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护理工作量分析评价级别护理的适用性.
护理分级行业新标准
全国“行标”解读培训
卫计委卫生监督中心副主任高小蔷、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主任孟莉出席并讲话
全国“行标”解读培训
卫生部医院管理所幺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吴欣娟、孙文彦,中国医 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筱萍,北京护理学院金晓燕分 别对本次护理行业标准进行了解读。
行业标准
员、秘书长和委员等共23人组成。
任务:负责组织制(修)订护理标准专业框架体系,使我国 护理标准上升到国家层面。并且每5年制(修)订护理标准 专业。 2013年由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护理分级》和《静脉治疗护 理技术操作规范》,从2014年5月1日经开始执行。 目前《压疮护理》和《疼痛评估》两项标准正在起草中。 《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已获批。
“护理分级”行业新标 准 ——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解读
长子营镇中心卫生院 刘盼
来 源
《护理分级》 2014.5.1起实施
《护理分级》卫生行业标准(国卫通„2013‟6号)
2013-11-14颁布
2014-05-01实施
护理分级制定背景
1982年卫生部下发了卫医字第10号《医院工作制度》,在护 理工作制度中要求:患者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即 特级护理、Ⅰ级、Ⅱ级、Ⅲ级护理四个级别。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 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 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 命体征的患者。
关键问题说明
该标准与卫生部下发的有关文件的关系-该标准不代替卫生部下发的文件,是在卫生行政规定或法 律法规下的技术支撑性技术规定。 护理分级与分级护理的区别 护理分级:规定重点是病人需要提供护理服务的等级标准。 分级护理:重点规定了临床护士根据病人的护理级别,提 供相应的护理。 护理分级谁来下 护理级别的诊断:医生下达/护士下达/共同下达(关键点: 综合评估)。
医院护理分级依据
医院护理分级依据1.病情严重程度:护理分级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通常来说,病情越严重的患者需要更高级别的护理。
例如,对于病情稳定、无急需处理的患者可以分为一般护理级别,而对于重症患者则需要分为重症监护级别。
2.护理需求:另一个重要的护理分级依据是患者的护理需求。
护理需求可以包括身体护理、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
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可以将患者分为一般护理、特殊护理或特别护理等级别。
3.护理技术要求:一些疾病或手术可能需要特殊的护理技术。
护理分级的依据之一就是患者是否需要特殊的护理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例如,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的患者可以划分为专科护理级别。
4.护理工作量:另一个重要的护理分级依据是患者的护理工作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的多少,可以划分不同的护理级别。
例如,需要24小时监护和护理的患者可以划分为高级护理级别。
5.医疗资源的分配:护理分级的另一个目的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通过护理分级可以让医院更好地优先处理严重病人的需求。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可以将医院的资源合理分配给不同级别的患者。
6.护理质量要求:最后一个护理分级的依据是护理质量要求。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的高低,可以对医院的护理质量要求进行划分。
例如,对于危重病人,需要更严格的护理质量要求,而对于一般病人,可以相对灵活一些。
总之,医院护理分级依据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护理需求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这些依据可以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护理需求、护理技术要求、护理工作量、医疗资源的分配和护理质量要求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护理分级,可以保证患者得到适当的护理,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
护理核心制度之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的目的
01
02
03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通过分级护理制度,能够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确保 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 理服务。
提高护理质量
分级护理制度能够明确各 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 重点,提高护理工作的针 对性和有效性。
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分级护理制度,能够 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 患者的生命安全。
护理核心制度之分级护理制度
• 分级护理制度概述 • 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 • 分级护理制度的意义 • 分级护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 分级护理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01
分级护理制度概述
分级护理的定义
01
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轻 重和自理能力,给予不同级别的 护理。
02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 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 护理。
对策
政府应加大对护理行业的投入,增加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医院和养老机构应优化护理 人员的工作流程,减轻其工作负担。同时,应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护理行业。
制度执行不力的挑战与对策
总结词
制度执行不力是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详细描述
虽然各级医疗机构都有相应的分级护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制度往往得不 到有效执行。这可能导致护理工作的混乱,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对策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确保分级护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同时,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和教育,提高其对分级护理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能力。
患者及家属认知不足的挑战与对策
01
总结词
患者及家属对分级护理制度的认知不足,可能影响制度的 实施效果。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的日益完善,护理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工具,其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将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概念、分类及其意义进行阐述,明确其在护理评价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通过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评价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其在护理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包括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如何运用这些指标进行护理质量的监测和评估、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指标引导护理服务的持续改进等。
本文还将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推动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选择与构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选择与构建是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关键环节,它们不仅反映了护理工作的核心要素,更是评价护理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
在选择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时,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等原则,确保所选指标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要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和目标,确定敏感指标的范围和类别。
这些指标应涵盖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如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等。
同时,还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护理工作的特点,对指标进行细化和具体化,使其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操作性。
在构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保所选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同时,还要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以反映各指标在整体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最新2023版护理分级规范
最新2023版护理分级规范
1.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护理分级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根据最新的2023年版本,详细阐述了护理分级的具体规范。
2. 护理分级的基本原则
护理分级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护理需求和护理风险进行。
护理分级的结果应作为护理资源分配、护理工作量计算和护理质量评价的依据。
3. 护理分级的级别划分
3.1 特级护理
特级护理适用于病情严重、护理需求大、护理风险高的患者。
如ICU患者、重大手术后患者等。
3.2 一级护理
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重、护理需求中等、护理风险较高的患者。
如一般手术后患者、慢性病复发患者等。
3.3 二级护理
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稳定、护理需求一般、护理风险较低的患者。
如慢性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期患者等。
3.4 三级护理
三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轻微、护理需求小、护理风险低的患者。
如健康体检人群、预防接种人群等。
4. 护理分级的操作流程
护理分级应在患者入院后的24小时内完成,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每日进行一次护理分级的调整。
5. 护理分级的质量控制
护理分级的质量应通过定期的护理质量评价、护理质量审核和护理质量改进活动来保证。
护理分级的结果应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6. 结语
护理分级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资源分配、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根据护理分级的规范,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
医院护理部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护理部分级护理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医院护理部实施部分级护理制度。
二、目的和原则目的: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合理分配护理资源,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原则:1.患者第一原则:以患者为中心,关注和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个性化护理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3.分级责任原则:护理人员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护理经验的不同,分级承担护理责任。
三、分级护理的内容1.一级护理:由具有初级护理资格的护理人员承担,主要包括常规护理工作,如测量体温、血压、监测患者病情等。
2.二级护理:由具有中级护理资格的护理人员承担,除了完成一级护理的工作之外,还要完成一些疾病特殊护理和技术性护理,如给予各类药物、病情观察与评估、疾病教育等。
3.三级护理:由具有高级护理资格的护理人员承担,除了完成一、二级护理的工作之外,还要负责重症患者的护理和协助医生进行特殊操作和治疗。
四、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1.护理人员入职前培训:按照不同级别的护理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2.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根据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继续教育计划,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护理技能。
3.护理人员考核:根据分级护理的要求,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其护理能力和工作表现。
五、分级护理的工作流程1.接诊和评估患者:护理人员按照分级要求,接诊患者并进行护理评估,确定其所需的护理级别。
2.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编制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
3.实施护理措施:按照护理计划,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包括生活护理、技术性护理、心理护理等。
4.监测和评估患者病情:护理人员要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5.报告和交接班:护理人员要及时向上级汇报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效果,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护理质控分级护理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理质控分级护理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背景及意义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护理工作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护理质量控制(Nursing Quality Control,NQC)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评价和改进,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分级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对于确保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自理能力和护理需求,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以便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在我国,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和特级护理。
不同级别的护理对应着不同的护理内容、护理要求和护理资源。
因此,对分级护理进行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
本文将分析当前分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期为提升我国分级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二、存在的问题1. 分级护理标准不明确:部分医院的分级护理标准较为模糊,难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导致护理级别划分不准确。
2.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医院护理人员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不同级别护理的需求,影响护理质量。
3. 护理流程不完善:部分医院的护理流程存在漏洞,如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交接不清晰等,影响护理质量。
4. 护理培训不足:部分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知识掌握不足,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5. 患者及家属参与度不高:患者及家属在分级护理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影响护理效果的评估和改进。
三、整改措施1. 完善分级护理标准:医院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的分级护理标准,确保护理级别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医院应根据患者需求和护理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确保各级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优化护理流程:医院应不断完善护理流程,确保护理记录规范、护理交接清晰,提高护理质量。
不同能级护理人员分管相应护理级别患者的规定
不同能级护理人员分管相应护理级别患者的规定
为体现护理人员能级对应分管不同护理级别的患者,根据我院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分管原则及要求:
(1)层级低的护士分管病情轻、护理技术难度较小患者,层级高的护士分管病情较复杂护理技术难度较大的患者,使能级与患者轻重相对应。
(2)在护理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时,要及时报告高层级护士协助观察护理
(3)实行扁平化管理,护士长必须掌握每个责任护士分管病人的情况,组长及护士有疑难问题要直接向护士长报告。
(4)按不同层级合理调配护士到不同的组别,已进修的层级高、能力强专业护士为相应专科的组长,根据各科工作量,配置1-3个N2、N1或N0护士,N0的护士由有带教资格的护士带班。
(二)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分管病人的要求:
(1)助理责任护士(N0):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参与:①较轻病人护理②基础护理;③一般生活护理;④病人健康指导。
(2)初级责任护士(N1):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①较轻病人护理②一般专科护理③病人健康指导④参与重病人护理。
(3)初级责任护士(N2):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①较轻病人护理②特殊专科护理③病人健康指导④危重病人抢救。
(4)高级责任护士(N3):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①重症病人护理②
危重病人抢救。
(5)专家型护士(N4):①危重专科护理②临床专科指导③危重疑难查房。
护士分级护理制度
护士分级护理制度引言概述:护士分级护理制度是一种有效的医疗管理方式,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护士分级护理制度的重要性和优势。
一、提高护理质量1.1 根据护理级别进行分工:护士分级护理制度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将护士分为不同级别,使得高级护士可以专注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提供更为细致和专业的护理服务。
1.2 优化护理流程:通过护士分级护理制度,可以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避免护士过度劳苦和护理疏漏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性。
1.3 强化护理培训和教育:护士分级护理制度可以促使医院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二、合理分配医疗资源2.1 充分利用护士资源:通过护士分级护理制度,可以更好地利用护士资源,提高护理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2 优化医疗队伍结构:护士分级护理制度可以使医疗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合理分配不同级别护士的工作任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护士分级护理制度能够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缓解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三、提升患者的满意度3.1 个性化护理服务:护士分级护理制度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3.2 加强沟通和交流:通过护士分级护理制度,不同级别的护士可以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反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3 提高护理连续性:护士分级护理制度能够确保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得到连续的护理服务,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满意度。
四、增加患者安全性4.1 风险评估和干预:护士分级护理制度可以通过风险评估和干预,提前发现和预防潜在的护理风险,减少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
4.2 强化护理监测和记录:护士分级护理制度可以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护理分级标准解读
优化流程与制度
对现有的护理流程和制度进行 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提高工作 效率和服务质量。
关注患者体验
始终关注患者的需求和体验, 以提供更加人性化、专业化和
高效的护理服务人,如血液透析、CT检查
等。
二级护理标准
01
02
03
04
病情稳定,但仍需要密 切观察和护理的病人。
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 病人。
长期卧床,生活部分自 理的病人。
视力、听力减退的病人 。
三级护理标准
01
02
03
04
病情较轻,生活基本能自理的 病人。
慢性疾病,病情稳定的病人。
通过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使医护人员 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各自的专业技能, 提高工作效率。
分级标准概述
01
02
03
分级原则
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 况、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 进行综合评估,将患者分 为不同的级别。
分级流程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患者 的护理级别,并制定相应 的护理计划和措施。
分级标准更新
随着医学技术和护理理念 的不断更新,分级标准也 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以 适应新的需求和变化。
02
护理分级标准详解
一级护理标准
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 病人。
重症病人,如严重外伤、大 手术后等。
02
01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
03
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并需要严密监护的病人。
04
05
医院资源合理配置
医院有限的资源需要合理配置,以满 足不同患者的需求。通过护理分级, 可以更好地分配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 ,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分级目的与意义
分级护理行业标准
分级护理行业标准分级护理是指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健康状况,将医护人员分为不同级别,对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护理和管理。
分级护理行业标准是指对分级护理工作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它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分级护理的意义、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标准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分级护理的意义非常重大。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况各不相同,需要不同程度的护理和管理。
分级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分配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分级护理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其次,分级护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分级护理行业标准应当由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部门、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共同制定,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在实施分级护理行业标准时,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分级护理标准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分级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分级护理行业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可以有效地规范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同时,分级护理行业标准还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分级护理行业标准还可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分级护理行业标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加强对分级护理行业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对分级护理工作的重视和认识,不断完善和提高分级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分级护理考核总结
分级护理考核总结
在医疗保健领域,分级护理是一种关键的护理模式,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
分级护理考核是评估护士对此模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级护理考核,可以评估护士是否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地选择和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分级护理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护士需要了解分级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目的。
分级护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适合他们病情和需求的护理服务。
护士应该能够清楚地解释分级护理的概念和原则,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护理实践中。
在分级护理考核中,护士需要展示他们的护理判断和决策能力。
护士应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准确地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
他们需要能够识别患者的风险因素和护理需求,并相应地制定护理计划。
护士还应展示他们在分级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技能和技术。
他们应该能够正确地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药物治疗、处理护理相关的设备等。
护士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有效地交流和协作。
在分级护理考核中,护士需要展示他们对患者的关怀和照顾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意愿和人权,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总结来说,分级护理考核是评估护士对分级护理模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护士需要展示他们对分级护理原则和目的的理解,以及他们的护理判断、决策、技能和关怀能力。
通过分级护理考核,可以确保护士能够提供最适合患者需求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护士分级护理制度
护士分级护理制度一、引言护士分级护理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护理工作的方式,通过将护理工作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使得护士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分级护理制度的背景、目的、实施步骤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二、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导致护士工作负荷过重,无法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护士分级护理制度应运而生。
三、目的1. 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将护理工作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使得护士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患者的核心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
2. 提高护理效率: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将护理工作合理分配给不同级别的护士,提高护理效率,减少护士工作负荷。
3. 优化护士队伍结构:通过护士分级护理制度,可以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护士的专业能力,优化护士队伍结构。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制定护士分级标准,包括护理技能要求、工作经验要求、学历要求等。
2. 护士分级培训:根据护士分级标准,对护士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护士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3. 护理工作分级: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将护理工作分为不同的级别,例如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等。
4. 护士分级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不同级别的护士进行管理和评估,确保护士按照分级要求进行工作。
5. 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对护士分级护理制度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护理工作的需求变化。
五、效果评估1. 护理质量评估: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指标的监测,评估护士分级护理制度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2. 护理效率评估:比较实施护士分级护理制度前后的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评估护士分级护理制度对护理效率的改善程度。
3. 护士满意度评估:通过对护士的满意度调查,评估护士对于护士分级护理制度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
分级护理的原则
分级护理的原则
分级护理是一种在医疗机构中广泛应用的护理管理方法,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以便提供个性化、有效的护理服务。
分级护理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疾病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级别。
通常使用临床评估工具或医学诊断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如疾病分期、疼痛程度等。
2. 护理需求: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级别。
护理需求可以包括生理需求(如呼吸、饮食、排泄等)、心理需求(如焦虑、抑郁等)和社会需求(如家庭支持、社交需求等)等。
3. 护理资源:根据医疗机构的护理资源情况,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级别。
护理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时间资源等。
分级护理可以合理配置护理资源,使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
4. 护理工作量:根据患者的护理工作量,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级别。
护理工作量可以包括护理操作的次数和复杂程度、监测和评估的频率、护理记录的要求等。
5. 安全风险:根据患者的安全风险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级别。
安全风险可以包括跌倒风险、感染风险、药物过敏风险等。
根据患者的安全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分级护理的原则可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和患者群体进行调整和细化,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分级的依据
护理分级的依据护理分级是医院管理和患者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通过将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工作,使得医院资源得以合理利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是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
本文将从疾病诊断与病情评估、护理需求评估、医疗设备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探讨护理分级的依据。
首先,疾病诊断与病情评估是护理分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疾病种类,可以将患者进行不同级别的分级。
一般来说,急性病情、病情稳定但需要长期监护的患者应当被分配在重症监护科;慢性疾病患者和一般病情较轻的患者则可以分配在普通病房或门诊。
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以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宜的护理服务。
其次,护理需求评估也是制定护理分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患者在护理上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护理资源和关怀,而有些患者可能只需要基本的护理服务。
因此,根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疼痛程度、营养状况等方面的需求,可以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
护理需求评估需要医护人员根据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患者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此外,医疗设备和技术应用也是护理分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级别的护理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支持。
例如,重症监护科的患者可能需要实时监测设备、呼吸机等高级医疗设备和技术支持;而普通病房的患者只需要基本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和基本的医疗技术支持。
医疗设备和技术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护理分级的依据主要包括疾病诊断与病情评估、护理需求评估、医疗设备和技术应用等方面。
通过科学、客观和可操作的依据,可以实现对患者的精准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护理分级的依据,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护士岗位管理
魁网-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网广东省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公立医院改革关于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的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医院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根据《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22〕30 号),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公立医院改革关于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的任务要求,稳定和发展临床护士队伍,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在改革临床护理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以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从护理岗位设置、技术专业分级、人力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职称晋升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制度,有利于护士职业生涯发展,激励护士服务临床一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优质、专业、人性化、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基本原则(一)以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基础。
医院应彻底改变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专业照应、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职责的基础上开展岗位管理的相关工作。
(二) 以建立岗位管理制度为核心。
医院逐步将护士从按身份管理转变为按岗位管理,根据功能任务、医院规模和服务量,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合理配置护士数量。
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逐步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性用人机制。
通过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三)以促进护士队伍健康发展为目标。
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使医院护士得到充分的待遇保障、晋升空间、培训支持和职业发展,提升职业认同感,促进护士队伍健康发展。
三、工作任务各医院可根据本单位实际,基于岗位工作性质、任务、风险和技术难度等要素,结合护士临床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等,细化护理岗位设置名录,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工作任务等,体现护士不同专业能力及技术层级水平,逐步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从护理工作量分析评价级别护理的适用性
作者:徐建萍石贞仙谢仙萍李亚兰时间:2009-9-23 11:20:00
[论文关键词]护理工作量评价分级护理适用性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可操作性较强的临床分级护理标准。
方法: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7个病区、外科8个病区的住院病人共1 145人,进行细化分级分度级别的护理问卷调查。
结果:一级护理病人在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方面内科系统与外科系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同一系统不同科室一级护理与二级护理之间的护理工作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临床上细化分级分度级别护理对住院病人更适用。
分级护理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之一,我国的分级护理始于1956年,为张开秀、黎秀芳所倡导而成,一直沿用至今,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制定护理服务收费标准的依据,也是护士实施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因分级护理本身没有一个相对客观、具体的分级依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为此笔者对实施一、二级护理的病人进行有关护理工作量的调查,以探讨更好地满足病人需求的护理管理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7个专业病区和外科8个专业病区1145名住院病人,其中一级护理407例,二级护理738例;男594例,女551例。
1.2方法
在分级护理[1]标准的基础上,细化其观察和护理的内容,从病人的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出入量的统计、健康教育共1 1个方面设计并编制了分级护理临床适用性调查表,其中将病人的活动度分为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床边及室内活动、室外活动4个度,基础护理项目包括预防压疮、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协助洗漱、皮肤护理、协助饮食、协助排泄7项内容,其中预防压疮分为是与否2项,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协助洗漱、皮肤护理、协助排泄分为全部协助、部分协助、自理3个维度,协助饮食分为全部协助、部分协助、自
理、禁食4个维度,出入量的统计分为记、记单项、否3个维度,饮食指导和疾病健康教育分为是与否2项,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进行调查填写,调查时间为2007年3~9月。
1.3统计学处理
将结果录入Excel,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内、外科之间一、二级护理病人活动度差异
通过对内、外科系统一级护理病人活动度进行比较,经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外科、内科病人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分别占外科、内科被调查总数的62%、44%。
内、外科二级护理病人在活动度上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2.2内、外科之间一级护理病人基础护理工作量的差异
通过对预防压疮、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协助洗漱、皮肤清洁、协助饮食、排泄方面护理工作量分析,实施一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7项基础护理工作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差异,详见表2;实施二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7项基础护理工作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除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以外,5项统计指标有差异,详见表3,外科病人护理工作量比内科病人工作量大;实施一级护理的心内科病人与神经内科病人7项基础护理工作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也均有差异,神经内科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量比心内科大,详见表4;外科系统2个不同科室,即泌尿外科病人与普外科病人比较,经统计学处理7项统计指标中,除压疮护理和皮肤护理以外,其他5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5,泌尿外科比普外科会阴护理的工作量大,普外科比泌尿外科口腔护理的工作量大。
2.3内、外科之间一、二级护理病人
出入量记录的差异病人出入量统计包括外科手术后病人引流量的观察,通过一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之间比较,经处理有统计学意义,即内科病人需要出入量记录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4 8%,外科病人需要记录引流量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2 8%。
内、外科病人在二级护理项目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6。
2.4不同疾病病人对健康指导的需求
在调查病人总数中有8 3%以上的病人需要给予饮食指导,但内、外科一、二级护理病人在饮食指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内科病人对饮食指导的要求高于外科病人。
在健康指导上,从调查结果分析,内、外科一、二级护理病人在健康教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需要给予健康教育的均占到了9 0%以上,详见表7。
3讨论
3.1 护理工作量与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
分级护理制度是我国医院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分级护理制度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护理级别与实际护理工作存在一定差距。
如马燕兰等[2]人的研究显示,相同护理等级的护理项目数以外科最多,老年病人其次,内科相对较少,内外科之间有差别。
任小英[3]等人对不同科室病人日均护理时数的统计也显示,外科病人平均护理时数大于内科病人。
本研究通过对实施一、二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的调查,从病人的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出入量的统计、健康教育11个方面进行调查,其结果从表1~3分析,一级护理的病人在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方面内外科之间存在差异,外科病人护理工作量比内科大,与马燕兰和任小英的研究结果相同。
从表4分析,神经内科一级护理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量比心内科大。
从表5分析,泌尿外科一级护理病人的会阴护理工作量比普外科大,而普外科一级护理病人的口腔护理的工作量又比泌尿外科大。
从表6分析,在出入量的统计方面,一级护理的病人中内、外科病人之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内科病人需要出入量记录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4 8%,外科病人需要记录引流量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2 8%,说明相同护理等级在出入量方面内、外科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科室疾病,在护理的项目上也存在着差异。
而目前的分级护理标准,又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的护理工作量。
因此,护理级别的适应性应进行探讨,使护理级别更切实地反映临床实际需求,为计算护理工作量,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护理管理和护理决策提供更科学的数据。
3.2分级护理与健康教育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前辈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的。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护理理论已不断注入到护理实践之中。
胡斌春等人[4]的研究认为应将现代护理理论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应用于护理实践之中,目前分级护理内容尚局限于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只有一级护理要求“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三级护理要求“卫生科普宣教工作”显然不够完善,没有考虑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
所以在本次调查中设计了健康指导的项目,表7结果显示,一、二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从饮食指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科病人对饮食指导的要求比外科病人高,但从整体被调查的病人分析,需要给予饮食指导的病人占到了8 3%以上,内、外科一级护理和二级护理的病人在健康指导方面经处理无统计学差异,而需要给予健康教育的病人
占到了90%以上。
笔者认为分级护理制度应与整体护理相结合,加入健康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3.3分级护理标准应细化
目前执行的分级护理标准是依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和临床护理需求两部分构成,由于描述过于笼统,如特级护理和一级护理内容中均有“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一、二、三级护理中均有“满足病人身心需要”的要求,基于此,以前的分级护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临床实际可操作性,使护理等级之间只存在文字不同而无措施的区别[5],表1~6也显示,一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护理级别的基础护理项目在内、外科以及不同科室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目前执行的分级护理又缺乏具体的分级依据,可操作性差,不能真正体现个性化的护理。
杨洁[6]报道日本分级护理是按病人的生活自由度分l~4共4级与需观察的程度分A、B、C 共3度,从这两个方面组合为1 2级。
本次研究也在于细化分级护理的标准,建议分级护理的标准,按目前实施的分级护理制度中病情观察标准即:特级、一级、二级、三级4级与病人活动度4度组合,在此基础上将生活援助的项目具体化,形成细化的分级分度级别护理标准,增强其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04.6
2马燕兰,王建荣.不同护理等级及不同专科患者的护理项目评估.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42-44
3任小英,王桂兰,喻姣花,等.大型综合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调查与编制测算.护理研究,2003,17(4):415-416
4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中国实用护理杂
志,2006,22(1B):57-58
5吴庆凤.等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护理管理杂
志,2005,5(3);25-26
6杨洁.介绍日本分级护理制度.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0。