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
清代
清代(1644—1911)清朝共267年,十代皇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一)、釉下彩绘瓷器1、顺治(1644—1662)时期的青花瓷:顺治官窑的烧造技术很差。
传世的顺治官窑瓷很少,有的相当粗糙。
绝大多数是供器及民间日常用器。
顺治青花极易与明末崇祯瓷相混,青花原料仍用国产的浙料、颜色深蓝,有的地方凝聚黑色斑点,但不凹入胎骨。
一般青花纹饰的层次少,分不出阴阳反侧(只有极个别的能分出);精细瓷器的青花颜色有的非常青翠;顺治瓷的胎骨坚致洁白,釉子光润青白,部分器物釉中有密密麻麻象尘土一样的小黑点。
纹饰多数粗犷;有几种纹饰是顺治时特有的:粗大威猛的三截龙、斑片云、涂青花留白形成的“括号云”、芭蕉瑞兽、洞石芭蕉,专绘于盘子上的一片秋叶,旁边写“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梧桐一叶生,天下新春在”等诗句。
总之,顺治时瓷器的胎子坚硬细密,釉面青白厚亮,有的有尘雾状黑点。
立器胎体厚重,多细砂平底,有的有细密的旋削痕,器足向内斜削;圆器胎体轻薄、滑润,底足削成滚圆的泥鳅背儿,比较高深,几乎没有塌底现象,有的大盘双圈足或宽圈足,无论圆器立器,底足都露较高的无釉边。
一般器物都有酱口。
2、康熙(1662—1723)(1)、青花:康熙早期青花官窑瓷器有顺治时期的特点,青花颜色有的深沉有的浅淡,但都比较稳定,纹饰古朴,胎子厚重,很坚致,釉面青白,修胎多数规整,底足有的仍能看出浅显的跳刀痕,器口多数施酱釉。
中期官窑青花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青花颜色青翠、纹饰层次分明。
康熙晚期的青花逐渐浅淡,略显灰暗,有的因呈色不稳,开始晕散。
康熙瓷器的胎子非常细润坚致,早期稍厚重,中晚期略薄,但无论多薄的器物,都有一定的重量,如果过轻或过重,都是后仿的。
早期釉子青白色,很光润;中晚期釉子粉白色,无论釉薄还是釉厚,都紧贴胎骨,胎釉结合非常紧密;无论釉面是青白还是粉白或是亮青,器口都有一层粉白釉(酱口除外),由于含粉较多,器口釉易掉,俗称“破泡”,官民窑瓷器均如此。
浅谈瓷上水墨——青花分水
252019.1期青花瓷起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明代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雍乾三朝发展到了顶峰。
青花瓷花色清新明丽、造型古朴多样、精细粗犷并存、白中泛青极具中国传统墨画的神韵。
青花瓷又叫青花,自问世以来一直被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所喜爱。
分水,也叫分水皴,根据画面的不同题材,分出不同层次的浓淡效果,其描绘技法层次丰富、立体感强。
一、青花的历史发展青花瓷现今发现最早的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
元青花纹饰的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其色浓美。
元青花与永乐青花都是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绘制而成的。
永乐、宣德青花之亮丽,早在明代就已令文人雅士倾倒。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雍乾三朝青花发展达到了顶峰,同明青花堪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以康窑独步本朝,其款式规模,制造精巧。
青花瓷的烧造在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如果说明代青花瓷在当时已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主流的话,那么,到了清代,青花瓷的生产流程已经达到了飞跃的程度。
从今人对中国瓷器的收藏、流通的青彩比传统斗彩更醒目、耐看,几乎没有一个朝代的传世瓷器品种在数量上可与清青花瓷器相比。
无论是在国内外藏有中国瓷器的博物馆、美术馆或私人收藏家手中,还是国内外文物拍卖市场和古玩铺,都可以找到清代青花瓷的踪迹,清代青花瓷的影响所及,可遍及全世界。
清代青花瓷器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各地烧造产品质量较次。
唯有景德镇的青花瓷,时代特征、精粗文野较明显,因而,它是清一代青花瓷的代表。
二、青花分水的艺术特点通过学习青花分水和对分水的掌握,其艺术特点简单归纳如下:(1)平色水(平水):色度不同,每种色块匀净平整,尽量没有水与水相接的水迹纹。
这种手法多用于图案工整、细腻、精致的器皿纹样上。
(2)水迹纹(浪头水):一笔水和一笔水之间相互压住一点头,重叠的部分形成深一点的水迹纹。
这种手法保持手工痕迹的随意性,民间味浓。
(3)晕水:根据画意,从淡到浓或由浓到淡,笔肚含饱水,笔尖留一小水珠保持在坯体上,慢慢晕下去,坯体随着笔而吸收,笔尖停留的时间越长,水色越浓,这种色阶变化不大,感觉柔和匀净。
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的观后感
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的观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的观后感1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坐校车去博物馆参观。
到了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有一面墙那么大的木版画,画上有两只仙鹤和太阳,有些女人在拿枪捕鱼,男人们在骑马。
看了这幅画,就有一种进入古代的感觉。
我们上了二楼进了一间屋子,屋子里的展品是介绍旧石器时代的。
在展示柜中,有许多磨尖了的石头做的器具、环形石器和许多小石头中有小洞做的项链。
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又走进了另一间屋子,这间屋子跟以前大有不同。
时间由石器时代转到了古代。
那里有军印和人死了留下的衣服。
能看出以前的齐齐哈尔就是一个军事重地。
因为有兵器、枪、军用毯子和抽烟用的烟壶。
记得还有一部电视剧《闯关东》里也说了齐齐哈尔是一个军事重地。
在当时还相当的有名呢!看看古人穿的衣服,衣不遮体,又冷又不舒服。
可现在我们不仅要穿得暖和,而且还要漂亮好看。
以前的古人只要肚子里有东西就行,可现在我们不仅要好吃,口感好、不能咸着也不能淡了。
古人住的又小又冷的帐篷,现在住又宽有大的`楼房,又暖和,又美观。
并且现在有事可以打个电话,很方便,在以前是要骑马和信鸽的。
并且我们有面向世界的互联网和电脑。
看看现在的我们,就像是泡在蜜罐里的小蜜蜂,就像是花房里的小花朵,个个幸福得在冒泡。
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所以我们也是能担起社会发展的一代。
等我们长大了,中国将无比富强,我们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
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的观后感2上周五我们和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来到天津的自然博物馆,那天的天气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我们怀着兴高采烈的心情进入了向往已久的自然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这里有很多的动物、植物标本及古生物、古人类化石。
我们首先参观了三楼的野生动物厅,我们仿佛进入了原始森林,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映入了我的眼帘。
淘气可爱的金丝猴、霸气威猛的东北虎、憨厚可鞠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梅花鹿等等。
清代外销瓷中的彩瓷
清代外销瓷中的彩瓷作者:王蔚华来源:《收藏界》2013年第06期清代外销彩瓷造型丰富,纹饰艳丽夺目,并带有外来文化特色,给人一种新颖、秀丽感。
本文介绍的10件清代外销彩花瓷盘由鲁德集团季先生收藏,造型均为圆形,宽板沿,浅腹,坦底,圈足。
胎薄色白,质坚硬,釉面温润,玻璃质感较强,造型规整,做工精细,板沿与内底都有彩花纹饰。
1.青花矾红花卉山雀纹瓷盘(图1)口沿描绘褐釉,板沿两道弦纹间饰斜方格纹与四组花叶纹,其间还饰有四开光,内绘青花花卉纹。
盘内底以釉下青花绘山坡、栏杆、瘦石,以及树干、枝叶,还有飞翔的山雀,又以釉上矾红与描金勾画花叶。
2.青花矾红描金芭蕉纹瓷盘(图2)口沿描褐釉,沿面及腹内壁上下以青花弦纹区隔,板沿绘四簇折枝花,腹部斜方格锦纹,内间饰四开光,开光内绘花朵。
内底绘坡地、山石、芭蕉、花卉,花朵硕大,枝叶繁茂,蓓蕾与新开放的花朵向上,叶片有伸有卷,迎风而动。
以釉下青花或釉上矾红绘画,叶脉与花朵上描金勾勒。
3.青花矾红花卉纹瓷盘(图3)褐釉描口沿,口沿边绘青花斜方格纹,板沿上间绘折枝花卉三组,底部画双线青花弦纹,内绘一簇花卉,花盛叶茂,以釉下青花绘花叶,矾红画花朵与枝干,描金勾画叶脉与花朵。
以上三件均具有伊万里风格。
4.粉彩玻璃白花卉纹瓷盘(图4)口沿边施褐釉,板沿上以玻璃白堆绘5组花瓣形开光围绕一周,内绘花卉,开光间各施一花朵纹相间。
又以浅蓝彩绘方折回纹与花朵纹锦地作边饰,并延伸到腹壁。
内底绘一束花卉,其间有一幅展开的花卉画卷。
设色有淡蓝、矾红、黑彩、堆白、描金等。
5.粉彩折枝花纹瓷盘(图5)口沿边施褐色釉,宽板沿绘锦地花朵折枝纹,5组花形开光围绕一周,内绘折枝花,开光间各绘一朵莲花,五朵莲花对应处边饰内绘不同色的花朵。
内底绘折枝花,色彩艳丽。
彩料颜色有红、浅绿、黄、褐、蓝、白等色。
6.粉彩石榴折枝花纹瓷盘(图6)口沿边施褐釉,宽沿与浅腹内壁绘卷草荷花纹边饰8组围绕一周,内底部饰折枝花,上开各种花朵,中部有菱形画面,内绘两颗石榴,其色有红、黄、褐、绿、白等。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PDF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PDF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 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
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
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
3.胎釉前期疏松瓷质灰白后期坚致瓷质细白如糯米粉。
前期釉色白中闪青含铁后期出现浆白釉光亮。
漫话明清外销瓷之康熙五彩
漫话明清外销瓷之康熙五彩文/刘志兵近来,外销瓷器市场火爆,价格连连攀升,其中涨势最猛的要属外销瓷中的康熙五彩瓷器,2010年至今,价格翻了几乎五倍。
因为工作关系,常从国外大量回购外销瓷,以前康熙五彩瓷器和外销青花瓷在国外价格相当。
现在国外回购康熙五彩瓷器几乎是康熙青花瓷器价格的五倍。
五彩瓷难以保藏,易褪色脱釉,存世量远较少,奇货可居,尽管为外销瓷,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叫价都比青花瓷高三至五倍。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
清代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熙五彩瓷素以其胎、釉精细,色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丰富而负盛名,继明永、宣青花晚明五彩之后,我国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
这里说的硬彩.即五彩。
康熙二十二年海禁开放后.大量瓷器出口换汇中,其中以青花和五彩尤为突出。
五彩在装饰及陈设,深受欧洲人的喜爱。
欧洲许多皇室贵族,富贾高官把五彩瓷当成一种烘托物主身份的高档艺术品,甚至在荷兰德国法国.瑞典还有仿制的康熙五彩瓷。
一、康熙五彩的釉釉上五彩是康熙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以外,绿、黄、紫、蓝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宝石之感,色彩光艳夺目,烧成温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
(1)红彩:五彩中的红彩,是用皂矾(三氧化二铁)制成。
制作时要经牛皮胶浸泡,以浸胶3至10年的矾红为好用。
在上彩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铅粉和牛皮胶,用水轻轻沾染,以中锋用笔,悬腕以拉线法描绘。
烧成后色彩鲜艳沉着,红得像宝石,而且有层次。
清末以后,红彩常用西赤(碳化硒)调油平填,红中泛橙而漂浮于釉面,手感粗糙,更无矾红的光泽和润滑。
(2)蓝彩: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
蓝彩常泛紫灰色,彩层特厚,彩的边沿有一层蛤蜊光晕,但由于蓝彩仍处于草创阶段,常有脱釉或失透的情形出现。
康熙青花 ——中国审美文化史论文
康熙青花概要:《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熙时期,经济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有了质的飞跃。
不论是胎釉、青料,还是器形、纹饰,都展示出了别样的风采。
各种时代的映射,各国文化的冲击与融合,都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康熙青花,被称为“五彩青花”的青花瓷,但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其精良的工艺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
康熙青花是一个不可替代,不可超越的康熙时代象征,也是中国青花的典型代表。
清代康熙王朝,经济贸易异常的发达,瓷业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康熙青花是在元明两代的青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却有了很大的飞跃。
其中,藏窑和郎窑成为了著名瓷器的品名。
臧窑土质细腻,釉质很薄,以蛇皮线、鳝鱼血、杏翠、黄斑点为最佳,代表康熙前期的制作水平;郎窑以仿制明宣德红釉、青花、成化的斗彩和白釉脱胎瓷而闻名,代表康熙晚期的制作水平。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盛名。
也使其在清代成为最名贵、最精美的瓷器,并素有“青花五彩”之美誉。
于其成就,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胎釉清朝早期青花胎体较厚重,釉面肥润并且呈现青白色,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出现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
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其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之间没有釉。
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微疏松。
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
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比较多,胎体比中期还要轻,底足普遍使用平切,切削整齐。
青料康熙早期青花尚有明末的遗风,早期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
中期青花则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十分雅洁,且呈现出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
青花瓷的历史发展及各时期特征
青花瓷的历史发展及各时期特征青花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陶瓷制品,以氧化钴作为色剂,在胎体上绘出花纹图案,然后在器物表面涂一层透明釉,入窑经过1300度的高温一次烧成,呈现出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其图案清晰艳丽,给人以明快素雅之感,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
青花瓷的釉料成分中除了氧化钴,还含有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钙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的含量多少,会直接影响青花瓷的色泽效果。
青花瓷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由萌芽走向鼎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了极具时代特色的艺术风貌。
唐代青花瓷的萌芽据研究资料显示,青花瓷始于唐代中晚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大唐时期万国来朝,商贸繁盛,与外族的交流也非常多。
当时的富贵人家多喜爱色泽温润的青瓷,如千峰翠色的透亮,或者质地厚重雅致的白瓷,又或者色彩明艳的唐三彩瓷器。
此时,中国的陶瓷业发展正式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的越窑主产青瓷,北方的邢窑主产白瓷。
而质地较为粗糙的早期青花瓷就多用于出口或者民间,官方并不重视。
这一点从已发现的几片唐代青花瓷碎片来看,青花瓷在唐代没有发展开来。
唐青花在唐代200余年的的发展进程中,作为一种创新的陶瓷工艺品种,有一个孕育、萌芽、产生、发展到相对成熟的过程,是“沿着自身发展规律逐步前进的”,形成了一个与唐白瓷、唐三彩等并行发展的独立陶瓷品系。
唐青花发展演变轨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孕育阶段,即创烧时期,大致在初唐中期。
初唐青花的造型与黄冶窑场的唐白瓷、唐三彩的器物类型相同,器型有罐、碗、球形执壶、三足炉、水注、盂、樽、盒、珠等等。
罐、碗、执壶、水注多为饼形足。
胎质一部分为陶质,烧成温度在800—1000℃;另一部分为瓷质胎,烧成温度在1100℃以上。
由于瓷质胎铁、钛含量较高,胎色灰暗,故多在胎上施一层化妆土,用蘸釉的方法在器表罩一层钙碱釉,多为大半截施釉,底足露胎。
用钴料装饰器物,主要采取洒彩或点彩技法,形成简单、不规则的釉上或釉下点斑纹或条斑纹。
明清景德镇外销觉的主要纹饰(下)
赏鉴APPRECIATION图2. 青花山水人物纹盘清康熙(广东省博物馆藏)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下)文、图:黄静南京式样(柳亭纹与山水人物)图1. 青花描金柳亭纹盘清乾隆—嘉庆(广东省博物馆藏)青花柳亭纹瓷器可以说是17—18世纪最受西方人欢迎的中国风瓷器之一,有盘、瓶、壶、茶具等等。
欧洲人不仅大量仿烧这种纹饰的瓷器,还为这种画面编撰了一个非常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地主陶林,居住在柳树环绕的楼阁里,他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叫康茜,并且已经许配给了一个年老却富有的商人。
可是康茜却爱上了父亲的一个工人——常。
由于他们的爱情遭到陶林的反对,于是他们私奔到了一个小岛。
当陶林找到他们并要抓他们回去时,他们的爱情感动了上苍,老天把他们变成一对小鸟,从此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图1)有的学者认为,这种纹饰的前身源于明末至清初的山水人物图案。
但两者风格相去甚远,意境也完全不同:一个清幽(图2),一个热闹。
因而笔者认为两者应该没有直接的联系。
纹章与字母组合徽章纹瓷器又称纹章瓷,是由欧美国家的皇室、贵族、社团、城市、军队首领等把象征或代表自己权力、地位、身份的徽章图案,烧制于定做的瓷器上面,作为自己独有的标志。
根据国内现有的出土资料,景德镇出土的明万历(1573—图6. 红彩菲次休纹章咸菜碟清嘉庆(波士顿Peabody Essex Museum 藏)1620)末年青花纹章瓷碎片,是目前能见到最早的纹章瓷实物资料。
但也有一种说法是,最早的纹章瓷是现存葡萄牙的一件青花徽章纹玉壶春瓶,是由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1495-1522)定做,其徽章是带有他姓名的浑天仪,寓意他将控制全世界。
无论如何,最早的纹章瓷是在明晚期由欧洲人向景德镇定做的青花瓷,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清代欧洲人定制的徽章瓷,有的是完全在景德镇完成,有的是边饰完成于景德镇,徽章纹饰则到广州才加绘的。
后者我们通常归为广彩。
徽章图案一般放置于器物的中心位置或盘子的边饰上。
博物馆观后感15篇
博物馆观后感15篇博物馆观后感1研究历史是我最大的爱好。
每到假期我都会踏上探索历史之旅,这个寒假也不例外,我参观了位于玉皇山脚下的南宋官窑博物馆。
这里曾经是南宋最重要的窑址之一,许多著名的瓷器作品都出自这里。
一进场馆大门,我的目光就被一堆瓷器残片吸引住了,这些昔日的御用瓷器原本可以成为我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它们终究没有经受住金元的铁蹄,而被毁于一旦。
我们继续参观,看到有些青瓷残片的命运要好得多。
现代工匠们用灵巧的双手,将它们重新拼粘在一起,恢复了它们往日的姿态。
随后我们欣赏到了真正的南宋官窑,领略了中国各大名窑的风采。
在参观中我还观察到了一种现象,早期的唐代青瓷颜色偏黄,而南宋时期的官窑颜色掌握的就恰到好处。
后来我才知道,瓷器的颜色与烧制的温度也有关,随着科技的发展烧制的温度就会更精确,瓷器的颜色也不会太过偏差。
走出了青瓷的世界,我们又去欣赏了美丽的康雍时期的外销青花瓷,这些瓷器可谓是中西合璧,但也各有特色。
康熙青花较为饱满,而雍正青花更加生动。
走出了场馆,我们进入了陶艺学习中心,开始自己制作陶器。
制作陶器看似容易,其实却困难重重,我做的满身是泥,最终还无功而返,真是有些遗憾。
这次参观让我对历史文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我要在下个假期继续探索历史,把整个历史长河灌输到我的脑海中。
博物馆观后感2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乘坐着校园大巴来到了__x。
一到大门口,一个号大的校名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走着走着。
地质博物馆就出现了。
温和的两位保安爷爷为我们敞开了大门,我们仿佛走进了新的奇妙的世界。
我们看见了巨大的鱼龙。
解说员哥哥走过来说:“小朋友们,这是比恐龙还生活早一代的鱼龙,它大约有五到六米长,它是几亿年前的海洋生物了,当然鱼龙现在已经灭绝了。
”“好,那我们往下走,看下一个展品。
”解说员哥哥说。
我们带着好奇心走向了一幅化石,它很大,名字叫做海百合。
解说员哥哥用奇特的语气问我们:“大家说它是植物还是动物呢?”我们异口同声的说:“是植物!”“它可不是植物,它是动物。
“芙蓉出水——清代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精品展”
“芙蓉出水——清代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精品展”“芙蓉出水”巡展是官博近年来打造的一项热门对外巡展项目,通过展示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外销青花瓷器精品来带领观众熟悉当时瓷器外销的基本概况,并以此为切入点展示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盛况。
前言青花,自诞生的那一刻,就与外销有着不解之缘。
十三至十四世纪,当蒙古人以草原民族的气势一统天下之时,元青花的蓝白光芒梦幻般地征服了西亚伊斯兰世界的大小苏丹,有着细密纹饰的青花器以宗教虔诚般的礼遇被收藏于皇室的宫殿及神庙。
随后,跟随郑和下西洋的浩大船队,在惊涛骇浪的海上“陶瓷之路”上,青花瓷再次掀起对外贸易的高潮。
当时钟指向清帝国的康雍时代,中国的外销瓷迎来了对外输出的最后一个黄金期。
青花瓷被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抵达欧洲,甚至更遥远的地方,并赋予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无限憧憬与渴望。
广阔无垠的海洋翻卷着神秘的波浪,给予我们无尽的想象,海底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当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与这些曾遭受过海难的青花瓷再度重逢,我们被它完好如初的样貌所打动。
如果说,当时的沉船仅仅是一次商业冒险活动的失败,那么今天在我们看来,这些渡尽劫波的幸存艺术品已成为一种美的结晶与贸易的升华。
十七世纪世界贸易航海线路图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第一单元按图索骥清康熙——雍正青花盆景花卉花浇这两件花浇无论是造型和纹饰都充满了异国风情。
直口,高颈,溜肩,弧圆腹,弯曲柄,平足的造型来源于西方的铜器,而对称图案化的植物纹,在恍如中国传统如意纹的装饰空间中又表现出西方艺术的形式化。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清康熙青花西洋宫苑盆景高奘大盖罐高奘罐是继明代以来就开始制作的一种外销瓷。
此罐整体造型修长,盖形高拱圆润。
特别的是,该器物的图案装饰纵分成两种不同的风格。
一半罐身在六边形的开光内绘有高耸入云的西洋宫苑,这些建筑类似西方的哥特式教堂;而另一半罐身则在开光中装饰花团锦簇的各式花卉盆景,菊花、玉兰和牡丹绽放着中华民族长寿和玉堂富贵的瑞祥色彩。
2023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_3
2023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2023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1午后的学校沐浴在太阳的光辉下,显得格外的朝气蓬勃。
同学们三五成群地拉着手,悠哉悠哉的向博物馆走去。
一路上,秋风习习,我憧憬着博物馆的庞大和古物的丰富及历史的悠久。
一进大门,映入我眼帘的是高低不平的琴铜器,它们整齐地摆放在展示框里。
共有12件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每个青铜器背后都蕴藏着朝代的背景及文化礼仪。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青铜器是祭祀礼器——猪尊。
它上头雕刻了许多精美的花纹和凹凸不平横纵交错的线条。
它虽然仅有腹部刻着引人注目的八卦图,可是它创造于西周时期。
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猪尊高22。
4厘米,长39厘米。
也许卓文王和博学多才的姜子牙祭天神,拜地神的时候就是拿它来盛酒的。
他们一边洒酒,一边向天发誓:“绝不助纣为虐,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在博物馆里,我还看见了精致的鸟尊。
庞大的壶,在灯光下照耀出历史趣味的龙形弓和引人入目的酒杯。
刚同学们一边漫步,一边向教室走去时。
我脑海里浮现出西周时期那派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在温暖的阳光下我慵懒地扬起下巴脑海里幻想着男耕女织,老人小孩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情景。
随心所欲的球风荡漾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树叶互相摩擦,簇簇作响。
好像在说:“快点回到现实吧!同学们都回教室。
”2023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2首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为社会服务”,强调“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首都博物馆设计方案,经过两轮国际招标,从16家中外知名建筑设计机构提交的22个设计方案中选出的。
博物馆建筑落成后,已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一致称赞。
新馆建筑用地2.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建筑高度40米,地上五层、地下两层。
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与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精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
如:外观外倾斜的青铜体破墙而出,悬挑的大屋顶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出檐,青灰色砖墙模糊了古城墙与现代幕墙的界线。
潮汕历史博物馆观后感三百字左右作文
潮汕历史博物馆观后感三百字左右作文全文共10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潮汕历史博物馆观后感三百字左右作文1今天,晴空万里,天气宜人,学校组织我们去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
走近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福建历史博物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进入博物馆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型塑像,里面记载着解放军同敌人英勇作战的场面。
绕过塑像,我们走进大厅,大厅里放满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有红军使用过的刀枪,有红小孩使用过的红鹰枪,有红军使用过的炊具,还有烈士留下的血衣……参观了历史博物馆,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自不易的,是解放军不怕牺牲,英勇作战,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如果没有他们忘我牺牲的精神,没有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高贵品质,那么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日子,也不可能坐在这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今天参观博物馆我收获很大,我们只有不忘过去,好好读书,学好文化,长大为祖国,为做贡献。
潮汕历史博物馆观后感三百字左右作文2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
浙江省博物馆旧馆址的一部分为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澜阁。
年,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新馆占地面积平方米,博物馆里有几个场馆,分别是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工艺馆、礼品馆、吕霞光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明清家具馆、精品馆等十个展馆。
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构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色间,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文化新景点。
浙江省博物馆旧名西湖博物馆,年更名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浙江省博物馆。
浓墨重彩——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
浓墨重彩——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一外销青花瓷概况青花瓷,属釉下彩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
外销瓷,是指在国内窑口生产、专供销往海外的瓷器。
瓷器与丝绸、茶叶一样,是中国古代出口贸易的重要商品。
自唐代起,中国瓷器就开始远销海外,十七至十八世纪,瓷器出口贸易达到了高潮。
在今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印度、伊朗、伊拉克、巴林、约旦、叙利亚、苏丹、埃及、坦桑尼亚等国都出土了中国的瓷器标本,世界各大博物馆也都有重要的中国外销瓷收藏。
青花瓷自诞生以来,以其优雅的色调和风格,赢得了中国人的偏爱,至明清时期更是成为主流,上至宫廷显贵,下至农夫走卒,无不喜爱。
不仅中国,国外对青花瓷也是趋之若鹜。
1998、1999年,德国海底探险公司在印尼的勿里洞海域打捞“黑石号”沉船,发现6万多件中国唐代的瓷器,其中有3件河南巩县窑烧造的青花盘。
这说明,早在9世纪,中国的青花瓷就已远销国外。
随着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中国外销瓷迎来了对外输出的最后一个黄金时代。
以青花为主的外销瓷通过各种渠道销往海外,抵达欧洲。
据保守统计,仅在18世纪的100年中,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就在6000万件以上。
二外销青花瓷的种类与特征以瓷器的造型及纹饰设计为载体,外销青花瓷展示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焦点。
清代康雍时期销往欧洲的青花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下文从器型和纹饰两方面对此试做分析。
(一)器型众所周知,东西方的社会生活习惯和审美习俗一直都有很大的不同,外销青花瓷很明显地反映了这点。
外销青花瓷种类繁多,器型丰富,包括盆、盘、花觚、茶壶、盏、托盘、军持、高足盖杯、花浇、高奘罐、瓶等。
它们有的造型具有夸张的简洁的曲线美,但多数是中国的工匠们为了适应欧洲风格制作的器型,还有些是在欧洲老式茶具的造型上绘着中国风格的纹样。
1高奘罐高奘罐是继明代以来就开始制作的一种外销瓷。
这件康熙时期的“青花西洋宫苑盆景高奘大盖罐”造型修长,盖型高拱圆润。
浓墨重彩——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
作者: 孙海彦 王涛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文物鉴定与鉴赏
页码: 36-4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1期
主题词: 青花瓷 外销 南宋官窑 通商口岸 博物馆 南京市 清代 器形
摘要:2013年7月12日,《清代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特展》在南京市博物馆正式展出(图1)。
这批由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康雍时期的外销青花瓷,器形多样,纹饰丰富,是清代康雍时期推行开放通商口岸政策后,青花瓷大量销往海外的实物佐证。
这批瓷器在外观上与同时期行销于国内的产品有着明显的区别,。
清康雍乾三代瓷器成交价屡创新高,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
清康雍乾三代瓷器成交价屡创新高,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近年来,清三代瓷器成为艺术品市场上最热门、最受追捧的对象,常常出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价屡创新高。
有统计称,自1975年来,瓷器拍卖价格逐年攀升,仅15年时间便已高达9倍。
清三代瓷器之所以受到市场热捧,主要由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烧制技术已臻成熟,在技艺上无可挑剔,而且这三朝帝王对瓷器的热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烧制出来的瓷器精美别致,为前代不可比拟。
从事瓷器收藏多年的任明学介绍,清三代的御用瓷器必须经过督窑官的精心挑选,如有瑕疵立即销毁,所以拿出任何一件,都称得上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也因此民间极少流传,存市数量不多,具备很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受到藏友追捧。
清三代瓷器令人瞩目的成交记录任明学介绍,中国制瓷业经过漫长发展后,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达到历史顶点,无论是斗彩、五彩、素三彩,还是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质量和数量都为前代不可比拟,当时的官窑瓷器代表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清三代是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在目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藏家对清三代瓷器的关注与日俱增,即便是民窑精品,市场价格也达到相当高位,许多藏家“只进不出”,导致清三代瓷器价位还将不断拉高。
查询近些年的拍卖成交记录,早在2001年,一件“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便在拍卖市场上以880万元的价格拍出;等到2005年,该烛台二度出现在北京翰海春拍中时,最终以2035万元的高价成交,短短今年间,翻升超2倍。
同样是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场上,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拍出1.6亿元的天价,其高仿品市场上价格甚至也高达十几万元。
随后,一件“明宣德青花藏文高足碗”以2306万元成交。
在2010年,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在北京匡时五周年秋拍中以6680万元落槌;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成交价格再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3亿;去年,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又以1.1亿元成交。
最新参观博物馆观后感15篇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15篇今天我和父母一起去参观中华慈善博物馆。
进入展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瓷盘。
这个瓷盘十分高大,墨绿中透着一丝白。
盘中刻画着一位圆佛,他慈眉善目地笑着,旁边有两条巨龙,正张牙舞爪地怒吼着、咆哮着。
“红花须得绿叶衬”,一般人只会看到那瓷盘的美丽,却没看到他架子的鬼斧神工,它是用上等的红木做的,上面雕刻着两只栩栩如生的猛虎,露出尖尖的獠牙。
背面看,一个巨大无比的如意竖在那儿,撑住了整个瓷盘。
如意上虽无宝石,但雕刻技术高超,就像是有闪耀的珠宝,熠熠生辉。
来到“仿古慈善街”,这里的古代慈善街道数不胜数,有专门收养老弱病残的福田院,有从事医疗慈善的机构“惠民药局”,较早的家族义庄“范氏义庄”,收养弃婴的“育婴堂”,免费摆渡的“义渡局”等。
向前走了几步,看到模拟区,这里再现了汶川大地震的场景。
天崩地裂,这感受是汶川百姓一辈子也抹不去的记忆。
灾难面前,中华儿女手拉手、心连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们向灾区捐赠物资,让更多的人帮助灾民、官兵。
让我们走进中华慈善的世界,探寻精湛深遂的慈善文化。
驻足于此,我更加理解孙中山先生说的:“仁之种类,有救世、求人、救国三者,其性质皆为博爱。
”这句话。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帮助更多的人吧!今天,我有幸参观芜湖市博物馆,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古、现代文物。
首先,我们来到一楼,观看了一些立体地图,你也许会奇怪:立体地图是什么呢?其实只是一种立体模型。
这里有古代大宫殿、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以及以前的弋矶山医院。
接着,我们又来到一楼化石处,这里有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的化石,有山羊的头骨、中华乳齿象的骨头,还有维氏原狒的骨头。
之后,我们来到二楼,这里展示的是古代的陶器、青铜器和天然晶体,真让我大开眼界,赞不绝口。
有的陶器是白色的,有的是褐色的,青铜器有的像茶壶,有的像大水缸,有的像小型盾牌。
来到天然晶体前,一堆亮闪闪的晶体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以为是雌黄或雄黄,看过标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水晶晶簇啊!跟着,我们来到玩乐体验馆,这里主要是一些趣味小游戏,有踩鱼、踩花、益智拼图等。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瓷的介绍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瓷的介绍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
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青花瓷仍是当时景德镇瓷器的主流产品,官窑青花和民窑青花的烧造量都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遗留下来的传世品,也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
乾隆时国内陶瓷市场广大,据文献记载,清代早中期内销情形为“利通十数省,四方商贾、贩瓷者萃集于斯”。
景德镇外销瓷自康熙中期开始兴盛,至乾隆时最盛。
中国瓷器销往世界各地,而其中主要的优质瓷运往欧洲和美洲。
据国外有关档案统计,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销往英国的瓷器约40万件;乾隆十五年至四十六年1750—1781年的32年间销往瑞典的瓷器达110万件。
乾隆朝青花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典型乾隆器,一类是乾隆仿古器。
典型乾隆器生产量极大,是当时社会大众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外销出口瓷的主体。
其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严格,但产量却远大于雍正朝。
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袭前朝,放的最多的是明宣德青花瓷。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
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精瓷与粗瓷的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