理解性默写 ①《题画》中,郑燮举“成竹在胸”的例子是为了论证“_意__在__笔__先__者__, __定__则__也__”这一观点。 ②《题画》中,最能体现郑燮绘画理论和实践追求的句子是“_趣__在__法__外__ _者__,_化__机__也___”。
15.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总__的__说__来__,__作__品__的__立__意__在__落__笔__之__前__产__生__,__这__是__确__定___的__法__则__;__可__作_ _品__出__现__的__情__趣__却__在__法__则__之__外__,__这__是__精__妙__的__灵__感__啊__。__[_得__分__点__:__则__、__趣__、__化_ _机_,__判__断__句__(_总__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单元复习方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单元复习方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0
(5)抓住典型意象 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要善 于抓住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来揣摩诗人的情感。 (6)抓住注释 注释往往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
11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
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 的感情基调
35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 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 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为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 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7
与此类似,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是“众人纷 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即不争辩,不担忧。尾 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则指出从根本 上来讲,决定美恶的还是自身。此二句的意思与屈原诗 句的意思相近,都表达了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 度。据此分析即可。
28
答案 相同点:都表达了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 人生态度。
16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 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
解析 作答时,要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 同意,然后结合诗句来分析。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 ,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 填平,希望我死了之后还有子孙活着完成我的遗愿”,
17
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 吻表达的,是精卫对自己的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 神的抒发;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我希望用我 的生命来换取你的生命”,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不同意 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而认为这是从作者的 角度表达的。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件:板块二+专题一+专题入门+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件:板块二+专题一+专题入门+

D项, 偷换概念。根据原文第④段的表述可知,活化乡村记忆 指“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 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而不是“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 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的表述也不对,这句话 表达的意思是使乡村记忆成为配套设施,而原文第④段中的“这 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产业等”,意思是“教育、医 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作为乡村记忆的配套设施。
(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 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 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
(5)表示举例子的词(例如、如) (6)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 谓”“即”等表明前后意思相同。 (7)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及指代词等。
2.关键句 (1)从内容上来看,能体现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 (2)从表达上来看,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可见”“因 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 (3)从结构上来看,揭示行文脉络的句子,如起始句、过渡 句、收束句、指代句等。 根据勾画出的这些关键词句,加以连缀整合,能够帮助我 们迅速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为阅读各题的四个选项时能 迅速找到该内容在文中的大体位置做准备。有时甚至会出现某 个选项的内容刚好与我们勾画的词句相对应的情况,这大大加 快了我们判断选项正误的速度。
一勾画筛选意识 ——勾画关键词句,筛选关键信息
具有“勾画筛选意识”就是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根据试题题 干中的关键词,边阅读边勾画关键词句,进而筛选文本信息。
1.关键词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 (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 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 非常等表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词(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 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词(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 表判断的词语)

标题-2020—2021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六第一编第1讲宏观上——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标题-2020—2021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六第一编第1讲宏观上——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岭》
江云欲变霞。
陈子昂
倡导“汉魏风骨”,主张 “兴寄”,推尊“风雅” ,重视“比兴”。内容充 实,风格沉着刚健。
《登幽州 台歌》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 下。
共 性
盛唐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 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高昂雄浑、阔大恢宏的盛 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

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诗风“沉郁顿
甫 挫”。
《燕歌 汉家烟尘在东 行》 北,汉将辞家 破残贼。
《宿建 野旷天低树, 德江》 江清月近人。 《将进 天生我材必有
酒》 用,千金散尽 还复来。
《兵车 边庭流血成海 行》 水,武皇开边 意未已。
共 性
情感基调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审美情趣由外拓趋向内 敛,由自然趋向锻炼,由昂扬趋向低沉,由浓郁趋向高 秀。这一时期诗人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异常突出。
白居易: 通俗易懂
刘禹锡: 清新豪丽
杜牧: 俊爽明丽
温庭筠: 精巧艳丽
欧阳修: 清新舒畅
苏轼: 豪放旷达
李清照: 凄婉清丽
陈子昂: 古朴雄浑
岑参: 雄奇瑰丽
王之涣: 清朗雄健
王维: 恬淡优美
杜甫: 沉郁顿挫
王安石: 遒劲峭拔
秦观: 清丽典雅
姜夔: 峭拔雅丽
柳宗元: 明净幽峭
元稹: 精警浅切
李贺: 奇诡璀璨
《出塞 二首(其 一)》
但使龙城 飞将在, 不教胡马 度阴山。
向上的精神。
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高 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 适 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
神。
孟 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写
浩 山水田园、隐逸以及羁旅行
个 然 役的心情。

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三--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含逻辑推断)题-(重点高中、普通高中

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三--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含逻辑推断)题-(重点高中、普通高中

专题三简明、精确、显明、生动(含逻辑推断)题重点中学、一般中学共用作业题组一逻辑推断题1.(2018·海南省八校联考)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共享单车运用便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

因此,只要大力推广共享单车经营模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而且,推广共享单车可以根除机动车排出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随着共享单车的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①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②③参考答案:②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根除机动车排出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③共享单车的普及未必就能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

(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 2.(2017·青岛调研)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富有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

这样的家庭教化出来的孩子,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

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

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

①物质生活优裕不确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

②③参考答案:②富有家庭教化出来的孩子不确定就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

③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不确定就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

(答对一处2分,答对两处5分)3.(2018·邯郸摸底)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频发的雾霾,永久地离开所居住的城市,而且这些人中间很多还是城市的精英。

可见,要让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根除雾霾之害。

若不能彻底限制雾霾,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未必就是根除雾霾。

②③参考答案:②彻底限制雾霾未必就能吸纳得了优秀人才(或“吸纳优秀人才未必要彻底限制雾霾”)。

部编版【全5册】高中语文教材散文完全梳理

部编版【全5册】高中语文教材散文完全梳理

部编版【全5册】高中语文教材散文完全梳理《故都的秋》知人论世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

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跟随时代一道前进的作家。

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

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的游记散文。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

主旨探究文章《故都的秋》,描写的地点是“故都”,描写的景物是“秋”的景色。

所谓故都,即原来的都城,也就是北平,这篇文章描绘的就是北平的秋,但作者却没有用北平二字,而是用了故都,则更具有感情色彩,饱含了作者深深的眷恋之情,也一下子把题目赋予了情感,而不是空洞洞的概括。

这篇文章的主旨主要是突出对故都的秋的无限的喜爱与眷恋,也是对祖国的喜爱,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结构特点《故都的秋》采用了总分总的格式,虽说是散文,但却不乱。

本文共14个自然段。

第一段总写了作者眼中的故都的秋的特点,且清,且静,且悲凉。

作者不远万里来体会这秋味。

从第二段开始一直到第十三段,这是分着写的北国的秋的特点,通过南北之秋的对比,通过意象的描写,更加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和对它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段则是对作者感情的一个综述,通过这一抒情,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这的喜爱之情。

对比手法整篇文章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从整体上北国的秋与南方的秋的对比,到细节上甚至于北国的雨与南方的雨的对比,运用的十分突出。

语言特色语言用的及其朴实自然,所抒发的隋感也格外的真实。

虽然作者极力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意境,但这却丝毫没有颓废之感,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作者浓浓的喜爱和深深的眷恋之情。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1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第4讲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1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第4讲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四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知能演练场一、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第1题。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2000多年来它为中国帝王将相提供了安邦治国之道,也为历代中国读书人指明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途。

故有“一部《论语》走天下”之说。

更有甚者,一些人将《论语》中的儒家思想运用到经商和企业管理中来,这些人有一个美称,叫“儒商”。

儒商所拥有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儒商所拥有的文化包括中西不同民族的文化。

儒商所遵循的是儒家的思想道德,主要指“仁、义、礼、智、信”等五个方面的思想品德。

他们注重知识文化和个人修养,有高尚的人文道德和社会责任心。

《论语》中给儒商启发最深的儒家思想就是“仁、义、礼、智、信”五方面。

现代儒商运用的《论语》中这些观念,进行经商和企业管理,重合同,守信誉,与人打交道,诚恳忠实,让人放心。

他们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以义取利”原则,不做唯利是图的事。

他们以合法正当手段和靠自己的本领能力赚取利润。

由于他们的信誉度高,待人诚恳忠实,日久天长,必定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儒商取得成功后,又以孔子提倡的“见利思义”的精神,回报社会,行善济贫,支持文化事业,从而得到社会的赞誉,为自己的经商和企业发展铺就了更为广阔的成功之路。

这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有远见的管理艺术。

儒商在经商和企业管理中还特别重视企业文化和儒商精神的发扬,强调“以人为本”“诚信”“仁爱”“和气生财”“正己安人”等。

讲究礼貌、礼节、礼让和文明经商,以科学的人文管理纠正西方严厉的制度管理和金钱刺激带来的弊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诸多华商成功的范例,证明了儒家思想在经商和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它突破了西方管理思想独霸天下的格局,也为建立一种以“诚信”“重义”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经济新秩序的良好风尚开辟了道路。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20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20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

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解作品的精神,错误地过分拔高或贬低作品的思想境界。

全国卷高考古诗歌的选材集中于唐宋诗歌,作者以名家为主,非名家为辅。

本书针对唐宋诗歌进行分时代解读整体风格,旨在帮助考生从宏观上把握诗歌创作的大时代背景,从而快速准确地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确保思考方向不跑偏。

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歌初唐,是指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前后约九十四年。

1.时代特征初唐百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太宗的威武神勇和文治武功,武后(武则天)的雄姿英发和精明干练,宫廷剧烈的斗争,关陇与山东及东南等集团之间的利益纷争,南北文化观念的急剧碰撞交融,都引起诗人心灵的急剧波动和人生价值的多元发展。

2.代表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沈佺期(宫廷诗人)、宋之问(宫廷诗人)、杜审言等。

3.作品风格[应用体验]1.(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答:(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答:解析:(1)“谷静风声彻”一句,从听觉的角度,以山谷之静衬托风声之响,是以静衬动。

2019年全国版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2019年全国版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

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解作品的精神,错误地过分拔高或贬低作品的思想境界。

全国卷高考古诗歌的选材集中于唐宋诗歌,作者以名家为主,非名家为辅。

本书针对唐宋诗歌进行分时代解读整体风格,旨在帮助考生从宏观上把握诗歌创作的大时代背景,从而快速准确地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确保思考方向不跑偏。

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歌初唐,是指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前后约九十四年。

1.时代特征初唐百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太宗的威武神勇和文治武功,武后(武则天)的雄姿英发和精明干练,宫廷剧烈的斗争,关陇与山东及东南等集团之间的利益纷争,南北文化观念的急剧碰撞交融,都引起诗人心灵的急剧波动和人生价值的多元发展。

2.代表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沈佺期(宫廷诗人)、宋之问(宫廷诗人)、杜审言等。

3.作品风格[应用体验]1.(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答:(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答:解析:(1)“谷静风声彻”一句,从听觉的角度,以山谷之静衬托风声之响,是以静衬动。

2019年高考语文新一轮复习 第四次模拟精编试题(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新一轮复习 第四次模拟精编试题(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新一轮复习第四次模拟精编试题(含解析)【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其具体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普世关怀和人文实践精神。

国学中的“人文”一词,早在《周易》中已出现。

《易传》在解释贲卦的卦义时说:“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思是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生自然界的“天文”现象;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根据天文,可以察知自然界阴阳寒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变化;根据人文,可以改变人性气质、风俗环境等社会条件,从而使整个社会趋于良善。

可见,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

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彩,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

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天地,也不同于草木鸟兽。

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里,“亦且有义”四字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

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

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

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完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2019高考语文《三维设计》诗歌鉴赏第一编 第1讲 宏观上——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2019高考语文《三维设计》诗歌鉴赏第一编  第1讲 宏观上——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 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 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 不得志,辞官。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 骆宾王为其代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 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 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 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 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 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 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 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 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 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 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 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 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6.槐庭落暗金,即 '暗庭槐落金“,寂寞的庭 院里,槐树下面落下了斑驳的金色月光。暗 ,这里是寂寞的意思。金,金黄色的月光。 7.彻,这里是指响声明显。 8.月色深,月色更美好。 9.一遣樊笼累,完全排遣开了俗世事务的牵 累。一,完全。樊笼,俗世事务的束缚。陶 渊明《归园田居》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 自然。” 10.松桂心,心,归隐山林的想法。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 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 用?(5分)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 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 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 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 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6分) 关系:“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 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 ,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 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标题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五 第1讲 宏观指导——“题文齐读”法快读准做文言文

标题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五 第1讲 宏观指导——“题文齐读”法快读准做文言文

后的封赏,后文又出现了另一事件的关键人物“邓奉”(读 文的关注点——人物),所以在“邓奉反于南阳”前应是第 二个层次,此时迅速浏览一下概括分析题的第二个选项, 发现B项未在此处设题,到此读文可停顿一下,尝试趁热打 铁做断句题。根据语境,“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 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是说李氏不肯投降,“云”后 是他不肯投降的理由,排除B、C两项。“赵氏有孤孙”的 意思是“赵氏有独孙”。“孤孙”指赵憙,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D项。故A项正确。
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即位舞阴大姓
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
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
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
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
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
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 以为疑。及奉
★(2)继续读文,发现此处是一个断句题,不要在文中纠缠, 马上去看断句题。通过比对四个选项,发现四个选项实质上 只有两处不一样,即“不肯/云”“不肯云”与“孤孙憙”“孤/孙 憙”(不同的地方用笔给予圈点)。抛开这两处不同的地方, 看四个选项相同的地方,就能帮我们迅速理解此处的文意 (即: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李氏,李氏不肯,愿意 向信义闻名的赵氏投降)。借助断句题理解断句处的文意, 既省时间又迅速突破了此处因未断句而造成的阅读障碍, 明白了断句处的大意,再继续读文,发现从“更始乃征 憙……封勇功侯”这些文字均是对“招降李氏”这一事件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52021/9/52021/9/52021/9/59/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5日星期日2021/9/52021/9/52021/9/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52021/9/52021/9/59/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52021/9/5September 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52021/9/52021/9/52021/9/5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微阅读主题四微视角与大时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微阅读主题四微视角与大时代

场大冒险,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创业和创新,关乎整个中 国经济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解决
的课题。 12/9/2021
——(摘自《二十几岁,买房还是创业》)
[大领悟] 作者透过年轻人爱买房的小现象,看见了社会的大问题:如
何吸引年轻人投身创业和创新,关乎整个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可持 续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没关系!没关系!” 那父亲似乎马上要做出什么表示,但他控制住了。 “太对不起了。”他说,“我把它碰倒了。” “没关系。”主人又一次表示这无所谓。 从主人家出来,女儿问:“爸,是你碰的吗?” “……我离得最近。”爸爸说。 “可你没碰!那会儿我刚巧在瞧你玻璃上的影儿。你一动也 没动。” 爸爸笑了:“那你说怎么办?”
分析小现象,要结合大时代,如年轻人买房,关乎整个中国经 济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 课题。又如路上出现的电动汽车,关乎社会发展的环保问题,这也 是社会的焦点问题。学生有偿补课,又折射出教育资源不公平问题。
分析小现象,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担忧,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 的赞扬和批评。写作要有针对性,要紧密联系现实,这样的文章才 有生12命/9/2力021。
12/9/2021
[微技法]
微视角与大时代(五)——小事物,大情怀
这里所说的小事物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物品。如家 中的镜子、茶杯、电视机、空调等;教室里的黑板、教具、门标、 桌凳等;村里的老屋、古树等;……通过这些微视角,可以管窥 大时代。
微视角管窥大时代,在写作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 式——描写、叙述、抒情、议论,才能表达更为丰富深刻的内涵。
——天井,那便是我孩提时候的净土,记载了我的天真与懦弱。
但自从十四年前的离去,它们便与那破损的趟栊门尘封于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

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解作品的精神,错误地过分拔高或贬低作品的思想境界。

全国卷高考古诗歌的选材集中于唐宋诗歌,作者以名家为主,非名家为辅。

本书针对唐宋诗歌进行分时代解读整体风格,旨在帮助考生从宏观上把握诗歌创作的大时代背景,从而快速准确地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确保思考方向不跑偏。

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歌初唐,是指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前后约九十四年。

1.时代特征初唐百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太宗的威武神勇和文治武功,武后(武则天)的雄姿英发和精明干练,宫廷剧烈的斗争,关陇与山东及东南等集团之间的利益纷争,南北文化观念的急剧碰撞交融,都引起诗人心灵的急剧波动和人生价值的多元发展。

2.代表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沈佺期(宫廷诗人)、宋之问(宫廷诗人)、杜审言等。

3.作品风格[应用体验]1.(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答:(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答:解析:(1)“谷静风声彻”一句,从听觉的角度,以山谷之静衬托风声之响,是以静衬动。

“山空月色深”一句,是从视觉的角度,用山的空旷来衬托月色的浓厚。

这两句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特点。

(2)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前三联通过所见所闻营造出幽静空明的山中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惬意的自然生活的喜爱;尾联“樊笼累”与“松桂心”对比,写出了对仕途凡尘生活的厌倦,“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桂”更以其脱俗之香被历代文人寄寓了高洁幽隐的人格特征。

所以,作者借“松”“桂”的意象表达了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的情感和志向。

参考答案:(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

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

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一诗为骆宾王的优秀之作。

全诗紧扣“游”字,描写夏日暮晚时分的独特山景,表达了热爱自然之情,抒发了追求闲适、高洁之志。

首联直接点题,侧面明旨“物外”。

颔联承接上文,聚焦题中“山家”,突出“兰径薰”“槐庭落”的夏日景况,也暗示了诗人的志趣与追求。

颈联转写山风、山月,一“彻”一“深”,照应其“静”其“空”,空旷、静谧的意境自然形成。

尾联应题,以议结情,“一遣”与“唯馀”的反差,揭示了一片“诗心”,主旨凸显。

由此,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幽静的奇特意境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尘世束缚)、亲近“松桂”(美好自然)的心愿,其厌恶尘世、热爱自然、追求高洁之情志,了了可见。

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歌盛唐,是指玄宗开元元年到代宗永泰元年,前后五十二年左右。

这是唐诗繁荣兴盛的顶峰。

诗坛上百花吐艳,名家如林。

1.时代特征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2.代表诗人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3.作品风格[应用体验]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得非常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解析:选CE 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解析:从题干给出的信息看,本题共分二问。

第一问中,抓住“乱云”“急雪”两个景物,将之串连概述即可。

第二问中,就“用意”的分析,应从写作手法入手,分析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由于“雪”在此联中是第一次出现,又要考虑与标题的对应问题。

参考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诗歌鉴赏]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

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

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

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

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

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揭出题目。

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

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

“瓢弃樽无绿”,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

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

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

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

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

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

“炉存火似红”,也没有柴火,剩下来的是一个空炉子。

这里,诗人不说炉中没有火,而偏偏要说有“火”,而且还下一“红”字,写得好像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一“似”字点出幻境。

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是炉中只存灰烬,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却出现了幻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

这样的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

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象。

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炉冷如冰”之类,有着不可比拟的深度。

因为它不仅没有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而且融进了诗人本身的主观情感,恰当地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做到了既有现实感,又有浪漫感。

末了,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

至德元载至二载(756-757),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

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

“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三、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歌唐代宗大历初至唐文宗大和末,共六十四年,是为中唐。

1.时代特征“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上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

2.代表诗人刘长卿、卢纶、李益、白居易、元稹、李绅、韩愈、柳宗元、孟郊、李贺、贾岛、刘禹锡等。

3.作品风格[应用体验]3.(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分)参考答案:采地黄卖地黄(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答:参考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诗歌鉴赏]这首诗作于元和年间,此时诗人退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内)。

农民遭遇春旱秋霜之灾,无法维持生计,只得去田间采地黄,而富贵人家却用粮食喂马,诗人对此深有感触,写下了这首反映贫民疾苦的诗。

开篇六句,诗人介绍为什么会有采地黄这一行为。

前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辛苦劳作的农民遭遇天灾,春日没雨,夏粮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

第三至六句,交代了农民生活的境况。

农民到了年底没有粮食,只好去采地黄,拿地黄换粮食。

第七、八句写农民采地黄的艰辛,再次说明农民生活的不易。

以上八句叙写的中心是农民采地黄。

诗人虽然是以一种平淡的口吻和语言叙述的,却能够激起读者对贫苦农民不幸遭遇的同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