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_浮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浮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及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浸入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2)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初步了解利用探究性实验研究物理问题,并归纳出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展示生活情境和经历探究过程,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初步体验物理研究的科学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浮力的产生原因、猜想并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科学探究、小组合作、分析归纳【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水槽、烧杯、圆柱体(铝、铁、铜)、细线、乒乓球、水、盐水第十章第一节《浮力》导学案(学生用)教师寄语: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及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浸入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学习重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浮力的产生原因、猜想并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水槽、烧杯、圆柱体(铝、铁、铜)、细线、乒乓球、水、盐水 【学习过程】一、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任务一】认识浮力活动1:学生体验,用手把乒乓球缓缓地压入水中,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学生谈手的感觉)活动2:学生测量金属块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图10.1-2) (1)图10.1-2甲,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块的重力G 。

初中物理_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0.2 认识浮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的理解,为浮力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比较容易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学生通过生活的经验,理解了漂浮情况下有浮力,但对于沉入水中的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存有疑问。

对于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学生具有了测量力的知识,加以平衡力的理解,应该能够接受。

对于浮力,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学习积极性很高。

【效果分析】学生有生活的经历,再结合实验和课件图片的展示,学生对于浮力的有了基础的认知。

对于浮力的方向,通过演示实验,很容易的理解。

浮力产生的原因,通过播放视频,再结合液体压强和压力的知识,学生能够理解是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加以受力分析,学生也顺利的理解了计算公式,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测量浮力,通过分组实验,学生能较好的得到浮力的计算公式,效果较好。

【教材分析】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这一知识点,并结合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也渗透了求解浮力的两种方法,即称重法和原因法【评测练习】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方向是;与重力的方向。

2.小明同学在游泳池中抱小刚同学时,感到小刚变“轻了”。

这说明。

3.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得石块重为60N,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42N,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4一质量为5千克的铝块,用弹簧秤吊住它,将其置于酒精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30牛。

求酒精对铝块的浮力5.一个正方体物体浸没在水中,在竖直方向上,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3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5N。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是N。

6.轮船、鸭子、木块能浮在水面,这是因为它们受到了水的_____,方向_____。

初中物理_浮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浮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章浮力第一节:浮力创设情境教学过程引导: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必须要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力——(板书)浮力展示图片(轮船、航空母舰、救生圈、热气球、飞艇等图片)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一种向上的力叫浮力2.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演示)(1)一细线一端系住乒乓球,另一端固定在烧杯底,向杯内倒水(2)倾斜杯子,观察细线所处状态3.方向:竖直向上(演示实验)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如:铁块)是否也受浮力作用?4.测量:F浮=G-F拉二、浮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分析)明确:物体上下表面处于不同深度,受到观察图片并思考生活、生产中的浮力的实例观察并进行思考:利用二力平衡分析浮力方向观察并归纳出浮力的测量方法思考并讨论展示几个与浮力相关生活实例,体现知识就在身边。

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认识浮力的存在,了解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力的各种应用。

进而引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体验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教学过程的压强不同,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不同,存在压力差即:F浮=F上-F下演示并引导思考:为什么拧上瓶盖乒乓球会浮起来?点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三.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思考:(1)不会游泳的人在淡水中会下沉而在死海中为什么会漂浮在海面上?说明了什么?(2)(体验)将空纯净水瓶朝上慢慢压入水中过程,手的感受有何不同?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1.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浮力可能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引导探究方法和步骤并点评: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2.将物体悬挂于弾簧测力计下端,部分浸入水中,读出弾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入表格3.将物体浸没入水中,读出弾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入表格思考并讨论思考并猜想分组实验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确: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依据事实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第十章第一节《浮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4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在此过程中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

初中物理_浮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浮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教学设计10.1浮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2. 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3. 初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猜想并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方法: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准备:教师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鸡蛋、烧杯、食盐、自制漏斗、乒乓球等。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烧杯、弹簧测力计、金属块、水、酒精等。

3、进行实验教师在各小组间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各小组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确定展示的小组数据。

4、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轻松一下:哪只鱼的说法正确呢?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四、试一试1、一金属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A、B所示,则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N.2、手拿乒乓球,浸没在水面下20cm处放手,乒乓球向上运动到露出水面静止的过程中,受到浮力变化情况(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不变,后变小C逐渐变小 D逐渐变大3、为什么加盐可以使水中的鸡蛋浮上来?选择探究方向,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探究学习卡展示实验方案,总结实验结论。

尝试利用所用知识进行判断回顾本节内容我在深处,我受的浮力大我的体积大,我受的浮力大板书设计:第一节浮力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竖直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3、大小:F浮=G-F4、产生原因:F浮=F向上-F向下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猜想:2、方法:控制变量法3、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初中物理_《浮力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浮力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浮力是力学中应用性较强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次课是在学完浮力知识的基础上对浮力知识进行的一次巩固性、系统性的复习。

浮力知识的抽象性、综合性较强,较多的用到了前面的知识,对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探究实验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将日常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探究、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使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对浮力知识获得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巩固性练习等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公式;物体的浮沉条件。

四、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公式的应用五、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语设计】:同学们看大屏幕:观察四幅图想一想,热气球、飞艇为什么能浮在空中,人、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因为他们受到了浮力的作用,本节课我们对浮力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课件展示内容)(让学生板书浮力示意图加深对浮力三要素的理解。

)浮力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结合课件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明确当物体下表面不受液体压力时,此物体不受浮力,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下表面所受压力。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学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讨论后作答。

(课件展示以下内容)1、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教师提问:浮力的计算方法有那些,应用最广泛的是哪一种?引导学生导出阿基米得原理及计算式。

初中物理_第十章浮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章浮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纵观近几年中考命题,不难发现,物理试题普遍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了物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动口、动脑平台。

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是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章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章是本册的重点和关键。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

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因此把这块内容放在初中,并要求一次性过关,高中教学中不再重复。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

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1.掌握浮力的四中计算方法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利用F浮=ρ液gV排液计算浮力。

并会对公式进行简单的推导,计算其他物理量。

3.会分析物体的浮沉,利用漂浮,悬浮时F浮=G计算浮力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典例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公式的运用能力以及计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的习惯,养成学习知识认真严谨的科学素养4.教学重点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利用F浮=ρ液gV排液计算浮力。

浮力复习课教学反思(推荐8篇)

浮力复习课教学反思(推荐8篇)

浮力复习课教学反思(推荐8篇)浮力复习课教学反思第1篇浮力是初中阶段综合性最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密度、压强、力的平衡与合成等知识,可以说包括了整个力学部分,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很多同学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会计算浮力,但是对于各种变化的题型总有下不了手的感觉,综上所述,我设计了浮力复习这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利用平衡力求解浮力,第二个利用反作用力来求解浮力,其中贯穿始终的是力的分析、力的平衡,用浮力对比于比较简单、学生掌握比较好的重力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力的定义是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力的存在一定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

1.研究重力:产生原因;施力物体;大小计算公式;强调浮力也是一种力,要研究一种力研究的就是力的产生原因及三要素。

对比重力研究浮力。

2.浮力:产生原因;施力物体;大小计算公式;方向。

第二部分:画力的示意图,为后面的力的平衡做铺垫。

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示意图(理解浮力的方向),画船漂浮在长江和大海里手里示意图(为了引入力的平衡),学生训练画力的示意图,其中包括了密度计和潜水艇,为力的平衡及浮力大小分析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力的平衡利用力的平衡知识列出平衡方程组,对比船、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浮力大小不变,可以利用力的平衡知识来求解浮力的大小,解决密度计原理及船在不同水域受到浮力不变的要点。

利用潜水艇的浮力变化来巩固力的平衡解决浮力问题。

小结:1.分析力学题先画出受力示意图(关键)2.根据力的平衡列出平衡方程3.浮力变化的因素有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从而解决浮力问题。

第四部分:力的测量,利用重力和浮力测量的异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利用了力的平衡知识,测量浮力利用了力的平衡与合成知识。

利用天平或台秤测量重力利用了反作用力知识,从而引入台秤或天平上测量浮力的方法,得出浮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液体的压力,等于台秤或天平增加的压力。

第五部分:利用反作用力求解浮力。

这是历年中考题中得分率最低的部分,也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

初中物理_第十章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章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浮力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微机辅助教学、采用小组讨论探讨、归纳、概括、引导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图片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浮力的基础知识、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知识。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里面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浮力的计算。

学生记忆、思考引起学生注意,导入课题学习目标1.能熟练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2.能根据题意和图像的分析正确选用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读出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进行新课(一)自主复习I、知识梳理称重法计算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力差法计算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法计算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式计算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浮沉条件计算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Ⅱ、基础练习(先独立完成,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和思学生自己写出。

巩固知识路,然后小组内交流)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前后示数变化了N,为了使弹簧测力计前后示数变化更明显,他可采取的措施有、(填两种方法)。

2.小英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F4,下列等式正确的是()A. F浮=F2-F3B. F浮=F4-F3C. F浮=F2-F1D. F浮=F2-F43.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将由该物质构成的体积为40 cm3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g取10 N/kg)4.如图所示,体积为V=200cm3的木块在绳子拉力F=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g=10N/kg,ρ水=1.0×103kg/m3,学生回答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先独立完成,然后回答相关习题。

初中物理_《浮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浮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析归纳: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 ;浮力的施力物体
是 ;浮力的方向是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
例1.一个石块重5 N,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将其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2N,则该石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 _N。
二、浮力的产生
活动: 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观察乒乓球是否浮起。然后将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浮力的概念,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1.本节课从“辽宁舰”海上行进的图片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从 理论上认识浮力的存在。
姓名:Βιβλιοθήκη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知道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新课学习】
一、测量物体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
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记为G
2、再把此物体浸没在水中,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 思考:
两次称出的重力是否相同?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它们什么关系?
八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 单的抽象的概括能力, 能尝试解决问题。 但是思维形式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实验对浮力进行认识和理解来帮助 学生学习。
八年级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的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 并且有相应的生活经验
口堵住,再观察乒乓球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
1、阿基米德原理应用。

2、计算浮力的方法。

3、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
浮力问题的综合运算
教学过程
知识要点回顾
一、浮力
1、浮力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称为_____。

2、浮力方向:_____________
3、施力物体:________或________
4、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________。

5、影响因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___ ______和_____ 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6、浮力计算
(1)称重法: F浮=G–F。

式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___,F表示____ ___。

(2)压力差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浮力产生的实质)。

(3)原理法: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____________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
即F浮=_____=_____________。

式中ρ液表示___________,V排表示___________。

(4)平衡法: F 浮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二个力的作用:______力和______力。

(2)浮沉条件
三、浮沉的应用
1、轮船
(1)原理: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_________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水,增大_______力。

(2)排水量:轮船________时排开水的质量,由排水量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

2、潜水
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气球和飞艇是利用空气的______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______空气密度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1)原理:利用物体的______条件工作。

(浮体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浮力______)。

(2)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_____(越大/越小)
解题规律总结:
(一)浮力的计算:
(1)称重法:F浮=G-F (此公式适用于题目中有弹簧测力计的试题)。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此公式适用于形状规则的物体且能够用液体压强求解上下表面压力的试题)
(3)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此公式适用于所有浮力的题目)。

(4)平衡法:F浮=G物(此公式适用于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

上述公式配合体积关系式【浸没时:V物=V排漂浮时V物=V排+V露】和重力公式【G物=mg】可以求解有关浮力的习题。

练习:上周学校购买了一批水龙头,据商家说其材料铜质的,实验室的老师组织九年级的一些同学通过实验来验证商家的说法。

他们把一个水龙头用轻质细线捆好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测得它的重力为1.6N,再把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4N (ρ铜=8.9×103kg/m3, g=10N/kg)。

求:(1)每个水龙头的质量是多少?(2)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有多大?(3)这批水龙头的密度是多少?商家的说法是否正确?
(二)浮力的应用:
(1)轮船:
①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使密度大于水密度的物体浮于水面。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m排,利用排水量求浮力:F浮=G排=m排g 利用排水量求排开水的体积:V排=m排/ρ液。

③轮船从河水驶向海水中时,由F浮=G物知:浮力不变。

由F浮=ρ液gV排知轮船要上浮一些。

(2)潜水艇:利用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

(3)气球和浮艇:内部充入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4)密度计:密度计在任何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故在任何液体中所受浮力都相等,由公式
F浮=ρ液gV排知:密度计露出的越多,液体密度越大。

反之,越小。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多数学生上进心不够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具有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过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效果分析
通过复习,学生对浮力知识有了整体的认识,加深了对难点的理解,对浮力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提高了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能力。

从而加深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章的学习是在学习了二力平衡、液体压强和控制变量法探究多变量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综合能力比较强。

教材将知识点教学分为3个部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的重点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影响因素解决好了,对浮力的概念也起到深化的作用,使学生全面认识浮力,同时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评测练习
1、轮船总是漂浮在水面上,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向大海,它受到的重力大小 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大小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它排开水的体积 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轮船是下沉些还是上浮些?
2、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某石块重为5N;浸没在水中称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称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4N,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g=10N/Kg)
3、苏通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①图线
B.构件的边长为4 m
C.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1.2×105 N
D.构件的密度为2. 5×103kg/m3...
课后反思
本节复习课中形成了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通过很多情景的再现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并将力、重力、二力平衡、受力分析、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在对知识加以运用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标分析
本章是前三章“力”“运动和力”“压强”内容的衍延伸,通过学习第七章,学生知道了力的三要素,知道怎样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这些都为学生正确认识浮力和描述浮力奠定了基础,本章是对二力平衡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理解。

第九章,由固体的压强逐步过渡到液体的压强,最后延伸到流体的压强,这些内容为学生认识浮力,领悟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都受到浮力作用等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