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备粮制度改革的探索

合集下载

关于健全储备粮管理制度与机制的研究

关于健全储备粮管理制度与机制的研究

粮食 储藏 ●
… … … … … … … … … … … … … … ~ 三 _ c … … … 一
二 、现行 粮食 储 备运 行 机 制
由于粮食市场化 经营逐渐成 为一种 常态化 的 自
市场 ,以达 到平 抑粮价的效果 。
f )粮食储 备购销机制 三 中储粮 的购进和轮换 .一是 由所 属的库点 直接 向市场 收购 ,既包 括农户 直接 出售 的粮食 ,也包括 市 场各 经 营 主体 贩 卖 的粮 食 :二是 从 收 购 的 “ 临 储 ”粮食 中划转 :三是从 国际市场 购进 。地方储备

。 …

。 ■
● 粮食储藏 ■















◎周 贤模 王
我 国储备 粮管理制 度从建 立到现在 经过 了计划 经 济 、计划 与市场结 合 、市 场经 济这样 一个不 断改
革转型 的历史 时期 .从 而初步形 成 了适 合我 国国情

谢 安 忠
了储备仓库 ,拨 出了储备基 金 16 9 4年 国务 院决 定 把 国家储 备列入 年度粮食 收支计 划 。同年 .粮食 部
税 ”是 中央 集权 制 下 国家 建 立粮 食 储 备 的 主 要 手 段 ,且 已相 沿成 习。新 中国建立后 .1 5 9 4年 1 , 0月 中共 中央在 《 于粮食 征购工 作 的指示 》 中 ,强 调 关 国家必须储 备一定数量 的粮食 1 5 年 国家开始从 95 周转库 存 中划 出一部分 粮食作 为储备 粮 .并 且划定
制 的改革 现 已全部 消失
约 了储备 粮安全体 系的健康 运行 。本文 仅就其 制度

我国政府储备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我国政府储备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学术展台 ・356 ・我国政府储备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张宏凯 摘 要:政府储备粮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我国政府储备粮目前的运行管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

本文从政府储备粮管理的现实情况入手,剖析储备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储备粮管理改革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储备粮管理;问题;对策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定义,储备粮是指在新的作物收获的时候,可以从上一年度的作物中得到的包括进口的粮食储备量。

政府储备粮,是指政府专项储备粮,承担着调节社会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的重任。

我国政府储备粮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形成了与粮食流通体制相适应的储备体系和管理制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

一、我国储备粮管理制度的形成及现状50年代,为了应对解放初期粮食短缺和粮价大幅波动的情况,国家从粮食周转储备中拿出来一部分建立了用于应对自然灾害和意外的“甲字粮”。

60年代,为了备战需要,又建立了“506粮”,这些均属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粮食储备。

但是由于当时农业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不足,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的粮食储备规模很小。

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我国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为扩大粮食储备规模奠定了物质基础。

同时,由于粮食产量增长过快而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现象。

为了加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从1990年我国开始建立国家粮食专项储备制度,成立了国家粮食储备局,形成了中央政府储备和地方政府储备两大储备体系,由各级粮食部分级管理。

到了2000年,为了适应粮食流通制度市场化改革,国家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进一步强化了中央储备粮的调节作用,至此形成了我国以中央储备粮为主的中央和地方“双通道”储备体系。

二、我国储备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多部门管理造成储备粮运行效率低下我国政府储备粮的管理包括计划、存储、动用和监督检查等,其运行的每个环节均由多个部门协同管理,协调成本不断增加,降低了储备粮的运行效率。

储备粮管理制度

储备粮管理制度

储备粮管理制度储备粮是指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粮食安全需要,以政府组织购买、收储的方式,储备一定数量的粮食供应体系。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储备粮管理制度被建立起来。

本文将从储备粮的定义和重要性、储备粮的来源和存储、储备粮的管理和调配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储备粮的定义和重要性储备粮是国家为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粮食供应的不确定性而储存的一定数量的粮食。

储备粮的建立和管理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和市场价格的合理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储备粮可以用于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保障民生和军队粮食需求。

2. 储备粮的来源和存储储备粮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收购和储存的农民粮食、政策性粮食购买和国际市场粮食的进口。

政府通过与农民签订收购协议,收购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并将其储存在国家粮库中。

政策性粮食购买是指政府通过价格支持和市场收购,收购一部分粮食作为储备粮。

此外,国际市场的粮食进口也是储备粮的重要来源之一。

储备粮的存储需要具备合适的设施和环境条件。

国家粮库应当建立在适宜的地点,并保证设施的完善和环境的卫生。

储备粮的存储要注意防潮、防虫、防鼠等问题,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工作,确保储备粮的质量和安全。

3. 储备粮的管理储备粮的管理是指国家对储备粮的计划、组织、调度和监督等一系列工作。

政府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粮食供应情况,制定储备粮的数量和品种,确保储备粮能够满足国家的需求。

储备粮应当按照时间顺序和储备量大小进行分类管理,确保粮食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储备粮的调配是指根据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的情况,将储备粮从粮库调拨到各地区和单位。

调配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流程,确保粮食的及时供应和正确分配。

调配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充分发挥粮食储备的保障作用。

4. 储备粮的监督储备粮的监督是指对储备粮的质量、数量和流向进行监控和检查。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对储备粮的质量进行抽检和检验,确保储备粮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

粮食储存政策

粮食储存政策

粮食储存政策近年来,随着粮食供需形势的逐渐紧张,粮食储存政策备受人们关注。

粮食储存是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环节,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粮食储存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我国粮食储存政策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粮食储存政策的现状1. 粮食储备制度的建立我国建立了国家储备粮制度,通过国家将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起来,以应对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等突发情况,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基本粮食供应。

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粮食供给的稳定性。

2. 地方粮食储备存在问题然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地方粮食储备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方将粮食储备当作政绩的象征,将过多粮食储备在手中,导致国家层面的粮食储备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缺乏粮食储备的积极性,存在粮食浪费和质量不达标的问题。

二、粮食储存政策存在的问题1. 品种选择和储存技术问题我国粮食储存政策在品种选择和储存技术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以大米、小麦等主粮为主要储备对象,而忽视了一些其他粮食品种的储备。

此外,由于技术水平和设施投入的不足,粮食的储存条件和环境控制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容易导致粮食质量下降。

2. 储存管理体制问题我国粮食储存管理体制存在较大问题。

目前,粮食储存主要由国家储备粮管理机构负责,地方政府对储存管理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对粮食储存的监管和管理不够完善,一些地方存在粮食储存不规范、效益不高的问题。

三、提升粮食储存政策的对策建议1. 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做好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之间的协调,避免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粮食储备供需矛盾。

同时,要注重多样化储备粮种类,确保各类粮食品种都能得到合理的贮存。

2. 加强技术研发和设施建设应加大对粮食储存技术的研发和设施建设投入,提高粮食储存的科技含量和环境控制水平。

加强对新型粮食储存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提高粮食质量的稳定性和保持期限。

3. 建立健全粮食储存管理体制要加强地方政府对粮食储存的管理,建立健全粮食储存管理体制。

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的思考

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的思考

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的思考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份,而一种符合本国国情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的建设,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索和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势在必行。

按FAo以经济学定义对粮食储备概念的分类为,战略储备、周转储备和后备储备,而国内习惯上沿用的分类,将战略储备并入后备储备,将周转储备排在粮食储备之外。

从实际出发,本文所讨论的国家粮食储备则主要指广义的包括战略储备的后备储备;从管理层次讲,主要指中央储备,一般意义时也包括地方储备。

一、认识误区可以避开市场经济搞粮食储备。

由于粮食储备本身就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加之我国粮食储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计划经济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所以很容易产生这种认识。

它把粮食储备等同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分割开来,认为搞国家粮食储备可以独立于市场经济之外自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强调粮食的特殊性,否定粮食基本的商品属性,背离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粮食储备管理。

粮食储备越多越好。

这种观点的危害在于,一不考虑国家财力的承受能力;二不考虑储备多、轮换周期长、粮食陈化严重将造成的重大隐性亏损;三不考虑大规模的国家储备粮食在吞吐时将会给市场带来较大冲击,及产生的连锁反应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为储备而储备。

这种认识在基层企业有相当的影响力。

为储备指标而储,为补贴费用而储,只要储备粮食不霉不烂,也就心安理得。

只管数量,不管质量。

二、现存矛盾主导目标错位。

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在具体目标的设计上主要有:粮食安全目标、稳定价格目标、稳定生产者收入目标和经济效益目标,其中粮食安全目标是根本性的主导目标。

但是,近几年的实践中,却将价格支持和稳定生产者收入成为粮食储备的主要目标。

其后果在于,过度平抑粮价的结果导致季节性差价过小,周转储备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就会使相关的工业、商业组织减少自身用于周转的粮食库存,从而导致政府不但要承担后备储备的责任,还要负担周转储备的成本,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中国粮食收储制度的利与弊-文档资料

中国粮食收储制度的利与弊-文档资料

中国粮食收储制度的利与弊一、引言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努力适应经济新常态。

而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一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并重点提及了粮食收储制度的改革。

近年来,粮食收储制度的弊端不断显现,这和粮食收储制度的发展历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90年,粮食专项收储制度提出,使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的中央储备粮公司。

而粮食临时收储制度是为应对2008年全球粮荒,国家出台的一项特殊政策。

但由于长期的托市收购,导致中储粮入不敷出,保鲜技术又得不到显著提升,陈化的粮食只得被提供给酿造等行业,大大降低了粮食本来的价值。

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也对粮食的出口制造了严重的困难,这些都在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粮食收储制度给我们带来的效益。

在2017年新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央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着重强调了我国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分配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突出问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的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个别产业产能过剩造成的产能利用率急剧下滑,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依市场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促进粮食收储制度由需求侧向供给侧进行转变,为粮食收储制度增添新的活力。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背景下,粮食收储制度要走向何方,有待进一步探索。

本文以玉米为例,重点分析粮食收储制度的利与弊。

文章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在第二部分中,以玉米为例研究粮食收储制度的合理性,并交代粮食收储制度实行的背景;文章的三、四部分以玉米为例对粮食收储制度利与弊进行分析;接下来,在该制度利与弊的基础上,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提出可行建议和新思路,为收储制度的实行增添新的活力;最后一部分是小结。

【调研报告】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的思考

【调研报告】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的思考

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的思考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份,而一种符合本国国情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的建设,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索和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势在必行。

按FAO以经济学定义对粮食储备概念的分类为,战略储备、周转储备和后备储备,而国内习惯上沿用的分类,将战略储备并入后备储备,将周转储备排在粮食储备之外。

从实际出发,本文所讨论的国家粮食储备则主要指广义的包括战略储备的后备储备;从管理层次讲,主要指中央储备,一般意义时也包括地方储备。

一、认识误区(一)可以避开市场经济搞粮食储备。

由于粮食储备本身就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加之我国粮食储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计划经济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所以很容易产生这种认识。

它把粮食储备等同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分割开来,认为搞国家粮食储备可以独立于市场经济之外自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强调粮食的特殊性,否定粮食基本的商品属性,背离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粮食储备管理。

(二)粮食储备越多越好。

这种观点的危害在于,一不考虑国家财力的承受能力;二不考虑储备多、轮换周期长、粮食陈化严重将造成的重大隐性亏损;三不考虑大规模的国家储备粮食在吞吐时将会给市场带来较大冲击,及产生的连锁反应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为储备而储备。

这种认识在基层企业有相当的影响力。

为储备指标而储,为补贴费用而储,只要储备粮食不霉不烂,也就心安理得。

只管数量,不管质量。

二、现存矛盾(一)主导目标错位。

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在具体目标的设计上主要有:粮食安全目标、稳定价格目标、稳定生产者收入目标和经济效益目标,其中粮食安全目标是根本性的主导目标。

但是,近几年的实践中,却将价格支持和稳定生产者收入成为粮食储备的主要目标。

其后果在于,过度平抑粮价的结果导致季节性差价过小,周转储备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就会使相关的工业、商业组织减少自身用于周转的粮食库存,从而导致政府不但要承担后备储备的责任,还要负担周转储备的成本,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粮食储备制度应坚持市场化改革

粮食储备制度应坚持市场化改革

《经济问题》2000年第11期N ov.,2000 N o.11粮食储备制度应坚持市场化改革赵继新(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91)摘 要:粮食储备制度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绕不过去的难点,必须打破传统的静态管理储备粮的思路,进行市场化改革。

按照我们的设计,按合同价和保护价收购的粮食形成政府粮食储备,储备粮的储存和保管实行企业式仓储制度,储备粮的轮换、推陈出新等销售行为应在批发市场进行。

同时,注重制度、法规建设,以此实现粮食储备的低成本和高效率。

关键词: 粮食储备;企业式仓储;批发市场中图分类号:F32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00)11-0017-04 按合同价和保护价收购的粮食形成政府粮食储备。

政府粮食储备是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手段,是连接生产、流通、消费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政府粮食储备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运行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政策目标和储备制度设计,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

围绕政府储备粮的储存保管和销售应按制度进行。

一、政府储备粮形成及政策目标粮食储备实际上就是粮食库存。

我国从1990年起建立了粮食专项储备制度,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国家粮食储备局。

专项储备制度的建立,使我国的粮食储备体系初步具备了专门用于调节市场供求和平抑粮食年际间波动的后备储备,向现代粮食储备制度的建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粮食专项储备,主要是政府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和改善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以应付粮食市场供求不平衡和平抑粮食价格的不正常波动。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粮食储备调节系统,取得了运用专项储备粮调节市场供给的经验和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还很不完善,严重制约着政府的粮食市场调控能力的发挥和粮食价格政策的改革,影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

在多数情况下,只要粮食市场宽松,国家最低保护价“有价无市”,普遍存在“卖粮难”;而当粮食市场紧张时,国家专储粮的抛售又很难起到稳定粮价的作用。

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安排_贾晋

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安排_贾晋

[收稿日期]2010-08-02[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 D0017);西南财经大学青年教师成长项目(211QN09050)[作者简介]贾晋,男,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讲师,博士;董明璐,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1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安排贾 晋1,董明璐2(11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10074;21北京大学,北京100871)[摘 要]作为调节粮食供求的/蓄水池0,粮食储备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规范的视角对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安排进行了评述,发现粮食储备规模、储备体系、储备布局和储备运行机制都存在亟待优化的政策问题,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粮食储备;储备体系优化[中图分类号]F326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314(2010)06-0099-04一、引言我国是一个粮食公共危机频发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1959年至1961年的农业危机所导致的大范围粮食危机,还是SARS 、地震等突发事件造成的局部粮食危机,粮食储备都在应对自然灾害、调控粮食市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经验证明,粮食储备不仅关系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更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包括国家公共储备、粮食企业的商业性储备、农民家庭和城镇居民家庭储备三个层次,国家储备又分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项储备。

目前,我国粮食公共储备体系存在着储备目标定位的错位、储备布局不均衡、储备结构不合理、吞吐机制不灵活等亟待优化的问题(孙大伟,2005;张青和安毅,2009)。

而农户私人储备规模的下降(史清华,2007)以及企业增加商业储备所导致的/逆向操作0问题(胡小平,2008)都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调控粮食市场增加了难度。

现有文献从多个侧面对粮食储备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有益探讨。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现状调研报告(1)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现状调研报告(1)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现状调研报告(1)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地区也同样如此。

**县粮食储备企业承担着各级储备粮的管理和粮食流通主渠道的职能,对稳定地区粮食市场价格,确保粮食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形成和国际国内粮食市场的变化,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给粮食储备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我县改革后的国有粮食企业如何通过创新管理,进一步增强实力,进而更好地承担起粮食流通主渠道和确保粮食市场稳定职责,将成为我县粮食储备企业发展的方向。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的基础上,对我县粮食储备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就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一、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现状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状况20XX年,按照国务院、省州政府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相关文件要求,在县委、政府领导下完成了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任务,实现了职工身份全员置换,妥善解决企业退休及供养人员,并在改革原粮食收储企业的基础上,剥离部分资产,重新组建1个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使长期以来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所背负的“三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企业按公司法的要求,轻装上阵,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0XX年11末,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总额从改革前的1324万元增为改革后的1826万元,企业负债从改革前的1460万元减为改革后的 1390万元,所有者权益从-136万元增为43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从866万元降为420万元,在改革过程中处置了部分资产,筹集了469万元的改革成本。

在改革中,在职人员从52人降为12人,退休及供养人员按时移交社保,极大地减轻了新企业的负担。

20XX年末,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效果明显,从改革前亏损45万元变为盈利6万元,实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

但是,改革并不意味着“一改就灵”,也不可能一改革就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改革后新公司的组建,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中央储备粮功能定位及改革思路

中央储备粮功能定位及改革思路
是指 中 央 2000万 吨之 间 的年份 有25个 , 占 定 “在需 要抛售 时 ,首 先动用 地方 政 府 储 备 的 用 于 调 节 全 国粮 食供 36.76%;在 2000.3000万 吨 之 间 储 备 粮 ,必 要 时 再 动 用 国 家 储 备
基 本 承 担 了 粮 食 市 场 供 求 “调 节 器 ”的 功 能 , 中央 储 备 粮 逐 渐 退 出 。2O03年 《中央 储 备 粮 管理 条
刚成立之 时就开 始探索 中央储 备粮 69年 间 ,我 国粮 食 增 产 的年 份 有 央 库 存 , 以实 现 “瞻 前 顾 后 、以
问题 ,由于 中央储备粮 对保障 国家 51个 ,其 中最 大增 幅 为 2004年 的 丰补 歉 ” ;不过 经 历 3年 自然 灾害
粮食安全 作用 重大 ,因此 对 中央储 3 877万 吨 ,增 幅 超 过3000万 吨的 后 ,根 据 l 962年 《中共 中央 关 于
事权 的储 备粮主要 包括地 储 (省 、 况 、粮 食政 策 等众 多 因 素 影 响 , 于粮 食 工 作 的 指 示 》 , 中央 实 行
市 、县三级 )、省级临储 (等外小 年 度 之 间 波 动 幅 度 较 大 ,而 粮 食 “粮食购 销差 额管理 ”办法 ,当年
麦 临时收储 )等 。在我 国 目前 的整 作 为 生 活必 需 品 ,其 消 费 刚 性 较 定 购 额度 为 5500万 吨 贸 易粮 ,定
中 央 储 备 粮 功 能 定 位
上 , 1 949年 以来 ,粮 食 年 度 波 动 逐 步 扩 大 规 模 后 ,1 994年 《国 务 幅 度 在 1000万 吨 之 内 的年 份 有 24 院关于深 化粮食 购销体制 改革 的通

我国粮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我国粮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我国粮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作者:罗斌来源:《财经问题研究》 2012年第11期罗斌基金项目:国家粮食局项目“粮食战略性问题研究”(201123)作者简介:罗斌(1970-),男,北京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金融研究。

E�mail:luobin358@(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相应地,粮食行政管理体制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行政管理体制,本文阐述了粮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剖析了我国粮食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讨了粮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粮食行政管理体制;粮食流通体制;粮食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F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2)11�0106�05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妥善地解决粮食问题,是关乎市场稳定、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危的大事。

解决粮食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粮食进行行政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本文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现行粮食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相应地粮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措施。

二、粮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赵东霞指出行政管理体制也称政府体制,是指行政系统的职能配置、权力划分、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的关系模式[1]。

孙晓娟和朱明仕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协调的政府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2]。

新中国的粮食管理制度是

新中国的粮食管理制度是

新中国的粮食管理制度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粮食管理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套包括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合理投入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粮食管理政策体系。

本文将重点介绍新中国粮食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新中国粮食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较弱,国家粮食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因此,政府通过实行计划经济、进行土地改革、推广先进技术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同时,国家建立了以计划收购、补贴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粮食管理体系,保障了人民基本的吃饭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粮食管理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政府逐渐取消了原有的定量收购政策,推行了粮食市场化收购和价格改革,并逐步取消了粮食的定向配给。

此举为粮食生产者和购买者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也促进了粮食价格的合理形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新中国的粮食管理制度也不断得到完善。

我国实施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了现代农业技术、完善了农产品市场体系等多种措施,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保障了国家的食品安全。

二、新中国粮食管理制度的主要政策新中国的粮食管理制度包括了多种政策和法规,以下重点介绍一些主要的政策:计划收购政策:新中国实施了计划收购政策,即由国家根据粮食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收购计划。

这一政策能够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也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价格支持政策:新中国采取了价格支持政策,即国家对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进行补贴,确保农民的收入不低于一定标准。

这一政策既能激励农民生产积极性,又能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市场化收购政策:新中国逐渐推行了粮食市场化收购政策,即粮食收购主体由之前的国家垄断性质,逐渐向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粮食收购并享受市场化收购的收益。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历史流变与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历史流变与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历史流变与问题研究综述作者:高瑛储新元来源:《物流科技》2021年第04期摘要:粮食储备是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富足生活的决定性因素。

文章以文献综述的方式,从我国粮食储备建立初期开始对储备体系进行梳理和阶段划分,并对现阶段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中的政府储备、企业储备和民间储备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综述,并且就存在的问题展开理论分析,最后提出我国粮食储备体系有待研究的三个方面,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储备体系;中储粮;农户储粮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Absrtact: Grain reserves are the decisive factors to ensure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the rich life of the people. In this paper,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grain reserve, 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government reserve,enterprise reserve and private reserve in China's grain reserve system, and carries out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Finally, three aspects of China's grain reserve system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 grain reserve system; grain storage in china; grain storage in farmers0 引言我国建立粮食储备的历史由来已久,《礼记·王制》就提出“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龚浩,2019)。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宏观调控机制探讨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宏观调控机制探讨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宏观调控机制探讨何琳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北京 100000)[摘要]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维持社会稳定、调节粮食价格与供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首先回顾了粮食储备的内涵,进一步梳理了我国粮食储备及其管理体系的现状;然后重点介绍了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宏观调控机制,在肯定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宏观调控作用的同时,对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最后从提升粮食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粮食生产能力布局、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加强粮食储备体系的政策改革、加快粮食产业科技研发与种植几个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粮食储备;管理体系;宏观调控;机制中图分类号:F32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431252ts.202008071 粮食储备的内涵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粮食安全战略是国家和人民最重要的安全战略,而粮食储备是稳定民生国运的“压舱石”,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1.1 粮食储备的概念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第18次会议关于粮食储备的定义:粮食储备是指,在新的作物年度开始时,可以从上一年年底收获的作物中(包括进口)得到的粮食储备量[1],也称为结转储备量。

按照储备主体的不同,我国的粮食储备可划分为战略储备、后备储备(专项储备)、周转储备和民间储备四个部分。

其中,战略储备和专项储备的主体是政府,周转储备的主体是企业,主要是指粮食加工企业,而民间储备的主体是农业生产者[2]。

1.2 粮食储备的目的粮食储备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对于每个国家来说保障粮食安全都是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

而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

二是稳定市场粮价。

粮食储备具有“蓄水池”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吞吐轮换机制,可以熨平粮价波动,稳定市场价格。

2 我国粮食储备及其管理体系的现状2.1 我国粮食储备现状我国粮食仓储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粮食体制改革的历史路径

中国粮食体制改革的历史路径

中国粮食体制改革的历史路径统购统销的时代"1953年10月16日、11月1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公布了《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从此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进入长达31年的统购统销时期。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李先德研究员说。

当时的农村普遍实行集体所有制,建立了公社,农民没有自己的承包土地,所生产的粮食首先完成国家统购任务之后,剩余的在合作社社员之间进行分配。

"妇女、儿童、男劳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而由于国家统购任务具有强制性,遇上歉收的年景,还可能出现统购粮挤占农民口粮的现象。

"李介绍。

国家统购的粮食作为国家储备和工业领域的产品一样,由各级粮食主管部门按照统一的指令性计划在城市居民中间进行分配。

"当时一个乡一个粮站,收上来的粮食由政府统一调拨。

"河北省南皮县粮食局副局长邵文新说,他总结当时的城乡粮食体制,"基层粮站搞收购,县城粮站搞供应。

上学的、上班的、养猪的都各有供应标准。

所以分配粮食是当时县粮食局的主要工作。

""实际上,1978年开始施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国家对统购统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为了鼓励农民多交粮,1979年国家对粮食统购价提高21%同时对超出国家’定购粮'的部分实行’超购价’,’超购价’比统购价高50%这一措施的效果是明显的,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0476.5亿吨跃升至1984年的40730.5亿吨。

但是’统购统销’的粮食体制没有发生变化,农民卖粮只能遵从国家定价。

"李先德研究员说。

双轨制的兴衰从1985年开始,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进入了实质性变革时期。

这一年元旦,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这是中国农产品购销体制由统购统销走向"双轨制"的转折点。

至此,中国实行了31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被打破,国家开始允许国有粮站在完成"统购统销"任务的基础上还可进行"议购议销"邵文新所在的南皮县粮食局正是由于较早地进行了农产品自主经营而迎来了其最红火的时期。

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变革的思考

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变革的思考

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变革的思考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粮食生产技术和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粮食储备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我国粮食储备制度最早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在那个时期,为了保障人民温饱,政府组织大规模的粮食储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和军事需求。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突破,粮食生产和供应也愈加稳定和充足,政府的粮食储备制度也逐渐转向了维护市场稳定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方向。

现如今,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已经从单纯的储备向供应兼备方向发展,即既要保证国家使用的粮食供应,又要维持市场稳定,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其中,国家发改委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粮食储备工作,中储粮负责粮食收储、保管和供应。

同时,国家出台了严格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如储粮保险、储备粮品质控制、粮源和保管管理等。

尽管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做出了很大的改进,但仍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首先,随着我国粮食生产和供应的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储备的规模和成本也相应地增加。

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优化储备方式和规模,强化市场引导和作用,减轻财政压力和资源浪费。

其次,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还没有完全摆脱粮食生产的束缚,农民面临的土地流转和资本运作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因此,政府应支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此外,我国的产业和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对粮食储备和供应的需求和思路也就提出了新的挑战。

政府要及时调整政策和战略,统筹人民群众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同时还要加强国际粮食合作,增强国际间的食品安全和战略合作。

总之,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应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政府需要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管理创新,使粮食储备的规模和成本得到进一步控制,同时还要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国家的安全保障,加强市场导向和多元化的供应体系建设。

粮食的管理制度

粮食的管理制度

粮食的管理制度一、粮食管理制度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古代中国的粮食管理制度起源于商周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封建社会时期,粮食管理制度在官员主导下,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粮食库为核心的体系。

在秦汉时期,粮食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以“收赋、納粟、倉儲”为基本内容的粮食管理制度。

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中国的粮食管理制度遇到了新的挑战。

民国时期,粮食管理制度有所改革,但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等原因,未能得到有效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粮食管理制度得到了全面改革和完善,建立了以“国家储备、统一收购、高质量农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粮食管理制度体系。

二、粮食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国家储备制度国家储备是国家粮食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国家粮食储备是指国家依法组织集中收购和储存一定数量的粮食,并通过政府储备粮、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等方式,建立国家粮食战略储备体系,以应对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和突发事件等风险。

2.统一收购制度统一收购是国家粮食管理制度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保障农民利益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措施。

统一收购是指国家通过政府采购部门或粮食收购站,统一组织收购农民种植的粮食,并按照市场价或政府指导价支付给农民,确保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保障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高质量农业发展制度高质量农业发展是国家粮食管理制度的根本目标,是国家坚持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质量农业发展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支持和管理规范等方式,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推动粮食产量提升和品质提高,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是国家粮食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国家保障人民生活和健康的重要举措。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提高食品质量监管、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和推行食品安全认证等方式,确保粮食质量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文章 编 号 : 0 7 1 5 2 0 O — 3 0 1 0 — 4 8( 0 2) 4 01 — 2
改革的探 索
程 延 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国家粮食 储 备局 郑 州科 研设 计 院 , 南 郑 州 河 4 05 ) 503
摘 要 : 结合 中国粮 食经济 的现 实 困境探 索中国储 备粮制度 改革 的政 策 、 管理 ( 事权 ) 储备风 险资本 、 、
过 30 k 8 g就 会 出 现 “ 粮 难 ” 甚 至 “ 贱 伤 农 ” 其 二 , 卖 、 谷 。 人 民 的饮 食 结 构 发 生 了 本 质 的 变 化 , 会 需 要 丰 富 多 彩 的 深 社 1 . 资本、 3 价格 机 制 与 粮 食 顺 价 销 售 现 实 情 况 显 示 , 国 粮 食 仓 储 企 业 普 遍 陷 于 “ 销 硬 中 早
产 力 的发 展 水 平 。 12 轮换 周 期 、 场 价格 周 期 经 济 规 律 . 市
较 长 的粮 食 储 备 轮 换 期 是 短 缺 型 经 济 模 式 的产 物 。所 谓 短 缺 型 经 济 模 式 , : 缺 资 源 产 品 ( 食 ) 缺 购 买 力 即 既 粮 又 ( 汇储备 ) 外 。在 经 济 脆 弱 情 况 下 , 须 以 农 业 特 别 是 粮 食 必 的稳 定 和 低 价 来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进 行 工 商 业 资 本 原 始 积 累 。同时 , 防 范 突 发 风 险如 战争 、 为 自然 灾 害 、 济 危 机 等 , 经 国家 必 须 尽 可 能 多地 长 期 储 备 必需 的 基 础 性 物 资 。当时 的
因 素 外 , 要 是 政 策 性 价 格 因素 造 成 的 。 主
大 整 数 年 。 中 国 粮 食 生 产 的 自然 周 期 为 1年 , 粮 分 别 在 新 夏 秋 两 季 大 量 收 获 面 市 。 收 获 时 , 食 供 给 多 导 致 粮 食 价 粮
格降低 ; 之后 粮 食 逐 渐 消 费 , 格 逐 步 增 长 。为 实 现 储 备 粮 价
食 平 衡 市 场 的 供 给 总 量 、 格 总 水 平 的 调 控 功 能 , 换 周 价 轮 期 应 该 比 生 产 周 期 超 前 约 半 个 周 期 ,在 市 场 粮 食 减 少 、 价
高 时 出 售 , 能 卖 个 好 价 钱 , 轻 国 家 财政 补 贴 。如 果 轮 换 才 减 周 期 与 粮 食 生 产 周 期 一 致 而 与 价 格 周 期 相 反 , : 收 获 即 在
期 轮 换 卖 储 备 陈 粮 , 难 卖 上 比新 粮 好 的 价 格 , 打 压 了 绝 且 生 了质 变 。这 种 变 化 主 要 体 现 在 4个 方 面 : 一 , 其 中国 粮 食 新 粮 价 格 , 乱 市 场 价 格 机 制 。可 见 , 食 储 备 轮 换 周 期 应 扰 粮 生 产 由 自然 因 素 决 定 的 产 量 周 期 平 均 为 “ 丰 两 歉 ” “ 三 或 两 该是 1 ~ 1 - 4 . 或 25年 , 5年 . 与生 产 收 获 周 期 保 持 异 步 。 丰一歉” ;按 市 场 因 素 决 定 的 供 求 特 点 为 人 均 占有 粮 食 超
亏 , 销 多 亏 , 销 潜 亏 、 怕 违 规 ” 难 以 顺 价 销 售 的 困 晚 不 销 的
难 僵 局 , 销 价 格 严 重 倒 挂 。企 业 面 临 的 实 际 困 难 除 自身 购
加工食品 , 、 、 、 、 产 、 蔬等成为 “ 二食品” 肉 蛋 禽 奶 海 果 第 。其
收 稿 日期 :o 2 o — 7 20一 42
价格 机 制 的 可 操 作 性 策 略 。
关 键 词 : 备粮制度 ; 储 轮换 周期 ; 陈化粮 ; 库存结构 ; 改革
中 图 分 类 号 : 7 2・ F1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1 储 备 制 度 改 革 的经 济 学 基 础
1 1 储 备 制 度 轮 换 长 度 与 经 济 模 式 的 关 系 .
三 , 民 消 费 恩 格 尔 系 数 逐 步 降 低 到 5 %以 下 ,0 O年 预 居 0 2o
测 居 民消 费恩 格 尔 系 数 为 4 . %。 其 四 , 国外 汇储 备 显 98 中
著 增 多 , 买 周 边 国家 粮 食 的力 量 增 强 。所 以 , 在 中 国粮 购 现
现 在 中 国 储 备 库 常 规 储 藏 实 际 执 行 的 轮 换 期 普 遍 超 长 , 3 8年 甚 至 1 达 ~ 0多 年 , 致 了 大 量 陈 化 粮 和 粮 食 商 导 品价 值 严 重 降 低 , 以及 库 存 呆 滞 甚 至 死 库 存 。 而 在 市 场 经 济发 达 的 欧 美 国 家 , 食 储 藏 少 有 超 过 1 粮 . 的, 5年 当年 的 粮 食 当 年 基 本 消 化 掉 ; 府 储 备 大 都 是 国 家 委 托 农 场 主 租 赁 政
经 济 环 境 还 来 不 及 顾 及 粮 食 陈 化 和 长 期 储 藏 成 本 累 积 造 成的诸多负面影响 。 现 在 中 国 的 粮 食 已 经 成 功 走 出 短 缺 阴 影 , 食 问 题 发 粮
当 前 , 国 储 备 轮 换 期 与 收 获 期 同 步 , 是 2 3 4等 中 多 、、
仓库短期储藏 。
食 市 场 是 典 型 的买 方 市 场 。在 买 方 市 场 中 , 业 储 藏 粮 食 企
等 待 价 格 暴 涨 的 主 观 愿 望 已很 难 实 现 。 而 且 , 须 认 真 考 必
虑 “ 食 一 储 数 年 不 动 ” 成 危 害 市 场 秩 序 的 各 种 负 面 影 粮 造 响 , 时俱进地 调整改革储 备制度 , 短储藏期 , 与 缩 以适 应 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