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预防及处理

合集下载

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

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

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1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1.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⑴导管底距离孔底大高或太低。

原因:由于计算错误,使导管下口距离孔底太高或太低。

太高了使首批碎数量不够,埋不了导管下口(1米以上)。

太低了使首批碎下落困难,造成泥浆与混凝土混合。

预防措施:准确测量每节导管的长度,并编号记录,复核孔深及导管总长度。

也可将拼装好的导管直接下到孔底,相互校核长度。

⑵首批碎数量不够。

原因:由于计算错误,造成首批碎数量不够,埋管失败。

预防措施:根据孔径、导管直径认真计算和复核首批碎数量。

⑶首批混凝土品质太差。

原因:首批碎和易性太差,翻浆困难。

或坍落度太大,造成离析。

预防措施:搞好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和易性。

⑷导管进浆。

导管密封性差,在首批碎灌注后,由于外部泥浆压力太大,渗入导管内,造成碎与泥浆混和。

1.2处理办法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后,应拨出导管,提起钢筋笼,立即清孔。

2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注停工1.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原因:由于设备故障,混凝土材料供应问题造成停工较长时间,使混凝土凝结而断桩。

预防措施:施工前应做好过程能力鉴定,对于部分设备考虑备用;对于发生的事故应有应急预案。

2.2处理方法⑴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深,考虑提起钢筋笼后重新成孔。

⑵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浅,可采用接桩。

⑶如原孔无法利用,则回填后采取补桩的办法。

3导管拨空、掉管。

2.1事故原因和预防⑴导管拨空原因:由于测量和计算错误,致使灌注碎时导管拨空,对管内充满泥浆;或导管埋深过少,泥浆涌入导管。

预防措施:应认真测量和复核孔深、导管长度;应对导管埋深适当取保守数值。

⑵掉管原因:导管接头连接不符合要求;导管挂住钢筋笼,强拉拉脱等。

预防措施:每次拆管后应仔细重新连接导管接头;导管埋深较大时应及时拆管。

3.2处理办法⑴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深时应重新成孔。

⑵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浅可采取接桩办法。

4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

4.1事故原因⑴混凝土供料间隔时间太长,灌注停顿,混凝土流动性变小。

钻孔灌注桩断桩预防及处理

钻孔灌注桩断桩预防及处理

钻孔灌注桩断桩预防及处理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港口码头等工程领域。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断桩这一严重的质量问题,给工程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合理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原因1、地质条件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如地下溶洞、流沙层等,可能会导致桩孔坍塌,从而引起断桩。

2、施工工艺不当(1)清孔不彻底:如果孔底沉渣过厚,在灌注混凝土时,沉渣会混入混凝土中,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桩身的整体性,容易导致断桩。

(2)灌注时间过长:混凝土灌注时间过长,会使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甚至出现初凝现象,从而导致灌注不畅,形成断桩。

(3)导管堵塞或拔出混凝土面:导管堵塞会导致混凝土无法顺利灌注;而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则会使混凝土混入泥浆,造成桩身质量缺陷,引发断桩。

3、混凝土质量问题(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如果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如水泥用量过少、水灰比过大等,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容易出现断桩。

(2)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混凝土搅拌不均匀会使混凝土的性能不稳定,影响桩身质量。

4、钢筋笼上浮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如果钢筋笼上浮,会使钢筋笼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降低,从而影响桩身的承载能力,严重时可能导致断桩。

二、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预防措施1、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在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应采取必要的预处理措施,如注浆加固、钢护筒跟进等。

2、优化施工工艺(1)严格控制清孔质量:在清孔过程中,应多次测量孔底沉渣厚度,确保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合理安排灌注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灌注量,合理安排灌注速度,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完成灌注。

(3)加强导管的管理:在灌注前,应对导管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试压,确保导管无堵塞和漏水现象;在灌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导管的埋深,防止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混凝土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1. 原因:混凝土断桩可能是由于钢筋数量或直径不足,混凝土质量不佳或未充分振捣等原因所致。

处理措施:应加强工程监控和验收,确保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搅拌、浇筑和振捣工作。

遇到混凝土质量不佳或存在空鼓、砂眼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

2. 原因:在钻孔施工中,如果发现施工现场地质条件较复杂,钻孔深度较深,地下水位较高等情况,容易出现混凝土断桩的情况。

处理措施:应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技术方案设计,采用符合要求的钻具,严格控制混凝土浇注质量,同时在桩身周围施加压力,避免混凝土断桩。

3. 原因:由于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或执行问题,导致混凝土断桩可能是由于振动少,钢筋排布不当,钢筋绑扎不严格或模板破损等原因。

处理措施:应加强施工过程的现场管理和监督,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钢筋布局合理,避免模板破损等情况。

同时,及时发现并排除周围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4. 原因:当地基土壤受力不均匀、开挖深度超过预期或气候温度变化较大时,混凝土断桩也可能发生。

处理措施:应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技术方案设计,采用符合要求的施工方法,注意环境应力影响,如采用试压、凿岩等技术措施。

保证混凝土在正确的温度下进行浇筑,避免出现水分蒸发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钻孔灌注桩断桩原因分析与处治

钻孔灌注桩断桩原因分析与处治

钻孔灌注桩断桩是在桩基工程中常见的一种问题,它给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因此,对于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对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原因分析1. 土层沉降不均匀:在桩灌注过程中,如果土层存在不均匀的沉降现象,会导致桩身承受不均匀的荷载,从而造成桩身发生断裂。

主要原因可能包括土层本身的均质性差异、土层的差异沉降速率等。

2. 桩身内部缺陷:钻孔灌注桩在注浆灌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注浆不均匀或者灌注压力不足等问题,导致桩身内部出现缺陷,如空洞、裂缝等。

这些缺陷会削弱桩身的承载力,从而引发断桩事故。

3. 配筋不足或者错位: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需要进行钢筋的布置和固定。

如果配筋不足或者错位,会导致桩身的梁式刚度不够,无法承受设计要求的荷载,从而发生断桩的情况。

4. 桩端的作用力超过承载力:钻孔灌注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来自地表和地下的各种荷载作用,如地震、侧向力等。

如果这些作用力超过了桩身的承载力,就会导致桩身发生断桩。

二、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处治措施1. 强化桩身检测:针对钻孔灌注桩的断桩问题,可以通过对桩身进行无损检测,如超声波、射线等,来寻找桩身的内部缺陷或者损伤。

通过检测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2.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注浆灌注的均匀性和灌注压力的充分。

同时,对于配筋的布置和固定也要注意细节,以避免配筋不足或者错位的情况。

3. 增加桩身的刚度:为了增强钻孔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增加桩身的刚度来提高桩的稳定性。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桩身内部加入钢筋筋束,以增加桩身的刚度和抗弯能力。

4. 再注浆加固:对于存在桩身内部缺陷的情况,可以采用再注浆的方式对桩身进行加固。

通过注浆材料的渗透和填充作用,可以修复桩身的缺陷,提高桩体的整体承载能力。

5.合理设计桩基承载力:在设计钻孔灌注桩工程时,需要充分考虑桩身的承载能力和所处地下土壤的力学特性。

桩基础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解决措施

桩基础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解决措施

1)成孔后不垂直,偏差值大于规定的 L/100。

2)钢筋笼不能顺利入孔.2、原因分析1)钻机未处于水平位置,或者施工场地未整平及压实,在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2)水上钻孔平台基底座不稳固、未处于水平状态,在钻孔过程中,钻机架发生不均匀变形。

3)钻杆弯曲,接头松动,导致钻头晃动范围较大。

4)在旧建造物附近钻孔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5)土层软硬不均,导致钻头受力不均,或者遇到孤石,探头石等。

3、预防措施1)钻机就位前 ,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整平和压实,并把钻机调整到水平状态,在钻进过程中,应时常检查使钻机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工作. 水上钻机平台在钻机就位前,必须进行安装验收,其平台要坚固、水平、钻机架要稳定。

2)应使钻机顶部的起重滑轮槽、钻杆的卡盘和护筒桩位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钻机移位或者浮现过大的摆。

3)在旧建造物附近施工时,应提前做好探测,如探测过程中发现障碍物,应采用冲击钻进行施工.4)要时常对钻杆进行检查,对弯曲的钻杆要及时调整或者废弃。

5)使用冲击钻施工时冲程不要过大,尽量采用二次成孔,以保证成孔的重直度.4、处理措施1)当遇到孤石等障碍物时,可采用冲击钻冲击成孔。

2)当钻孔偏斜超限时,应回填黏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重新钻孔.二、在钻孔过程中发生缩孔怎么办?1、质量问题及现象当使用探孔器检查成孔时,探孔器下放到某一部位时受阻,无法顺利检查到孔底。

钻孔某一部位的直径小于设计要求,或者从某一部位开始,孔径逐渐缩小。

2、原因分析1)地质构造中含有软弱层 ,在钻孔通过该层中,软弱层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孔内挤压形成缩孔。

2)地质构造中塑性土层,遇水膨胀,形成缩孔。

3)钻头磨损过快 ,未及时补焊,从而形成缩孔。

3、预防措施1)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及钻井中的土质变化,若发现含有软弱层或者塑性土时,要注意时常扫孔。

2)时常检查钻头,当浮现磨损时要及时补焊,把磨损较多的钻头补焊后,再进行扩孔至设计桩径.4、处理措施当浮现缩孔时,可用钻头反复扫孔,直到满足设计桩径为止.三、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坍孔如何处理?1、质量问题及现象在钻孔过程中或者成孔后井壁坍塌。

打桩断桩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打桩断桩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打桩断桩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桩基是基础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而临时支撑和桩基在地下工程中会经常出现在一起。

当地下工程需要施工时,往往需要先行对施工现场的地下管线进行处理,如移位、修改或拆除等。

而为了便于施工,往往需要进行地下管线的临时支撑,而临时支撑所选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打桩。

然而,打桩施工中也会不时出现一些问题,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打桩头断桩。

当打桩施工中出现打桩头断桩现象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地层硬度大:当施工地的地层硬度较大时,使用的打桩机械的能力可能无法克服地下桩基的阻力,造成打桩头断桩。

2. 桩头质量差:在打桩施工中,如果选择的桩头质量差,可能会导致桩头在受到较大阻力时无法正常工作,最终导致桩头断裂。

3. 打桩机械故障:打桩施工中使用的打桩机械遭遇故障时,往往会发生打桩头断桩的情况。

4. 桩头设计不合理:桩头的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断桩现象的发生。

比如,桩头的几何形状、材料选择、强度等方面都会对桩头的承载能力产生影响。

处理打桩头断桩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增加施工机械的施工能力:当地下地层较硬,导致桩头断桩时,可以考虑使用更大功率、更高效的打桩机械进行施工,以增加施工能力,解决打桩头断桩的问题。

2. 选择合适的桩头:施工前应仔细选择合适的桩头,确保其质量达到要求,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加适合的桩头类型,比如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等。

如果桩头设计不合理,建议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桩头的承载能力。

3. 检修和维护打桩机械:定期检修和维护打桩机械,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对于出现故障的打桩机械,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4. 监控施工过程:在打桩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对打桩过程中的冲击力、扭矩等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桩头断桩。

总之,针对打桩头断桩问题,应充分了解导致该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的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的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抗拔强度,是目前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然而,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原因,钻孔灌注桩桩身可能出现混凝土夹渣或断桩的情况,这将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混凝土夹渣的防治措施混凝土夹渣是指灌注桩桩身中混凝土中夹杂有外来杂质或者过多的含泥量,严重影响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为了防止混凝土夹渣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骨料等材料,避免因材料质量不过关导致混凝土夹砂、夹石等情况的发生。

1.2 严格控制水灰比,合理搭配配合比,避免水灰比过大或过小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均匀。

1.3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的振捣和浇注,保证混凝土密实度和均匀性,减少混凝土夹渣的可能性。

1.4 增加现场的监测和检测,利用超声波、放射性探测等技术手段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2. 断桩的防治措施断桩是指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桩身断裂或折断的情况,严重影响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

为了防止断桩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2.1 合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振捣参数和施工速度,避免因振捣不当导致桩身过早抗压或者抗拉而发生断桩的情况。

2.2 增加桩身钢筋的配筋密度,合理设计桩身钢筋的布置方式,增强桩身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抗压能力,有效减少断桩的可能性。

2.3 严格控制挖孔和灌注混凝土的工艺参数,确保桩身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避免因施工工艺不当导致桩身断裂或折断。

2.4 加强现场监测和检测,利用声波、位移监测等技术手段对灌注桩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的防治措施需要从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工艺控制、现场监测等方面全面考虑,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加强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以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可靠性。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桩基础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基础形式,其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桥梁的安全运行。

在使用过程中,桩基础桥梁断桩的问题时有发生,给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了隐患。

桩基础桥梁断桩的原因主要包括设计不当、施工质量不达标、材料选择不当等因素。

这些原因导致桩基础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无法承受,最终导致断桩现象的发生。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桩身弯曲、断裂、沉降等形式,严重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

加强对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的研究与防治意义重大。

为了解决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需要从源头加强设计规范、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合理选择材料等方面加以防治。

及时进行桩基础桥梁的检测与诊断,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确保桥梁工程的安全运行。

通过对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可以为今后的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保障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 问题意义桩基础桥梁断桩是桥梁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断桩现象的出现不仅会给桥梁结构带来直接的影响,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桩基础桥梁断桩的危害性和普遍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来说,探讨桩基础桥梁断桩的原因和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断桩现象的形成过程,为预防和应对断桩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从实践上来说,有效治理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可以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深入研究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通过探讨和阐述桩基础桥梁断桩的问题意义,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为改进桥梁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具体原因及影响,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以减少桩基础桥梁断桩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断桩预防及处理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断桩预防及处理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断桩预防及处理一、背景介绍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桥梁、码头、海洋工程等领域。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断桩的情况。

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会增加修复和维护的成本。

因此,预防和处理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断桩问题变得非常重要。

二、预防断桩的措施1. 施工前的调查和设计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设计工作。

包括确定桩的位置、长度和直径,并考虑到地质条件、水流情况和工程荷载等因素。

只有在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和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减少断桩的风险。

2.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

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桩身的沉降、倾斜和应力等参数进行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以避免断桩的发生。

3. 施工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水下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直接影响其抗断裂能力。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优质的混凝土材料,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包括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浇筑质量和强度等。

只有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才能提高水下混凝土灌注桩的抗断裂能力。

三、处理断桩的方法1. 断桩的切割和拔除当发生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断桩的情况时,首先需要进行断桩的切割和拔除工作。

可以使用专业的切割设备和工具,将断桩部分切割成适当的长度,然后使用起重设备将其拔除。

在进行切割和拔除工作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对周围环境和结构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2. 断桩的修复和加固在拔除断桩后,需要对桩基进行修复和加固。

可以采用注浆、灌浆等方法,填充空隙并提高桩基的强度。

同时,还需要对周围土体进行加固,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在进行修复和加固工作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并确保施工质量。

3. 断桩的替换和重新施工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断桩的情况比较严重或修复效果不理想,可能需要考虑进行断桩的替换和重新施工。

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预防

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预防

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预防导言: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钻孔灌注桩的断桩现象偶尔也会发生。

断桩不仅会给工程造成损失,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预防钻孔灌注桩断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预防钻孔灌注桩断桩的方法和措施。

一、合理设计和施工方案1. 桩身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桩身材料,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搅拌物。

合理的配合比例能够保证钻孔灌注桩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断桩风险。

2. 合理控制施工参数合理控制施工参数包括桩身直径、钻孔深度、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等。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合理确定这些参数。

过大或过小的参数都可能导致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风险增加。

二、严格的质量控制1. 桩身检测在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桩身的检测。

可以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如声波检测和超声波检测,来评估桩身的质量。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空洞、裂缝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2. 系统化的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应设置监测点对钻孔灌注桩进行监测。

通过监测能够及时了解桩身的变形和位移情况,以便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调整。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如应变计和测斜仪等,进行连续监测,以便实时掌握桩身的安全状况。

三、合理的施工操作1. 钻孔过程的控制钻孔过程是决定钻孔灌注桩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钻孔过程中,应注意控制钻孔速度、清理孔内杂质和坚固岩石等。

避免钻孔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夹砾、变质岩层等,以减少断桩的风险。

2. 注浆过程中的配合注浆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注浆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并确保注浆材料的质量。

注浆材料需要均匀分布到孔隙中,以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整体强度。

结论: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预防是确保地基工程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方案、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合理的施工操作,可以有效降低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风险。

同时,应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断桩处理的几种方法

断桩处理的几种方法

断桩处理的几种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钻孔灌注桩断桩预防及处理方法钻孔灌注桩基础由于其施工设备简单、易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中,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

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受多种因素影响,处理不好容易引起断桩,因此对断桩的预防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断桩原因断桩是指钻孔灌注桩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泥浆或砂砾进入水泥混凝土,把灌注的混凝土隔开并形成上下两段,造成混凝土变质或截面积受损,从而使桩不能满足受力要求。

常见的断桩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由于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在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疏通好,不得不提起导管,形成断桩。

(2)由于运输或等待时间过长等原因使混凝土发生离析,又没有进行二次搅拌,灌注时大量骨料卡在导管内,不得不提出导管进行清理,引起断桩。

(3)由于水泥结块或者在冬季施工时因集料含水量较大而冻结成块,搅拌时没有将结块打开,结块卡在导管内,而在混凝土初凝前不能疏通好,造成断桩。

(4)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无法清理,或使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使灌注中断造成断桩。

(5)由于检测和计算错误,导管长度不够使底口与孔底距离过大,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底部,从而形成断桩。

(6)在提拔导管时,盲目提拔,将导管提拔过量,使导管底口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层,形成断桩。

(7)在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8)导管接口渗漏,使泥浆进入导管,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

(9)处理堵管时,将导管提升到最小埋置深度,猛提猛插导管,使导管内混凝土连续下落与表面的浮浆、泥土相结合,形成夹泥缩孔。

(10)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导管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桩。

(11)由于其他意外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材料供应不足等)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致使导管无法提起,形成断桩。

桩基施工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桩基施工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桩基施工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混凝土灌桩时,要严格按照工艺进行施工,防止因预埋深度过大进而导致混凝土流动不均而出现导管断裂的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断桩。

2、诱发断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卡管现象。

在配料方面存在问题,在配料上配料人员过于随意,缺乏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没有认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混凝土的配合,配合比存在很大的误差,从而致使坍落度波动过大,搅拌出来的混凝料不均匀。

如果坍落度过大,就会有离析现象的出现,混凝料中的粗骨料就会相互挤压,从而导致导管被堵塞,如果坍落度小,就会使得混凝土下落阻力加大,从而将导管堵塞,最终造成断桩。

3、在混凝土灌注浇筑过程中,要进行标高的测定与检查,防止导管在进行预埋过程中出现破损或是卡在混凝土中进而出现断桩的现象,尤其是要特别注意随着压力的不断变大,混凝土表面极易混入泥浆,进而影响桩基的施工,故此要提高其施工工艺,保证质量。

4、桩基施工预防措施:首批灌注混凝士的数量要与导管首次埋置深度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相符合。

混凝土进行水下灌注时要保持连续性,中途不可有停顿现象,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要控制在以2~6m之间。

5、当混凝土拌和物运输到施工点时,要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和坍落度,如果没有达到标准的,可以再次拌和,经过二次拌和后,仍不达标的,禁止使用。

混凝土灌注的桩顶标高要高出设计桩顶
高,通常适宜在2~6m。

混凝土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混凝土断桩是指在桩基工程中,桩身或者桩顶出现了裂缝或者折断等问题,导致整个桩基的承载力减少或者丧失。

混凝土断桩的原因很多,包括施工不规范、材料问题、设计错误等多种因素,下面将针对这些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介绍。

一、施工不规范1.施工中振动过度:在施工过程中,如过度使用振动器或振拍器等设备,就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的骨架受到严重损伤,从而导致桩身结构出现质量问题。

改进措施:在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适量使用振动设备,避免振动时间过长或振动频次过高,同时要注意对于长桩或者桩径较小的桩进行特殊处理,以避免过度振动损伤。

2.混凝土配合比不适当: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合适,会导致桩身内部的骨架结构不够牢固,从而在施工中或后期使用中易出现桩身破裂或者抗压、抗弯等指标下降的问题。

改进措施:在施工前,应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调配,避免出现偏差。

二、材料问题1.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达标,会导致桩身在使用中出现折断或者脆裂等问题,进而导致桩基安全风险增大。

改进措施:在混凝土材料出厂前,应进行充分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其强度和质量达到要求。

在施工中,应对混凝土强度进行跟踪监测,并对于强度欠佳的混凝土桩及时进行更换或其他处理。

2.钢筋质量差:如果钢筋质量差,不仅会影响混凝土桩的抗压、抗袭击等性能指标,也会导致验收不合格或者出现品质问题。

改进措施:在材料采购前,应对钢筋的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确保钢筋质量可靠。

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重钢筋的质量把控,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和验收。

三、设计错误1.桩长计算不准确:如果在设计过程中,桩长计算不准确,就有可能导致桩身长度不足或过长,从而导致桩基承载力不符合要求。

改进措施:在进行桩基设计时,应该对于地质条件、土层性质等进行规范的测试和分析,确定合理的桩长,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2.孔洞处理不当: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如果对于孔洞的处理不当,会导致混凝土桩与孔壁之间的距离不同,从而导致桩身结构出现问题。

施工中断桩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施工中断桩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钻孔灌注桩基础由于其成本适中、施工设备简单、易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中,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

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施工时受人、机、料、法、环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只要任一环节处理不好都可能引起断桩。

一旦断桩对工程的工期影响较大,处理的费用较高。

因此下面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对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原因,提出有效预防措施和在桩基施工中处理断桩的几种方法。

1 引起断桩的原因1.1 导管原因引起的断桩①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口不慎挂住钢筋笼或在浇筑过程抽拔导管引起导管接头断裂,使导管脱离混凝土面引起断桩。

②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导管底埋入混凝土中,导管下端为封闭状态,导管上部四周要承受井孔内泥浆压力,另外,导管下端封闭,首次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内原有空气无法排出,因而要承受混凝土下落时引起的气压。

水压或气压过大,都可能将导管压扁或接头漏水、漏气,导致断桩。

因此,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拔试验。

③在灌注过程中,未能及时提管、拆管,导致导管埋深过深、摩擦力过大而拔不动或拔断导管。

因此,要求测量人员及时探测,控制最大埋深不大于6m。

1.2混凝土质量原因引起的断桩水下混凝土坍落度一般要求为18cm~22cm,因此要求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无明显离析,灌注时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否则容易卡管,引起断桩。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砂、石料的级配,控制好水灰比,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易和性。

1.3初灌混凝土量过少引起的断桩混凝土的初灌量应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1m,因为埋入深度过小,不能保证混凝土完全埋住导管,可能会使导管进泥或进水,灌注过程将不能继续。

因此,混凝土灌注前,应先计算初的灌量,使导管埋深不小于1m。

1.4 导管埋深过小引起的断桩①在灌注后期,混凝土表面的泥浆沉淀增厚,有时甚至有少量坍土,若导管埋深太小,特别在灌注过程中,在探测混凝土表面深度不准确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导管提漏、进水,造成夹层、断桩。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桩基础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类型,具有承载能力强、适应性好等特点。

而建桥工程中,桩基础作为桥墩承担荷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桥梁的整体重量。

如果桥梁的桩基础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桥梁的断桩现象,严重威胁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和防治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1. 断桩对桥梁稳定性造成威胁桩基础桥梁断桩是指桥梁的桩基础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或损坏现象,造成桥梁失去承载能力,对桥梁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桥梁是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受车辆行驶负荷的同时还要面对wind load、earthquake load等自然环境装载的挑战,同时通常还要承担维修、施工和人员活动等特殊负荷。

如果桥梁的桩基础出现问题,就可能引起桥墩的倾斜、移位、沉降等问题,进而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对人员生命财产产生威胁。

2. 断桩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桩基础桥梁断桩危害不仅在于对桥梁的稳定性造成威胁,还包括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桥梁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涉及很多费用,其中桥梁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费用就很高。

如果桩基础桥梁发生断桩,需要对桥梁进行紧急维修和加固,这不仅会增加工程维护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还会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防治桩基础桥梁断桩的建议为了防治桩基础桥梁断桩现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规范。

1. 加强桥梁设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桥梁设计是保证桥梁建筑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一步。

国家应加强桥梁设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加强桥梁技术标准制定和桥梁设计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桥梁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同时,规范和完善桥梁施工标准,针对桩基础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和注意事项。

2. 预防桩基础设计的不合理和施工不当要预防桩基础设计的不合理和施工不当,确保桩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桩基础的设计方案中,必须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采取适当的地质勘察和试验,准确了解桥梁建筑所在地的地质体和地下水等地质特征。

桩基础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预防及处理

桩基础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预防及处理

桩基础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预防及处理桩基工程属隐蔽工程,其质量受多种利空因素的影响。

虽然桩基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都有一套较完整的规范,但质量的影响风险因素多,桩基工程质量时常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施工是桩基础断桩事故是对特别质量构成威胁的一个主要问题。

今天将为大家讲一下断桩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措施1、材料方面粘毛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以及钢筋最大者净距的1/4,同时不大于40mm。

拌和前,理应检查水泥是否结块;如果在冬季施工,拌和前还应将细集料过筛,产生以免因细集料冻结成小块造成堵管。

掌控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8~22cm范围内,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

在海上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不应有离析、泌水现象。

2、混凝土灌注(1)制作钢筋笼时,为使焊口平顺,最好采用对焊的方法。

若采用搭接焊法,要保证适配器不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2)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直肠的直径,尽量改用大直径导管。

使用前要对端部导管编号,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以防导管渗漏。

导管安装完毕后应该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尤其要记好每节导管的长度。

(3)若使用传统的运输车从拌和站运送混凝土,为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的埋置深度,可在施工现场设置两条路线运输便道,前两辆运输车同时从两条便道运送混凝土,连续灌注。

(4)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必须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或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能使用。

(5)下导管时,大于其底口距孔底的五公里应不大于40~50cm (导管口不能埋入沉淀的回淤泥渣中)。

首批灌注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m)和充填导管底部的需要。

(6)关键设备(如混凝土拌和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等)要有备用,材料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够连续灌注。

(7)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应连续灌注混凝土。

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一般控制导管的埋置深度在2~6m范围内为宜,要适时提拔导管,不要并使其埋置过深。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摘要】桩基础桥梁断桩是桥梁结构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存在会对桥梁的使用安全和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断桩问题的背景和提出的重要性,然后对断桩问题的表现和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

接着探讨了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并提出了监测与维护策略。

最后总结了断桩问题的关键点,并展望了未来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预防和处理工作,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关键词】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分析、处理方法、预防措施、监测、维护、总结、展望、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桩基础是桥梁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承担着支撑桥梁结构和传递荷载的功能。

在桩基础中,断桩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会给桥梁的安全和稳定性带来严重的影响。

断桩问题通常表现为桩基础出现裂缝、位移或者破坏等现象。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桩身质量不达标、桩基础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等原因导致的。

对于断桩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在处理断桩问题时,需要考虑到桩基础的修复和加固,以及对其他桩基础的影响和安全性的评估。

为了避免断桩问题的发生,可以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加强监测与维护,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在桥梁运行过程中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桩基础,以确保桩基础的安全稳定,延长桩基础的使用寿命。

1.2 问题提出桩基础桥梁是桥梁结构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桩基础桥梁断桩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桥梁断桩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桥梁桩基础中的桩体出现破损、断裂或剥落等情况,可能会影响桥梁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的存在,给桥梁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了诸多困扰和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桥梁结构的失稳,甚至造成桥梁倒塌的严重事故。

对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和预防是十分必要的。

在实际工程中,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桩基础桥梁断桩是指桥梁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桩身断裂现象。

桥梁断桩问题严重影响了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治。

本文将从断桩存在的问题以及防治分析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隐患:断桩会导致桥梁失去承重能力,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修复,可能会导致桥梁坍塌,对过往交通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

2. 影响桥梁使用寿命:断桩会导致桥梁承重能力降低,使得桥梁在承载车辆和行人的过程中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加速桥梁的老化和损坏,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

3. 经济损失:断桩引起的桥梁损坏需要进行维修和加固,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

4. 影响交通流畅性:桥梁断桩往往需要进行紧急修复,这会导致交通的中断和拥堵,给城市的交通运输带来不便。

1. 桥梁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措施: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桩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特别是在选择桩基的类型、桩身的直径和长度以及桩材料的选用等方面要进行合理的设计。

2. 桩基础检测和监测:定期对桥梁的桩基础进行检测和监测,以及时发现桥梁存在的问题,包括桩身的断裂、变形等情况。

目前,可以利用无损检测、振动监测以及应变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对桥梁进行全面地监测,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修复措施。

3. 桩基础维修和加固:一旦发现桥梁存在断桩问题,需要立即进行维修和加固。

维修和加固的方式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采用补桩、加固桩等技术措施,以恢复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加强维护管理:定期进行桥梁的巡检和维护管理,及时处理桥梁上的裂缝、锈蚀等问题,保障桥梁的安全和稳定。

建立桥梁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明确责任和任务,加大预防和维护的力度,以降低断桩的风险。

桥梁断桩问题严重影响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解决。

从设计、施工、检测、维修和加固以及维护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断桩的风险,保障桥梁的安全正常使用。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桥梁断桩是指桥梁桩基础发生断裂的现象。

桩基础是大型桥梁建设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之一,具有承载能力高、结构稳定、施工方便等特点。

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桩基础会出现断桩的问题,从而给桥梁的使用安全和正常运行带来威胁。

该问题的防治分析对于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断裂结构的失效:桥梁断桩会导致桥梁的承载能力下降甚至失效,进而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

特别是对于长跨度、大荷载的桥梁来说,桩基础的断桩问题更为严重。

2. 盆地效应加剧:桥梁断桩会导致桥梁基础的稳定性下降,使得地基中的盆地效应加剧。

盆地效应会引起地基沉降和差异沉降,进而破坏桥梁的整体结构,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运行。

3. 桥梁振动加剧:桥梁断桩会导致桥梁的刚度下降,增大桥梁的振动响应。

特别是在风荷载和地震等外部力的作用下,桥梁断桩会导致振动加剧,进而影响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桥梁断桩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加强桩基础设计:在桥梁设计阶段,需要对桥梁的桩基础进行充分的计算、分析和设计。

根据桥梁的跨度、荷载等参数,合理确定桩基础的数量和尺寸,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施工质量控制: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控制。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并加强对桩基础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3. 增加桩基础的检测频次:对于已经建成的桥梁,需要定期进行桩基础的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桩基础的异常情况。

可以利用地下探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手段,对桩基础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4. 强化维护管理:在桥梁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桩基础的维护管理。

定期进行巡视和维护,保持桩基础的良好状态。

根据桩基础的运行情况,及时修复和更换受损的桩基础,避免断桩问题的发生。

桥梁断桩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会给桥梁的安全运行带来威胁。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桥梁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桥墩的承载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桥梁的安全性能。

然而在桥梁的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梁的基础桩也会出现减小断面积、腐蚀和产生裂缝等问题,从而导致断桩现象的出现。

为此,本文将分析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及其防治方法。

一、存在问题1.影响桥梁承载能力:桥梁的基础桩断裂会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导致桥墩部分沉降和倾斜,最终导致桥梁崩塌事故等严重后果。

2.浪费社会资源:桥梁断桩需要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但这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导致浪费社会资源,同时也会给交通系统带来较大的影响。

3.不利于环境保护:桥梁的断桩会直接导致测量及加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污染土壤,不利于环境保护。

二、防治方法1.及时检测:经过一定的使用年限后,桥梁基础桩可能会发生下降和变化,形成断桩。

因此,在桥梁的使用期间,要定期检测桩基础的质量和完整性,确保桥梁的稳定性。

2.强化维护:桥梁基础桩的断裂问题需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换,需要对桥基进行加固和修复,以解决桥梁的安全问题。

3.科学设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应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应进行科学的桥梁设计,并确定适当的桥墩宽度、桩基础好质量等因素,确保桥梁的稳定可靠。

4.完善监测体系:对于繁忙交通干道中的现有桥梁,应建立完善的桥梁机构监测体系,对桥梁进行实时监测和维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桥梁断桩问题尤为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较大威胁。

在桥梁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要加强对其基础桩的检测和维护,同时在设计和监测中注重科学化,从而保障桥梁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础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预防及处理
桩基工程属隐蔽工程,其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虽然桩基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都有一套较完整的规范,但质量的影响因素多,桩基工程质量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桩基础断桩事故是对施工质量构成威胁的一个主要问题。

今天将为大家讲一下断桩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措施
1、材料方面
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以及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不大于40mm。

拌和前,应检查水泥是否结块;如果在冬季施工,拌和前还应将细集料过筛,以免因细集料冻结成块造成堵管。

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8~22cm范围内,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

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不应有离析、泌水现象。

2 、混凝土灌注
(1)制作钢筋笼时,为使焊口平顺,最好采用对焊的方法。

若采用搭接焊法,要保证接头不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2)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导管的直径,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

使用前要对每节导管编号,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以防导管渗漏。

导管安装完毕后还应该建立
复核和检验制度,尤其要记好每节导管的长度。

(3)若使用传统的运输车从拌和站运送混凝土,为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的埋置深度,可在施工现场设置两条运输便道,前两辆运输车同时从两条便道运送混凝土,连续灌注。

(4)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能使用。

(5)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应不大于40~50cm(导管口不能埋入沉淀的回淤泥渣中)。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6)关键设备(如混凝土拌和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等)要有备用,材料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够连续灌注。

(7)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应连续灌注混凝土。

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一般控制导管的埋置深度在2~6m范围内为宜,要适时提拔导管,不要使其埋置过深。

处理断桩的方法
(1)断桩后如果能够提出钢筋笼,可迅速将其提出孔外,然后用冲击钻重新钻孔,清孔后下钢筋笼,再重新灌注混凝土。

(2)如果因严重堵管造成断桩,且已灌混凝土还未初凝时,
在提出并清理导管后可使用测锤测量出已灌混凝土顶面位置,并准确计算漏斗和导管容积,将导管下沉到已灌混凝土顶面以上大约10cm处,加球胆。

继续灌注时观察漏斗内混凝土顶面的位置,当漏斗内混凝土下落填满导管的瞬间(此时漏斗内混凝土顶面位置可以根据漏斗和导管容积事先计
算确定)将导管压入已灌混凝土顶面以下,即完成湿接桩。

(3)若断桩位置处于距地表10m以下处,且混凝土已终凝,可使用直径略小于钢筋笼内径的冲击钻在原桩位进行冲击
钻孔至钢筋笼底口以下1m处,然后往孔内投放适量炸药,待钢筋笼松动后整体吊出或一根根吊出。

然后再进行二次扩孔至设计直径,清孔后重新灌注混凝土。

(4)若断桩位置处于距地表5m以内,且地质条件良好时,可开挖至断桩位置,将泥浆或掺杂泥浆的混凝土清除,露出良好的混凝土并凿毛,将钢筋上的泥浆清除干净后,支模浇筑混凝土。

拆模后及时回填并夯实。

(5)若断桩位置处于地表5m以下、10m以内时,或虽距地表5m以内但地质条件不良时,可将比桩径略大的混凝土管或钢管一节节接起来,直到沉到断桩位置以下0.5m处,清除泥浆及掺杂泥浆的混凝土,露出良好的混凝土面并对其凿毛,清除钢筋上泥浆,然后以混凝土管或钢管为模板浇筑混凝土。

(6)若因坍孔、导管无法拔出等造成断桩而无法处理时,可由设计单位结合质量事故报告提出补桩方案,在原桩两侧
进行补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